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炒欧盟将讨论是否制裁中企,专家:若实施将破坏双方互信合作
英国《金融时报》7日披露称,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近日首次提出对7家中国企业进行制裁,理由是这些企业向俄罗斯出售的设备可能被用作军事用途。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在中欧关系回暖的当下,相关做法如果付诸实施,将严重破坏双方互信与合作。 《金融时报》援引其记者看到的文件称,上述7家中国企业已被列入一份新制裁名单,欧盟成员国本周将就该名单进行讨论。法新社8日称,欧盟委员会建议停止向名单上的中国企业出口敏感技术。欧盟委员会的制裁提案宣称:“在俄罗斯军方和工业综合体支持俄对乌军事行动的过程中,电子元器件的应用发挥了关键促进作用。鉴于此,将为俄罗斯军工综合体开发、生产和供应电子元器件的特定俄罗斯实体,以及涉及规避贸易限制的第三国的某些其他实体囊括在(制裁范围)内,是合适的举措。” 《金融时报》称,名单上的两家总部位于中国内地的公司——三合成半导体和金派科技——此前已被美国制裁。此外,名单上还包括5家总部设在香港的公司,包括同样被美国财政部制裁的信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希舸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除7家中国公司外,欧盟的新制裁名单还包括两家阿联酋公司和一家亚美尼亚公司。布鲁塞尔还提议对一些参与为俄罗斯制造和供应无人机的伊朗公司实施制裁。 德国《柏林日报》8日报道称,到目前为止,欧盟一直避免制裁中国,因为没有具体证据表明北京在武器和战争科技方面支持莫斯科。但这种观点似乎在欧盟委员会内部发生了变化。报道称,针对中国公司的措施将明显加剧欧盟与北京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可能导致反制裁。俄罗斯“今日政治网”8日援引俄学者奥列琴科的话称,西方媒体关于欧盟可能对中国公司实施制裁的消息是宣传的一部分,没有实际依据,“而且与中国矛盾升级不符合欧盟的利益”。他表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行动几乎不影响欧盟利益,而美国试图以任何方式建立反华联盟。奥列琴科说:“欧洲是否会这样做,我对此表示怀疑。欧盟内部不会有统一的立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部分欧洲政客受到美国影响,试图模仿美国的一些做法,例如华盛顿在俄乌冲突发生后频繁采用的单边制裁行为,这对中欧关系是不利的。崔洪建说,上述情况也体现出欧盟对华政策的复杂性,一方面布鲁塞尔希望重启与中国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仍在强调所谓的安全因素,对华采取强硬姿态。 崔洪建认为,乌克兰危机是当前中欧对话沟通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欧双方在劝和促谈方面是可以开展合作的,在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避免出现核危机、推动人道主义救援等领域均有一定共识。未来,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应该更聚焦于与中国合作,而不是跟着美国走。 德国电视一台8日引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答相关提问时的回应称:“我们敦促欧方不要走上错误道路,否则中方必将坚定维护自身合理合法权益。”
美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已五年 伊朗民众:美滥用制裁霸凌成性
