Warning: sprintf(): Too few arguments in /www/wwwroot/144.202.14.98/wp-content/themes/bigbulletin/assets/lib/breadcrumbs/breadcrumbs.php on line 252

又炒“中国威胁”!美军最高将领宣称中国核武器能力令其“伤脑筋”

  喜欢拿“中国威胁论”话题炒作的一些美国政客又老调重弹了。据美联社等媒体消息,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当地时间29日在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听证会上宣称,中国的核武器能力令其“伤脑筋”,华盛顿无法阻止中国的发展。对于此类言论,中方不止一次明确表示,奉劝美方有关机构和人员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停止基于虚假信息散布“中国威胁论”。      “他们(中国)今天拥有强大的核能力,而且他们有可以打到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米利声称,“我们可能无法采取任何行动来阻止、减缓、破坏、拦截或摧毁中国在未来10到20年规划的核发展计划。”他称,“他们将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   另据阿纳多卢通讯社补充,美情报机构在早些时候的评估报告中宣称中国洲际导弹的核弹头可能已多于美国,米利在29日的会上宣称,中国正走在一条“令人不安的”道路上,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在军力上“超越”美国,他还渲染说,“这真的令人感到不安。真的令人伤脑筋”。   对于美媒炒作“中国洲际导弹核弹头超美”内容,中国军事专家日前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美国媒体和专家对“中国威胁论”的渲染已经到了颠覆常识的地步。中方表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核武库,持续升级“三位一体”核力量,大力发展并谋求前沿部署战术核武器,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通过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进行核扩散,日益成为核冲突的源头。   近些年来,一些西方国家政客和媒体频繁散布“中国威胁”。3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中国威胁论”、中美关系的相关问题提问。毛宁表示,我们要求美方有关机构和人员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和冷战零和思维,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停止基于虚假信息散布“中国威胁论”,停止为谋取政治私利,绑架中美关系。毛宁说,关于中美关系,我想强调的是中方始终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三原则看待和发展中美关系,同时我们将坚定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盼中国引领经济复苏!亚非欧政要带着期待密集访华

