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强烈反对参议院报告所谓“中国渗透”说法:令我们深感不安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26日报道,针对参议院国土安全与政府事务委员会共和党籍委员发布的所谓“中国试图渗透美联储”有关报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回应说,报告中含有对美联储特定员工的“不公平、没有依据且未经证实的影射”,这让他们“深感不安”。      福克斯新闻网引述报告的内容称,为了“破坏”美国的货币政策,中方至少从2013年开始就试图将美联储作为行动目标。该报告详述了多名美联储雇员因其海外旅行经历和学术背景而引发的所谓“内部担忧”,其中还包括所谓中方威胁一名赴华美联储雇员的情节。报告声称,有美联储雇员与中国的银行、学术机构以及官方媒体等有“密切联系”,还称美联储无力应对中国“长期的、无所忌惮的”行动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值得注意的是,据“美国之音”报道,报告中具体阐述的5个涉及美联储官员与中国接触的“案例研究”,经美联储调查后“都没有发现任何违反政策的情况”,而且报告中提供的很多美联储官员与中国官员接触的细节并没有显而易见的恶意,只是该机构人员定期与世界各地同行会面和交流而已。   该报告遭到美联储的强烈反对。鲍威尔在写给参议院国土安全与政府事务委员会成员、共和党联邦参议员波特曼的信中表示:“我们会关注针对任何言之有据的不当行为的指控,无论其来源是什么。相比之下,我们认为这份报告对特定工作人员进行了不公平、没有依据且未经证实的影射,这令我们深感不安。”鲍威尔表示,美联储雇员非常清楚他们有保守敏感信息的义务。   对于美议员发布的最新报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7日称,这份所谓报告是由少数共和党议员恶意炮制的政治谎言,毫无事实依据。美方一些政客恐怕是得了“中国恐惧症”“被迫害妄想症”,而且看来病得还不轻。“我们注意到,美联储方面已经就此致信有关议员,对该报告内容表达质疑和不满。这充分说明了这份所谓报告的性质。”

美国会法案再提助台提升自我防卫能力,台民众完全麻木无感

近日正在美国国会进行审议的《2023年国防授权法案》,其中涉及台湾部分再提要协助台湾提升自我防卫能力,有记者在台北街头随机访问多位民众,民众均表示这种政策宣示没有实质意义,对台湾没什么帮助,有被访者直言:“美国经常有这种法案,一点也不稀奇,还通过法案要帮助我们加入WHO,请问做到了吗?” 本来各个国家的议会做的立法,都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尤其涉及到国际事务,一旦通过都会产生极大的反响,可是美国通过的形形色色“挺台法案”,虽然数量已经多达数十件,可是内容相当苍白,至于效果及其影响力更是几近于0。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更是斥之为“废纸”。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其一,以美国的权力体制,具体事务的实施,包括对哪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策,何时采取何种行动,这属于总统所辖制的行政权,而不是国会的立法权。国会用法案形式只能对政策“建议”或者“授权”,至于接受不接受法案里的建议,那是行政部门的事了。 比如,美国国会所谓挺台法案要求政府高级官员访问台湾,可行政部门只按过去的规格派低阶官员和台湾进行接触。唯一的例外是“国会领袖”佩洛西声称要访台,可是在访台前夕“非常巧合”的新冠阳性取消行程。 法案里的所谓建议不被接受,那几乎就是废纸。 其二,所谓这些挺台法案的出台,幕后无非是台湾积极向一些议员游说行贿的结果,“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议员们就搞个不痛不痒的法案应付一下,里面的内容也就说了等于没说,写了等于没写,基本也就一堆废话。 当然对于台湾绿菜当局来说,有那么几十件上百件的挺台法案,就能大内宣吹嘘什么“美台关系史上最好”,什么“坚若磐石”之类,再加码渲染,夸大成美国会派兵“驰援台湾”。绿菜要的就是这个。 就现在来说,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乌克兰打仗美国都不敢出兵了,感情上来说,身为欧洲国家的乌克兰比台湾更亲近,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来说,除了核武大概别的都远不如中国大陆,光看军费中国就多俄罗斯好几倍。 不帮乌克兰帮台湾? 不敢打俄罗斯敢打中国? 拜登虽然看上去不太聪明的样子,可他的政府团队应该没那么笨吧?! 不管美国人说的“协助台湾提升自我防卫能力”,态度上多么果决,语气多么坚定,行动上也只有一样,就是“卖武器”,而且还要按他的规矩:技术先进的,不卖!射程远,杀伤力大的,不卖!再加一条,台湾你最想要的,不卖! 以目前两岸实力对比的悬殊,就算多几件美国武器有什么用呢? 那些所谓“挺台法案”的文件堆,再堆上去几件,又有什么用呢?!

