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造势?美官员披露:澳预计购买多达5艘美“弗吉尼亚”级核潜艇

  四名美国官员当地时间8日透露,作为美英澳“奥库斯”协议的一部分,澳大利亚预计将在本世纪30年代期间,购买多达5艘美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   根据美英澳于2021年9月签署的“奥库斯”协议,澳大利亚将成为继英国之后第二个获得美国核动力潜艇技术的盟友。路透社称,该协议将分多个阶段进行,据一名美官员透露,在未来几年,至少有一艘美潜艇访问澳大利亚港口,并且,到2030年代末结束,将建造一种采用了英国设计和美国技术的新型核潜艇。但美官员并没有详细说明计划中的新型潜艇细节,包括有关生产地点的信息。      报道还说,两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官员表示,美国将在2027年左右在西澳大利亚州部署一些核潜艇;而在2030 年代初期,澳大利亚将购买3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并且还可以选择再多购买2艘。   关于美官员披露的上述内容,报道说,五角大楼让记者寻求白宫方面的回应,但白宫拒绝证实有关即将宣布内容的任何细节。澳大利亚驻美大使馆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英国驻美大使馆也没有直接回应置评,仅重申了伦敦的一项声明,即英国首相苏纳克将前往美国就“奥库斯”内容进行进一步会谈。   报道提到,美国总统拜登将于下周一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接待澳大利亚和英国领导人,为向澳大利亚提供核动力潜艇和其他武器制定下一步计划。   据美媒此前一天报道,澳方宣布,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很快将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据报道,两位领导人将公布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于2021年签署的三边防务协议细节。   本月早些时候,澳反对党自由党领袖彼得?达顿一番言论,在澳英引发风波。澳媒炒作称,达顿于当地时间3月1日公开对比美英核潜艇,称美国“弗吉尼亚”级潜艇是澳最佳选择,英国则没有额外产能根据“奥库斯协议”为澳建造新型核动力潜艇。该言论引发一些澳政府官员和英国方面的抨击,有英国政府内部人士质问,“证据在哪里?这是不对的。”

历史上那些不靠谱的“美国报告”

