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宣布四地进入战时状态,美媒:是二战后克宫首次宣布战时状态
俄新社19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天召开俄联邦安全会议宣布,赫尔松、扎波罗热、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四地进入“战时状态”。新上任的俄罗斯负责乌克兰境内特别军事行动的指挥官苏罗维金上将18日承认,俄军在赫尔松遭遇乌军强势反攻,形势“非常困难”,并要求当地平民撤离。西方媒体宣布,这显示俄军正在“遭受重挫”。而俄媒认为,这恰恰显示了俄军“坚壁清野”的决心,“没有人会拱手交出赫尔松”。本周,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夜间气温已接近零摄氏度,寒冷冬季的到来加剧了世界对乌克兰局势的担忧。 “战时状态”提法非同一般 普京当天通过视频方式与俄联邦安全会议成员举行会议,宣布四地进入“战时状态”:“我签署了关于在俄罗斯联邦这4个主体实行军事状态的法令。它将立即提交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批准,通过的决定将通知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他说,新地区的居民表达了他们“与俄罗斯在一起”的意愿,而基辅拒绝了任何谈判建议,炮击仍在继续。 普京在会上表示:“有必要在各地区建立领土防御总部。”“在目前的情况下,我认为有必要赋予俄罗斯所有地区领导人额外的权力。今天也签署了相应的法令。” 《纽约时报》解读称,普京当天表示,他将把更多权力交给这些地区的亲俄官员,这将允许他们在当地采取更多的限制性措施,更严格地控制关键的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和通信。专家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克里姆林宫首次宣布战时状态,考虑到普京一直称对乌克兰是“特别军事行动”,这一点非同一般。 美国CNBC网站称,这一决定可能意味着“这些地区的民政机构将被军事机构取代”。报道称,普京在宣布决定时回忆起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事件,呼吁四地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极其重要的设施”。 此前一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推特上重申“没有与普京政权谈判的空间”。 平民撤出赫尔松 19日,俄乌战事持续胶着,俄军继续对乌克兰多地实施打击。据俄新社报道,乌克兰基辅州、切尔卡瑟州、切尔尼希夫州、文尼察州、日托米尔州、罗夫诺州和切尔诺夫策州当日拉响了防空警报。乌克兰日托米尔市市长苏霍姆林19日表示,由于能源设施受损,目前该市的电力系统无法运行。 与此同时,乌军在赫尔松方向发起新一轮大规模反攻,引发俄方高度警觉。苏罗维金上将18日表示,俄罗斯军方得知,基辅计划使用“被禁止的手段”在赫尔松地区发动战争。他称,乌克兰准备对位于第聂伯河上的卡霍夫卡水电站进行大规模打击,并对赫尔松市发动大规模火箭弹和炮火攻击。“这些行动可能会破坏这个大型工业中心的基础设施,造成平民大量伤亡。” 俄罗斯《观点报》19日报道称,赫尔松地区亲俄官员斯特雷穆索夫表示,乌军继续在该地区郊区增加装备数量,数以万计的军事人员已经部署在接触线上。他说,“赫尔松之战”一触即发。18日,赫尔松的亲俄官员已经组织别里斯拉夫、别洛泽尔斯基、斯尼吉列夫斯基和亚历山德罗夫斯基市的平民迁移到第聂伯河左岸,以建立防御工事。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9日评论称,这是俄军面对乌克兰的反攻“举步维艰”的最新迹象。而乌克兰官员称俄罗斯组织的平民撤离行动是“对乌克兰人口的半自愿驱逐”。 俄罗斯《消息报》19日引用俄罗斯军事专家博尔滕科夫的分析称,当前俄军在赫尔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补给线被切断。在所有桥梁受损之后,物资供应主要靠渡轮保障,而乌军也经常试图袭击渡轮。博尔滕科夫认为,对当地平民进行转移不仅有助于保护平民免受炮击,而且还可以让补给线优先保障前线军事物资的供应,从而使俄军更好地为防御做好准备。他表示,没有人会拱手交出赫尔松,虽然乌军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在俄军预备役动员部队完成部署后,乌军的成功将被证明是“短暂的”。 