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民变化令美进入政治重组期?欧洲正遭美“双重打击”,专家:双方关系或迎来特朗普时期以来第二次动荡选民变化令美进入政治重组期?

  近日,欧盟官员们正在集体向美国“开炮”,指责美国借俄乌冲突向欧洲兜售高价能源和武器,大发横财;另外,美国以《通胀削减法案》为名,对企业进行近3700亿美元的政府补贴,吸引欧洲企业迁往美国,带给欧洲产业被掏空的潜在风险。   美国则对此一律给予否认。欧美盟友间似乎正陷于一场新的贸易混战中,欧盟官员则又一次发出了“美国还是我们的盟友吗”的质疑。      欧盟质问美国:借俄乌冲突大发横财   根据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报道,多名欧盟高级官员对美国政府感到愤怒,他们指责美国在俄乌冲突期间大发横财,而欧盟国家却在冲突中“失血”。一名资深官员表示,“如果你冷静看待,在这场战争中获益最大的是美国。他们借机卖给欧洲高价天然气,还兜售了大量的武器。”   这种“爆炸性”的观点得到了欧盟很多官员们公开或私下的一致支持。   报道指出,欧盟因俄乌冲突而通胀飙升,经济濒于衰退边缘。欧盟各国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依赖转向美国寻求天然气供应,代价却是四倍于美国国内价格的支出。另外,随着欧洲国家援助乌克兰武器,致使本身武器短缺,美国军用装备订单可能会随之增加。   欧盟官员指出,美国从俄乌冲突中发财,而欧盟国家却在受苦。   数据显示,美国依靠能源出口,在第三季度扭转了经济出现衰退的风险。而深陷能源危机的欧洲,被美国大渔其利,成为美国经济反弹的“牺牲品”。   金融市场数据提供商路孚特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美国出口的液化天然气有68%到了欧洲,达到390亿立方米,超过了去年全年。《环球时报》记者自美国能源信息署网站上查询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美国向欧洲国家出口的石油和天然气比往年呈明显增加态势。前7个月,美国向法国出口的天然气与去年相比,每个月少则增长数倍,多则达十几倍。   法国总统马克龙多次向美国“开火”,指责美国以创纪录的高价向欧洲出口天然气,靠地缘政治不劳而获和获取超额利润。法国财长勒梅尔也指出,不接受以四倍的价格来买美国的天然气,绝不允许美国以牺牲欧洲为代价建立经济主导地位。   然而,欧洲的质疑引来的只是美国一番轻描淡写的回应。美国政治新闻网引述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发言人的话说,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是俄乌冲突造成的,美国向欧洲出口天然气,能让欧洲远离俄罗斯。一位美国官员还称,天然气价格是市场决定,而不是美国政府行为。      欧洲担心美国补贴法案将“掏空”欧洲   美国的第二重打击更让欧洲陷入集体焦灼中,这就是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将近3700亿美元的政府补贴刺激,使得欧洲企业在高通胀和能源危机下,加大了赴美投资的冲动。   根据德媒的报道,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选择在美国各州投资,其中不乏行业巨头。美国弗吉尼亚州曾官宣说,6家德国公司将来设立或扩建办事处。而选择俄克拉荷马州的更多——超过60家德国公司,包括汉莎航空、西门子等。   历来将政府补贴视为扭曲市场行为的欧盟,将美国推出《通胀削减法案》视为不公平的贸易战。马克龙认为该法案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对欧洲国家是“不友好”的。美国政治新闻网引述欧盟官员的话称,数周以来最大的胶着之处在于,这些不公平的做法将威胁欧洲工业的生存。   11月7日,欧盟表示,因美国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破坏美欧之间“公平竞争”环境,欧盟已向美方发出书面警告,并将考虑采取报复性措施。美国政治新闻网报道称,虽然欧洲已正式向美国提出反对,但是迄今为止,美国并没有显示出退让的迹象。