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美反共远中”拯救不了国民党
自2000年台湾首次政党轮替以来,国民党内的传统派与本土派、“和中”与“远中”以及是否坚持“九二共识”的路线之争始终未能平息。近期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访美前及访美期间抛出的所谓“亲美反共远中”路线,是否意味着该党正加速滑向“脱蓝向绿去统”的本土化道路? 在实力和影响力持续衰退的背景下,随着岛内“九合一”选举逼近,国民党满心希望通过访美来破除选举失败的魔咒。但早在朱立伦出访之前,岛内就已有论者认为他的访美之旅并非明智之举,因为除了需要承担国民党声势持续疲软的风险,还极有可能无法得到来自美国的实际支持。朱立伦的访美结果不仅验证了这一点,还引爆了国民党内的极大不满。其荒腔走板的“‘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的两岸政策论述,更是遭致来自各方的高分贝质疑,凸显国民党在不断丢失选票、基本盘逐渐萎缩后,因慌不择路而再次暴露出来的困境与败象。 在朱立伦访美后,国民党并不打算对其两岸政策论述进行重新检讨或修补。6月下旬国民党智库“国政基金会”公布了一份自欺欺人的民调,称有37%的受访者认为不应该使用“九二共识”和大陆对话,26%认为应该使用,另有37%不知道或拒答。这个时候安排发布这种专业性令人摇头、政治上幼稚可笑的民调,显然是对国民党主席访美恶评太多而采取的危机处理手法,试图以此佐证其两岸论述的正确性,从而引导舆论并消弭质疑。难怪马英九基金会十分讶异国民党智库“会去做一个质疑自己党政纲的民调”。而且同是这家智库,2020年11月也曾发布民调,其中关于两岸关系的相关调查显示,有58.9%受访者认为民进党不可能和对岸洽谈出比“九二共识”更好的共识,43.5%认为民进党当局采取“抗中”路线不符合台湾长远利益。 国民党目前选择的道路与方向很难重新赢得岛内民心和选民信赖。朱立伦去年10月接任党主席以来,接连遭遇国民党在四大“公投”、台中“立委”补选和罢免台北市绿营无党籍“立委”的挫败,其后举行的党内中常委选举也是弊端连连,县市长提名更是引发重大争议。朱立伦此次访美同样未能助其扳回一城,他关于两岸关系、台美关系发展的所谓“方向性论述”,使一直高举正蓝招牌的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顿失底色,只能在风雨飘摇之中继续挣扎。“国民党中间路线旗帜已竖立”居然被标榜为访美成果,充分凸显他们精算后的失算以及政治智慧的缺乏、政治判断的失准,这当然不能让岛内选民买账。朱立伦上任之初想靠“重拾领导力,改变国民党”来扩大基本盘的泡泡已然破灭。 国民党继续裂解的风险仍在增大。两岸论述与路线本应是国民党的正向资产,如今却被弃之如敝屣。前任党主席江启臣时期的“连结国际、立足台湾”和“九二共识过时论”根本行不通,江不得不作了纠正。而朱立伦当下的“亲美反共远中”两岸论述,也是离连战、马英九时期的两岸和平发展路线越来越远。由于国民党的中生代与新生代领导人物决意与正蓝决裂,走本土路线逐渐成为党内主流声音,即使将来再换其他什么人掌握党的权力核心,国民党也已很难再回到过去。 这一事关方向与路线的重大变化,不仅会导致国民党发生“党将不党”的异质化,也将带来岛内“一党独大”政治格局相对固化。此外,新的国民党中央权力核心作出的“改变国民党”的作为,不仅没能让蓝营内部迅速向中心靠拢与凝聚,反而引起党内与舆论的普遍质疑。除了与民进党比拼“亲美远中”之外,朱立伦及其团队并没有提出什么高明的新愿景,更不用说有什么强有力的政策了。重新回锅担任党主席本应是老马识途,但朱立伦并没有找到新路径与新办法来解决国民党目前所面临的深层次挑战。他们不是截长补短,反而还想直接拆除木桶上的短板,如此折腾下去,国民党还能支撑多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国民党的“亲美反共远中”论述是被民进党与美国长期塑造的结果。国民党从1949年逃台迄今已经70多年,现在仍被民进党定性为“亲中卖台”的“外来政权”,是“人在台湾、心在他方的浮萍政党”,是“急统党、外省党、老人党”。国民党急于甩掉这个“红帽子”,不断向绿营、向美国表明自己的“反共非红不统”心迹。绿营这次破天荒地肯定国民党主席跑到美国去“反共”是一件“好事”,但同时又怀疑这些论述是否只是在涉外场域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非常需要确认再确认”。民进党发言人称,希望朱立伦回到台湾后不要又为国民党内“亲中”势力束缚,也就是说,仍要继续时时严格检视国民党的“忠诚”,继续引领对蓝营的“颜色革命”。 “亲美反共远中”并不能使国民党找到重返执政的捷径。从岛内政局看,绿营在主观意志上十分希望国民党在台湾十年内不能翻身,同时也认定国民党在客观现实上十年内也翻不了身。如果国民党甘当“小绿”,继续被塑造,这个预测很有可能成为现实。果真如此,国民党未来的生存都将面临更加严酷的考验,还遑论什么重返执政。从“红绿蓝白”四者之间关系看,大陆并不会与民进党这个“台独”政党打交道,绿营目前也没有和大陆沟通的任何管道。曾自诩为“深绿”的民众党主席柯文哲除坚持与上海市举办“双城论坛”,最近还大打兴建厦金大桥的“两岸牌”,试图接收蓝绿腾出的两岸资源。 国民党仍然希望推动两岸交流、促进两岸互动,并自认为仍是最能促进两岸沟通交流的政党,这似乎是对其改行“亲美反共远中”路线的极大讽刺。朱立伦的“反共保台”与蔡英文的“抗中谋独”目前尚且不同。国民党必须认识到,坚持“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是国共两党互动的政治基础,只有回到这个基础上来,重拾两岸关系优势,才是国民党的正途。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块巨石