美国的支持能继续吗 乌克兰武装部队此前多次表示,他们希望能在今年年底之前收复赫尔松市。据乌克兰国家通讯社19日报道,乌克兰情报部门负责人布达诺夫少将18日接受美媒采访时表示,乌军部队将在2022年底前取得重大进展。他说:“目前最艰苦的战斗正在顿巴斯的巴赫穆特和索莱达尔附近进行……到今年年底,我们将取得重大进展,这将是重大胜利,我希望这可能是赫尔松的解放。” 媒体的预测则普遍没有这样乐观。乌克兰的寒冬通常从11月开始,俄“政治专家”网18日报道,俄军事专家杰尼申采夫表示,冬天到来将对特别军事行动产生重大影响。冬季作战很难,白天太短会影响战斗的进行,暴风雪也会影响进攻。部队的补给就更复杂了,要为军人提供一切必需品:鞋子、衣服、食物、燃料和弹药。这对在冬季作战准备较差的一方来说,困难将更大。“未来战场形势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对基础设施的打击程度如何。” 据《今日美国报》19日报道,对基辅而言一个坏消息是:“美国向乌克兰提供财政支持间可能不多了。”报道称,由于民主党选情低迷,共和党有望在下月的中期选举中赢得众议院多数,这意味着目前的众院少数党领袖麦卡锡有望成为众议院议长。麦卡锡18日声称,共和党不会随意给乌克兰开“空白支票”,他说,身陷经济衰退的美国人希望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国内问题上。
美媒:西方民主国家都在分裂,不只是我们
美国《华盛顿邮报》7月15日文章,原题:不只是我们,西方民主国家都在分裂。6月的同一个周日,在法国、哥伦比亚和西班牙举行的3次重大选举,显示了我们这个时代民主的基本情况:民众对政府的不满、老牌政党和人物的垮台,以及“不断寻找替代者--随后又很快出现更多的不满--寻找其他替代者”的循环。 持续的“动荡和散乱” 法国最近的选举凸显了影响西方几乎所有民主国家的变化趋势。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法国一直由左派(社会党)或右派(共和党)的主要政党执政。而在2017年,选民抛弃了这些政党,其候选人没能进入总统选举的第二轮。马克龙作为一个中间派参选并获胜,与任何现有的政党脱节。 然而,马克龙刚开始提出政策,就轮到自己被破坏了。从2018年底开始,“黄背心”街头抗议活动使法国陷入了一年的政治动荡。尽管如此,今年4月,马克龙再次当选,两个传统政党的式微再度在选举中得到确认。马克龙与极右翼“国民联盟”候选人玛丽娜·勒庞较量并最终胜出。然而,仅过了两个月,国民议会选举时,选民突然掉头反对马克龙。左右两边更激进的政党的成功使总统失去了议会多数,令国民议会分裂到一位分析家所说的“动荡和散乱”的地步。 政府更难组建 哥伦比亚总统选举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与法国一样,两大老牌政党--自由党和保守党都垮了。现任总统伊万·杜克是一个温和的保守派。今年第一季度,该国经济的年增长率为8.5%,杜克也应对了邻国委内瑞拉170万难民的大规模涌入。尽管如此,杜克离任时的支持率仅为20%。面对部分由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预算困难,他曾提议对许多普通商品和服务加税,从而引发了长达数月的街头抗议。 同一天,西班牙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地方选举。自佛朗哥时代结束以来,该国一直由占主导地位的中左翼和中右翼政党轮流执政。但从2014年开始,西班牙政治急剧分化。这一年,一个新的政党Podemos(“我们能”)从自发的“愤怒者”街头抗议运动中产生。2015年至2019年,西班牙举行了4次全国大选,目的是组建稳定的执政联盟。5年来,西班牙的两党制分散成一个笨重的五党制。西班牙首相、工人社会党领导人佩德罗·桑切斯被迫组建了西班牙第一个联合政府,以便在议会中形成微弱的多数。 但西班牙最近的地区选举暴露出选民对这个脆弱政府的不满。西班牙人口最多的安达卢西亚地区一直是社会党的大本营。然而,保守的人民党却在此次该地区选举中获胜。 美国人的不满 这些不同国家的选举显示,民众的不满具有普遍性,而且极易被动员起来。然而,当新兴政党或独立候选人当选后,选民也会迅速将矛头转向他们,这是一个持续动荡的过程。在经济方面,选民的不满源自全球化对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收入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破坏,以及不平等的加剧等。在文化方面,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移民政策产生的冲突,进一步加剧了愤怒和不满情绪。社交媒体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使迅速动员成为可能。 在美国,对主要政党的不满不比其他民主国家少。2016年,独立人士伯尼·桑德斯几乎获得了民主党的总统竞选提名,而另一个传统政治的局外人特朗普赢得了共和党的提名。目前认为两党干得还不错的美国人历史最少。有一半的美国人以独立人士自居,这是历史最高的比例。对第三党的支持也是前所未有:在去年的盖洛普民意调查中,62%的美国人说需要一个第三党
