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sprintf(): Too few arguments in /www/wwwroot/144.202.14.98/wp-content/themes/bigbulletin/assets/lib/breadcrumbs/breadcrumbs.php on line 252

解读拜登访亚

  拜登已经结束了他作为美国总统对亚洲的首次出访。盘点一下他此行的要点,有以下三条。第一,分别拉拢韩日两国。第二,给印太战略增温。第三,择机再度宣示美军将“介入”对台湾的保卫。拜登此行,除发起“印太经济框架”之外,基本没有新意。对于目前刚刚出台的“印太经济框架”,似不宜过度解读。   首先,关于韩日。拜登首访东亚,并从韩国起始,表明了对韩国尹锡悦政府的重视,也反衬出对韩国上届政府与美国东亚政策保持距离的不满。问题是,韩国最大的安全问题,并非由于中国的崛起而使其外部安全环境严重恶化,而是朝鲜的核武常态化对半岛南部持续带来军事压力。在这方面,迄今为止韩国历届政府均无功而返,美国也从来无计可施。无论是青瓦台的尹政府,还是白宫的拜登方面,也还拿不出任何新的有效对应。   拜登访韩,其亲善作秀之象征性远超双方新增的战略合作实质性。即便是韩国加入了美国目前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这依然还是文在寅总统任内谈成的美韩合作,更何况这一框架的未来很不确定,特别是它本身很可能成为中国下阶段发展的新助推器。即使美国有意打造亚太北约,但拜登并无能力用两天时间化解韩日的历史积怨,所谓美日韩三边军事同盟完全缺乏政治与安全共识。   韩国尹政府上台伊始所发表的一些对朝强硬言论,以及所表达的对美更加接近姿态,基本服务于其竞选目的,使其政纲有别于上届政府。但由于朝鲜政治独立,拥核自重,并已事实上放弃以武力统一半岛的念想,韩美没有任何可能改变朝鲜。尹锡悦5年后下台时的半岛局势与目前相比,不会沿着南方的期待发生突变,拜登来与不来都一样。   其次,关于印太。美国迄今只有特朗普政府制定的“印太战略框架” ,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尚未出台。特朗普政府激活了“印太安全机制”对话,拜登政府将其升级到了峰会层面。既然地理覆盖从亚太扩展到了印太,其一个重要目的便是为了涵盖印度。然而,印太安全机制的最终失败,必然也将是因为这个机制包括了印度。   印太安全机制的内涵,是地区自由与民主,以及产业链、公共卫生链等的合作,并主张航行自由。这些与离开军事协防的同盟机制完全是两回事,其重要原因就是由于这个机制纳入了印度。美国在俄乌冲突中尚且不愿出兵,那么在未来一个与印度不直接相干的印太地区冲突(譬如台海冲突)问题上,印度更无必要让渡国家主权,通过事先加入一个军事集团来承担不必要的巨大风险。在事关印度主权和安全问题上,新德里的自尊与自信要求它只能单挑中国和/或巴基斯坦,而非依赖美国等方为印度参战。印度加入印太安全机制的唯一目的,是利用其他成员以扩大其发展和安全利益,而非被利用来付出独立与安全代价。   此次在东京启动的“印太经济框架”,涵盖了互联互通经济、韧性经济、清洁经济和公平经济这四个板块。其中的互联互通经济与中国提倡的互联互通有兼容性。印太各国有机会同时获得中美各自提出的合作方案,中国理应感到高兴。有了美国“印太”版的竞争压力,客观上有助于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甚至还可能增加中美就互联互通开展合作的机会。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印太经济框架”下的清洁经济部分。至于“韧性经济”与“公平经济”两部分,则潜在对我国可能产生压力,包括以“公平”名义重置产业链带来的压力。   我国宜总结经验,对于“印太经济框架”某些可能击中我方的痛点,妥善实施改革,以期适时申请加入,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更大开放。美方目前已排除台湾加入,对此中方心知肚明,宜尽力维持这一局面。鉴于美国国内党政等分歧依然严重,下届大选特朗普是否卷土重来,未来可能由共和党主导的美国政府是否会退出“印太经济框架”,都在未定之天。   第三,关于台湾。尽管拜登总统访日期间就台湾问题再次发生“口误”,但这并不给中美关系增加新的因素。其中重要事项,涉及两方面。其一,美国是否保护台湾。其二,美军会否进入台湾。   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本就以立法方式确立美国将协防台湾。虽然此法没有明确美军必定介入,但也没有对此排除。美国总统口头表示将保卫台湾,也并非自拜登始。1991年,小布什作为总统明确表示“美国将竭尽所能,协防台湾”。拜登总统无非是再说一遍,这不属新闻。   关于美军是否入台参战,拜登过去和现在都没有说。他只是说美军会“介入”。介入的含义比较宽广,包括但不限于美军情报支持、美军顾问咨询、美军武器前置、美军武力护航、美军战区扫雷、美军军技培训、美援装备补充等等。拜登总统这次所表示的,可能是其中一项或多项,当然也不排除美军入台作战这最为敏感的行为。   本来,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规定,在台海出现危机时,美国总统须与美国国会领袖协商,共同决定如何协防台湾。目前,台海局势虽然趋紧,但还不能以危机来界定。拜登在未同国会协商的情况下,擅自公开表示美军将介入对台湾的保卫,似有越权嫌疑。美国对华增强威慑,究竟能否说到做到,值得认真研究。

