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令世界惊叹!

  “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习近平总书记17日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感慨,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们不同于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的现代化,而是14亿多人口的现代化。他回忆起在福建工作时曾带队去国外考察产业发展的往事,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制造远销海外。“曾几何时啊!这就是中国的发展变化。”确实,中国的发展巨变令世界惊叹。《欧洲时报》称,在这个地球上,平均每分钟有7300多万元人民币的货物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吞吐;平均每天有40多列火车在中国与约200个欧洲城市间穿梭;从门类齐全的“世界工厂”到商机无限的“世界市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惠及全球。基里巴斯总统塔内希·马茂接受《环球时报》书面采访时表示,2020年初的第一次中国之行令他大开眼界,亲眼看到中国人民正过着高质量的幸福生活。这表明,中国的发展不是为了让富者更富,而是着眼于提升那些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马茂说,他相信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伟大故事将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这就是中国的发展变化”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1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会议。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通过了将关于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草案)提交各代表团讨论。   18日,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的话语,这不仅成为国内媒体报道的焦点,也吸引了国外媒体的目光。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详细报道了这个“微镜头”故事。在会上,习近平与来自广西汽车集团的工人郑志明亲切交谈。郑师傅讲述了制造业发展变迁的故事:过去,他们学别人,拆了零部件去研究;而现在,“当年的领先者有的反过来学我们,拆了我们的零部件去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也想起了在福建工作的往事:当年他带队去国外考察产业发展;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制造远销海外。   现代化为何物?习近平回忆说:“记得当年我到农村去,当地‘秀才’跑我那儿来宣讲,说‘咱们今后现代了,那都不一样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包子饺子肉丝肉片’。”“现在我们的目标越来越清晰了,”习近平说,“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这也是我们在建成小康社会,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之后新的承诺。”   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巨变,每一个中国人和来过中国的外国友人都能感受到。乌干达《新视野》杂志记者纳尔逊18日下午在参加完对二十大新闻中心组织的集体采访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很高兴能够了解到中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国在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令人印象深刻。   纳尔逊说,此次参加中共二十大采访报道让他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一条因地制宜的道路,它赋予人民主人翁意识,让所有人都感受到有责任参与到国家的发展建设中去。他说,“我们非洲很多国家有被殖民的历史,民族独立后的政治制度大多效仿西方的民主制度,但其中的不足已经显现出来。”纳尔逊认为,中国的民主不仅使发展更公平,而且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带来负责任的领导力。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1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因此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难免面临诸多必然矛盾。然而,中国人民并未选择走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掠夺和争霸实现现代化的“邪路”,而是自力更生,坚持走和平发展、互惠互利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终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时间的现代化历程,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正体现了“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   “中国人民的成就、世界人民的胜利、人类文明的进步”   随着中共二十大的召开,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词。英国广播公司(BBC)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全新的“政治词语”。报道称,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下一阶段中心任务,并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明确定义。   “我曾去过北京、上海等地。从北京到上海一千多公里的路程,乘坐高铁4个多小时就能抵达,非常迅捷。中国经济和社会正如高铁一样,都拥有令人惊叹的发展速度。”东帝汶总理鲁瓦克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数亿人完全脱贫的奇迹,这一成就举世瞩目。“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奇迹存在,那么中国几十年来所取得的发展成就绝对是其中之一,即便放在整个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这是中国人民的成就、世界人民的胜利、人类文明的进步。”   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语言学院院长拉杰卜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中国发展更注重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和诉求平衡,注重共同富裕和集体进步,而不是像西方那样造成病态的贫富两极分化。“中国还注重短期发展与长期发展的协调,例如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这与我几十年前第一次到中国时的情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杨希雨表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创造发展奇迹,主要是因为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标,实施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政策。这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发展模式。   中国与西方发展的交叉线   对于世界来说,中国式现代化通过中国商品以及对外贸易和投资等惠及全球。巴西金融情报网称,中国的发展让巴西经济受惠良多。中国是巴西商品的最大买家,对巴西GDP增长的贡献最大。报道称,一切都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加快复苏,“中国经济好,巴西就好”。   巴基斯坦《每日时报》称,中国的发展成就鼓舞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正面临严峻问题,安全赤字、疫情肆虐、债务高企等因素给多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世界期待中国能够进一步引领全球经济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助力世界应对各项挑战。   《欧洲时报》称,中国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走了一个交叉线——前者上行,后者下行。近年来,西方民粹主义盛行,经济危机频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动荡加剧。而中共领导中国创造发展奇迹。报道称,在中共二十大开幕当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欧洲通胀将继续上升,欧洲经济与民生面临凛冬严寒的考验,而“最糟糕情况还没到来”;中国则在为欧洲人赶制过冬的保暖衣物与器材。   当地时间17日,全球五大车展之一法国巴黎车展在停摆四年后重新拉开帷幕。在展会上,比亚迪、长城等中国车企出现在显眼位置,而德国车企大众、宝马都没有来。德国《世界报》称,这可以被视为一种象征。法新社称,与以前人们对中国汽车“廉价低档”的印象不同,本次中国品牌展出的均为中高档车。报道羡慕地称,今年比亚迪将在全球生产超过260万辆新能源车。比亚迪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领跑者。   据中汽协的报告,今年8月中国汽车出口30.8万辆。中国不仅成为当月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也是今年累计第二大出口国。而在20年前的2002年,世界汽车出口量为2210万辆,德日汽车出口均超百万辆,而中国汽车出口(不包括高尔夫球车等)仅2.2万辆。一名中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也是中国发展变化的一个例证。”

