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曝美中情局早知“北溪”破坏计划
去年9月,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发生爆炸。尽管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宣称事先不清楚也没有参与“北溪”管道遭破坏事件,然而据荷兰等国媒体近日披露,早在去年“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前3个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已得知针对“北溪”管道的破坏计划。俄罗斯一名驻美高级外交官对此表示,美国在“北溪”事件中扮演的角色需要调查清楚。 据荷兰广播节目公司报道,荷兰军事情报与安全局去年6月获得的情报显示,“北溪”管道破坏计划牵涉一支潜水小队和一艘帆船,而美国中情局收到荷兰的情报后,并未声张。 破坏事件发生后,美国一直装聋作哑,声称事先不知情,也没有参与相关行动,并且还把矛头指向俄罗斯。 近几个月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多家美国媒体相继爆料中情局事先知道针对“北溪”管道的破坏计划。1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仍拒绝就上述报道置评。他表示,多个欧洲国家正就“北溪”事件展开调查,美国将等待调查结果。 俄罗斯驻美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安德烈·列杰涅夫14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北溪”事件需要“透明客观”的国际调查,而美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需要“弄清楚”。 去年9月,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发生爆炸。各方普遍认为这一事件系“蓄意破坏”。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展开独立调查。俄罗斯多次呼吁共同调查、分享调查结果,但遭西方国家拒绝。 今年2月8日,美国知名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发文爆料说,“北溪”管道系被美国情报部门和美军秘密破坏,美国政府否认这一说法。
西摩·赫什:美国中情局炮制假新闻掩盖“北溪”被炸真相
3月23日电 据“今日俄罗斯”(RT)报道,当地时间22日,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在社交平台上再发文,指责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向媒体散布“北溪”爆炸案的虚假报道,以掩盖华盛顿参与其中的真相。 据报道,赫什发文称,中央情报局的任务是与德国情报局(BND)合作准备一个“虚假故事”,为美国和德国媒体提供“北溪-2”爆炸案真相的“替代版本”。 “用情报界的术语说,该机构是在‘操控系统’,以试图驳斥拜登下令摧毁管道的说法,”赫什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话写道。 赫什指出,CIA已经完成了任务,并在德国的帮助下,在《纽约时报》和德国《时代周刊》上炮制了假新闻。这些假新闻称,是所谓的“亲乌克兰团体”发动了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袭击,属于“不记录在案的临时行动”,还编造了更多细节,包括该团体使用游艇并在“北溪”管道上放置炸药。 据消息人士告诉赫什,“这完全是美国情报部门捏造的(假新闻),并传播给了德国人,目的是诋毁你(赫什)公布的故事。” “中央情报局内部的假情报专家都明白,只有当公众迫切需要一个‘故事’来掩盖或取代不需要的真相时,政治宣传才会奏效。而他们试图想掩盖的事实就是,拜登总统亲自下令炸毁‘北溪’管道,”消息人士补充说道。 2022年9月,由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遭遇爆炸。日前,丹麦、瑞典和德国在内的几个国家正在分别对“北溪”管道事件进行独立调查。俄罗斯曾向瑞典和丹麦提议成立联合调查组,但遭拒绝。 2023年2月8日,赫什曾爆料,炸毁“北溪”管道是白宫下令、美国中央情报局实施的秘密行动。
西方媒体称亲乌组织炸毁“北溪”,梅德韦杰夫批美国搞“愚蠢宣传”
“亲乌克兰组织破坏‘北溪’的说法是美国愚蠢的宣传。”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9日高分贝抨击美国。此前一天,《纽约时报》等多家西方媒体称亲乌克兰组织炸了“北溪”管道。消息传出之际,被多方怀疑为“嫌疑人”的美国压力山大。同在9日,克里姆林宫也表示,很难相信乌克兰参与破坏“北溪”的说法。俄外长拉夫罗夫9日表示,这一事件组织者不应逃避责任。 “就连欧洲普通民众也不相信” 俄塔社9日称,梅德韦杰夫当天在其Telegram社交网上写道:“有关亲乌组织破坏‘北溪’的说法是美国愚蠢的宣传。没有人相信。即使是深受其害的欧洲普通民众也不相信。这一说法的可信度很低,是编造的,是为了对欧洲人进行洗脑。” 除此之外,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9日也表示:“很难相信乌克兰参与破坏‘北溪’管道的说法。