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不靠谱的“美国报告”
近日,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发布一份报告,指责叙利亚政府曾在本国境内对反对势力使用化学武器,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报告激起叙利亚政府坚决反对,也引发国际社会广泛争论和质疑,认为这份报告受到美国的影响。其实,不论是围绕叙利亚的化学武器事件,还是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疑团,乃至历史上美国对中美洲许多小国的入侵,其依据的许多“可靠”报告和备忘录等,被历史证明并不可靠。 空袭叙利亚,美“关键证据”被打脸 自2017年开始,美军数次发起对叙利亚的空袭。美国称,打击叙利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化学武器的滥用。然而,美国据以发起攻击的多份事关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的报告,被一些美国科学家等专业人士质疑并不可靠。 2017年4月6日,位于地中海东部的美国军舰向叙利亚中部霍姆斯省的沙伊拉特军用机场发射巡航导弹,造成叙方多名军民死亡,这是美国第一次公开对叙利亚政府军部队采取军事行动。美国称,这次空袭是对叙利亚政府军在本国境内使用化学武器的反击。据报道, 2017年4月4日,叙利亚伊德利卜省南部的汉谢洪镇发生疑似化学武器攻击,造成80多名平民丧生。叙利亚反对派和西方国家均指责是叙利亚政府军发动的攻击,而攻击是从沙伊拉特军用机场发起的,美军空袭机场就是为打击叙利亚军方发动化学武器攻击的能力。 实际上,美军发动此次空袭依据的就是叙利亚反对派的控诉以及部分现场媒体报道,以及美国之前关于叙利亚拥有化学武器的相关报告。而应该对此负责的国际组织——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关于怀疑并指责叙利亚政府或应对汉谢洪镇化武袭击负责的调查报告,在两个多月以后的6月29日才出炉。也就是说,美国在4月发动空袭时,主要依据的仅仅是一贯的怀疑和主观判断,并无联合国机构的权威报告。 针对叙利亚政府在本国打击反对派时使用化学武器的报告和报道有很多,有的是来自叙反对派的指控,有的是来自两方媒体,甚至包括自媒体,而比较“权威”的报告,来自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以及美国政府。2013年8月30日,白宫新闻办公室发布一份报告,题目为《对叙利亚政府在2013年8月21日使用化学武器的评估》。报告从背景情况、准备工作和攻击过程进行分析和研判,指责叙利亚政府应对当日在大马士革郊区发动化学武器袭击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负责。但报告也提出,为保护消息来源安全,部分信息不予公开。禁止化学武器组织2017年6月29日发布报告,题目为《对2017年4月叙利亚汉谢洪镇事件的实况调查报告》。与美国及其西方盟友采信的其他类似报告相同,这两份报告均认为是叙利亚政府军发动了化学武器袭击。 但美国主导得出的这一结论,引发不少质疑,质疑者中就有来自美国的科学家。2019年和2020年,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及《国际法医学与医学杂志》分别刊登了一篇学术论文,文章的主要作者包括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和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等高校的多位教授。文章介绍,科学家们对美国以及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相关报告中的一些关键证据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中使用了3D图像分析、计算机建模等科学手段。最后,科学家的结论是,通过对2017年汉谢洪镇事件中被当作关键证据的一个弹坑的研究,发现现有证据不足以支撑美国政府及相关国际组织关于叙利亚政府发动了此次化学武器袭击的结论。更有甚者,研究表明,对叙利亚政府不利的个别证据有伪造的嫌疑。 消息一出,国际舆论哗然,但这篇文章及相关消息被西方主流媒体有意或无意忽视了。另一份隶属于普林斯顿大学的美国权威杂志《科学与全球安全》准备刊登这篇文章时,受到多方势力的阻挠,最终被迫放弃发表。 另据报道,美西方及部分国际组织的报告采信的一些关键证据,被指其背后有“白头盔”的影子。“白头盔”全名为叙利亚民防组织,是一家成立于2013年初的主要由志愿者组成的民间救援组织,主要活动在叙利亚反对派占领区。其成员在救援活动中常常戴着一顶白色头盔。近年关于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方面的一些证据来自该组织。但许多机构认为,“白头盔”在许多救援活动中有摆拍的嫌疑,而且从其资金源头来看,美国、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是其主要金主。 “白头盔”提供的照片和视频,不时成为西方媒体报道叙利亚冲突的素材,也往往被美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的调查报告采信,然后就变成西方国家干预叙利亚事务的借口。美国方面又往往以保护信息来源为由拒绝公布“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的直接证据,也让国际舆论无法信服。 也有一些机构怀疑,美国及一些国际组织的调查报告,实际上是受到美国政府及其情报部门控制的。比如一家美国智库就曾发文指出叙利亚冲突的本质是美国及其盟友发动的代理人战争,真正的目的是寻求恢复他们在该地区的统治地位。该研究所还特别强调,在美国炮制出伊拉克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闹剧之后,人们不应该再相信西方的情报以及他们的调查报告中所谓的证据。 美国入侵巴拿马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网站也曾发布文章,介绍了《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乔比·沃里克写的关于叙利亚冲突的一本书。在书中,乔比·沃里克提到了一个细节。2013年,联合国曾经招募一位来自瑞典的退休教授带队进入叙利亚,进行有关化学武器方面的实地调查。但由于该团队审慎的态度以及“工作效率不高”,他们的存在一度成为美国对叙利亚“动手”的阻碍。为此,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甚至直接找到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试图推动联合国将这位教授和他的团队从叙利亚尽快撤出。有了这个细节的铺垫,人们再联想到后来叙利亚官员的指责——认为相关国际组织关于叙利亚化学武器的报告受到美国的影响——也就可以理解了。 操控拉美小国,美报告按“需”出台 多年来,美国为确保自身利益不受侵犯,一向视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为自家的后院,通过扶植傀儡政权实现对该地区诸多国家的控制。多年来,美国或直接派兵或派遣雇佣军,对巴拿马、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多米尼加等多国进行侵略,以清除异己,培养“合格”的代言人。为使这些侵略及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合法化”,美国针对这些国家的一些调查报告以及情报机关的备忘录有目的地进行取舍,相关报告的“真实”或“虚假”,完全基于美国的利益考量。 巴拿马前政府首脑、前国防军总司令诺列加的遭遇就是很好的例证。诺列加大学毕业后赴秘鲁攻读军事工程专业,被美国中央情报局发展为情报员。因表现出色,加入巴拿马军队的诺列加攀升到国民警卫队的领导职务。1983年在美国暗中支持下,诺列加发动军事政变,成为巴拿马实际领导人,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后就任总统。 上台后的诺列加一方面继续为中央情报局提供有价值的情报,另一方面对美国唯命是从。据报道,诺列加长期跟哥伦比亚贩毒集团勾结,将数量惊人的毒品伪装成货物从巴拿马过境,然后运往美国销售,获取巨额收益。根据美国的解密档案,诺列加的政敌曾经向美国递交过一份调查报告,详细揭发诺列加从事贩毒的勾当,并指控诺列加曾参与谋杀。然而,与美国在巴拿马、在中美洲的战略利益相比,诺列加的种种罪行都不是“主要矛盾”。更有甚者,美国政府还为诺列加的罪恶打掩护。1987年,美国司法部长埃德温·米斯还阻止了美国司法部对诺列加犯罪活动的调查。同年,美国参议院一项谴责诺列加的决议遭到国务院负责中美洲和巴拿马事务官员的反对…… 但是,当诺列加试图摆脱美国控制,反对美国继续控制巴拿马运河,触及美国“核心利益”的时候,风云突变。1988年,美国机构“美洲观察”发布人权报告,痛斥诺列加政府践踏民主,讲述巴拿马人民在诺列加统治下的悲惨生活。同年,美国司法部正式以“走私贩毒”的罪名起诉诺列加,要求政府派军队将其缉拿归案。1989年12月20日,美国以保护美国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由,发动名为“正义事业”的军事行动(如图),派出2.4万名美军对巴拿马发动突袭,仅用10多个小时便摧毁巴拿马国防军主力,并彻底控制该国。1990年1月3日,曾经风光一时的诺列加被押送美国受审,后被判入狱。 诺列加的经历表明,只要符合美国的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真实的报告可以被有意忽视,真实的犯罪可以被轻轻放过。只要“需要”,随时可以“出台”新的报告,作为干涉他国内政甚至出兵入侵的由头。 无独有偶,另一个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的遭遇也有类似之处。