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sprintf(): Too few arguments in /www/wwwroot/144.202.14.98/wp-content/themes/bigbulletin/assets/lib/breadcrumbs/breadcrumbs.php on line 252

这次,全球仅一个国家支持美国!乌克兰都不敢跟

  当地时间11月3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进行的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上,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通过投票的方式,再次对美国持续对主权国家古巴进行的经济封锁政策表达了强烈不满。   这也是美国连续30年在封锁古巴的事情上遭到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   就连如今被美国顶在战争一线,与俄罗斯杀得“你死我活”的乌克兰,都不敢支持美国的这一做法。   从联合国大会此次的投票结果来看,在参与投票的189个联合国成员国中,除了美国自己外,只有以色列这个美国在联合国里最铁杆的盟友,对美国持续封锁古巴的霸权主义政策表达了支持。   其他的187个国家中,有185个国家都投票要求美国立刻中止对古巴的经济封锁政策。   这其中既包括了欧盟27个成员国——其中大多数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友,也包括了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美国的传统盟友。   欧盟驻联合国的代表团还在一则声明中谈及了欧盟26国一致反对美国的原因。在这份声明中,欧盟仍然难掩西方国家的那种傲慢,对古巴的内政和政治体制说三道四,但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的做法伤害了古巴人民,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和自然灾害的轮番冲击下。   就连处在博索纳罗这个右翼总统把控下、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政治颇为推崇的巴西,以及正被美国顶在战争一线,正与俄罗斯“火并”的乌克兰,都只投了弃权。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有支持古巴的声音认为,乌克兰投弃权票可能是因为该国一直在对外宣称自己是俄罗斯“霸权”的受害者,怕被视为“双标”,有一些支持古巴的声音认为乌克兰的弃权票本身就是“双标”。而支持乌克兰的声音则称,乌克兰之所以不支持古巴而选择弃权,是因为古巴曾多次投票支持俄罗斯。   这也是美国连续30年因其对古巴的封锁政策,而在联合国大会上遭到来自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集体反对。比如在2021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就有184个国家投票要求美国中止对古巴的封锁。当时支持美国的同样只有美国自己和以色列,而弃权的也和今天一样,只不过多了一个哥伦比亚。   然而,由于联合国大会的决议本身没有约束力,所以即便在过去30年里不断面对全世界的谴责,美国仍然可以我行我素。更别提美国还是拥有一票否决权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又为美国对古巴的霸权主义行为提供了一层绝对的保护。   讽刺的是,为了打击自己的老对手、同样身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俄罗斯,以及不断崛起的中国,美国近些年不断冒出想要取消中俄两国的常任理事国地位的言论。   但那个30年来不顾全世界的反对,持续对主权国家古巴进行野蛮经济封锁,还多次不顾全世界反对四处挑起战争,甚至用“洗衣粉”欺骗全世界的霸权流氓,才应该被赶出安理会。   但这一想法立刻遭到了美国那些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智库和学者的反对,因为他们很清楚这种做法真正会瓦解的,恰恰是美国自己的霸权。

