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sprintf(): Too few arguments in /www/wwwroot/144.202.14.98/wp-content/themes/bigbulletin/assets/lib/breadcrumbs/breadcrumbs.php on line 252

外媒:不再乐观,白宫担心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失去对参众两院控制

  路透社当地时间25日发布题为“对拜登的白宫来说,中期选举前景黯淡”的报道,报道援引拜登政府官员的说法称,白宫已经下调了先前对中期选举的乐观期望,现在他们担心民主党可能会同时失去对美国参众两院的控制。      报道称,近期的民意调查显示,曾经在参议院选举民调中大幅领先的民主党人现处于危险状态,在通胀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被认为是两党势均力敌的参议院选举现在倒向共和党。知情人士说,白宫认为,民主党能保持对参议院控制权的可能性为五五开。   此外,关于众议院,路透社称,多家民调分析机构表示,拜登方面今年早些时候预测民主党可以守住的众议院,但现在正果断地倒向共和党人。      报道还称,失去对国会一院或两院的控制权将深刻影响拜登未来两年的总统任期,除了政策方面,预计共和党人还将对民主党的费用开支以及拜登儿子亨特的商业交易和私人生活发起调查。一些共和党议员还说,他们希望对拜登、他的政府成员或副总统哈里斯发起弹劾。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称,白宫今年早些时候聘请了辩护律师理查德·索伯作为特别顾问,为任何调查做准备。   美国中期选举定于11月8日投票,改选国会众议院全部席位和参议院三分之一席位。共和党试图从民主党手中夺回两院控制权。

拜登回应是否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后,外媒:G7峰会前不太可能决定

  路透社21日晚引述知情人士的话披露称,美国总统拜登正考虑取消对一系列中国产品加征的关税以抑制通货膨胀,但在下周七国集团(G7)峰会之前不太可能就此做出相关决定。      据报道,三名消息人士称,白宫官员上周五与拜登讨论了减少前总统特朗普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问题,其中包括可能大幅削减关税,但尚未就最终行动的规模问题作出决定。   消息人士称,拜登的顾问们正在研究特朗普时代对数千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他们认为,其中许多加征关税的决定缺乏战略价值。两位消息人士还称,拜登的主要助手们在关税问题上进行了数周激烈辩论后,这位美国总统倾向于在关税问题上迅速采取行动,并且希望在11月8日国会中期选举之前利用一切手段来为美国通胀问题中不断飙升的物价降温。   随着美国通货膨胀压力不断上升,美媒频频传出拜登政府正在考虑取消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消息。据彭博社18日报道,拜登当日在特拉华州被记者问及是否已决定取消加征的关税时表示,他将“很快”与中方会谈,并正在权衡是否对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的政策采取行动。   “通胀和利率双双上升,美国经济摇摇欲坠。”《华尔街日报》18日报道称,近期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经济的关键领域出现急剧下滑,引发经济复苏陷入停滞、甚至可能出现衰退的担忧。多项数据表明,持续的供应短缺、创40年新高的通胀率及美联储旨在抑制通胀而实行1994年以来最大加息幅度的举措都在给美国经济泼冷水。据美媒报道,虽然取消对中国的部分关税不太可能大幅降低通胀率,但美国政府官员承认,他们几乎没有其他选择来应对飙升的物价。

本周末将开启欧洲之行,拜登:“不太可能”访问乌克兰

  据报道,对于本周末即将开启的欧洲之行,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20日说,他“不太可能”访问乌克兰。   据报道,当被问及是否计划访问乌克兰时,拜登回答道,“那要视情况而定”。他称,自己不想“给乌克兰人造成更多困难”。   当再次被问及他在德国和西班牙分别参加七国集团(G7)和北约峰会时是否会访问乌克兰,拜登说,“在这次访问行程中,不太可能”。   CNN称,自今年2月下旬俄乌军事冲突爆发以来,拜登一直没有访问过乌克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国防部长奥斯汀和第一夫人吉尔·拜登曾到访乌克兰。

