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洛西悄然改口,美利坚梦碎台海

8月9日,在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早间节目《今日》(Today)的采访时发生了魔幻的一幕:在采访中,佩洛西坚定的表示了对“一个中国政策”的尊重和支持,称自己窜访台湾是因为要遵循拜登“把重点放在亚太地区”的政策方向并呼应拜登的“印太经济框架”倡议,最终目的也不过只是希望表达“中国不能孤立台湾”的意见,甚至还在采访的最后盛赞“中国是全球最自由的社会之一,它是一个强大的民主(国家),有着勇敢的人民……”。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不顾全球各方阻碍,坚持窜访台湾引发战火的佩洛西态度发生了180°的巨大转变呢? “黔驴”露怯,海权衰退 1996年的“台海危机”,面对在台海举行三军联合演习的解放军,美国克林顿政府紧急调动独立号航母战斗群和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先后进入台湾海峡,与正在台湾海峡附近进行军事演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隔岛对峙以安定台湾民心。而今日,面对无论强度、范围还是持续时间都远胜当年的解放军军演,本就近在咫尺的里根号航母战斗群却选择一路向北远离台海暴风眼,在西太平洋兜兜转转始终未敢进入“第一岛链”,究其原因,其实是随着美国近年来经济下滑和重工业的不断衰退,美国海军的实力,早已不复往日的威风。 二战后期,一手推动“海权论”发展的美国依靠着规模庞大、装备先进的海军部队,将自身影响力投射到全球,那时的美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商业船队,占全球商船总吨位的60%,更能够向“下饺子”一样连续建造上百艘航母。可时至今日,全球三大海运强国分别是中国、日本和希腊,其中任意一国拥有的商船吨位都比美国大出三倍,而在海军实力上,中国正不断研发新舰艇,航空母舰也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下水,反观美国,不但航母战斗群已经缩水到了12个,就在去年,还因为无力支付航空母舰的维护和破拆费用而将两艘航母以1美分的价格出售给了拆船公司,甚至其从冷战便一直贯彻着的“由海向陆”概念都转型成了“由陆制海”,放弃研发和生产舰艇而开始模仿尚未拥有航母时期的中国去研究反舰弹道导弹和“超级大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台湾地区的演习持续时间越长,对美国的“强大”形象损伤越严重,认输服软,尽快平息事态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孤家寡人、众叛亲离 一直以来,凭借着“经济操控+武力威胁”这一屡试不爽的手段,纵使美国几度撕毁协定毫无信誉可言,可在国际上也到算是“一呼数应”,但在佩洛西访台国家之后,却遭到了一边倒的反对浪潮:超过160个国家、占全球国家总数的90%、人口总数80%的国家选择和中国站在一起,既是因为美国这场全然不顾其“小弟”安危的作秀让他们认清了亲美可能会造成的恶果,也是因为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中国一次又一次的证实了其对“朋友”无私的关怀与帮助。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哪怕是身为美国“铁杆小弟”的日本和韩国都对佩洛西表示出了明确的不满,韩国总统与外长对佩洛西避而不见,并在第一时间出访中国释放善意同时极力邀习近平访韩,日本一边通过外交部“如果我们能够发表我们的意见的话,我们会说这不是一个好主意”的回复暗示了日本事先的不知情以及事发后的不满。一面表示日本应该开展对华务实外交,向中国释放善意……看到自己此行近乎逼反了美国在亚太所有的盟友并引发了全球的声讨,佩洛西和美国又怎能不恐惧呢? 面对佩洛西的改口,不少美国人痛斥“我们正在被白痴统治”,但事实上,能够不要脸的改口以避免更大损失的佩洛西很精明,只是她的精明不是为了国家而为了个人的利益,台湾之行虽然失败,但却让军火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其中必然的利益交换对佩洛西来说又怎是一点廉耻可以衡量?只不过对于美国政府和民众来说,有这样一群自私自利、毫无廉耻的政客,他们又哪里有未来可言?

