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层层捆绑、法律重重设卡,美国枪控立法任重道远
继加拿大政府提出枪控立法半月之后,12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就一项控枪立法的提案艰难地达成初步协议,或许是由于近段时间以来一直占据舆论风口浪尖的枪支暴力问题,让美国白宫和国会感觉到了的压力,才艰难酝酿出如此草率的协议。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大多数美国人都支持的扩大枪支背景审查、对军用攻击性武器采取联邦禁令,以及将购买攻击性武器的最低年龄从18岁提高到21岁等三项枪支管控措施均不包括在内。根据皮尤研究中心2021年4月的调查结果显示,81%的受访民众支持普遍的枪支背景调查,63%的受访民众支持禁止攻击性武器。因此这份协议一出,就被外界形象的称之为“遭阉割的控枪协议”。 深挖枪支暴力事件频发,枪控立法举步维艰的深层次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美国的枪支早已不单纯是武器,而是被一支极端文化、政治、经济等等层层捆绑的“幽灵枪”,其对社会的潜在杀伤力不言而喻。一是根深蒂固的极端枪支文化,包括平民对枪枝及其使用的行为、态度和信仰。二是利益集团与政客的金钱瓜葛。枪支利益集团为政治选举提供大量捐款并通过游说政客操纵政策,距美国国会1994年通过重要控枪法律已有28年的时间了。事实上,这项法律的有效期也仅有10年,多次试图将这项法律延期的努力都最终失败。哪怕是在震惊全美的桑迪胡克小学枪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国会参议院依然投票否决了这项控枪法案的延期。三是枪支制造和交易已形成巨大产业链。据悉,美国枪械制造商逾15000家,年纳税额超70亿美元,广告费数以亿计。美国国土安全局更是将枪械店与药店并列为“必要的关键基础设施”,允许在其他场所关闭的情况下继续营业。足以看出,枪支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据的分量。 控枪法案要想顺利推动,至少要闯过五道关卡。第一关“宪法关”,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民众拥有并且佩带枪支的权利不容侵犯。换言之,要禁枪就必须修宪,但修正宪法的程序非常复杂,须经国会参众两院的三分之二表决通过,或者由三分之二的州议会请求召开的全国制宪会议提出,并经过四分之三州议会的批准,这极难做到。第二关“立法关”。枪支管控一直是美国两党极化的代表性政治议题之一。民主与共和两党选民对枪支的态度日益对立,共和党内76%选民捍卫持枪权,民主党内81%选民认为管控枪支更重要。第三关“司法关”。美国最高法院曾于2008年、2010年裁定持枪系“天赋人权”,地方控枪立法违宪,还重新诠释第二修正案,确认枪支的持有权不限于民兵,更包括所有个人。第四关“联邦地方分权关”。美国联邦政府负责发放枪支销售牌照,并对枪支购买者进行背景调查,地方政府则负责制定在公共场合携带枪支的具体条款。看似分工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信息不通畅、权责不对应而导致漏洞百出。 事实上,这份协议也只是美国参议院两党基本原则上达成了初步共识,而不是立法文本。正如一名参与谈判过程的共和党人士所说,这份初步协议想要真正转化为一项可以实施的立法,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前途未卜。因此,笔者认为,只有给枪支层层解绑,破除法律重重关卡,才能有序推动枪控立法的落地开花,才能真正为民众创造一个自由、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
前線戰況慘烈!烏軍每日陣亡多達200人
烏俄決戰頓巴斯,一名烏克蘭總統高階顧問透露,當地戰況之激烈,前線每日陣亡的烏軍人數多達100至200人。 《BBC》報導,烏總統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ylo Podolyak)表示,目前在前線每天都有100至200名烏克蘭士兵陣亡,喊話急需上百具西方火砲系統,才能在頓巴斯地區抗衡俄軍,「除了核武,俄軍基本上把能丟的東西都丟到了前線,包括重型火砲、多管火箭發射系統和空襲。」 波多利雅科說,烏軍和俄軍的軍力不是在同個程度之上,這也是烏軍傷亡慘重的原因之一,強調烏克蘭需要更多西方武器,「我們對火砲的需要不僅僅是某種衝動,而是戰場局勢的客觀需求。」他提到,烏軍需要150至300組火箭發射系統,才能與俄軍匹敵。 波多利雅科另表示,基輔還沒準備好重啟和莫斯科的和平談判,條件是要俄軍歸還自2月24日發動侵略後占領的烏克蘭領土。
持續挺烏抗俄 美國將宣布提供更多武器
烏俄戰事仍持續,世界各國軍援不斷湧入烏克蘭,一名美國官員指稱,美方預計將會在15日舉行的一場國際會議中宣布向烏克蘭提供更多軍援,協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 根據美國《CNN》報導,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為首,6月15日將有50國防長或代表齊聚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召開會議,討論新一輪對烏軍援。一名美國國防高級官員透露,美國將在會議中宣布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武器和軍備,至於在會議中有哪些國家會增加軍援,又會提供何種裝備,該官員並沒有詳細說明。 這名國防高級官員表示,美國與盟國密切合作,確定烏克蘭武裝部隊的軍備需求後,將各項武器系統運送至烏克蘭。該官員強調,美國與盟國仍有大量軍事裝備可運往烏克蘭。 美國最近一次宣布對烏克蘭軍援,是6月1日宣布提供7億美元的軍援案,包括提供4套M142「海馬斯」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
