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又开始放风:美财政部长耶伦计划7月初访问北京

  据彭博社27日报道,多名熟悉行程的消息人士透露,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计划7月初访问北京,与中方进行高级别经济磋商,这也将使她成为继布林肯之后,今年第二位访问中国的拜登政府高官。   报道称,对于美国财长访华,外界预期已久,耶伦4月时曾说,这次行程将在“合适时机”进行。由于耶伦访华行程尚未被公开,上述消息人士要求匿名。另一方面,报道还称,一名消息人士称,拜登政府还要发布一项行政令,该行政令可能将阻止美国企业在中国某些领域的投资,目标是最早在7月底公布。   据媒体此前报道,拜登计划签署一项行政令,严格限制美国企业对中国部分高科技产业投资。其中,人工智能、半导体和量子技术领域可能面临全面投资禁令。美国“AXIOS”新闻网5月26日报道称,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计划在今年夏天晚些时候发布该命令,但白宫发言人拒绝就确切时间发表评论。   对于拜登政府计划签署行政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5月11日表示,限制本国企业,并意图胁迫盟友伙伴共同限制对华投资,严重违背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决策,破坏国际经贸秩序,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如果消息属实,中方将坚决反对。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共享发展机遇。   关于中美接触,中方此前已多次表态。在中国外交部5月11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到,据报道,美方正努力促成同中方各部门官员进行通话或会见,中方如何看待美方加强接触的努力?有人称中方反应不够热情,这种说法是否恰当?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美之间保持着沟通。关键是美方不能一方面讲沟通,一方面却不断对中国打压遏制,不能说一套做一套。我们敦促美方端正对华认知,尊重中方的底线红线,停止损害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正轨。

马克龙接受美媒采访,敦促应找到一种方法弥合中美分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当地时间25日发布了其主播扎卡里亚对法国总统马克龙的采访视频,马克龙在受访时表示,他认为美中合作对解决一些全球性问题至关重要。      在采访中,扎卡里亚询问马克龙,你之前发表了在台湾问题上的言论,随后也许是巧合,一项欧洲的民调显示,对于是否愿意因为台湾问题卷入战争,绝大多数欧洲受访者的回答是“不”。你是否认为这个结果印证了你观点的正确性?   马克龙说,“不,我对民调总是非常谨慎,因为有时候民调是好的,有时候是坏的。我认为你必须根据每个人的长期利益来设计战略。我认为我们对于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全球秩序的观点必须非常严格。而秩序意味着要减少冲突,因为我们议程中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全球问题。”   马克龙接着说,“我认为,对我来说,全球议程的首要任务是努力解决现有的危机,消除不平等和贫困,解决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问题……” 随后,马克龙提出推进这些全球议程的关键要素,“我们需要合作,尤其需要中美之间的合作。如果中美之间在这些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就不可能建立一个全球议程并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我的首要任务”。   根据采访视频,马克龙补充称,对于那些会加剧中美之间分歧、冲突和紧张的关键因素,应该找到一种方法,“安静讨论,建立关联性,以缓和紧张关系”。   今年4月,结束访华之行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乘专机返回法国的途中接受了媒体采访,他在采访中称,欧洲必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并避免卷入美中在台湾问题上的对抗。   “矛盾的情况是,我们感到恐慌,认为自己只是美国的追随者。”马克龙称,“欧洲人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在台湾问题上加速(危机的发生)是否符合我们的利益?”他继续给出答案说,“不”。“如果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升级……我们将没有时间和资源来资助我们的战略自主权,我们将成为附庸。”他说。   此后,马克龙4月12日还在阿姆斯特丹与荷兰首相马克·吕特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表示,“欧洲战略自主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正在成为现实。”他说,“成为美国盟友并不意味着成为附庸,我们是盟友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独立思考的权利。”谈及台湾问题,马克龙称,他的立场“非常明确”,法国和欧洲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一致,支持“维持现状”,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寻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真讽刺!美大学平权反而制造不公平

