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陆续撤离中国市场 分析:还会有更多企业离开
美国亚马逊网站上周四表示,将停止旗下Kindle电子书店在中国的服务。这是继多家美国公司撤离或将部分生产移出庞大但竞争极强的中国市场后,美国公司放弃中国市场的最新举动,也是中国与世界大部分地区互联网脱钩的最新的一个迹象。 美国新闻集团道琼斯旗下的《巴伦周刊》星期二(6月7日)援引一名信息管理专家的话报道,鉴于其庞大的规模,中国可能是全球最具竞争性的互联网市场,所有的西方数码公司都不得不与当地公司艰难地竞争。文化差异以及美中关系急剧恶化,都令情形更加复杂。 6月2日宣布Kindle在中国停业的亚马逊回应路透社说,不是因为中国政府的压力或者审查迫使亚马逊后退。不过,亚马逊一直遵守中国当局对被认为的敏感内容的禁令,同时也面临在电子书和电子读者市场许多中国公司的更低价竞争。 此前,自2016年起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民宿租赁公司爱彼迎(Airbnb)5月下旬宣布计划关闭在中国境内的业务。有分析表示,新冠病毒疫情加剧了爱彼迎的业务困境,因为中国严厉的“清零”防疫政策迫使数以千万计的人陷入了严格的封控之中。 在中国政府近年强调国内业务、实施严格的审查以及对公司提出其他要求后,许多美国互联网公司纷纷离开中国。唯一一家在中国运营的美国社交网络领英(LinkedIn)也于去年10月退出中国,理由是其社交媒体和信息功能未能取得成功。 报道表示,此前的引人瞩目的美国互联网公司被迫撤离中国的实例是微软Microsoft、雅虎Yahoo和谷歌Google。 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章家敦在福克斯周日电视节目上表示,近日报道的美国苹果公司Apple计划将iPad组件的生产从中国工厂转移到越南的决定表明,美国公司在慢慢地醒悟到在中国做生意的困难。据称,苹果公司将iPad生产移出中国的决定是基于供应链的中断和时常被打断的生产计划。这是苹果历史上首次将一部分生产设施撤出中国。 章家敦表示,苹果的撤离决定是最重大的发展,原因是苹果是在中国的供应链中最难移动的公司。他说,尽管存在这些困难,苹果还是迈出了一步。 章家敦表示,由于各种原因,一些美国公司仍在中国做生意。他认为,这些公司应该逐步撤离中国。
难民沦为斗争砝码,美式人权令人作呕
3个月后,数百万美国人将在中期选举和地方立法选举中选出435名众议院议员、35名参议院议员以及36个州的新州长,但因为美国严重的经济衰退和不断飙升的通货膨胀,美国民众此刻对经济状况感受的“痛苦指数”已经上升到除新冠疫情最高峰时期以外过去十多年间最高水平。按照这一“痛苦指数”水平,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将丧失最少30个众议院议席以及多个参议院议席,这代表着共和党可能会完全掌握立法主导权,沦为“跛脚鸭”的拜登只能通过行政命令等非立法手段来施政,而无法通过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缓解和掩盖经济衰退带来的种种问题,在剩下的两年任期里只会陷入经济下滑、民众不满、支持率下降的恶性循环。为了逆转民主党深陷低谷的声誉,一直因对华政策不够强硬遭到共和党攻击的民主党选择以台海地区为切入点,在拜登“被隔离无法干预”的默许下,佩洛西成功窜访台湾,虽然这场作秀之行只谈了一些毫无意义的“表态”而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更是因为中国强硬有力的回击而“偷鸡不成蚀把米”,大大加速了两岸统一的进程,但不管怎么说,民主党积极挽回选票的行动还是刺激到了原本稳坐泰山的共和党,一场更激烈的交锋已经开始。 从几个月前开始,作为共和党人控制下美墨边境州的德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陆续雇佣数百辆公共巴士将超过七千名非法移民“投放”到民主党人控制下的华盛顿和纽约,随着中期选举时间的不断接近,“难民大巴”的效率也在不断的增长,已经到了华盛顿无法承担的地步,华盛顿市长穆丽尔·鲍泽不得不向美国白宫和国防部提出请求,要求美国防部每天调配150名国民警卫队协助华盛顿全天候处理非法移民问题,作为“难民大巴”二号目标的纽约虽然遭到的难民“投放数量”远低于华盛顿,但纽约市市长发言人也已经表示纽约“继续张开双臂”迎接移民“需要来自联邦政府的支持”。