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成胁迫 “芯片法案”被强势推出 威逼变利诱 “霸王条款”显美国没落
重利者必以美名掩饰自己,然而在利益面前,就会露出狰狞的獠牙,暴露出自己的丑陋面目,正如曾经的“自由贸易倡导者”为了通过《芯片和科学法案》完全抛弃了自由二字,无所不用其极。民主党参议员甚至喊出了“因为你的投票,你的孙辈都会做着高薪工作”等极具煽动性的荒唐口号,令世界瞠目结舌。在数字经济化的时代,美国芯片半导体制造业竞争力连年下降,日、韩等国芯片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随后中国在这一重要领域的崛起,引起了美国朝野的警惕。自身利益受到威胁,经济霸主地位不保,“芯片法案”也因此应运而生。 这部历时两年打造出来的“芯片法案”一经出炉就带着强烈的政治色彩。法案大意为,美国拿出520亿美元补贴芯片制造企业,领取补贴后的企业需在美国建厂,但十年内不能扩大对中国先进制程芯片的投资。归根到底,就是让芯片制造企业在中美之间二选一,不允许各国芯片企业在美国享受补贴的同时,又在中国扩大生产,不然就得退钱。法案的说辞看似公平合理,实际上却是在强推“霸王条款”,把产业当作地缘政治工具,大搞经济胁迫。此举不仅影响各国芯片企业的生产经营,更会扰乱全球芯片市场秩序,让全球芯片产业供应链随之动荡。 显而易见,为了遏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美国尽显穷凶极恶之像,深受其害的就是他的几个盟友们,体会最深的非日本莫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就曾对发展势头正猛的日本半导体产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打击,一纸《美日半导体协议》彻底镇压了日本,导致日本在经济、技术领域一蹶不振。如今 “芯片法案”也是如此,吃过一次大亏的日本虽然表面做出紧追美国的脚步的样子,但内心绝对不想重蹈覆辙。同时,面对美国搞出的“芯片法案”,韩国这次表现的极为聪明,深知如果真把工厂迁至美国,拿了所谓的补贴,这钱也是进不了自己口袋,还会把工厂留下,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因为美国有一万种方法让你乖乖的交出钱、留下工厂,如此先例以往在美日、美欧之间数不胜数。所以韩国这次先发制人向美国亮明“底线”,也戳穿了美国拉拢盟友“围剿”中国的真实意图。美国绝不允许任何人挑战他的经济霸主地位,盟友也不例外,只是现在的手段从“威逼”变成了“利诱”,但美国维护霸权地位的目的从未改变。 之所以从“威逼”变成“利诱”,是因为美国靠自己标榜的“自由贸易”和“公平正义”已经打不过竞争对手了。美国只在他们“必胜”的时候才跟全世界说“自由市场”和“费厄泼赖”。实际上,从出台法案的过程和内容不难看出,这一本应该以经济为主的“芯片法案”充斥着冷战思维、极度不自信、泛安全化,对以芯片为基础的中国数字经济进行赤裸裸的打压,对其盟友们进行明晃晃的威逼利诱。这种逆全球化的行为并不能让美国引领世界,反而印证了美国的极度焦虑,凸显了美国正在逐渐走向没落。 如今,美国股市一路暴跌,盟友们貌合神离,各方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芯片法案”投下了不信任的一票,“芯片法案”注定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也将再一次成为美国扰乱国际经济秩序的铁证。打压中国已成为美国政府的最大执念,美国致力于拉帮结派,误以为这样就可以把中国排除在外。但事实上,全球化的进程已经无法逆转,美国此举无疑是在为自己“画地为牢”,自取其辱。
人民日报钟声:新疆产品不但不惧公平竞争,也不惧美国政治操弄