  香港《南华早报》6月18日文章,原题:美国大学平权行动不公平,尤其是对亚裔美国人 保守的美国最高法院未来几天可能推翻基于种族的大学招生平权法案,尽管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应该禁止,但仍有许多人公开支持该政策。我们无法忽视,美国大学招生平权法案中的原则,即优先考虑在美国历史上受到歧视的少数群体,既不符合美国“开明社会”的理想,也没有得到公平的实施。   平权行动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特定目的的手段。根据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1961年签署的行政命令,这一政策目的是“确保申请人受到平等对待,不分种族、肤色、宗教、性别或国籍”。没有什么比使用与达到目标相反的手段更具有讽刺意味和不合逻辑的了。马丁·路德·金希望他的孩子们有一天能“生活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家”,这个梦想仅仅是梦想而已。即使有人赞同美国大学平权运动的原则,但目前其实践回避了亚裔被明显排除在外的问题。   从1882年为应对“黄祸”恐惧而通过的《排华法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裔美国人被强制转移到拘留营,亚裔美国人群体未能幸免于美国历史上的歧视和边缘化。“黄祸”是指亚洲移民仅仅因为工作努力且愿意接受更少的报酬,就被指偷走了美国人的工作。美国直到今天也没有摆脱种族主义,这体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封锁高峰期,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上升以及美中关系的恶化。   美国大学的平权行动基于一个简单的理论:在不做大蛋糕的情况下,增加某些群体份额的唯一方法就是减少其他群体的份额。在申请人竞争相同名额而不增加名额总数的情况下,给予特定少数群体优待,这不可避免地对没有得到这种优待的少数群体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是不公平的。与其他少数族裔群体相比,这方面缺乏讨论的原因,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是因为亚裔美国人群体缺乏政治声音。在美国精英大学招生中,亚裔美国人由于成绩优异而比例过高,但在美国政府和政治辩论中,亚裔美国人的比例却不足,这就给这种现象蒙上了阴影。美国众议院的434名议员中,只有14名为亚裔。   是否应该给予亚裔美国人特殊的选举优先权,以确保其在国会的代表人数与人口数量成比例?既然从未有过亚裔大法官,那么应该任命亚裔美国人担任最高法院大法官吗?把平权法案引入NBA怎么样?NBA只有0.2%的球员是亚裔,这样我们就能在体育运动中实现“机会均等”。在美国,亚裔在教育上的成功从来不是联邦政府或整个社会主动提升亚裔地位的结果。亚裔美国人也从不需要哈佛大学那种肤浅的承诺,即以公平竞争的名义实施平权行动,同时允许所谓的“传承录取”——优先考虑校友的家庭成员。   如果大法官索托马约尔在回忆录《我心爱的世界》中对平权法案的目的论述确实是正确的,即“创造条件,让来自弱势背景的学生能够站在起跑线上”,那么在录取过程中,这种努力就会被同时允许的“传承录取”和大笔捐款等特权所抵消,这些特权扭曲了学生的“起跑线”,而这正是平权法案应该纠正的。   因此,当前的平权行动既不是提升少数群体地位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美国公共和私营部门、教育系统、就业市场和其他地方的政策不应太关注结果的平等,无论是根据种族分布录取学生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课堂多样性,还是履行多元化义务以满足公司股东的要求。相反,应更多地关注真正的机会平等。这应该包括为被剥夺权利的群体提供教育资源,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有关高等教育对经济繁荣和社会流动的重要性的认识。   作为第一代亚裔美国人,认为亚裔美国人工作努力的普遍看法,可以部分归因于移民父母灌输的职业道德和有益的文化。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工作,这片土地就会为每个人提供机会。如果一个历史上受压迫的少数群体可以在没有平权行动的情况下成功,其他人也可以成功。暗示某些群体不能成功,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平权行动,这是对获得成功的少数群体的现实蔑视,也是对他们努力的无视。