佩洛西悄然改口,美利坚梦碎台海

8月9日,在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早间节目《今日》(Today)的采访时发生了魔幻的一幕:在采访中,佩洛西坚定的表示了对“一个中国政策”的尊重和支持,称自己窜访台湾是因为要遵循拜登“把重点放在亚太地区”的政策方向并呼应拜登的“印太经济框架”倡议,最终目的也不过只是希望表达“中国不能孤立台湾”的意见,甚至还在采访的最后盛赞“中国是全球最自由的社会之一,它是一个强大的民主(国家),有着勇敢的人民……”。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不顾全球各方阻碍,坚持窜访台湾引发战火的佩洛西态度发生了180°的巨大转变呢? “黔驴”露怯,海权衰退 1996年的“台海危机”,面对在台海举行三军联合演习的解放军,美国克林顿政府紧急调动独立号航母战斗群和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先后进入台湾海峡,与正在台湾海峡附近进行军事演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隔岛对峙以安定台湾民心。而今日,面对无论强度、范围还是持续时间都远胜当年的解放军军演,本就近在咫尺的里根号航母战斗群却选择一路向北远离台海暴风眼,在西太平洋兜兜转转始终未敢进入“第一岛链”,究其原因,其实是随着美国近年来经济下滑和重工业的不断衰退,美国海军的实力,早已不复往日的威风。 二战后期,一手推动“海权论”发展的美国依靠着规模庞大、装备先进的海军部队,将自身影响力投射到全球,那时的美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商业船队,占全球商船总吨位的60%,更能够向“下饺子”一样连续建造上百艘航母。可时至今日,全球三大海运强国分别是中国、日本和希腊,其中任意一国拥有的商船吨位都比美国大出三倍,而在海军实力上,中国正不断研发新舰艇,航空母舰也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下水,反观美国,不但航母战斗群已经缩水到了12个,就在去年,还因为无力支付航空母舰的维护和破拆费用而将两艘航母以1美分的价格出售给了拆船公司,甚至其从冷战便一直贯彻着的“由海向陆”概念都转型成了“由陆制海”,放弃研发和生产舰艇而开始模仿尚未拥有航母时期的中国去研究反舰弹道导弹和“超级大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台湾地区的演习持续时间越长,对美国的“强大”形象损伤越严重,认输服软,尽快平息事态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孤家寡人、众叛亲离 一直以来,凭借着“经济操控+武力威胁”这一屡试不爽的手段,纵使美国几度撕毁协定毫无信誉可言,可在国际上也到算是“一呼数应”,但在佩洛西访台国家之后,却遭到了一边倒的反对浪潮:超过160个国家、占全球国家总数的90%、人口总数80%的国家选择和中国站在一起,既是因为美国这场全然不顾其“小弟”安危的作秀让他们认清了亲美可能会造成的恶果,也是因为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中国一次又一次的证实了其对“朋友”无私的关怀与帮助。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哪怕是身为美国“铁杆小弟”的日本和韩国都对佩洛西表示出了明确的不满,韩国总统与外长对佩洛西避而不见,并在第一时间出访中国释放善意同时极力邀习近平访韩,日本一边通过外交部“如果我们能够发表我们的意见的话,我们会说这不是一个好主意”的回复暗示了日本事先的不知情以及事发后的不满。一面表示日本应该开展对华务实外交,向中国释放善意……看到自己此行近乎逼反了美国在亚太所有的盟友并引发了全球的声讨,佩洛西和美国又怎能不恐惧呢? 面对佩洛西的改口,不少美国人痛斥“我们正在被白痴统治”,但事实上,能够不要脸的改口以避免更大损失的佩洛西很精明,只是她的精明不是为了国家而为了个人的利益,台湾之行虽然失败,但却让军火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其中必然的利益交换对佩洛西来说又怎是一点廉耻可以衡量?只不过对于美国政府和民众来说,有这样一群自私自利、毫无廉耻的政客,他们又哪里有未来可言?