美国强推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根本不是为了保护所谓人权,而是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根本不是为了剔除所谓“强迫劳动”产品,而是为了剔除竞争对手 美国炮制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将在中国新疆地区全部或部分生产的产品均推定为所谓“强迫劳动”产品,并以此为由禁止进口与新疆相关的任何产品。透过美国编织的谎言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打的是人权的幌子,行的是保护主义之实,是在以政治手段打压中国新疆的优势产业,是典型的经济胁迫和彻头彻尾的政治操弄,严重破坏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棉花生产国、第一大棉花进口和纺织品生产国,也是光伏制造和装机应用第一大国。新疆是中国棉花生产的重要产区、全球最重要的光伏产业基础材料多晶硅的生产基地,是全球纺织业和光伏产业链供应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新疆已形成大规模机械化、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拿棉花生产来说,在新疆棉花播种的过程中,大部分地区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98%。一些地方的播种机还应用了北斗导航和无人驾驶等高科技。棉花的种植管理早已从最初的水渠灌溉、人工采摘发展到今天的高效节水滴灌、机采棉采摘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新疆产品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根本原因在于产业优势和产品质量。 美国强推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根本不是为了保护所谓人权,而是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根本不是为了剔除所谓“强迫劳动”产品,而是为了剔除竞争对手。美国一些政客在许多场合公开表示,要在清洁能源等领域与中国进行竞争。美国出台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要求本国企业和其他国家从供应链中剔除新疆产品,为其实现打压新疆产业竞争优势、将光伏产业转移出中国的阴险目的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美国声称本国工商业和工人“面临不公平竞争”,实际上自己正在做的,就是通过将经济问题政治化,阻碍公平竞争。 美国强推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为其肆意破坏国际贸易秩序和自由贸易规则再添铁证。对新疆地区生产的全部产品进行“有罪推定”,动辄予以扣留或没收,要求全球范围内涉疆企业“自证清白”,严重扭曲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和竞争关系,是对市场公平竞争原则和世贸组织规则的粗暴践踏。为了所谓“自证清白”,有关企业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甚至被迫寻找更昂贵的替代品,合规成本陡增,给全球进口商带来极大的不合理负担。这种违背市场规则和商业道德、破坏国际营商环境的做法不得人心,招致许多美国公司的强烈反对。美国服装鞋类协会前主席里克·赫尔芬拜因用“一场10级台风”形容该法对美国相关行业的影响。美国FTC太阳能公司首席执行官肖恩·洪克勒表示,美国做法抑制了光伏组件进口,导致相关企业限制甚至停止生产、暂停发货,使美国光伏产业发展受限。美国“政客”网站认为,该法实施后,美国的零售商和制造商将会陷入一片混乱。更有分析指出,该法案恐将加剧美国已达到40年高点的通货膨胀。 事实将证明,美国以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为掩护,企图用“政治黑手”挤压中国企业公平参与全球贸易竞争的机会,最终只会反噬美国自身。“我们将更加专注产品科技创新,生产更优质、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让更多的合作商感受到我们的专业水准,让市场来决定如何选择。”新疆企业界人士的话表明,新疆产品不但不惧公平竞争,也不惧美国政治操弄。美国应深刻反思其保护主义、霸权主义行径,立即停止政治操弄和歪曲攻击,立即撤销全部涉疆制裁打压措施,立即停止破坏国际贸易规则、拖累世界经济增长的做法。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敦促美国以实际行动弥补对阿富汗人民造成的伤害