  近日,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发布一份报告,指责叙利亚政府曾在本国境内对反对势力使用化学武器,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报告激起叙利亚政府坚决反对,也引发国际社会广泛争论和质疑,认为这份报告受到美国的影响。其实,不论是围绕叙利亚的化学武器事件,还是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疑团,乃至历史上美国对中美洲许多小国的入侵,其依据的许多“可靠”报告和备忘录等,被历史证明并不可靠。   空袭叙利亚,美“关键证据”被打脸   自2017年开始,美军数次发起对叙利亚的空袭。美国称,打击叙利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化学武器的滥用。然而,美国据以发起攻击的多份事关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的报告,被一些美国科学家等专业人士质疑并不可靠。   2017年4月6日,位于地中海东部的美国军舰向叙利亚中部霍姆斯省的沙伊拉特军用机场发射巡航导弹,造成叙方多名军民死亡,这是美国第一次公开对叙利亚政府军部队采取军事行动。美国称,这次空袭是对叙利亚政府军在本国境内使用化学武器的反击。据报道, 2017年4月4日,叙利亚伊德利卜省南部的汉谢洪镇发生疑似化学武器攻击,造成80多名平民丧生。叙利亚反对派和西方国家均指责是叙利亚政府军发动的攻击,而攻击是从沙伊拉特军用机场发起的,美军空袭机场就是为打击叙利亚军方发动化学武器攻击的能力。   实际上,美军发动此次空袭依据的就是叙利亚反对派的控诉以及部分现场媒体报道,以及美国之前关于叙利亚拥有化学武器的相关报告。而应该对此负责的国际组织——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关于怀疑并指责叙利亚政府或应对汉谢洪镇化武袭击负责的调查报告,在两个多月以后的6月29日才出炉。也就是说,美国在4月发动空袭时,主要依据的仅仅是一贯的怀疑和主观判断,并无联合国机构的权威报告。   针对叙利亚政府在本国打击反对派时使用化学武器的报告和报道有很多,有的是来自叙反对派的指控,有的是来自两方媒体,甚至包括自媒体,而比较“权威”的报告,来自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以及美国政府。2013年8月30日,白宫新闻办公室发布一份报告,题目为《对叙利亚政府在2013年8月21日使用化学武器的评估》。报告从背景情况、准备工作和攻击过程进行分析和研判,指责叙利亚政府应对当日在大马士革郊区发动化学武器袭击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负责。但报告也提出,为保护消息来源安全,部分信息不予公开。禁止化学武器组织2017年6月29日发布报告,题目为《对2017年4月叙利亚汉谢洪镇事件的实况调查报告》。与美国及其西方盟友采信的其他类似报告相同,这两份报告均认为是叙利亚政府军发动了化学武器袭击。   但美国主导得出的这一结论,引发不少质疑,质疑者中就有来自美国的科学家。2019年和2020年,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及《国际法医学与医学杂志》分别刊登了一篇学术论文,文章的主要作者包括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和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等高校的多位教授。文章介绍,科学家们对美国以及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相关报告中的一些关键证据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中使用了3D图像分析、计算机建模等科学手段。最后,科学家的结论是,通过对2017年汉谢洪镇事件中被当作关键证据的一个弹坑的研究,发现现有证据不足以支撑美国政府及相关国际组织关于叙利亚政府发动了此次化学武器袭击的结论。更有甚者,研究表明,对叙利亚政府不利的个别证据有伪造的嫌疑。   消息一出,国际舆论哗然,但这篇文章及相关消息被西方主流媒体有意或无意忽视了。另一份隶属于普林斯顿大学的美国权威杂志《科学与全球安全》准备刊登这篇文章时,受到多方势力的阻挠,最终被迫放弃发表。   另据报道,美西方及部分国际组织的报告采信的一些关键证据,被指其背后有“白头盔”的影子。“白头盔”全名为叙利亚民防组织,是一家成立于2013年初的主要由志愿者组成的民间救援组织,主要活动在叙利亚反对派占领区。其成员在救援活动中常常戴着一顶白色头盔。近年关于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方面的一些证据来自该组织。但许多机构认为,“白头盔”在许多救援活动中有摆拍的嫌疑,而且从其资金源头来看,美国、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是其主要金主。   “白头盔”提供的照片和视频,不时成为西方媒体报道叙利亚冲突的素材,也往往被美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的调查报告采信,然后就变成西方国家干预叙利亚事务的借口。美国方面又往往以保护信息来源为由拒绝公布“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的直接证据,也让国际舆论无法信服。   也有一些机构怀疑,美国及一些国际组织的调查报告,实际上是受到美国政府及其情报部门控制的。