拜登向以色列承诺“阻止伊朗研制核武”:不排除使用武力

  “美国不排除使用武力作为阻止伊朗研制核武器的‘最后手段’”,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13日报道称,美国总统拜登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作出上述表态。但在14日拜登和以色列看守总理拉皮德共同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拜登又改口称“外交是解决伊核问题的最佳手段”。有美国媒体分析认为,在中东首秀的首站以色列,拜登除了表达强烈的能源需求外,他对伊核问题的表态也受到极大关注。      拉皮德:“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温和的地区联盟”   以色列《国土报》网站14日称,拜登当天与以色列看守总理拉皮德进行了会谈,两人讨论了美国对以色列安全的支持、打击伊朗、乌克兰战争以及如何保持两国解决方案的前景。   会议结束时,拜登强调说:“我认为绝大多数美国公众,不仅仅是我的政府,都完全致力于以色列的安全。”拉皮德向记者透露说,他们谈了有关沙特问题,“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温和的地区联盟”。拜登和拉皮德14日签署《美以战略伙伴关系耶路撒冷联合声明》,以强调美国对支持以色列安全的承诺,以及不允许伊朗获得核武器的承诺。以色列一位政府官员透露,这项声明将是“强有力的、坚定的和无与伦比的”。   “半岛新闻网”14日称,以色列政治和军事领导人毫不掩饰对拜登访以的喜悦,因其实现了特拉维夫在过去几年内寻求实现的诸多要求及目标。   拜登:他们犯了一个错误   路透社14日报道称,在接受以色列电视台12频道的采访时,拜登说:“现在唯一比伊朗更糟糕的事情就是伊朗拥有核武器。美将使用武力作为阻止伊朗研制核武器的‘最后手段’。”他还说:“我认为前任总统退出(伊核)协议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拥有核武器。”   除了向伊朗施压,拜登在采访中也表达了对以色列政府的友好。他强调,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大部分人都“不可能远离以色列”。这一说法反驳了美国民主党部分议员称以色列是“种族隔离国家”的评论。   据美国独立媒体《国会山报》13日报道,来自拜登本党的几位“分队”议员(即反对者),包括奥卡西奥-科尔特斯、奥马尔、特莱布和科里·布什等人,呼吁结束美国对以色列的无条件援助。奥卡西奥-科尔特斯还曾带头阻止美国在巴以冲突期间向以色列出售价值7.35亿美元的武器。奥马尔在去年曾将美国和以色列与哈马斯和塔利班归为一类,引发民主党内的分歧。对此,拜登坚称上述议员“犯了一个错误”,并表示“以色列是民主国家,以色列是美国的盟友,我不会(向这些议员)道歉”。   结束对以色列的访问后,拜登15日赴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地区,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举行会晤,随后将前往沙特阿拉伯,会晤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并参加海湾合作委员会峰会,会见卡塔尔、伊拉克和约旦等国代表。   三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纽约时报》14日以“拜登中东行:一次充满政治风险的出访”为题发表评论文章。文章认为,尽管中东地区对拜登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此次访问是他时隔6年之后首次踏足中东国家的土地,而现在“美国的影响力远不如他所希望的程度”。   《纽约时报》报道称,拜登此行的目的主要有三个:试图减缓正在加速的伊朗核计划、加快中东石油向美国输送的速度,以及重塑与沙特的关系。然而,上述三项任务都面临“不可能完成”的政治风险。拜登对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恐怖组织”定性,事实上导致伊核协议谈判在短期内很难有具体进展,“迫使德黑兰将大部分核燃料运出伊朗的外交努力已经受阻,而德黑兰目前正在将这些核燃料浓缩到接近制造核弹级的浓度。”拜登的随行官员表示,预计此行不会宣布沙特将提高石油产量的明确协议。   《纽约时报》14日报道称,拜登的中东之行,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阻止中国在中东地区扩大影响。美沙两国政府上周“悄悄地”签署了一份关于在沙特建设5G通信网络的谅解备忘录,旨在把中国企业华为排除在外。