法国反对、美国“有疑虑”,英国防大臣接任北约秘书长恐泡汤

  新北约秘书长之位在西方引发争论。英国《卫报》18日发表题为“对下一任北约秘书长缺乏共识,可能导致斯托尔滕贝格留任”的分析文章,谈及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接任的可能性表示,除法国等欧盟国家对此持反对意见外,美国方面也对华莱士担任北约秘书长“心存疑虑”,原因是后者在乌克兰问题上处理方法让美军方感到不满。   文章称,对于下任北约秘书长人选,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其他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坚持表示,不愿让一位非欧盟国家候选人担任该职位,因此,欧盟国家这一立场实际上排除了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担任北约秘书长的可能性。      “美国对华莱士也有疑虑,(美国)军方一些人对他在乌克兰问题上强行推进的方式感到不满。”《卫报》接着提到,因此在下月立陶宛举行的北约峰会上,斯托尔滕贝格可能被要求继续留任。   文章还补充称,北约秘书长由该组织31个成员国协商一致任命,面对欧盟方面的不情愿,如果华莱士想要实现担任北约秘书长的目标,他可能需要来自美国总统拜登的坚定支持。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本月17日报道,消息人士爆料称,法国总统马克龙正试图阻止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成为北约下任秘书长,原因是法方希望由一名来自欧盟人士担任这一职位,而英国已不是欧盟成员国。《每日电讯报》称,该媒体获悉,有法国官员已告诉北约同事,他们希望北约下任秘书长是个“有名无实”的人物且来自欧盟成员国。报道称,此举是法国推动北约在军事上保持独立并减少该国在安全领域对美依赖努力的一部分。   北约秘书长发言人今年2月曾表示,预计北约现任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任期将于今年10月结束,他无意寻求继续担任这一职务。《每日电讯报》称,华莱士已表示对该职位感兴趣并得到英国首相苏纳克的支持,前者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一直说这会是一份好工作,那是我想要的工作,但我也热爱我现在所做的工作”。报道还称,华莱士被视为斯托尔滕贝格潜在继任者,另外一名热门人选是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

西方媒体曝美中情局早知“北溪”破坏计划

  去年9月,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发生爆炸。尽管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宣称事先不清楚也没有参与“北溪”管道遭破坏事件,然而据荷兰等国媒体近日披露,早在去年“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前3个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已得知针对“北溪”管道的破坏计划。俄罗斯一名驻美高级外交官对此表示,美国在“北溪”事件中扮演的角色需要调查清楚。   据荷兰广播节目公司报道,荷兰军事情报与安全局去年6月获得的情报显示,“北溪”管道破坏计划牵涉一支潜水小队和一艘帆船,而美国中情局收到荷兰的情报后,并未声张。   破坏事件发生后,美国一直装聋作哑,声称事先不知情,也没有参与相关行动,并且还把矛头指向俄罗斯。   近几个月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多家美国媒体相继爆料中情局事先知道针对“北溪”管道的破坏计划。1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仍拒绝就上述报道置评。他表示,多个欧洲国家正就“北溪”事件展开调查,美国将等待调查结果。   俄罗斯驻美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安德烈·列杰涅夫14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北溪”事件需要“透明客观”的国际调查,而美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需要“弄清楚”。   去年9月,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发生爆炸。各方普遍认为这一事件系“蓄意破坏”。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展开独立调查。俄罗斯多次呼吁共同调查、分享调查结果,但遭西方国家拒绝。   今年2月8日,美国知名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发文爆料说,“北溪”管道系被美国情报部门和美军秘密破坏,美国政府否认这一说法。

“美国制裁极大增加阿富汗民众的痛苦”