早在俄罗斯2022年2月24日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前的一年间,中美关系的互动模式已经发生了“范式转移”——华盛顿普遍认为中美关系进入战略博弈的“持久战”:拜登政府总体接过了特朗普政府对华遏制的衣钵,区别在于前者比后者更重视如何塑造有利于“遏制中国”的国际环境,同时至少口头上更强调要为防止战略竞争脱轨设置“护栏”。与此相对应,北京也日益相信中美关系已经进入战略博弈的相持期。中方颇为主流的叙事是,中美博弈反映了两国的权势、制度以及观念之争,将贯穿中华民族复兴的全过程。外界一般认为,竞争和斗争已经成为华盛顿和北京在处理双边关系的核心词汇。 当然,实际情况似乎更为微妙。一方面,与两国的官员不时爆发的嘴仗不同,双方领导人在有限的对话中仍然强调要为中美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留出合作空间,并且也各自表达了不让中美关系滑入“新冷战”的意愿。另一方面,2022年中方正全力准备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美方也面临中期选举这个更为紧迫的政治议程。无论从各自稳定经济的国内需求考量,还是两国政策团队虽不热络但比特朗普时期更可预期的互动方式而言,人们对稳定中美关系有了更高的期待。对此中方显然比美方更见行动。今年年初,北京高调纪念中美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不断呼吁华盛顿重拾“求大同、存大异”的“上海公报精神”来照亮中美关系的前进之路。 然而,俄乌危机的急剧升级并引爆俄罗斯对乌全境的直接军事进攻,不仅让北京措手不及,而且持久的战事以及可能的进一步大规模升级的危险,无疑给本已经非常困难和脆弱的双边关系又压上了块巨石,显著增加了北京处理中美关系的难度。 一、三重困境 首先,俄乌危机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中美两国的相互怀疑和敌意。一方面,华盛顿和北京围绕俄乌冲突的起源及责任归咎存在深刻的分歧,其实质是双方对当前国际秩序的性质及未来发展愿景的重大差异。华盛顿谴责莫斯科对乌“发动侵略战争”,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指责中方没有公开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北京则强调俄乌危机不仅历史经纬复杂,而且后冷战以来北约不断东扩而无视俄罗斯合理安全关切,是导致当前俄乌冲突的重要原因,美西方自身难辞其咎。随着美方大力军事援助乌克兰,通过了高达400亿美元援乌法案,并对俄实施空前的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拜登政府高官及美国会两党领袖也纷纷表示要借此全面“削弱俄罗斯”。中方则据此指出,美国和北约正与俄罗斯进行一场“代理人战争”,美国真正的战略目标就是通过乌克兰战争的长期化来“拖垮俄罗斯”。加之白宫高级官员也一再重申,俄乌冲突不改变美国关于“中国是美国最主要战略对手”的判断,在北京看来,美西方希望通过这场战争,企图恢复其已经弱化的国际秩序主导力,扭转北京经常提及的“东升西降”的全球力量发展轨迹。 另一方面,俄乌冲突后美方加紧炒作“中俄轴心论”也日益增添北京对华盛顿的战略警惕和对立。在北京看来,华盛顿和北约领导人断章取义理解2022年2月4日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中“中俄合作无禁区”等词句,目的是妄图坐实中方是俄发动战争的“从犯”罪名。美西方向俄罗斯发动大规模经济金融制裁后,华盛顿还威胁中方不能帮助俄罗斯脱困,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美参众两院通过所谓《轴心法案》,要求美国务院定期向国会提交关于中俄合作及中国助俄逃避美西方对俄制裁的报告。北京则批驳美方是“贼喊捉贼”,认为美方不仅意在借乌克兰危机发战争财,而且企图用“民主对抗独裁”的话术,在国际上组织反对中俄的联合阵营。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在欧洲和亚太地区明显加快了以中俄为假想敌的军事同盟协作。北京指出美国领导的北约有“亚太化”甚至“全球化”趋势,反映了美方进一步对中俄实施“双遏制”、推动新冷战的战略意图。 中美两国政府因俄乌冲突升级的战略敌视,也进一步影响了两国民意对立情绪。根据美国皮尤民调机构今年4月28日的调查,超九成受访美国人认为中俄之间的伙伴关系是“严重问题”,同时受访美国人对中国的负面看法“再创新高”——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受访美国人占82%。俄乌冲突也引发中国民众广泛关注,尽管民间对俄乌冲突的原因及影响有不同观点,但随着战事的持续升级,中国民众大都认为俄乌冲突已经演变成为一场西方针对俄罗斯的“代理人战争”,而且美国和北约的真实目的是企图同时削弱中俄两国。 其次,俄乌冲突进一步恶化了中美各自总体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安全,更加速了双方科技及关键产业链的分离程度。一方面,俄乌冲突,叠加疫情复苏分化和通胀高企,加剧了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给本已脆弱和失衡的疫后世界经济形势雪上加霜,作为世界经济主引擎的中美两大经济体受到严重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轮番上涨使得美联储在遏制高通胀和防止经济衰退的政策选项之间左右为难。