比如一家美国智库就曾发文指出叙利亚冲突的本质是美国及其盟友发动的代理人战争,真正的目的是寻求恢复他们在该地区的统治地位。该研究所还特别强调,在美国炮制出伊拉克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闹剧之后,人们不应该再相信西方的情报以及他们的调查报告中所谓的证据。   美国入侵巴拿马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网站也曾发布文章,介绍了《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乔比·沃里克写的关于叙利亚冲突的一本书。在书中,乔比·沃里克提到了一个细节。2013年,联合国曾经招募一位来自瑞典的退休教授带队进入叙利亚,进行有关化学武器方面的实地调查。但由于该团队审慎的态度以及“工作效率不高”,他们的存在一度成为美国对叙利亚“动手”的阻碍。为此,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甚至直接找到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试图推动联合国将这位教授和他的团队从叙利亚尽快撤出。有了这个细节的铺垫,人们再联想到后来叙利亚官员的指责——认为相关国际组织关于叙利亚化学武器的报告受到美国的影响——也就可以理解了。   操控拉美小国,美报告按“需”出台   多年来,美国为确保自身利益不受侵犯,一向视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为自家的后院,通过扶植傀儡政权实现对该地区诸多国家的控制。多年来,美国或直接派兵或派遣雇佣军,对巴拿马、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多米尼加等多国进行侵略,以清除异己,培养“合格”的代言人。为使这些侵略及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合法化”,美国针对这些国家的一些调查报告以及情报机关的备忘录有目的地进行取舍,相关报告的“真实”或“虚假”,完全基于美国的利益考量。   巴拿马前政府首脑、前国防军总司令诺列加的遭遇就是很好的例证。诺列加大学毕业后赴秘鲁攻读军事工程专业,被美国中央情报局发展为情报员。因表现出色,加入巴拿马军队的诺列加攀升到国民警卫队的领导职务。1983年在美国暗中支持下,诺列加发动军事政变,成为巴拿马实际领导人,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后就任总统。   上台后的诺列加一方面继续为中央情报局提供有价值的情报,另一方面对美国唯命是从。据报道,诺列加长期跟哥伦比亚贩毒集团勾结,将数量惊人的毒品伪装成货物从巴拿马过境,然后运往美国销售,获取巨额收益。根据美国的解密档案,诺列加的政敌曾经向美国递交过一份调查报告,详细揭发诺列加从事贩毒的勾当,并指控诺列加曾参与谋杀。然而,与美国在巴拿马、在中美洲的战略利益相比,诺列加的种种罪行都不是“主要矛盾”。更有甚者,美国政府还为诺列加的罪恶打掩护。1987年,美国司法部长埃德温·米斯还阻止了美国司法部对诺列加犯罪活动的调查。同年,美国参议院一项谴责诺列加的决议遭到国务院负责中美洲和巴拿马事务官员的反对……   但是,当诺列加试图摆脱美国控制,反对美国继续控制巴拿马运河,触及美国“核心利益”的时候,风云突变。1988年,美国机构“美洲观察”发布人权报告,痛斥诺列加政府践踏民主,讲述巴拿马人民在诺列加统治下的悲惨生活。同年,美国司法部正式以“走私贩毒”的罪名起诉诺列加,要求政府派军队将其缉拿归案。1989年12月20日,美国以保护美国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由,发动名为“正义事业”的军事行动(如图),派出2.4万名美军对巴拿马发动突袭,仅用10多个小时便摧毁巴拿马国防军主力,并彻底控制该国。1990年1月3日,曾经风光一时的诺列加被押送美国受审,后被判入狱。   诺列加的经历表明,只要符合美国的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真实的报告可以被有意忽视,真实的犯罪可以被轻轻放过。只要“需要”,随时可以“出台”新的报告,作为干涉他国内政甚至出兵入侵的由头。   无独有偶,另一个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的遭遇也有类似之处。1944年,危地马拉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拉丁美洲传统意义上的封建买办军事独裁统治,建立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府。其后数年间,阿雷瓦洛总统及其后继者阿本斯总统对危地马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危地马拉逐渐走上了经济发展的道路。然而,这样的危地马拉,并不符合美国及其垄断资本的利益。1952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发布一份关于危地马拉情况的报告,该报告无视危地马拉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无视危地马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一味片面强调、夸大甚至捏造事实,宣扬共产党在当地的渗透已经严重威胁美国的利益。1954年,中央情报局策划了危地马拉政变,并扶持新的亲美政权上台。   对此,危地马拉《时代周报》记者胡里奥·戈多伊这样写道:只要美国人不改变他们对该地区的策略,这里就没有真相和希望存在的空间。

