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叫停与美会谈,俄副外长:目前局势表明,俄别无选择
不谈了!俄罗斯《生意人报》29日报道称,原定于11月29日至12月6日在开罗举行的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双边协商委员会会议被推迟。俄新社29日报道称,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当天对记者表示,作出这个决定是出于政治层面的考虑——目前局势表明,俄罗斯别无选择。 俄《生意人报》29日称,美国驻俄大使馆28日表示,俄单方面推迟了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双边协商委员会会议。俄外交部当天证实了上述消息。美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柯比28日说,美期待与俄尽快举行会议,并希望收到俄方对推迟原因作出的解释。 另据路透社28日报道,一名匿名的美国官员当天表示,美俄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初期就设立的一条热线迄今只使用过一次——是美国主动通过“防冲突”热线与俄方通话,向俄方表明美对俄军在乌克兰主要基础设施附近开展军事行动的担忧。 另据俄《观点报》29日报道,顿涅茨克“国土防卫司令部”当天表示,在俄军火力支援下,当地武装力量从乌军手中解放了安德烈耶夫卡等两个居民点。同时,乌格列达尔也将很快解放。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9日表示,俄乌谈判现在是不可能的,因为这被乌方拒绝。为了恢复对话,乌克兰不仅应该废除拒绝与俄谈判的法律,还应该表现出政治意愿,表明愿意讨论俄提出的要求。
加“印太战略”抹黑中国,中方批驳:在亚太地区搞地缘对抗完全错误
“加拿大出台的有关战略涉华内容充斥意识形态偏见,渲染炒作所谓‘中国威胁’,对中国无端指责攻击。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经向加方提出严正交涉。”针对加政府当地时间27日公布的新版“印太战略”的涉华内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8日如是批驳。路透社称,在这份26页文件中,中国被提及超过50次。加政府抹黑中国是“愈发具有破坏性的全球力量”,并宣称要花费17亿美元用于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和网络安全活动。2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认为,这份“印太战略”与美国的对华政策基调“高度一致”,加中两国的交往原本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渥太华却在华盛顿的裹挟下作出不符合本国利益的判断,这是荒谬的。 本月参加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加总理特鲁多出席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他在参会期间曾称,要与印太地区伙伴加强关系。 外媒:该文件反映加方处理对华关系时的困境 根据这份文件,加拿大正寻求与涵盖40个经济体的印太地区加强关系。“我们知道,该地区正在发生一场影响力之战,所以我们必须加快自己的步伐。”美国彭博社引述加外长乔利27日的话说,加拿大将为在亚洲的企业投资创造一个更可预测的环境。 路透社称,特鲁多政府希望严重依赖美国的加拿大经济与贸易更多元化。9月的加官方数据显示,与美国的双边贸易额占加总贸易额68%。报道说,近年来,华盛顿在自由贸易问题上表现出愈发狡猾的迹象。 在涉华部分,这份文件宣称,中国具有成为该地区领导大国的雄心,正进行大规模投资,以获得经济影响力、外交影响力、“进攻性军事能力”和先进技术。在路透社看来,该战略反映出加拿大在处理对华关系时的困境:一方面宣称北京正寻求将国际秩序塑造成一个对于“日益偏离”加拿大的利益和价值观而言“更加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承认,中国的经济为加出口商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该文件同时提及,中国的体量和影响力之大使得加拿大与它在气候变化、全球健康、核扩散等关乎“世界生存压力”的问题上进行合作是必要的。 在与中国相处的策略方面,加拿大的这份“印太战略”共阐述了国内、双边、地区、多边等4个层面,其中,它在国内层面提出将审查和更新立法,并且在“国有企业和其他外国实体的投资威胁到我们的国家安全时——包括关键矿产供应链——果断采取行动”,这一内容被多家外媒转引。本月初,加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3家中资企业从加拿大动力金属公司等加方企业撤资。 根据这份文件,加拿大将强化在印太地区的海军存在,“通过提高我们的军事参与和情报能力来减少胁迫行为以及对地区安全的威胁”。加国防部长阿南德27日称,该国将向印太地区每年派出3艘护卫舰(目前是两艘)。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27日称,在台湾问题上,这份“印太战略”表明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同时声称加方反对“威胁台湾海峡现状的单边行动”。