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俄军方讨论是否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情报引发美官员分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11月2日援引多位消息人士的话说,根据一份美国情报评估报告,俄罗斯军方已经讨论了将在何种条件下以及采用何种方式对乌克兰使用战术核武器的问题,但这份分析报告在美国官员内部引发了分歧。 CNN这篇报道的素材来自一些看过这份评估报告的人。该报道称,此报告由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起草,并非原始情报,而是情况分析,因此并不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一些美国政府官员认为,文件中反映的对话可能存在断章取义,并不一定表明俄罗斯准备使用战术核武器。 报道称,另一些看过文件的人表达了担忧,他们认为俄罗斯高级将领间的对话表明俄罗斯对目前的损失感到越来越沮丧,这种挫败感可能会变成绝望,进而可能导致俄罗斯采取更极端的措施。而持反对意见的官员表示,美国至今仍未看到任何迹象表明普京已决定使用核武器,且据信普京没有参与上述报告中提及的讨论。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约翰·柯比在一份声明中说:“我对这份报告的细节没有任何评论。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确表示,俄罗斯关于可能使用核武器的言论令人深感担忧,但我们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俄罗斯正在为此类行动做准备。” 此外,当地时间11月2日,俄罗斯外交部发布了阻止核战争发生的声明。声明中指出,俄罗斯支持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坚定、持续地致力于阻止核战争的发生,因为核战争中不会有任何受益者。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态度非常明确,核武器仅用于防御,不应对此进行过分解读。俄罗斯仅在遭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或者遭到常规武器攻击且国家生存受到威胁时会使用核武器。而在目前的局势下,首先应当解决的是阻止在核大国之间发生冲突。
袭击案频发,美国政治正被暴力毒化
美国国会警察局局长汤姆·曼格11月1日发表声明称,该局已对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丈夫保罗·佩洛西遇袭事件展开调查。他指出,该事件提醒大众,美国民选官员和公众人物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多,对此,美国国会警察将进一步改进并加强工作,为官员提供保障。随着中期选举的临近,日益泛滥的政治暴力正在引发越来越多人的担忧。 毫无疑问,保罗·佩洛西在家中遇袭是人们所能预想的美国政治暴力最糟糕的场景之一。作为美国政客,佩洛西拥有自己的安全团队,但这并未阻止袭击者德佩普在10月28清晨进入她在洛杉矶的住所并袭击了保罗·佩洛西。众议院受威胁最严重的议员之一、明尼苏达州民主党众议员伊尔汗·奥马尔在接受微软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这起袭击事件对她和她丈夫来说,是一直以来的担忧“成真”了,“我们过去常常做这样的假设讨论,如果他们来找我们时发现我们的孩子,会发生什么。”美国国会警察局的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国会议员受威胁的纪录增加了10倍以上,在2021年超过9625起。共和党参议员苏珊·柯林斯在今年早些时候接受采访时就称“如果一名参议员或众议院议员被杀,我不会感到惊讶。”实际上,很多人早已担忧随着中期选举的日益临近,本就暴力频发的美国社会会变得更加危险和动荡,保罗·佩洛西的遇袭无疑让这种担忧变成了现实。 如果说政治暴力是美国政治正日益毒化的病症,那么煽动这些暴力的谎言、不实信息和阴谋论就是这种病症愈演愈烈的催化剂。《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国会山报》等美国媒体纷纷报道称,有些共和党政客正在传播关于此次袭击的一些不实言论和阴谋论观点。包括前总统特朗普的儿子小特朗普、参议员泰德·克鲁兹、众议院克莱·希金斯等在内的共和党人士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关于攻击的谣言;一些右翼人士则试图将袭击者描绘为是一位亲左派的人士,尽管警方公开的文件已经表明此人确实是一个极端右翼分子。 而这种情况并非孤例。2021年1月6日发生的“国会山骚乱”事件,其驱动力之一就是广为散播的有关选举舞弊的谣言和一系列关于选举无效或是计票无效的虚假陈述。2017年6月14日,一名枪手在华盛顿袭击了正在训练的共和党过会棒球队的成员,造成包括当时的共和党党鞭、众议员斯卡利斯在内的多人受伤。事后的调查发现,枪手曾在社交网络发文称“现在是时候摧毁‘特朗普公司’了。”《纽约时报》称,在很多针对民选官员的暴力案件中,袭击者给出的理由往往毫无逻辑或是受阴谋论的驱使。 