  随着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和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于本月25日、28日在中国北京和海南博鳌相继召开,多个国家政要及主要国际经济组织代表接连宣布访华行程。27日中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抵达广州,正式开启为期6天的中国行。本周,中国还将迎来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科特迪瓦总理阿希等政府首脑。他们将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其中李显龙、安瓦尔、桑切斯还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此前已经到访中国的东盟秘书长高金洪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也将前往海南。2023年全国两会之后,中国迎来新一波来访热潮。同时,这也是中国成功促和沙特和伊朗之后迎来的新一波外交潮。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等欧洲国家领导人近期也在密集释放访华意愿。2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表示,全国两会之后,多国高层纷纷访华,释放与中国积极接触信号,这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国怀有非常强的信心,认为中国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能给世界不同国家带来更多机遇和发展空间。与中国保持持续稳定的关系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也顺应国际形势演变的整体趋势。      出席博鳌论坛,强化对华经贸关系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7日报道,李显龙当天中午抵达广州,对中国展开正式访问。这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李显龙首次访华。报道提到,他上一次访华是在2019年4月,当时应邀到北京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世界园艺博览会。   李显龙日前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毫无疑问,中国的发展给东南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对几乎每个东南亚国家来说,中国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新加坡也是如此,这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新加坡非常重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中国在发展,中国在走向繁荣,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紧随李显龙之后,安瓦尔计划于29日访华。据马来西亚本地媒体《东方日报》报道,安瓦尔此次访华行程为期4天,首站将前往海南博鳌,此后再到访北京。这是他去年11月上任以来首次访华,也是继李显龙后近期第二位来华访问的东盟国家领导人。   安瓦尔就任之初就明确表示,将会优先考虑对华加强双边关系,促进贸易、投资和文化交流。据《联合早报》报道,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透露,中马或将讨论合作发展新隆高铁项目的可能性。   在两人到访之前,东盟秘书长高金洪已于24日抵达中国。这是他今年1月上任以来首次出访中国。多名分析人士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东盟秘书长及东盟国家领导人访华,表明东盟对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持续看好。   菲律宾专栏作家李天荣27日援引数据对记者分析说,今年1月至2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同比增长9.6%,超过9000亿元。“中国和东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强化能够带来更多在教育、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有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全球的经济增长。”   李显龙、安瓦尔及高金洪均将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本届年会主题为“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开幕式将于30日举行。年会组织者表示,今年的会议将是三年来的首次全线下会议,是中国经济从疫情中迅速复苏的又一生动证明。   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海上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葛红亮2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之前,越南、菲律宾和柬埔寨等东盟其他成员国的领导人在过去几个月里陆续访问中国,这直接反映出他们对与中国关系的重视。对东南亚国家来说,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和地区地缘政治的稳定是他们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和核心任务。   飞往北京,探讨地缘政治问题   在希望与中国进行更多务实合作的同时,一些国家领导人还期待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作用,其中以欧洲国家领导人最为突出。据西班牙《国家报》报道,该国首相桑切斯将于本月30日起访华。他将成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继德国总理朔尔茨后第二位访华的欧洲国家领导人。《西班牙人报》27日称,今年7月,西班牙将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除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外,桑切斯希望通过此访,与中国探讨协调俄乌停火相关问题,在和平进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展现西班牙政府积极有效的国际政治形象。   《国家报》称,西班牙政府一直强调中国在解决乌克兰问题上的关键作用,认为此行将有助于桑切斯了解中国和俄罗斯等各方立场,“为乌克兰和平创造条件”,并与中国共同为解决这场冲突提供方案。西班牙《世界报》引述西班牙首相府、议会关系与民主记忆大臣费利克斯·博拉尼奥斯的话称,“我们对访华行程非常重视。”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想通过访华传递欧洲声音。法国总统府日前发布公报称,马克龙将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道访华,这次访问目标集中在三个主要领域:战略问题和国际危机、面对重大全球挑战的合作以及经济关系。法媒称,法中协调共商俄乌危机出路是马克龙此访首要考量。法兰西24小时电视台称,马克龙将于4月初访问中国,他相信中国能够在俄乌两方间扮演“协调者”角色,并将寻求中方帮助。法国《快报》认为,马克龙访华将有助于缓和国际环境中存在的紧张局势以及弥合意识形态鸿沟。   据欧盟新闻网站Euractiv27日报道,多名欧洲领导人近来表达了访华意愿。除计划与马克龙一同前往中国的冯德莱恩外,据称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有访华想法。   多名国际分析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期欧洲领导人密集释放访华意愿,显示出欧洲期待看到乌克兰危机走向停战与促谈的急切心态,“在欧洲眼中,中国已成为在解决乌克兰问题上一个难以替代的、有分量、有话语权的国家”。   中国在国际格局中更具塑造力   对于各国领导人的中国行,不少国家媒体在报道中提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起到的作用愈发重要,访华对本国形象具有提升作用。西班牙《国家报》提到,中国邀请桑切斯访华,是西班牙和桑切斯本人国际影响力提升的证明。《联合早报》引述安瓦尔政治秘书曾敏凯的话称,“安瓦尔到中国访问,等于是以东南亚国家领导人的身份踏入了国际舞台。”他表示,对于安瓦尔访华,不应该只是着重于商业成果,而应该从国际关系与影响力的角度来看待。   “更有底气!更有担当!”在谈到2023年全国两会刚刚结束不久,中国就迎来新一波各国政要访华热潮时,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27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这波外交潮中,既有双边交往,也有多边互动;既有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直接接触,也有经贸等领域具体层面的磋商。在确定访华和释放访华意愿的国家中,既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有新兴经济体,这说明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在承担相关国际责任方面,被各国寄予更高期待。中方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的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接受。李海东表示:“有方案、有行动、有意志、有能力,这使得中国在当前国际格局中更具塑造力。”

外眼看中国经济:中国市场非“可选”是“必选”