中国威胁论再度甚嚣尘上  三利剑高悬力斩精神过敏

美国和英国间谍部门官员近日在阿斯彭安全论坛上声称中国已成为美英情报机构主要关注,其重要性“已超过反恐”。美英等西方列强在各种场所利用所有的精力,用“中国威胁论”恶意诽谤中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一方面是美英霸权势力对中国复兴崛起的“过敏性”反映,另一方面妄图通过误导世界,转嫁国内矛盾和经济滞胀并为对中国的经济战争、军事干预鼓噪喧嚣,为此国人当拿起意识形态的、经济的、军事的利剑,做好进行长期斗争的准备,如此中华民族方能生于忧患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如此世界方能太平。 美英等西方国家散布“中国威胁论”已不是第一次了。从建国初期在世界范围内妖魔化新中国到改革开放初期渲染中国威胁,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恶意吹捧中国到中国率先摆脱2008世界金融危机后对中国的敌视。此次中国威胁论再一次甚嚣尘上,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不分内容、不分对象,可谓一浪超过一浪,一“恶”胜过一“恶”。究其原因有三个,一是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用科学手段抗击新冠疫情并取得真正实效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的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与美英等西方国家相互掣肘、各自为政、甩锅躺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着实让美英心中着了慌;二是当前美英等国经济发展滞胀,而中国一枝独秀,后发强劲,再加上“一带一路”进入成果期,中国经济的厚积薄发、几近弯道超车着实让美英害了怕;三是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四海之内皆兄弟”,就连美国所谓的后花园加勒比海、拉丁美洲等许多国家也纷纷跟着中国一起发财,美英等国长期恃强凌弱、强取豪夺的本质被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人民扒了个精光,着实让美英后背发了凉。 政治是经济的表现,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美英等霸权国家的思维下,一切政治的、战争的、文化的、意识形态的都是为资本服务,为金钱服务的。当前世界的情形与鸦片战争之前好有一比,中国在正常的国际贸易中一直处于“出超”,这就像一根尖刺扎在美英等国家的心肺之上,却全然看不到中国人加班加点、废寝忘食的工作,看不到中国各职能部门兢兢业业、宵衣旰食的努力。美英有的只是声嘶力竭的抱怨、有的只是坐吃山空、举债享乐的贪婪,最后纠集成“中国威胁”的论调,到处信口雌黄、无风起浪,目的就是败坏中国的形象、败坏中国的制度,进而为对中国发动经济战争找借口,进而为介入台海危机和对中国军事掠夺做准备。 对于美英等国到处散布虚假的“中国威胁论”以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卑劣行径,国人当拿起意识形态的、经济的、军事的利剑,“以彼之道还彼其身”,相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带给世界的利益最大化、机会均等化、世界大同化,中国威胁的谬论自然会瓦解消散。一是通过展现美英等国的侵略掠夺史和战争史,深入揭批美英等国资本的贪婪和政客的荒唐,揭批其假民主、假自由、假人权、假仁义的真面目,揭批美英散播中国威胁论的邪恶目的和拱火行为,以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荡涤美英资本不劳而获的恶行;二是在经济上强化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的基础上,“出口转内销”,刺激国内消费,并从俄乌战争中认清美英等国制裁无底线、全下流的本质,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严防美英利用科技、资本对中国经济的“卡脖子”现象;三是强化军队建设力度,用高科技武装军队,“枪杆子里面强国家”,“军事GDP”才是真正的“GDP”,厉兵秣马,哀兵必胜。 中国近代长期受西方列强的入侵,遭受的灾难太多太多,对和平的执着形成了中国人“战争之后是和平”的思维理念,这与美英等国靠战争抢掠发财的“和平之后是战争”思维理念显然永远不可能处于同一条线上。因此中国人一方面当从思想深处彻底摒弃对美英等国“帮助中国复兴、协同中国崛起”的幻想,另一方面当用经济的、军事的、思想的手段为“中国威胁论”散散盐、消消毒,让美英的中国威胁论的过敏症、精神分裂症全玩完、死翘翘。