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只有训练有素的国家情报部门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能完成这一任务的国家并不多。”他还补充说,俄罗斯继续要求参与对这一恐怖袭击进行调查,以确保其迅速和透明。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9日报道称,就《纽约时报》有关亲乌组织涉嫌“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法尔汉·哈克8日表示“无法评论”。联合国这一表态引起俄罗斯不满。俄塔社9日称,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及其秘书处回避对“北溪”爆炸事件进行公正调查的必要性发表评论。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北溪”事件的调查,而不是排斥。 乌克兰国家通讯社9日报道称,乌克兰外长库列巴8日表示,基辅与“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没有任何关系。这些“谣言”没有任何证据。他本人正在等待官方调查的结果。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8日则表示,媒体的相关报道有点奇怪。这是对乌克兰情报部门的“恭维”,但他们与此事无关。 就连美国官员也不确定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沃森8日在推特上称,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无法证实《纽约时报》这篇报道。该报报道中匿名人士发表的言论并非基于美国官方发布的情报信息,而且里面的消息人士也未获授权代表美国政府发言。沃森说:“我们的几个欧洲伙伴已经开始调查所发生的事件,这些调查正在进行中。我们会让有关记者联系这些欧洲国家,请他们对自己的调查发表评论。” 美国《华尔街日报》8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和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早前曾不排除乌克兰对“北溪”管道实施恐袭的可能性。他们于去年10月,即在爆炸发生一个月后,曾考虑过基辅直接参与袭击的可能性。报道还称,美国中央情报局去年夏天就警告欧洲,乌克兰公民可能准备对“北溪”进行恐怖袭击。去年6月至7月期间,即“北溪”爆炸前几个月,美中情局向德国联邦情报局以及其他欧洲情报机构发出了关于该管道可能遇袭的警告。该警告包括有关3名乌克兰公民试图在包括瑞典在内的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租船的信息。 俄发射81枚导弹 就在多国就“北溪”事件调查问题相互角力之时,俄乌战场再次爆发激烈交锋。乌克兰国家通讯社称,乌克兰能源部长哈鲁申科9日说,乌克兰基辅州、哈尔科夫州等七个州遭到远程打击,能源基础设施遭破坏,许多地区停电,此次打击持续了六个小时。 乌克兰空军发言人伊格纳特9日称,乌克兰防空系统未能击落任何俄罗斯高超音速导弹。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9日说,俄军共发射了81枚导弹。乌空军发言人表示,这是自全面战争开始以来,俄军首次在一天内使用多达6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9日表示:“作为对3月2日基辅政权在俄布良斯克州组织恐怖行动的回应,俄军发起了密集报复打击,用空基、海基和陆基高精度远程武器,其中包括‘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系统打击了乌军事基础设施的关键部分、国防工业综合体企业等。打击目的已达到,所有指定设施均被击毁。”
法国学者:“北溪”事件系美国所为
当地时间3月2日,法国智库学者、前欧洲议会议员帕特里夏·拉隆德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揭露美国策划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文章里有许多翔实可信的论据。 但奇怪的是,这一事件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却很少被媒体关注。她认为,正是因为这一事件是美国的犯罪行为,相关的调查才如此难以推进,媒体报道也会更为敏感。 帕特里夏·拉隆德表示,长久以来,美国对于俄罗斯向德国等欧洲国家输送天然气非常不满,一直致力于终止这一合作,而俄乌冲突恰恰给了美国这个机会。她认为美国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周密策划的。 法国智库学者 帕特里夏·拉隆德:美国的想法就是,切断俄罗斯与欧洲的联系。有一个欧洲国家,也就是德国,在经济上与美国存在竞争,而德国又在使用俄罗斯的天然气发展自身,那么(美国)就有必要消除这些威胁。 帕特里夏·拉隆德还认为,欧盟针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制裁并未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反而使得欧洲国家长期面临能源短缺、物价高涨的难题。 法国智库学者 帕特里夏·拉隆德:目前,欧盟对俄罗斯的这些制裁措施并没有起到什么好效果,我们可以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为俄罗斯将天然气卖到了其他地方,而我们又花高价买回来,这样的局势真的让人很无奈。