  对于今年的中国经济,外国商会、国际机构怎么看?最近,记者走访中发现,随着开年中国经济加速复苏,韧性和活力日益显现,众多外国商会和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持续改善,他们在用实际行动回答,“我为什么看好中国”。   中国德国商会:德资企业持续扩大在华投资   德国是欧盟国家中对华投资最多的国家,有近5000家德国企业在华投资。当记者来到中国德国商会在北京的办公室,一片繁忙景象出乎记者意料。   会议刚刚结束,记者见到了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负责人晏思。   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 晏思:唐山当地政府过来洽谈,他们准备去德国招商,并将去拜访我们的会员企业。早在今年一月,我们就已经接待了几个来访的地方团了。   唐山市商务局负责人 张雪梅:向更多的德国企业宣传一下唐山的投资环境,所以说,拜访完马上去境外,到德国再次传递这么一个声音。   春节刚过,这种双向奔赴的合作场景已经展开。一方面是中方积极搭建沟通和合作的平台;另一方面是德国企业专注中国市场,继续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和发展潜力。   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 晏思:德国企业新年将寻找在中国投资的新增长点,除了中国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也在呈现出投资潜力。此外,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推进能源绿色转型等领域未来仍有广阔合作空间。   晏思还给记者展示了一份刚刚编制完成的《德国企业信心调查报告》。报告显示:77%的会员企业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信心,电子、汽车、化工等高技术产业成为德资企业扩大投资的热门之选。   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 晏思:我们看到,进入2023年,很多德国企业的项目在中国落地和推进的速度都在加快。我相信,这种良好的态势将会贯穿全年。   中国美国商会:中国市场非“可选”是“必选”   随着中国市场越来越开放,美国企业在华投资的领域有所扩大。中国美国商会会长近期表示,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商会将和会员企业一起把握新的发展机遇。   谈到2023年的新感受与新变化,中国美国商会会长告诉记者,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商会就第一时间召开工作会,重点探讨的关键词就是“2023年中国机遇”。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 何迈可:中国2023年经济开局很好,尤其是消费性支出大幅增长,比如酒店、餐饮、旅游等。我们有不少会员企业的在华业务与此相关,2023年可以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何迈可说,商会2023年全年工作排的是满满当当,除了要带会员企业去中国各地考察投资机会,寻找各行各业中的新机遇,同时,还将组织更多中美商界的互动。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 何迈可:中国经济增长在世界名列前茅,这也是许多企业愿意在中国持续进行投资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中国高端制造业加快发展,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消费者的重要性也在提高。最近,很多公司都把研发中心设在中国,看中的是中国有大量的人才和创新的产业生态。   何迈可还表示,对于美国企业来说,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中国是美国农产品、医疗健康、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产品等的重要出口目的地,中国的金融开放提速,对外资来说也充满了发展机遇。   经合组织: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近期多家国际机构调高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驻华代表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社会期待中国经济产生强劲发展动能,中国经济的增长将对世界和区域经济增长发挥稳定器作用。...

解振华:中美气候对话暂停责任在美,呼吁美为重启正式对话消除障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正在埃及沿海城市沙姆沙伊赫举行。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9日在中国代表团首场记者会上介绍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并再次呼吁发达国家兑现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资金的承诺。解振华还就中美气候合作表示,中美气候变化商谈暂停,责任在美国,呼吁美方为重启正式对话消除障碍。   中国承诺减少甲烷排放   解振华9日在介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时表示,要减少化石能源的排放,前提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在这一问题上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在去年年底已经达到11.2亿千瓦,现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的装机总量加起来也没有达到中国的水平。”解振华还表示,中国高度重视甲烷排放控制工作,现阶段,中国控制甲烷排放的关键是夯实基础能力,建立顶层设计,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工作基础相对较好的领域着手,逐步推进甲烷排放控制工作。法国国际广播电台9日援引法国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关系学院气候项目负责人罗拉·瓦莱罗的话称,中国确认了之前的承诺,还特别做出有关减少甲烷排放的承诺,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发达国家“已欠2600多亿”   COP27大会首次将气候赔偿问题列入正式议程,同意讨论富裕国家是否应该对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贫穷国家进行补偿。目前,德国、比利时等多个欧盟国家已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融资。不过,美国不愿意拿出“真金白银”。《纽约时报》9日援引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的话称,“气候赔偿”不应由发达国家掏腰包,相反,他呼吁由私营部门和多边开发银行提供更多资金。克里称:“挑战具有复杂性,因此需要的是现代的金融工具。”   解振华9日在记者会上再次呼吁发达国家兑现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资金的承诺。“2009年在哥本哈根,发达国家就承诺要每年拿出1000亿(美元),至今13年过去了,并没有落实。累计算起来,(发达国家)已经欠了2600多亿(美元)。我建议发达国家今年先拿出1000亿美元, 而且还要按照要求确定2025年之后进一步增资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解振华强调, 中国非常支持发展中国家和脆弱国家提出的“损失与损害”(表示不可避免和不可逆转的气候损害的联合国气候术语——编者注)诉求,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今年气候灾害也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   呼吁美方消除对话障碍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今年8月窜访台湾后,中国实施的反制措施中,有一项是暂停中美双边气候变化商谈。对此,解振华9日表示:“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有较好的、长期的合作历史,(即使)在中美关系很复杂的情况下,气候变化领域的沟通联系从来没有中断。然而,在双方合作进展非常顺利的时候,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严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损害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我们宣布中美气候变化商谈暂停,但是暂停的责任在美国。”解振华呼吁美方为重启正式对话消除障碍。   据彭博社9日报道,解振华与克里当天均表示,在COP27期间举行了非正式会谈。克里称,他与解振华在多年的谈判和会晤中形成友谊,美中原本准备在沙姆沙伊赫展开重要谈判,但被佩洛西窜台打断。报道称,克里此前曾表示,为了重启会谈而向解振华发送的短信和邮件未收到回复。不过解振华澄清称,在中美两国暂停气候会谈期间,他与克里有8次邮件往来,已相识25年的两人一直有私人联系。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中美两国在全球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解振华与克里的此次非正式会谈释放出中美两国重启接触的信号。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克里对同解振华就遏制甲烷排放、打击乱砍乱伐、加速绿色转型等议题恢复会谈感兴趣。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美气候特使一直保持着非正式沟通,中方在中美气候变化商谈上的立场没有改变。赵立坚说,中方希望发达国家尽快兑现1000亿美元承诺,并提出适应资金翻倍路线图,增进南北互信和行动合力。