在27日的记者会上,阿南德回避了有关加拿大是否愿意“保卫台湾”等问题。 “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加拿大《多伦多星报》27日称,加拿大最早开始制定“印太战略”的时间可能是2019年或者2020年。 CBC称,这份文件在描述中国时使用了“直白得令人惊讶的语言”。近年来,许多观察人士一直敦促加政府维持与中国在过去20年建立起的商业和投资关系,然而新的战略文件似乎反映出,一些严重的双边冲突导致两国关系陷入冰点。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对于加拿大“印太战略”攻击中国的内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8日表示,“究竟谁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谁在煽动冷战思维、渲染阵营对立,国际社会看得很清楚。”赵立坚同时提醒道,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国与国交往的“黄金法则”。台湾、新疆、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不容外部势力指手画脚。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发言人则在相关回应中强调了以下几点:加方对中国内外政策的解读完全错误;加方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认知完全错误;加方损害中方利益的行径完全错误;加方在亚太地区搞地缘对抗完全错误。 被美国裹挟 CBC认为,这份文件描绘的外交政策蓝图反映加拿大最亲密盟友(包括美国)的思路。与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不同之处在于,加方更明确表明“将在任何时候毫不犹豫地捍卫国家利益”,并称其对华方针是“基于对当前中国现实、清晰的评估而形成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程宏亮2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加拿大在“印太战略”中对中国的措辞可以看出,其基调与美国高度一致,这份文件之所以酝酿这么久,也是因为它想对标美国对中国的定位。 “其实无论是在战略层面还是实务层面,中加之间是没有矛盾的。但在美国政府的施压下,它被迫在中加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中加上‘刺耳’的‘印太战略’,作出远离常识、远离本国利益的判断。”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2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是荒谬的,也表明加方在政治上缺乏自主性。 对于加中之间的紧张关系,一些加商界和学界人士近年来发出的警告和担忧之声没有停过。CBC27日引述加中贸易理事会董事会副主席冯达辉的话说,拒绝中国会威胁到加拿大的竞争优势。在他看来,加方可以表达与中国的分歧,同时不必损害与中国的贸易。阿尔伯塔大学中国学院荣誉院长霍尔登提醒道,特鲁多政府需要意识到,中国是印太地区的重要一员,它与印太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经济联系是非常强大的。一名多伦多大学政治学学者认为,加政府需要用技巧来平衡与中国的关系。渥太华应该理解处理对华关系不同事务的复杂性,并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吕祥同时认为,虽然加拿大推出新版“印太战略”,但能落实多少需要打上问号。他表示,加拿大政府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如何在全球格局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不是在美国的压制和裹挟下稀里糊涂地成为地缘政治工具。
海外网评:多国发赴美旅行警告,美国在盟友眼里“不安全”
惯于给其他国家发“旅行警告”的美国,现在成了被“警告”的对象。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1月27日报道称,由于美国枪支暴力事件频发,多个美国盟友最近纷纷对国民发出赴美旅行警告。不安全的美国,让盟友忧心忡忡。 毫无疑问,此起彼伏的枪支暴力已让美国在盟友眼里变得“不安全”。CNN称,尽管美国还没有被盟友们形容成“危险的战区”,但很多国家都在提醒公民,美国“比你习惯的更暴力”。比如,澳大利亚政府就表示,美国的“暴力犯罪比澳大利亚更为普遍,所有地区都可能发生枪支犯罪”;加拿大政府则警告公民要注意大城市地区与帮派和有组织犯罪有关的暴力行为,不要驾车穿越美墨边境地区;英国政府则提醒公民,美国“随时可能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并警告公民不要随便发表“与炸弹或恐怖主义有关的言论”;德国外交部提醒公民“远离可能发生暴力事件的人群聚集场所”;日本外务省除了提醒民众“要认识到美国和日本的安全形势非常不同”,并“贴心”附上了“在美国遭遇枪击事件时如何逃离的建议”。 