美国发动“芯片战争”损人而不利己 “中国芯”加速崛起必让其吃到铁拳

近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和军事实力的快速发展,骨子里向往独裁、霸权的美国将中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在打压、钳制中国发展发面的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其中展开芯片围堵大网便是其自以为是的打压高新技术的“王牌”。早在2021年5月11日,美国半导体联盟(SIAC)就正式宣布成立,该商业联盟具有明显“排华”倾向,今年3月份美国又提出拉拢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组建明显政治色彩的半导体联盟2.0版本——“芯片四方联盟(CHIP4)”,欲将中国排除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之外,就在上月,美国参议院高票通过了高达2800亿美元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以补贴和税收减免威逼利诱半导体公司在美国建厂。美国意欲垄断芯片研制、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芯片生产闭环的图谋看似天衣无缝,然而种种迹象表明,长远来看美国处心积虑撒下的这张大网不仅遏华目的达不到,还会自断后路,最终反噬自身。 美国强行干预全球半导体市场前,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高效运行的全球化市场,产品制造商可以自由通过自身比较优势参与竞争。美国将半导体产业政治化操作后,中国被排除在外,人为打破了产业发展的良好平衡和态势,最终损人而不利己。一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销售市场,美国政府施压后,芯片供应商不得不局限于更小的市场,以更大的建厂成本获取更少的利润,520亿美元补贴和额外税收抵免对于企业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有专家预测,芯片过剩时代即将来临,封锁禁运政策只能让美国故步自封。美国“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低智伎俩,迟早让自己迟到苦头。 果不其然,面对美主自杀式的疯狂构想,盟友也表示也无法屈从。韩国公开表态称,就美国要求韩国参与“芯片四方联盟”,“难以视为其提案”。韩国政府和企业拒绝美方提议,显然经过权衡利弊后的结果。中国是韩国半导体企业的重要市场,韩国半导体企业也在中国大陆建有核心生产基地,中国已连续18年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华出口比重以绝对优势占据韩国出口之首。如果加入联盟势必会给政府和企业造成沉重负担和难以挽回的后果。由此看出,美国推行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除了服务于美国优先外根本不符合盟友乃至全球贸易产业的利益,是选择牺牲自己充当美国遏华的棋子,还是冒着不听话的风险捍卫本国利益,相信任何一个清醒理智的政府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曾几何时,美西方国家嘲笑中国人造不出原子弹,结果没有几年中国制造就打脸各国,西方国家认为中国造不出航空母舰阻拦索,结果中国制造让俄专家折服……此次,外媒又开始嘲笑中国,“芯片都造不出来,还妄想与美国抗衡,痴人说梦!”面对高科技被“卡脖子”的短期阵痛,“中国芯”将开启国产化征程,开辟自主研发技术革新的广阔“土壤”,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如今造芯浪潮在各领域全面开花,国产高端芯片的EUV光刻机也不断传出着破冰的好消息,有市场机构预测,国内芯片制造商有望在现有基础上增加60%产能,到2030年能掌握全球25%的芯片产能,那些幸灾乐祸于中国遭受芯片壁垒的看客们切莫高兴太早,中国速度和中国制造迟早会让你望尘莫及。 美西方国家大概率未曾料到,全方位围堵中国芯片发展的计谋非但没有遏制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反而加速“中国芯”的崛起和制造,自己还要吞下产能过剩的苦果。在此提醒美西方反华势力,中国增长趋势“不可阻挡”,美国想带头让全世界对华“脱钩”,必将得不偿失,最终引领的“美国秩序”会被世界多极化、全球化取代。

