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瑞士大使:若在乎瑞中关系,瑞士就应避免跟风对中国实施制裁
中国驻瑞士大使王世廷表示,瑞士如果在乎瑞中关系,就应该避免跟随欧盟的脚步对中国实施制裁。 王世廷5日接受《新苏黎世报》采访时表示:“任何真正在乎两国友好关系并制定负责任政策的人,都不会同意制裁。”他补充说:“如果瑞士实施制裁,局势将朝不受控制的方向发展,中瑞关系将因此受损。” 去年3月22日,欧盟、英国、加拿大分别以所谓新疆人权问题为借口宣布对有关个人及实体实施单边制裁。同日,美国宣布制裁中方两名新疆官员,声称是对欧盟与英加两国制裁措施的补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当时回击称:“必须指出,这几个国家自封人权‘判官’,充当人权教师爷,但自身在人权问题上劣迹斑斑。他们没有任何资格指责中国,甚至将自己犯过的罪、做过的恶强加给中国。” 据欧洲媒体报道,俄乌冲突以来,瑞士闻名于世的“中立立场”似乎有所动摇,瑞士国内不少声音认为,是时候重新定义“中立”了。瑞士联邦政府经济事务处国务秘书加布里埃尔·茵艾辛今年7月曾宣称,如果解放军攻台,“瑞士可能会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对中国的制裁将比对俄罗斯的更激烈,但我希望永远不会走到这一步”。 “德国之声”称,1950年,瑞士是首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之一。2010年至今,中国一直是瑞士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
外媒曝光美俄高官多次“秘密接触”,主题是降低核战争风险
据路透社援引美国《华尔街日报》6日报道,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与俄罗斯高级官员近日进行了数次“秘密接触”,以降低俄乌冲突外溢或升级为核战争的风险。 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称,在核紧张局势中,拜登助手与俄罗斯官员进行谈话 报道称,有美国及其盟友国家官员透露,近几个月来,沙利文与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助手尤里?乌沙科夫、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尼古拉?帕特鲁舍夫进行了“秘密接触”,相关会谈并没有对外公开。 路透社称,白宫方面拒绝就该报道置评,只是用一份据信来自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阿德里安娜?沃森的声明回应称:“会谈很多事情。”此外,《华尔街日报》称,披露消息的官员们没有说明这些对话进行的具体时间和次数。 路透社介绍,近几个月来,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高层接触很少公开,因为华盛顿方面坚称任何关于结束俄乌冲突的会谈都应该在莫斯科和基辅之间进行。报道还提到,沙利文于上周五(11月4日)访问了基辅。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外媒放风上述消息之际,美国《华盛顿邮报》当地时间5日发出爆料文章,援引知情人士的透露,拜登政府正在私下鼓励乌克兰领导层发出对与俄罗斯谈判持开放态度的信号,放弃那些公开拒绝参与和平谈判的表态。不过,报道称,美国官员的目的并非要把乌克兰推上谈判桌,而是在“其他国家”担心俄乌冲突会持续数年的背景下,希望基辅政府能借此姿态得到更多“其他国家”支持。《华盛顿邮报》认为,这种情况表明,拜登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变得非常复杂。
为何总是“美国点火、欧洲埋单”
曾被欧美双方看重的跨大西洋合作伙伴关系正在“显出原形”,其所反映的本质恰是美欧间多年来“仆从”与“反仆从”根本性矛盾。这让欧洲不能不深刻反思:既然是伙伴,为何每次都是“美国点火、欧洲埋单”。 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今年前8个月,美国对法国天然气出口增长421%,仅8月份液化天然气价格就不可思议地增长了1094%。而欧洲却在美裹挟下,持续加码对俄制裁,甚至以“断腕”气势限制俄进口能源,直接诱发欧洲能源供应危机,通胀飙升。欧洲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9月通胀率已升至9.9%,再刷纪录。 面对美大捞战争红利,疲于应对各类危机的欧洲仿佛刚刚如梦初醒。当地时间10月21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欧盟峰会期间抨击美国在贸易与能源政策上大搞“双标”,指出“美国在其国内市场降低能源价格,却以国内价格三倍至四倍溢价出口欧洲天然气,甚至对某些领域企业的国家补贴已高达80%”。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暗讽,“欧洲的盟友美国以过高溢价向德国出口天然气,正在大发‘战争财’”。 如果说能源上的损失可被辩解为美国盟友的战术误伤,那在经贸领域的“趁火打劫”,则使美难掩其大肆收割欧洲红利的贪婪本质。 