不少国际经济分析机构发出了美国出现滞涨甚至再次陷入经济危机的预警。对中国经济而言,俄乌战火的蔓延以及美西方国家对俄空前规模的制裁和连带制裁,直接阻断了中方与乌克兰的投资和经贸往来,限制了中国与俄罗斯战前正常的经贸和投资项目。而且中国近年来正加快粮食进口结构多元化,特别是增加从俄、乌进口粮食作物和化肥等农资以改善本国的粮食安全结构,俄乌冲突爆发及其衍生影响对粮食、化肥等供应链的冲击,叠加近年来极端气候对国内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粮食安全的风险敞口。 另一方面,俄乌冲突不仅加快了中美两国在科技和关键产业链的脱钩趋势,而且对中美金融领域的合作关系造成相当大的冲击。北京尤其关注美国实施的两个步骤。其一是参院近期通过《美国竞争法案》修订版,标志着美国立法部门推动对华科技和关键产业链脱钩进入快车道。其二是拜登总统于5月23日宣布正式启动“印太经济框架”,标志着美国加快构建“去中国的关键供应链”同盟。对北京而言,俄乌冲突不仅让北京要进一步面对中美科技和关键产业链脱钩的压力,美西方对俄发动史无前例的金融战,包括冻结俄罗斯在美西方国家超过3000亿美元的外汇资产,也使得北京日益意识到全面防范和反制美国对中国实施“金融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全面提高中国对美斗争中“金融武器”的防御能力和进攻能力已经成为中国政府需要大力谋划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预示着中美两国经济关系的“脱钩”趋势正从科技和关键产业链等实体经济加速向着以金融、银行为代表的虚拟经济蔓延。 第三,台海紧张升级的警报器被不断拉响。一方面,早在俄乌冲突升级前,拜登政府继承了其前任“以台制华”的战略,即华盛顿在对华长期竞争战略框架下,大幅提升台湾在美全球和地区战略中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地位,美国政府“一个中国政策”被不断掏空。对北京而言,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两项重要倒退引起中方高度警惕和不满。其一是拜登基本继承了前任特朗普政府对台政策的重大调整,明确把“与台湾关系法”及“六项保证”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并列,作为处理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的法理和政治基础,大幅提升美台关系的政治和战略意义。其二是拜登政府继续有意混淆美国“一个中国政策”下对大陆和台湾的定位,以及美频繁威胁施压欲与北京建交的“台湾邦交国”等行为,都被北京认为是支持台湾民进党政府实际推行的“一中一台”政策的严重挑衅举动。在中方看来,美国日益空心化的“一个中国政策”同中方强调的“一个中国原则”已经没有太多政策交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石已被严重侵蚀。美国政府不仅日益虚化其“一个中国政策”,而且正通过加紧美台政治、军事和经济合作来阻遏大陆统一台湾的步伐,和平统一时间是否仍掌握在中方手里成为中国国内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北京对美台关系的这种认知势必影响中国政府和民众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走向。 另一方面,俄乌冲突后美国政府的台海政策有加速“战略清晰”之势,加剧了中美之间有效管理台湾问题的难度。尽管近年来美国国内围绕是否要放弃台海政策上的“战略模糊”时有争论,但总体局限在智库专家圈内,美国政府对于一旦台海有事,美国是否必然军事介入仍然表态谨慎。但是俄乌冲突后,不仅华盛顿的智库专家密集高调讨论所谓“俄乌冲突对台海影响”,美国政府和国会也纷纷对所谓北京可能武力攻台的前景及后果发出警告。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称中国大陆将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事中汲取经验,为未来“入侵”台湾做准备,并重申了美国对台湾的安全承诺。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则威胁说,如果中国大陆对台湾动武,美国将对北京施加类似对俄罗斯的制裁。在美方看来,美西方团结全方位制裁孤立俄罗斯,援助乌克兰开展对俄“持久战”不仅能够削弱俄罗斯,而且增加了对北京所谓“武统台湾”的威慑效应。期间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拜登在5月23日访问日本时公开宣称一旦台海起战火,美军将协防台湾。尽管白宫及拜登本人事后表示美对台政策没有变化,但北京对拜登政府包括其本人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信任度也降到新低。与此同时,华盛顿的众多智库专家也毫不掩饰地鼓励台湾应该多从乌克兰“非对称”、“灵活”的对俄军事战略中学习在冲突场景下对抗大陆的经验。此外,华盛顿还通过在亚太强化军事同盟的方式,鼓励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在台问题上向北京施压。从中方角度看,华盛顿故意将一个主权国家乌克兰同一个没有主权的台湾相提并论,暴露了其所谓“不支持台湾独立”的虚伪,是为日后干涉中国统一进程做法理准备。俄乌冲突后,美国政府对台海问题最新的政策宣示或对华威胁,都进一步证明了美“以台制华”力度正不断升级,其不惜武力阻止两岸统一的政策走向进一步清晰。