中国外长直率谈论“与狼共舞”,两小时回答十四个热点问题

“中国外交已经按下‘加速键’,吹响‘集结号’。”3月7日,外交部长秦刚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外长记者会是每年全国两会期间最引人注目的环节之一,作为新任外交部长,秦刚的这场记者会更受到世界关注。记者会上,秦刚不仅阐述了中国与俄、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关系以及中国在乌克兰危机等热点问题上的坚定立场,更畅谈了中国外交十年来的进取与担当。对于中美关系,秦刚直言“如果美方不踩刹车,继续沿着错误道路狂飙下去,再多的护栏也挡不住脱轨翻车”;对于所谓“战狼外交”,他掷地有声地说:“中国外交有足够的厚道与善意,但当豺狼挡道、恶狼来袭,中国的外交官必须‘与狼共舞’,保家卫国。”展望今年的中国外交,秦刚表示:“新征程上的中国外交,是充满光荣梦想的远征,是穿越惊涛骇浪的远航。惟其艰巨,更显荣光”。 新外长的两会“首秀” “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外长记者会都是最引人注目的场次之一,今年更有几大特殊。”香港中评社称,这是秦刚就任外交部长之后的两会“首秀”,也是时隔三年,中外媒体记者们再有机会面对面向外长提问。报道称,中外媒体记者们提前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发布厅卡位。由于发布厅预留的位子一度不够,工作人员数次增加现场座位,可见这场记者会有多火爆。 在时长114 分钟的记者会上,秦刚共回答了包括《环球时报》记者提问在内的14 个问题。中外记者各提了7个问题。在外媒记者提问中,4个问题是“非西方国家”记者提的。 今年外长记者会的第一个外国记者提问机会给了来自发展中国家埃及《鲁兹尤素福》杂志的记者,令人稍感意外的是,她的提问并非针对国际热点,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感兴趣。对此,秦刚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世界和平、正义、进步力量的壮大。”“中国的成功发展充分证明,各国完全有权利也有能力选择自己的道路,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与西方国家关注乌克兰危机等地缘政治冲突不同,我们发展中国家更关注发展。”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委员赫尔米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秦刚外长总结的独立自主、人民至上、和平发展、开放包容、团结奋斗等中国式现代化的几个特点,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更有珍贵的启迪和效仿价值。非洲要强大,必须坚持独立自由,不能受制于人,沦为西方的经济殖民地。否则,非洲只能越来越落后,越来越没有希望和未来。 “一带一路”是人们关注的另一个热点。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秦刚在回应巴通社记者提问时表示,十年来,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秦刚外长回答的14个问题中,有关中国式现代化、“一带一路”等5个问题与中国外交主动走出去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等有关。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7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在这些问题背后,外界有一个共同的关注,即“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将如何同世界打交道”的问题。他认为,对外界这个核心关注,秦刚在每个答问环节其实都有回应和展示,即中国将与世界共谋发展、共促和平。“这使外界对中国外交有更多确定的预期,并为寻求同中国建立更紧密合作关系的国家注入信心。” 18次点名美国 中美关系问题是西方关注的焦点。“新任外长秦刚强硬回应中美气球事件”“谈中美关系,秦刚称要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办不到’”“中国新任外长警告中美可能陷入冲突”……在7日的记者会上,秦刚有关中美关系的表态很快被全球各大媒体关注报道。 据《环球时报》初步统计,秦刚在记者会上先后18次点名美国。美国“政治新闻网”称,秦刚从美国的对华关系、“印太战略”、台湾问题到美国对俄乌冲突进行“拱火”等各方面批评美国。秦刚谴责美国对华政策目的就是“全方位遏制打压”,是一种“歇斯底里的新麦卡锡主义”。 在记者会上,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问及对“战狼外交”的看法。这立即被各国媒体纷纷报道。“中国外长强调面对豺狼就要‘与狼共舞’”,韩国《首尔经济》称,秦刚在记者会上对美毫不客气进行批判。 “所谓‘战狼外交’就是一个话语陷阱,”《海峡时报》称,秦刚说:“记得我刚到美国任大使时,美国的媒体惊呼,‘中国战狼’来了。现在我回来当外长,又不给我这个称号了。”他幽默的话语引起一片笑声。报道称,秦刚曾担任外交部发言人,帮助开创了强硬的外交风格。但他后来作为中国驻美大使,成功地树立了温和的形象。当天,秦刚在谈到中美关系时回忆起美国人民对中国的友谊:有洛杉矶长滩港码头工人和艾奥瓦州的农民,有大学校长也有热爱中文的小学生。秦刚说,“每当我想起他们,我就想,决定中美关系的,应该是两国的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和两国人民的友谊,而不是美国国内政治和歇斯底里的新麦卡锡主义。” 中国加强与多方合作 俄乌冲突是国际舆论关注的另一个重点。谈到美国借机对中国抹黑,秦刚说,中国既不是危机的制造者,又不是危机的当事方,也没有向冲突的任何一方提供武器。凭什么向中国甩锅推责,甚至制裁、威胁?我们绝不接受! 台湾媒体对秦刚在台海问题的表态十分关注。台湾中时新闻网称,秦刚拿出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警告“台湾问题处理不好,中美关系地动山摇”。 《韩民族新闻》称,中国外长秦刚在记者会上全面阐述了中国今年的外交政策走向,除了对美国发出警告外,对俄是“世界越是动荡不安,中俄关系越应稳步向前”,对欧是希望其“痛定思痛,真正实现战略自主”,对东盟等周边国家则是“共筑更加紧密的周边命运共同体”,对中东是“愿做中东安全稳定的促进者、发展繁荣的合作者、团结自强的推动者”。报道称,随着美国对华遏制愈演愈烈,中国正持续推动与欧洲、亚洲和中东等地区的合作。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秦刚外长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的80%,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高达70%。这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即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方面,世界结构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成为中国外交的战略基石。因此,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广,新朋友越来越多,老朋友越来越铁。 另外一名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提起近来国际外交舞台发生的几件引人注目的“小事”: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4日在联合记者会上公开批评来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称法国必须停止对非洲“居高临下”的态度;墨西哥总统洛佩斯日前回击美国干预其内政时称:“我们更民主,想辩就来。”此外,一段几年前有关纳米比亚总统反击德国前议长挑拨中纳关系的视频突然在Youtube网站上火了。这名学者称,这些发展中国家如此高调回击美国和西方的傲慢和干预,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这些事情有些与中国有关,有些无关。但正是中国在世界上坚持伸张正义,为发展中国家说话,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还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使发展中国家有了自信,拥有了挺直腰杆的底气。