除此之外,法国、以色列、墨西哥、新西兰等国也纷纷对想要前往美国旅行的国民发出了“温馨提示”。美国的这些盟友中,有的允许公民自由持枪,有的严格禁枪,但基本都已多年未发生或极少发生枪支暴力事件。这不是首次有国家对国民发出赴美旅行警告。2019年前后,包括日本、德国、爱尔兰、乌拉圭、委内瑞拉、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都曾对美国发布旅行警告。 自2020年以来,美国的大规模枪击案发生数已经连续3年突破600例。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GVA)统计,截至2022年11月27日,全美发生造成4人或以上伤亡的大规模枪击事件615起,平均每天发生大规模枪击案1.85起,也让2022年目前已成为有记录以来大规模枪击案发生数第二高的年份。美国以占全球4%的人口拥有了超过40%的枪支,其枪支犯罪发生率甚至超过许多陷入战乱的国家,更将主要发达国家远远甩在身后。澳大利亚政府就提醒国民:“如果您住在美国,请主动参加学习枪支使用和参加演练。” 频发的枪支暴力不过是美国让盟友“害怕”的一面。近年来,美国社会安全环境持续恶化,各种暴力冲突不断发生,其背后是美国一系列痼疾的集中爆发。比如,在德国外交部发布的旅行警示中就提到,去美国的游客“应注意美国国内因种族主义和警察暴力而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在墨西哥政府2021年5月发布的旅行警告中,不但特别指出,美国“历史上的种族和民族紧张关系,包括反对移民,导致了来自暴力极端组织的袭击”;乌拉圭和委内瑞拉政府所发布的旅行警告也都提醒民众注意种族暴力问题。不得不说,种族暴力这一痼疾已经成为美国难以除去的“负面标签”。 除了种族暴力外,美国发展不平衡和贫富差距持续加大,也带来更多安全问题。新西兰政府希望国民注意,“(美国)犯罪率在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差别很大”,希望国民在旅行前研究具体目的地信息并向当地寻求建议;加拿大政府提醒游客注意周围环境,避免夜间在边境旅行;法国政府还用波士顿和亚特兰大等地举例,提醒民众在这些这些地区旅行要“保持警惕”,“避免单独步行或夜间出行”。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城市逐渐形成了非洲裔、拉丁裔等少数族裔聚居的贫困社区与白人等聚居的富裕社区间彼此隔离的局面,这不断放大两者之间在教育、医疗、安全领域的资源差距,也令这两种社区间的犯罪率出现了巨大差距。美国《新闻周刊》2021年的报道称,美国多座城市低收入社区所发生的枪击暴力事件、恶性伤人事件以及凶杀事件分别要比高端社区多14起、150起和5起。 美国的安全问题不仅是美国社会的关切,也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担忧。尽管在刚刚结束的中期选举中,两党政客都在利用安全问题大做文章,但实际上,美国日渐不安全恰恰是这些政客们的不作为留下的恶果。正是美国政客长期将个人政治私利置于民众利益之上,才让美国在枪支、种族和发展问题上陷入困境,不但让本国人失去生命,也威胁他国民众的安全。这样的美国,又有什么资格自诩“人权卫士”?
“美最声名狼藉的白人至上主义者之一”!富恩特斯背后的美国极右翼
海湖庄园宴请风波让24岁的尼克·富恩特斯登上美国各大媒体的头条。《纽约时报》25日将该人称为“美国最声名狼藉的年轻白人至上主义者之一”,他也是白人青年极端主义组织“美国优先”的负责人之一。 《华盛顿邮报》称,富恩特斯出生于1998年,是YouTube上“美国优先”节目的主持人。从波士顿大学辍学之前,他在芝加哥郊区长大,是一名天主教徒。他受到年轻保守派分子的欢迎,他们批评共和党建制派在文化问题上不采取强硬立场。2017年8月,富恩特斯参加了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举行的“团结右翼”集会。在这场活动上,一名白人至上主义者杀害了一名反种族主义抗议者。这被认为是美国极右翼走上前台的标志性事件。 Axios网站称,美国司法部在 2021 年的一个案件中将富恩特斯称为“白人至上主义者”。他在其播客中“开玩笑地”否认存在犹太人大屠杀事件,并将在纳粹集中营中被烧死的犹太人比作烤箱中的饼干。报道称,富恩特斯被大多数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封禁,但他在特朗普创办的社交媒体平台“真相社交”上非常活跃。 《纽约时报》25日称,近年来,24岁的富恩特斯在极右翼团体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通过其主导的“美国优先政治行动会议”,他与玛乔丽·格林等共和党议员建立了联系。报道称,富恩特斯是一个毫不掩饰的种族主义者。他在自己的播客上公开使用仇恨语言,最近还鼓动派军队进入黑人社区,并要求犹太人离开美国。特朗普在2020年大选中落败后,富恩特斯组织并参与了一系列支持特朗普的公开活动。2020年11月,富恩特斯在华盛顿举行了所谓“停止偷窃”集会,敦促追随者“在2021年1月20日之前冲击每个州的议会大厦,直到特朗普总统再就职4年”。2021年1月6日,富恩特斯带领一大群人来到国会大厦外集会,支持特朗普。至少7名与其“美国优先”组织有关联的人,被指控犯下与国会山骚乱事件有关的联邦罪行。 美国“政治新闻网”今年1月报道称,美国众议院国会山骚乱调查委员会传唤了富恩特斯,但没有证据显示他本人进入了国会大厦。
选民变化令美进入政治重组期?欧洲正遭美“双重打击”,专家:双方关系或迎来特朗普时期以来第二次动荡选民变化令美进入政治重组期?