从德州州长将矛头指向美国总统,直言这是一场“拜登边境危机”,他们是在替拜登做“善后工作”,到白宫、纽约和华盛顿方面讥讽这是共和党人的“政治噱头”、是让人无法想象“人道危机”,围绕着这批难民,两党之间发生了极为激烈的争吵,但没有人在意,在这场政治斗争的过程中,那些被欺骗称运送到华盛顿和纽约后会有人帮助他们的难民们正在这两座美国最繁华的城市里过着最困苦的生活,他们在这两座举目无亲的城市里,被“像动物一样”驱赶,没有食物、没有住处、找不到工作也无法接受医疗服务。而且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在运输过程中,每一名难民的运输成本超过1400美元,按人数估算,至少1亿公帑被浪费在了这场“难民之争”中。 作为美国两党共同“养殖”的“选票基地”,和美国堕胎权问题一样,美国的移民问题也一向是两党交锋的重点地区,从民主党人奥巴马主打的“美国梦”和“骨肉分离”,到共和党特朗普所坚持的“零容忍”和边境筑墙,再到此刻拜登上台后全面推翻特朗普时期难民政策,主打“特赦”与“宽容”的新政,基本每一任新总统上台都会带来美国难民政策近乎逆转性的改变,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这个过程中,两党借机收割了大量其法案支持者的选票,而所造成的影响却是美国难民政策以及民众对待难民的态度愈发的极端化,更造成了大量夹在两党党争之间的难民遭受到无法言喻的痛苦和伤害。 据统计,仅去年一年,美国执法部门在美墨边境逮捕包括14.5万名儿童在内的非法移民约170万人次。近三千名移民儿童被迫与父母分离,无法计算的女性移民被迫摘除了自己的子宫,更有不少难民悄无声息地死在了路途之中。甚至就在两个月前,刚刚被爆出53名难民在没有水和空调的大货车车厢中被活活闷死,而造成这一系列惨剧的,就是美国政府前后摇摆不定、相互矛盾、日渐极端的移民政策。 美国先贤设计选举的目的,是为了选出一个解决国内问题的治理者,可现在,却成了为了选举而不断制造并加深问题,如今的美国正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如果仍旧不知回头,恐怕等待他们的只会是国家的分裂和政党的破灭。
美反槍枝遊行當天又爆槍擊! 肯塔基5人中彈1人命危
美國近期槍擊事件頻傳,本月11日該國各地才舉辦反槍枝遊行,沒想到同一天在肯塔基州就發生另一起槍擊案,有5名青少年中彈,其中一人重傷搶救中。 根據《CNN》 報導,美東時間11日晚間9點(台灣時間12日上午9點)左右,肯塔基州最大城路易維爾(Louisville)的警方接獲報案,當地一座名為「四巨頭橋」(Big Four Bridge)的橋梁附近發生槍擊,警方獲報後趕往現場發現3名中彈的青少年,其中一人情況危急,隨即將他們送醫。之後又有另外2名青少年帶著槍傷自行就醫。 這座「四巨頭橋」橫越當地的河濱公園,不少民眾都會在這散步、騎自行車。路易維爾警方表示,「我們知道事發當下公園內有不少人,我們要求目擊者或是有查覺到異狀的人給我們打電話提供線索。」
联合国人权专家敦促英国停止将寻求庇护者移送至卢旺达
当地时间17日,联合国人权专家敦促英国停止将寻求庇护者移送至卢旺达的计划,称这种做法“违反国际法,且对这批需要保护的人造成伤害无法弥补”,并对此表示严重关切。 联合国贩运人口、特别是妇女和儿童问题特别报告员西奥班·穆拉利表示:“英国将寻求庇护者强行转移到卢旺达的做法,可能会违反不驱回的国际法原则。”西奥班·穆拉利指出,寻求国际保护、逃离冲突和迫害的人有权寻求和享受庇护——这是国际人权和难民法的基本原则。将寻求庇护者转移到第三国无助于防止或打击人口贩运。事实上,这种做法可能会将绝望的人推向更危险的境地,还可能增加被剥削的风险。 穆拉利敦促各国在不受歧视的情况下扩大安全、有序和正常移民途径,以打击人口贩运。穆拉利表示,重新安置计划、家庭团聚措施和提供人道主义签证是防止贩运、逃离迫害更有效的方法。