  美国以“反恐”之名发动阿富汗战争,导致大量阿富汗平民丧生,近1/3的民众沦为难民。为了摆脱战争泥潭,美国不负责任地从阿富汗仓促撤军,留下战争苦难让阿富汗人民承受。美国不仅拒不承担帮助阿富汗人民缓解严峻人道主义危机的责任,反而对阿滥施单边制裁,公然掠夺该国数十亿美元的海外资产,进一步加剧阿富汗人民的苦难。   联合国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2022年阿富汗自然灾害不断,有超过9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超过2440万人急需人道主义援助。当阿富汗面对干旱、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美国对阿富汗滥施单边制裁,扣押阿富汗海外资产,不仅让阿富汗民众的生活雪上加霜,更令阿战后重建工作进一步陷入僵局。   “战争结束了,人们却仍在废墟中生活”   “重建一座房子的价格我们负担不起。”站在自家房屋的一堆瓦砾旁,70岁的阿富汗农民穆罕默德·古尔长叹一口气。古尔说,最近一段时间,阿富汗砖石、水泥、钢筋等物资价格大幅上涨,地震中倒塌的房屋至今都没钱修理,很多家庭都只能继续住在临时帐篷里。   2022年6月,阿富汗东部发生里氏6.2级地震,造成1000多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上万座房屋被损坏,100多万人受到影响。地震还摧毁了当地的供水系统、手机信号塔和电网,民生受到严重影响。然而,在美国制裁的阴影下,灾区急需的援助物资严重短缺,灾后重建更是困难重重。   2021年美军从阿富汗仓促撤离,但美国对阿富汗的破坏从未停止。由于美国单方面对阿富汗进行经济和金融封锁,并宣布将阿富汗中央银行数十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冻结,使阿富汗银行业无法正常运转,国际援助资金流入受阻,各项援助工作很难展开。   阿富汗钢铁行业协会主席里什蒂亚说,受美国经济和金融制裁影响,国内5000家大小钢铁厂无法获得进口设备和技术,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无法满足战后、灾后重建对建筑材料的巨大需求。   在阿富汗中部巴米扬省,当地居民扎里夫和母亲、妻子、孩子挤在一处山洞里,连木柴和燃煤都买不起。扎里夫说:“我们绝大部分困难都是由制裁造成的。”巴米扬省自然灾害管理和人道主义事务部门负责人沙基尔·塔希尔表示:“当巴米扬地区的民众迫切需要援助时,美国却阻碍人道主义援助。美国制裁极大增加阿富汗民众的痛苦。”   “过去20年,美国没有给阿富汗带来任何发展,如今在阿富汗最困难时依然对我们实施非法单边制裁。”阿富汗喀布尔大学学者纳吉布拉·贾米说,受制裁影响,百废待兴的阿富汗无法进口最基本的机械设备和生产资料,加剧了阿富汗市场上物资紧缺、价格飞涨状况,“战争结束了,人们却仍在废墟中生活。”   “医疗卫生体系不应被政治化,患者需要得到救治”   在喀布尔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义肢康复中心,6岁的谢赫·扎曼正在练习用义肢走路,痛苦中透着坚强……直至今日,美军遗留下的地雷和爆炸物仍给无数阿富汗民众带来伤害。“过去20年里,这里为超过两万名阿富汗人安装了义肢。目前,需要安装义肢的民众还排着长队,但康复中心的运营面临很大困难。”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阿富汗义肢康复项目负责人阿尔贝托·卡伊罗表示。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由于阿富汗的外汇储备被美国冻结,阿富汗各地的水电等基础设施缺乏维护资金,不得不陆续停摆。这也导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当地运营的7家义肢康复中心电力供应遇到困难,清洁水源无法保障,日常所需的资金难以及时到位。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行动部主任马丁·许普表示:“美国的制裁阻碍了国际社会为阿富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让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阿富汗的运转面临挑战。”   急诊室里人满为患,一张病床上两三个儿童蜷缩着身体挤在一起……这是喀布尔最好的一家公立儿童医院里的场景。受美国制裁的影响,这里的医疗资源极度短缺,饱受疾病折磨的儿童只能挣扎度日。医院主治医生穆罕默德·伊克巴尔说:“我们的重症监护室里没有心肺复苏设备,没有呼吸机,而这些都应是重症监护室所必备的。”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人道主义卫生中心主任保罗·斯皮格尔在探访阿富汗各地医院后撰写报告指出,在阿富汗大多数地方,美国的制裁导致当地药品严重匮乏,国际组织援助中断,各地公共卫生服务难以为继。许多本可以及时救治的疾病变得致命,孕妇和婴幼儿群体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喀布尔马拉莱妇产医院院长马拉莱·拉希姆·法伊兹表示:“时至今日,阿富汗卫生系统仍面临一场危机。医疗卫生体系不应被政治化,患者需要得到救治,提供医疗服务是一项纯粹的人道义务。”   “美国对阿富汗的制裁应受到严厉谴责”   美国发动了长达20年的阿富汗战争,非但没有给阿富汗带来和平与发展,反而导致阿富汗动荡不止、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分析人士指出,作为阿富汗问题的始作俑者,美国应正视阿富汗严峻的人道、经济、安全等危机,立即解除对阿富汗制裁,早日解冻阿富汗海外资产,落实好对阿富汗人道援助的承诺,确保用于阿富汗民生急需。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5月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联合国阿富汗问题闭门会议结束后表示,阿富汗2/3的人口今年需要人道主义援助才能生存。他呼吁国际社会必须重视阿富汗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数十名联合国人权独立专家去年曾共同发声,指出美西方以维护人权名义所实施的制裁,剥夺了阿富汗人民包括健康权、食物权和生命权在内的基本人权。   欧盟前高级官员让—弗朗索瓦·考坦刊文称,由于大部分外汇储备被剥夺,阿富汗央行无法在经济低迷的关键时期发挥其支持本国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作用。美国华盛顿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任马克·威斯布罗特指出,美国对阿富汗的制裁让阿富汗进一步陷入人道主义危机,阿富汗民众正深受其害。   “美国实施的制裁后果很快就出现了:贫困加剧、粮食短缺、卫生系统艰难运转,阿富汗民众的生活雪上加霜。”考坦认为,美国有能力阻止阿富汗的人道主义危机进一步恶化,却选择不这样做,“美国对阿富汗的制裁应受到严厉谴责”。