2018年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不断追加针对伊朗的制裁,涉及伊朗金融、工业、能源等各行各业,并导致伊朗出现通胀高企、进口药品短缺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采访时,多位伊朗民众对美国无视人权的霸道行径,予以谴责。 伊朗民众 法扎德:受美国制裁影响更深的是弱势群体,制裁更多是针对普通民众和年轻人,我也因为美国的制裁而蒙受损失。 伊朗民众 伊尔凡:美国试图封锁伊朗的货物贸易、银行交易以及一切维持国家正常运转所需的活动,这是非常残酷的行为,显示出美国的霸凌和霸道行径。 伊朗民众 穆罕默德:美国只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它需要其他国家处于弱势。对美国而言,这是一场只能自己获胜的比赛。美国想要所有国家的资源,掠夺他国,制造政治分歧,使其他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处于弱势,以便让美国自己获益。 总台记者 李健南:伊朗民众在采访中表示,美国惯用制裁、威胁等手段打压他国,根本目的是维护其自身利益。而美国政府无视他国人权、制造人道主义危机的做法,则是美式霸权的体现。但伊朗不会选择让步,将继续对美国非法行径进行抵抗。 记者观察丨美国持续制裁引发伊朗人道主义危机 总台记者在多年的走访中接触到大量的伊朗民众。可以说,从日用品消费、小商户经营再到民众日常的求医问药,伊朗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制裁的影响。 总台记者 李健南:距离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针对伊朗的制裁已经过去5年的时间,而这五年来,美国及其盟友从未停止过对伊朗的制裁。制裁究竟给伊朗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我从以下几点说说自己的观察。首先,最令人痛心的是,美国的单边制裁引发了伊朗的人道主义危机。这几年里,我接触过很多伊朗的病患,他们有的是患有糖尿病,但是在某段时间内,市面上突然买不到胰岛素。有的是患有一些特殊疾病的病人,比如“蝴蝶宝贝”以及地中海贫血症等,这些病患常年都需要进口药物来维持生命,但由于美国制裁了伊朗的银行业,也不允许伊朗购买其他国家的医疗设备等,导致伊朗陷入“药慌”,很多病人都是因为缺少药物而死亡,从而引发了伊朗的人道主义灾难。 此外,美西方通过制裁对伊朗实施技术封锁。联合国人权问题专家此前曾发表声明称,美国的制裁迫使伊朗人民不得不延长使用燃油效率低下的老旧车辆,同时美国还阻止其他国家向伊朗提供空气污染治理技术,而这些问题导致了伊朗首都德黑兰空气污染严重,危害着居住在这里的上千万名民众的身体健康。 面对制裁,伊朗政府多次谴责称,这是一种“经济恐怖主义”,而“霸权、霸凌”是我在日常采访中,从伊朗民众口中最常听到的形容美国的词汇。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消除制裁带来的影响,伊朗政府一方面加大生产力度,发展多元化经济以稳定物价,另一方面则是鼓励创新,增加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研发力度,以打破美西方的技术封锁。正如伊朗分析人士所言,短时间内,伊朗承受了制裁之苦,但长期来看,美国意图通过制裁来打压伊朗的“如意算盘”终将落空。
美式单边制裁漠视生命和人权
土耳其、叙利亚部分地区发生强震后,美方一些人虽然声称援助叙利亚灾区,但又紧抓制裁大棒不放。在国际舆论压力下,美国仍拖到震后72小时黄金救援期之后,才宣布临时取消部分对叙制裁。所谓“制裁不影响人道援助”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美国官员可以撒谎,但叙利亚地震灾区的照片不会说谎”。美方行为所反映出的对生命和人权的冷血与漠视令人心寒。 面对严重灾情,叙利亚无论在应急物资、救灾能力还是医疗资源方面都“捉襟见肘”。“人们又一次用双手在废墟中挖掘,希望能救出他们所爱的人,但往往是徒劳。”美国的制裁不仅削弱了叙利亚的救灾赈灾能力,而且阻碍其他国家的救援物资和设备进入。叙利亚阿拉伯红新月会主席哈立德·侯布巴提表示,“由于封锁和制裁,连运送(援助和救援)车队的燃料都没有了”。作为最无辜、最脆弱的受害者,因为美国的制裁,废墟下多少孩子可能因救援不及时或救援能力不足而失去宝贵生命。而时限只有180天、部分而非全部取消制裁的举措,更是将美国的自私自利展露无遗。 美国是叙利亚苦难的根源,地震只是揭开叙利亚民众伤疤的冰山一角。自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美国频繁进行军事干预,联合盟友对其施加严酷经济制裁。2019年,美国又推出所谓“凯撒法案”,为外国投资者在叙投资与建设设置重重障碍,进一步加强对其经济封锁。多年制裁之下,叙重建进程屡屡受阻,货币快速贬值,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不仅如此,美军至今仍然霸占着叙利亚主要产油区,搜刮掠夺八成以上的产油量,走私烧毁叙利亚粮食库存。