欧盟内部市场委员蒂埃里·布雷顿11月21日在一场欧盟成员国工业领袖会议上直指,拜登政府的新补贴方案对欧洲经济构成了“生死攸关的挑战”。欧盟的一位外交官甚至发出诘问:《通胀削减法案》改变了一切,华盛顿到底还是不是我们的盟友?   法国和德国两国相关官员11月22日发表联合声明,将密切协调欧洲应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等挑战,并警告称,如果欧盟与美国无法达成“妥协”,法国和德国将竭尽全力保卫欧洲经济。11月25日,在欧盟贸易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又一次集体表达了对该法案的不满,荷兰贸易部长施赖内马赫表示,该法案非常令人担忧,希望能够采取一切手段避免贸易战,没有人能够从中得利。   专家:不排除欧美关系再次出现动荡   围绕着欧美之间难以厘清的经贸纠纷,甚至于欧洲再次对与美国之间盟友关系发出质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法案在客观上将影响欧美之间的产业布局和投资流向,加剧了不利于欧洲经济的趋势,而朝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不得不引发欧洲长期以来的担忧。   崔洪建认为,美国政府的对外措辞与特朗普时期不同,但实质却一致,还是美国利益优先,甚至不惜牺牲欧洲的利益。所以,欧洲要借机向美国施加影响,否则以后在美国面前的话语权将更弱。   崔洪建表示,实际上,欧洲对美国的抱怨在于,这项法案本身不符合市场规律,是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美国的做法事实上形成“以友为壑”不利于欧洲的局面,美国不能放任这种趋势向前发展,美国应该更多体现对欧洲盟友的帮助,而不以所谓市场规律为借口无动于衷。   另外,崔洪建分析说,欧洲在特朗普时期也曾提出“美国还是不是欧洲盟友”的质问,而现在,即使欧美之间还有所谓盟友的关系,也与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崔洪建看来,美国经济政策等方面不再把欧洲区别来看,实际上也把欧洲视为可以捞取市场利益或者政治好处的目标。   崔洪建认为,虽然美国政府一再大谈“相同的价值观”,但是欧洲国家却开始意识到,在美国政府这一套说辞之下,欧洲的经济利益流失的会比特朗普时期更多。...

美施压盟友强化对俄制裁,各层级官员正“悄悄”进行外交活动

  “美国施压盟友加强执行对俄制裁措施。”《华尔街日报》21日的这篇报道再次凸显华盛顿在试图孤立、打压莫斯科行动上的强势。文章披露称,美国各层级官员正在全球范围内“悄悄地”进行外交活动,敦促其他国家扎紧针对俄罗斯而竖立的金融和贸易封锁线,防止制裁漏洞破坏扰乱俄罗斯军事供应链和经济的行动。近期的贸易数据显示,一些国家的对俄出口正在恢复。随着经济形势恶化、能源短缺,华盛顿的盟友在对抗莫斯科的道路上日益呈现出疲态与无力,欧洲民众的愤怒情绪正在积聚。“由于美国想要插手俄事务,普通德国人正在付出代价。”一名德国小伙子对媒体说的这番话代表了许多欧洲人的心声。有意大利媒体认为,美国政府不仅高估了全球对反俄政策的支持,还高估了西方给俄经济带来痛苦的能力。   美媒:部分美国盟友的对俄出口正在恢复   《华尔街日报》21日披露说,随着一些大型经济体对俄出口相较于俄乌军事冲突刚爆发后的阶段有所回升,美国官员正四处到访外国城市,他们的主要任务包括:分享关于制裁规避网络的情报;悄悄用“惩罚行动”威胁不情愿的外国政府部门和企业;收集涉嫌向俄罗斯运送物资网络的信息。   报道列举了一连串执行这些任务的美国官员:上周到印尼巴厘岛参加G20峰会的财长耶伦;本月早些时候访问布鲁塞尔、伦敦和巴黎的副财长阿德耶莫;近期到访日本的负责打击恐怖主义融资和金融犯罪的财政部助理部长罗森伯格。据称,一大批级别较低的美国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务院官员也往来于世界各地。     《华尔街日报》称,贸易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多数大型经济体的对俄出口锐减50%以上,但根据该报分析,如今许多这些国家的相关数据正在恢复,其中包括美国的传统盟友,比如日本和韩国已经恢复了其最初贸易损失量的近1/3。   