“充分暴露美国霸权霸道霸凌的本质”——美国滥施非法单边制裁制造人道主义灾难

  美国长期介入叙利亚危机,频繁进行军事干预,非法施加严酷单边制裁,造成叙利亚大量平民伤亡,经济发展和重建进程面临重重困难。时至今日,美方仍然霸占着叙利亚主要产油区,搜刮掠夺八成以上的产油量,走私烧毁叙利亚粮食库存,使人道主义危机雪上加霜。今年5月,叙利亚重返阿盟大家庭,联合国和许多国家表示欢迎,美国不仅单方面反对甚至警告阿盟,还宣布将对叙利亚单边制裁再延长一年。   今年,叙利亚危机进入第十三个年头。这场造成至少35万人失去生命、1400万人急需人道救援的危机仍在持续。日前,本报记者探访叙利亚多地,社会各界痛陈美国霸权霸道霸凌行径给叙利亚人民带来的巨大伤痛。   “如果没有战争和制裁,我们的生活该有多好”   走进叙利亚第三大城市霍姆斯的一处居民区,纳安姆·鲁斯通一家正坐在租住的家中。得知记者前来做客,鲁斯通立即起身要去邻居家借钱购买咖啡,记者赶紧婉拒她的热情招待。因为生活拮据,咖啡对当地很多民众来说已是一种奢侈品。   鲁斯通的家,一面是布满窟窿的墙壁,另一面是一扇嘎吱作响的旧铁门。屋外的墙上,弹孔随处可见。鲁斯通的丈夫胡萨姆说,就是租住这样的房子,1个月也需要18万叙镑(约20美元)的租金,而这样的数字是不少叙利亚人1个月的收入。   叙利亚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通过非法单边制裁,禁止美国人向叙利亚提供商业服务和投资,金融系统也禁止受理源自叙利亚的美元交易。2019年,美国又推出“凯撒法案”,通过实施“长臂管辖”,为外国投资者在叙投资设置重重阻碍,叙利亚经济遭受进一步封锁。   “以往,大部分叙利亚人的日常生活是有保障的。现在,美国的制裁导致叙利亚货币不断贬值,物价不断上涨。”胡萨姆对记者说,当地西红柿的售价为1公斤3500叙镑,而在12年前,这一价格仅为15叙镑。据了解,叙利亚危机爆发前,美元兑换叙镑汇率为1∶50,目前黑市汇率达1∶8900。   叙利亚《祖国报》专栏作家穆罕默德·奥马里表示,持续10多年的战争造成叙利亚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损毁,大量资本避险外逃,物价水平不断攀升。美国长期实施非法单边制裁,频繁盗运石油、粮食等叙利亚物资,进一步加剧叙能源和粮食紧缺,致使叙利亚经济社会发展雪上加霜。“叙利亚曾经是一个粮食出口国,如今在美国的制裁下却饱受粮食短缺之苦,这就是美国霸权带给我们的灾难。”   胡萨姆说,在叙政府军重新夺回霍姆斯后,自己也曾想过带着家人回到农村老家重建房屋,但战争期间周边布下的地雷尚未完全清除,自己和家人不敢冒险回家。“我的哥哥已经在战争中逝去,妈妈不能承受再失去一个儿子的痛苦了。”胡萨姆的母亲沉默良久后说:“如果没有战争和制裁,我们的生活该有多好。又是谁造成了这一切?我认为,美国就是罪魁祸首。”   “从多个方面严重扰乱叙利亚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从首都大马士革驶向霍姆斯的路上,废墟和荒废的家园随处可见。记者乘坐的汽车遇到多处检查站,荷枪实弹的军警对过往车辆严加盘查。在战争、制裁、疫情、自然灾害等多重冲击下,叙利亚经济社会发展遭受严重阻碍,人道主义形势严峻。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的统计,目前约有70%的叙利亚人急需人道主义救援。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米里亚娜·什波利亚里奇表示,叙利亚经历多年战乱危机,当地民众生活非常困难,今年2月发生的地震使情况进一步恶化。战争期间当地民用基础设施就遭到大规模损毁,地震又造成许多房屋垮塌,很多当地居民可能将在很长时间内居住在临时避难设施里。   