随着北京对华盛顿在涉台问题上不满和不信任与日俱增,加之双方目前对话交流的机制运行不畅,未来围绕台海问题不确定性和危机风险将持续上升,势必严重冲击中美关系乃至全球和平稳定。 二、两大启示 无论是对国际安全秩序、大国关系格局还是世界经济发展而言,俄罗斯同美西方围绕乌克兰的军事冲突是冷战结束三十年来的又一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事件。混乱的年代催人深思。对于中美关系而言,俄乌冲突背后的教训和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中两方面尤为重要。 一是,必须审慎管理大国之间的安全困境。一般而言,除非结盟,大国之间的安全困境属于常态,无法根除,只能管理。众多的历史案例研究表明,有效缓解大国安全困境的途径首先需要大国之间经常性的战略沟通、建立信任措施,防止彼此刻板印象固化各自对对手的动态认知,从而不断增强相互之间对对方战略意图的准确把握。其次,大国之间要对彼此的核心安全利益保持高度的敏感性,防止不断在对方核心利益问题上“切香肠”而导致安全困境的继续升级甚而失控。安全困境理论还强调要管理好本国国内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对安全困境的刺激作用,尤其要防止为了缓解国内压力及转嫁国内各种困境,通过炒作“外敌”从而加剧大国之间战略敌意和对立。 这些理论上的总结,都是源于历史上反复上演的大国安全困境演化乃至恶化的悲剧。二战结束后美苏冷战的爆发与美苏之间安全困境的管理失败密切相关。比如,由于安全文化差异和历史经验等原因,二战后的美苏相互之间都难以理解对方安全政策的复杂原因,双方采取的所谓防御性的安全行动不断引发对方的焦虑和升级反应。在此安全困境不断加剧过程中,又被两个因素进一步放大。一是对对方战略意图判断用意识形态甚至种族特性等所谓“结构性因素”进行归因,比如凯南的长电报就是当时美国对苏联认识的典型代表。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两国国内政治进一步恶化了相互的安全困境。美国政治制度特性、权力制衡和利益集团的作用,使得美国领导人不断夸大来自海外的危险,并借以提升他们在国内的权力。类似的,苏联对美国行为的意识形态化解读和苏联高层对东欧地区强烈的控制欲望,使得美苏之间固有的安全困境不断升级成为一系列的安全对抗事件,导致冷战全面爆发。 如今俄乌之间的冲突终于爆发为兵戎相见,对欧洲地区安全和国际秩序稳定带来严重冲击,其背后固然有复杂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的安全利益纠葛,但同时也揭示出俄罗斯同支持乌克兰现政府的美国及北约之间长期的安全困境管理的失败。包括凯南、基辛格、盖茨等美国众多战略家和前高官也都承认冷战后北约背弃承诺、不断东扩严重刺激了俄罗斯的敌意。美西方对俄罗斯长期奉行的“零和博弈思维”、根深蒂固的“刻板的敌人意向”、服务国内政治议程的需要,最终导致美西方同俄罗斯安全困境急剧升级并引发灾难性后果。同样,中美双方也应该从历史和现实悲剧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共同管理好两国之间日益严峻的安全困境。 二是,必须尽力防止大国之间的新型混合战争的失控。俄乌冲突不仅已经演变成一场美西方同俄进行的“代理人战争”,更是一场集合了军事战、情报战、金融战、认知战、外交战等多条战线同时开战的21世纪新型混合战争。新型混合战争相对于传统的军事冲突既有不少相似之处,包括大量军人和平民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但最大的不同是战争升级(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的升级)的不可测风险进一步上升。这种不可测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新型混合战争的经济影响会迅速超出传统战争的地理范围,形成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根据联合国机构的研究,俄乌军事冲突特别是美西方对俄实施超大规模经济战,使得严峻的能源、粮食短缺和沉重的债务危机迅速冲击广大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使其面临疫后复苏艰难和俄乌冲突的双重打击。不同于传统的军事冲突,大国之间新型混合战争对世界经济危害的风险急剧上升。 其次是金融“武器化”及其滥用增加了传统军事冲突升级的风险。尽管美西方政府津津乐道对俄罗斯的超级经济制裁正严重侵蚀俄罗斯的经济运行,但由于超大规模的金融制裁和经济封锁对俄罗斯经济社会的破坏和对俄罗斯民众的伤害往往没有像战火直接造成血淋淋的人员伤亡和城市摧毁,所以施加者往往没有太多的心理负担,从而导致金融武器滥用和长期化趋势。对于受害者而言,是否只是以牙还牙地用经济手段反制对手,还是全面升级军事冲突本身来对抗金融战和经济战?如果战争一方认为对手的金融战已经造成本国核心安全利益的不可逆的破坏,就可能显著增加其大规模升级战争来迫使对手后退的动机。 三是核战争阴影再次笼罩欧洲上空。不要忘记,俄乌冲突背后仍是世界两大核武力量的较量。 随着拜登政府发出了通过俄乌战争“永久削弱俄罗斯”的明确信号, 美国显著提升了乌克兰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位置。这是否会强化普京政府的一个固有观念,即俄同美西方在乌克兰的较量是俄罗斯的“生死存亡”之役?俄罗斯方面也再次发出了信号,如果北约和美西方对乌战事的介入和对乌支持造成了俄无法承受的战略代价,俄罗斯将毫不犹疑地用致命武器予以反击,这也意味着整个北约都将面对又一次的“古巴导弹危机”,及其所引发的“核大战”危险。 