想挑中方毛病?美媒:美参联会主席下令审查过去5年中美舰机互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当地时间18日报道,3名美国国防官员透露,鉴于对中国方面在印太地区的所谓“强势行为”的担忧加剧,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已下令,对过去五年中美武装力量之间的互动进行全面审查。 报道称,通过启动审查,米利寻求详细了解中美武装力量过去5年的所有互动,尤其是任何因中国飞机或舰艇距离美国军事资产太近而可能被视为所谓“不安全”或“不专业”的互动。匿名美国国防官员告诉CNN,审查的目的是了解中国军事活动模式的任何变化。 米利在给CNN的一份书面声明中宣称,“十多年以来,中国在经济、军事领域崛起”,中国在太平洋地区变得更加“大胆”。他还宣称,“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和管理竞争将减少战略风险。美国军队的重心是现代化和战备。我们的合作伙伴和盟友联络网是力量的源泉。”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五眼联盟盟友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前段时间炒作所谓“解放军对其军机实施拦截”事件,加防长声称,中国“拦截”加拿大军机是“非常令人担忧和不专业的”。就此,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谭克非此前回应称,澳、加方有关言论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澳大利亚军机进入中国西沙附近空域抵近侦察,不顾中方反复警告,连续逼近中国西沙领空;加拿大军机以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借口,加大对中方抵近侦察并挑衅,危害中国国家安全,中方对此坚决反对,敦促有关国家停止散布虚假信息,停止危害中国国家安全、推高海空紧张局势的行为,以实际行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谭克非强调,不管打着什么旗号、寻找什么借口,派遣军机到别人家门口招摇挑衅、危害他国国家安全,都是毫无道理可言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都不会对这种行径坐视不管,中国军队当然也不例外。对于此类冒险挑衅行为,我在此强调两点:一、来一次反制一次;二、不请自来者后果自负。
美媒又放风调降对华关税,反复释放矛盾声音做实美政府内部分歧
关于“拜登政府将宣布调降部分中国商品关税”的消息这两天又热了一波,《华尔街日报》5日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在对特朗普时期的关税进行为期4年的强制性评估,针对企业和其他关税受益者的意见征询期于7月5日结束,这给了拜登政府“一个调整政策的机会”。但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拜登尚未作出最终决定。据报道,在美国政府内部依然有两派争议,美财长耶伦告诉美媒,特朗普时代的一些对华关税“不是战略性的”,“埋单的是美国人而不是中国人”,但另一些美国官员仍然将关税视作“迫使中国让步的宝贵筹码”。法国外贸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恩格接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即便美国本周降低了对华关税,“也绝不是美中战略竞争中的大转弯”。 华盛顿反反复复是为何 “拜登最快本周取消部分对华关税”,《华尔街日报》4日报道说,美国经济当前正遭受超过40年高位的通胀的吞噬,拜登政府已经难以控制食品、汽油和其他消费品的高价格所带来的影响,这种局面可能会令民主党在11月的中期选举中受挫。由于控制通胀主要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负责,可供总统选择的政策不多,降低关税便是其中之一。 但彭博社5日引用白宫一位女发言人的话称,尚未就关税问题作出决定,宣布时间也可能会变化。