叙利亚政治分析人士萨尔基斯·卡萨尔扬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国非法介入叙利亚危机,从多个方面严重扰乱叙利亚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将每一个叙利亚人的日常生活带入泥潭。”卡萨尔扬说,战前叙利亚电力、燃油、食品等供应充足、价格合理,当地人也时常到周边旅行,如今这些都已经成为普通民众难以企及的奢望。   瓦法是叙利亚西部城市拉塔基亚一家烟草公司的职员。10多年前,瓦法不仅在拉塔基亚市区买了房子,还可以经常到餐厅用餐、去商场购物。“当时,我的工资年收入能达到3600多美元,这足够支撑我和家人的日常生活。美国对叙利亚制裁以来,我们的生活彻底被打乱了。”瓦法对本报记者说,如今她每月的工资还不到40美元,为了贴补家用,不得不另外找了两份兼职。即便如此,收入还是很难满足日常开销。瓦法指了指自己脚上穿了10多年的皮鞋苦笑着说:“我曾经买得起房子,现在却买不起鞋子。”   “叙利亚战争前,叙中等收入群体占有相当大比例,如今超过9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奥马里表示,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扮演着丑陋的角色:一方面在叙利亚领土上非法驻军并向反对派输送武器,破坏叙利亚主权和领土完整;另一方面以所谓“凯撒法案”为大棒,实施经济封锁,试图从经济上迫使叙利亚屈服。“美国还百般阻挠其他国家与叙利亚发展正常关系,破坏其他国家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努力。”   “美国的目的是撕裂叙利亚传统文化,摧毁叙利亚社会共识,从而挑起叙利亚战火。”卡萨尔扬表示,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一系列所作所为,“充分暴露美国霸权霸道霸凌的本质”。   “美国在阻挠和破坏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沿着霍姆斯被炸毁的街区继续前行,记者见到了摆摊做小生意的菲拉斯·萨利赫。叙利亚战争爆发后,恐怖主义势力猖獗,萨利赫叔叔一家老小23口人被残忍杀害,自己一家也被赶离故土。2016年,在“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的一次恐袭中,萨利赫又不幸中弹、遭遇重伤,劳动能力受到很大损伤。   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对叙利亚发动空袭,进行军事干预,借口是“叙政府军对平民使用化学武器”。然而,其所谓“证据”不过是西方情报部门资助的“白头盔”组织自编自导自演的摆拍。萨利赫说,美国口口声声说他们在叙利亚驻军是为了打击恐怖组织,而事实恰恰相反,正是美国的军事介入,导致恐怖组织逐步坐大,在多地大搞破坏行动。   叙利亚总统特别顾问布赛纳·沙班表示,美国在叙利亚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大量窃取石油、天然气和小麦,每天都有数十辆卡车从叙利亚往外运输物资。“美国声称在叙利亚北部的军事存在是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势力,而事实恰恰相反,美国在阻挠和破坏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卡萨尔扬认为,一段时期以来,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频频挑起事端,破坏中东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把当地民众推入动荡和贫困的深渊。“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要问美国,向中东国家许诺的‘民主’在哪里?”