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 为1994年以来最大幅度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5日宣布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1.5%至1.75%之间。这是美联储自1994年以来单次最大幅度的加息,显示出控制通货膨胀的紧迫性。   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15日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发表声明说,通胀率居高不下,反映出与新冠疫情相关的供需失衡、能源价格上涨和更广泛的价格压力。委员会表示“高度关注通胀风险”。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5月初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委员会成员普遍认为,如果经济和金融状况发展符合预期,本次会议应考虑加息50个基点。但面对近期通胀数据出人意料地上升等一系列事态发展,委员会认为,本次会议有必要进行更大幅度的加息,同时继续大幅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   鲍威尔还表示,从目前来看,在下一次会议上很有可能继续加息50个基点或75个基点,委员会将根据未来的经济数据作出决定。他说,加息75个基点非同寻常,预计这种幅度的加息不会经常出现。   美联储当天发布的季度经济预测显示,美联储官员对今年第四季度通胀预测中值为5.2%,比3月的4.3%明显上调。2023年底通胀预测中值为2.6%,2024年底通胀预测中值为2.2%。同时,美联储官员对今年年底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测中值为3.4%,明显高于3月预测的1.9%;对于今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的预测中值为1.7%,明显低于3月的2.8%。   美国劳工部本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同比上涨8.6%,同比涨幅已连续三个月在8%以上

美媒称美正收紧对华芯片设备出口,专家:目的是阻止中国芯片与其竞争

  美国彭博社7月30日报道称,美国两家芯片设备公司证实,该国对中国芯片的打压已从10纳米扩展到了14纳米,且新规影响范围可能不限于中芯国际,还包括其他在中国投资运营的芯片制造企业。有专家7月3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美国打压中国芯片产业的这一最新举措可能试图对中国芯片企业构成长期影响,但其打压一方面会成为激发中国加快科研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将伤害到美国企业的利益。      据报道,泛林集团首席执行官阿切上周三在面向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在对中国企业进行制造10纳米及以下芯片设备禁运的基础上,美国限制出口的范围已经扩大到制造14纳米及以下芯片的设备,且限制范围可能不限于中芯国际,还包括其他在中国运营的芯片制造企业,如台湾地区的台积电等。科磊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华莱士上周四也证实了这一消息。他表示,该公司已收到美国商务部通知,要求他们不要向中国供应用于14纳米及以下芯片制造的设备。彭博社还引用知情人士的话说,近两周来,所有美国设备制造商都收到了商务部提出这项要求的信函。泛林及科磊的表态只不过是最早披露出来的有关美国进一步打压中国芯片产业的具体例证。   美国此前已禁止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向中芯国际出口10纳米及以下技术的芯片设备,但尚未就14纳米及以下技术的芯片设备出口进行明文限制。但彭博社援引美国商务部日前发布的一份声明称,拜登政府正在收紧针对中国的相关政策,聚焦削弱中国生产尖端芯片的努力,以应对美国面临的重大国家安全风险。知情人士称,美商务部这两周向企业发出的信函至少是拜登政府试图显示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的部分努力。但鉴于美商务部过去屡屡拒绝这些设备向中国出口的许可,新通知几乎不会对美芯片企业有影响。彭博社分析说,除了影响在中国境内相关企业外,美商务部新规还将影响在中国进行销售的全球领先的芯片设备制造商,包括美国的应用材料公司、荷兰的阿斯麦公司等。   拜登政府此次扩大制裁中国芯片行业的举动早已有风声,路透社7月早些时候就曾披露说,美国商务部正在“积极讨论”禁止向中国工厂出口14纳米及以下的先进芯片制造设备。在7月8日的报道中,路透社还提到,中芯国际在2019年底实现了14纳米级芯片量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李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美国政府眼中,14纳米是芯片先进制程和落后制程的分水岭,14纳米及以下技术属于先进制程,所以美国这次禁运的重点是14纳米及以下技术的芯片设备,核心目的是配合美国推出的“芯片法案”,在大力发展本国芯片制造的同时,阻止中国获取同样制程的先进芯片设备,以达到遏制中国芯片与其竞争的目的。   李峥认为,早在美国商务部这次举动之前,美国就一直限制先进芯片技术向中国的出口,尤其是包括中芯国际在内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的企业已被美国实行禁运,因此中芯国际受到的影响并不大。但美商务部此举可能更多是放眼于未来,以迟滞中国芯片未来向先进制程发展的进程,形成对中国芯片企业的长期影响。但美国的打压同样也会激发中国在芯片领域加快科研的动力,更加注重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发展高科技。   技术观察专家瞬雨7月3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尚未见到相关规定的细节部分,因此尚不能明确判断对中国芯片行业的影响。但瞬雨认为,芯片行业是全球产业密切合作科学分工的一个行业,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势必影响全球芯片行业的正常发展。而且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美国打压中国,最终将伤害美国企业。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同时是泛林和科磊全球最大市场,2021年来自中国大陆的营收约占科磊总营收的1/4,占泛林的比重更高,约达1/3。