美国社会的撕裂和对立加剧,是政治暴力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纽约时报》今年早些时候审阅了超过75份自2016年以来被指控威胁立法者的起诉书,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案件涉及共和党或亲特朗普的个人威胁民主党人,或他们认为对前总统不够忠诚的共和党人;近四分之一的案件是民主党人威胁共和党人,其中许多威胁是出于对立法者支持特朗普及其政策的愤怒,包括共和党人试图废除平价医疗法案,以及针对他的最高法院提名人之一布雷特·卡瓦诺。这凸显了两党恶斗和美国政治极化对美国社会和政坛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 共和党战略分析师道格·海耶在接受《国会山报》采访时称,对保罗·佩洛西的攻击是“我们粗俗政治言论的产物”,“任何时候有任何政治暴力,或有任何政治暴力的威胁,极端党派人士就会进入‘另一方’模式——我的一方是善良和正义的,而另一方是邪恶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9月5日发布调查结果支持了他的这一观点:47%的民主党人将共和党人看作对他们构成“生存威胁且无法解决政治分歧的敌人”,49%的共和党人也这样看民主党人。 在10月31日写给《华盛顿邮报》的专栏文章中,美国记者阿曼达·莱普利将当前这种愈演愈烈的政治暴力称为“美国自我毁灭的僵尸舞”。如果美国政客继续沉迷于相互反对、煽动恐惧、散播谎言,美国最终只会在这支“僵尸舞”中走向毁灭。
欧洲个别政客老调重弹“警惕中资”言论,中国使馆披露数据驳斥
在德国批准中资企业入股汉堡港以及德国总理朔尔茨即将访华之际,欧洲个别政客老调重弹,又发出“对中国投资不应天真”的所谓警告。 据路透社1日报道,欧盟负责内部市场业务的执行委员布雷东在接受采访时声称,欧洲各国政府和企业必须意识到中国是欧盟的竞争对手,在批准中国投资时不应天真,“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路透社称,布雷东的这番言论部分是在针对德国。报道称,过去几年,欧盟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加强限制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企业的投资,以确保竞争对手不会在欧盟获得更多政治影响力。但德国最近决定批准将第一大港汉堡港的部分股权出售给一家中企,令欧洲许多外交官感到“困惑”。布雷东对路透社表示,与最初提议的将汉堡港码头超过1/3的股权出售给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相比,他更支持德国准许中方收购24.9%股权的决定。根据德国法律,股东只有持有25%或以上的股份时才有运营决策权。 布雷东提到,自2019年欧盟将中国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以来,欧盟通过了一系列措施,用以阻止其他国家对欧盟各国关键基础设施的投资。不过他同时承认,是否采纳这些措施并改变原有的政策,由各成员国自行决定。 在汉堡港之前,中资企业已有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成功合作的案例。近日,个别欧洲媒体在评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收购德国汉堡港集装箱码头股份一事时,将两者进行对比,甚至炒作“比港由中企控制,中国说了算”。中国驻希腊大使馆发言人11月1日就此回应说,中国始终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有比港合作的成功经验在前,其他欧洲合作伙伴应该更多看到信心、受到鼓舞。 中国驻希腊大使馆当天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克服乌克兰危机和能源问题等不利因素影响,比港港务局(PPA)取得亮眼业绩,营业收入达1.458亿欧元,同比增长28.02%;毛利润达8314.6万欧元,同比增长49.06%。我使馆发言人表示,中希比雷埃夫斯港务实合作的成功有目共睹,这表明,跨国项目合作能否取得成功、造福当地,不仅取决于投资者的专业管理能力,更取决于合作双方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共同信念。 上述事实对欧盟内部出现的所谓“警惕中资”声音形成了有力驳斥。与个别政客不同,欧洲商界仍对中欧开展正常经贸合作,加强相互交流表示支持。德国工商总会总干事长马丁·万斯莱本近期明确表态支持德国总理朔尔茨11月4日率团访华。万斯莱本称,德国、欧洲甚至整个世界在许多方面依赖中国,并依靠中国来解决一些重大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等。他强调:“没有中国,我们将永远无法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他还表示,关于中企入股汉堡港的讨论是一场象征性讨论,德国或欧洲的经济独立不会由少数人的股权来决定。 近年来,在全球保护主义以及逆全球化的浪潮中,中欧经贸合作不断扩大深化。2021年,中国与欧盟进出口总值达8281亿美元,同比增长27.5%,创历史新高。2021年,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分析认为,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中欧深化经贸合作,有利于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联合国大会会议上多国作共同发言 反对干涉中国内政