近日,欧盟官员们正在集体向美国“开炮”,指责美国借俄乌冲突向欧洲兜售高价能源和武器,大发横财;另外,美国以《通胀削减法案》为名,对企业进行近3700亿美元的政府补贴,吸引欧洲企业迁往美国,带给欧洲产业被掏空的潜在风险。 美国则对此一律给予否认。欧美盟友间似乎正陷于一场新的贸易混战中,欧盟官员则又一次发出了“美国还是我们的盟友吗”的质疑。 欧盟质问美国:借俄乌冲突大发横财 根据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报道,多名欧盟高级官员对美国政府感到愤怒,他们指责美国在俄乌冲突期间大发横财,而欧盟国家却在冲突中“失血”。一名资深官员表示,“如果你冷静看待,在这场战争中获益最大的是美国。他们借机卖给欧洲高价天然气,还兜售了大量的武器。” 这种“爆炸性”的观点得到了欧盟很多官员们公开或私下的一致支持。 报道指出,欧盟因俄乌冲突而通胀飙升,经济濒于衰退边缘。欧盟各国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依赖转向美国寻求天然气供应,代价却是四倍于美国国内价格的支出。另外,随着欧洲国家援助乌克兰武器,致使本身武器短缺,美国军用装备订单可能会随之增加。 欧盟官员指出,美国从俄乌冲突中发财,而欧盟国家却在受苦。 数据显示,美国依靠能源出口,在第三季度扭转了经济出现衰退的风险。而深陷能源危机的欧洲,被美国大渔其利,成为美国经济反弹的“牺牲品”。 金融市场数据提供商路孚特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美国出口的液化天然气有68%到了欧洲,达到390亿立方米,超过了去年全年。《环球时报》记者自美国能源信息署网站上查询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美国向欧洲国家出口的石油和天然气比往年呈明显增加态势。前7个月,美国向法国出口的天然气与去年相比,每个月少则增长数倍,多则达十几倍。 法国总统马克龙多次向美国“开火”,指责美国以创纪录的高价向欧洲出口天然气,靠地缘政治不劳而获和获取超额利润。法国财长勒梅尔也指出,不接受以四倍的价格来买美国的天然气,绝不允许美国以牺牲欧洲为代价建立经济主导地位。 然而,欧洲的质疑引来的只是美国一番轻描淡写的回应。美国政治新闻网引述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发言人的话说,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是俄乌冲突造成的,美国向欧洲出口天然气,能让欧洲远离俄罗斯。一位美国官员还称,天然气价格是市场决定,而不是美国政府行为。 欧洲担心美国补贴法案将“掏空”欧洲 美国的第二重打击更让欧洲陷入集体焦灼中,这就是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将近3700亿美元的政府补贴刺激,使得欧洲企业在高通胀和能源危机下,加大了赴美投资的冲动。 根据德媒的报道,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选择在美国各州投资,其中不乏行业巨头。美国弗吉尼亚州曾官宣说,6家德国公司将来设立或扩建办事处。而选择俄克拉荷马州的更多——超过60家德国公司,包括汉莎航空、西门子等。 历来将政府补贴视为扭曲市场行为的欧盟,将美国推出《通胀削减法案》视为不公平的贸易战。马克龙认为该法案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对欧洲国家是“不友好”的。美国政治新闻网引述欧盟官员的话称,数周以来最大的胶着之处在于,这些不公平的做法将威胁欧洲工业的生存。 11月7日,欧盟表示,因美国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破坏美欧之间“公平竞争”环境,欧盟已向美方发出书面警告,并将考虑采取报复性措施。美国政治新闻网报道称,虽然欧洲已正式向美国提出反对,但是迄今为止,美国并没有显示出退让的迹象。欧盟内部市场委员蒂埃里·布雷顿11月21日在一场欧盟成员国工业领袖会议上直指,拜登政府的新补贴方案对欧洲经济构成了“生死攸关的挑战”。欧盟的一位外交官甚至发出诘问:《通胀削减法案》改变了一切,华盛顿到底还是不是我们的盟友? 法国和德国两国相关官员11月22日发表联合声明,将密切协调欧洲应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等挑战,并警告称,如果欧盟与美国无法达成“妥协”,法国和德国将竭尽全力保卫欧洲经济。11月25日,在欧盟贸易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又一次集体表达了对该法案的不满,荷兰贸易部长施赖内马赫表示,该法案非常令人担忧,希望能够采取一切手段避免贸易战,没有人能够从中得利。 