美“里根”号航母今年首进南海,专家:意图拉拢地区国家遏制中国

  美国海军13日称,“里根”号航母打击群当天进入南海执行例行任务,这是该航母编队今年首次进入南海进行军事演习。由于美国导弹驱逐舰“本福德”号刚刚非法擅闯西沙群岛,美军发布的航母最新举动引发外界关注。   美国印太司令部在13日发布的新闻稿中称,“里根”号航母打击群在南海期间,将举行海上安全演练,其中包括固定翼和旋翼飞机的飞行行动、海上打击操演以及水面与空中部队的协同战术训练。除航母 “里根”号外,该打击群包括“安提特姆”号导弹巡洋舰、“希金斯”号导弹驱逐舰,以及第5舰载机联队、第70特遣队等兵力。新闻稿称,航母在南海的行动是美国海军在印太地区例行行动的一部分。“里根”号航母打击群上个月访问了关岛,之后一直向西航行。这支航母编队去年6月也曾进入南海开展例行行动。      据美媒报道,第70特遣部队/第5航母打击群指挥官海军少将迈克尔·唐纳利称:“我们的打击群始终保持能力和战备,我们在南海开展活动期间也将持续聚焦这一点,以展示我们对该地区的承诺。”“里根”号航母舰长、海军上校弗雷德·戈德哈默说:“我们在南海的存在表明美国致力于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印太。我们根据国际法在这个地区开展活动,也确保所有国家都能这样做。”   与南海相隔万里之遥的美国从来没有放弃介入南海事务,尤其在所谓“南海仲裁案”六周年之际,更是加紧了动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3日对此回应道,美国作为域外国家,罔顾南海问题的历史经纬和客观事实,违反和歪曲国际法,违背其作出的在南海主权问题上不持立场的公开承诺,挑拨地区国家间关系,破坏地区和平稳定,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军事专家宋忠平1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以“南海仲裁案”为借口在南海及菲律宾周边进行演练,表明美国的挑衅态度已经常态化。他说:“美国航母在菲律宾海以及南海演练已经不是一两次,美国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以南海问题为抓手来遏制中国,尤其是在新任菲律宾领导人上台后,美国在南海地区加大挑衅力度,意图通过此举拉拢周边一些国家成为遏制中国的帮手。此外,美国的演习行动也是为了熟悉南海的战场环境,以备不时之需。”   值得注意的是, 唐纳利在谈及“里根”号进入南海时提到,此次行动将在“英勇盾牌-2022”演习成功举行的基础上,汲取相关经验教训,与盟友和伙伴一起协同训练。“英勇盾牌-2022”是指6月上旬,由美国“林肯”号航母打击群、“里根”号航母打击群以及搭载F-35B隐形战斗机的“的黎波里”号两栖攻击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在菲律宾海举行的联合演习。据报道,在此次演习中,美军还在塞班岛布置了类似中国“东风”系列导弹的全尺寸战术模型,外界推测这是模拟解放军的导弹阵地。   宋忠平14日表示,“英勇盾牌-2022”演习强调的是海、空以及海军陆战队三军种之间的联合演练。此次“里根”号航母打击群来南海演习,是希望召集南海周边某些国家举行联合军演,而演习针对性尤其明显,剑指中国,这显然不利于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在“里根”号航母打击群进入南海开展演习行动的同时,美军“本福德”号导弹驱逐舰13日非法闯入中国西沙领海,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进行跟踪监视并予以警告驱离。但美国海军随后发表的声明宣称,美国捍卫每个国家在国际法允许的任何地方进行飞行、航行和行动的权利,中国无论说什么,“都不会阻止我们”。   经士智库创始人兼国际军事行动法研究中心主任田士臣1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军在为自己的“航行自由”行动做辩解时经常使用类似口径,这种表态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虚伪性和迷惑性。首先,表面上说是为“每一个国家”进行辩护,但其实是维护美国独有独享的霸权,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像美国这样在全球部署兵力和需要这种全球通达性。其次,所谓“国际法允许的任何地方”,这个国际法并非公认的普遍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国际法,而是作为非缔约国的美国选择性地挑出来的对自己有利的国际法。最后,看似维护所有船舶和飞机的航行自由和权利,其实背后真正维护的是美国军用舰机的“横行自由”。