大搞贸易保护主义 美遭欧洲盟友抗议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欧洲国家追随美国对俄罗斯制裁的反噬效应愈加清晰显现,能源供应短缺引发生产成本高涨、物价飙升,企业经营和民众生活困顿,经济面临衰退风险。   大西洋对岸的美国则乘虚而入,不仅以高价向欧洲国家兜售能源,还把欧洲企业吸引到美国,试图借能源危机捞取最大利益。面对这样的“盟友”,欧洲忧虑和不满日益加剧。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更是引发了欧洲盟友的不满。   据彭博社报道,在上周成立关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特别小组后,本周,欧洲及美国的特别小组将进行首次会议,目的是解决欧洲对《通胀削减法案》的担忧。   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在今年8月17日正式生效,部分条款涉及美国政府为本土电动车企业提供高额补贴,充斥着贸易保护主义,招致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世界多国的反对和批评。   10月26日,德法领导人在巴黎举行了一次工作午餐会。据美国《政治报》报道,德法领导人表示将对美国进行贸易报复。报道说,如果美国不让步,欧盟将会反击。欧盟也会为企业进行补贴,这可能会使美欧进入一场新的贸易战。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受采访时,也措辞强硬。   法国总统 马克龙:我们需要像美国那样,出台一项《买欧洲货法案》。我们需要为我们的欧洲制造商预留出补贴。   欧洲陷入能源危机 美国趁机巧取豪夺   欧洲国家并非杞人忧天。荷兰化肥公司OCI大幅削减在欧洲的氨产量,投资数亿美元扩建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博蒙特的工厂。美国《华尔街日报》还报道说,特斯拉公司已经暂停在德国生产电池的计划,以寻求获得美国政府的补贴。   而在欧洲,很多行业已经大幅萎缩。欧洲铝业协会已发出警告,能源成本大涨可能给欧洲铝业造成毁灭性打击。据业界估算,欧洲粗钢产能过去数月闲置率接近10%;铝和锌的产量减少约50%;化肥行业产能削减约70%。   欧洲财富和企业生产活动流向美国的情况已引起欧洲警觉。比利时首相德克罗警告:“欧洲正经历大规模去工业化的风险。”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也批评美国经济霸权,认为欧洲必须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有所行动,因为该法案或将破坏美欧大陆的公平竞争环境。德国联邦议院议员克劳斯·恩斯特认为,美国的举措极大伤害德国企业的竞争力。   欧洲《现代外交》网站表示,俄罗斯是欧洲主要的能源供应方,俄罗斯通过出口能源满足欧洲其他国家能源需求,而美国是“帝国资本主义”,也就是通过种种手段“剥削其他国家来生存和发展”,迫使欧洲付出高昂的能源价格,导致经济受损。“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欧洲的真正敌人是美国。”