法国学者:“北溪”事件系美国所为

  当地时间3月2日,法国智库学者、前欧洲议会议员帕特里夏·拉隆德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揭露美国策划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文章里有许多翔实可信的论据。   但奇怪的是,这一事件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却很少被媒体关注。她认为,正是因为这一事件是美国的犯罪行为,相关的调查才如此难以推进,媒体报道也会更为敏感。   帕特里夏·拉隆德表示,长久以来,美国对于俄罗斯向德国等欧洲国家输送天然气非常不满,一直致力于终止这一合作,而俄乌冲突恰恰给了美国这个机会。她认为美国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周密策划的。   法国智库学者 帕特里夏·拉隆德:美国的想法就是,切断俄罗斯与欧洲的联系。有一个欧洲国家,也就是德国,在经济上与美国存在竞争,而德国又在使用俄罗斯的天然气发展自身,那么(美国)就有必要消除这些威胁。   帕特里夏·拉隆德还认为,欧盟针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制裁并未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反而使得欧洲国家长期面临能源短缺、物价高涨的难题。   法国智库学者 帕特里夏·拉隆德:目前,欧盟对俄罗斯的这些制裁措施并没有起到什么好效果,我们可以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为俄罗斯将天然气卖到了其他地方,而我们又花高价买回来,这样的局势真的让人很无奈。

霸道惯了的美国终将害人害己

  数十年来,美国将世界当成其肆无忌惮“秀霸权”的舞台,美式霸权为祸四方铁证如山。     政治霸权上,煽动国家对抗、拉帮结派、强推“印太战略”;军事霸权上,在海外开设约800个军事基地,以反恐之名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造成超过90万人死亡;经济霸权上,对近40个国家实施过经济制裁,全球近一半人口受影响;科技霸权上,将1000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各种制裁清单;文化霸权上,占据世界70%以上份额的美国电影强行植入美国价值观……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的霸权、霸道、霸凌行径深重危害了多国。   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演进、各国逐渐认清美国霸权的真面目,由美国制定的规则体系引发越来越多国家的反感。《纽约时报》曾在题为《美国不该继续追求全球霸权》的文章中指出,美国不仅决定要追求军事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且要在未来长期保持这种地位。这个决定当时就是可悲的,现在更不可行了。   当地时间2023年2月2日,菲律宾马尼拉,示威者高喊口号,抗议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的访问。   冷战思维、单边主义、阵营对抗、霸权主义与联合国宪章精神相违背,终将害人害己,应坚决受到抵制和反对。一个真正的大国,不会行不法之事,不会敛不义之财,不会做不肖之徒,更不会走不正之道!

澳报告称中国科技有“垄断”可能性,专家:报告背景和动机值得警惕

  3月2日,一份来自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院的报告被多家外媒转载。该报告称,中国在多个尖端科技研究领域领先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甚至在某些领域有“垄断”的可能性。专家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份报告的背景和动机值得警惕。   该报告称,在包括国防、太空、机器人、能源、环境、生物科技、人工智能、高级材料、量子科技等在内的44项科技领域,中国在其中37项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美国在大多数科技领域排第二名。从44项科技领域的整体排名情况看,中美两国作为第一梯队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但是,这份报告话锋一转称,如果不加以控制,技术开发和控制权力、全球权力和影响力都会转移到中国。报告甚至绘制了一张表格,显示中国在8个领域技术垄断风险为“高”,讽刺的是,美国没有在任何领域有高技术垄断风险,只在量子计算领域被评价为 “中”。英国《卫报》在转载这份报告时称,研究所透露,其研究由美国国务院全球参与中心和特别竞争研究项目资助,后者旨在加强美国的长期竞争力。   报告还为西方国家出谋划策,称尽管中国实力强大,但西方国家联手作为整体相对于中国仍拥有优势,但问题在于西方内部如何真的形成合力。报告建议,为推进尖端科技发展,可考虑拿出占国民生产总值0.5%到0.7%来设立主权财富基金,专门用于支持高科技风险投资。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需要警惕的是,这份报告受到美国经费的资助,所以极容易被利用为在科技领域渲染“中国威胁论”的政治工具。美国政府或相关机构不方便出具这样的报告,于是在侧翼出击,让其他机构提供所谓“证据”,目的无非是为国会和国务院等机构臆造打击中国科技企业或科研机构的借口。高凌云说,报告中提到许多“领先”科技,如果真的领先,他们怎么可能知道呢?因此该报告也是推测成分居多。再者,技术领先并不意味着垄断。中国曾经有很多技术都是全球领先,但这些技术后来被很多国家习得,这说明中国并没有垄断的基因;恰恰相反,美国和一些盟友为垄断科技,倒是“实实在在地”推出了不少联盟和协议。   高凌云强调,在技术和人才上面的良性竞争本身是技术进步的必由之路,良性竞争能够推动技术迭代升级。而且,对于中国来说,无论是什么样的技术进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对更好品质生活的需求。