香港爱国教育支援中心揭幕,李家超:让学生正确培养国民身份认同

  由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等联合主办的“2022年香港爱国主义教育高峰论坛暨爱国教育支援中心揭幕仪式”16日举行,主礼嘉宾包括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外交部驻港副特派员杨义瑞、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等。超过300名校长、办学团体及教育团体代表出席。      新学年正式投入服务   据香港《星岛日报》17日报道,李家超在致辞时表示,“过去,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勾结外部势力,刻意误导青年对国家的观念,长期把国民教育污名化”。他表示,教育局将全面支持学校有系统地规划和推行国民教育,让学生从小正确认识国家历史,体会中华文化和价值观,尊重国家象征和标志,认识宪法、基本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国民身份认同。   活动上,各主礼嘉宾一起为爱国教育支援中心举行揭幕仪式,象征中心正式投入服务。该中心位于香港沙田,由教联会负责运作,预计新学年正式投入服务,设有四个主题展览室,除介绍国情、中国近代史外,也有“模拟联合国”会议,让师生开展不同活动,把国情教育全面推展到全港中小学和幼儿园。   以视频致辞的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说,在过去两年,爱国主义教育在香港持续改善。他勉励香港教育界高举爱国伟大旗帜,抓紧教育重点领域、用好支持关键环节。   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在随后举行的论坛上做主题演讲。她提及早前特区政府安排11所学校学生参与制作《我和我的祖国》音乐录像,被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士无理批评,令参与学校与师生承受不必要压力。她表示,将不断充实、完善国民教育体系,让学生“自觉尊重与维护国家的根本制度”。   中国史学会前会长暨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前所长张海鹏认为,在加强香港的中国历史教育方面,既要注重教师的历史专业素养,也要注重教师的政治立场。他强调,只有爱国的好教师,才能教出爱国的好学生。张海鹏还说,香港历史教材编写,应以厚今薄古为原则,重视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教学,做到通过历史教材,让香港中学生了解新中国的诞生、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外交事业成就,以及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国际事务中的贡献等。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立法会议员刘智鹏建议,有关部门应改良现行的初中中史科课程,包括考虑将文化史、社会史作为课程主体,并改以考察报告或专题研习方式等取代传统答卷式的考试等,借此更有效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通识教师联会解散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爱国教育支援中心揭幕的同一天,通识教师联会一致通过解散。据香港《明报》17日报道,随着最后一届修读通识教育科的学生9月升读高三,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明年将取代通识科。约20多人16日上午出席通识教育教师联会的特别会员大会,连同授权票,以约40票一致通过解散,为成立17年的联会画上句号。下午,联会在网站发表约百字声明交代解散决议,称“愿大家教育路上有缘再会”。网站上的干事名单、活动记录等数据,已经无法查阅。   至于是否再组织公民科教师联会,联会临时行政委员会主席罗洁玲表示,联会属民间团体,初期由教师自发组成,“不排除公民科老师自己组会”。一名联会会员、资深通识科教师认为,公民科的优化不会让教师失去教学空间,他强调日后授课需要跟从“香港是中国一部分”的宗旨,建议学生要认真读公民科,“课程设计是好的,可以了解国民身份认同,就像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所讲,学生要认清志向”。