世界粮食计划署数据显示,叙九成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三分之二人口依赖人道援助维持生计,超过1200万人处于“粮食无法保障”状态。 美国口口声声地说要和中东人民站在一起,却频频挥舞“制裁大棒”,丝毫没有同情怜悯之心。当新冠疫情在伊朗、叙利亚暴发时,美国不顾他国人民死活,执意升级打压制裁;当阿富汗面临人道主义危机时,美国竟擅自处置阿富汗央行70亿美元在美资产,将阿富汗人民的“救命钱”据为己有……所作所为毫无下限,“在人性和道德上已堕落到最低程度”。满口“民主人权”,行动尽是霸凌霸权。如此美国,何谈规则道义,更遑论“民主典范”。 大灾当前,每一份力量都承载着希望。美国政府应当放下地缘政治算计,立即全部取消对叙非法单边制裁,为人道主义救援敞开大门,而不是进行所谓“暂时放宽”、自吹自擂式的“政治表演”,一再浪费救援机会,给叙利亚人民带来更多的伤害。
美施压盟友强化对俄制裁,各层级官员正“悄悄”进行外交活动
“美国施压盟友加强执行对俄制裁措施。”《华尔街日报》21日的这篇报道再次凸显华盛顿在试图孤立、打压莫斯科行动上的强势。文章披露称,美国各层级官员正在全球范围内“悄悄地”进行外交活动,敦促其他国家扎紧针对俄罗斯而竖立的金融和贸易封锁线,防止制裁漏洞破坏扰乱俄罗斯军事供应链和经济的行动。近期的贸易数据显示,一些国家的对俄出口正在恢复。随着经济形势恶化、能源短缺,华盛顿的盟友在对抗莫斯科的道路上日益呈现出疲态与无力,欧洲民众的愤怒情绪正在积聚。“由于美国想要插手俄事务,普通德国人正在付出代价。”一名德国小伙子对媒体说的这番话代表了许多欧洲人的心声。有意大利媒体认为,美国政府不仅高估了全球对反俄政策的支持,还高估了西方给俄经济带来痛苦的能力。 美媒:部分美国盟友的对俄出口正在恢复 《华尔街日报》21日披露说,随着一些大型经济体对俄出口相较于俄乌军事冲突刚爆发后的阶段有所回升,美国官员正四处到访外国城市,他们的主要任务包括:分享关于制裁规避网络的情报;悄悄用“惩罚行动”威胁不情愿的外国政府部门和企业;收集涉嫌向俄罗斯运送物资网络的信息。 报道列举了一连串执行这些任务的美国官员:上周到印尼巴厘岛参加G20峰会的财长耶伦;本月早些时候访问布鲁塞尔、伦敦和巴黎的副财长阿德耶莫;近期到访日本的负责打击恐怖主义融资和金融犯罪的财政部助理部长罗森伯格。据称,一大批级别较低的美国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务院官员也往来于世界各地。 《华尔街日报》称,贸易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多数大型经济体的对俄出口锐减50%以上,但根据该报分析,如今许多这些国家的相关数据正在恢复,其中包括美国的传统盟友,比如日本和韩国已经恢复了其最初贸易损失量的近1/3。 据报道,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官员担心,奥地利、捷克、瑞士等国的银行对执行制裁持宽松的态度。瑞士金融部门今年4月曾表示,该国冻结了大约80亿美元的俄罗斯资产,但到5月时,他们称已解冻其中30亿美元。奥地利瑞福森国际银行控股集团3月称,将审查它与俄罗斯之间的业务往来,包括可能退出俄罗斯市场;但其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它仍然对在俄罗斯的“战略选择”进行评估。 《华尔街日报》还提及,作为北约成员国、在乌克兰粮食出口的外交谈判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土耳其,它在第二季度末的对俄出口相较于实施制裁前上升了近25%,最近的数据显示,自那以后,土耳其对俄出口仍在增加。不过土财政部长内巴蒂表示,他的国家并未破坏“施压行动”,“我们在不受制裁措施限制的领域继续与俄罗斯进行贸易活动”。 “德国已成为只为美国和北约利益服务的傀儡” 如何让盟友继续支持美国对抗俄罗斯的做法,这日益成为华盛顿担忧的问题。美国“政治新闻网”日前报道说,驻欧洲的美国官员向华盛顿的同僚发出内部警告称,一些欧洲国家民众对制裁越来越愤怒,这可能给欧洲领导人带来压力。 通过描写一些欧洲国家的示威现场,英国《金融时报》21日的一篇报道展现出当地民众的强烈不满情绪。在德国东部城市莱比锡的一个圣诞市场,一名示威者在集会上表示,“德国已成为只为美国和北约利益服务的傀儡”,“对俄罗斯的禁运政策已完全失败,它成为针对我们的灾难”。在他发表这些反美言论时,有人鼓掌,有人吹口哨。在莱比锡的奥古斯特广场上,一名手持写有“与俄罗斯和平共处”字样纸板的退休人员对媒体记者说,“我们希望北约的好战分子停止在德国和俄罗斯、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制造冲突”。 