美国半导体战略将加剧全球割裂式竞争

被称为美国史上最大规模产业政策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以下简称《芯片法案》)正式出台。该法案旨在提振美国半导体产业竞争力,通过为半导体产业提供巨额联邦补贴,增强美国的工业、技术和军事优势,以“抗衡”来自中国的竞争。其中的“中国护栏”条款对中国乃至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具有严重危害性,势必引发新的全球割裂式竞争。 近年来,美国日益强化中国的“系统性竞争对手”定位,“以链制华”是其重要手段。美国政策的着力点更加趋向于加强科技创新保护,目标是通过“控链”“转链”“阻链”“强链”等手段,长期确保美国新兴技术领导地位。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密集出台了包括《2021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芯片法案》、《通胀削减法案》在内的一系列遏华制华法案,意图将“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调整为“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以“美国制造”替代“中国制造”。 为了维护科技霸权,美国尤其重视半导体领域的对华遏制,《芯片法案》就是其工具之一。一方面,美国通过产业补贴、出口管制清单、实体制裁、外资安全审查、“中国护栏”条款等手段,对半导体领域的关键技术、关键资源、关键投资进行限制。《芯片法案》不仅涉及2800亿美元大规模投资、520亿美元巨额补贴,还禁止获得联邦资金的公司在中国大幅增产先进制程芯片,期限为10年,违反禁令或未能修正违规状况的公司或将需要全额退还联邦补助款。 另一方面,美国还借助盟友力量,力图构建包括美日韩台“Chip 4”芯片联盟和印太经济框架(IPEF)在内的全球半导体“排华联盟”。目前,该“联盟”囊括了芯片制造商台积电、三星、SK海力士、英飞凌和设备厂商尼康、阿斯麦尔、东京电子,以及芯片IP巨头ARM等,几乎覆盖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美国还欲说服更多国家和地区对半导体相关物项的对华销售施加严格的出口管制,促使供应链转移,并采取芯片断供等手段限制中国。 半导体产业涉及众多专业领域,包括芯片设备、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晶圆制造、半导体封装测试等领域。半导体作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行业发展与研发投入、资本投入密切相关,而美国在这两项上均领先于中国。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和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共同发布的报告,2020年,芯片设计方面,中国在全球电子设计自动化和知识产权(EDA/IP)领域占比仅为3%,逻辑芯片与存储器芯片领域不足1%;晶圆制造方面,中国占比为16%,但基本属于中低端产品,与同期国际水平还存在2-3代的代差。当前,中国晶圆制造能力虽已可以实现14纳米和28纳米的量产,但主要集中在28纳米以上制程,且产能相对不足。 为了全面封堵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的跃升,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推出量身定制的“中国护栏”条款,它意味着包括台积电、三星、英特尔以及环球晶圆等公司在内的半导体企业未来10年对华半导体投资将受到阻碍。不过,虽然此举将延滞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但那些享受美国产业补贴的企业也可能失去参与半导体市场成长的机会,这对全球芯片企业而言无疑也是巨大打击。 归根结底,半导体竞争是体系的竞争。由于技术精密、纵深宽泛且高度复杂,半导体技术发展有赖于全球产业链,这也决定了全球半导体之争不仅仅取决于产业链环节的高低,更取决于产业链的完整性。中国在半导体行业的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需求与产能,一旦发展成熟则能迅速实现技术规模化。当前,中国已连续数年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2021年中国半导体销售额达1925亿美元,全球占比达34.6%。 特别是近年来,在遭受美国围困打压之后,中国芯片行业反而比全球其他地区增速都快。过去10多年间,中国半导体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并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在研发、设计、制造、终端、晶圆等方面均有布局,且保持了高速增长。2021年中国芯片相关企业的总销售额增长18%,达到创纪录的超万亿人民币规模。 与此同时,中国正走出一条与他国不同的芯片发展之路。目前,中国新能源车、光伏发电和工业领域对半导体材料的需求强劲。以SiC、GaN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应用落地,技术逐步成熟,产能持续扩张,成本快速下降,在手机快充、新能源车、通讯、工业等市场放量增长。中国有望走出一条以应用引领创新的发展道路。 美国半导体战略和千亿芯片法案无法堵住中国造芯的未来。但在美国国家干预主义及其全力“以芯遏华”战略推动下,未来全球半导体产业有可能形成相对割裂、相互竞争的“两大平行体系”。