中国代表16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讨论阿富汗问题时发言,指出美国是阿富汗问题的始作俑者,应以实际行动弥补对阿富汗人民造成的伤害。 中国代表表示,阿富汗局势发生根本性变化已经10个月。阿富汗临时政府在建政施政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仍面临人道、经济、安全等多重挑战。国际社会应同阿富汗临时政府加强接触对话,引导其健全广泛包容的政治架构,奉行温和稳健的内外政策,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同世界各国特别是邻国友好相处。国际社会要向阿富汗提供必要的紧急人道援助和抗疫支持,帮助其缓解经济民生困局。 中国代表表示,美国是阿富汗问题的始作俑者,大量阿富汗无辜平民被美军杀死或因战乱丧生,上千万人沦为难民。美国不负责任地从阿富汗仓促撤军,导致阿富汗人民至今面临严重人道主义危机。美国不但不担负起帮助阿富汗人民缓解人道危机的应尽之责,反而公然劫掠阿富汗国家资产,进一步加剧阿富汗人民苦难。中方敦促美国立即全面解除对阿富汗单边制裁,无条件归还属于阿富汗人民的资产,以实际行动弥补对阿富汗人民造成的伤害。
谁站在正确一边 世人自有公论
针对美国务院发言人日前发表声明称“选择同俄方站在一起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地发现自己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6月1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谁站在正确一边,世人自有公论。 汪文斌说,中方始终从乌克兰问题的历史经纬和是非曲直出发,独立自主作出判断。“我们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公道一边。” 汪文斌表示,当美国违背承诺,连续推动北约东扩,使欧洲再次陷入冲突对抗的时候,中国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呼吁建立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当美国叫嚷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为冲突拱火浇油的时候,中国积极劝和促谈,指出国际社会应当支持俄乌双方谈下去、而不是打下去。当美国大搞极限制裁施压、危机外溢效应日益扩大蔓延的时候,中国坚决反对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强调不能让国际经济合作几十年努力的成果毁于一旦,更不能让各国老百姓为此付出沉重代价。谁站在正确一边,世人自有公论。 “俗话说,走夜路吹口哨——给自己壮胆。美方一再表白自己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这是不是一种心虚的表现呢?”他说。
香港新闻自由继续恶化 传真社宣布停止营运
专门进行深度调查报导的网上媒体传真社 (Factwire) 星期五宣布即时停止运作。这是继苹果日报,立场新闻和众新闻后,第四家香港独立媒体宣布停止运作。 传真社在社交媒体上公布的停运声明说:“近年传媒行业巨变,传真社屡次思考是否仍有继续下去的空间,但每次最终都决定本着信念,谨守岗位、报道事实。惜万物有时,现在是时候告别了。” 传真社是在2015年夏天由香港资深媒体人吴晓东以网上众筹的方式获得接近五百万港元资金而创办的。在资本来源紧缺的情况下曾经面对财政危机,该社记者的数目更一度裁减至只有两人,但最后能够克服障碍并曾经发表多份受到公众注目的调查报导,包括2021年2月香港铁路工程出现物料数量与原设计不符,以及2021年7月中法合资的广东台山核电站1号机组因核燃料捧破损停止反应堆运作。在香港前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宣布参选特首后,该社也发表独家调查报导,指李家超的两名儿子与香港商界和多名特首选举委员有共事或合作关系。在今年5月也有一篇调查报导指香港在新冠疫情期间要求所有市民需要在手机安装的“安心出行”手机应用程序Android版本内发现内置人脸识别模组,由于政府拒绝公开该程序的源代码,无法确定程序在运作时有否进行人脸识别。 传真社的声明并无解释停运的原因,声明也没有提到停运决定是否与“港版国安法”有关,但近日香港多名官员和亲北京的政界人士曾经提及香港应否订立针对“假新闻”的法律。