面对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价格飞涨与通胀高企不下,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开始向美迁移,涉及制造业多个领域,特别是化学品、电池等能源密集型企业,并带动欧洲高科技人才外流。荷兰化学品公司高管评论,“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向美迁移是显而易见的”,而该公司刚刚宣布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扩建一家合成氨工厂。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也曾以汽车行业为例警告:“欧洲必须更好地保护其汽车工业免受主要合作伙伴的‘保护性’与‘侵略性’影响。”在欧洲目前这种产业“被动空心化”趋势下,盟友美国反而宣布了包括《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等在内的一系列刺激措施,企图强化自身能源价格稳定、企业政策可靠、绿色转型支持的诱惑力,无异于对欧洲产业与制造危机“火上浇油”。 这种“美国点火、欧洲埋单”的“仆从定位”在过往美欧关系中屡见不鲜。相信欧洲一定不会忘记:在商业领域,美国在“欧洲猎场”大搞长臂管辖,借“阿尔斯通案”掠夺欧洲财富;在数字科技领域,美国通过“GAFA”巨头长期侵蚀欧洲税基,挤压本土科技企业发展;在数据领域,美国通过臭名昭著的“棱镜门”计划对欧洲多国领导人进行长年监听,将欧洲数据安全视如无物,甚至此前还在和欧洲就“个人数据传输”议题讨价还价;在气候领域,美国手扯“气候大旗”;在俄乌冲突这一敏感时刻,公布了一系列财政刺激政策,形成对欧洲资本、人才与技术的强大吸力。法国外长科隆纳警告:“这将使美欧经济体间出现巨大的不公平竞争。”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喊话:“美国不能破坏欧美间的公平竞争环境。” 跨大西洋合作伙伴关系远没有美国描述的那样美好。以美方固守全球霸主地位与欧洲谋求战略自主道路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结构性分歧,像一颗颗锋利的尖钉深深嵌插在所谓“共同价值观”的虚无缥缈的基石上。美方的合作实质是美方单赢,美方的伙伴定义也不过是“仆从定位”。真正的伙伴不会在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等国制造人道主义灾难,并将自己的盟友拖入战争陷阱,使自己的伙伴面临外部动荡、难民潮冲击、极端思潮泛滥等连带风险。真正的朋友应该是以全球共同发展为基础,以人类共同命运为己任,坚持平等、互利、共赢原则,尊重彼此主权与发展利益。欧洲目前需要以清醒视角区分“真正的朋友”与“虚伪的伙伴”,并以强大魄力与决断走真正的“欧洲自主”道路,这也将是考验欧洲领导者决心与魄力的关键。
坐收渔利 美国成为欧盟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国
据俄罗斯媒体11月3日报道,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事务的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当天表示,由于俄罗斯天然气供应量减少和美国液化天然气交付量增加,美国现在已经成为仅次于挪威的欧盟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国。 在今年之前,俄罗斯是欧盟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满足了该地区约40%的天然气需求。然而,自俄乌冲突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施加多轮制裁,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锐减,已降至欧盟天然气进口量的9%。 与此同时,美国出口至欧盟的液化天然气进一步增加,目前占欧盟液化天然气采购总量的近一半。 美国路孚特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量约为743万吨,环比增加近16%,创历史新高。6月,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量首次超过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量。美国液化天然气运营商预计今年将盈利590亿美元,比去年增加了一倍,轻松弥补了2013年至2020年间450亿美元的亏损。美国页岩气生产商今年也有望盈利近2000亿美元,这足以让该行业在2024年前摆脱债务。 俄乌冲突以来,能源危机导致欧洲能源价格飙升,与此同时,美国却高价向欧洲出售天然气。而随着西方对俄能源制裁不断加码,加之近期发生“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欧洲国家不得不增加美国高价能源的进口量,未来美国能源供应商攫取暴利的速度还可能进一步加快。
这次,全球仅一个国家支持美国!乌克兰都不敢跟