美国是唯一未批准《儿童权利公约》的联合国成员

  3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昨天,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联合报告指出,儿童贫困问题仍然突出,世界上有近18亿儿童生活在缺少社会保障的环境中,呼吁各国加强对儿童的保护。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表示,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份报告。儿童是世界的未来和希望,促进和保护儿童权利是国际人权事业的重要内容。   毛宁介绍,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儿童事业。31年前的今天,我们向联合国递交了《儿童权利公约》批准书。多年来,我们积极履行《公约》义务,坚持儿童最大利益原则,贯彻儿童优先发展战略,切实保障儿童的各项权利。中国的儿童健康状况不断提升,被世卫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在保障儿童受教育权方面,中国已经建成当代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民法典》《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的通过和修订、《反家庭暴力法》的亮相,进一步完善了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美国是唯一没有批准《儿童权利公约》的联合国成员,”毛宁指出,据《纽约时报》最近的报道,美国非法童工现象近年来呈爆炸式增长。从矿井到农场,从肉类加工厂到金属冲压工厂,数十万童工从事着繁重甚至危险的劳作。在美国边境的难民拘留中心,成千上万的儿童被迫承受着肆虐的疾病、不净的食物以及与父母的强制分离。美国儿童和青少年死于枪击的可能性比其他31个高收入国家的总和还要高15倍,仅去年就有6000多名儿童在美国因为枪击事件死亡或受伤。   毛宁强调,全面实现儿童权利保护任重道远。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儿童事业取得更大发展。我们也呼吁美国尽快批准《儿童权利公约》,以实际行动保护儿童的各项权利。

美议员听证会炒中美“生存斗争”,有人现场抗议:中国不是敌人!

  当地时间2月28日,美国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举行该委员会成立后的首次听证会。在听证会上,美国议员大肆渲染“中国对美国的威胁”,该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甚至宣称美中之间是一场“关于21世纪生活将是什么样子的生存斗争”。这种极端声音引发抗议。在听证会举行过程中,有抗议者高举“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的标语(如图),还有人大喊,“这个委员会是在加剧紧张,而不是推动和平”。   据美联社报道,共和党众议员加拉格尔在听证会开场陈述中称:“我们或许会称这是‘战略竞争’,但这不是彬彬有礼的网球比赛,这是一场关于21世纪生活将是什么样子的生存斗争。”他鼓动称,“我们必须赶紧采取行动。”   这场听证会请来了几个长期对华持鹰派立场的人物作证,包括曾在特朗普政府任职的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与前副助理波廷杰。两人声称“美国正面临来自中国的威胁”。麦克马斯特还称,2024年将举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和美国总统选举,届时可能是台海局势升级的“危险期”。他吓唬与会者称,美国可能面临“困难境地”,因为美国长期以来“对军事现代化投资不足”,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在“研究”美军且发展出了“反制措施”。   在共和党获得多数席位后,美国新一届国会众议院于1月10日成立“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声称意在研究如何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战略影响力。加拉格尔日前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声称,委员会将着重研究美国大公司与中国之间“引人忧心的麻烦关系”,他将寻求说服美国企业与中国“选择性脱钩”。   不过尴尬的是,在听证会进行过程中,一名女示威者在现场打出了“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标语,另一人高举“停止仇恨亚裔”标语。两名抗议者来自一个名叫“粉红代码”的团体,该团体反对美国参与战争以及“试图促使(他国)政权更迭”。该团体当天发表声明称,美国在印太地区建了250多个基地对华实施围堵,这些基地破坏了岛屿自然环境,并导致当地居民成为“战争受害者”。声明称,“我们的共同敌人是气候危机,我们不要竞争,而要合作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美国人民需要合作,而不是与中国竞争。”

“反对部署导弹”!冲绳民众拒当美日军事勾结“炮灰”