美“芯片法案”损人害己 终将反噬自身

 美国日前正式推出《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以下简称“芯片法案”),旨在通过巨额产业补贴和遏制竞争的霸道条款,推动芯片制造“回流”本土。不少业内专家表示,这一法案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武器化”,扰乱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终将反噬美国自身。   逆潮流 反规律   经济全球化不断迈进,芯片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跨区域的产业链供应链网络,形成相互协作的高效运转格局。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国炮制“芯片法案”,妄图推动芯片制造回流,是逆全球化潮流和反产业发展规律的行为。   按照白宫公布的数据,美国半导体产量仅占全球约10%,东亚地区产量占全球75%。这意味着在东亚地区存在强大的半导体产业集群。   德勤咨询公司在一份报告中说,在芯片领域,厂商自然形成高度集中的生产集群,创造了强大的“人才库”和“技能池”。   美国兰德公司供应链安全领域主管布拉德·马丁告诉新华社记者,“芯片法案”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美国芯片行业的劳动力发展等问题。   除了无法振兴美国相关产业,“芯片法案”还对已有的供应链系统造成冲击。波士顿咨询公司分析师马特·兰焦内指出,该法案肯定会导致供应链效率降低,供应链系统将出现更多冗余。   另外,这份法案逼迫企业“选边站队”:只要接受美国政府补贴,10年内就不得在中国或任何其他经济体扩大先进芯片产能。不少半导体企业认为,类似规定扭曲全球供应链,破坏企业全球竞争力,最终影响美国技术进步和发展。 “芯片法案”违背市场规律,通过巨额产业补贴强行扶植“美国制造”,不仅不解决老问题,反而制造新矛盾。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半导体企业利润已经很高,再给予补贴,相当于“劫贫济富”,将激化高赤字和高通胀等风险。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此前估算,“芯片法案”将在十年内增加550亿美元支出,再加上产业税收抵免将减少240亿美元税收,两者合计增加790亿美元财政赤字。一些预算监督机构表示,这将持续推高通胀,拖累经济增长。   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德斯蒙德·拉赫曼告诉记者,“芯片法案”目标实现周期很长,等到那些用于鼓励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投资获得成果,美国普通民众付出的成本只会更高。   美国“自由事业”基金会主管亚当·布兰登认为,芯片法案是鲁莽财政支出,只会为通货膨胀“火上浇油”,让美国家庭承担成本。他表示,扩大企业的福利不会让美国更有竞争力,只会加重它们对政府的依赖。 鼓吹“芯片法案”的政客声称,法案能减少美国对外国半导体产品的依赖,解决芯片短缺问题。分析人士表示,芯片短缺的原因是美国单方面挑起经贸摩擦,动摇了半导体全球供应链。“芯片法案”是使用错误的方式解决美国的另一个错误,完全是一种政治操弄工具。   前白宫贸易顾问、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查德·鲍恩在一篇文章中表示,美国打击其他国家企业,动摇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损害了美国企业和工人的利益,相关出口管制还阻碍制造商在美国本土投资。   波士顿咨询公司估计,如果美国完全禁止半导体企业向中国客户销售产品,美国半导体企业将丧失18%的全球市场份额和37%的收入,半导体行业也将减少1.5万个至4万个高技能工作岗位。   如此看来,这份强调排他性的“芯片法案”不仅无法助力美国半导体产业,还会加剧全球产业链扭曲错配、损人害己。