当地时间11月3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进行的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上,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通过投票的方式,再次对美国持续对主权国家古巴进行的经济封锁政策表达了强烈不满。 这也是美国连续30年在封锁古巴的事情上遭到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 就连如今被美国顶在战争一线,与俄罗斯杀得“你死我活”的乌克兰,都不敢支持美国的这一做法。 从联合国大会此次的投票结果来看,在参与投票的189个联合国成员国中,除了美国自己外,只有以色列这个美国在联合国里最铁杆的盟友,对美国持续封锁古巴的霸权主义政策表达了支持。 其他的187个国家中,有185个国家都投票要求美国立刻中止对古巴的经济封锁政策。 这其中既包括了欧盟27个成员国——其中大多数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友,也包括了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美国的传统盟友。 欧盟驻联合国的代表团还在一则声明中谈及了欧盟26国一致反对美国的原因。在这份声明中,欧盟仍然难掩西方国家的那种傲慢,对古巴的内政和政治体制说三道四,但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的做法伤害了古巴人民,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和自然灾害的轮番冲击下。 就连处在博索纳罗这个右翼总统把控下、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政治颇为推崇的巴西,以及正被美国顶在战争一线,正与俄罗斯“火并”的乌克兰,都只投了弃权。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有支持古巴的声音认为,乌克兰投弃权票可能是因为该国一直在对外宣称自己是俄罗斯“霸权”的受害者,怕被视为“双标”,有一些支持古巴的声音认为乌克兰的弃权票本身就是“双标”。而支持乌克兰的声音则称,乌克兰之所以不支持古巴而选择弃权,是因为古巴曾多次投票支持俄罗斯。 这也是美国连续30年因其对古巴的封锁政策,而在联合国大会上遭到来自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集体反对。比如在2021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就有184个国家投票要求美国中止对古巴的封锁。当时支持美国的同样只有美国自己和以色列,而弃权的也和今天一样,只不过多了一个哥伦比亚。 然而,由于联合国大会的决议本身没有约束力,所以即便在过去30年里不断面对全世界的谴责,美国仍然可以我行我素。更别提美国还是拥有一票否决权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又为美国对古巴的霸权主义行为提供了一层绝对的保护。 讽刺的是,为了打击自己的老对手、同样身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俄罗斯,以及不断崛起的中国,美国近些年不断冒出想要取消中俄两国的常任理事国地位的言论。 但那个30年来不顾全世界的反对,持续对主权国家古巴进行野蛮经济封锁,还多次不顾全世界反对四处挑起战争,甚至用“洗衣粉”欺骗全世界的霸权流氓,才应该被赶出安理会。 但这一想法立刻遭到了美国那些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智库和学者的反对,因为他们很清楚这种做法真正会瓦解的,恰恰是美国自己的霸权。
一份俄军方讨论是否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情报引发美官员分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11月2日援引多位消息人士的话说,根据一份美国情报评估报告,俄罗斯军方已经讨论了将在何种条件下以及采用何种方式对乌克兰使用战术核武器的问题,但这份分析报告在美国官员内部引发了分歧。 CNN这篇报道的素材来自一些看过这份评估报告的人。该报道称,此报告由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起草,并非原始情报,而是情况分析,因此并不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一些美国政府官员认为,文件中反映的对话可能存在断章取义,并不一定表明俄罗斯准备使用战术核武器。 报道称,另一些看过文件的人表达了担忧,他们认为俄罗斯高级将领间的对话表明俄罗斯对目前的损失感到越来越沮丧,这种挫败感可能会变成绝望,进而可能导致俄罗斯采取更极端的措施。而持反对意见的官员表示,美国至今仍未看到任何迹象表明普京已决定使用核武器,且据信普京没有参与上述报告中提及的讨论。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约翰·柯比在一份声明中说:“我对这份报告的细节没有任何评论。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确表示,俄罗斯关于可能使用核武器的言论令人深感担忧,但我们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俄罗斯正在为此类行动做准备。” 此外,当地时间11月2日,俄罗斯外交部发布了阻止核战争发生的声明。声明中指出,俄罗斯支持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坚定、持续地致力于阻止核战争的发生,因为核战争中不会有任何受益者。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态度非常明确,核武器仅用于防御,不应对此进行过分解读。俄罗斯仅在遭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或者遭到常规武器攻击且国家生存受到威胁时会使用核武器。而在目前的局势下,首先应当解决的是阻止在核大国之间发生冲突。