匈外长称“北溪”爆炸是恐袭,俄方:这才是欧洲领导人应有正常思维
“北溪管道爆炸是恐怖袭击”。据俄新社27日报道,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当天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事件应被视为恐怖袭击,匈牙利支持进行详细且全面的调查。 俄罗斯《消息报》27日称,对此,俄国家杜马能源委员会成员鲍里斯评论称:“这才是欧洲国家领导人应该有的正常思维。很显然,这次恐怖袭击得到了国家机构的支持。破坏俄罗斯和欧洲能源基础设施的行动只会有一个受益者——美国。” 这是一个“丑闻” 27日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西雅尔多说,“无论对‘北溪’天然气管道做了什么,都是可耻的,都是丑闻。因为,这是欧洲如此大型且关键的基础设施第一次遭到攻击。原则上,这样的攻击应该被视为恐怖袭击。我们支持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全面、深入、结构化和详细的调查。”他补充说,无论是谁发起调查,匈牙利都支持所有类型的诉讼程序,诉讼将为查明“是谁制造的袭击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带来希望。 西雅尔多还建议,联合国应该提供一种机制来调查“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的爆炸事件,该组织可以成为此类调查的平台。他说:“涉及复杂的安全环境时,联合国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因为联合国是最后的手段,每个国家都有代表,任何讨论都可以进行。在联合国的主持下,即使是敌人也可以而且应该相互交流。”在采访中,西雅尔多重申了匈牙利反对任何禁止与俄罗斯在核能领域合作的企图,并质疑欧盟将俄罗斯记者列入黑名单的理由。 美国政治杂志《反击》27日称,美国调查记者西摩·赫什近日曝光了美国政府是“北溪”管道爆炸的幕后黑手。这一惊人爆料对美国安全的威胁甚至比“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阿桑奇披露的美国秘密还要大。赫什的报道表明,美国对俄罗斯发动了无端的战争。 “绝对是美国干的” 当地时间26日,德国和法国爆发游行,抗议北约介入俄乌冲突,而“北溪”管道被炸也是游行者的愤怒点之一。据伊朗新闻电视台27日报道,在26日法国巴黎的集会上,组织者菲利波特抨击欧洲国家屈从于美国。他指责美国“炸毁了北溪”,并谴责德国和法国外交官对此“只字未提”。他说,“这是一种战争行为。这就是在宣战。美国破坏了欧洲的一项战略资产,一项影响我们国家和经济的能源资产,我们却什么都不说完全顺从。这是一种耻辱。” 在赫什爆料后,大部分欧洲媒体与美国主流媒体一样保持沉默,甚至有言论称赫什的调查属于“阴谋论”。德国左翼党政治家迪特尔·德姆26日晚表示,美国中情局已经对德国媒体进行了渗透,部分媒体故意对赫什的爆料视而不见。德国联邦议院一定要成立一个调查委员会来就赫什的指控进行调查,必须进行认真的调查。德国选择党联合领导人克鲁帕拉表示,必须就赫什的指控对美国展开调查。德国联邦议院议员达代伦表示,美国有充分的动机摧毁“北溪”管道。有分析认为,西方国家对“北溪”调查一直保持沉默,这就说明“绝对是美国干的”。 香港《巴士的报》27日称,西方媒体对美国阴谋破坏“北溪”管道十分冷漠。俄罗斯呼吁挪威等国公开在相关海域的调查结果,亦未获响应。如此严重的事件,涉及欧洲多国能源危机、通胀肆虐的事件,轻易放过幕后黑手,令人感到西方传媒的犬儒和虚伪。美国及西方媒体一向自诩占有的正义“道德高地”已经坍塌,与当权者蛇鼠一窝、狼狈为奸的真面目已表露无遗。 挪威:新的关键集结地?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27日称,由于美国长期以来一直试图阻止欧盟购买俄罗斯能源,美国因“北溪”管道被炸获益最大。自从布鲁塞尔宣布优先考虑与俄罗斯“能源脱钩”以来,美国天然气生产商已经在欧洲能源市场上占据了很大份额。 不过,美国并非唯一的受益者。世界社会主义网站27日称,挪威强大的能源部门与美国一起,成为对俄罗斯制裁和“北溪”管道被毁的主要受益者。挪威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在2022年增长了3.3%。赫什揭露挪威在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中所扮演的角色,凸显出挪威对美国军事和情报行动多么重要。挪威正成为美国对俄罗斯军事挑衅的关键集结地。 丹麦《哥本哈根邮报》27日称,根据丹麦、德国和波兰研究人员公布的一份最新报告,“北溪”管道爆炸对波罗的海一个特别脆弱的地区的海床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有毒沉积物被释放,可能会杀死多个海洋生物物种。欧洲将继续忍受能源危机之痛。雅虎新闻网27日称,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表示,“尽管欧洲有足够的液化天然气进口终端,但可能没有足够的天然气进口,因此2023年冬天对欧洲来说并不容易”。