拜登中东行想孤立中俄未被响应,美媒:他将中东局势带向更危险方向
美国总统拜登7月16日结束了他为期4天的“中东首秀”,他先后访问了以色列、巴勒斯坦和沙特阿拉伯,并在红海之滨的吉达主持了地区国家“安全与发展”峰会。但媒体对拜登中东之行的评价与预测一样糟糕。路透社称,除了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碰拳显示美沙关系的艰难修复之外,拜登几乎是“空手”离开中东。美国全国广播公司17日称,拜登没能从沙特获得增加石油产量的具体承诺以缓解通胀,也没有在缓解巴以冲突问题上取得一点进展,他返回华盛顿时“没有任何可以向国内民众展示的成果”。在吉达举行的峰会上,拜登热切地向中东各国领导人保证,美国不会“离开”该地区,“留下一个由中国、俄罗斯或伊朗填补的真空”。而在俄乌冲突扩大了美国与中东产油国间的裂痕之际,华盛顿在中东拉一个“新群”的企图遭到了这些国家的警惕和回避。《纽约客》杂志称,拜登的中东之行“划出了新的战线”,他将美国政策和中东局势带向了“更加危险的方向”。 拜登刚走,巴以又开打 “拜登中东之行草草收场,似乎是虎头蛇尾,取得的成果十分有限。”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6日这样评论。在访问巴勒斯坦时,拜登承诺美国为实现“两国方案”而努力,但没有给出具体细节。华盛顿中东研究所专家埃尔金迪评论说,拜登未能像奥巴马、布什和克林顿那样提及“结束占领”的必要性,“如果拜登连‘占领’这个词都说不出来,谁能想象本届政府可以达成两国解决方案?”美国“政治”网站称,拜登甚至都没能宣布重新开放在耶路撒冷的美驻巴勒斯坦领事馆(于 2019 年被特朗普关闭),“导致阿巴斯阵营的挫败感”。而在拜登结束对巴以地区的访问仅仅几小时后,以色列国防军就分享了多枚火箭弹从加沙发射到以色列的视频,16日晚些时候,以色列空军对加沙地带目标发动空袭报复。 以色列和沙特之间开通直航被认为是拜登此访屈指可数的成果之一。沙特民航局16日宣布,将向所有航空公司开放其领空,为更多往返以色列的飞越航班铺平道路。以色列看守总理拉皮德称此举是“与沙特阿拉伯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但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称:“在与巴勒斯坦达成两国解决方案之前,沙特不会与这个犹太国家关系正常化。”《以色列时报》称,这与拜登的说法相矛盾。沙特外交国务大臣朱拜尔还告诉记者,沙特开放天空并非出于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愿望,推动因素是该国成为全球创新和重大体育赛事中心的雄心。 沙特只答应“加100万桶”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拜登访问中东是为了寻求解决国内最高政治问题之一——高油价的办法,但这次访问并没有立即宣布增加石油产量。 “拜登的沙特之行没有促成沙特作出增产的承诺,但美国官员表示,他们相信沙特将领导欧佩克+联盟达成一项缓慢增产的协议”。《华尔街日报》16日报道称,拜登在访问期间表示,他在“竭尽所能”增加对美国的石油供应,“预计这将会发生”,沙特人“也有同样的紧迫感”,预计“将在未来几周”看到进一步的措施。而据德新社16日报道,沙特王储承诺将把原油日产量潜能从1200万桶提升到1300万桶。但王储同时指出,没有额外的能力将原油产量提高到更高水平。 路透社评论称,拜登空手离开该地区,只寄希望于欧佩克+在8月3日的会议上提高产量。彭博新闻社17日称,这意味着油价上涨要等到早秋才会调整,而美国汽油价格的任何下跌都将影响11月的中期选举。不过,目前尚不清楚海湾国家是否会提高产量。 “德国之声”17日称,拜登可能重新调整了与中东权力掮客的关系,但这对民主党在美国的中期选举前景没有什么帮助。对于正在因物价飞涨而苦苦挣扎的美国人来说,中东的政局“离家太远”。许多人认为,总统更应该关注汽油价格,而不是维持美国在全球权力游戏中的外交成本。 “与中美同时发展积极关系” 在此次中东之行中,拜登与沙特王储看似亲密的互动照片受到最多关注。