袭击案频发,美国政治正被暴力毒化
美国国会警察局局长汤姆·曼格11月1日发表声明称,该局已对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丈夫保罗·佩洛西遇袭事件展开调查。他指出,该事件提醒大众,美国民选官员和公众人物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多,对此,美国国会警察将进一步改进并加强工作,为官员提供保障。随着中期选举的临近,日益泛滥的政治暴力正在引发越来越多人的担忧。 毫无疑问,保罗·佩洛西在家中遇袭是人们所能预想的美国政治暴力最糟糕的场景之一。作为美国政客,佩洛西拥有自己的安全团队,但这并未阻止袭击者德佩普在10月28清晨进入她在洛杉矶的住所并袭击了保罗·佩洛西。众议院受威胁最严重的议员之一、明尼苏达州民主党众议员伊尔汗·奥马尔在接受微软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这起袭击事件对她和她丈夫来说,是一直以来的担忧“成真”了,“我们过去常常做这样的假设讨论,如果他们来找我们时发现我们的孩子,会发生什么。”美国国会警察局的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国会议员受威胁的纪录增加了10倍以上,在2021年超过9625起。共和党参议员苏珊·柯林斯在今年早些时候接受采访时就称“如果一名参议员或众议院议员被杀,我不会感到惊讶。”实际上,很多人早已担忧随着中期选举的日益临近,本就暴力频发的美国社会会变得更加危险和动荡,保罗·佩洛西的遇袭无疑让这种担忧变成了现实。 如果说政治暴力是美国政治正日益毒化的病症,那么煽动这些暴力的谎言、不实信息和阴谋论就是这种病症愈演愈烈的催化剂。《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国会山报》等美国媒体纷纷报道称,有些共和党政客正在传播关于此次袭击的一些不实言论和阴谋论观点。包括前总统特朗普的儿子小特朗普、参议员泰德·克鲁兹、众议院克莱·希金斯等在内的共和党人士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关于攻击的谣言;一些右翼人士则试图将袭击者描绘为是一位亲左派的人士,尽管警方公开的文件已经表明此人确实是一个极端右翼分子。 而这种情况并非孤例。2021年1月6日发生的“国会山骚乱”事件,其驱动力之一就是广为散播的有关选举舞弊的谣言和一系列关于选举无效或是计票无效的虚假陈述。2017年6月14日,一名枪手在华盛顿袭击了正在训练的共和党过会棒球队的成员,造成包括当时的共和党党鞭、众议员斯卡利斯在内的多人受伤。事后的调查发现,枪手曾在社交网络发文称“现在是时候摧毁‘特朗普公司’了。”《纽约时报》称,在很多针对民选官员的暴力案件中,袭击者给出的理由往往毫无逻辑或是受阴谋论的驱使。 美国社会的撕裂和对立加剧,是政治暴力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纽约时报》今年早些时候审阅了超过75份自2016年以来被指控威胁立法者的起诉书,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案件涉及共和党或亲特朗普的个人威胁民主党人,或他们认为对前总统不够忠诚的共和党人;近四分之一的案件是民主党人威胁共和党人,其中许多威胁是出于对立法者支持特朗普及其政策的愤怒,包括共和党人试图废除平价医疗法案,以及针对他的最高法院提名人之一布雷特·卡瓦诺。这凸显了两党恶斗和美国政治极化对美国社会和政坛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 共和党战略分析师道格·海耶在接受《国会山报》采访时称,对保罗·佩洛西的攻击是“我们粗俗政治言论的产物”,“任何时候有任何政治暴力,或有任何政治暴力的威胁,极端党派人士就会进入‘另一方’模式——我的一方是善良和正义的,而另一方是邪恶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9月5日发布调查结果支持了他的这一观点:47%的民主党人将共和党人看作对他们构成“生存威胁且无法解决政治分歧的敌人”,49%的共和党人也这样看民主党人。 在10月31日写给《华盛顿邮报》的专栏文章中,美国记者阿曼达·莱普利将当前这种愈演愈烈的政治暴力称为“美国自我毁灭的僵尸舞”。如果美国政客继续沉迷于相互反对、煽动恐惧、散播谎言,美国最终只会在这支“僵尸舞”中走向毁灭。
Inflation Remains Febrile US Economy Is Close ToRecession
As the mid-term election approaches, "inflation" has become the top three hot words in the campaign ads. Since March this year, because of the soaring...