“I2U2”唯恐天下不乱

美国政府官员表示总统拜登将于七月中旬访问中东地区,沙特是其中一站。拜登还计划访问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并出席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与埃及、伊拉克和约旦共同举办的峰会(即GCC+3峰会)。与此同时,拜登在访问期间还将同印度总理莫迪、以色列总理贝内特以及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举行一场四边虚拟峰会。该虚拟峰会代表着一个叫做“I2U2”的全新地区合作集团的诞生。 所谓的“I2U2”,就是两个“I”,即印度(India)和以色列(Israel),和两个“U”,即美国(US)和阿联酋(UAE)。这个峰会并是拜登在去年就已经埋下了伏笔的。从美国的利益角度来说,拜登政府搞“I2U2”峰会,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中国发展日益强大,美国反华的意图越来越明显。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在特朗普团队的鼓捣下,“四方安全对话”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然后再到拜登政府上台后,“四方安全对话”机制被正式升格为四国之间的首脑级峰会,成为当下东亚地区规格最高的以“反华”为主要目标的跨国合作组织。所以如今这“I2U2”美国试图四处拉帮结伙以对抗中国的意图与目的也已经昭然若揭。美国通过这种方式,整合好中东地区,减轻外部压力,从而更好地集中精力以对付中国。 美国反华不仅于此,“印太战略”更为明显。“印太战略”是更广泛的对华战略,压制中国是美国地区战略的核心目标。“印太战略”与美国对华“大国竞争”几乎是同步提出的,并非什么机缘巧合。与华盛顿此前的亚太或亚洲政策相比,“印太战略”战略色彩浓厚强烈,核心目标从广泛介入地区事务逐渐向加大对华竞争、钳制中国发展聚焦。发布所谓“美国印太战略”报告时,它沿袭了美国的一贯做派。它通过炒作“中国威胁”拉拢盟友,试图以构建封闭的体系,围堵遏制中国,抵制中国的发展,还有一目的是维护美国的霸权主义,重振美国在亚太甚至全球的影响力。 所谓的美国“印太战略”报告声称要扩大在太平洋岛国的外交存在,但现实早已让亚太地区国家看清谁是虚情假意、谁是真心实意。在台湾问题上大放厥词,支持台独,在南海问题上诋毁中国。无论是峰会还是美国“印太战略”,美国的反华意图太过于明显。一个地区稳定与繁荣既是全球秩序的稳定器,更是全球发展的推进剂。美国打着战略的旗号,实际目标是维护美国霸权。以此为目标,煽动对立对抗,建立反华的“小圈子”绝对不会带来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反而会给地区乃至全球造成新的冲击。 现如今,绝大多数国家还是主张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坚持以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为目标,多数国家还是主张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坚持以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为目标。无论美方如何粉饰要建立一个“自由、开放与繁荣的印太”,都掩盖不了其说一套做一套、利用盟友遏华维霸的真正企图。时间将证明:任何一种基于私利、封闭排他的战略注定失败,亚太绝大多数国家对这片“共同家园”的未来才有更大发言权。