当地时间10月31日,美国、加拿大等少数国家在第77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妄图借人权问题对中国进行攻击抹黑,联合国大多数会员在发言中支持中国,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 会上,古巴代表66国作共同发言支持中国,明确表示新疆、香港、西藏事务是中国内政,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 古巴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一秘 贝马拉斯:尊重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主权国家内政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新疆、香港、西藏事务是中国内政,我们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反对双重标准,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 。 沙特代表6个海湾国家、也门和利比亚作共同发言支持中国,表示在人权问题上应坚持客观、建设性、非政治化原则,遵循《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宗旨和原则,尊重国家主权,不干涉内政。 委内瑞拉代表“捍卫《联合国宪章》之友小组”19个成员国作共同发言支持中国,批评部分国家难以保障本国公民享有不受歧视的权利,却向别国实施非法单边强制措施,构成当代形式系统性歧视,呼吁国际社会坚持多边主义,继续为促进人权、社会正义和发展创造条件。 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很多国家还在会上作国别发言,积极评价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成就,呼吁各国坚持多边主义和团结协作,通过对话与合作促进和保护人权。 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是讨论人权、社会发展问题的主要委员会。2019年以来,美国连续四次纠集一些国家借人权问题攻击抹黑中国,遭到了绝大多数国家坚决反对,均以失败告终。
大搞贸易保护主义 美遭欧洲盟友抗议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欧洲国家追随美国对俄罗斯制裁的反噬效应愈加清晰显现,能源供应短缺引发生产成本高涨、物价飙升,企业经营和民众生活困顿,经济面临衰退风险。 大西洋对岸的美国则乘虚而入,不仅以高价向欧洲国家兜售能源,还把欧洲企业吸引到美国,试图借能源危机捞取最大利益。面对这样的“盟友”,欧洲忧虑和不满日益加剧。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更是引发了欧洲盟友的不满。 据彭博社报道,在上周成立关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特别小组后,本周,欧洲及美国的特别小组将进行首次会议,目的是解决欧洲对《通胀削减法案》的担忧。 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在今年8月17日正式生效,部分条款涉及美国政府为本土电动车企业提供高额补贴,充斥着贸易保护主义,招致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世界多国的反对和批评。 10月26日,德法领导人在巴黎举行了一次工作午餐会。据美国《政治报》报道,德法领导人表示将对美国进行贸易报复。报道说,如果美国不让步,欧盟将会反击。欧盟也会为企业进行补贴,这可能会使美欧进入一场新的贸易战。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受采访时,也措辞强硬。 法国总统 马克龙:我们需要像美国那样,出台一项《买欧洲货法案》。我们需要为我们的欧洲制造商预留出补贴。 欧洲陷入能源危机 美国趁机巧取豪夺 欧洲国家并非杞人忧天。荷兰化肥公司OCI大幅削减在欧洲的氨产量,投资数亿美元扩建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博蒙特的工厂。美国《华尔街日报》还报道说,特斯拉公司已经暂停在德国生产电池的计划,以寻求获得美国政府的补贴。 而在欧洲,很多行业已经大幅萎缩。欧洲铝业协会已发出警告,能源成本大涨可能给欧洲铝业造成毁灭性打击。据业界估算,欧洲粗钢产能过去数月闲置率接近10%;铝和锌的产量减少约50%;化肥行业产能削减约70%。 欧洲财富和企业生产活动流向美国的情况已引起欧洲警觉。比利时首相德克罗警告:“欧洲正经历大规模去工业化的风险。”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也批评美国经济霸权,认为欧洲必须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有所行动,因为该法案或将破坏美欧大陆的公平竞争环境。德国联邦议院议员克劳斯·恩斯特认为,美国的举措极大伤害德国企业的竞争力。 欧洲《现代外交》网站表示,俄罗斯是欧洲主要的能源供应方,俄罗斯通过出口能源满足欧洲其他国家能源需求,而美国是“帝国资本主义”,也就是通过种种手段“剥削其他国家来生存和发展”,迫使欧洲付出高昂的能源价格,导致经济受损。“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欧洲的真正敌人是美国。”