童工问题成美国“系统性问题” 暴露美式人权虚伪与双标

  6月12日是世界无童工日。童工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采取措施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然而在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童工问题令人触目惊心。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在美国有1012名儿童被非法雇佣;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激增至3876人。舆论指出,美国政府披露的上述数据只是冰山一角,美国童工数量激增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现状令人担忧。   美国食品业巨头被曝雇佣上百名童工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格兰德岛,是一个人口只有约5万人的小城市。今年年初,美国最大的食品安全卫生服务商之一“包装卫生服务公司”在这里雇佣了一百多名童工,专门从事清理肉类加工设备或屠宰设备的工作,多名童工在工作中受伤。这将美国童工问题的残酷现状赤裸裸展现在世人面前。   深夜11点钟,许多工人正在格兰德岛郊外的一家屠宰场排着队进厂,里面有一些未成年人,他们每天的工作是用强力化学品和滚烫的水去清洗血迹斑斑的切肉机等危险设备。这一切并不为外人所知,直到去年,当地中学的一名老师发现班上有学生的手部和膝盖出现化学灼伤而报警后,学生才敢吐露,他们都在郊外的屠宰场上夜班,工作时不小心将化学清洗剂溅到身上。   美国劳工部调查员雷博莱多负责调查此事。经查,美国食品安全服务业巨头“包装卫生服务公司”正是雇佣这些未成年人工作的罪魁祸首,而该公司早在2019年就开始雇佣童工了。   美国劳工部调查员 雷博莱多:你真的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些夜班工人外表上的不同。   主播:什么意思?   美国劳工部调查员 雷博莱多:他们年龄都很小,看起来太年轻。   主播:你查出了多少未成年人为这家公司工作?   美国劳工部调查员 雷博莱多:有102名儿童在8个州的13家屠宰场工作。   主播:你相信102人是全部人数吗?   美国劳工部调查员 雷博莱多:一点也不,我相信这个数字可能要高得多。   “包装卫生服务公司”得知被调查消息后,删除了大量员工资料,威胁所有童工不能与调查人员合作,并发表声明拒不承认这一雇佣行为。   “包装卫生服务公司”前员工 杰西卡·利马:童工的年龄跟我的孩子一样大,他们应该在学校,不应该出现在那里。公司知道一切,却什么也不说,因为公司只需要来个人能干活就行。   “包装卫生服务公司”前员工杰西卡·利马说,这里的童工大多是来自中美洲的移民,家境贫穷。肉类加工厂环境差、工作又累又危险,但移民童工别无选择,只能打黑工补贴家用。   今年2月,美国劳工部对“包装卫生服务公司”非法雇佣上百名童工处以150万美元的罚款。然而,对于这样的惩罚力度,美国童工联盟协调员里德·梅基吐槽道,“罚款150万美元,对于年收入超过4.5亿美元的大型公司,就相当于几美分,还没有任何人被追究刑事责任。这点损失微小到它们可能都注意不到。”   美国劳工部调查员 雷博莱多:纯粹的系统性失败,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系统性失败。综合所有这些全国各地发生的违规行为,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严重的童工问题。   正如雷博莱多所说,以上的事例只是美国童工问题的冰山一角。据《纽约时报》日前披露,全美移民童工近年爆炸性增长,外来童工的身影遍布“全美数十个州的各种危险行业”。在包括福特、通用汽车、沃尔玛、全食和塔吉特等美国主要品牌和零售商的供应链中,都发现了使用童工现象。   起底美国奴役移民童工的黑色利益链...