CNN17日称,拜登因为在吉达与沙特王储的第一次面对面交流中碰拳而受到严厉批评,包括民主党人在内。美国《中西部论坛报》16日称,拜登曾经想把沙特变成“贱民”国家——那么为什么他现在要和沙特的“专制统治者”碰拳呢?批评人士认为,碰拳帮助恢复了36岁的穆罕默德王储在世界舞台上的声誉。拜登确实在会面时向沙特王储提出了被杀记者卡舒吉的问题,但遭到王储“呛声”,他向拜登提出美军在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的人权问题,以及不久前被以军打死的巴勒斯坦女记者问题。 “政治”网站16日称,拜登总统为期4天的中东之行清楚地表明,价值观的重要性在“冷酷追求国家利益”时被“牺牲”了。文章说,拜登访问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沙特阿拉伯,是为了参与一场“伟大的博弈”,即在俄中“强势介入”的中东地区寻求更大的立足点。访问期间,拜登至少两次公开宣称:“美国绝不允许俄罗斯和中国填补真空。”在海湾合作委员会6个成员国以及美国、埃及、约旦、伊拉克领导人参加的“安全与发展”峰会上,拜登强调称:“我此行是为美国在该地区的未来定位,我们不会在中东地区留下一个真空,让俄罗斯或中国来填补,而且我们正在取得成果。” 美国CNBC财经网站16日称,拜登此行的一个目标是说服海湾国家帮助孤立俄罗斯和中国。其中为拉拢沙特,拜登许下了诸多好处,如放松对沙特的人权“紧箍咒”,答应向沙特适当售武,还计划将埃及实际控制的红海上的两座小岛交给沙特等。 然而,沙特外交国务大臣朱拜尔在16日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沙特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并不相互排斥,沙特会继续同时保持与美国及中国的积极关系。他说:“中国是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及最大投资者,亦是巨大的能源市场和未来巨大的市场,而美国是沙特在安全、政治、投资和贸易方面的最大合作伙伴。”另据《日本时报》17日称,海湾国家在“安全与发展”峰会上拒绝在乌克兰问题上站在西方一边反对俄罗斯。 “划出了新的战线” 德黑兰17日指责拜登中东之行挑起了中东紧张局势。据法新社17日报道,在拜登结束了对伊朗的竞争对手沙特和“死敌”以色列的访问后,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说,华盛顿“再次诉诸失败的伊朗恐惧症政策,试图在该地区制造紧张和危机”。在此之前,拜登与以色列总理拉皮德签署联合声明,誓言将使用“所有力量”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伊朗外交部说,这项协议是美国“欺骗和虚伪的伟大标志”,因为“他们对犹太复国主义政权视而不见,后者是该地区核武库最大的拥有者”。 “拜登此行划出了新的战线”,《纽约客》杂志16日警告说,伊朗核协议现在正陷入僵局。上周五,德黑兰在波斯湾展示了武装无人机,并称这是“对拜登的欢迎”。而在美以联合声明发表后不久,前中央情报局工作人员里德尔对《纽约客》记者说:“我们在致力于与伊朗开战。”他说,拜登之行将美国政策和中东局势带向了“更加危险的方向”。 路透社17日称,美国希望与海湾国家的峰会能帮助建立一个包括以色列在内的地区安全联盟,以应对伊朗的威胁。但峰会的公报含糊其词,沙特外交大臣给美国泼了一盆冷水,他表示,不知道任何关于海湾—以色列防御联盟的讨论,沙特也没有参与这样的谈判。 在拜登结束中东行两天后,19日,俄总统普京将抵达德黑兰,与伊朗和土耳其领导人举行三边峰会。
普京最新表态:俄不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但乌将沦为西方半殖民地