美国银行从加息中获益,但担心未来

  受到全球经济走弱、投资业务遭重创影响,华尔街数家银行集团第三季度利润下滑。据路透社15日报道,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花旗和富国银行近日公布的财报都显示了净利润下滑,原因是动荡的市场抑制了投资活动,银行不得不划拨更多应急资金以弥补借款人拖欠还款带来的损失。      摩根大通公布的第三季度利润下降17%,至97.4亿美元;富国银行公布第三季度的净利润下降31%,至35.3亿美元;花旗公布的数据为35亿美元,下降了25%。据摩根士丹利的财报显示,投行业务营收减少逾一半,至13亿美元,咨询、股票和固定收益业务均出现下滑,三季度利润下降了30%。   报道称,为降低飙升的通胀率,美联储已将基准利率从3月份的接近零上调到3%至3.25%,并暗示将进一步加息。为应对潜在的经济放缓带来的冲击,银行拨备了更多资金:摩根大通拨备了8.08亿美元准备金;花旗增加3.7亿美元准备金;富国银行增加3.85亿美元准备金。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表示;“尽管摩根大通抱着最好的希望,但我们始终保持警惕,并为坏结果做好了准备。”戴蒙警告称,在民众面临通货膨胀、利率上升、生活成本高企等不利因素时,他们支票账户上的钱“可能会在明年年中耗尽”。   与此同时,美联储频繁的加息让多数银行的利差收入增加。宏利投资管理公司全球宏观策略师埃里克·索特表示:“总体而言,银行正受益于较高的利率环境。”摩根大通公布的数据显示,公司净利息收入增长34%,至创纪录的176亿美元。摩根士丹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戈尔曼表示,摩根士丹利的业绩“在不确定和困难的环境中保持了弹性和平衡”。   另据福克斯新闻报道,美国总统拜登近日在波特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经济“强劲无比”。当被问及在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是否对美元的强势有所担忧时,拜登回答说:“我不担心美元的强势,我关心的是世界其他地方,我们的经济非常强劲。”   此番言论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各方的批评,一些经济观察人士表达了对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毕马威银行和资本市场负责人彼得·托雷特称,在经济逆风的背景下,银行暂时盈利会很快过去。“对通胀的担忧正在给未来前景投下长长的阴影,而通胀几乎没有放缓的迹象。”托雷特这样表示。   托雷特认为,虽然银行营收数据反映了利率上升和贷款需求持续的好处,但贷款损失准备的增加也反映了未来道路的不确定性。此外,企业对并购和首次公开发行募股的兴趣减弱,对在投行业务方面实力雄厚的银行打击尤为严重。全球并购交易在第三季度有所下滑,美国的并购交易额更是暴跌近63%,原因是债务成本上升迫使企业推迟了大规模收购。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 “美国资本主义”让人焦虑不已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在得克萨斯州上高中时,由于学业和课外活动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我开始受到急性恐慌症的折磨。第一轮持续了6个月,其间我经历了持续呼吸急促,疯狂心跳,感觉自己被拽出现实,置于一个平行而可怕的宇宙中。      我在被称为美国资本主义的残酷制度下长大,对个人成功的需求已根深蒂固地植入我的大脑。在这种制度下,我的恐慌加剧。   几年后,我的恐慌症在纽约的大学里再次发作。很快,呼吸急促令我难以上课,因此接受了专业的心理评估。