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美国《通胀削减法案》 德法经济部长将赴美“讨说法”

  德国和法国经济部长定于本周访问美国,将会晤美方经贸高官,呼吁美方避免实施《通胀削减法案》中可能损害欧洲绿色产业利益的条款。德国经济部长5日说,美方推动本国绿色产业发展应以尊重“友好、公平竞争”为前提。   “美国当前正引导经济转向绿色市场,推动降低气候友好型技术开发成本。”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说:“这是好事,但重要的是,这应该在友好、公平的竞争中进行,才能促进气候中和技术进步。”   路透社以法国经济部官员为消息源报道,哈贝克将与法国经济部长布鲁诺·勒梅尔赴美,定于7日与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等美方官员会晤。   按照法方官员说法,德法部长将借此行表达对美方“窃取”欧洲绿色产业投资的担忧。“两位部长将表达的一个意思是,不要试图劝说欧洲企业把工厂搬往美国,欧美两地都有足够投资空间。”   根据《通胀削减法案》,美国政府将提供高额补贴等激励措施,推动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板等绿色技术在美国本土的生产和应用。   美方声称《通胀削减法案》旨在重振深受持续高通胀困扰的美国经济。欧洲多国则认为,该法部分内容涉嫌贸易保护主义,或损害欧洲企业竞争力,诱使投资转向美国,损害欧洲产业发展和就业。德国、法国等汽车制造大国反对呼声尤高。

外眼看中国经济:中国市场非“可选”是“必选”

  对于今年的中国经济,外国商会、国际机构怎么看?最近,记者走访中发现,随着开年中国经济加速复苏,韧性和活力日益显现,众多外国商会和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持续改善,他们在用实际行动回答,“我为什么看好中国”。   中国德国商会:德资企业持续扩大在华投资   德国是欧盟国家中对华投资最多的国家,有近5000家德国企业在华投资。当记者来到中国德国商会在北京的办公室,一片繁忙景象出乎记者意料。   会议刚刚结束,记者见到了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负责人晏思。   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 晏思:唐山当地政府过来洽谈,他们准备去德国招商,并将去拜访我们的会员企业。早在今年一月,我们就已经接待了几个来访的地方团了。   唐山市商务局负责人 张雪梅:向更多的德国企业宣传一下唐山的投资环境,所以说,拜访完马上去境外,到德国再次传递这么一个声音。   春节刚过,这种双向奔赴的合作场景已经展开。一方面是中方积极搭建沟通和合作的平台;另一方面是德国企业专注中国市场,继续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和发展潜力。   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 晏思:德国企业新年将寻找在中国投资的新增长点,除了中国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也在呈现出投资潜力。此外,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推进能源绿色转型等领域未来仍有广阔合作空间。   晏思还给记者展示了一份刚刚编制完成的《德国企业信心调查报告》。报告显示:77%的会员企业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信心,电子、汽车、化工等高技术产业成为德资企业扩大投资的热门之选。   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 晏思:我们看到,进入2023年,很多德国企业的项目在中国落地和推进的速度都在加快。我相信,这种良好的态势将会贯穿全年。   中国美国商会:中国市场非“可选”是“必选”   随着中国市场越来越开放,美国企业在华投资的领域有所扩大。中国美国商会会长近期表示,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商会将和会员企业一起把握新的发展机遇。   谈到2023年的新感受与新变化,中国美国商会会长告诉记者,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商会就第一时间召开工作会,重点探讨的关键词就是“2023年中国机遇”。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 何迈可:中国2023年经济开局很好,尤其是消费性支出大幅增长,比如酒店、餐饮、旅游等。我们有不少会员企业的在华业务与此相关,2023年可以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何迈可说,商会2023年全年工作排的是满满当当,除了要带会员企业去中国各地考察投资机会,寻找各行各业中的新机遇,同时,还将组织更多中美商界的互动。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 何迈可:中国经济增长在世界名列前茅,这也是许多企业愿意在中国持续进行投资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中国高端制造业加快发展,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消费者的重要性也在提高。最近,很多公司都把研发中心设在中国,看中的是中国有大量的人才和创新的产业生态。   何迈可还表示,对于美国企业来说,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中国是美国农产品、医疗健康、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产品等的重要出口目的地,中国的金融开放提速,对外资来说也充满了发展机遇。   经合组织: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近期多家国际机构调高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驻华代表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社会期待中国经济产生强劲发展动能,中国经济的增长将对世界和区域经济增长发挥稳定器作用。...

美报告臆测“霍尔木兹风险”,专家:美精英集团把霸权思维推己及人

  美国“政治新闻网”4日报道称,中国企业正在中东霍尔木兹海峡附近扩大影响力,这增加了未来与美国利益发生冲突的风险。对此,中国专家认为,这反映出美国精英集团始终戴着意识形态眼镜看待中国发展,把霸权思维推己及人。      “政治新闻网”报道的观点引自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最新的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显示,在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咽喉——连接海湾和阿曼湾的霍尔木兹海峡附近,中国企业对港口和能源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投资。报告记录了中国过去10年在阿联酋和阿曼的港口设施上投资数十亿美元,因此担心中国政府可能会利用其在霍尔木兹海峡的商业关系,作为在该地区发展军事立足点的基础。报告称,为了进一步确保其在该地区的利益,中国可能会借鉴此前在吉布提使用的“剧本”,即所谓“先民后军”,先投资用于商业目的的基础设施,然后将其“改造”以支持军事。“政治新闻网”4日报道称,随着中国商业活动在该地区的足迹越来越多,美国鹰派人士越发担心这可能会让北京对石油运输的主要节点产生危险的影响力。一名美国高级官员说,拜登政府一直在密切关注北京在该地区的存在。   关于中国在海湾建立军事基地的传闻由来已久。而且不仅是海湾,以前还传出过中国要在瓦努阿图、柬埔寨、所罗门群岛等多个国家建军事基地。然而,事实上中国目前为止只是在吉布提拥有一个保障基地。对于上述传闻,中国官方多次给予驳斥。2022年4月,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曾表示,所谓中国在所罗门群岛建立军事基地的说法完全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编造出来的假消息。“政治新闻网”也在报道中引述美国国家战争学院国家安全战略副教授道恩·墨菲的话称,尽管中国与阿联酋和阿曼的经济和政治关系日益密切,但“我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中国目前寻求在这两个国家或中东的其他地方建立基地或持久的军事存在”。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问题专家卓华5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不少媒体和机构反复臆测炒作中国在世界各地建军事基地,这反映出美国精英集团两种思维模式:一是始终戴着意识形态眼镜看待中国的发展,习惯性兜售“中国焦虑症”;二是将他们从帝国主义历史经验继承下来的霸权思维推己及人,总怀疑中国会像他们一样,靠坚船利炮去攫取、护持海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