欧洲个别政客老调重弹“警惕中资”言论,中国使馆披露数据驳斥
在德国批准中资企业入股汉堡港以及德国总理朔尔茨即将访华之际,欧洲个别政客老调重弹,又发出“对中国投资不应天真”的所谓警告。 据路透社1日报道,欧盟负责内部市场业务的执行委员布雷东在接受采访时声称,欧洲各国政府和企业必须意识到中国是欧盟的竞争对手,在批准中国投资时不应天真,“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路透社称,布雷东的这番言论部分是在针对德国。报道称,过去几年,欧盟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加强限制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企业的投资,以确保竞争对手不会在欧盟获得更多政治影响力。但德国最近决定批准将第一大港汉堡港的部分股权出售给一家中企,令欧洲许多外交官感到“困惑”。布雷东对路透社表示,与最初提议的将汉堡港码头超过1/3的股权出售给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相比,他更支持德国准许中方收购24.9%股权的决定。根据德国法律,股东只有持有25%或以上的股份时才有运营决策权。 布雷东提到,自2019年欧盟将中国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以来,欧盟通过了一系列措施,用以阻止其他国家对欧盟各国关键基础设施的投资。不过他同时承认,是否采纳这些措施并改变原有的政策,由各成员国自行决定。 在汉堡港之前,中资企业已有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成功合作的案例。近日,个别欧洲媒体在评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收购德国汉堡港集装箱码头股份一事时,将两者进行对比,甚至炒作“比港由中企控制,中国说了算”。中国驻希腊大使馆发言人11月1日就此回应说,中国始终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有比港合作的成功经验在前,其他欧洲合作伙伴应该更多看到信心、受到鼓舞。 中国驻希腊大使馆当天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克服乌克兰危机和能源问题等不利因素影响,比港港务局(PPA)取得亮眼业绩,营业收入达1.458亿欧元,同比增长28.02%;毛利润达8314.6万欧元,同比增长49.06%。我使馆发言人表示,中希比雷埃夫斯港务实合作的成功有目共睹,这表明,跨国项目合作能否取得成功、造福当地,不仅取决于投资者的专业管理能力,更取决于合作双方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共同信念。 上述事实对欧盟内部出现的所谓“警惕中资”声音形成了有力驳斥。与个别政客不同,欧洲商界仍对中欧开展正常经贸合作,加强相互交流表示支持。德国工商总会总干事长马丁·万斯莱本近期明确表态支持德国总理朔尔茨11月4日率团访华。万斯莱本称,德国、欧洲甚至整个世界在许多方面依赖中国,并依靠中国来解决一些重大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等。他强调:“没有中国,我们将永远无法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他还表示,关于中企入股汉堡港的讨论是一场象征性讨论,德国或欧洲的经济独立不会由少数人的股权来决定。 近年来,在全球保护主义以及逆全球化的浪潮中,中欧经贸合作不断扩大深化。2021年,中国与欧盟进出口总值达8281亿美元,同比增长27.5%,创历史新高。2021年,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分析认为,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中欧深化经贸合作,有利于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