2500年前,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无论战争形态发生多少变化,我们仍然要清醒认识其关乎国家和民众生死存亡的根本影响。对于中美两国决策者而言,维护中美关系稳定,管理中美竞争关系,防止失控甚至陷入对抗和军事冲突,是必须谨记于心的国之大事,不可不察。尤其对于当前美国国内那些津津乐道新型混合战争效果的人士,更应当认真从俄乌冲突中汲取教训。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全球道路安全行动不能让发展中国家掉队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6月30日在联大举办的全球道路安全高级别会议上发言时表示,发展中国家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领域迫切需要国际社会扩大支持,实施有关道路安全行动需注意不让发展中国家掉队。 张军说,道路安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冲击,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各国多年发展成果得而复失,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投资匮乏、资金短缺等挑战更为突出,特别是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领域,迫切需要国际社会扩大支持。 张军说,统计显示,交通事故每年造成的全球伤亡9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第二个道路安全行动十年计划任重道远,需要加强合作,加大投入,尤其不让发展中国家掉队。 张军说,中国是道路交通大国,中方将继续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立足本国国情,着力推进道路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愿与各国以及利益攸关方加强交流合作,为第二个道路安全行动十年计划有效实施作出贡献。 联大2020年通过决议,宣布2021年至2030年为第二个道路安全行动十年,目标是在这10年间将道路交通死伤人数减少至少50%。
别了,怪物史墨客
7月11日,即将卸任美国驻港澳总领事的史墨客向香港美国商会发表了临别演说,不知是出于恋恋不舍,还是心有不甘,史墨客大言不惭地表示:“确保只有官方筛选的“爱国者”才能治理香港的选举改革进一步破坏了香港的未来,国安法的应用广泛、粗暴,具有寒蝉效应。” 史墨客公然污蔑中方涉港方针政策,诋毁“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了。在香港苦心经营了近30年,最终以史墨客旧老板为首的美国极右反共势力误判形势,以为有机可乘,妄图利用他们扶植的反中乱港势力夺权。他们万万想不到,中央反对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的决心坚定不移,果断制定香港国安法,利剑一出,妖孽四散。反中乱港势力或伏法收监或逃窜海外,分崩离析。 史墨客自我标榜“美国对香港政策几十年如一”,其实就是一以贯之在香港颠倒黑白、兴风作浪、污蔑抹黑,极尽颠覆渗透之能事,对香港频繁上演欺世盗名的拙劣表演和顺昌逆亡的制裁闹剧,一边标榜“我们关心香港”,一边用“商业警告”恐吓在港外国投资者,其乱港祸港之心、反华遏华之谋路人皆知、天下共弃!史墨客黯然离港的“临别演说”就是美国“以港遏华”战略彻底破产的象征。 史墨客还表示,美国会继续就香港自由急速“下滑”的问题表达关注,但强调美国希望香港成功。显然,史墨客就像当年的司徒雷登,“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实则“爱中国”是假,为美国捞取好处是真。曾几何时,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面对“反中乱港”分子打砸抢烧,竟然为其叫好,称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见其居心叵测。如今香港由乱转治,社会安定和谐,史墨客之流反倒不习惯了,认为香港变得像内地城市一样,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尤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此言何其谬也! 所谓“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恐怕不符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利益,他们见不得香港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恨不能香港乱成一锅粥,影响中国的发展,败坏中国的形象,其心可诛。所谓“不符合中国的利益”更是荒唐,得益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风景这边独好”,国家发展得有声有色,在疫情期间世界多国负增长的情况下,唯独中国实现正增长。 史墨客所称香港作为商业中心的角色正在迅速被“侵蚀”,帮助香港发展的法律和价值观受到进一步“危害”,这些都是不实之词。