医生只用了90秒就给我开了强效抗焦虑药。因此,我开始接受药物治疗,应对由美国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   尽管当时我说不清楚,为什么自己的国家会让我如此害怕,但我大学毕业后放弃美国,转而浪迹天涯,这让我明白,世界并不一定是一个充满敌意的地方。   无论是我在黎巴嫩搭顺风车,还是哥伦比亚的农民给了我一个安稳睡觉的地方,一种令人振奋的“天下一家”意识,逐渐取代了美国生活中充斥的竞争文化和摧残灵魂的消费主义。   根据白宫在2022年3月发布的一份情况介绍,所有年龄段的美国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健康危机,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2个报告有抑郁或焦虑症状。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全美心理健康状况严重恶化,尽管疫情前的情况已经很糟糕。例如,2019年,1/3美国高中生和50%的女学生报告说,他们经历了“持续的悲伤或绝望感”。   这份情况介绍还指出,黑人社区的治疗情况严重不足,尽管他们的精神疾病发病率在上升。可以肯定的是,制度化的“歧视”对心理健康有害。   与此同时,在谈到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有害时,白宫强调,应该要求在线平台将儿童及年轻人的健康、安全和福祉置于利润和收入之上。   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以下难题:美国政府与资本主义制度密不可分,它不仅把利润置于人类健康和福祉之上,而且积极从人类的病痛和折磨中榨取企业收入。新自由主义助长了心理痛苦,它试图抹掉“团结”这一人性的本质,同时将身心保健权转变为一种排他和昂贵的事,这种安排只会加剧社会经济实力较弱者的心理健康压力。   不过,这并不是说富人就不会与精神疾病作斗争。多项研究发现,首席执行官是精神病患者的可能性也很大。尽管抑郁、焦虑和绝望是对不人道环境的完全理性的反应,但美国制药公司却把心理疾病视为一种个人缺陷,而非社会环境的结果。   巴尔的摩的精神病学家安娜·泽拉在去年的一篇研究论文中写道,美国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令人不安,其特征是严重的不平等和“工人的权利被剥夺”。   她指出,近年来,自杀、酗酒和药物过量致死的人数急剧上升。事实上,与1991年相比,2017年黑人青少年的自杀企图增加了73%。

外媒:北约和俄罗斯可能同时核演习,“这是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

  据路透社报道,今年北约“坚定正午”核威慑演习于17日开启。在此背景下,美国一位高级军方官员17日表示,华盛顿预计莫斯科很快也将进行核力量演习。美国“动力”网站称,按照惯例,俄罗斯“格罗姆”年度核演习将在10月下旬举行,这意味着北约和俄罗斯将同时进行各自的核演习,“这是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      报道称,根据美方说法,俄罗斯很有可能几天内在其年度战略核力量演习中试射导弹。美国军方官员称,根据美俄签署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俄罗斯有义务就此类导弹发射提前通知美方。不过,"我们还没有收到任何类型的官方通知”。   路透社声称,俄有关核演习给美国及其盟国带来另一个“挑战”,不过西方官员表示,西方有信心辨别俄罗斯的演习与任何有关使用核武器的实际行动之间的区别。   今年北约“坚定正午”核威慑演习于17日开始,共有来自14个国家的60架军用飞机参演。据塔斯社报道,就该演习,俄罗斯外交副部长里亚布科夫14日告诉记者,俄方正在密切关注北约在俄罗斯国家边界附近的所有定期军事演习。