拜登向以色列承诺“阻止伊朗研制核武”:不排除使用武力

  “美国不排除使用武力作为阻止伊朗研制核武器的‘最后手段’”,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13日报道称,美国总统拜登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作出上述表态。但在14日拜登和以色列看守总理拉皮德共同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拜登又改口称“外交是解决伊核问题的最佳手段”。有美国媒体分析认为,在中东首秀的首站以色列,拜登除了表达强烈的能源需求外,他对伊核问题的表态也受到极大关注。      拉皮德:“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温和的地区联盟”   以色列《国土报》网站14日称,拜登当天与以色列看守总理拉皮德进行了会谈,两人讨论了美国对以色列安全的支持、打击伊朗、乌克兰战争以及如何保持两国解决方案的前景。   会议结束时,拜登强调说:“我认为绝大多数美国公众,不仅仅是我的政府,都完全致力于以色列的安全。”拉皮德向记者透露说,他们谈了有关沙特问题,“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温和的地区联盟”。拜登和拉皮德14日签署《美以战略伙伴关系耶路撒冷联合声明》,以强调美国对支持以色列安全的承诺,以及不允许伊朗获得核武器的承诺。以色列一位政府官员透露,这项声明将是“强有力的、坚定的和无与伦比的”。   “半岛新闻网”14日称,以色列政治和军事领导人毫不掩饰对拜登访以的喜悦,因其实现了特拉维夫在过去几年内寻求实现的诸多要求及目标。   拜登:他们犯了一个错误   路透社14日报道称,在接受以色列电视台12频道的采访时,拜登说:“现在唯一比伊朗更糟糕的事情就是伊朗拥有核武器。美将使用武力作为阻止伊朗研制核武器的‘最后手段’。”他还说:“我认为前任总统退出(伊核)协议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拥有核武器。”   除了向伊朗施压,拜登在采访中也表达了对以色列政府的友好。他强调,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大部分人都“不可能远离以色列”。这一说法反驳了美国民主党部分议员称以色列是“种族隔离国家”的评论。   据美国独立媒体《国会山报》13日报道,来自拜登本党的几位“分队”议员(即反对者),包括奥卡西奥-科尔特斯、奥马尔、特莱布和科里·布什等人,呼吁结束美国对以色列的无条件援助。奥卡西奥-科尔特斯还曾带头阻止美国在巴以冲突期间向以色列出售价值7.35亿美元的武器。奥马尔在去年曾将美国和以色列与哈马斯和塔利班归为一类,引发民主党内的分歧。对此,拜登坚称上述议员“犯了一个错误”,并表示“以色列是民主国家,以色列是美国的盟友,我不会(向这些议员)道歉”。   结束对以色列的访问后,拜登15日赴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地区,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举行会晤,随后将前往沙特阿拉伯,会晤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并参加海湾合作委员会峰会,会见卡塔尔、伊拉克和约旦等国代表。   三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纽约时报》14日以“拜登中东行:一次充满政治风险的出访”为题发表评论文章。文章认为,尽管中东地区对拜登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此次访问是他时隔6年之后首次踏足中东国家的土地,而现在“美国的影响力远不如他所希望的程度”。   《纽约时报》报道称,拜登此行的目的主要有三个:试图减缓正在加速的伊朗核计划、加快中东石油向美国输送的速度,以及重塑与沙特的关系。然而,上述三项任务都面临“不可能完成”的政治风险。拜登对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恐怖组织”定性,事实上导致伊核协议谈判在短期内很难有具体进展,“迫使德黑兰将大部分核燃料运出伊朗的外交努力已经受阻,而德黑兰目前正在将这些核燃料浓缩到接近制造核弹级的浓度。”拜登的随行官员表示,预计此行不会宣布沙特将提高石油产量的明确协议。   《纽约时报》14日报道称,拜登的中东之行,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阻止中国在中东地区扩大影响。美沙两国政府上周“悄悄地”签署了一份关于在沙特建设5G通信网络的谅解备忘录,旨在把中国企业华为排除在外。

美放风搁置调降对华关税,专家:如继续对华加征关税只能“自咽苦果”