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会看到香港回归祖国后,经济蓬勃发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稳固,自由开放雄冠全球,营商环境世界一流,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勃勃生机令世界为之赞叹,东方明珠的璀璨光芒更加熠熠生辉。“一国两制”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根本利益,得到14亿多祖国人民鼎力支持的好制度。作为国际自由港的地位一如既往,香港在“基本法”和“国安法”的保障下社会井然有序,爱港爱国、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进一步增强。 别了,怪物史墨客,走好不送;休要对香港假惺惺地施以关怀,香港人不需要,中国人不需要,请把这份关怀送给你的国家,眼下美国正遭受各种危机,急需你建言献策。
几次三番计划窜访台湾, 佩洛西究竟要做什么梗
长期以来,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而美国历届政府也习惯于借台湾问题作为中美外交对峙的一只棋子。拜登上任以来将战略模糊推向更接近卫台的方向,今年以来,美国窜访台湾的官员的级别越来越高,对外表态也越发地狂妄无底线。作为美国排名第三位的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曾在今年四月计划访台,后因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导致计划被搁置,当时舆论将其称为“战略阳性”。然而,近日,再度传出佩洛西即将窜访台湾的消息,其本人对此却“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方面自称率领国会议员的访台计划是一次价值观的体现,却又在记者会上说,“对我们来说显示对台湾的支持很重要”,“没有人,在任何一个场合下,说过我们支持台湾独立。这将由台湾人自己决定。”而且,佩洛西的办公室也以安全惯例为由,迟迟未公布出访行程,美国行政部门也尚未证实。 佩洛西担任众议员以来,以“一直关注中国人权”见称,是美国一个对华强硬派的政治人物,十多年来一直投票反对给中国最惠国待遇、申办北京奥运会等,并在西藏、香港问题上对中国政府大放厥词。因此,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分析认为,30年来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毫不退让的佩洛西,预计本次也不会知难而退,况且,访问台湾的计划受到国会议员超党派的广泛支持,此行被看做是一次外交使命,这次计划可能是她在国际舞台上同中国正面交锋的最后一搏,这样可以为可能输掉秋季中期选举的民主党输入急需的动力。民主党籍的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梅内德斯以及曾在1997年访台的众议院前议长金里奇公开撺掇佩洛西,认为佩洛西绝对应该现在就去台湾。并声称“不能访问台湾,那么台湾就被孤立了。我们不能让中国得逞。”倘若82岁高龄的佩洛西执意要冒着高龄、高温、高风险窜访台湾,实质上是提升了美国与台湾官方关系的层级,这无疑正式宣告美国政府冲破了“一个中国”的底线,这将是对中美关系更是对中国的巨大挑衅。举棋不定的佩洛西,如今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7月29日援引消息人士说法指出,佩洛西将于29日率团访问亚洲,预定造访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及新加坡,但目前还不清楚此行是否会停留台湾。拜登却急着出面表态,还把美国军方的态度拿来作挡箭牌,对媒体称“我觉得──军方觉得现在这不是一个好主意。但我不清楚现状如何。”其实,同为民主党阵营的佩洛西此前传出访台的消息,不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为配合中美高层会谈,故意虚张声势配合拜登分别扮演起黑脸白脸,搬出台湾牌这一“以台制华”的谈判筹码,以此抬高起自身的政治姿态。 7月28日,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通话会谈,这是中美高层领导的第五度对话,白宫日发声明指,拜登在通话期间强调,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的政策没改变,美国强烈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或损害台海和平稳定的行为。中国外交部发布的声明指,拜登重申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改变也不会改变,美方不支持台湾“独立”。即便如此,仍要辩证地看待美国在台问题上的态度。今年以来,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前主席马伦率领代表团赴台进行“访问”,到美国前国防部长埃斯珀窜台访问,以及现在的佩洛西欲访台,显示美方窜台官员级别越来越高,越来越没有底线。 美国一直企图在台海问题上煽风点火,为民进党当局的谋“独”行径站台,支持怂恿“台独”分裂势力,企图“以台制华”、阻碍中国的统一进程,其险恶用心可见一斑。在此也正告佩洛西之流,玩火者必自焚!一定认清形势,不要在台湾问题上继续作妖,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停止在台湾问题上打牌、挑衅,停止对“台独”势力的纵容支持,否则必将追悔莫及!