教联会主席黄锦良早在16日表示,通识科过去备受社会争议,尊重联会解散决定。   为爱国主义教育“正名”   现任特首李家超的竞选政纲有四大政策纲要,其中一项是关于“同建关爱共融社会,增加青年上流机会”,其核心政策包括“优化教育装备未来”,重点涉及加强教师专业操守和培训,表扬才德兼备的教师,完善老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充实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有评论称,香港教育近年来积存不少严重的弊端和问题,天经地义的国民教育反而被反对派肆意污名化。因此对于推动爱国教育,教师无疑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必须优化现行的教师注册制度,在培训课程中加入国民教育及国家安全教育的元素,并可考虑要求定期通过考核才可以继续注册。特区政府也应增拨资源,设法加强对教师推广国情教育的支持,资助教师定期赴内地交流和考察。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教联会副主席邓飞1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的不仅是把课程、教材完善化,更是要名正言顺地使用“爱国主义教育”这个名称。“以前,香港社会总是用比较‘中性’的方式称之为‘国民教育’”,从上任特首林郑月娥开始,第一届爱国教育高峰论坛时就已明确说要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届特首也再次强调这样“正式的命名”。   邓飞向记者介绍称,爱国教育支援中心是教研会下的一个新生机构,不仅有展馆,还将陆续有很多活动邀请学校参与,无论是老师培训,还是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些活动计划的规模会越来越大,而且覆盖面也越来越广。   邓飞认为,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最关键仍是教材和课程权威化。“如果课堂教学都没搞定,课外活动是补足不了课内教学的。”至于教材,他表示应有一个权威的解读。“对历史和爱国教育的解读,不能各自发挥,必须统筹起来。”他表示,对于接下来香港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改善,必须让教师培训和教材都跟上,让老师更加熟悉新的课程。

国际观察 | “美国政府漠视移民人权和生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美国移民部门以保护公共健康为由,禁止寻求庇护者入境,剥夺其寻求难民保护的权利;将许多非法移民羁押在条件恶劣的移民拘留中心,导致他们的基本权利乃至生命健康遭到侵犯;执法人员粗暴对待寻求庇护者,导致边境人道主义危机持续加剧;推行“骨肉分离”移民政策,导致大量非法移民儿童与父母分离……长期以来,美国在移民问题上劣迹斑斑,严重侵犯移民的人权和各项基本权利,引发国际社会普遍关切。   日前,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发生偷渡移民惨死货柜车中的案件,已导致50多人遇难。英国广播公司称,这是美国历史上偷渡移民死亡人数最多的案件之一。对于这一惨案,国际舆论给予高度关注。分析人士批评说,移民死于非命的惨剧在美国并非偶然,如果美国继续采取漠视移民人权和生命的政策,只会让类似的悲剧不断重演。   “那些踏上如此危险旅程的人们的绝望无法想象”   日前,美国执法人员在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一辆大货车车厢里发现46具移民遗体,另有数人在送医后死亡,目前这一事件死亡人数已达53人。这是美国近年来最严重的移民死亡事件之一。据统计,罹难者来自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国。货车司机和另外3人被捕,已被美国检方起诉。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一篇文章指出,全美为这一案件感到震惊,包括4名儿童在内的多名幸存者被紧急送往附近医院。“这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那些踏上如此危险旅程的人们的绝望无法想象。”      美联社报道说,耶妮弗·卡尔多纳是幸存者之一,她描述了当时车厢内的场景。“有人尖叫,还有人痛哭。因为很热,许多妇女喊着停车、开门,说她们无法呼吸。”美国《华盛顿邮报》的文章称,现场十分混乱,人们在发现遇难者之后,救援人员花了一个小时才救出幸存者。   