拜登中东行想孤立中俄未被响应,美媒:他将中东局势带向更危险方向

  美国总统拜登7月16日结束了他为期4天的“中东首秀”,他先后访问了以色列、巴勒斯坦和沙特阿拉伯,并在红海之滨的吉达主持了地区国家“安全与发展”峰会。但媒体对拜登中东之行的评价与预测一样糟糕。路透社称,除了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碰拳显示美沙关系的艰难修复之外,拜登几乎是“空手”离开中东。美国全国广播公司17日称,拜登没能从沙特获得增加石油产量的具体承诺以缓解通胀,也没有在缓解巴以冲突问题上取得一点进展,他返回华盛顿时“没有任何可以向国内民众展示的成果”。在吉达举行的峰会上,拜登热切地向中东各国领导人保证,美国不会“离开”该地区,“留下一个由中国、俄罗斯或伊朗填补的真空”。而在俄乌冲突扩大了美国与中东产油国间的裂痕之际,华盛顿在中东拉一个“新群”的企图遭到了这些国家的警惕和回避。《纽约客》杂志称,拜登的中东之行“划出了新的战线”,他将美国政策和中东局势带向了“更加危险的方向”。      拜登刚走,巴以又开打   “拜登中东之行草草收场,似乎是虎头蛇尾,取得的成果十分有限。”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6日这样评论。在访问巴勒斯坦时,拜登承诺美国为实现“两国方案”而努力,但没有给出具体细节。华盛顿中东研究所专家埃尔金迪评论说,拜登未能像奥巴马、布什和克林顿那样提及“结束占领”的必要性,“如果拜登连‘占领’这个词都说不出来,谁能想象本届政府可以达成两国解决方案?”美国“政治”网站称,拜登甚至都没能宣布重新开放在耶路撒冷的美驻巴勒斯坦领事馆(于 2019 年被特朗普关闭),“导致阿巴斯阵营的挫败感”。而在拜登结束对巴以地区的访问仅仅几小时后,以色列国防军就分享了多枚火箭弹从加沙发射到以色列的视频,16日晚些时候,以色列空军对加沙地带目标发动空袭报复。   以色列和沙特之间开通直航被认为是拜登此访屈指可数的成果之一。沙特民航局16日宣布,将向所有航空公司开放其领空,为更多往返以色列的飞越航班铺平道路。以色列看守总理拉皮德称此举是“与沙特阿拉伯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但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称:“在与巴勒斯坦达成两国解决方案之前,沙特不会与这个犹太国家关系正常化。”《以色列时报》称,这与拜登的说法相矛盾。沙特外交国务大臣朱拜尔还告诉记者,沙特开放天空并非出于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愿望,推动因素是该国成为全球创新和重大体育赛事中心的雄心。   沙特只答应“加100万桶”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拜登访问中东是为了寻求解决国内最高政治问题之一——高油价的办法,但这次访问并没有立即宣布增加石油产量。   “拜登的沙特之行没有促成沙特作出增产的承诺,但美国官员表示,他们相信沙特将领导欧佩克+联盟达成一项缓慢增产的协议”。《华尔街日报》16日报道称,拜登在访问期间表示,他在“竭尽所能”增加对美国的石油供应,“预计这将会发生”,沙特人“也有同样的紧迫感”,预计“将在未来几周”看到进一步的措施。而据德新社16日报道,沙特王储承诺将把原油日产量潜能从1200万桶提升到1300万桶。但王储同时指出,没有额外的能力将原油产量提高到更高水平。   路透社评论称,拜登空手离开该地区,只寄希望于欧佩克+在8月3日的会议上提高产量。彭博新闻社17日称,这意味着油价上涨要等到早秋才会调整,而美国汽油价格的任何下跌都将影响11月的中期选举。不过,目前尚不清楚海湾国家是否会提高产量。   “德国之声”17日称,拜登可能重新调整了与中东权力掮客的关系,但这对民主党在美国的中期选举前景没有什么帮助。对于正在因物价飞涨而苦苦挣扎的美国人来说,中东的政局“离家太远”。