美国贸易保护犯众怒,连盟友也不忍了
美国政府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持续引发国际社会反对。据美国政治网站Politico10月27日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朔尔茨26日在巴黎举行会谈,尽管双方在能源和防务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一致认为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存在扭曲市场的措施,目的是说服企业将生产转移到美国。法德威胁要对美国进行贸易报复。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不得人心,连盟友也忍不了了。 高额补贴引不满 美国总统拜登于今年8月将《通胀削减法案》签署为法律,其内容包括未来10年投入约4300亿美元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清洁能源以及强化医疗保障,部分条款涉及美国政府为本土电动车产业提供高额补贴,引发欧盟不满,认为这对欧洲汽车制造商构成歧视。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引发法德官员的强烈反对。据美联社10月20日报道,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表示,要努力让欧洲对美国《通胀降低法案》做出适当反应,这一法案可能会危及欧洲处于发展中的领域。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说,由于美国的高额补贴,会吸引企业从欧洲迁往美国。 据Politico报道,此次巴黎会谈期间,尽管法德在一些关键政治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双方都同意,“如果华盛顿继续推进《通胀削减法案》,欧盟不能坐视不管”。马克龙曾在接受法国电视频道France 2时明确反对,“我们需要像美国人一样出台‘购买欧洲货法案’,为欧洲制造商保留补贴”。朔尔茨称,“如果华盛顿拒绝柏林和巴黎的要求,欧盟将对美国推出类似的反制措施。”Politico报道分析,巴黎会谈释放的信号是,如果美国不削减补贴规模,那么欧洲将不得不反击,通过制定类似激励计划避免不公平竞争和投资损失。此举可能导致新一轮跨大西洋贸易战。 欧洲工业受冲击 法德如此强烈反对不无原因,受欧洲能源价格上升和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影响,一些欧洲公司正在被“吸”到美国,对欧洲经济形成不利冲击。德国宝马汽车公司10月19日宣布,将投资17亿美元在美国生产电动车,包括在南卡罗来纳州新建一家车用电池组装厂。据Politico报道,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10月26日宣布计划减少其在德国的工作岗位和商业活动。巴斯夫公司首席执行官马丁·布鲁德米勒提到,欧洲居高不下的天然气价格以及更为严格的监管是促成这一计划的重要因素。 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欧盟同美国一道对俄罗斯施加严厉制裁,试图打击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收入,却导致欧洲能源供应紧张、价格飞涨。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21日报道,美国经济成为欧洲能源危机的最大受益者。在美国较稳定的能源价格和政府支持吸引下,欧洲企业正把生产转移到美国。一些经济学家警告,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和供应链持续阻滞正威胁欧洲,可能导致欧洲开始“去工业化”。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又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出台一系列刺激制造业和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措施补贴,一再冲击欧洲工业。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通胀削减法案》中的政策不公平地歧视在美国以外生产的电动汽车,相当于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路透社刊文称,欧盟反垄断机构负责人玛格丽特·维斯塔格10月26日表示,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和飙升的能源价格对欧洲的一些企业构成了风险,“这将使欧洲的部分工业基础陷入危机”。 贸易秩序遭破坏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坑的可不止欧洲盟友,日韩也深受其害。 德国《商报》网站10月14日的评论文章认为,随着最近的《通胀削减法案》通过,拜登正在激怒其盟友日本和韩国。在日本通过外交官无声地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时,韩国政府已经出离愤怒。