WTO召開部長會議 鄧振中暗批中國不當封殺台灣農產品

世貿組織(WTO)睽違4年半,12日在瑞士日內瓦總部召開部長級會議,我國由行政院政委鄧振中代表出席。鄧振中聲明強調,台灣堅定支持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並決心維護自由公平、公開透明的投資環境。鄧振中聲明也暗批中國不當封殺台灣農產品,損害規則體系,「我們的鳳梨、蓮霧和釋迦都成為這種不合理行為的犧牲品」。 WTO於6月12日至15日召開部長級會議,此次會議焦點在於COVID-19疫苗專利、漁業補貼以及俄烏戰爭導致的糧食危機等。在會議開幕首日,WTO總部公開各成員國預先提交的部長聲明。 鄧振中表示,儘管面對疫情挑戰,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經濟仍實現出色增長,2021年GDP成長率6.45%,進出口總額也都增長超過30%,是全世界表現最好的WTO成員之一。鄧振中強調,台灣在疫情高峰期仍保持市場和貿易的開放及自由,持續深化與合作夥伴的經濟聯繫、貿易對話,並已申請加入CPTPP。 提到關於台灣經濟表現良好的2個要點,鄧振中說,第一,台灣堅定支持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努力協調我方的貿易制度與國際標準一致,並為貿易夥伴消除長期存在的障礙,2020年鬆綁萊豬禁令、2021解除福島及周邊食品限制都是明證,「我們展示了符合國際標準的決心,以及遵守貿易規則的承諾」。其次,台灣決心維護一個「自由、公平、公開、透明和可預測的」貿易和投資環境。 鄧振中也表達對於此次部長會議議程的期待,包括支持取消對從事非法捕魚船隻的漁業補貼;疫苗、藥物和篩檢試劑的有效分配對全球經濟復甦至關重要,應採取措施促進醫療生產和公平分配;關於TRIPS 豁免,我方支持以文本為基礎的討論,盼WTO成員迅速達成協議。 鄧振中在聲明中提到盼WTO爭端解決機制恢復運作,他並強調,我們必須確保所有成員都遵守規則,以維護自由和公平的貿易,「任何成員都不能自外於規則,也不應逕自在未及時通知或無正當理由的情況下禁止產品。我們的鳳梨、蓮霧和釋迦都成為這種不合理行為的犧牲品」。 鄧振中並呼籲,成員國應注意損害基於規則之體系的任意作為和不透明的措施,例過度補貼國有企業和缺乏競爭力的企業、無理無端的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對外國企業針對性的程序作為等。 繼鳳梨、釋迦、蓮霧後,中國近日再度對台灣農產品祭出禁令,自今(13日)起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台灣石斑去年外銷中國的總量占總體石斑外銷量的91%,並且因應當地市場的需求,全部都是活魚。

民主議政園區 老蔣銅像拆了

立法院民主議政園區(原霧峰省議會)在議事堂前圓環有一座前總統蔣介石銅像,因是威權象徵,促轉會依據「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發文請立法院移除,經立院提出拆遷計畫並經台中市政府文資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這座設立四十六年的銅像已在今年五月三十日從基座拆除,隔天送交桃園市風景管理處,由該處協助後續陳設的相關事宜。

美放风搁置调降对华关税,专家:如继续对华加征关税只能“自咽苦果”