专家:不排除欧美关系再次出现动荡 围绕着欧美之间难以厘清的经贸纠纷,甚至于欧洲再次对与美国之间盟友关系发出质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法案在客观上将影响欧美之间的产业布局和投资流向,加剧了不利于欧洲经济的趋势,而朝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不得不引发欧洲长期以来的担忧。 崔洪建认为,美国政府的对外措辞与特朗普时期不同,但实质却一致,还是美国利益优先,甚至不惜牺牲欧洲的利益。所以,欧洲要借机向美国施加影响,否则以后在美国面前的话语权将更弱。 崔洪建表示,实际上,欧洲对美国的抱怨在于,这项法案本身不符合市场规律,是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美国的做法事实上形成“以友为壑”不利于欧洲的局面,美国不能放任这种趋势向前发展,美国应该更多体现对欧洲盟友的帮助,而不以所谓市场规律为借口无动于衷。 另外,崔洪建分析说,欧洲在特朗普时期也曾提出“美国还是不是欧洲盟友”的质问,而现在,即使欧美之间还有所谓盟友的关系,也与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崔洪建看来,美国经济政策等方面不再把欧洲区别来看,实际上也把欧洲视为可以捞取市场利益或者政治好处的目标。 崔洪建认为,虽然美国政府一再大谈“相同的价值观”,但是欧洲国家却开始意识到,在美国政府这一套说辞之下,欧洲的经济利益流失的会比特朗普时期更多。...
联合国前高级人权专家德扎亚斯:起底不断攻击中国的人权产业黑链
最近几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借口“新疆人权”等问题对中国不断展开“人权战”,并形成一条抹黑、攻击中国政府的“人权产业链”。在这条黑链上,有接受 “黑金”的伪非政府组织,有反华“黑媒”和“黑嘴”政客,有的国家还借助“黑法”、寻求“黑保护伞”,拉帮结派地打压中国。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前民主公平国际秩序问题独立专家德扎亚斯是专门揭露西方“黑色人权产业链”的权威人权问题专家,他撰写的揭露“人权产业链”的“三部曲”,已于去年和今年出版了两本,预计第三本《人权产业》将于明年4月出版。11月21日,德扎亚斯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红线被碰触时,中国必须针锋相对,并保持自信,继续加强自身的正义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环球时报:近几年,“人权观察”“自由之家”“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等伪非政府组织在抹黑中国方面非常活跃,这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之处? 德扎亚斯:无论是“人权观察”“自由之家”,还是其他所谓的非政府组织,都不是试图在中西之间建立桥梁——让西方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中国朋友,而是在做完全违背《联合国宪章》宗旨与原则的事情。这些组织实际上是在煽动人们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进行排斥,想孤立、排斥和妖魔化中国,最终服务于一些国家的地缘政治利益或经济利益。看看这些势力是如何疯狂攻击前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今年的中国新疆之行就知道了。她从中国回去后,受到这些人权非政府组织的攻击。一些人不希望巴切莱特成为与中国建立联系的桥梁,在他们看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的唯一作用就是谴责中国,充当一支刺向中国的矛。 这些抹黑中国的行径是卑鄙和应被谴责的,违反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0条的规定:“任何鼓吹战争的宣传,应以法律加以禁止。任何鼓吹民族、种族或宗教仇恨的主张,构成煽动歧视、敌视或强暴者,应以法律加以禁止。” 环球时报:中国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伪非政府组织? 德扎亚斯:事实上,也有很多非政府组织是不反对中国的,也不为华盛顿或布鲁塞尔服务。中国必须与这样的组织加强合作。我还建议中国能有更多的非政府组织在日内瓦设办事处,这样会方便与各国专家和外交官建立联系。 环球时报:在这条“黑产业链”上,美国还借《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拨专款,用作所谓的“反制中国影响力资金”,资助伪非政府组织和反华媒体攻击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您怎么看相关国家采取的这些“黑措施”? 