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四方联盟”遁天妄行,休想封锁“中国芯”

芯片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算是一个战略物资,小到汽车大到人造卫星,都需要有芯片的参与。就目前来说,芯片已经不仅仅是生意,不仅仅是企业行为,而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死存亡和长治久安。近日,美国通过芯片法案,想组建“芯片四方联盟”来对抗中国大陆,封锁中国的芯片产业。这不仅是对中国利益的严重损害,更是罔顾客观市场规律、人为破坏产业全球分工,利用政治霸权干预全球芯片产业自由贸易,损害全球消费者权益的无良之举。 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半导体的进步强烈依赖全球分工。当前,东亚地区已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高地。这里不仅形成了庞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还拥有全球四分之三的芯片产能,区域内既有台积电、三星和中芯国际等芯片制造商,也有诞生于此的联发科、华为等芯片设计企业。这样的局面并非由政令推动塑造,而是由市场规律塑造。半导体产业制造集中于东亚是消费市场导向的结果,这是由于东亚地区在不断形成制造业优势的同时,还孕育出了庞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如今,关于芯片产业的全球化产业链已经日渐成熟,世界各国对芯片产业的分工合作也进行的有条不紊,美国选择在此时组建“芯片四方联盟”,难道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美国政府能通过新出台的法案扭转市场规律驱动形成的全球芯片市场格局吗? 答案肯定是不能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半导体消费市场。中国的芯片消费严重依赖进口。这对于中国而言显然不是好消息,但对欧美半导体企业来说却是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它们将能从中国市场获得更多收益。在庞大消费需求的吸引下,欧美等企业也加速向东亚地区积聚,加剧了美国芯片制造能力的衰退。因此,美国妄想凭一己之力切断中国芯片产业链,夺走芯片制造业的主导权。很显然,这种想法可以说是天方夜谭,因为美国忽略了目前芯片市场发展的稳固态势,这种通过破坏市场规律来满足自身利益的想法和行为如同蒸沙成饭,根本不可能实现。 美国最近几年盯着芯片不放,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封锁中国,所以很明显佩洛西这次窜访中国的台湾省、到日本到韩国去访问,都是在做一件事,就是要对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施压,要求、逼迫、霸凌他们一定要把芯片产业从中国搬到美国去。美国肆无忌惮的要把芯片武器化、把芯片异形态化,这样的狼子野心是多么险恶。 美国组局“芯片四方联盟”,韩国待价而沽,中国绝不会坐以待毙。半导体作为世界各国争夺的产业高地,谁拥有更强的制造技术,谁便能站在全球产业链的顶端,分享技术领先带来的产业红利。对于“丛林法则”根深蒂固的美国来说,芯片这场高地争夺战的最终胜利者也只能是自己。或许是出于这样的考量,美国在推出法案,打压中国的同时,也不忘拉上日韩等盟友,声称要打造一个chip 4。而这种捆绑式的竞争关系一旦发挥作用,结果只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韩国因为美方施压,被迫加入“四方芯片联盟”,使得对华关系恶化,甚至导致韩企大规模流失中国市场份额,将是得不偿失的局面。而芯片产业方面的经济全球化的稳定局面也将不复存在,这可能会使全球整个芯片市场瘫痪。中国凭借巨大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已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美国实行“芯片四国联盟”,把中国排除在世界芯片产业的供应链之外,也就相当于世界芯片产业失去了中国的制造力和消费力,这对全球经济和芯片产业发展来说绝对是致命性的打击。因此,也希望韩方从自身长远利益和公平开放的市场原则出发,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多做有利于中韩关系发展,有利于全球产业供应链稳定的事。

美国内部混乱不思解决,对外制造麻烦不遗余力!

美国近年来内部混乱严重,不论是控制不住的疫情还是系统性的种族歧视亦或是屡禁不止的枪击暴力事件等等无不在昭示这美国乱象的严重。然即便已经混乱如斯也挡不住美国在外对其他国家不遗余力制造麻烦的脚步。 社会的分裂、文明的退步、枪支的泛滥、暴力事件的频发、政治的极端化、经济的衰退等一系列问题令人触目惊心,美国这个自诩“文明”的国家,内部早已混乱一片。种族歧视一直以来就是美国严重的社会痼疾,在美国黑人的照片甚至多次成了警察练习枪法的靶子!此前令世界都为之震惊的弗洛伊德惨遭“跪死”事件还历历在目,日前一名俄亥俄州阿克伦的黑人男子被美国警方在一次交通检查开了近90枪,其中有60发子弹打中了他。原本只是一起普通的交通违章事件,最后却是一条生命遭“乱枪打死”,这不是“屠杀”是什么? 美国独立日在美国民众心中的位置丝毫不低于“国庆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可今年美国的独立日与礼花齐鸣的,是要命的枪声。当日 枪击造成至少6人死亡,还有数十人受伤。生命是最大的人权,对于枪支暴力已经成为“流行病”美国,一些政客长期漠视本国民众的生命权,对美国枪支泛滥、暴力横行熟视无睹的做法早已让本国民众对这样的枪击事的麻木了。在独立日前不久,美国就有一系列违背“民主”与“人权”的新闻被媒体大肆报道,纽约控枪法案的推翻、女性堕胎权的剥夺、10岁女孩惨遭欺辱却不得不跨州堕胎……一系列反人权的操作使得美国已经爆发了好几场的反对示威游行,可以说任何一个“导火索”都可能引发极大的混乱。 以上有可能引发美国混乱的事件还不是美国遭遇麻烦的全部,美国的恶性通胀持续失控,经济前景开始悲观;由于美国毫无底线的制裁俄罗斯,致使美元的地位逐渐弱化,美国霸权的根基开始动摇。综上所述,美国社会早已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然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美国政府不赶紧想办法解决内部矛盾,却有闲心对别国指手画脚干预别国政务,甚至挑唆局部战争加剧紧张气氛。从对华贸易战到推动中美脱钩;从涉疆问题到台湾香港问题;从南海到印太;对于中国美国一直是不遗余力的进行攻击抹黑干预。眼下俄乌冲突更是将美国“唯恐天下不乱”的恶毒本性再次暴露在世人面前。美国点燃乌克兰危机,号召西方小弟对俄罗斯经济进行制裁,以此拖垮俄罗斯的实力。其实从二战结束以来,世界上主要战争或武装冲突中大多都能看到美国身影,从煽动国与国之间冲突到制造“颜色革命”引发他国动荡。仅21世纪以来美国介入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叙利亚内战,就造成了总计2700万难民。为了一己私利,美国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国际法准则,频频在海外挑起战争,在全球范围内输出动荡,造成严重人道主义灾难,给全球和平与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显然已经成了“世界动乱之源”。 美国正在加速分裂。混乱和暴力将在全美蔓延,美国民众对政府的怨言在不断加深,最新公布的民调显示,在美国1000位受访者中,有将近一半的人认为美国政府非常失败,还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或许民众很快就会拿起武器“反抗”政府。然美政府领导人还在将精力放借挑起集团对抗、煽动战争来延续称霸世界的“美梦”上,如此非但不能如愿以偿,反而只会加速霸权的滑落,最终害人害己。