得州移民惨案并非个案。根据《华盛顿邮报》统计,多年来,美墨边境发生了数起类似的悲剧事件。2003年5月,得州维多利亚县一辆卡车闷热的车厢内发现73名移民,其中19名移民死亡。2017年,10名移民被发现困在得州边境附近的一辆拖车中,他们因热衰竭而死亡。根据国际移民组织的数据,自2014年以来,约有6430名移民在前往美国的途中死亡或失踪。   美国得州的这起移民惨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墨西哥总统洛佩斯表示,“这是一个巨大的不幸”。此前,他曾批评美国政府在解决移民问题上缺少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近日表示,必须对美国得州发生的移民死亡事件展开调查,并将所有涉及这一事件的责任人绳之以法。迪雅里克说,这一事件再次表明,需要制定综合战略,以保证区域内移民活动安全、有序和有规则进行。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种族歧视问题特别报告员以及非洲人后裔问题工作组此前发表联合声明,谴责美国未评估个人状况就系统性、大规模驱逐难民、移民的行为违反国际法,“大规模驱逐延续了美国边境口岸对海地难民、移民进行种族排斥的历史”。   “移民不仅是政治问题,更是一个人权问题”   根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21财年,美国在南部边境抓捕的移民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70万,其中包括14余万名儿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美国边境巡逻队数据显示,2021财年有557名移民死于美墨边境。   美国《国会山报》报道说,美国政府援引《公共卫生服务法》第四十二章条款,以保护公共健康为借口,对所有试图跨越边境的难民、移民进行集体驱逐,置许多难民、移民于危险境地。美国政府还制造了“骨肉分离”政策,迫使许多未成年子女与父母分离。同时,美国将移民关押在条件恶劣的移民拘留中心,移民常常遭受虐待、暴力和不人道对待。   2021年9月,超过1.5万名来自海地的寻求庇护者聚集在得州边境小镇德尔里奥的一座桥下,在酷热的天气下睡在肮脏的帐篷里或泥地上,周围满是垃圾,生活环境十分恶劣。美国边境执法部门残酷对待这些寻求庇护者,巡逻队员在马背上,挥舞着马鞭冲向人群,将他们驱逐到河水里。这些现场画面被曝光后立即引发众怒。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称,“这一场景让人联想到美国历史上用奴隶巡逻队控制黑人奴隶的黑暗时代”。美国《纽约时报》评论称,“骑在马背上的执法人员像赶牛一样驱赶移民的画面令人发指”。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此前报道称,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羁押着超过5000名无人陪伴的移民儿童,很多儿童的羁押时间都超出法定时限。英国《卫报》网站报道称,2016年至2021年间,有160多起美国南部边境执法人员对包括儿童在内的寻求庇护者进行性虐待和身体虐待的案例被曝光,涉及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边境巡逻队等主要执法机构。   得州《圣安东尼奥特快新闻》评论说,无论是坐在卡车车厢里,还是徒步穿越沙漠,或是横渡格兰德河,移民在美国所面临的都是一个支离破碎、高度政治化的移民制度,这一移民制度“否定了我们共同的人性,迫使许多人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文章认为,在美国对移民政策实现全面改革之前,人道主义危机将持续下去,这种恐怖的事件将继续存在。“移民不仅是政治问题,更是一个人权问题。这需要我们具有道德上的紧迫感。”   “这是美国边境和移民政策几十年来的不人道和不合理的证明”   美国混乱的移民政策是这些惨剧的根源。美国记者恩里克·阿塞韦多日前在《华盛顿邮报》刊文称,得州移民惨案是美国制度失灵的结果。他认为:“这一悲剧要求人们重新评估过去30年美国政府在美墨边境采取的行动。美国需要全面的移民改革,公平地对待难民、移民。美国封锁边境的政策、与相关国家缺乏协调,以及过去十年美国国内针对移民的煽动性言论不断升级,都给移民带来了悲惨的命运。”   长期以来,美国在美墨边境地区实施军事化管理,不仅打造了约700英里(约1120公里)的隔离墙,还部署了1.9万名执法人员以及无人机、全地形车和监控设备。