持续通货膨胀,“美国梦”醒时分
眼下,美国正面临着40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燃料价格飙升、物价飞涨,让许多美国人的生活捉襟见肘,尤其是那些相对贫穷的家庭。消费者不得不做出选择,把更多的钱花在食品等必需品上面,美国民众的生活品质正在不断下降,有些人的“美国梦”该醒醒了。 数据显示,美国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9.1%、再创40年来新高,成千上万的美国家庭更加精打细算地过日子,甚至在食品救济银行排起长龙。42%的美国人表示在经济上难以为继,即近一半的美国人认为他们的日子快要“过不下去了。还记得去年12月,美国总统拜登曾宣称7%的通胀“已经到顶”,但眼下已经破9,所谓“通胀见顶论”不攻自破。 拜登也承认,这个通胀数据有点高,但又称数据过时了,因为它没有反映6月中旬以来油气价格的走低。然而据彭博社报道,当前美国汽油价格虽然有所下跌,但仍比一年前高出约46%。拜登还在努力寻找通胀见顶的证据,而美联储距离在今年将通胀抑制在2%的目标已经渐行渐远。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通胀是财政货币政策过度刺激、产业结构失衡和高关税的必然结果。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国推出大规模财政政策和超宽松货币政策“组合拳”,把利率降至接近于零,带来美元流动性大放水。巨额的刺激计划,包括“直升机撒钱”向民众直接派发现金的方式,刺激了被压抑的需求。不断加码的加息政策刺激美元不断走强,也给其他货币造成巨大压力和冲击。 第一,美国推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约10年之久,欧洲、日本等国长期处于负利率,全球范围内流动性泛滥的情况已很久,而新冠疫情的暴发进一步推动了宽松政策。再加上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更加剧了通胀,因为征税行为终将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第二,全球化大分工的逐渐消失导致物价上涨和物流不畅,而唯有在合理行业分工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效率。 第三,新冠疫情打乱了正常生产,导致全球供需关系都在发生调整,进而施压通胀。 第四,俄乌冲突扰乱全球能源大宗商品的流动格局。 为了抑制通胀,7月27日,美联储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前两次的幅度分别是25和50个基点,加息幅度是逐渐升高。过去,由于美联储的误判和行动迟缓,致其陷入左右为难的状态。美国财政部前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对美联储的批评就毫不留情,他直言美联储在去年的表现令人极度失望,忽略了其维持价格稳定的核心使命,反而去关注非核心职责。美联储决意控制通胀,而这会产生两种可能性。一种,经济开始遇到麻烦,通胀动因变弱导致通胀自发回落,于是不用再加息。但往往(美联储)判断失误也会在这个地方。如果从较长历史时期回溯,或许会发现最后的两次加息是多余的,但在惯性条件下美联储不敢收手,于是矫枉过正,由此令美国经济进入浅层衰退。另外,若加息力度更大,衰退则更深一些。 然而,美国“通胀大战”不只触及美国人的神经,也殃及全世界。在疫情未退、通胀高企、地缘政治环境极不确定的背景下,美国的做法极易扰乱全球经济秩序,破坏全球经济复苏进程,让世界为之埋单。这是美国极不负责的又一例证。
The US praises itself as “human rights and freedom” but actually infringe human rights
After the school shooting in Texas on May 27, several shooting events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severity occurred in America. Although the proliferation of arms...