德扎亚斯:担任联合国人权事务的独立专家多年后,我先后写了新书《建立一个公正的世界秩序》《对抗主流叙事中的假新闻、假法律、假自由》两本书。在第一本书中,我阐述了维持国际秩序、促进世界和平的25条共存原则,但信息战让遵守这些原则变得困难。我即将完成的《人权产业》——人权三部曲中的最后一本预计会在2023年4月推出。很少有人能像我一样对“人权产业”这个主题了如指掌,因为在过去的50年里,我作为非政府组织活动家、人权问题顾问和国际秩序问题的独立专家看到了很多。我可以为人权运动的成就喝彩,但也必须谴责被我称为“人权产业”的侵犯行为。该产业实际上非常强大,而且资金充足。一些国家利用所谓的非政府组织来推进地缘政治的目标,而不是推进人权。这些国家只是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将人权工具化和武器化。 环球时报:除了这些伪非政府组织外,一些西方媒体还散布所谓“种族灭绝”“强迫劳动”等“黑论”来打压中国,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等西方政客同时充当攻击中国的“黑嘴”。您曾表示,在人权等问题上,中国应送给白宫一千面镜子,让他们好好照照自己。对那些“人权战”做法,您怎么看? 德扎亚斯:当叙事是假的时候,显然,民主就不能发挥作用,因为人们不知道在为什么投票(西方)主流媒体,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英国广播公司(BBC)都充斥着假新闻。关于中国、俄罗斯、叙利亚、利比亚、委内瑞拉和古巴的假新闻严重影响着美英法德等国数亿人民对这些国家的真实看法。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可以在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一些投票记录中看出。因此,我们必须反击这些假新闻。 世界上有很多假冒或伪装的非政府组织,我们称之为GONGO——由政府直接或间接资助的非政府组织。当这些组织把有关自己的信息公布在互联网上时,它们可以隐藏自己的资金来源。但实际上,它们是为华盛顿或伦敦服务。我认为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对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指责是有道理的,有很多证据表明这些组织通过发布错误信息、心理战等方式参与了颠覆匈牙利政权的活动。如果非政府组织开始干预国家安全的某些领域,这是碰触了红线。相关国家政府有权也有责任制止这种情况,有权调查这些非政府组织是否是真实的,其活动是否在破坏国家的社会秩序。 环球时报:美国等国还在国际组织上“抱团”对中国实施人权攻击,试图找到打压中国的“黑保护伞”。对如何回击美国的“抹黑”行径,您有什么建议? 德扎亚斯:我将在《人权产业》一书中写到这点,特别是关于(西方)情报机构的渗透。无论是中情局还是军情六处,它们在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和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都有相当的影响力。因此,中国必须意识到自己不是在与完全公正的国际机构打交道。我认为,中国应该与可以作出某种承诺并考虑中国利益的机构打交道。美国为挫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和联合国大会上继续诋毁中国。中国别无选择,只能针锋相对。中国可以提醒美国,是美国对原住民进行过种族灭绝。中国还可以提醒联大,并就美国历史上对夏威夷人和菲律宾人犯下的罪行发表相关的白皮书。 同时,中国应提醒联大,美国的唯一目的是试图包围中国。美国声称自己的安全在中国南海和台湾海峡受到威胁,但实际上美国正在延续其帝国主义行径。中国应提醒世界,中国不是帝国主义国家,从来没有威胁或入侵过任何国家。中国希望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共建“一带一路”,所以,中国对美国和北约在亚洲密谋的破坏行为必须表示关注。此外,随着中国在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威望与影响力不断增强,我认为中国可以在联合国发起若干倡议,如关于和平与同理心教育的全球公约倡议。 环球时报:客观地说,控制着全球话语权的美国仍在舆论上影响着很多国家。该如何打破这样的局面? 德扎亚斯:一般来说,一个对国际事务不是特别感兴趣的巴西人、南非人或乌干达人,获得信息的途径只能是通过西方媒体,并接受它们针对中国的政治宣传。因此,中国除了要在人权问题上更加自信外,还需要向其他国家展示真实的自己。中国可以通过媒体扩大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影响力。我确信中国有能力参与这样的竞争,如将有关中国的纪录片放在YouTube等平台上。中国的艺术家还可以在全球传播中国文化。人们其实很欣赏艺术家。我知道中国的郎朗是著名钢琴家,他已到世界各地巡演。我相信,中国还可以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信息战方面取得一定的有利地位。