《金融时报》刊文分析称,韩国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感到愤怒,因为这一法案将在韩国生产的电动汽车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据彭博社报道,韩国已经表示,韩国将有利于美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和电池的规则视为“背叛”,并将“积极”考虑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 事实一再表明,美国是全球贸易体系的最大破坏者,长期奉行贸易保护主义。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根据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钢铝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引发全球贸易争端。今年3月4日,拜登政府宣布将联邦政府采购的“美国货”中美国制造零部件的比重提高至75%,这是70年来“买美国货”政策的最大变化。拜登政府近来出台的“芯片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招致广泛反对说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只会扰乱国际贸易秩序,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最终损人不利己。
美媒:美国科技企业繁荣行将结束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28日报道,从亚马逊到元宇宙等很多企业都在适应动荡时代,科技繁荣行将结束。 大型科技公司一周来的收益情况让投资者受到沉重打击。此间,人们担心经济衰退以及强势美元对原本被认为较具韧性的企业造成严重冲击。 这些行业巨头警告说,未来将有更多痛苦。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格尔辛格说:“目前难有任何理由认为,很快会有什么好消息。”英特尔公司已下调全年销售前景。他27日说,美国的通胀问题、能源成本高企和俄乌冲突导致欧洲经济备受震动,加之亚洲的乱局,这些情况意味着,“在要步入下一年之际,我们看来仍要遭受经济逆风”。 在新冠大流行初期增长强劲的科技公司现在感受到,高通胀、持续加息、货币领域逆风以及其他问题等新现状对公司收益报表构成影响。今年早些时候,个人电脑销售和数字广告等领域出现放缓趋势,这种趋势似乎正在向云计算等原本被认为能够抵御住经济疲弱局面的领域蔓延。 其结果是,包括苹果公司、亚马逊公司、微软公司、脸书母公司元宇宙平台公司以及谷歌母公司“字母表”公司在内的行业领军企业,当前纷纷加大成本管控力度并调节员工规模。这听上去倒更像是老式蓝筹企业的做法,而不应是志存高远的科技巨头的作为。 此外,工业部门今年三季度也表现出感受到经济放缓影响的明显迹象。芯片制造商得州仪器公司投资公关部主任戴夫·帕尔25日在一次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说:“我们已看到,疲弱之势开始在工业市场扩大开来。” 由于个人电脑及其他个人电子产品的需求量下滑,这些问题正导致科技企业已经十分困难的处境更趋恶化。据高德纳咨询公司称,今年三季度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同比下降近20%,创下20多年来的最大降幅。 在整个科技行业,企业当前纷纷积极采取举措削减成本,并让员工们为未来的艰难时期做好准备。 据知情人士透露,谷歌公司首席执行官孙达尔·皮柴27日在一次全体员工会议上说,公司过去发展过快,现在需要更负责任地处置企业开支问题。 亚马逊公司首席财务官布赖恩·奥尔萨夫斯基在公司公布季度业绩后说:“我们正在非常努力地确保,公司当前的盈利能力并非新常态。” 亚马逊已转租数百万平方英尺(100平方英尺约合9.3平方米)的仓库空间,并让旗下一些团队停止招聘。奥尔萨夫斯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我们将对招聘工作持非常审慎的态度。毫无疑问,我们正在研究公司成本结构,寻找可以省钱的领域。” 英特尔公司27日称,该公司计划2023年削减30亿美元成本,从2025年起年均节省80亿至100亿美元。格尔辛格说,公司当前已着手裁员,并考虑剥离部分业务,以应对当前的经济状况。 元宇宙平台公司的马克·扎克伯格说,这家目前拥有8.7万余名员工的社交媒体巨头明年可能缩减员工规模。该公司还表示,正在合理处置办公空间。 科技公司的高管们纷纷表示,他们已敏锐地意识到,物价持续上涨和经济动荡当前给消费者和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压力。 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在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竭力推介该公司的Edge浏览器,称该浏览器可为消费者省钱。他说,人们当前都在使用该浏览器的优惠券和价格比对功能来省钱。 对于一些科技巨头来说,令情况雪上加霜的是,数字广告市场过去一年出现严重混乱。苹果公司去年针对广告追踪功能推出的调整措施,以及经济衰退推动的削减开支举措,导致以数字广告业务为主的企业严重承压。 “字母表”公司本周发布报告称,YouTube广告销售额首次出现同比下降。元宇宙平台公司的收入已两连降,股票遭大规模抛售导致该公司市值降至2016年的水平。