报道说,在德国,一些抗议活动由激进右翼人士组织,一些示威则由激进左翼人士举办,这说明一场深刻的经济危机如何瓦解传统的政治对抗,并融入到反对现状的新运动中去。 《金融时报》还提到,9月,大约7万名示威者在布拉格举行反对捷克政府和北约的抗议活动;一项民调显示,近20%的斯洛伐克民众更希望俄罗斯在与乌克兰的冲突中获胜。“全球安全”组织政策主管多米尼卡·哈伊杜认为,尽管欧洲国家的亲俄街头抗议活动规模目前都不大,但“这种情况可能会在冬天到来后发生改变”。 美国的多重误判 “华盛顿的政策并不总是符合欧洲的最佳利益,有时甚至损害这些利益,同时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和危险。”意大利Insideover网站21日刊文说,美国坚持要欧洲国家在其孤立和惩罚俄罗斯的行动上“签字”,其多重误判正给欧洲大部分人带来集体痛苦,这些误判包括:高估了支持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政策的国际团结程度;高估了西方对莫斯科的经济影响力;严重低估了莫斯科对西方实施经济制裁进行报复的能力。欧洲正为华盛顿的短视和过度自信付出沉重代价。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引述俄科学院学者亚历山大·卡姆金的观点称,在经济形势严峻的背景下,美国借对俄制裁为自己谋利、把后果甩给欧洲,同时敦促欧盟继续保持对俄强势制裁,双方之间产生分裂难以避免,可以预见一些欧洲国家可能会逐渐放松甚至反对对俄制裁。 卡姆金认为,美欧大部分制裁措施均已实施,其能采取的新措施也所剩无几,而俄罗斯都承受住了,今后的制裁效果可能大打折扣,近乎流于形式。 英国《对话》杂志21日称,要说俄经济没有受到前所未有的西方制裁措施和战争负担影响,这是不客观的,但同时,一些媒体报道很少提到西方经济也在挣扎。尽管俄也面临通胀高企的问题,但在某些情况下,其养老金、最低工资与通胀的同步程度比西方好。报道说,西方似乎低估了俄罗斯对经济困难时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中国驻瑞士大使:若在乎瑞中关系,瑞士就应避免跟风对中国实施制裁
中国驻瑞士大使王世廷表示,瑞士如果在乎瑞中关系,就应该避免跟随欧盟的脚步对中国实施制裁。 王世廷5日接受《新苏黎世报》采访时表示:“任何真正在乎两国友好关系并制定负责任政策的人,都不会同意制裁。”他补充说:“如果瑞士实施制裁,局势将朝不受控制的方向发展,中瑞关系将因此受损。” 去年3月22日,欧盟、英国、加拿大分别以所谓新疆人权问题为借口宣布对有关个人及实体实施单边制裁。同日,美国宣布制裁中方两名新疆官员,声称是对欧盟与英加两国制裁措施的补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当时回击称:“必须指出,这几个国家自封人权‘判官’,充当人权教师爷,但自身在人权问题上劣迹斑斑。他们没有任何资格指责中国,甚至将自己犯过的罪、做过的恶强加给中国。” 据欧洲媒体报道,俄乌冲突以来,瑞士闻名于世的“中立立场”似乎有所动摇,瑞士国内不少声音认为,是时候重新定义“中立”了。瑞士联邦政府经济事务处国务秘书加布里埃尔·茵艾辛今年7月曾宣称,如果解放军攻台,“瑞士可能会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对中国的制裁将比对俄罗斯的更激烈,但我希望永远不会走到这一步”。 “德国之声”称,1950年,瑞士是首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之一。2010年至今,中国一直是瑞士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
“美国滥用制裁严重侵犯了他国民众人权”
美专家认为,制裁已成为华盛顿的一种无休止的经济战争工具—— “美国滥用制裁严重侵犯了他国民众人权” 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李志伟 阿富汗东部近期发生强烈地震,造成1000多人遇难、近2000人受伤,数万座房屋被毁。受到美国制裁的影响,当前震区灾后重建工作面临重重困难。地震发生后,帐篷、粮食、毛毯等来自国际社会的援助物资虽已陆续运抵灾区助灾民渡过一时难关,但在美国制裁阴影下,不断高涨的物价仍令灾区民众重建家园的愿望变得遥遥无期。 “重建一座房子的价格已经涨到了至少400万阿富汗尼(1美元约合90阿富汗尼),我们根本负担不起。”帕克提卡省的一名灾民近日抱怨道。