美国贸易保护犯众怒,连盟友也不忍了

  美国政府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持续引发国际社会反对。据美国政治网站Politico10月27日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朔尔茨26日在巴黎举行会谈,尽管双方在能源和防务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一致认为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存在扭曲市场的措施,目的是说服企业将生产转移到美国。法德威胁要对美国进行贸易报复。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不得人心,连盟友也忍不了了。   高额补贴引不满   美国总统拜登于今年8月将《通胀削减法案》签署为法律,其内容包括未来10年投入约4300亿美元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清洁能源以及强化医疗保障,部分条款涉及美国政府为本土电动车产业提供高额补贴,引发欧盟不满,认为这对欧洲汽车制造商构成歧视。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引发法德官员的强烈反对。据美联社10月20日报道,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表示,要努力让欧洲对美国《通胀降低法案》做出适当反应,这一法案可能会危及欧洲处于发展中的领域。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说,由于美国的高额补贴,会吸引企业从欧洲迁往美国。   据Politico报道,此次巴黎会谈期间,尽管法德在一些关键政治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双方都同意,“如果华盛顿继续推进《通胀削减法案》,欧盟不能坐视不管”。马克龙曾在接受法国电视频道France 2时明确反对,“我们需要像美国人一样出台‘购买欧洲货法案’,为欧洲制造商保留补贴”。朔尔茨称,“如果华盛顿拒绝柏林和巴黎的要求,欧盟将对美国推出类似的反制措施。”Politico报道分析,巴黎会谈释放的信号是,如果美国不削减补贴规模,那么欧洲将不得不反击,通过制定类似激励计划避免不公平竞争和投资损失。此举可能导致新一轮跨大西洋贸易战。   欧洲工业受冲击   法德如此强烈反对不无原因,受欧洲能源价格上升和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影响,一些欧洲公司正在被“吸”到美国,对欧洲经济形成不利冲击。德国宝马汽车公司10月19日宣布,将投资17亿美元在美国生产电动车,包括在南卡罗来纳州新建一家车用电池组装厂。据Politico报道,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10月26日宣布计划减少其在德国的工作岗位和商业活动。巴斯夫公司首席执行官马丁·布鲁德米勒提到,欧洲居高不下的天然气价格以及更为严格的监管是促成这一计划的重要因素。   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欧盟同美国一道对俄罗斯施加严厉制裁,试图打击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收入,却导致欧洲能源供应紧张、价格飞涨。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21日报道,美国经济成为欧洲能源危机的最大受益者。在美国较稳定的能源价格和政府支持吸引下,欧洲企业正把生产转移到美国。一些经济学家警告,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和供应链持续阻滞正威胁欧洲,可能导致欧洲开始“去工业化”。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又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出台一系列刺激制造业和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措施补贴,一再冲击欧洲工业。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通胀削减法案》中的政策不公平地歧视在美国以外生产的电动汽车,相当于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路透社刊文称,欧盟反垄断机构负责人玛格丽特·维斯塔格10月26日表示,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和飙升的能源价格对欧洲的一些企业构成了风险,“这将使欧洲的部分工业基础陷入危机”。   贸易秩序遭破坏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坑的可不止欧洲盟友,日韩也深受其害。   德国《商报》网站10月14日的评论文章认为,随着最近的《通胀削减法案》通过,拜登正在激怒其盟友日本和韩国。在日本通过外交官无声地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时,韩国政府已经出离愤怒。《金融时报》刊文分析称,韩国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感到愤怒,因为这一法案将在韩国生产的电动汽车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据彭博社报道,韩国已经表示,韩国将有利于美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和电池的规则视为“背叛”,并将“积极”考虑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   事实一再表明,美国是全球贸易体系的最大破坏者,长期奉行贸易保护主义。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根据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钢铝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引发全球贸易争端。今年3月4日,拜登政府宣布将联邦政府采购的“美国货”中美国制造零部件的比重提高至75%,这是70年来“买美国货”政策的最大变化。拜登政府近来出台的“芯片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招致广泛反对说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只会扰乱国际贸易秩序,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最终损人不利己。

拜登警告美国新冠疫情或将恶化

新华社华盛顿美国总统拜登25日接种针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加强针,并警告美国进入冬天后疫情或将恶化。   拜登当天下午在白宫附近的艾森豪威尔行政办公楼里接种该加强针,并发表讲话。他说,新冠病毒不断变化,新变种出现在美国以及世界各地,随着天气变冷,人们将在室内待得更久,新冠病毒等传染性病毒将更容易传播。   拜登还警告,美国目前每天仍有数百人因感染新冠病毒失去生命,这一数字在今年冬天可能会上升。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显示,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经超过9700万,死亡病例逾106万。   本月13日,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延长因新冠疫情暴发在美国实施的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以应对冬季新冠病例可能激增的情况。