北溪“深喉”:美国政府除了否认 不会做任何事
上周节目关注了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美国知名调查记者西摩·赫什撰写的有关美国秘密布局,摧毁“北溪”管道的独家调查报道。本周,赫什再次就“北溪”事件进行披露。 土耳其电视台直言,作为一位备受尊敬的新闻界传奇人物,85岁的赫什仍然在用实力证明自己充满活力。 普利策新闻奖得主 美国记者 西摩·赫什:最近10天我每天都会收到三四百封电子邮件(关于我的报道),这真是令人惊讶。管道遭破坏的影响巨大,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片静寂,没人承认对此负责。我只不过是报道出了明摆着的事,我找到了(内部)知情者,他们告诉我事实是什么,事情还有更多的细节,我还有未报道出来的东西。 22日,赫什在线上出版平台substack上再度发声,发表题为:“从北部湾到波罗的海——美国与挪威合作的秘密和不完整历史”一文,揭露了美国情报部门与挪威海军合作的悠久历史,从侧面阐明了为何美国会选择挪威作为摧毁“北溪”管道秘密行动的根据地。 普利策新闻奖得主 美国记者 西摩·赫什:这个任务的参与者(挪威)轻车熟路,他们可以制定计划并付诸实施,现在的挪威,在武器方面已经成为一个小型的美国,美国一直在那里投入装备。 挪威东北部边界线沿北大西洋绵延1400英里,在北极圈以内与俄罗斯相交。其最北部边界距离俄罗斯的核要塞——科拉半岛上的摩尔曼斯克海军基地仅有约250英里的距离。近年来,美国大肆渲染“俄罗斯极地威胁论”,以此为由在挪威增加军事存在。 2022年,美国大幅扩建挪威北部的拉姆松德海军基地,扩大码头设施和弹药储备;同年,美军又交付给同样位于挪威北部的埃沃内斯空军基地首架P8海神巡逻机。 CNN记者:这是一款非常先进的侦察机,也可携带武器。这些是潜水艇的“杀手锏”,声纳浮标,把它们投入海底,可以引来潜艇,携带鱼雷的轰炸机可以摧毁潜艇。 挪威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北约秘书长——挪威人斯托尔滕贝格也颇合美国人的心意。 2014年,在担任挪威总理8年后,在美国强烈支持下,斯托尔滕贝格出任北约秘书长一职。斯托尔滕贝格坚信北约首任秘书长——英国伊斯梅爵士的一句名言:“北约的创建是为了遏止苏联、留住美国、压制德国”。 同时,赫什在报道中指出,在摧毁“北溪”管道后,挪威便可取代俄罗斯成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的主要天然气供应国。这对挪威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据赫什披露,最终,在地区作战经验丰富的挪威海军的帮助下,美国中情局将“北溪”管道的爆破点锁定在距离丹麦博恩霍姆岛几英里的波罗的海浅水水域。该海域的海底深度仅260英尺,完全在潜水员的作业范围内。 安放炸药的潜水员则来自美国佛州巴拿马城美国海军潜水和救援中心,在该中心接受培训的高技能深海潜水员往往会被分配到美国全球的海军基地,执行包括炸毁外国油井、污染海底电厂进气阀以及破坏重要航道的运河闸门等任务。 在人员、地点、爆破方式全部确定后,2022年6月,海军潜水员在北约常规军演BALTOPS 22的掩护下,安装了可远程触发的高功率C4炸药。三个月后,美国总统拜登认为时机成熟。2022年9月25日,挪威海军驾驶美国提供的P8侦察机在执行“例行任务”时投放声纳浮标,发出的信号触发了安放在“北溪”管道上的炸药。 普利策新闻奖得主 美国记者 西摩·赫什:这确实是一个重磅报道,重磅之处不在于美国执行了行动,拜登总统担心的是,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没有得到北约和西欧国家的支持,德国人对此是有所不满的。朔尔茨总理即将来访,这位基督教民主党人即将到访华盛顿,我听说他将在接下来的10天内来访,他将像只乖巧的小狗一样坐在那里说我们不知道(谁炸了“北溪”管道),但内心却在煎熬。我已经避免和政客对话很多年,这只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原因,但我知道在德国议会中此事已经引发很多忧虑,人们担心总理其实早已知晓此事。 2月16日,在赫什发表“北溪”管道相关报道一周后,白宫方面确认,德国总理朔尔茨将于3月3日到访华盛顿。据德国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信息,由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导致德国在2022年的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欧元,相当于德国年GDP的2.5%。 美国民众:令人惊讶和震惊的是,欧洲国家政府没有对美国所扮演的角色表示不满,这是令人震惊和悲哀的。 面对舆论压力,2月18日,德国总检察长办公室表示,目前正在调查“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对事件真相表示关切的不仅是德国,基于赫什提供的相关证据和线索,联合国安理会于2月21日就“北溪”管道遭破坏事件及其后续调查情况举行公开会议。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要求在联合国秘书长的主持下对“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展开独立的国际调查。...