受美国制裁影响,阿富汗国内的砖石、水泥、木材以及炊具等重建家园必备的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 去年8月底,美国留下巨大战争创伤并撤离阿富汗后,美政府迅速冻结了阿富汗中央银行存在美国的近95亿美元外汇资产,迟迟不肯解冻并拟将其中一半为己所用。这直接导致阿富汗外汇紧缺、物价上涨,经济形势恶化,民众贫困加剧。这些资产本应用来进口阿富汗人急需的食品和药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说,数以百万计的阿富汗人正处在“死亡边缘”。 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表示,美国的单边制裁和切断海外援助,加重了阿富汗人民的苦难,使阿富汗部分医疗机构因缺乏资金支持而被迫关闭。伊朗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副代表麦哈迪·阿里·阿巴迪表示,在阿富汗,人权变成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操弄其政治议程的工具,美国在疫情期间继续对阿富汗实施单方面制裁的卑劣行径将会被世人牢记。 “美国制裁成瘾”“‘制裁合众国’滥用经济胁迫”,美国《外交》杂志的一篇文章用如此的词句评价美国肆意制裁的本质。今年以来,美国频频挥舞制裁大棒,对他国进行经济、商业和金融方面的封锁,导致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受到严重破坏、民生凋敝,加深了地区动荡形势。多国官员、专家学者批评说,美国动辄使用单边制裁是对普通民众基本人权的系统性侵犯。 据英国新闻网站“中东之眼”近日报道,美国对伊朗实施的单边制裁给伊朗的国计民生持续造成诸多破坏,导致伊朗国内通胀飙升、经济产值下降、民众生活艰难。26岁的德黑兰居民阿里对媒体表示,过去几年,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不仅使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翻倍,还让某些药物难以购买。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丹尼尔·德雷兹纳表示,现在人们一致认为,美国对伊朗的制裁“留下了一片混乱”,被证明是一个“巨大的失败”。 古巴政府今年也多次谴责美国60年来对古巴实施的封锁是最不人道的经济战争行为,是对古巴人民人权的大规模、公然、系统性侵犯。美国自2019年以来不断升级封锁措施,并在疫情下阻拦他国向古巴捐赠物资,阻碍古巴获取药品和基本用品。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爱德华·菲什曼表示,美国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频繁地使用制裁工具。美国政客试图利用制裁来打击对手至关重要的社会要素:工业、基础设施、政府机构和人民的信心。但从现实效果来看,美国的制裁企图没有实现其所寻求的政策结果。近年来,美国对伊朗、委内瑞拉等实施越来越严厉的制裁,但在任何方面都没有取得进展。“几乎从任何角度来看,美国的制裁政策都是失败的。” 美国康奈尔大学历史学家尼古拉斯·马尔德指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美国越来越依赖经济胁迫,成为经济制裁最热心的使用者,其结果令人质疑。制裁已成为华盛顿的一种无休止的经济战争工具,不仅没有解决冲突,反而加剧地区动荡。“美国滥用制裁严重侵犯了他国民众人权,最终也不可能奏效。”
中国学者语出惊人:如遭遇西方毁灭式制裁,北京将收复台湾夺取台积电
华盛顿 — 俄罗斯挥军入侵乌克兰导致美国和西方盟国对莫斯科祭出一轮又一轮史无前例的严厉制裁,所涉领域包括贸易、金融、外汇储备等领域,给克里姆林宫的经济和声誉造成毁灭性打击。在人们担忧一直声称对台湾拥有主权的北京是否会利用美国及其盟友聚焦乌克兰战场的有利时机,突袭台湾,实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统一”大梦之时,中国学者似乎也在思考一旦北京遭遇西方类似制裁,中国如何应对的问题,并就此向中国政府提出建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研究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5月30日在中国举行的一场中美论坛上发言时,语出惊人地表示,一旦中国遭遇俄罗斯式的西方制裁,北京一定要收复台湾,并将全球首屈一指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台积电抢到手中。