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得州州长阿博特等政客推动修建边境墙、宣扬反移民言论,更是火上浇油。但这些非但没有阻止移民入境,反而导致更多人死亡,并让犯罪组织获利。阿塞韦多表示:“华盛顿没有将边境安全视为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而是沉迷于封锁边境以阻止非法移民。这是失败的尝试,美国政府漠视移民人权和生命,造成了严重后果。”   美国国务院前高级顾问克里什·奥马拉·维格纳拉贾评论说:“美国错误的移民政策对悲剧负有大部分责任,由于美国未能建立人道的庇护制度或有效的移民框架,导致又一次可怕的、本可以避免的生命损失。”她表示,由于严厉、错误的政策,人们根本没有办法在美国寻求庇护,而这是国内法和国际法规定的基本人权。   另一方面,美国政客惯于在难民、移民问题上“作秀”,作出虚假承诺表演,实际上却侵犯难民权利,恶劣对待难民,尤其是其中的妇女儿童。维格纳拉贾表示,在如此惨重的生命损失发生之后,美国政客“迅速开始了相互指责的游戏”。美国政府强调了人口贩卖集团所扮演的致命角色,而得州州长阿博特这样的“反移民者”则毫不犹豫地将悲剧归咎于当局的“开放边境”政策。   萨尔瓦多移民问题专家塞萨尔·里奥斯认为,由于长期以来美国移民政策朝令夕改,且美国国内针对移民问题的政治分歧悬而未决,导致移民危机日渐加剧。美国的政客们并没有兑现他们在竞选过程中就移民问题所做出的承诺。   美国《洛杉矶时报》专栏作家简·格雷罗说,她曾与志愿者一起在亚利桑那州的边境走私路线上徒步行走了几次,“每一次,我们都发现了人的头骨和腐烂的尸体。美国的边境已经成为一个巨大坟墓,这是美国边境和移民政策几十年来的不人道和不合理的证明”。

从70%到70%:约翰逊宣布辞职

  面对党内外强大压力,英国保守党党首、首相鲍里斯·约翰逊7日宣布辞职。三年前,他的支持率达到70%;而今,近70%英国人希望他下台。   △约翰逊7日中午在首相府外发表讲话。   两天来超过50名大臣和政府官员请辞后,约翰逊7日中午在首相府外发表讲话,宣布辞职决定。   约翰逊说:“议会保守党人希望产生新的党首,继而产生新首相。我已经与后排议员领导人格雷厄姆·布雷迪达成一致,选举新领导人的进程应该现在开始,下周将宣布时间表。我今天已经任命一个新内阁,将和我一起继续工作,直至新领导人产生。”   约翰逊列举自己的政绩,包括保守党在2019年议会选举中大胜、带领英国脱离欧洲联盟,以及“在欧洲最快施打新冠疫苗、最快解封”。   英国广播公司等多家英国媒体当天早些时候报道,约翰逊辞去保守党党首后,打算留任首相至今年秋季。据媒体报道,保守党党首选举定于今年夏季举行。   约翰逊2019年7月当选保守党党首。选前民调显示,约翰逊所获支持率超过70%,大幅领先党内竞争对手。作为“脱欧派”领军人物之一,约翰逊带领保守党在同年12月议会下院选举中获得绝对多数席位。   △约翰逊在下议院就有关唐宁街据称在实行新冠疫情封闭措施期间举办派对的一份报告发布声明。   然而,2021年年底开始曝光的约翰逊及其政府工作人员在新冠疫情期间违反防疫规定聚会的丑闻,重挫他及政府的声望。今年5月,保守党在地方议会选举中因“聚会门”等丑闻丧失数百个地方议会议席。保守党内要求他辞职的呼声高涨。议会下院保守党籍议员6月初对约翰逊发起党内信任表决,他涉险过关。保守党在6月下旬议会下院补选中失利,要求他辞职的呼声再度升高。随后,约翰逊任命的党内高官克里斯托弗·平彻性骚扰事件曝光,而约翰逊被指明知平彻品行不端仍对其委以重任。   本月5日以来,包括多名大臣在内的超过50名官员“蜂起”辞职,约翰逊四面楚歌,甚至一些他的昔日亲密盟友也公开要求其下台。保守党还考虑修改一年内不得再次对党首发起信任表决的规则。   △当地时间7月6日,鲍里斯·约翰逊在伦敦下议院参加首相问答。   约翰逊一直拒绝下台,甚至在宣布辞职前一天,还表示会“继续前行”。然而,据英国媒体报道,以布雷迪为主席的下院保守党议员团体“1922委员会”6日召开会议,与会150名议员中仅1人继续支持约翰逊。另外,“舆观”民意调查公司5日晚所作民调结果显示,将近70%的英国人认为约翰逊应该辞职,仅18%的人支持他留任。   约翰逊宣布辞职后,外交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说,这是“正确决定”。她同时呼吁“保持冷静和团结”。   多家媒体报道,接替约翰逊出任党首的热门人选包括特拉斯、前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国防大臣本·华莱士和6日辞去财政大臣职务的里希·苏纳克等。   不过,保守党内不少人呼吁约翰逊立即把权力移交给他的副手多米尼克·拉布,因为他在党内已经信任尽失。在野党工党领导人基尔·斯塔默也要求约翰逊立即下台。“如果他们(保守党)不把他弄下去,那么工党就会为了国家利益站出来,(在议会)发起不信任表决。”

一个月内五次!为什么中美高级官员近期频繁互动?