许多人认为,总统更应该关注汽油价格,而不是维持美国在全球权力游戏中的外交成本。   “与中美同时发展积极关系”   在此次中东之行中,拜登与沙特王储看似亲密的互动照片受到最多关注。CNN17日称,拜登因为在吉达与沙特王储的第一次面对面交流中碰拳而受到严厉批评,包括民主党人在内。美国《中西部论坛报》16日称,拜登曾经想把沙特变成“贱民”国家——那么为什么他现在要和沙特的“专制统治者”碰拳呢?批评人士认为,碰拳帮助恢复了36岁的穆罕默德王储在世界舞台上的声誉。拜登确实在会面时向沙特王储提出了被杀记者卡舒吉的问题,但遭到王储“呛声”,他向拜登提出美军在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的人权问题,以及不久前被以军打死的巴勒斯坦女记者问题。   “政治”网站16日称,拜登总统为期4天的中东之行清楚地表明,价值观的重要性在“冷酷追求国家利益”时被“牺牲”了。文章说,拜登访问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沙特阿拉伯,是为了参与一场“伟大的博弈”,即在俄中“强势介入”的中东地区寻求更大的立足点。访问期间,拜登至少两次公开宣称:“美国绝不允许俄罗斯和中国填补真空。”在海湾合作委员会6个成员国以及美国、埃及、约旦、伊拉克领导人参加的“安全与发展”峰会上,拜登强调称:“我此行是为美国在该地区的未来定位,我们不会在中东地区留下一个真空,让俄罗斯或中国来填补,而且我们正在取得成果。” 美国CNBC财经网站16日称,拜登此行的一个目标是说服海湾国家帮助孤立俄罗斯和中国。其中为拉拢沙特,拜登许下了诸多好处,如放松对沙特的人权“紧箍咒”,答应向沙特适当售武,还计划将埃及实际控制的红海上的两座小岛交给沙特等。   然而,沙特外交国务大臣朱拜尔在16日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沙特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并不相互排斥,沙特会继续同时保持与美国及中国的积极关系。他说:“中国是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及最大投资者,亦是巨大的能源市场和未来巨大的市场,而美国是沙特在安全、政治、投资和贸易方面的最大合作伙伴。”另据《日本时报》17日称,海湾国家在“安全与发展”峰会上拒绝在乌克兰问题上站在西方一边反对俄罗斯。   “划出了新的战线”   德黑兰17日指责拜登中东之行挑起了中东紧张局势。据法新社17日报道,在拜登结束了对伊朗的竞争对手沙特和“死敌”以色列的访问后,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说,华盛顿“再次诉诸失败的伊朗恐惧症政策,试图在该地区制造紧张和危机”。在此之前,拜登与以色列总理拉皮德签署联合声明,誓言将使用“所有力量”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伊朗外交部说,这项协议是美国“欺骗和虚伪的伟大标志”,因为“他们对犹太复国主义政权视而不见,后者是该地区核武库最大的拥有者”。   “拜登此行划出了新的战线”,《纽约客》杂志16日警告说,伊朗核协议现在正陷入僵局。上周五,德黑兰在波斯湾展示了武装无人机,并称这是“对拜登的欢迎”。而在美以联合声明发表后不久,前中央情报局工作人员里德尔对《纽约客》记者说:“我们在致力于与伊朗开战。”他说,拜登之行将美国政策和中东局势带向了“更加危险的方向”。   路透社17日称,美国希望与海湾国家的峰会能帮助建立一个包括以色列在内的地区安全联盟,以应对伊朗的威胁。但峰会的公报含糊其词,沙特外交大臣给美国泼了一盆冷水,他表示,不知道任何关于海湾—以色列防御联盟的讨论,沙特也没有参与这样的谈判。   在拜登结束中东行两天后,19日,俄总统普京将抵达德黑兰,与伊朗和土耳其领导人举行三边峰会。