外交部: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20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称,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一些国家还大肆鼓吹“脱钩”“断链”。与此同时,中方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闭,而且会越开越大。许多国际媒体也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点赞。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表示,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习近平主席指出,开放是国家进步的前提,封闭必然导致落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10年间经济全球化虽然遭遇逆流,但中国的开放大潮依然汹涌澎湃,中国贸易总额从4.4万亿美元增至6.9万亿美元,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和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年度实际使用外资从7000多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15万亿元,自2017年起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二位,境外投资存量由不足0.6万亿美元增长到超过2.7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位。   汪文斌介绍称,10年间,虽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在国际上显著抬头,但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步伐从未停歇,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自贸试验区从无到有,目前已经设立了21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扬帆起航。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限制措施,从最初的190项缩减到如今的27项,压缩比例超过85%。中国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由10个增长到19个,今年1月1日生效实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创建了全球最大的自贸区。   汪文斌表示,10年间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我们主动降低商品关税,关税总水平降至7.4%,低于9.8%的入世承诺,同时还给予16个最不发达国家98%的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我们举办了世界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四届进博会累计成交额达到2722.7亿美元,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重要的投资目的地,认为“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当前国际局势动荡多变,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上升,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汪文斌表示,中方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不会改变。未来,中国将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为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成果提供更多机遇,为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开辟更大空间。

美媒夸张渲染“中国控制了海洋”,专家:这是西方霸权海洋文化投射

  美国《纽约时报》中文版12日刊发一篇评论文章,渲染近些年中国海洋发展取得的成就对美构成威胁,并呼吁美国采取对策。对此,1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这种观点是西方霸权海洋文化的投射。   该文章由美国海事合作组织的前主席、哈德逊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迈克尔·罗伯茨撰写,标题为“是时候打破中国对海洋的控制”。文章称,中国已成为全球海洋强国,数以千计的商船在海上航行,庞大的造船业有能力生产更多船舶,并且在全球供应链占据主导地位,在冲突中可能会迫使美国就范。美国经济严重依赖中国和东亚的产品和资源,而航运网络越来越受中国的控制。包括香港在内,中国拥有的商船数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几乎是排名第二的希腊的两倍。中国制造了世界上大约一半的大型商船,它还生产了世界上96%的干货集装箱。此外,中国实体还获得一些全球海运码头和基础设施的所有权股份。文章引述美国国会一家咨询机构发出的警告称,北京可以利用航运数据来跟踪货物流动,以获得商业或战略优势。      另一方面,文章对美国造船业现状表示担忧:截至2018年的10年间,美国造船商平均每年交付约16艘船,主要供海军或海岸警卫队使用;到2021年底,悬挂美国国旗的商船不到200艘。相较而言,截至2021年底,中国造船厂拥有1529艘大型商船的订单,悬挂中国国旗的商船则超过5000艘。   文章提议仿效此前的《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出台“美国船舶法案”,制定明确的国家海事战略,引导投资发展造船工业基础,并提供财政和其他支持,以帮助美国造船商和航运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收复失地。   根据哈德逊研究所官网的信息,迈克尔·罗伯茨的研究重点是:在与中国进行地缘政治竞争的背景下,影响美国商业海运的政策问题。此前,他就对中国造船业发表过类似观点,称美国大型商船的生产明显落后于中国,每年订单不到10艘,并称“商船”可以在“台海冲突”中发挥重要的后勤补给作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副主任杨达卿13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自始至终都是秉持和平与互利发展的目的推进海洋开发,美国主流媒体有这样的声音,是美国长期以来“食战而肥”战争经济下的惯性思维,只有这样的思维才会把海运产业竞争“战争化”,把商船资源“武器化”。这也是西方国家自大航海时代以坚船利炮掠食全球资源形成的霸权海洋文化的投射。   杨达卿进一步表示,海运承担全球贸易90%以上的货运量,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自然带动中国航运和造船业的发展,这是市场需求使然。即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大国,也没有把产业“战争化”,把商业资源“武器化”。中国在全球航运市场的角色不只是生态平衡者,更是秩序的维护者。