谈地区大国援助太平洋岛国,澳智库报告不忘踩中国
法新社30日称,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地区大国向太平洋岛国提供了大量援助,其中2020 年的财政援助比前一年增加47%。 提及上述研究,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达扬特对法新社说,“贷款大幅增加”,融资总额飙升至 42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大致相当于斐济的国内生产总值。报道引述达扬特的说法称,太平洋岛国的旅游业和贸易受疫情影响严重,因此,“太平洋岛国面临着大规模经济收缩,需要给予大量支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太平洋岛国经济总体萎缩 6.4%,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报道称,由日本和美国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是大幅增加援助的机构之一。大部分援助以直接贷款的形式提供,缓解了岛国的短期财政压力。 法新社引述上述研究的说法称,尽管北京在过去十年中加紧推进基础设施项目,但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实际支出在 2020 年有所下降。 根据媒体此前报道,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实施了近500个成套项目、技术援助、物资援助和优惠贷款项目,帮助建设道路、桥梁、码头等重要基础设施。 法新社提到,自 2020 年以来,北京与所罗门群岛的关系大大加深,所总理索加瓦雷越来越多地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达扬特无端指责称,中国人正“将资金直接转移到所罗门群岛,以获得关键政客的支持”。 自中国与所罗门群岛签署政府间安全合作框架协议以来,美澳等国便不断表达所谓“严重担忧”。两国不仅持续推出多项所谓措施向太平洋岛国示好,还经常向中国“泼脏水”。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此前表示,虽然澳大利亚号称是南太地区最大援助国,但实际上它一直在减少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 专家提到,对于南太岛国而言,中国在当地建设的公路、港口、学校、医院等项目为当地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受到广泛欢迎;但美西方的援助和合作项目通常都附带有政治条件,要求这些国家必须接受西方的政治理念和社会治理模式,没有全部直接投入到改善经济和民生的建设之中,这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
美媒爆料:美国正加快向北约在欧洲基地部署更精准的战术核武器
美国时间10月26日,美国“政治”新闻网爆料称,美国正加快向北约组织在欧洲的基地部署更精准的战术核武器。 美媒称,一份外交文件显示,在本月举行的一次闭门会议后,美国官员已告诉北约盟友,最新版本的B61-12战术核弹将在今年12月抵达欧洲进行部署,按照原计划,这款战术核武器在欧洲的部署时间应为2023年春天。而两名知情人士透露称,B61-12战术核弹部署时间可能会比文件显示的时间进一步提前。 据介绍,部署在欧洲的B61-12战术核弹将供美国和北约欧洲成员国的军机使用。美媒称,俄乌冲突造成的紧张局势,让外界担忧西方国家需要采取更多行动。 对于这一消息,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帕特里克?赖德回应称:“虽然五角大楼不讨论美国核武库的细节,但用B61-12战术核弹替换旧版本武器是美国核武库长期计划和现代化努力的一部分,这一行动与当前的乌克兰局势无关。” 美媒表示,对很多关心该领域的专业人士而言,新型核武器的部署时间出人意料,他们担忧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欧洲原本就十分危险的局势。报道称,10月17日,北约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坚定正午”核演习,这一演习将在本周日结束。而在26日,俄罗斯举行了大规模的核演习,俄罗斯防长称这次演习是为了模拟应对敌方大规模核打击。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主任汉斯·克里斯滕森认为,匆忙进行这种部署很奇怪,“他们一直说,不会用核武器来应对这种局势。我不认为他们愿意走这条路。” 非盈利核裁军组织“犁头基金会”的姆·科利纳称,提前部署新型战术核武器并非针对俄罗斯,而是美国向欧洲盟友提供安全保证的一种方式。 B61-12战术核弹能够由美国和其他北约成员国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携带,其主要升级在于提高武器的命中精度。目前,美国在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土耳其的军事基地部署有大约100枚旧版本的战术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