  三个月前,美国总统拜登高调表示正考虑取消特朗普任内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的部分关税,以缓解美国国内飙升的通货膨胀率。路透社8月10日报道称,美众议长佩洛西访台引发台海局势紧张等一系列因素,使拜登政府重新考虑对华关税问题,暂时将其搁置一旁。“拜登政府现在不希望做任何可能被中国视为事态升级的事,同时也试图避免被(美国国内)认为对中国退让。”这是拜登政府就如何处理对华关税又一次改变说法。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10日接受彭博社采访时似乎在证实这一报道,称佩洛西访台“使情况变得特别复杂”,拜登现在对中国关税问题持“谨慎态度”。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10日告诉路透社,中美两国经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佩洛西窜台破坏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势必对双方交流合作造成重大干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1日表示,当前台海局势紧张的前因后果一清二楚,是非曲直一目了然。美国不要指望中方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而应老老实实回到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上来。中国专家1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如美国继续保持对华加征的关税,其国内通胀等经济问题只会更难解决,届时美国只能“自咽苦果”。     美方“既要又要”费尽心机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媒体关于拜登政府考虑取消对中国进口商品部分加征关税的报道就甚嚣尘上。支持取消这些关税的美国财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和反对取消关税的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轮番对外放风,扰动舆论。今年5月10日,拜登在华盛顿向全国发表讲话时证实他正在考虑这一步骤,以帮助控制美国国内高企的通胀率。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5月和6月同比上涨8.6%和9.1%,达到40多年来的新高。持续高企的通胀率成为美国中期选举之前拜登政府的“不可承受之重”,拜登和民主党的民意支持率也因此持续下滑。   路透社8月10日的报道称,数月来,拜登的团队一直在努力寻找各种方法来减轻特朗普政府时期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给美国带来的伤害。这些关税使美国公司进口中国商品变得更加昂贵,又推高了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成本。拜登政府曾经考虑的计划是:取消对中国产品加征的一些关税,同时对可能加征关税的中国产业发起新的“301条款”调查,以及扩大关税排除清单,以帮助只能从中国进口某些产品的美国公司。   “但北京对佩洛西上周访问台湾的回应引发美政府官员的重新考量,他们不希望做任何可能被中国视为事态升级的事,同时也试图避免被(美国国内)认为对中国退让。”路透社的报道称。一位熟悉相关审议进展的消息人士说:“我认为台湾(局势)已经改变了一切。”   白宫发言人夏尔马说:“在台海发生这些事件之前,(拜登)总统还没有作出任何决定,现在仍然没有。没有任何事情被搁置或推迟,所有选项仍然都摆在桌面上。”   当被问及作出决定为什么要花这么长时间时,雷蒙多10日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称,在佩洛西访台后,“情况变得特别复杂”,所以拜登总统正在“权衡他的选择”。她说:“总统非常谨慎,他想确保我们不做任何会伤害美国工人的事情。”拜登自诩为美国“最挺劳工”的总统,工人和劳工组织是他颇为看重的支持团体。   戴琪10日在参加美国钢铁工人协会年度会议时称,拜登“以工人为中心”的贸易和经济政策正产生效果,制造业就业和工业生产都在提升。她再次诬蔑称中国的产业政策“削弱了美国的繁荣”,要让中国“付出代价”。   美左右摇摆,中方如何应对?   “除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反应外,多种因素使政府的审议变得复杂。”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在美国官员考虑取消部分对华关税时,他们寻求北京方面的“互惠”,但遭到拒绝。该人士称,现在,美国单方面取消对中国商品部分关税的计划已被搁置,重点转向关税排除清单。