欧盟委员会17日提议给予乌克兰欧盟“候选国地位”。据法新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17日在第25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对此表示,俄罗斯不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 俄罗斯总统普京17日在第25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 “我们对此并不反对,是否加入这一经济联盟是他们的主权决定……这是他们的事也是乌克兰人民的事”,普京表示,“就经济一体化而言,这是他们的选择”,“相比于北约,欧盟并不是军事联盟”。 但是,普京警告称,如果乌克兰执意要加入欧盟,它将“沦为西方国家的半殖民地”。“这就是我的看法”,普京说道。 此前,乌克兰曾多次表达加入欧盟的意愿。今年4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的一次会谈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就曾公开表示,乌克兰将“加入欧盟”视为优先目标。 6月16日,泽连斯基在乌克兰会见了到访的法国、德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领导人。法国总统马克龙会后表示,法国、德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四国已经达成一致,希望欧盟委员会立即给予乌克兰欧盟候选国地位。
中美外长巴厘岛会晤五小时,双方均认为此次交流坦诚高效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9日在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后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晤。新加坡《联合早报》10日称,这是两人去年10月在罗马会晤后,再度举行面对面会晤。《环球时报》记者从前方独家了解到,中美都对此次会晤高度重视,双方在会晤中的交流全面、深入、坦诚、高效,沟通非常充分。 中国外交部网站发布的消息显示,中美双方都认为,此次对话是实质性的,也具有建设性,有助于增进彼此相互了解,减少误解误判,并为两国未来高层交往积累了条件。 王毅在会晤中说,当前,中美关系仍未走出上届美政府制造的困境,甚至还在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中美关系的历史叙事被人为歪曲,现实状况被所谓“政治正确”所绑架,发展方向面临被进一步引向歧途的危险。根本原因是美方的对华认知出现了问题,由此制定的对华政策自然也偏离了正确轨道。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一些自相矛盾和言行不一,从深层次反映出美方的世界观、中国观以及中美历史观、利益观、竞争观都出现了严重偏差。许多人由此认为美国正患上越来越严重的“中国恐惧症”。如果任由这种“威胁膨胀”发展下去,美国对华政策将是一条走不出去的死胡同。 王毅表示,中美关系摆脱困局的根本遵循是认真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中方向美提出四份清单:要求美纠正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中方重点关切的涉华法案清单、中美8个领域合作清单,希望美方切实认真对待。 王毅就台湾问题全面阐述了严正立场,要求美方必须谨言慎行,务必不要向“台独”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同时,他还就涉疆、涉港、海上问题等据理批驳了美方的一些错误观点。 在会晤中,布林肯介绍了美方的对华政策,表示美方不寻求对华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挑战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不寻求围堵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寻求改变台海现状。