  “不要让我们的岛屿变成战场”“反对(在冲绳)部署导弹”“绝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卷入战争”……2月26日,1600多名日本民众在冲绳县首府那霸市举行集会游行,反对岸田政府去年12月通过的3份安保文件。这些文件将中国定位为日本“迄今最大战略挑战”,并计划在包括冲绳在内的西南诸岛增强自卫队力量并部署导弹。日本还打着“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的幌子,伙同美国持续强化在冲绳的军事部署,试图将其军事堡垒化。位于日本九州岛和中国台湾之间的冲绳,曾在二战中饱受战争之苦,现在又被美国视作对抗中国的前线。当地民众一次又一次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不愿卷入战争,不愿充当日本激进防卫政策的“炮灰”,呼吁日本政府不要再对冲绳民众的呼声充耳不闻。   “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妖言惑众!   “所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论调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妖言惑众!”以埼玉县为据点开展反战活动的冲绳集会实行委员会成员冈本耕次对《环球时报》记者说。2021年12月,安倍宣称,“台湾有事”等同“日本有事”,也可以说是“日美同盟”有事。对此,冈本耕次表示,日本政府一直试图给民众“洗脑”,让他们认为亚洲可能爆发军事冲突,这不仅是错误的,而且让日本民众生活在强烈的不安之中。   2月26日,日本民众在冲绳县那霸市举行大规模集会,反对政府去年12月通过的3份安保文件,呼吁日本走和平道路。   冈本耕次解释说,根据1972年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日本没有插手台湾问题的立场。在这一声明中,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去年9月获得连任的冲绳县知事玉城丹尼此前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绝不允许因所谓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使冲绳沦为军事打击目标。他说,在二战中,很多冲绳民众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切身感受到和平的可贵,因此坚决反对再次发生战争。   绝大部分日本民众也不赞成日本与中国发生冲突。日本《东洋经济周刊》此前援引一项民调结果称,多达79%的日本人对台海危机给日本造成的影响感到不安,赞成日本自卫队联合美军攻击中国的受访者只占7.8%。   “绝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卷入战争”   据路透社以及日本《每日新闻》等媒体近期报道,日本政府计划加强西南诸岛的所谓“防御能力”,以在“台湾有事”时做出应对。为加强冲绳的军事力量,日本正在当地建造新的反舰和防空导弹基地以及雷达站。在冲绳县,自卫队除了在与那国岛和宫古岛建有基地外,还将从今年3月起进驻石垣岛。此外,美国计划对驻扎在冲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实施整编,在2025年年底前组建“濒海作战团”。华盛顿希望到2026年,将这一新建的部队分支部署到冲绳各地,并给该部队配备导弹和轻型装备。   “日美联手升级军事部署,只会让日本帮美国承担美军可能遭遇的危险。”冈本耕次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宫古岛、石垣岛等地建设导弹基地,意味着一旦爆发冲突,这些岛屿将首当其冲,成为攻击目标。他认为,日本依旧像被美国占领的国家,《日美地位协定》对日本的安全保障毫无用处,冲绳乃至整个日本都有可能沦为美国对华战略的“弃子”,“我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的挑衅很可能让冲绳卷入战争,而美国向来‘翻脸比翻书还快’,有一天美国对待日本可能会像对待阿富汗一样”。冈本耕次希望尽早废除《日美地位协定》,以结束日本对美国的从属关系,然而不幸的是,在二战后的78年时间里,日本政客和官僚自愿服从美国的劣根性根深蒂固,以至于极难改变现状。   在日本政府表示计划加强西南诸岛的军事力量后,当地居民一直要求建造可以躲避导弹袭击的避难所,并呼吁日本政府制定疏散计划。参加2月26日那霸市集会的69岁居民高松古西健表示,日本政府正在快速推进冲绳的军事化进程,没有给当地人民留下思考的余地。他认为,冲绳民众不能只通过避难或疏散来寻求安全,而是要阻止冲绳成为战场。53岁的宫城友子住在冲绳县宜野湾市美国海军陆战队普天间空军基地附近。她对日本增加在冲绳自卫队存在的计划感到震惊,“绝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卷入战争”。   日本去年通过的3份安保文件表示,为增强反击能力(对敌基地攻击能力),需要在冲绳部署远程导弹。玉城丹尼对此表示坚决反对,担心这一决定可能会加剧地区紧张,引发不测事态,“不能让冲绳成为攻击目标”。日本自卫队在宫古岛驻扎导弹部队。反对在当地部署导弹的民间组织联合负责人广森下地对日媒表示,自卫队基地靠近居民区,弹药库也在社区附近。如果发生什么事,当地居民将无法生存。“我很担心,因为冲绳看起来正在变成一座(军事)堡垒……我们需要提高我们的声音,以防止战争再次发生。”89岁的垣花说。   “琉球人”不要再当“弃子”   在2月26日那霸市集会游行中,许多人提到冲绳在二战中成为军事焦点后,经历了太平洋地区最血腥的战斗,当地大约1/4的民众在1945年的冲绳战役中死亡。来自冲绳的日本龙谷大学经济学部教授松岛泰胜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冲绳战役本质上是为了给日本本土拖延作战时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弃子之战”。