1944年,危地马拉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拉丁美洲传统意义上的封建买办军事独裁统治,建立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府。其后数年间,阿雷瓦洛总统及其后继者阿本斯总统对危地马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危地马拉逐渐走上了经济发展的道路。然而,这样的危地马拉,并不符合美国及其垄断资本的利益。1952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发布一份关于危地马拉情况的报告,该报告无视危地马拉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无视危地马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一味片面强调、夸大甚至捏造事实,宣扬共产党在当地的渗透已经严重威胁美国的利益。1954年,中央情报局策划了危地马拉政变,并扶持新的亲美政权上台。 对此,危地马拉《时代周报》记者胡里奥·戈多伊这样写道:只要美国人不改变他们对该地区的策略,这里就没有真相和希望存在的空间。
澳报告称中国科技有“垄断”可能性,专家:报告背景和动机值得警惕
3月2日,一份来自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院的报告被多家外媒转载。该报告称,中国在多个尖端科技研究领域领先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甚至在某些领域有“垄断”的可能性。专家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份报告的背景和动机值得警惕。 该报告称,在包括国防、太空、机器人、能源、环境、生物科技、人工智能、高级材料、量子科技等在内的44项科技领域,中国在其中37项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美国在大多数科技领域排第二名。从44项科技领域的整体排名情况看,中美两国作为第一梯队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但是,这份报告话锋一转称,如果不加以控制,技术开发和控制权力、全球权力和影响力都会转移到中国。报告甚至绘制了一张表格,显示中国在8个领域技术垄断风险为“高”,讽刺的是,美国没有在任何领域有高技术垄断风险,只在量子计算领域被评价为 “中”。英国《卫报》在转载这份报告时称,研究所透露,其研究由美国国务院全球参与中心和特别竞争研究项目资助,后者旨在加强美国的长期竞争力。 报告还为西方国家出谋划策,称尽管中国实力强大,但西方国家联手作为整体相对于中国仍拥有优势,但问题在于西方内部如何真的形成合力。报告建议,为推进尖端科技发展,可考虑拿出占国民生产总值0.5%到0.7%来设立主权财富基金,专门用于支持高科技风险投资。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需要警惕的是,这份报告受到美国经费的资助,所以极容易被利用为在科技领域渲染“中国威胁论”的政治工具。美国政府或相关机构不方便出具这样的报告,于是在侧翼出击,让其他机构提供所谓“证据”,目的无非是为国会和国务院等机构臆造打击中国科技企业或科研机构的借口。高凌云说,报告中提到许多“领先”科技,如果真的领先,他们怎么可能知道呢?因此该报告也是推测成分居多。再者,技术领先并不意味着垄断。中国曾经有很多技术都是全球领先,但这些技术后来被很多国家习得,这说明中国并没有垄断的基因;恰恰相反,美国和一些盟友为垄断科技,倒是“实实在在地”推出了不少联盟和协议。 高凌云强调,在技术和人才上面的良性竞争本身是技术进步的必由之路,良性竞争能够推动技术迭代升级。而且,对于中国来说,无论是什么样的技术进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对更好品质生活的需求。
美报告臆测“霍尔木兹风险”,专家:美精英集团把霸权思维推己及人
美国“政治新闻网”4日报道称,中国企业正在中东霍尔木兹海峡附近扩大影响力,这增加了未来与美国利益发生冲突的风险。对此,中国专家认为,这反映出美国精英集团始终戴着意识形态眼镜看待中国发展,把霸权思维推己及人。 “政治新闻网”报道的观点引自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最新的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显示,在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咽喉——连接海湾和阿曼湾的霍尔木兹海峡附近,中国企业对港口和能源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投资。报告记录了中国过去10年在阿联酋和阿曼的港口设施上投资数十亿美元,因此担心中国政府可能会利用其在霍尔木兹海峡的商业关系,作为在该地区发展军事立足点的基础。报告称,为了进一步确保其在该地区的利益,中国可能会借鉴此前在吉布提使用的“剧本”,即所谓“先民后军”,先投资用于商业目的的基础设施,然后将其“改造”以支持军事。