美国行业团体和140多位国会议员已敦促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大幅扩大这一清单。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永1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美国,对华关税问题被赋予更多政治因素,取消关税意味着拜登政府将面临一些团体的政治压力,且不符合他本人的对华贸易政策取向。李永认为,比起政府宣布取消部分关税,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出面,以听证会方式进行关税豁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样可以避免所谓的“政治敏感性”。   中国应该如何面对美国的左摇右摆?李永表示,贸易战是美国单方面发起的,每一步都是美国在先。如果取消关税,也应该美国先行动,然后中国再做出反应,这才符合正常逻辑。美国政府经常说一套做一套,并不能轻信它的口头承诺。“我认为,拜登真正在意的并不是民生经济,包括对华关税问题在内。但是出于政治需要,他要做一些表面功夫,以服务于中期选举。”他表示。   彭博社10日称,拜登政府的下一步行动可能会对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数千亿美元的贸易产生重大影响。7月份美国CPI同比上涨8.5%,仍远高于工资涨幅。飙升的通胀率侵蚀了选民对拜登政府的支持,危及民主党在11月国会中期选举中的命运。   俄专家:中国受够了   “今日俄罗斯”网站10日发表俄罗斯学者提木尔·福门科的文章称,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可以被简单描述为“鱼与熊掌都要兼得”。美国认为,它可以在大多数领域将中国视为敌人,但仍会选择性地寻求合作以谋求美国在其他方面的利益。这源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单边主义性质。“但最后,美国走得太远了,中国已经明确表示现在已经受够了,现在合作只能以尊重中国核心利益为条件。”(详见本报今日第六版)   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官员11日表示,自5月以来,全球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俄乌冲突恐加剧各国通胀压力。如果台海局势恶化,不只是新加坡,世界各国也将受到冲击。   香港《亚洲时报》网站11日发文称,美中关系已从1972年的架桥变为 2022年的筑墙,全球贸易格局将发生巨变,两个全球集团正在崛起,各国被迫选边站队,企业不得不相应地规划供应链。不过文章称,经过长期发展,全球产业链已经深度融合,各国相互依赖加深,即使贸易联系发生变化,全球贸易仍将继续增长。

没时间了!在这个对华战略上,拜登只剩最后一个月

 原创:戎评说策 来源:戎评(ID:rongping898)美国政府这两天因为通胀的事儿,头都快抓烂了。这不,前几天拜登把财政部长耶伦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叫到白宫开了场闭门会议,具体内容是什么咱不得而知,但会议结束后,财政部长耶伦就一个劲地将通胀的锅往自己身上揽,她是这么说的:我对于通胀将走向何方的看法是错误的,美国经济受到了意料之外的巨大冲击,这推高了能源及食品价格,供应链瓶颈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当时我没有完全理解这一点。去年11月,面对通胀数据以31年来最快速度的上涨,耶伦信誓旦旦地说通胀应该在2022年下半年得到缓解。但进入2022年后,美国通胀数据依然每月屡创新高,1月7.5%,2月7.9%,3月8.5%,4月8.3%,再这样涨下去,还没等到中期选举美国物价就炸了。但问题在于通胀真是耶伦一人之锅吗?非也!戎评早就说过,美国通胀搞成今天这样子,短期内根治是不可能的,我都能看出来身为美联储前主席现财长的耶伦看不出来吗?其实,美联储早在2021年初就意识到通胀开始走高了,所以在拜登上任后的第二个月,便有人建议停止货币刺激政策,给CPI降一降温,但拜登此时心里有自己的算盘。首先是美股的问题:美国的疫情是薛定谔的猫,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爆发一波什么时候消停一波,假如停掉货币刺激政策后遇上新一轮疫情,美股岂不是分分钟一泻千里?不论是民主党抑或是拜登自己,肯定接受不了刚上任美股就崩的情况。其次是财政的问题:以往政府搞大动作需要钱的时候,不仅流程繁琐,还容易被国会卡脖子。但如今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白宫营造了一个宽松的财政环境,而拜登新官上任又有一揽子方案急需财政支持,这意味着保住宽松的货币政策就等于保住新政府要钱的低门槛。所以,与其说通胀是耶伦一人的锅,倒不如说是整个拜登政府的锅!