美国人权报告:自己人权劣迹斑斑,没资格批评他国

海外网美国国务院发布的《2021年国别人权报告》遭到多国政府和学者谴责。《东盟邮报》刊发菲律宾学者安娜•罗萨里奥•马林达-乌伊的专栏文章,批评美国双标和虚伪。文章指出,美国的人权状况劣迹斑斑,没资格批评他国。   文章提到,美国肆无忌惮地指责和抨击他国人权,采取双重标准和虚伪的态度,好像美国在人权问题上占据道德制高点和伦理优势,仿佛美国是“世界人权法官和榜样”,这令人难以置信。事实上,美国不适合充当其他国家效仿的人权榜样。美国是迄今为止国际人权领域最厚颜无耻的国家之一,罪行累累。美国经常言行不一,却不知羞耻地指责其他国家的人权,仿佛自己有道德优势和可信度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不承认也不遵守联合国和其他人权机构提出的人权条约的大国。尽管美国声称自己是“世界人权的捍卫者”,却未批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美洲人权公约》。美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没有批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国家,也没有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一项任择议定书,没有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更不是《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缔约国。   美国一味谴责和批评其他国家和地区侵犯人权,自己的人权纪录在某些情况下,恶劣程度超出想象。例如,25岁的非裔居民帕特里克·利奥雅在密歇根州遭枪杀,美国白人警察并非出于自卫,跪压在利奥雅身上,向其头部开枪。在美国,警察对有色人种施暴的案例屡见不鲜,乔治·弗洛伊德、迈克尔·布朗、布伦纳·泰勒、雅各布·布莱克都是在手无寸铁、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遇害的黑人。   就美国国内而言,2013年至2021年5月,有9000多人遭警察杀害,这还不包括2022年的数据。仅2021年,至少有1124人死于警察暴行。大多数受害者都属于非暴力犯罪或根本没有犯罪。毋庸置疑,美国是警察暴力案件最多的国家。此外,非裔美国人和美国原住民遭受警察虐待的程度高于白人,包括非致命武力、任意逮捕、拘留和骚扰,这种暴行与日俱增。   近年来,美国与枪支暴力有关的案件也在不断增加。2022年至今,美国枪支暴力死伤人数已达2.1万人。2021年,美国发生693起大规模枪击事件,比2020年高出10.1%,超过4.4万人因枪支暴力死亡。美国的公共安全状况已走上下坡路。毫无疑问,类似的事件几乎每天都在美国发生,美国的人权状况也在日益恶化。   在新冠疫情暴发后,无数亚裔美国人遭到种族攻击和歧视,此类与人权有关的侵犯行为正在上升。此类事件并非新鲜事,而疫情开始后,美国的种族歧视和暴行对亚裔美国人造成了更为沉重的打击。   此外,2021年美国南部边境拘留了170多万移民,包括45000名儿童。美方暴力执法造成557人死亡,系1998年以来的最高数字,比前一年增加了一倍多。与此同时,无家可归的美国人数量也令人震惊。根据《纽约时报》2021年12月19日的报道,仅在旧金山,每100名居民中就有一人无家可归。   对外方面,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发动的战争,已导致2000多万人成为难民或被迫移民。美军从阿富汗撤离前,美国无人机空袭导致阿富汗一家十口死亡,其中包括7名儿童,最小的死者仅2岁。此外,到目前为止,仍有39人被美国关押在关塔那摩监狱中。   鉴于上述问题,我们有必要问一下,美国这位“人权判官”对其他国家的人权问题指手画脚,是否会承担责任,解决自己在境内外糟糕的人权问题?   文章最后写道,义愤填膺应该留给真正的正义之士。美国在境内外的人权纪录如此恶劣,毫无正义可言。美国对世界进行人权教育属于闹剧,鉴于其恶劣的人权纪录,美国既没有道德优势,也没有诚信。美国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并且首先解决自己的人权问题,而不应该对其他国家的人权指手画脚。

美媒:为什么美国总有人兜售“灾难论”?