“政治新闻网”4日报道称,随着中国商业活动在该地区的足迹越来越多,美国鹰派人士越发担心这可能会让北京对石油运输的主要节点产生危险的影响力。一名美国高级官员说,拜登政府一直在密切关注北京在该地区的存在。 关于中国在海湾建立军事基地的传闻由来已久。而且不仅是海湾,以前还传出过中国要在瓦努阿图、柬埔寨、所罗门群岛等多个国家建军事基地。然而,事实上中国目前为止只是在吉布提拥有一个保障基地。对于上述传闻,中国官方多次给予驳斥。2022年4月,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曾表示,所谓中国在所罗门群岛建立军事基地的说法完全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编造出来的假消息。“政治新闻网”也在报道中引述美国国家战争学院国家安全战略副教授道恩·墨菲的话称,尽管中国与阿联酋和阿曼的经济和政治关系日益密切,但“我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中国目前寻求在这两个国家或中东的其他地方建立基地或持久的军事存在”。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问题专家卓华5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不少媒体和机构反复臆测炒作中国在世界各地建军事基地,这反映出美国精英集团两种思维模式:一是始终戴着意识形态眼镜看待中国的发展,习惯性兜售“中国焦虑症”;二是将他们从帝国主义历史经验继承下来的霸权思维推己及人,总怀疑中国会像他们一样,靠坚船利炮去攫取、护持海外利益。
美媒:美政府犯罪情况报告存在大量数据缺口 部分地区实情更糟糕
美国联邦调查局10月5日发布2021年美国犯罪情况报告,然而信息统计并不完整。美国资讯网站“247wallst”10日报道称,因众多警方部门未采用最新犯罪报告系统,导致出现大量的数据缺口,部分州的实际暴力犯罪情况更糟。 根据最新报告,2021年美国每10万人中存在334起暴力犯罪,包括抢劫、强奸、严重袭击和杀人案件等四种最严重犯罪。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这一报告通常被认为是美国犯罪情况最全面的统计,但“247wallst”认为,此次统计情况并不完整。 为编制报告,联邦调查局让州和地方警察部门自愿提交犯罪数据,虽然参与度从未达到过100%,但此次的参与度尤其低,这是因为联邦调查局近期改用了一种新的犯罪报告系统,而许多警察部门在采用新系统方面的进展极其缓慢,这导致出现大量的数据缺口。这份报告并不包括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夏威夷州等九个州的完整数据,而这些州的数据最终是否会公布还未有定论。 美媒表示,尽管数据如此不完整,联邦调查局的这份最新报告也体现了2021年全美的暴力犯罪特点,即在某些州,犯罪暴力情况比全国范围内更为普遍。美媒敲定了美国15个“最危险的州”,大部分集中在南部地区,这些州的暴力犯罪率都超过了全美水平。“247wallst”称,暴力犯罪通常在贫困率高、社会融合程度低的美国贫困地区更为常见。美国人口普查局2021年美国社区调查数据显示,在这份名单上出现的大部分州,贫困率超过了全美平均贫困率。
德研究机构联合报告预测德国经济将陷入衰退
当地时间9月29日,德国主流经济研究机构发布了秋季经济预测联合报告,该报告对德国的经济前景表示悲观,预计德国经济在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年初将陷入衰退。 德国莱布尼茨经济研究所、伊弗经济研究所和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等多家主要经济研究机构每年春秋两季会各发布一次经济预测报告,作为政府经济工作和公共事业部门经济预算的参考。29日发布的报告以“能源危机:通货膨胀、衰退、失去繁荣”为题。研究机构认为,德国经济正在走向衰退。根据报告,德国第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下降0.2%,2022年底时将下降0.6%,2023年第一季度将下降0.4%。2022年度预计只能实现1.4%的小幅增长,而2023年全年将下降0.4%。 今年4月份发布的春季报告曾预测德国经济今年将增长2.7%,2023年将增长3.1%。 专家认为,导致德国经济前景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天然气供应的减少。尽管从中期来看,情况可能会有所缓解,但天然气价格仍将远高于危机前的水平。研究人员认为,这意味着德国经济将失去长期繁荣。 研究报告还指出,当前的预测是基于德国可以避免冬季天然气短缺的状况而得出的,如果今年冬季的气温十分寒冷,天然气储备量无法满足需求而导致天然气短缺,2023年的德国经济甚至可能下滑7.9%。如果天然气出现短缺,2024年德国的经济还将继续萎缩4.2%。 施密特表示,德国经济正受到能源价格危机和高通胀的影响,这也导致消费者购买力的巨大损失,“因此,低收入家庭和公司都依赖于政府的进一步政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