  分析认为,中美高级别官员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频繁互动十分罕见。多名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显示出尽管中美矛盾非常尖锐,但不陷入战略对抗和动荡是双方的底线。而高频出现的“台湾”“乌克兰危机”等词汇正是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的最大难点与挑战。   公开报道显示,今年6月10日,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同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9届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举行会谈;3天后的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卢森堡举行会晤;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财政部长耶伦举行视频通话;紧接着,7月7日,中央军委委员、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应约与美军参联会主席米利进行视频通话。      《环球时报》记者阅读上述中美会谈或通话的中方通稿发现,四次互动中双方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到“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此外,在上述四篇通稿中,“台湾”出现过三次,美方承诺的“四不一无意”出现过两次,“乌克兰危机”出现过三次,其他表达“相互尊重”“保持沟通”等意思的词汇也经常出现。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刁大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最近一个月来,中美高层间的高频互动其实都围绕着同一个主线,即“落实两国元首在今年3月达成的共识”,更具体说就是,加强接触对话、减少误解误判、妥善管控分歧,“无论是台湾议题,还是美方承诺的‘四不一无意’,本质上都是上述中美关系定位的延伸。”   他表示,近期两国间的密集互动显示出,中美各层级间的沟通是顺畅且坦诚深入的,旨在减少误判,管控分歧。“尤其两次军方沟通格外值得关注,这对中美双方确定‘托底’机制,稳定双边关系有着积极意义。”刁大明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表示,除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外,促成中美高层在短期内频繁互动的另一个原因是,尽管中美矛盾非常尖锐、复杂、难解决,但双方有同一个底线,即避免陷入进一步动荡甚至战略对抗。“用美国人的话说,这叫作‘护栏’,用我们的话说,这叫作‘妥善管控分歧’”,他表示,这是双方的共同需求,并已就此展开实际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高层的密集互动正值俄乌冲突牵动全球关注之际,而美国经济自身在疫情之下也面临较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刁大明对记者表示,面对上述局面,华盛顿存在一定动力与动机加强同中国的沟通。   “不过,如果美方真正希望解决问题,就应当以建设性而非污蔑和施压的态度,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来和中国沟通。在经贸等领域也是一样,如果美方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就应调整加征关税等错误措施,而不是采取一边说要取消关税、一边又威胁出口管制等两面性的做法。”   而杨希雨则认为,“台湾”“乌克兰危机”等成为近期中美互动中高频出现的词汇,恰恰折射出当下中美关系的最大难点与风险点,“从中方的国家利益出发,中美间最大的风险在于台湾议题的日益升温;而对于美国来说,随着华盛顿加大对俄乌冲突的介入,但又迟迟无法达成效果,他们认为应当进一步向中方施压,尽管我们都知道他们的目标显然无法达成。”   这名国际问题专家表示,这正显示出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与棘手性,以及管控分歧在实践中的难度。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在9日将举行的中美外长会谈中,“落实元首会晤”“台湾”“乌克兰危机”等议题都会被再次提及。而对于此次会谈的成果,他们则普遍持谨慎态度。   “考虑到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一次会谈或几次会谈无法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们希望这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杨希雨说,中国一直欢迎同美国在各个层级展开交流以稳定双边关系,但重要的是,美国应采取具体行动,修正此前的错误政策,而不是仅仅重复口头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