特拉斯在党内面临“巨大危机”,部分保守党议员将开会讨论“换人”

  刚刚上任的英国新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15日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表示,未来英国政府会在税收和支出方面做出艰难决定——政府还会增加一些税收,降低支出。对于亨特的此番表态,英国媒体认为,即便是纠正此前备受诟病的经济政策,英国首相特拉斯的位子依然难保——英国部分议员周一开会将讨论特拉斯的职位问题,有些人希望她能辞职。亨特在采访中表示,他将不会继续特拉斯和前任财政大臣克沃滕制定的经济政策,“税收不会像人们希望的那样下降,一些税收将不得不增加”。他说,“我将要求所有政府部门节省额外开支”。虽然亨特没有说明哪些地方可以增加税收或减少公共支出,但不排除削减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的支出或反对特拉斯将国防支出增加到 GDP 的 3% 的承诺。      刚刚上任一个多月的特拉斯 9 月推出“迷你预算案”,其中包括价值 450 亿英镑的减税政策,引发金融市场动荡。随后又开始“大转弯”取消相关政策,引发权威信任危机。对此,亨特表示,这一步走得太远太快,在没有预算责任办公室(OBR)评估的情况下“盲目”宣布“迷你预算”是错误的,“在我们必须要求每个人做出牺牲才能渡过难关的时候,降低最高收入者的最高税率是错误的”。他告诉媒体,借钱减税根本行不通,取消上调公司税的计划只会为富人减负。亨特表示,如今这些都在“被纠正”的过程中。   与此同时,英格兰银行行长安德鲁·贝利表示,已经在14日与亨特进行了交流,并暗示可能会进一步加息,称“通胀压力”意味着央行可能需要做出比 8 月份之前认为的“更强有力的回应”。据称,亨特和特拉斯将在 10 月 31 日完成中期财政计划,亨特还将重新审查对能源公司征收暴利税的情况。亨特的一系列表态实际上是宣布放弃了特拉斯的减税计划。   美国总统拜登15日表示,特拉斯最初的经济计划是一个错误。拜登在俄勒冈州的一家冰激凌店停留时对记者说:“我不是唯一一个认为(特拉斯的经济计划)是个错误的人。”《联合早报》称, 有分析人士认为,特拉斯最终可能必须下台,才能让债券市场恢复平静。花旗集团的策略师纳巴罗和塞尔称,特拉斯解除财政大臣克沃滕的职务并不足以重振英镑和英国国债,由于没有明确的政策,“未来市场可能会更不稳定”。   据BBC报道,尽管任命了新的财政大臣,但特拉斯和她的首相职位仍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位保守党议员称该党处于“绝望状态”,但特拉斯的支持者表示,“时间会证明”她是否已经做了足够努力来确保自己的位置。据称,一批议员将于周一开会讨论首相的去留,一些人希望她在几天内辞职,另一些人则说她现在“在任但不受控制”。十多名保守党的前大臣和其他高级别议员受邀参加由英国前财政大臣苏纳克的主要支持者召集的晚餐,以计划如何以及何时让特拉斯辞职,并推举苏纳克或前国防大臣莫当特上位。同时,内阁对特拉斯的支持也在减少。   特拉斯的剩余盟友仍在努力支持她,并建议开启不信任投票,根据保守党的规则,只要不信任投票没有通过,特拉斯的党首职位在一年内不会再受到威胁。但BBC称,前首相特雷莎·梅和约翰逊最终都被保守党“1922 委员会”主席格雷厄姆·布雷迪说服下台。   有报道称,工党领袖基尔·斯塔默呼吁提前大选,但亨特表示:“我认为国家现在需要的是稳定。特拉斯担任首相还不到五周。我只想说,我认为她将在选举中被评断。”“如果我们再次更换领导人,我们就完蛋了,”一位内阁大臣说,“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目前,受到内部动荡的影响,保守党支持率已远不及工党。