报道同时称,美国民众要求政府控制物价,这确实带给美国官员相当大的压力。为此,拜登政府考虑放宽对30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部分关税的可能性在增加。为此,拜登上月就表示,他将很快与中国领导人交谈,并表示他正在考虑就是否取消对华关税作出决定。若拜登宣布取消部分对华关税,这将标志着他在中美贸易关系上作出的第一个重大政策转变。 英国《金融时报》4日称,虽然拜登急于帮助消费者,但他希望在中期选举前避免国会议员的反弹,这些议员认为削减关税是“对中国软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前官员基尔克里斯说:“就关税发出的信息而言,这看起来确实非常混乱,因为不同的政府官员在说截然不同的话……我能想象内部的辩论是什么样的。” “德国之声”5日称,由于拜登政府内部意见分歧严重,加上为了制衡与北京的贸易关系,有关对华减税的决定仍存在变数,拜登也可能为此祭出妥协方案。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美国政府就关税问题持续反复释放矛盾声音,一方面坐实了内部因立场迥异而产生的严重分歧,导致其难下决断。另一方面,这也是美国政府一贯的外交伎俩,通过向外释放消息观察外界反应,反复进行试探,以寻求政策决策的判断标准。 西方进入“节约时代” 正如印度《商业内幕》5日报道,如今通胀也如新冠肺炎疫情一样全球扩散。美国人已经受够了几乎所有要花钱的地方都在涨价。汽油价格接近历史最高水平,食品和房价逐月上涨,“而这个问题不仅限于美国”。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7月3日报道,相对富裕的西方国家也开始节约能源了。日本政府近日呼吁人们从下午3时开始关闭“不必要的灯”。以《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在日本生活多年的体验,节电在以前是很少有的事。日本人习惯于“大放光明”,学校通常是把所有的灯都开着,而多数家庭亦是到了晚上让所有房间的灯都亮着。而现在大家纠结各种节电细节,电视上讨论节电方法,比如把空调的风量从“自动”改成“微风”是否能省电。日本政府向民众提出节约用电的要求,时间是从7月1日开始到9月末,包括全国的家庭和企业都纳入节电范围。 据BBC报道,除日本外,澳大利亚能源部长敦促新南威尔士州和悉尼每晚关灯两小时,以节约用电。法国官方早于3月底就呼吁民众节约电力和天然气。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呼吁民众减少洗澡的时间以节约能源,他在媒体上表示,自己洗澡从不超过5分钟。 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今年前5个月德国人使用的天然气比去年同期减少14.3%。许多德国人告诉《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房租、保险等支出无法节省,所以他们主要在日常生活上节约开支。比如减少去餐厅的次数、少买衣服、少开汽车、取消度假等。这让他们感到“生活质量的下降”,商业气氛变冷。 美国应为世界经济负责任 德国《经济周刊》5日称,美国总统拜登必须紧急应对迅速上升的通胀:取消惩罚性关税可能会使美国的通胀率降低多达两个百分点。 但正如日本共同社5日称,拜登考虑降低对华关税是为抑制美国的高物价,而中方要求的是“彻底废除关税”。《华尔街日报》5日称,对华下调关税的范围可能包括“暂停对服装和学校用品等消费品征收关税”,但同时美国可能依据所谓的“301条款”启动一项新的调查,“重点针对中国对高科技项目的产业补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已经为这项举措“筹备了数月”,这会导致新的关税。 彭博社5日称,2022年前5个月中国对美出口仍同比增长15.1%。分析人士表示,取消关税对美国的通胀和中国的贸易都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而全球最大经济体可能出现的衰退前景或许才是对世界经济的威胁。 高凌云表示,疫情叠加俄乌冲突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前景笼罩着一层阴霾,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应主动摒弃贸易保护主义和割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逆全球化的做法。“美国应站在世界经济复苏的角度,负起更多责任,而不是只停留在自己的利益盘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