但即便如此,他们仍把耶伦推出来背锅,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通胀造成的负面形势对民主党已经非常严峻了,盖子捂不住了!美国历年通胀率盖子确实捂不住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下半年,会有新的生力军再度推高美国通胀。来看一条新闻: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气候预测中心近期表示,今年美国夏季将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但不会有太多降雨,该机构进一步强调,从六月到八月几乎整个美国本土的气温都会高于正常水平,而在此之前,美国西南98%以上的地区已处于干旱状态。干旱首当其冲影响的是粮食产量,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最新估计,由于西南干旱叠加夏季极端高温,美国冬小麦的产量预计下降25%以上。换言之,今年年底美国的粮食价格又会小涨一波。接下来是电力系统!毋庸置疑,持续高温的天气,会导致从企业端到居民端的社会面在短时间内对电力提出巨大的需求,毕竟绝大多数的城市一到夏天,没有空调根本受不了,反正我在武汉是这样。而美国电网是什么样子大家也是知道的,需求同时大规模爆发,电网嗝屁崩溃的可能性非常大。负责监督电力基础设施健康状况的监管机构NERC北美电力可靠性公司在2022年的报告中指出,今年夏天极端高温天气和持续干旱情况或将导致全美大部分地区电网瘫痪甚至是崩溃,其中德克萨斯州、西海岸和西南部的风险较高。一旦美国电网爆发大规模瘫痪危机,那事情就真没法收拾了。一方面,电力供需矛盾传导至下游会无限拔高美国居民的用电成本,去年德州电力危机,居民端电价暴涨200倍,搞得德州老百姓苦不堪言。不过冬天还好,付不起电费的,可以靠添衣服和生柴火解决,但夏天就没有这么方便了,你去街上问问有几个人受得了城市的高温闷热,硬着头皮买高价电费开空调是必须的,生活支出成本平白无故多出一个吞金兽,居民通胀不又上去了吗?另一方面,电力危机还会限制企业端的生产活动,还是以去年德州电网崩溃事件为例,当时有包括巴斯夫、陶氏化学、英力士、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利安德巴赛尔在内的一大批化工企业减产限产,结果推动美国燃油价格在年中的时候小涨了一波。而这次NERC给出的警告是全美大部分地区电网有瘫痪风险,所以,本次电力短缺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同样是全国范围内的。美国本土从事生产活动的企业多是能源企业,燃油是其核心产品之一,而在美国家庭支出成本结构中,与燃油密切相关的交通出行又是仅次于住房的第二大支出成本项,也就是说,企业端的这一轮电力危机走下来,最终多出的成本仍要转嫁到美国居民的头上。眼下的通胀危机还没有解决,马上又要多出新的生力军,关键是还有半年就中期选举了,拜登必须要给民众一个交代,但这个交待不能是自己,否则下半年各种天灾人祸集体爆发,那就不是中期选举后民主党能不能维持在国会微弱多数优势的问题了,而是拜登政府能不能平安度过第一任期的问题。交代也不能是美联储,一来鲍威尔是共和党人,不会为民主党背锅,况且美联储早给白宫建议过收紧货币政策,是拜登自己嗑上瘾了;二来拜登政府后续的经济政策需要仰仗美联储的支持。思来想去,只有财政部长耶伦是最适合的背锅侠,既是民主党人,给了民众一定的交代,又是美联储前主席,能够最大化地撇清和拜登政府的责任,因为这个机构在名义上是独立运作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国总统拜登、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事实上,尽管美国的高通胀在短期内无法根治,但还有两个治标的方案可以把危机往后再拖一拖。一个是尽快结束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俄乌战争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通胀水平的提升是肉眼可见的,注意看下图,美国食品CPI指数和能源CPI指数,在战争爆发后均有明显上涨的趋势,虽说幅度不是很大,但雪上加霜的感觉总是有的。俄乌战争要是能快点结束,拜登把通胀拖到中期选举之后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老实说,美国当前对俄乌战争的态度,正变得越来越暧昧了,有些人已经不想继续打下去了。在5月23日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美国战略界元老基辛格表示俄乌双方要在未来两个月内展开谈判,以免造成不容易克服的动荡和紧张,他还特别强调边界应该恢复原状。