佩洛西悄然改口,美利坚梦碎台海
8月9日,在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早间节目《今日》(Today)的采访时发生了魔幻的一幕:在采访中,佩洛西坚定的表示了对“一个中国政策”的尊重和支持,称自己窜访台湾是因为要遵循拜登“把重点放在亚太地区”的政策方向并呼应拜登的“印太经济框架”倡议,最终目的也不过只是希望表达“中国不能孤立台湾”的意见,甚至还在采访的最后盛赞“中国是全球最自由的社会之一,它是一个强大的民主(国家),有着勇敢的人民……”。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不顾全球各方阻碍,坚持窜访台湾引发战火的佩洛西态度发生了180°的巨大转变呢? “黔驴”露怯,海权衰退 1996年的“台海危机”,面对在台海举行三军联合演习的解放军,美国克林顿政府紧急调动独立号航母战斗群和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先后进入台湾海峡,与正在台湾海峡附近进行军事演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隔岛对峙以安定台湾民心。而今日,面对无论强度、范围还是持续时间都远胜当年的解放军军演,本就近在咫尺的里根号航母战斗群却选择一路向北远离台海暴风眼,在西太平洋兜兜转转始终未敢进入“第一岛链”,究其原因,其实是随着美国近年来经济下滑和重工业的不断衰退,美国海军的实力,早已不复往日的威风。 二战后期,一手推动“海权论”发展的美国依靠着规模庞大、装备先进的海军部队,将自身影响力投射到全球,那时的美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商业船队,占全球商船总吨位的60%,更能够向“下饺子”一样连续建造上百艘航母。可时至今日,全球三大海运强国分别是中国、日本和希腊,其中任意一国拥有的商船吨位都比美国大出三倍,而在海军实力上,中国正不断研发新舰艇,航空母舰也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下水,反观美国,不但航母战斗群已经缩水到了12个,就在去年,还因为无力支付航空母舰的维护和破拆费用而将两艘航母以1美分的价格出售给了拆船公司,甚至其从冷战便一直贯彻着的“由海向陆”概念都转型成了“由陆制海”,放弃研发和生产舰艇而开始模仿尚未拥有航母时期的中国去研究反舰弹道导弹和“超级大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台湾地区的演习持续时间越长,对美国的“强大”形象损伤越严重,认输服软,尽快平息事态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孤家寡人、众叛亲离 一直以来,凭借着“经济操控+武力威胁”这一屡试不爽的手段,纵使美国几度撕毁协定毫无信誉可言,可在国际上也到算是“一呼数应”,但在佩洛西访台国家之后,却遭到了一边倒的反对浪潮:超过160个国家、占全球国家总数的90%、人口总数80%的国家选择和中国站在一起,既是因为美国这场全然不顾其“小弟”安危的作秀让他们认清了亲美可能会造成的恶果,也是因为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中国一次又一次的证实了其对“朋友”无私的关怀与帮助。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哪怕是身为美国“铁杆小弟”的日本和韩国都对佩洛西表示出了明确的不满,韩国总统与外长对佩洛西避而不见,并在第一时间出访中国释放善意同时极力邀习近平访韩,日本一边通过外交部“如果我们能够发表我们的意见的话,我们会说这不是一个好主意”的回复暗示了日本事先的不知情以及事发后的不满。一面表示日本应该开展对华务实外交,向中国释放善意……看到自己此行近乎逼反了美国在亚太所有的盟友并引发了全球的声讨,佩洛西和美国又怎能不恐惧呢? 面对佩洛西的改口,不少美国人痛斥“我们正在被白痴统治”,但事实上,能够不要脸的改口以避免更大损失的佩洛西很精明,只是她的精明不是为了国家而为了个人的利益,台湾之行虽然失败,但却让军火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其中必然的利益交换对佩洛西来说又怎是一点廉耻可以衡量?只不过对于美国政府和民众来说,有这样一群自私自利、毫无廉耻的政客,他们又哪里有未来可言?