日本政府现在加强军事力量的举措,实际上是在为发动战争做准备,这会置当地民众于险境之中。松岛泰胜称,二战已结束近78年,而日本政府的安保战略仍然是通过牺牲“琉球人”来保护本土日本人,但“琉球人”不要再当“弃子”。   “我们坚决反对将冲绳再次变成战场。”1月12日,一些冲绳战役幸存者发表声明,反对日本政府在冲绳等地加强军事力量。78年前冲绳战役爆发时,日本军队从当地21所师范学校、初中和女子高等学校动员很多学生参加战争。他们被要求挖战壕、护理受伤士兵等。很多学生在与美军的激烈地面战中丧生,“我们被告知战争是为了正义,但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参战”。该声明还批评了日本政府希望获得反击能力(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的计划、增加国防预算以及加强自卫队和美军融合等举措。   这些幸存者认为,目前日本的局势和二战前类似,日本政府似乎正以“中国威胁”为借口,通过引发民众的危机感来煽动战争。日本政府只关注如何推进军备建设,却丝毫没有考虑到这对民众的损害。这些在青少年时期经历战争、现在已年过鲐背之年的人呼吁日本政府谨记冲绳战役的教训,珍惜和平与生命。他们要求日本政府对侵略战争进行反省,并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对话,努力通过外交构建和平。   “威胁日本的根本不是中国!”   日本政府把“迄今最大战略挑战”的标签贴在中国身上,可在《环球时报》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受访对象都表达了同一种观点——真正威胁日本的不是中国。那么,真正威胁日本的是什么?   “威胁日本的根本不是中国!”松岛泰胜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日本安保政策的核心应该是强化与中国、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从而使日本的外交影响力不被削弱。然而,日本政府现在却通过强调中国是一个“威胁日本的国家”强化日美同盟关系,致力于制造中美对立,有意恶化中美关系,造成一种外交失衡。在经济层面,中国对日本非常重要。他说,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和日本没有任何关系。所谓“台湾有事”并不代表“日本有事”,恶化与重要邻国关系的日本政府才是这个国家面临的最大威胁。   冲绳县名护市议员多嘉山侑三认为,日本面临的真正威胁不在外部而在内部。日本政府无视自身的外交无能,计划将国防开支增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并试图通过提高税收的方式获取资金,这种做法与日本的自身体量完全不符。日本政府为转移国内矛盾而将中国塑造为“假想敌”,利用“中国威胁论”煽动公众情绪。他表示,“为国家制造敌人”“把军队放在首位”“异常痴迷于强化安全保障”等要素被认为是法西斯主义的早期特征。日本政府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很可能重蹈二战时的覆辙。种种具有法西斯主义特征的行动以及日本国民对此的无能为力,是日本的真正威胁。   “中国并不是日本的威胁。”冲绳国际大学冲绳经济环境研究所特别研究员泉川友树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978年缔结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明文规定,重申《中日联合声明》第6条规定的内容,即双方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根据上述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两国政府确认,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泉川友树认为,这是中日两国以条约形式共同作出的“不再进行战争”的郑重承诺。   泉川友树说,有声音担心台湾问题可能导致中日之间再次发生武装冲突,但《中日联合声明》已经明确表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方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的这一立场。除非日本政府公然违背这份政治文件,否则不存在中日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此外,中日双方同意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两国间的问题。如果按照这一原则来处理两国遇到的问题,双方之间发生武力冲突的可能性也极低。他强调,切实履行《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中日之间的政治文件是对日本和冲绳民众最大的安全保障。与此同时,建立中日之间安保对话框架、保证沟通渠道畅通也十分重要。   可以在加强各国友好交往中发挥作用   在历史上,中国与冲绳的前身琉球王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多嘉山侑三说,琉球王国在历史上享有“万国津梁”的美誉,意思是“沟通世界的桥梁”。14世纪时,琉球人就通过与中国和东南亚的贸易,在各国人民和文化交往中架起桥梁。许多冲绳民众至今仍然希望成为连接东亚国家的桥梁。多嘉山侑三表示,冲绳将继续呼吁日美同盟停止在西南诸岛上的军事勾结,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日本《朝日新闻》称,冲绳民众希望日本政府放弃在西南诸岛部署导弹,认为这会加剧军事紧张局势。他们表示,日本政府应该通过外交行动加强地区安全,通过对话缓解与邻国的紧张关系。冲绳居民彻猪俣呼吁民众为和平采取行动,“永远不要让对想象中威胁的恐惧占据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