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样本(外国政党政要和友好人士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脱贫攻坚战去年取得全面胜利;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挑战,中国经济率先复苏,这些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水平。”玻利维亚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副主席赫拉尔多·加西亚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各国树立了典范。“我迫切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做法和经验,推动玻中两国深化合作、携手共进。”   加西亚曾两次访问中国,深入城市农村,走访工厂、企业、自贸区等,考察经济发展、扶贫事业和企业规划,感受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我在考察时发现,中国农村建立起了很好的对外联系网络,有利于促进自身发展。”加西亚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样本,这对玻利维亚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激励意义。   2019年3月,加西亚一行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访问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通过讲座、座谈会和现场观摩等方式,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经济社会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我还参观了中国的飞机制造厂、卡车工厂、大型肉制品厂等,先进的技术和自动化生产线让我印象深刻。”加西亚表示,玻利维亚原材料丰富,但加工技术和人才跟不上,“我们的产品因此难以获得高附加值,在全球产业链上无法占据有利位置。希望能从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经验中获得更多启发。”   访问中国后,加西亚积极在玻利维亚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经验,中方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理念尤其受到玻方关注。“习近平主席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让我们大受启发。”加西亚表示,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中国的理念和实践为玻利维亚等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如果每个玻利维亚人都参与到植树造林中来,那我们就将拥有数以千万计的树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个伟大的发展理念,将从根源上化解生态环境危机。”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西亚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同心协力、团结一致,迅速控制住疫情,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并为包括玻利维亚在内的国家提供疫苗援助等。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肯定。   当前,中国正满怀信心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加西亚十分关注中国共产党在完善全球治理方面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他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特别是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增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更好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对于完善全球治理、增进世界人民福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美企陆续撤离中国市场 分析:还会有更多企业离开

美国亚马逊网站上周四表示,将停止旗下Kindle电子书店在中国的服务。这是继多家美国公司撤离或将部分生产移出庞大但竞争极强的中国市场后,美国公司放弃中国市场的最新举动,也是中国与世界大部分地区互联网脱钩的最新的一个迹象。 美国新闻集团道琼斯旗下的《巴伦周刊》星期二(6月7日)援引一名信息管理专家的话报道,鉴于其庞大的规模,中国可能是全球最具竞争性的互联网市场,所有的西方数码公司都不得不与当地公司艰难地竞争。文化差异以及美中关系急剧恶化,都令情形更加复杂。 6月2日宣布Kindle在中国停业的亚马逊回应路透社说,不是因为中国政府的压力或者审查迫使亚马逊后退。不过,亚马逊一直遵守中国当局对被认为的敏感内容的禁令,同时也面临在电子书和电子读者市场许多中国公司的更低价竞争。 此前,自2016年起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民宿租赁公司爱彼迎(Airbnb)5月下旬宣布计划关闭在中国境内的业务。有分析表示,新冠病毒疫情加剧了爱彼迎的业务困境,因为中国严厉的“清零”防疫政策迫使数以千万计的人陷入了严格的封控之中。 在中国政府近年强调国内业务、实施严格的审查以及对公司提出其他要求后,许多美国互联网公司纷纷离开中国。唯一一家在中国运营的美国社交网络领英(LinkedIn)也于去年10月退出中国,理由是其社交媒体和信息功能未能取得成功。 报道表示,此前的引人瞩目的美国互联网公司被迫撤离中国的实例是微软Microsoft、雅虎Yahoo和谷歌Google。 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章家敦在福克斯周日电视节目上表示,近日报道的美国苹果公司Apple计划将iPad组件的生产从中国工厂转移到越南的决定表明,美国公司在慢慢地醒悟到在中国做生意的困难。据称,苹果公司将iPad生产移出中国的决定是基于供应链的中断和时常被打断的生产计划。这是苹果历史上首次将一部分生产设施撤出中国。 章家敦表示,苹果的撤离决定是最重大的发展,原因是苹果是在中国的供应链中最难移动的公司。他说,尽管存在这些困难,苹果还是迈出了一步。 章家敦表示,由于各种原因,一些美国公司仍在中国做生意。他认为,这些公司应该逐步撤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