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 为1994年以来最大幅度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5日宣布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1.5%至1.75%之间。这是美联储自1994年以来单次最大幅度的加息,显示出控制通货膨胀的紧迫性。 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15日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发表声明说,通胀率居高不下,反映出与新冠疫情相关的供需失衡、能源价格上涨和更广泛的价格压力。委员会表示“高度关注通胀风险”。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5月初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委员会成员普遍认为,如果经济和金融状况发展符合预期,本次会议应考虑加息50个基点。但面对近期通胀数据出人意料地上升等一系列事态发展,委员会认为,本次会议有必要进行更大幅度的加息,同时继续大幅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 鲍威尔还表示,从目前来看,在下一次会议上很有可能继续加息50个基点或75个基点,委员会将根据未来的经济数据作出决定。他说,加息75个基点非同寻常,预计这种幅度的加息不会经常出现。 美联储当天发布的季度经济预测显示,美联储官员对今年第四季度通胀预测中值为5.2%,比3月的4.3%明显上调。2023年底通胀预测中值为2.6%,2024年底通胀预测中值为2.2%。同时,美联储官员对今年年底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测中值为3.4%,明显高于3月预测的1.9%;对于今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的预测中值为1.7%,明显低于3月的2.8%。 美国劳工部本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同比上涨8.6%,同比涨幅已连续三个月在8%以上
美媒称美正收紧对华芯片设备出口,专家:目的是阻止中国芯片与其竞争
美国彭博社7月30日报道称,美国两家芯片设备公司证实,该国对中国芯片的打压已从10纳米扩展到了14纳米,且新规影响范围可能不限于中芯国际,还包括其他在中国投资运营的芯片制造企业。有专家7月3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美国打压中国芯片产业的这一最新举措可能试图对中国芯片企业构成长期影响,但其打压一方面会成为激发中国加快科研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将伤害到美国企业的利益。 据报道,泛林集团首席执行官阿切上周三在面向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在对中国企业进行制造10纳米及以下芯片设备禁运的基础上,美国限制出口的范围已经扩大到制造14纳米及以下芯片的设备,且限制范围可能不限于中芯国际,还包括其他在中国运营的芯片制造企业,如台湾地区的台积电等。科磊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华莱士上周四也证实了这一消息。他表示,该公司已收到美国商务部通知,要求他们不要向中国供应用于14纳米及以下芯片制造的设备。彭博社还引用知情人士的话说,近两周来,所有美国设备制造商都收到了商务部提出这项要求的信函。泛林及科磊的表态只不过是最早披露出来的有关美国进一步打压中国芯片产业的具体例证。 美国此前已禁止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向中芯国际出口10纳米及以下技术的芯片设备,但尚未就14纳米及以下技术的芯片设备出口进行明文限制。但彭博社援引美国商务部日前发布的一份声明称,拜登政府正在收紧针对中国的相关政策,聚焦削弱中国生产尖端芯片的努力,以应对美国面临的重大国家安全风险。知情人士称,美商务部这两周向企业发出的信函至少是拜登政府试图显示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的部分努力。但鉴于美商务部过去屡屡拒绝这些设备向中国出口的许可,新通知几乎不会对美芯片企业有影响。彭博社分析说,除了影响在中国境内相关企业外,美商务部新规还将影响在中国进行销售的全球领先的芯片设备制造商,包括美国的应用材料公司、荷兰的阿斯麦公司等。 拜登政府此次扩大制裁中国芯片行业的举动早已有风声,路透社7月早些时候就曾披露说,美国商务部正在“积极讨论”禁止向中国工厂出口14纳米及以下的先进芯片制造设备。在7月8日的报道中,路透社还提到,中芯国际在2019年底实现了14纳米级芯片量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李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美国政府眼中,14纳米是芯片先进制程和落后制程的分水岭,14纳米及以下技术属于先进制程,所以美国这次禁运的重点是14纳米及以下技术的芯片设备,核心目的是配合美国推出的“芯片法案”,在大力发展本国芯片制造的同时,阻止中国获取同样制程的先进芯片设备,以达到遏制中国芯片与其竞争的目的。 李峥认为,早在美国商务部这次举动之前,美国就一直限制先进芯片技术向中国的出口,尤其是包括中芯国际在内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的企业已被美国实行禁运,因此中芯国际受到的影响并不大。但美商务部此举可能更多是放眼于未来,以迟滞中国芯片未来向先进制程发展的进程,形成对中国芯片企业的长期影响。