欧盟官员:乌克兰即将正式成为欧盟候选国,暂无成员国反对
当地时间6月21日,欧盟外交官透露,乌克兰将在23日的欧盟峰会上正式成为欧盟候选国,称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性但能鼓舞士气的决定”。 据路透社6月21日报道,三名欧盟外交官透露,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日前提议给予乌克兰欧盟候选国地位,预计欧盟27国领导人将在峰会上同意这一提议。经过几天的内部讨论,27个成员国中没有出现任何反对意见。卢森堡外交和欧洲事务大臣阿瑟伯恩表示:“我们正努力表明,乌克兰属于欧洲,我们将捍卫乌克兰捍卫的价值观。”外交官们表示,除了乌克兰外,摩尔多瓦也几乎肯定会获得候选国地位,而格鲁吉亚在获得候选国资格前还需打破该国的政治僵局。 一位法国官员表示,他相信欧盟27国中没有国家会阻止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两国获得候选国资格,“我们正在努力达成共识。现阶段,我无法很确凿地表明27国都会同意(给予两国候选国资格),但我有理由相信各方都希望能就此事尽快达成协议。”法国欧洲事务部长博纳在一个欧盟的部长级会议后透露,27国已就此“完全达成了共识”。此前,丹麦等欧盟成员国因乌克兰的腐败问题对欧盟是否应接纳乌克兰存疑,但丹麦外长科弗德日前表示,他同意给予乌克兰欧盟候选国资格,“这非常好,丹麦将帮助乌克兰实现(融入欧洲的)梦想。” 报道指出,2016年,乌克兰与欧盟间的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申请加入欧盟。本月早些时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乌首都基辅会见了法国、德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四国领导人。法国总统马克龙称,四国领导人都支持给予乌克兰欧盟候选国地位。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罗斯不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因为欧盟不是军事集团,但对乌克兰加入欧盟是否会为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表示怀疑。
美国又要赢了?一场世纪级的欺诈!
自今年5月24日美国发生了震惊全世界的得克萨斯州小学枪击案以来,许多对枪支暴力早已忍无可忍的美国公众就一直希望能借这起导致19名儿童和2名教师惨遭屠杀的案件,推动美国出台限制枪支的法律,从源头上避免这种悲剧不断重演。 近些年一直极端对立的美国国会两党的政客们,也在此案发生后一度表现出了难得的“社会责任感”,称他们努力寻求共识,争取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之前通过一个应对枪支暴力问题的法案,作为给美国人的“国庆节”献礼。 上周,分别来自共和党和民主党的20名美国国会参议员,更是放出了一个让美国人振奋的消息,称他们就一份应对枪支暴力问题的法案框架达成了难得的一致,并将尽快商量出具体的法律文本。 而在北京时间今天(22日)凌晨,这20名政客终于商量出了一个总共80页的法案文本草稿。这些政客的支持者随后也开始网络上不断造势,感谢这些政客推动了美国的进步,挽救了美国人的生命。不少美国媒体也宣称美国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然而,在详细阅读了这80页法案草稿后,这些满满的美国“正能量”,只令耿直哥感到恶心想吐! 因为,这80页的控枪法案草案,着实是一场欺诈,而且还可能会成为一场世纪级的大欺诈,给美国未来一切真正有意义的控枪立法造成严重的阻碍。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80页法案草稿的“亮点”吧。 首先,这份算上封面和目录封面封皮目录总共80页的法案草稿的官方名称,叫“两党更安全社区法案”。 是的,这个被美国舆论官方普遍关注和期待的“控枪法案”,其法案草稿的官方名称里却连一个“枪”字都没有。滑稽不? 当然,这个法案草稿本身倒也很“坦白”,一上来就写道 “这是一个为了让我们的社区变得更安全的法案”。 因此,在这80页的法案草稿里,与枪支有关的内容,其实只占了其中的29页,为草稿第26页到第54页的部分,这还不到整个80页的4成! 而这80页的其他的部分,比如法案的前25页以及后26页,都是在谈要拿出更多钱去改善精神卫生服务,改善校园安全这些与限制枪支暴力问题几乎没有直接关联的内容。 可即便是涉及枪支的部分,也只是些无关痛痒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实质的限制枪支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总共有5项: 其一,是加强对21岁以下年轻购枪者的犯罪背景调查,包括明确要求调查这些年轻者是否在未成年时有犯罪记录或精神疾病的记录,加强相关记录数据的准确性,并规定了更长的调查时限:通常3天,最多10天。 其二,是进一步明确了枪支商家的法律定义,以确保售卖枪支的商家可以按照法律要求针对购枪者进行背景调查。 其三,拨款给那些有“危险信号法”(Red Flag Law)的州,鼓励他们动用该法案去临时收缴危险分子的枪支,但同时又强调获得这一拨款的地方要保障被收缴枪支的人的权利,允许他们找律师抗辩。 其四,进一步加强对代买枪支和走私枪支行为的打击与惩罚力度,包括给各州拨款进行这项工作。 其五,将限制有家暴犯罪记录的人拥有枪支的法律规定,从原本针对已婚、同居或有孩子的人群范畴,扩大到与他人有约会关系的人群范畴。但如果犯下这种行为的人5年内没有再犯,就仍然可以继续买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