  为什么在有关美国干预的辩论中,总有人兜售“灾难论”?   自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现以来,在美国争取公众支持政策的努力中,散布灾难的言论一直很普遍。“灾难论”常常是政府外交政策行动的基本原理,它与“美国例外论”犹如孪生兄弟,使世界“和美国步调一致”,这种思维模式似乎从杜鲁门时代到现在已经成了美国病态的一部分。   “例外论”与“灾难论”   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问议员范登堡,如何说服厌战的公众支持对欧洲的援助,范登堡告诉杜鲁门,如果想要国会支持遏制苏联,必须“把美国人民吓个半死”。      美国“例外论”病态的根源更深,在清教主义中有宗教基础。自从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总督温斯罗普在1630年的演讲中建议美国成为“山巅之城”以来,做“世界灯塔”这一天赋使命赋予了美国独特美德的概念,一直充斥着外交政策思维。这种“例外论”的另一面是“灾难论”,助长了对灾难的“零和”思维,即如果坏人毁掉了美德,我们的世界就会崩溃。   “愚政进行曲”   就“杜鲁门主义”而言,恐吓战术可以说是基本合理的。但在这之后的一系列事件中,基于同样逻辑和假设援用“灾难论”就不合理了,无论是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迫近的前景,还是越南共产主义引发马克思主义胜利浪潮的多米诺骨牌理论。   在越南战争中,决策者的政策惯性是由于对即将到来的灾难的恐惧,由此开始了一场灾难性的所谓的“愚政进行曲”,这常常成为后来重大外交政策干预的理由。当时的美国已经下了赌注,艾森豪威尔总统在1954年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将一排骨牌立起之后,推倒第一块骨牌,最后一块也将很快跟着倒下去。”随着法国放弃其殖民地,越南独立,进而被南方和共产主义北方割据,美国慢慢地、逐步地介入,向南越提供武器和训练。   当时的美国驻南越大使洛奇对约翰逊总统说,“如果我们不做点什么,越南随时会崩溃。”约翰逊就职后不久便表示,“我不会失去越南。”1975年,美国从越南撤军后,人们担心并预测美国将永远离开亚洲。但几年后,美国在亚洲的前沿部署姿态和影响力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观念根深蒂固   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是对这种外交政策模式的现实主义迂回。主张涉及重大利益时进行大规模武力干预的“鲍威尔主义”,加上公众支持,明确的军事目标和退出战略,以及时任美国国务卿贝克领导的“交易外交”,不仅击退了时任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对科威特的入侵,而且动员了西方和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作为这次行动的伙伴。   世界的命运必须落在美国的肩上,如今,这种信念仍然很强大。一名负责中东政策的美国高级官员最近的言论令我震惊,他说,“美国不会去任何地方,我们也不会在中东留下一个真空,让俄罗斯或伊朗来填补。”这证明了美国的假设,尤其是世界秩序只能是二元和“零和”的假设。事实上,随着该地区意识到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作用减弱,伊朗、土耳其、埃及、俄罗斯和美国正日益争夺在中东的影响力。   这很可能导致的不是真空和新的霸权,而是竞争力量的平衡。在某种程度上,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和解,以及沙特/海合会与伊朗走向缓和的步骤,反映了这些正在出现的趋势。

美媒民调:超八成美国选民认为两党斗争白热化将会摧毁国家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23日报道,距美国中期选举还有不到3个星期,美国选民对今年中期选举的关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很多选民表示,与以前相比,此次中期选举“更加重要”。该媒体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超过八成美国选民认为两党斗争白热化将会摧毁国家。   根据NBC23日发布的这份民调,81%的美国人认为,他们所反对的政党对国家构成威胁,如果不加以制止,就会摧毁美国。民调同时显示,即使候选人有道德缺陷,并与选民利益需求不一致,近2/3的美国选民仍会投票给自己支持的党派候选人。      民调还显示,美国民众对拜登的支持率保持在45%,71%的选民认为该国正朝着错误方向前进。NBC称,在过去7次民调中,这已经是第6次有超过70%的选民认为该国走在错误道路上。此外,有50%的选民认为,未来一年,美国的经济会更加糟糕。今年11月8日,美国将投票选出众议院全部席位,并改选参议院的部分席位,举行地方选举。有政治分析家表示,这次选举“是由恐惧而非乐观驱动的”。双方选民的热情似乎都很高,选民对自己不支持党派的厌恶推动投票率的上升。NBC称,在被问及想要通过投票传递什么信息时,有选民表示,“让拜登辞职”,“民主处于危险之中”。