记者手记:枪击通胀叠加疫情 美国这个感恩节不好过
美国即将迎来感恩节。然而,接连发生的枪击事件,“高烧不退”的通货膨胀,以及新一波新冠疫情蠢蠢欲动,为这一传统节日蒙上阴影。 在东部弗吉尼亚州切萨皮克市一家沃尔玛超市工作的布里安娜·泰勒22日上夜班,她和同事在休息室里商量分工,没想到一场噩梦突然降临。 当晚10时左右,超市夜班经理来到泰勒等人所在的休息室,随后开枪射击。“我抬头看到,经理打开门,然后开枪。”泰勒回忆说,“他没有特别瞄准谁,就是对着休息室射击,我目睹多人因躲避或中枪倒地。” 泰勒死里逃生,子弹距离她“只有一两英寸(1英寸约合2.54厘米)”,不过,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运气——切萨皮克市警方23日通报说,该枪击事件造成6人死亡、4人受伤,枪手使用手枪行凶,随后开枪自杀,作案动机尚不清楚。 美国总统拜登23日发表声明说,因为又一起可怕冷血的暴力行径,美国更多家庭感恩节餐桌旁将出现空座。拜登还谈及他今年早些时候签署的一项“枪支改革”法案,但强调“这远远不够”,必须采取更大行动。 这是美国几天内发生的又一起严重枪击事件。19日深夜,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市一家夜店遭枪手袭击,造成5人死亡、19人受伤。美国网站“枪支暴力档案”最新数据显示,美国今年已发生607起造成至少4人死伤的严重枪击事件,近4万人因枪支暴力失去生命。 疫情持续肆虐、社会矛盾空前加剧导致越来越多民众选择“拥枪自保”,美国国会两党在控枪问题上分歧尖锐,代表枪支制造商利益的游说团体具有强大政治影响力等因素,造成美国枪支暴力顽疾难除且愈加陷入恶性循环中。 除了人身安全问题,美国不少家庭今年还要为感恩节食物皱皱眉头——由于通胀、供应链问题等原因,感恩节晚餐成本明显增加。 以美国感恩节餐桌上几乎必不可少的火鸡为例。美国农会联合会上周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买一只16磅(约合7.26公斤)重的火鸡价格比去年高了21%,冷冻馅饼皮、淡奶油、豆子等其他一些制作感恩节传统食物的原材料与去年相比也都更贵了。 过去几个月,美国同比通胀率居高不下,维持在7%至9%之间。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中,选民最关心的问题中排第一位的就是通胀。通胀压力下,美国不少家庭开支紧张,要比过往节日季更加精打细算。美国农会联合会首席经济学家罗杰·克赖恩分析,普遍通胀削弱美国消费者购买力也是今年感恩节晚餐成本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下个月将离任,他日前最后一次出席白宫记者会,留下的建议是:“这也许是我从这个讲台上向你们传递的最后一条信息……为了保护你自己、你的家人和你的社区,请在符合条件情况下尽快接种升级版新冠疫苗。” 福奇坦言,美国尖锐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分歧导致一些民众出于公共卫生之外的原因拒绝接种疫苗,“作为一名医生,这让我感到痛苦”。如果美国今年冬季再次出现新冠病例“激增潮”,风险最大的将是那些从未接种过新冠疫苗的人。 美国公共卫生专家此前警告,美国新冠疫情今年秋冬季或将迎来新一波病例“激增潮”,不仅要小心奥密克戎毒株新亚型近期在美国加速传播,也需警惕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叠加威胁致使医疗系统严重承压。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传染病专家威廉·沙夫纳指出,感恩节、圣诞节等节日庆祝活动以及旅行、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通常会成为病毒传播的“加速器”,因为过节时人们长时间待在一起,为呼吸道病毒传播创造了理想环境。 在美国,人们在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庆祝感恩节。今年在枪击不断、通胀持续和新一轮疫情威胁下,美国人民的这个感恩节恐不好过。
U.S. new crown outbreak faces fall/winter “surge”
According to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the cumulative number of confirmed cases of new coronavirus in the United States now exceeds 97 million, with more than...