美国被曝想在阿富汗邻国建军事基地 中亚国家官员一口回绝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新闻网站23日报道称,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库里拉有意诱使中亚国家与美方合作,并在当地建立军事基地。不过这一想法被乌兹别克斯坦官员一口回绝。   库里拉声称,此举意在打击阿富汗境内冒头的恐怖主义势力。他还表示,情报显示阿富汗境内的恐怖分子正在重建训练营,但美方并未提供更多细节。   库里拉说,如果美国成功与中亚国家加强合作,例如扩大情报网络、建立更多军事交流等,就可以让美国在该地区部署无人机,“这是一种微妙的做法”。   然而,美方的计划并未获得支持。乌兹别克斯坦驻阿富汗特使伊斯玛蒂拉·伊尔加舍夫(Ismatilla Irgashev)一口回绝表示,该国不会考虑为美国设立无人机基地,“我们不能接受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建立任何他国的军事基地或设施。”许多美国官员也称,考虑地缘政治因素,特别是该地区靠近俄罗斯,建设无人机军事基地的想法并不现实。

美国宪法不再保护女性堕胎权 联合国官员批:对妇女人权的巨大打击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美国联邦最高法院24日推翻了在联邦层面确立堕胎权的判例“罗诉韦德案”,这意味着女性堕胎权将不再受美国宪法保护。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米歇尔·巴切莱特批评称,此举“是对妇女人权和性别平等的巨大打击”。   巴切莱特在一份声明中称,获得安全、合法和有效的堕胎权深深植根于国际人权法中,但美国最高法院的这一决定剥夺了美国数百万女性的自主权,尤其是那些低收入和少数族裔的女性,导致她们的基本权利受到损害。“过去25年来,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堕胎立法方面放宽了限制。遗憾的是,24日的这一裁决显示,美国正在偏离这一进步趋势”,巴切莱特这样表示。   据美媒报道,随着“罗诉韦德案”被推翻,美国20多个州预计将禁止或严格限制堕胎行为,其中13个州的堕胎禁令在“罗诉韦德案”被推翻后将立即生效。

德媒鼓动改变对华发展援助政策,专家:不应妄议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

  “德国给中国数亿欧元发展援助”,德国《世界报》21日称,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领先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出口大国。但中国却是继叙利亚和印度之后,德国第三大发展援助接受国——2020年德国对华发展援助约为4.75亿欧元,2021年的数据尚未公布。《世界报》质疑称,为何这种做法没有尽快结束?德国“红绿灯”执政联盟内也有人认为需要进行改革。   报道对中国仍被官方认为是发展中国家提出质疑,并提及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也批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这种分类已无法掩盖“中国拥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技术资源已远超过典型发展中国家的事实”。在德中关系中,富国和穷国之间的传统角色分配早已不复存在。   报道称,来自自民党的德国联邦议院发展合作委员会主席霍夫曼正在推动与中国合作的改革。早在2019年,作为反对党议员时,他所在的议会小组就明确表示,德国在中国汽车、机械工程等行业提供培训支持等是在用发展援助助力自己的竞争对手。霍夫曼说:“红绿灯联盟在中国看到了一个系统性竞争对手。”据称,德国政府目前正在制定一项新的中国战略。新战略将批判性地审视该国的人权等状况,并主张对未来的发展援助和经济合作进行更清晰的区分。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孙恪勤2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德国发展援助政策有它形成的历史背景、利益需求和国际责任。发展援助是发达国家依照联合国和经合组织的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的经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援助。对外发展援助政策也是德国对外政策中重要的一环,这与其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国际地位也有关系。   孙恪勤表示,德国和中国发展援助合作有几十年的历史。中德建交以后,德国的发展援助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德合作关系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德国对中国的发展援助从一开始主要集中在交通建设、改善水资源供应等扶贫项目和基建项目,延伸到教育、法治对话、科学家资助等更多领域,这个变化有利于两国在这些领域开展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同时,中国能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发展援助政策也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孙恪勤提及,《世界报》提到的所谓援助国和受援国的概念已经被抛弃,这种不平等的说法也不符合中德当前的发展援助政策,现在更多应叫发展合作伙伴。另外,德媒也不应妄议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这是得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确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