“北溪”疑云|俄不信西方“自查”“北溪”爆炸事件 吁联合国调查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瓦西里·涅边贾21日说,俄方“不相信”丹麦、德国和瑞典各自对“北溪”天然气管线爆炸事件的调查,呼吁联合国发起调查。 在俄方看来,相关信息和证据愈发明确指向美国为幕后黑手。美国知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当天也在联合国安理会相关会议上发言说,“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有能力在事发海域实施爆炸。 俄方认为证据确凿 应俄方要求,联合国安理会21日开会审议“北溪”管道问题。涅边贾在会上说,丹麦、德国和瑞典中的任何一国都没有同意俄方参与调查,相关调查不仅不透明,而且意在“掩盖痕迹”、袒护美国。 2022年9月底,由俄罗斯向德国输送天然气的“北溪-1”和“北溪-2”管道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的部分出现四处泄漏点。各方普遍认为这一事件系“蓄意破坏”,丹麦、德国和瑞典各自对此发起调查。俄罗斯多次要求参与调查,但遭拒绝。 今年2月8日,美国知名记者西摩·赫什爆料说,“北溪”管道爆炸是美国军方在总统约瑟夫·拜登授意下实施,挪威军队参与其中。随后,更多报道和言论佐证赫什的说法。美国白宫和挪威外交部对相关说法均予以否认,丹麦方面则表示“无可奉告”。 涅边贾21日在安理会会议上说,相关“确凿证据”数量之多甚于好莱坞大片演绎,“犯罪动机、犯罪者和犯罪方式都毫无疑问”。 西方说法遭“打脸” 当天会议开始前,丹麦、德国和瑞典向安理会提交联名信称,已向俄方通报调查的相关信息。然而,这一说法遭俄罗斯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扬斯基直接驳斥。 “有说法称他们(三国)向俄方提供了信息,这不属实,”波利扬斯基告诉媒体记者,“恰恰相反,我方获取信息的一切尝试都遭拒绝或无视。” 围绕对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俄方多次抨击西方国家试图悄然了结调查。波利扬斯基先前说,俄方希望安理会本周内能够表决俄方呼吁发起独立调查的草案。 丹麦、德国和瑞典21日在联合信中说,调查迄今确定,“破坏行为造成的强烈爆炸”导致“北溪”管道受损,但“这些调查还没结束,因此没办法说明(调查)什么时候才能完结”。 涅边贾强调,俄方“不相信”这三国的调查,但将“完全信任”由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牵头发起的独立的国际调查。 美学者吁联合国调查 在安理会当天会议上,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克斯受邀线上发言。他强调,“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有能力对“北溪”管线实施爆破。 在萨克斯看来,破坏管线需要极强的“规划、专业和技术能力”,而且在丹麦和瑞典的专属经济区实施,“大大增加了行动的复杂性”。因此,只有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有技术能力并进入波罗的海实施行动”,乌克兰缺乏必要的技术,也没有通往波罗的海的通道。 萨克斯先前告诉媒体记者,美国基本上是唯一有动机、有手段炸毁“北溪”管线的国家。 在安理会会议上,萨克斯还强调,这次破坏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对海底电缆等相关跨境基础设施构成了巨大威胁。 萨克斯认为,联合国安理会“有责任”调查这一事件,以便将肇事者绳之以法,为受害方寻求赔偿,并防止今后再发生此类事件。
美俄在安理会激辩“北溪”事件,中方:开展国际调查有重要意义
应俄罗斯要求,联合国安理会21日开会审议“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及其后续调查情况。俄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在会上表示,丹麦、瑞典和德国对“北溪”事件的调查是在消灭罪证,袒护华盛顿,俄方呼吁联合国发起调查。美国外交官则坚称,美方与“北溪”事件无关,俄方是想在临近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转移各方注意力”。在俄方看来,相关信息和证据愈发明确指向美国为幕后黑手。美国知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当天也在安理会会议上发言说,只有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有能力在事发海域实施爆炸,而美方对“北溪”天然气管道有敌意,同时未给出足够证据“自证清白”。 