17国国防高官激辩亚洲安全,俄罗斯痛批美国“破坏亚太地区稳定”
第九届东盟防长扩大会23日在柬埔寨暹粒举行,来自东盟国家及其8个“对话伙伴”——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的国防部长或代表齐聚柬埔寨,就地区安全问题进行面对面讨论。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23日出席并发言。他表示,各国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公道不要霸道、要开放不要封闭、要互利不要自利,共同塑造和维护兼顾各方诉求、符合各方利益的区域秩序。中国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意志坚如磐石,“中国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战胜一切来犯之敌”。日本时事通讯社称,会议时间比计划超出一个半小时,美俄在会上就乌克兰问题发生激烈争吵。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亚历山大·福明在会上发言,直指美国“正在全力破坏亚太地区局势的稳定,破坏东盟周围的安全体系”。 “中国不觊觎他国利益,但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意志坚如磐石” 东盟防长扩大会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通常在当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举办,这是该会议3年来首次线下举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和2021年的会议均通过视频方式举行。 23日,柬埔寨首相洪森在开幕式上致辞说,本次会议是在全球安全和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召开的。他说,地缘政治竞争和紧张局势的加剧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粮食和能源危机、全球经济衰退和战争并行,已经形成了一场“完美风暴”。“很显然,世界正处于关键时刻,多重、复杂危机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和平、稳定与进步的基础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洪森说,“事实上,多边主义的衰落伤害了我们所有人。” 洪森表示,东盟防长扩大会在相互尊重、务实合作和能力建设的基础上坦诚交换意见,在促进相互理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魏凤和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始终致力于为世界增加稳定性、提供正能量。中国的和平发展必将为全球共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军队是和平之师,愿同各国军队一道,继续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中国不觊觎他国利益,但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意志坚如磐石,中国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战胜一切来犯之敌。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稳中有忧,各国防务部门应维护东盟中心地位,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坚持聚焦务实合作,携手筑牢地区安全屏障。 “美俄发生激烈争吵” 日本NHK新闻网23日称,本次闭门会议的细节尚不清楚。但外交消息人士称,与会者讨论了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问题。“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显然批评了俄罗斯。” 据俄塔社23日报道,参加本次东盟防长扩大会的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亚历山大·福明在会议上表示,华盛顿正在全力破坏亚太地区局势的稳定,破坏东盟周围的安全体系。美国和一些不友好国家就中国台湾、缅甸和乌克兰周边局势发表政治化声明。美国及其盟友在破坏亚太地区局势稳定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亚太地区正在发生的进程与导致乌克兰冲突的进程相似。福明称,绝大多数与会者都听到了俄罗斯的立场,并理解俄罗斯的观点。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印度国防部长辛格23日在会上表示,东盟防长扩大会不仅可以将自己定位为地区安全论坛,还可以成为世界和平的推动者。“我们一起构成了世界人口的一半。”他提到南海问题时称,印度希望正在进行的“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充分符合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不损害非参与国的合法权益。《读卖新闻》称,美国防长奥斯汀在发言中强调了“航行自由”的重要性。 会议讨论通过了《东盟防长扩大会关于增强团结合作,共建和谐安全的联合宣言》。 值得注意的是,缅甸代表没有参加此次会议。据NHK新闻网报道,因为缅甸国内局势引发争议,柬埔寨作为东盟今年的轮值主席国,没有邀请缅甸政府的国防部长参加此次会议。 “亚太地区是合作高地,不是博弈棋局” 据中国国防部消息,会议期间,魏凤和分别会见美国、越南、老挝、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国防部长和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就加强两军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澳大利亚天空新闻网23日称,澳大利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马尔斯22日与魏凤和举行会谈,这是两人今年内第二次会面。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雷尔23日在澳议会表示,中澳两国领导人近日在巴厘岛会见给了他信心,他随时准备与中国同行会面,相信两国能够解决目前存在的贸易争端,而无需通过世界贸易组织裁决。 “亚太地区是合作高地,不是博弈棋局。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加强对话交流,促进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繁荣。”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3日在记者会上表示。近日,印尼防长普拉博沃在同美国防长奥斯汀举行联合记者会时表示,印尼很荣幸同中国和美国成为好朋友,同时与中美两国保持着友好关系。他还称,印尼解决分歧的方法是对话。“印尼防长的表态充分说明,地区国家普遍追求开放包容,反对选边站队。”赵立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