最新民调:拜登支持率暴跌至30%再创新低

  一项全美最新民调显示,美国总统拜登的支持率暴跌至30%,再创新低。《纽约邮报》9日称,民调机构Civiqs对美国注册选民进行的每日跟踪调查发现,仅剩不到1/3的美国人对拜登的工作表现表示赞赏,而不满的比例高达57%。美国媒体称,前总统特朗普执政一年五个多月的时候支持率为44%,比拜登高出不少。

拜登签署“非法捕捞”备忘录,外媒:虽未直接提中国,但意图明显!

  美国总统拜登周一签署一份关于“非法、不报告和不受管制(IUU)捕捞活动”的国家安全备忘录,要求美国政府机构加强合作、出台新规以打击非法捕捞活动。不少媒体认为,这份备忘录虽未直接提及中国,但却含有明显针对中国的意图。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这份在联合国召开海洋大会期间签署的备忘录旨在与塞内加尔、厄瓜多尔、巴拿马、越南、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加强对非法捕捞行动的执法力度。此外,美国还将与加拿大、英国、厄瓜多尔、巴拿马等合作“采取紧急行动”,在打击“非法、不报告和不受管制的渔业行动”中加强监测、控制和监视。备忘录要求美国21个联邦部门和机构强化信息共享、协调制裁和签证限制等执法行动,并在美国的国际盟友之间推广“最佳的实践方案”。美联社报道称,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未来几天还将出台新规,将“非法捕捞”的定义扩大到所谓“滥用劳工行为”,这将为美国把“不遵守规定的船旗国”列入“黑名单”铺平道路。美联社称,这是白宫有史以来首次将IUU问题写进国家安全备忘录。   虽然美国在这份备忘录中没有明确针对任何国家,但在27日回答媒体提问时,美国官员却明白无误地再一次将矛头指向中国。白宫网站就该备忘录发布的一份简报会实录显示,白宫高级官员攻击“中国是全球IUU的主要实施者,阻碍了国际组织制定打击 IUU 捕捞和过度捕捞措施的进展”。他们还称,备忘录将指示美国各机构努力结束“人口贩卖”“强迫劳动”等可能与非法捕捞挂钩的犯罪活动,同时促进“海洋的安全、可持续利用”。   据路透社28日报道,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美方的指责完全不实,对保护海洋环境和促进可持续渔业国际合作无济于事。”   美国已多次借“非法捕捞”抹黑中国。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5月就曾表示,美国将宣布旨在打击太平洋地区“非法捕捞”的计划,并声称这是美国加强与该地区接触的一部分,以抗衡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在此后举行的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峰会期间,四国又宣布一项在印太地区“遏制非法捕捞”的倡议。   此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美国的这些言论纯属无稽之谈,目的只是为了污名化中国,并挑拨本地区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关系。   针对美方多次以所谓“非法捕捞”攻击中国,中方已进行过严正反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此前表示,中方是负责任的渔业国家,积极会同国际社会严厉打击非法、不报告和不受管制(IUU)的捕捞活动,对远洋渔船违规违法行为“零容忍”,实行严格的远洋渔业监管,加强国际合作,在共同打击非法捕鱼和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美国补贴新能源暗藏“排挤中国”