法国参议院议长将访基辅
法国参议院议长热拉尔·拉舍尔应乌克兰议会主席斯特凡丘克的邀请将“很快”前往基辅,拉舍尔7日在巴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上述消息。
美国被曝想在阿富汗邻国建军事基地 中亚国家官员一口回绝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新闻网站23日报道称,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库里拉有意诱使中亚国家与美方合作,并在当地建立军事基地。不过这一想法被乌兹别克斯坦官员一口回绝。 库里拉声称,此举意在打击阿富汗境内冒头的恐怖主义势力。他还表示,情报显示阿富汗境内的恐怖分子正在重建训练营,但美方并未提供更多细节。 库里拉说,如果美国成功与中亚国家加强合作,例如扩大情报网络、建立更多军事交流等,就可以让美国在该地区部署无人机,“这是一种微妙的做法”。 然而,美方的计划并未获得支持。乌兹别克斯坦驻阿富汗特使伊斯玛蒂拉·伊尔加舍夫(Ismatilla Irgashev)一口回绝表示,该国不会考虑为美国设立无人机基地,“我们不能接受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建立任何他国的军事基地或设施。”许多美国官员也称,考虑地缘政治因素,特别是该地区靠近俄罗斯,建设无人机军事基地的想法并不现实。
德媒鼓动改变对华发展援助政策,专家:不应妄议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
“德国给中国数亿欧元发展援助”,德国《世界报》21日称,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领先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出口大国。但中国却是继叙利亚和印度之后,德国第三大发展援助接受国——2020年德国对华发展援助约为4.75亿欧元,2021年的数据尚未公布。《世界报》质疑称,为何这种做法没有尽快结束?德国“红绿灯”执政联盟内也有人认为需要进行改革。 报道对中国仍被官方认为是发展中国家提出质疑,并提及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也批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这种分类已无法掩盖“中国拥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技术资源已远超过典型发展中国家的事实”。在德中关系中,富国和穷国之间的传统角色分配早已不复存在。 报道称,来自自民党的德国联邦议院发展合作委员会主席霍夫曼正在推动与中国合作的改革。早在2019年,作为反对党议员时,他所在的议会小组就明确表示,德国在中国汽车、机械工程等行业提供培训支持等是在用发展援助助力自己的竞争对手。霍夫曼说:“红绿灯联盟在中国看到了一个系统性竞争对手。”据称,德国政府目前正在制定一项新的中国战略。新战略将批判性地审视该国的人权等状况,并主张对未来的发展援助和经济合作进行更清晰的区分。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孙恪勤2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德国发展援助政策有它形成的历史背景、利益需求和国际责任。发展援助是发达国家依照联合国和经合组织的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的经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援助。对外发展援助政策也是德国对外政策中重要的一环,这与其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国际地位也有关系。 孙恪勤表示,德国和中国发展援助合作有几十年的历史。中德建交以后,德国的发展援助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德合作关系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德国对中国的发展援助从一开始主要集中在交通建设、改善水资源供应等扶贫项目和基建项目,延伸到教育、法治对话、科学家资助等更多领域,这个变化有利于两国在这些领域开展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同时,中国能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发展援助政策也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孙恪勤提及,《世界报》提到的所谓援助国和受援国的概念已经被抛弃,这种不平等的说法也不符合中德当前的发展援助政策,现在更多应叫发展合作伙伴。另外,德媒也不应妄议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这是得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确认的。
中国驻英国大使:与中国“脱钩”将对英国企业造成灾难性影响
7月30日,针对英国媒体关于英国企业担心可能不得不重新调整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的报道,郑泽光大使在社交媒体发文指出:最近英国政客的反华鼓噪给英国工商界正带来不确定性和不安情绪,进而加剧英国国内不断激增的生活成本压力。理性的英国企业十分清楚,与中国“脱钩”将对他们的全球竞争力造成灾难性影响:这种做法绝对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