美致力于管控双边关系中的风险因素,对同中方开展合作持开放态度。 分析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方在消息稿中把此次会晤描述为“实质性”和“建设性”,“实质性”说明双方谈得很务实,涉及全面的双边关系和双边关系中的具体问题。会晤的“建设性”体现在取得了一些共识,解决了一些具体和突出问题。此外,美方也有一些积极表态,但关键在于落到实处,中方始终将听其言、观其行。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此次中美外长巴厘岛会晤持续5个多小时,对于“一对一”会晤来说,5个小时已是很长的时间,在近年部长级以上的会谈中十分罕见。此外,此次会晤全程采用同传,这意味着会晤期间双方可以就中美关系中的广泛议题进行非常充分的沟通,有利于清晰传达彼此的信息。 《环球时报》赴巴厘岛特约记者参加了此次会晤前的外长会见记者环节。此次会晤在布林肯下榻的丽思卡尔顿酒店进行,为保证会晤顺利进行 ,美方执行了比G20外长会还要严格的安保规则,并严令只允许中方和美方记者递交申请参加会晤前的采访环节。布林肯对在场记者表示,虽然双方领导层在疫情期间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保持沟通,但无论如何都无法取代面对面的交流,他十分珍惜这次会晤的机会,并希望能取得积极成果。 王毅与布林肯的会晤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彭博社称,美国国务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官员表示,双方的交流非常坦诚。路透社称,美国官员在会晤前表示,此次会晤旨在保持艰难的美中关系稳定,并防止在不经意间演变成冲突。《联合早报》10日引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关系学者李明江的话报道称:“以往都是美国对中国提出要求,中国这次提出四份清单,是在用类似的方式,把球抛到美国那边,显示中国正在塑造中美关系上争取主动权。”在他看来,虽然尚未看到双方在这次会晤中有任何立场松动或矛盾缓解,但整体氛围比较具有建设性。
沈大伟:措辞强硬,也向北京伸出橄榄枝,布林肯的演讲并没有多少新意
在上台16个月后,拜登政府的一名高官终于发表了一次重要的公开演讲,概述了政府的总体对华政策。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的这次演讲由亚洲协会促成,演讲地点是我所在的乔治·华盛顿大学(我是听众之一)。 亲耳聆听他滔滔不绝的演讲,之后又仔细加以阅读,给我的最深印象是,布卿的这篇讲话并没有多少新意。它主要是历届政府的声明和“讲话要点”的集合,尽管是首次被写入一份演讲或官方文件中。从这方面说,它是令人失望的。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布林肯在演讲中至少花了一半时间重申美国的总体外交政策和拜登政府的国内技术革新计划,而不是关于中国本身。诚然,国内技术因素关系着与中国的竞争,但人们想知道,为什么这个问题在演讲中被特别强调? 明显的缺失是,演讲没有谈及,在中国国内、地区和全球,美国希望看到和欢迎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什么样的中国更容易让美国与之合作?布林肯的确谈到有可能与中国合作的具体领域,但那与阐明希望中国在国内国外如何演变的建设性愿景是不同的。可以肯定的是,近年中国的许多行为都非常负面和不稳定,北京理应因其恶劣行为受到批评。而在北京及其政策似乎相当稳固的当下,就中国的演变和中美关系提出建设性愿景也许很困难。 同样让人吃惊的是,演讲中没有任何关于战略的讨论——这个问题与政策是两回事。布卿列举了一长串人们熟知的政策问题和美国对中国行为的抱怨,但解决这些问题的综合战略在哪里?也许演讲的机密版本中有(此次演讲据称是较短的公开版本),但布林肯所谓的“投资、协同、竞争”三部曲无法与一个综合成熟的战略相提并论。 