证据确凿“甚于大片演绎” 涅边贾21日在安理会表示,破坏“北溪”管道属于国际恐怖主义行为,必须将肇事者绳之以法,以避免国际社会陷入“混乱时代”。涅边贾说,美政府高级官员曾多次发表威胁“北溪”管道的言论。他还提到,波兰前外长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发表的推文以及据称是英国时任首相特拉斯发送的短信都表明,美国及其盟友有炸毁“北溪”管道的动机、手段和机会。“相关确凿证据数量之多甚于好莱坞大片演绎,犯罪动机、犯罪者和犯罪方式都毫无疑问。” 涅边贾高度称赞美国知名记者赫什本月初发表的调查报告,称这则爆料不仅让人们知道美国是事件的“幕后黑手”,也让人们了解到美国如何实施破坏。“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的美国同事将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或者更确切地说,假装他们就是法律,他们认为法律赋予他们干涉别国内政而不受惩罚的权利。”涅边贾说,在此之前,美国人从未走到炸毁外国管道的地步,拥有这些管道的国家与美国没有处于战争状态。“好吧,这一天终于来了。也许,这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跨国界和跨大陆的基础设施将成为旨在削弱一些或其他国家的行动的合法目标。”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负责政治事务的公使衔参赞约翰·凯利在会上宣称,俄罗斯此次要求召开会议,是迫切希望改变话题,公然企图分散各方对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的注意力。凯利声称,俄罗斯滥用其作为安理会成员的地位在会议平台上“散布阴谋论”,有关美国参与破坏行为的指控“完全是错误的”。英国、法国、阿尔巴尼亚等国代表对凯利的表态予以附和。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在发言时表示,面对详实的材料和完整的证据,一句简单的“完全虚假、纯属捏造”显然不足以回应来自全世界的诸多疑问和关切。中方欢迎俄罗斯在安理会提出的决议草案,认为就“北溪”管道被破坏问题授权开展国际调查有重要意义。如果不能查明“北溪”管道被破坏的原委和责任者,将会发出错误信号,让那些图谋不轨者认为他们可以为所欲为。 三国报告“袒护美国大哥” 21日会议开始前,瑞典、丹麦和德国外交部在递交给安理会的信件中表示,对“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仍在继续进行中,目前尚不确定调查何时结束,已向俄方通报调查的相关信息。然而,这一说法遭到俄罗斯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波利扬斯基驳斥:“恰恰相反,我方获取信息的一切尝试都遭到拒绝或无视。” 围绕对“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俄方多次抨击西方国家试图悄然了结。波利扬斯基先前说,俄方希望安理会本周内能够表决俄方呼吁发起独立调查的决议草案。涅边贾21日在会上强调,俄方“不相信”这三国的调查,“由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德国进行的调查不仅不透明,而且显然完全是为了消灭罪证和袒护自己的美国大哥”。涅边贾称,俄方将“完全信任”由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牵头发起的独立调查。如果西方国家阻止俄罗斯要求联合国介入调查的请求,只会进一步增加俄方怀疑。 联合国主管政治与建设和平事务的副秘书长罗斯玛丽·迪卡洛21日在会上表示,联合国“无法核实或确认与事件有关的任何说法”,正在等待相关国家的调查结果。她称,各方应避免“毫无根据的指控”,以免进一步加剧地区紧张局势。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日前表示,联合国不会启动任何调查,因为联合国“没有相应的授权”。俄外长拉夫罗夫对此回应称,俄方不同意有关联合国无权调查“北溪”管道遭破坏事件的说法。 “美方有能力、有动机” 安理会21日还听取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和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前分析师雷蒙德·麦戈文的发言,他们都认可赫什这则爆料的可靠性。萨克斯说,破坏石油管道“需要高度的规划、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而且在丹麦和瑞典的专属经济区这样做“大大增加了行动的复杂性”。