“棱镜门”丑闻曝光已十年 法国专家:美政府监听行动变本加厉

  今年是美国“棱镜门”丑闻曝光十周年。2013年6月5日,英国《卫报》首次披露,美国正在开展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美国情报机构利用微软、谷歌、苹果、脸书、雅虎等9家互联网公司及一些大型通信服务商提供的数据,肆意追踪民众的私人关系与社会活动,对美国国内外进行大规模监听。这一消息引发美国国内国外的广泛抗议。   美情报机构通过“棱镜”计划监听全球   2013年6月,美国前中央情报局雇员斯诺登向英国《卫报》、美国《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揭露了“棱镜”计划的真相。“棱镜”计划的正式名称为“US-984XN”,是由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于2007年启动的秘密监听项目。美国情报机构通过接入网络公司的中心服务器,直接接触用户数据,实时跟踪用户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音频、文件、照片等上网信息,全面监控特定目标及其联系人的一举一动。“棱镜”计划的监听范围不仅覆盖美国国内,还包括多国政要和民众,德国、法国等美国盟友也不例外。   “棱镜”的监听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让人咋舌,遭到多方批评。对此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记者会上回应称,美国情报机构只是收集数据,并没有“听电话,看短信、查电子邮件内容”,并声称此举是为了美国反恐和国家安全的需要。曝光棱镜门的时任英国《卫报》记者对这一说法嗤之以鼻。   时任英国《卫报》记者 格伦·格林沃尔德:奥巴马说,美国国家安全局没有监听美国人的电话和查看他们的电子邮件,这一说法绝对是错误的。我们有文件证明,美国总统关于这方面的说法都是假的。这份文件揭露的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听系统并非针对非常坏的人或恐怖分子,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批量地针对美国公民和世界各地的其他公民。   “棱镜门”曝光后引发美国国内外广泛抗议   “棱镜门”丑闻令美国的欧洲盟友大为震惊。时任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要求美方就监听事件立即进行澄清。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要求美国立即停止监听行为。德国媒体披露,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当时已被美国情报机构监听长达十几年,引发德国强烈不满。   时任德国总理 默克尔:针对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行为,我一再向美国政府明确表示,监听盟友是不可接受的。   棱镜计划将美国民众的个人隐私毫无遮蔽地暴露在政府面前,这也引发了美国国内的大面积抗议,华盛顿、纽约、费城、波士顿、芝加哥及旧金山等城市都有民众举行示威,反对这种无差别监听行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民权组织——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正式起诉联邦政府,指控其“棱镜”计划侵犯言论自由和公民隐私权、违反宪法,并请求法院下令中止这一项目。   法国专家:美国大搞无差别监听暴露美式霸权   △法国通信技术专家勒费比尔接受总台记者采访   当地时间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采访到了法国通信技术专家勒费比尔。勒费比尔认为,“棱镜门”事件虽然已经过去十年,但是美国当局对其他国家的监听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只要是美方能够涉及的领域,无论合理与否,监听行动都一直在进行。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科尔图诺夫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出于所谓的“维护国家安全”目的,大搞国际非法监听活动,美式霸权祸害世界。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 科尔图诺夫:美国异常担心自己的内政被其他国家干涉,但与此同时,美国却不止一次利用监听手段对其他国家的内部政治进程施加影响。美国的监听行为会对国际合作造成损害,我还认为这有损于美国的长期经济和政治利益。   《卫报》:美国并没有触及问题核心的改变   最先披露“棱镜门”丑闻的英国《卫报》7日刊文称,10年后看来,“棱镜门”丑闻的曝光,虽然迫使美国政府解密了部分情报部门运作的细节,但是类似变化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   文章援引曝光“棱镜门”的前英国《卫报》记者格伦·格林沃尔德的话说,美国政府至今仍在继续其监听行径,其方式甚至比10年前所披露出来的更糟糕、更极端。针对美国在监听问题上的种种作为,格林沃尔德说,美国最擅长的事情之一,就是总要打造出一个新的敌人来令美国人民恐惧,总要编造出理由来让美国人民相信,美国政府有必要秘密运作、大搞间谍活动、同时拥有无限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