  美国总统拜登计划在当地时间16日签署《通胀削减法案》并发表讲话。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该法案生效后,将投入4300亿美元用于气候、清洁能源以及医疗保健领域,同时致力于在未来10年内创造约74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这项被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胆的气候计划”被民主党人视为在中期选举中提高胜率的一个“筹码”,与此同时,它也被外界解读为美国试图“限制中国”的又一个举措——有分析称,该法案提出的电动汽车补贴规定等意图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不过,美国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有韩媒援引业界人士的话称,中国半导体、电池材料等产品性价比高,而且在全球经济放缓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大背景下,改变贸易结构并不容易。1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认为,美国通过产业政策的形式对中国具体产业的打压未来可能会常态化,而此次《通胀削减法案》的通过并签署再次说明,虽然美国一直强调全球化、自由贸易,但是近年来它实际是在进行逆全球化。   美媒:民主党人希望告诉选民,他们正努力控制通胀   8月7日和12日,拖延已久的《通胀削减法案》分别在参议院和众议院按党派立场通过——民主党人支持、共和党人反对。据《华盛顿邮报》15日报道,拜登计划16日签署这一法案并发表讲话。CNN16日称,白宫在一份声明中说,在接下来几周时间里,拜登将到访全美各地宣讲这一法案将如何令美国人受益。他还将在9月6日举办一场庆祝《通胀削减法案》通过的活动。   “这一历史性法案将降低美国家庭的能源、处方药和其他医疗保健的开销,并对抗气候危机、减少财政赤字,以及让那些大型企业缴纳他们应该缴纳的税费。”白宫在15日发表的声明中这样说。   CNN称,《通胀削减法案》将投入约4300亿美元的财政支出,并创造近74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在支出方面,该法案将在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投资约3700亿美元,其目标是将美国2030年的碳排放减少40%(相较于2005年)。法新社说,另外,该法案将在医疗保健领域投入大约640亿美元,其目标是通过控制处方药的价格飞涨来缩小美国各地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差异。对于某些处方药,联邦医疗保险将首次获得议价权。   而在收入方面,《通胀削减法案》寻求向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型公司征收15%的最低税率。   “《通胀削减法案》的另一个名字叫‘气候法案’。”美国彭博社16日称,如果有人对为何这一即将出台的法案被称为美国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气候立法提出疑问,那么这是可以理解的,它的名称本可以更简单和直观,比如早年间通过的《清洁空气法》。“但今天的政治和舆论形势要求立法机构将公众辩论引导到提案发起者能够更好驾驭的方向。”彭博社称,由于通货膨胀是当下许多美国人特别担心的问题,因此《通胀削减法案》这个名称胜出并不奇怪。随着中期选举临近,民主党人希望告诉选民,他们正努力控制通货膨胀。   美议员:该法案“明确阻止了”支持中国的投资   《通胀削减法案》中有关清洁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引发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介绍,该法案的相关政策包括,向购买二手电动汽车的美国人提供4000美元的税收抵免,而购买新的电动汽车者则可以获得7500美元税收抵免,这两项规定面向的都是中低收入人群。   另外,该法案将投入300亿美元用于生产税收抵免,以促进美国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的生产以及关键矿物加工等;提供10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用于建设清洁技术制造设施,例如制造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的设施。      不少分析认为,这项法案有“针对中国”的意味。综合美国广播公司、《华盛顿邮报》报道,该法案为电动汽车的购买者提供新的补贴,但同时加入新的条件,比如汽车必须在北美制造,其电池中至少有40%的金属原料和矿物(例如锂和钴)要在美国或者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开采、提炼。“换句话说,不是在中国”,美国连线网站称。国会民主党籍众议员马克·莱文15日在《国会山报》撰文称,该法案“明确阻止了”支持中国的投资。韩国《亚洲日报》则说,相关政策为优先购买美国货制定了更加详细的框架,有分析称,这是美国继《芯片和科学法案》后在高科技及未来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上对中国进行的又一次围堵,它试图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并以美国为中心重组全球供应链。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1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锂电池制造等领域,中国占据着全球领先地位,因此《通胀削减法案》的潜在台词确实是“限制中国”。   海关统计数字显示,中国2021年锂电池出口额为 284.28 亿美元,其中美国以 49.75 亿美元成为中国锂电池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不过国联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考虑到车企的供应商体系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幅变动,预计美国这一法案在短期内不会对中国电池出口产生显著影响。林伯强认为,《通胀削减法案》可能带来的一个长期影响是,中国锂电池制造企业向外迁移的规模可能增加,而这会增加中企的成本。   美国这项法案中有关电动汽车的规定在其国内也引发了争议。据美国CNBC网站报道,支持者称,新规定将使汽车工业摆脱对外国、尤其是中国的依赖,并鼓励国内生产电动汽车及电池。但反对者认为,定价和采购规则、特别是有关汽车电池的关键原材料采购规则过于激进,这可能导致大多数电动汽车失去获得联邦政府激励的资格,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美国汽车创新联盟表示,一旦法案开始实施,目前在美国销售的70%的电动汽车将无法享受税收抵免。   《亚洲日报》称,《通胀削减法案》对电动汽车及电池供应链方面的限制也给韩国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一方面,部分在北美市场颇受欢迎的韩国品牌汽车均是在韩国生产后出口至美国,美国这一法案将削弱韩国电动汽车的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中韩两国在该领域合作密切,对中国电池零部件原材料依赖度很高的韩国厂商很难在短期内找到替代的供应链。   “全球清洁能源竞赛开始”   除了在电动车及电池方面“限制中国”,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韦福雷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这项法案的相关内容也有明显打压中国光伏产业的意图。不过他认为,美国打压的目的难以实现。中国光伏产业最早是原材料、技术、市场“三头在外”,但在欧美反倾销后,国内市场逐渐开放,中国的光伏产业已形成优势,占据全球领先地位的行业企业几乎都来自中国,加上国内有着巨大市场,中国光伏产业能得到足够的支撑。韦福雷还提到,光伏产业对于原材料、成本控制等要求比较高,而美国在成本上对于产业链并不是很有吸引力。   对于《通胀削减法案》将如何影响美中在能源领域的竞争,美国国内也有不同看法。《华尔街日报》日前刊文认为,通过投入3700亿美元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美国实际上是把能源主导权让给了中国,因为可再生能源需要大量的关键矿物,如钴、镍、锰、锂,而中国在提炼这些矿物等方面占据明显的优势。文章担心,北京将矿产资源作为政治武器。   “全球清洁能源竞赛开始。” 世界报业辛迪加15日刊文称,通过在前瞻性产业政策上加倍下注,美国突然间就做好了与欧洲、中国和其他国家竞争的准备。去年全球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投资超过7500亿美元,仅中国就投资了2660亿美元,而德国和美国分别为470亿美元和1140亿美元。文章认为,在这场能源转型的硬件制造竞赛中,中国遥遥领先。目前,中国生产了全球2/3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和锂离子电池,以及约一半的风力涡轮机。...