“在美西方像制裁俄罗斯一样对中国进行毁灭性制裁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收复台湾,”陈文玲说。“特别是在进行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方面,一定要把台积电这本来属于中国的企业抢到中国手里。”台积电是全球半导体芯片设计和生产供应链的中心环节,其领先全球的三纳米制程是尖端军事和民用电子产品的所需芯片的关键,市占率目前占全球九成以上。台积电被台湾称为护国神山,也被美国视为未来尖端武器和民用产品研发的核心所在。中国是全球半导体芯片最大的买家与用户。但是美中爆发贸易战之后,美国对中国实施了尖端半导体芯片禁运的政策,连涉及美国技术和产品的相关商品也不能向中国出口。为打破美国的封锁,中国自己投入巨资,全力发展自己的半导体工业,但是受制于美国主导的禁运政策,目前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台积电相比有好几个代差。正是由于台积电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与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曾有美国学者建议,一旦北京发动侵略台湾的军事攻击行动,台湾应该自己摧毁台积电,以打消北京攻占台湾的积极性。虽然这项建议曾引发极大的争议,但这也凸显西方学者对台积电以及台积电所代表的尖端半导体技术的重视程度。“(台积电)正加快向美国转移,要在美国建立六个厂,我们绝对不能让它转移的目标全部实现,”陈文玲说。陈文玲的说法不仅引起各界的讶异,更引起台湾民进党籍立委王定宇的抨击与嘲笑。王定宇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陈文玲这种言论,没有出息、不负责任而又充满侵略挑衅的意味。“(这种说法)竟来自中国非常重要的智库学者,不仅让人遗憾,简直是可笑。这样的经济学者竟然认为供应链可以用武力夺取,不晓得国际供应链的合作、技术、零组件和原物料是非常精密的分工,”王定宇说。陈文玲并不是一名初出茅庐或名不经传的学者。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陈文玲曾经连续10年参与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理讲话和每年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多次参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你武力攻打的那一刻,那样的分工就不存在。妄想用武力犯台、夺下台积电,不仅显示中国的无知傲慢以及侵略主义,更显示出他们未来经济利益是可以与世界为敌,”王定宇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为了响应美国的号召并分散风险,台积电正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兴建5纳米晶圆厂,并计划在2024年实现量产;台积电也规划与索尼半导体公司合作,在日本熊本设立12吋晶圆厂;目前欧盟也表示,希望台积电去欧洲设厂。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锈雯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访问时表示,按照陈文玲表达的想法,中国就算夺取了台湾,但是摧毁了台积电的生产能力,就算占领了也没有用。“你拿下,然后呢?台积电会原封不动好好帮你服务吗?不见得!中国就算拿到台积电在他手上,就像我们拿到很厉害的武器,或是最新的电脑,你不会用还是没有办法,”王锈雯说。陈文玲在上月底举行的中美论坛上一共向中国政府提出四项建议,其中包括在拉紧产业链、供应链的同时,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采取对对手最不利形式的报复性打击。“中国要公开地、合理地、尽一切可能地对俄罗斯进行支援,”陈文玲在第四项建议中说。她认为中俄在贸易方面可以做得更多一些,使“一带一路”与普京提出的欧亚大联盟对接,形成中国的战略纵深带,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能源安全带,以作为今后一个重大的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