美国抗疫“躺平”遗患无穷

 随着北半球秋冬季来临,公众室内活动增多,最新疫情指标显示美国可能再次面临新冠疫情加剧风险。在逾百万美国人死于感染新冠病毒之后,美国媒体和专家表示,在抗疫问题上“躺平”的作法已对美国社会造成难以弥合的创伤。新冠疫情暴露了美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方面的缺陷,凸显美国疫情防控体系的深层次疴疾。  病毒传播显现加剧迹象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美国7天平均日增新冠确诊病例约3.9万例,7天平均日增死亡病例约340例,7天平均日增住院病例近3300例。但专家表示,美国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远高于官方统计数据,因为部分轻症感染者不再去做检测,部分感染者在家中检测后不再上报结果。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近日报道称,随着美国即将入冬,有迹象显示美国的新冠感染病例数可能再次激增。例如,一些地区从废水中检测到的新冠病毒水平有所上升,包括宾夕法尼亚州、康涅狄格州、佛蒙特州和美国东北部的其他地区。公共卫生专家认为,这可能是疫情反弹的一个早期预警信号。 流行病学家还表示,新冠病毒变异比最初预想的更快、更广泛。进入秋冬季,室内活动增多,美国可能再度迎来新冠病例“激增潮”。   费城儿童医院政策实验室主任戴维·鲁宾表示,疫情监测显示,美国北部一些地区的感染病例数和住院病例数已经开始增加,开始呈现出新冠病毒传播加剧的迹象。“冬季疫情反弹正在开始。”   然而美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仅有约68%的美国人口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已接种疫苗人群中仅不到半数接种了一剂加强针。《华盛顿邮报》近日援引美国全国公民基金会一项分析预测,如果今年秋季美国的加强针接种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可能会有超过7.5万本不必要失去生命的人死亡。  “躺平”代价高昂   面对新冠疫情,美国政府过早取消口罩令、隔离感染者、追踪密接者等严格防控措施,造成大量人群感染,酿成100多万美国人死亡的悲剧。《纽约时报》近日报道说,美国为抗疫失败付出高昂代价。   美疾控中心8月3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较前一年缩短近1岁,这是该项数据连续第二年下降。过去两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下降了近3岁,该降幅创二战以来的新高。报告分析认为,新冠疫情是导致美国2021年人均预期寿命缩短的首要原因。  受“长期新冠症状”困扰的人群正不断增加。美国媒体报道称,“长期新冠症状”对美国人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正在影响劳动力市场,美国政府却任由疫情蔓延。   据美疾控中心介绍,“长期新冠症状”涉及消化、呼吸以及神经等多个层面,主要表现为疲倦嗜睡、容易发烧,还有不少人会有头痛、呼吸困难、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症状。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埃塞基耶尔·埃马努埃尔认为,“长期新冠症状”将是一个持续且非常严重的全国性问题,将拖累经济,对美国伤残保险体系造成严峻考验,并给民众带来悲剧。   公共卫生治理暴露缺陷   《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却完全没有为应对新出现的病原体做好准备。新冠疫情和猴痘疫情都暴露了美国疫情防控体系的深层次疴疾,这表现在公众信任度骤降、不实信息泛滥以及公共卫生官员与病患之间、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都存在严重分歧等。这预示着美国将来应对新出现疫情时“几乎不可避免”会再次陷入混乱。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近日指出,新冠疫情在美国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应对不断涌现的新变异毒株。新冠疫情暴发至今已经接近3年,而美国国内对于应该采取什么防控干预措施,依然没有统一的认识。   《纽约时报》的报道分析认为,面临重大疫情时,全美缺乏协调统一的应对措施,最大的障碍源自联邦、各州和地方政府之间对责任划分和资源分配存在严重分歧,以及公共卫生官员与实际治疗患者的医护之间沟通缺失。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病毒学家克里斯蒂安·安德森表示,自己曾以为美国应对新冠疫情暴露出的种种缺陷会随着问题日渐凸显而得到重视和弥补,但现实恰恰相反,目前的准备情况比新冠大流行初期更差。