  三个月前,美国总统拜登高调表示正考虑取消特朗普任内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的部分关税,以缓解美国国内飙升的通货膨胀率。路透社8月10日报道称,美众议长佩洛西访台引发台海局势紧张等一系列因素,使拜登政府重新考虑对华关税问题,暂时将其搁置一旁。“拜登政府现在不希望做任何可能被中国视为事态升级的事,同时也试图避免被(美国国内)认为对中国退让。”这是拜登政府就如何处理对华关税又一次改变说法。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10日接受彭博社采访时似乎在证实这一报道,称佩洛西访台“使情况变得特别复杂”,拜登现在对中国关税问题持“谨慎态度”。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10日告诉路透社,中美两国经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佩洛西窜台破坏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势必对双方交流合作造成重大干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1日表示,当前台海局势紧张的前因后果一清二楚,是非曲直一目了然。美国不要指望中方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而应老老实实回到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上来。中国专家1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如美国继续保持对华加征的关税,其国内通胀等经济问题只会更难解决,届时美国只能“自咽苦果”。     美方“既要又要”费尽心机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媒体关于拜登政府考虑取消对中国进口商品部分加征关税的报道就甚嚣尘上。支持取消这些关税的美国财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和反对取消关税的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轮番对外放风,扰动舆论。今年5月10日,拜登在华盛顿向全国发表讲话时证实他正在考虑这一步骤,以帮助控制美国国内高企的通胀率。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5月和6月同比上涨8.6%和9.1%,达到40多年来的新高。持续高企的通胀率成为美国中期选举之前拜登政府的“不可承受之重”,拜登和民主党的民意支持率也因此持续下滑。   路透社8月10日的报道称,数月来,拜登的团队一直在努力寻找各种方法来减轻特朗普政府时期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给美国带来的伤害。这些关税使美国公司进口中国商品变得更加昂贵,又推高了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成本。拜登政府曾经考虑的计划是:取消对中国产品加征的一些关税,同时对可能加征关税的中国产业发起新的“301条款”调查,以及扩大关税排除清单,以帮助只能从中国进口某些产品的美国公司。   “但北京对佩洛西上周访问台湾的回应引发美政府官员的重新考量,他们不希望做任何可能被中国视为事态升级的事,同时也试图避免被(美国国内)认为对中国退让。”路透社的报道称。一位熟悉相关审议进展的消息人士说:“我认为台湾(局势)已经改变了一切。”   白宫发言人夏尔马说:“在台海发生这些事件之前,(拜登)总统还没有作出任何决定,现在仍然没有。没有任何事情被搁置或推迟,所有选项仍然都摆在桌面上。”   当被问及作出决定为什么要花这么长时间时,雷蒙多10日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称,在佩洛西访台后,“情况变得特别复杂”,所以拜登总统正在“权衡他的选择”。她说:“总统非常谨慎,他想确保我们不做任何会伤害美国工人的事情。”拜登自诩为美国“最挺劳工”的总统,工人和劳工组织是他颇为看重的支持团体。   戴琪10日在参加美国钢铁工人协会年度会议时称,拜登“以工人为中心”的贸易和经济政策正产生效果,制造业就业和工业生产都在提升。她再次诬蔑称中国的产业政策“削弱了美国的繁荣”,要让中国“付出代价”。   美左右摇摆,中方如何应对?   “除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反应外,多种因素使政府的审议变得复杂。”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在美国官员考虑取消部分对华关税时,他们寻求北京方面的“互惠”,但遭到拒绝。该人士称,现在,美国单方面取消对中国商品部分关税的计划已被搁置,重点转向关税排除清单。美国行业团体和140多位国会议员已敦促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大幅扩大这一清单。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永1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美国,对华关税问题被赋予更多政治因素,取消关税意味着拜登政府将面临一些团体的政治压力,且不符合他本人的对华贸易政策取向。李永认为,比起政府宣布取消部分关税,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出面,以听证会方式进行关税豁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样可以避免所谓的“政治敏感性”。   中国应该如何面对美国的左摇右摆?李永表示,贸易战是美国单方面发起的,每一步都是美国在先。如果取消关税,也应该美国先行动,然后中国再做出反应,这才符合正常逻辑。美国政府经常说一套做一套,并不能轻信它的口头承诺。“我认为,拜登真正在意的并不是民生经济,包括对华关税问题在内。但是出于政治需要,他要做一些表面功夫,以服务于中期选举。”他表示。   彭博社10日称,拜登政府的下一步行动可能会对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数千亿美元的贸易产生重大影响。7月份美国CPI同比上涨8.5%,仍远高于工资涨幅。飙升的通胀率侵蚀了选民对拜登政府的支持,危及民主党在11月国会中期选举中的命运。   俄专家:中国受够了   “今日俄罗斯”网站10日发表俄罗斯学者提木尔·福门科的文章称,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可以被简单描述为“鱼与熊掌都要兼得”。美国认为,它可以在大多数领域将中国视为敌人,但仍会选择性地寻求合作以谋求美国在其他方面的利益。这源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单边主义性质。“但最后,美国走得太远了,中国已经明确表示现在已经受够了,现在合作只能以尊重中国核心利益为条件。”(详见本报今日第六版)   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官员11日表示,自5月以来,全球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俄乌冲突恐加剧各国通胀压力。如果台海局势恶化,不只是新加坡,世界各国也将受到冲击。   香港《亚洲时报》网站11日发文称,美中关系已从1972年的架桥变为 2022年的筑墙,全球贸易格局将发生巨变,两个全球集团正在崛起,各国被迫选边站队,企业不得不相应地规划供应链。不过文章称,经过长期发展,全球产业链已经深度融合,各国相互依赖加深,即使贸易联系发生变化,全球贸易仍将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