要说演讲的概念性核心,那就是,布林肯和拜登政府显然将中国视为一个修正主义大国,试图破坏并重塑二战后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所以,美国与其民主国家盟友要抵制它。布林肯说: “中国是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雄心勃勃的全球大国……中国是唯一不仅意图重塑国际秩序,其日益增强的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实力也让它能够这样做的国家。北京的愿景将使我们远离过去75年让世界取得如此进步的普世价值。” 出人意料的是,布林肯避免将中国描述成亚洲地区的修正主义国家。不过他表示:“我们无法指望北京改弦更张。因此,我们将塑造北京周边的战略环境,以推进我们建设开放、包容的国际体系的愿景。”然而,除了短暂地提到AUKUS、Quad、最近的美国-东盟峰会以及拜登总统日前对该地区的访问,他没有给出美国将如何在亚洲地区对付中国的具体措施。同样值得注意的缺失是,他没有讨论美国打算如何在南方国家反击中国,或如何利用美欧跨大西洋联盟对付中国。 在讨论中国各方面的行为时,布林肯倒是恰如其分地坦诚,但他没有像前特朗普政府官员那样尖刻、意识形态化或带有侮辱性。例如他说: “我们同中共和中国政府有巨大分歧。但这些分歧是政府和制度之间的,不是我们人民之间的。” 布林肯还详细地谈到美国对中国的不满,包括剽窃技术、强制技术转让、商业间谍活动、切断供应链、重商主义行为、不平等的市场准入、禁止美国媒体进入中国、电影发行中的不平等以及商业领域里的其他问题。布林肯对这些不平等直言不讳:“缺乏互惠是不可接受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在批评中国的同时,他还明确警告美国商界:“我们认为,也希望商界理解,进入中国市场,绝不能以牺牲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或长期竞争力和技术优势为代价……我们将努力确保美国公司在商业活动中不助长或获利于对人权的侵犯,包括强制劳动。”这是亟需传递给美国商界的信息,但美国企业长期以来的行为表明,布林肯的警告不会受到重视。在美国企业的董事会里,利润总是在价值观之上。这种情况必须改变,但要做到这一点,国务卿的一次演讲还远远不够。 为了平衡其强硬措辞,布卿特意向北京伸出橄榄枝:“即使我们投资、协同和竞争,我们也会在双方利益一致的领域与北京合作。”他再度提到人们耳熟能详的一系列潜在合作领域:气候变化、新冠疫情和公共卫生、防扩散和军控、非法麻醉品、粮食安全,以及全球宏观经济协调。 布林肯还有针对性地讲了四点重要声明,以安抚北京: ● “我们不是在寻求冲突或新冷战。相反,这两样我们都决心避免。” ● “竞争不必导致冲突。我们不寻求冲突,并将努力避免它。” ● “我们不寻求阻止中国发挥大国作用,也不寻求阻止中国……发展其经济或增进人民的利益。” ● “我们不寻求改变中国的政治体制。” 这些声明意义重大,但北京是否相信它们却高度存疑。事实上,这些提法在华盛顿也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布林肯还特别积极地谈到继续欢迎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并表示“我们可以在不关闭国门的情况下对国家安全保持警惕”。他还赞扬了美籍华人的贡献,同时谴责针对美国亚裔的种族主义和仇恨。 布卿演讲中有关台湾的部分是标准的陈词滥调。美国总统拜登上周在东京出人意料地明确声称,美国“承诺”在台湾受中国大陆攻击时通过“军事干预”保卫台湾。与之不同的是,布林肯没有发表这样的挑衅性声明,相反,他重申了“一个中国政策”、“与台湾关系法”、三个联合公报和“六项保证”。他还明确警告说:“我们不支持台独。”这是非常重要的政策重申。不过,布林肯指责北京“日益胁迫”台湾,他还对发生“意外冲突”的潜在危险表示担忧。对此他表示,“我们已将与北京的危机沟通和降低风险措施列为优先事项”。这一直是拜登政府的优先事项,但到目前为止,北京方面对此类机制没有表示出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