美媒文章:“美式民主”在盟友中光环不再

  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10月17日发表题为《山巅之城的衰落》的文章,副题为《美国民主失去光芒,美国全球影响力下降》,作者是德国马歇尔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布鲁斯·斯托克斯。全文摘编如下:   在世界各地,民调和采访的结果显示,在认为自己是美国盟友的一些国家,民众和精英阶层对美国民主的现状和方向心存疑虑。他们不再认为美国民主是一个典范,他们担心美国的政治制度是否仍能够产生值得信赖的结果。   这种情绪是引发不安的原因。过去,美国海外形象的起起落落取决于执掌白宫的那个人,取决于美国在海外采取什么行动,但对美国民主的看法一直还算稳定,尽管不像许多美国人以为的那么正面。现在,这种情况开始改变。在美国总统支持率不断下降的背后,国际社会对美国政治制度优势的评价不断下降。   美国人凭直觉感觉到了他们地位的下降: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在过去20年里,大约有2/3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在国际上受尊重的程度不如过去,而且这种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在德国马歇尔基金会2022年对13个跨大西洋国家的公众进行的调查中,虽然约有61%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是在当今全球事务中最具影响力的角色,但只有35%的受访者认为5年后美国还是最具影响力的国家。   外国人对美国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对美国总统的看法驱动的。关于外国人对美国看法的最全面的民意数据始于2002年皮尤研究中心的全球态度项目。从此,美国的形象一直就像坐过山车。   外国民众,尤其是欧洲民众,很大程度上喜欢比尔·克林顿,不喜欢乔治·W·布什;喜欢奥巴马,讨厌特朗普。引人注目的是,这种情绪的波动性越来越大。这意味着,执掌白宫的人不同,外国公众对美国的好感度差异很大。例如,在2008年(美国大选前)到2009年(大选后),法国公众对美国总统的信心指数从13%增至91%;在德国,这个数字从14%增至93%;在日本,则从25%增至85%。在2016年(大选前)和2017年(大选后),情况则正好相反:法国民众对美国总统的信心指数从84%降至14%;在德国,这个数字从86%降至11%;在日本,从78%降至24%。2017年初,一位德国官员对我说:“这不是很有趣吗?布什花了8年时间才达到这个低点。特朗普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   坐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的那个人显然会影响国际社会对美国民主的看法。2020年欧亚集团基金会一项调查发现,26%的德国受访者认为,如果换一个人当美国总统,那么美国式民主会更具吸引力。但是,美国的世界地位所面临的国际挑战超越个人特性。在特朗普就任总统前,外国公众就对美国民主的健康和方向——不断加深的党派之争和机能失调——越来越感到担忧。这种担忧令布什政府深受困扰,在奥巴马执政时期挥之不去,现在又引发了对拜登政府的质疑。   2012年,皮尤研究中心发现,在全球20个国家进行的民调中,大约45%的人说他们喜欢美国的民主理念。   然而今天,世界各国几乎没人对美国的民主表示出多大信心。皮尤研究中心2021年在16个国家的调查显示,在澳大利亚只有11%的受访者说美国民主是一个好的典范,在德国和日本这个数字为14%,在英国为20%。大约有57%的受访者说,美国的民主曾经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但近年来不再是了。   正如皮尤调查所显示的,与美国关系最密切的一些国家的公众对美国民主的看法最不乐观。在欧亚集团基金会的调查中,只有20%的日本人和29%的德国人对美国民主有积极看法。   诚然,皮尤研究中心和欧亚集团基金会调查的国家数量不多,但这两个机构调查的国家地理位置具有多样化,而且都包括一些主要经济体和美国的盟友。   有证据表明,许多外国公众并不认为美国的民主兑现其让美国百姓过上更好生活的承诺。例如,外国公众严厉评判美国对新冠疫情的处理方式。2021年,皮尤研究中心在16个国家的调查发现,只有37%的公众认为美国政府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做得不错。外国公众也对美国社会更多的系统性问题作出了负面评价。   许多美国人同意这种批评。2022年德国马歇尔基金会跨大西洋趋势调查显示,超过一半(53%)的人认为美国民主处于危险或有点糟糕的状态,这个数字高于2021年的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