对此,英国每日电讯报指出:这是指恢复2月份战事开始前的乌克兰边界,即要求乌克兰承认俄罗斯对于南部克里米亚地区以及东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个共和国的主权地位。说得再直白一点,基辛格想劝美国以默认现状为代价,换取俄罗斯停止战争!很多人都觉得基辛格脑子瓦特了,泽连斯基更是直接开喷,怒斥所谓的和平提议是新世纪的慕尼黑协议,是绥靖主义。但诡异的是,5月底,之前还嚷着解除普京权力的拜登突然在纽约时报撰文称不寻求普京下台,这前后对比下来态度明显软化了很大一截儿。紧接着,CNN6月3日爆料称,美国正在和英国欧盟等盟国会面,试图为结束这场冲突制定计划。基辛格前脚刚撂下谈判的命令,后脚媒体就传出美国在制定停战表的风声。巧合吗?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但这一点足以证实,美国内部确实有一批人不想俄乌战争继续打下去了。他们有这种退却的想法并不奇怪!美国炮制乌克兰战争的动机之一,是想把俄罗斯拖垮,但普京准备实在是太充分了,背后又有一批高人操盘,一季度经常账户盈余趁着俄乌战争扰乱全球能源供应市场狂揽958亿美元,同比增长300%,敌人越打越有钱,这个仗再打下去还有什么意思?不如顺坡就驴先停了,既断了俄罗斯赚钱的野路子,又缓一下国内的通胀,一箭双雕嘛。我估摸着演员司机应该也是听到了啥风声,所以才跳得这么高,国家利益领土主权啥的都是虚的,他真在乎国家利益就不会疯狂挑衅俄罗斯了,真正原因估计是担心美国妥协了自己要沦为牺牲品。另一个是取消对华加征关税迄今为止,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已使美国公司损失超过1.7万亿美元,这些成本兜兜转转最后算在了老百姓头上,数据显示,美国家庭每年要为此多增加1300美元的额外开支。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在三月份的一篇报告中提到,取消对华关税可以使美国的通胀降低至少1.3个百分点。虽然很小,但在奥巴马政府担任经济顾问的杰森弗曼说得很清楚,这是白宫目前拥有的最大最管用的工具,不论是加息抑或是其他手段,效果都没有取消关税来得直接。现在,因为该不该取消对华关税以缓解通胀压力这件事儿,美国政府泾渭鲜明地形成了两个阵营,这是拜登上台后还未出现过的。反对取消关税的是以贸易代表戴琪为首的白宫派,主要成员包括农业部长汤姆·维尔萨克和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反对取消关税的理由是高关税仍然是保障美国就业岗位和吸引企业来美投资的重要手段,同时对规范我们所谓的不公平竞争也有一定作用。凯瑟琳·戴认为关税鼓励对美国行业的投资,如果这些行业没有免受中国不公平竞争的保护,这些行业的吸引力就会降低,也不希望以牺牲该国长期经济环境为代价而放弃关税来解决眼前的通胀问题。——华盛顿邮报不仅如此,戴琪还主张拜登政府应整体性地重构对华经济政策,并延续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手段,但这个手段应具有战略性,即有针对性地使用关税武器而非特朗普那样一揽子乱炸。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支持取消关税的是以财政部长耶伦为首的国务院派,主要成员包括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达利普·辛格。支持取消关税的理由是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都是刚需的,过去四年中美日益高涨的贸易额便是最典型的证明,既然从中国进口商品不能减少,那通过高关税阻止中国商品进口来保障美国就业岗位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了。再则,现目前影响美国就业形势的不是中国制造,而是政府发的钱太多,大家都没心思工作,仅今年三月,美国就业市场上的劳动力短缺超1100万。所以为什么不取消关税?美国岗位空缺超1000万美国劳工统计局网站截图其实,不论是白宫派的戴琪,抑或是国务院派的耶伦,他们仅仅是围绕通胀问题在税言税,而作为最终决策者的拜登,不得不考虑另一个问题:关税是美国对华竞争的标志性战场,是打响中美由合作转向竞争的第一枪,倘若拜登取消关税则意味着美国承认战败了,这么大的政治代价他敢不敢背,背不背得起还当别论。但留给拜登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了,七月份关税就会自动到期,届时他必须在取消和保留间做出选择。取消,美国的通胀还能有机会苟延残喘,只是拜登要背大黑锅了。保留,下半年通胀叠加电力危机大概率崩盘,别说拜登,民主党都会完犊子!可话又说回来,不管俄乌是战是和,不管关税是取消还是保留,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拖得了一时,拖不了一世,你今天不准备棺材,明天总要准备的嘛,咱看戏的等得起,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