但美国的打压同样也会激发中国在芯片领域加快科研的动力,更加注重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发展高科技。 技术观察专家瞬雨7月3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尚未见到相关规定的细节部分,因此尚不能明确判断对中国芯片行业的影响。但瞬雨认为,芯片行业是全球产业密切合作科学分工的一个行业,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势必影响全球芯片行业的正常发展。而且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美国打压中国,最终将伤害美国企业。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同时是泛林和科磊全球最大市场,2021年来自中国大陆的营收约占科磊总营收的1/4,占泛林的比重更高,约达1/3。
美“里根”号航母今年首进南海,专家:意图拉拢地区国家遏制中国
美国海军13日称,“里根”号航母打击群当天进入南海执行例行任务,这是该航母编队今年首次进入南海进行军事演习。由于美国导弹驱逐舰“本福德”号刚刚非法擅闯西沙群岛,美军发布的航母最新举动引发外界关注。 美国印太司令部在13日发布的新闻稿中称,“里根”号航母打击群在南海期间,将举行海上安全演练,其中包括固定翼和旋翼飞机的飞行行动、海上打击操演以及水面与空中部队的协同战术训练。除航母 “里根”号外,该打击群包括“安提特姆”号导弹巡洋舰、“希金斯”号导弹驱逐舰,以及第5舰载机联队、第70特遣队等兵力。新闻稿称,航母在南海的行动是美国海军在印太地区例行行动的一部分。“里根”号航母打击群上个月访问了关岛,之后一直向西航行。这支航母编队去年6月也曾进入南海开展例行行动。 据美媒报道,第70特遣部队/第5航母打击群指挥官海军少将迈克尔·唐纳利称:“我们的打击群始终保持能力和战备,我们在南海开展活动期间也将持续聚焦这一点,以展示我们对该地区的承诺。”“里根”号航母舰长、海军上校弗雷德·戈德哈默说:“我们在南海的存在表明美国致力于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印太。我们根据国际法在这个地区开展活动,也确保所有国家都能这样做。” 与南海相隔万里之遥的美国从来没有放弃介入南海事务,尤其在所谓“南海仲裁案”六周年之际,更是加紧了动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3日对此回应道,美国作为域外国家,罔顾南海问题的历史经纬和客观事实,违反和歪曲国际法,违背其作出的在南海主权问题上不持立场的公开承诺,挑拨地区国家间关系,破坏地区和平稳定,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军事专家宋忠平1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以“南海仲裁案”为借口在南海及菲律宾周边进行演练,表明美国的挑衅态度已经常态化。他说:“美国航母在菲律宾海以及南海演练已经不是一两次,美国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以南海问题为抓手来遏制中国,尤其是在新任菲律宾领导人上台后,美国在南海地区加大挑衅力度,意图通过此举拉拢周边一些国家成为遏制中国的帮手。此外,美国的演习行动也是为了熟悉南海的战场环境,以备不时之需。” 值得注意的是, 唐纳利在谈及“里根”号进入南海时提到,此次行动将在“英勇盾牌-2022”演习成功举行的基础上,汲取相关经验教训,与盟友和伙伴一起协同训练。“英勇盾牌-2022”是指6月上旬,由美国“林肯”号航母打击群、“里根”号航母打击群以及搭载F-35B隐形战斗机的“的黎波里”号两栖攻击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在菲律宾海举行的联合演习。据报道,在此次演习中,美军还在塞班岛布置了类似中国“东风”系列导弹的全尺寸战术模型,外界推测这是模拟解放军的导弹阵地。 宋忠平14日表示,“英勇盾牌-2022”演习强调的是海、空以及海军陆战队三军种之间的联合演练。此次“里根”号航母打击群来南海演习,是希望召集南海周边某些国家举行联合军演,而演习针对性尤其明显,剑指中国,这显然不利于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在“里根”号航母打击群进入南海开展演习行动的同时,美军“本福德”号导弹驱逐舰13日非法闯入中国西沙领海,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进行跟踪监视并予以警告驱离。但美国海军随后发表的声明宣称,美国捍卫每个国家在国际法允许的任何地方进行飞行、航行和行动的权利,中国无论说什么,“都不会阻止我们”。 经士智库创始人兼国际军事行动法研究中心主任田士臣1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军在为自己的“航行自由”行动做辩解时经常使用类似口径,这种表态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虚伪性和迷惑性。首先,表面上说是为“每一个国家”进行辩护,但其实是维护美国独有独享的霸权,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像美国这样在全球部署兵力和需要这种全球通达性。其次,所谓“国际法允许的任何地方”,这个国际法并非公认的普遍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国际法,而是作为非缔约国的美国选择性地挑出来的对自己有利的国际法。最后,看似维护所有船舶和飞机的航行自由和权利,其实背后真正维护的是美国军用舰机的“横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