“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有技术能力和进入波罗的海的通道来开展这项行动,包括美国、俄罗斯、英国、波兰、挪威、德国、丹麦和瑞典,它们要么单独行动,要么联合行动。” 萨克斯援引《华盛顿邮报》最近的一篇报道称,北约国家的情报机构私下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俄罗斯实施了这次行动。“俄罗斯没有明显动机对自己的关键基础设施实施这种恐怖主义行动。事实上,俄罗斯很可能会承担修复管道的大笔费用。”萨克斯指出,拜登及美国务卿布林肯等人在“北溪”管道事件前后的表态均显示出美方对“北溪”存在敌意。“虽然美国政府否认了赫什的爆料,但没有提供任何可以反驳赫什的信息,也没有给出任何解释。”萨克斯说,安理会有责任找出肇事者以伸张国际正义,为受害者寻求补偿,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麦戈文认为,赫什之所以能够吸引爆料人,是因为他有完美的从业记录,能够保护爆料人的身份,并在尽职调查后准确地发布他们披露的信息,尽管随后总是会有铺天盖地的否认和诽谤攻击。麦戈文说,虽然现在有些人在抹黑赫什,但这些批评者本身的可信度并不高。
美前情报官员:美国是北约的头号威胁
近日 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曝光美国破坏“北溪”管道一事 在国际社会引发震动 但参加慕安会的西方政客却对此事闭口不提 一位美国前情报官员披露 美国为了一己私利 可能会出卖盟友利益 “北溪”管道被炸事件就是例证 美前情报官员:北约已经沦为美国维持霸权的工具 当地时间17日,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情报官员斯科特·里特在接受社交媒体采访时直言,对北约而言,最大的威胁不是别人,正是美国。 斯科特·里特说,尽管美国表面上承诺不会对盟友发动战争,但是当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美国往往不惜从背后捅盟友刀子——这次“北溪”管道被炸事件就是例证。而美国的盟友——德国,则沦为牺牲品。 斯科特·里特说:“冷战结束以后,北约已没有存在的理由。有目共睹的是,北约只是美国的工具而已,只要美国愿意,它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摧毁这个工具。如果你是北约的成员国,坦白来讲,北约的头号威胁就是美国。事实上,北约不会对任何国家有帮助,除非是对美国有利。德国就是一个例子,德国想获得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美国就从背后捅了它一刀。” 慕安会上 西方政客避谈“北溪”爆料 尽管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近期曝光美国破坏“北溪”管道一事在国际社会引发震动,但最近参加59届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的西方政客却对此事闭口不提。 赫什爆料或动摇“西方叙事”根基 在西方媒体的一贯宣传中,欧洲的基础设施笼罩在所谓的“俄罗斯威胁”下,俄罗斯应该是炸毁“北溪”管道的“主谋”。一些欧洲学者认为,一旦证实此事系美国所为,将颠覆欧洲民众对这套“西方叙事”的认同。 而对于一些西方政客将赫什的爆料驳斥为“阴谋论”,有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做法是为了抹黑赫什。 慕尼黑抗议人士福尔克:“西方指责俄罗斯破坏或损毁‘北溪’管道的说法毫无意义,因为这条管道是俄罗斯用来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的,普京怎么可能下令炸毁它。” 若爆料属实,系美国实施“恐怖”行径 赫什的爆料文章也在德国政界引发广泛关注。德国反对党呼吁彻查“北溪”管道被炸毁一事。有观点认为,如果最终证实“北溪”管道确系美国破坏,那么这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恐怖主义行径。 德国联邦议院前基民盟议员于尔根·托登霍夫:“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么这意味着美国对德国犯下了战争罪和恐怖行径,这将是德美友谊的终点,也是北约的终结。” 有分析认为,随着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欧洲将再次看到,乌克兰危机久拖不决的根源在于美国——是美国的利益集团不愿看到这场发生在欧洲的冲突结束。欧洲战略自主的紧迫感将进一步增强,欧洲人将迎来不得不做出决定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