美国“独立日”游行队伍枪击事件造成至少6人死亡,拜登:感到震惊

  美国中部伊利诺伊州海兰帕克市4日举行“独立日”游行时发生枪击事件,已造成至少6人死亡,24人受伤。美国总统拜登当天发推称,他和夫人吉尔·拜登对这一枪击事件“感到震惊”。      拜登当天在推文中写道:“‘独立日’发生的毫无意义的枪击暴力事件再次给美国社区带来悲痛,吉尔和我对此感到震惊。与往常一样,我们感谢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救援人员和执法人员。我不会放弃与枪支暴力流行病作斗争。”   位于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北部约40公里的海兰帕克市4日上午举行“独立日”游行,其间游行队伍突遭枪击。当地警方在记者会上说,枪击造成至少6人死亡,24人被送医治疗。警方在事发现场找到一支步枪,并分析枪手可能从屋顶向游行人员开枪。   另据海兰帕克市官网发布的消息,执法机构正在搜捕嫌疑人,大量执法人员已部署在海兰帕克市中心周边。

美国总统拜登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

  当地时间21日,白宫发表声明称,美国总统拜登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症状轻微。   声明说,拜登已完全接种疫苗,并接种了两剂加强针。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指导方针,他将在白宫进行隔离,直到检测结果为阴性,在此期间他将继续全面履行其所有职责。21日上午,拜登一直通过电话与白宫工作人员保持联系,并将通过电话方式参加在白宫计划的会议。   白宫医疗组将通知所有与拜登密切接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