美智库最新报告:对华贸易实际上提升美就业率

  据香港《南华早报》15日报道,当地时间14日,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联合斯坦福大学推出的“中国大数据”项目发布最新报告称,美国“没有因与中国的贸易而遭受净就业损失”,对华贸易实际上促进美国就业。   报告称,在制造业就业方面,美国就业人数从1998年约2000万,降到2010年1494万。此后9年,制造业就业一直在缓慢回升。总体而言,2010年至2019年期间,尽管从中国的进口增长23%,但美国的制造业工作岗位也增加10%。这表明,对华进口对美国就业的影响在2010年前后减少了。      报告引述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王直研究团队的分析说,2000-2007年,每个被分析的美国地区的平均效果是净就业增加1.27%。由于与中国的贸易接触,平均每个地区的工人工资都增加75%。他们还发现,受过大学教育的工人是贸易的赢家,平均工资每年增长7.2%,而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工人工资每年平均下降4.3%。该团队的结论是,“贸易的赢家远远超过输家”。   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安德烈·库尔曼团队的研究也与此类似。他们发现,在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以拥有大学学历人口占比衡量),如美国中西部和南部,就业岗位流失被人力资本较高地区(如西海岸和东北部)服务业岗位的增加所弥补。因此,他们不同意关于对华贸易导致美国就业岗位净流失的观点。该团队表示,没有发现2008到2015年间,对华进口对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有任何太大影响。   报告还称,并非所有制造业就业岗位都是由于进口竞争失去的。几乎所有样本国家,包括中国,都出现制造业就业份额下降的情况。部分原因是有些工作岗位绝对流失,但越来越多的原因是服务业工作岗位快速增长。   还有一个结果似乎是所有学者都认同的:受教育程度更高、经济更多样化的美国地区,受对华进口激增影响程度要小得多。这一发现与全球化对其他国家影响的数据一致,在这些国家,更好的教育和再培训机会提高工人从国际贸易中受益的可能性。因此,应通过国内项目来解决失业工人困境。加强保护主义减少进口,不是解决劳动力失业问题的最佳工具。

阿联酋官员:对中国在科技领域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担心,愿与中国合作

  据《日经亚洲》网站15日报道,阿联酋负责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远程办公应用等事务的国务部长奥马尔·本·苏丹·奥拉玛在接受该媒体采访时表示,阿联酋对中国在科技领域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感到担心,阿方对与各国合作均持开放态度。      奥拉玛说,只要符合经济利益,就会使用中国技术。在阿联酋开展科技业务,各国之间是平等的,没有哪个国家高人一等。在被问及阿联酋是否担心中方获取阿敏感数据时,他表示阿方正在制定相关法律,但不会针对具体国家、公司或个人。   《日经亚洲》提及,2019年,阿联酋同中国华为公司签署建设5G网络协议,这引发美国不满,美国随后还叫停向阿联酋出售F-35战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萨曼表示,阿联酋方面没有想到华为参与该国5G建设会成为阿美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阿方一直强调当时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并未提供其他技术选择。   国际战略研究所的隆斯接受《日经亚洲》采访时表示,中国制定了明确的目标,要在今后10年成为全球新兴科技领先国家,这与阿联酋自身推动新技术投资和经济多样化的规划非常匹配,肯定会有合作投资研发机会。隆斯还指出,许多海湾国家近年来都向美国发出信号,自己想跟谁做生意不会听命于他人,这对海湾国家来说是原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