据报道,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官员担心,奥地利、捷克、瑞士等国的银行对执行制裁持宽松的态度。瑞士金融部门今年4月曾表示,该国冻结了大约80亿美元的俄罗斯资产,但到5月时,他们称已解冻其中30亿美元。奥地利瑞福森国际银行控股集团3月称,将审查它与俄罗斯之间的业务往来,包括可能退出俄罗斯市场;但其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它仍然对在俄罗斯的“战略选择”进行评估。   《华尔街日报》还提及,作为北约成员国、在乌克兰粮食出口的外交谈判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土耳其,它在第二季度末的对俄出口相较于实施制裁前上升了近25%,最近的数据显示,自那以后,土耳其对俄出口仍在增加。不过土财政部长内巴蒂表示,他的国家并未破坏“施压行动”,“我们在不受制裁措施限制的领域继续与俄罗斯进行贸易活动”。   “德国已成为只为美国和北约利益服务的傀儡”   如何让盟友继续支持美国对抗俄罗斯的做法,这日益成为华盛顿担忧的问题。美国“政治新闻网”日前报道说,驻欧洲的美国官员向华盛顿的同僚发出内部警告称,一些欧洲国家民众对制裁越来越愤怒,这可能给欧洲领导人带来压力。   通过描写一些欧洲国家的示威现场,英国《金融时报》21日的一篇报道展现出当地民众的强烈不满情绪。在德国东部城市莱比锡的一个圣诞市场,一名示威者在集会上表示,“德国已成为只为美国和北约利益服务的傀儡”,“对俄罗斯的禁运政策已完全失败,它成为针对我们的灾难”。在他发表这些反美言论时,有人鼓掌,有人吹口哨。在莱比锡的奥古斯特广场上,一名手持写有“与俄罗斯和平共处”字样纸板的退休人员对媒体记者说,“我们希望北约的好战分子停止在德国和俄罗斯、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制造冲突”。   报道说,在德国,一些抗议活动由激进右翼人士组织,一些示威则由激进左翼人士举办,这说明一场深刻的经济危机如何瓦解传统的政治对抗,并融入到反对现状的新运动中去。   《金融时报》还提到,9月,大约7万名示威者在布拉格举行反对捷克政府和北约的抗议活动;一项民调显示,近20%的斯洛伐克民众更希望俄罗斯在与乌克兰的冲突中获胜。“全球安全”组织政策主管多米尼卡·哈伊杜认为,尽管欧洲国家的亲俄街头抗议活动规模目前都不大,但“这种情况可能会在冬天到来后发生改变”。   美国的多重误判   “华盛顿的政策并不总是符合欧洲的最佳利益,有时甚至损害这些利益,同时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和危险。”意大利Insideover网站21日刊文说,美国坚持要欧洲国家在其孤立和惩罚俄罗斯的行动上“签字”,其多重误判正给欧洲大部分人带来集体痛苦,这些误判包括:高估了支持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政策的国际团结程度;高估了西方对莫斯科的经济影响力;严重低估了莫斯科对西方实施经济制裁进行报复的能力。欧洲正为华盛顿的短视和过度自信付出沉重代价。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引述俄科学院学者亚历山大·卡姆金的观点称,在经济形势严峻的背景下,美国借对俄制裁为自己谋利、把后果甩给欧洲,同时敦促欧盟继续保持对俄强势制裁,双方之间产生分裂难以避免,可以预见一些欧洲国家可能会逐渐放松甚至反对对俄制裁。   卡姆金认为,美欧大部分制裁措施均已实施,其能采取的新措施也所剩无几,而俄罗斯都承受住了,今后的制裁效果可能大打折扣,近乎流于形式。   英国《对话》杂志21日称,要说俄经济没有受到前所未有的西方制裁措施和战争负担影响,这是不客观的,但同时,一些媒体报道很少提到西方经济也在挣扎。尽管俄也面临通胀高企的问题,但在某些情况下,其养老金、最低工资与通胀的同步程度比西方好。报道说,西方似乎低估了俄罗斯对经济困难时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北约明年要提高国防开支目标,外媒:加剧其碎片化和对美国依赖

  北约要求各成员国提高军事开支。路透社22日报道称,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近日表示,北约可能在明年举行下一次峰会时,决定将国防开支目标定得更高。对此,“政治新闻网”欧洲版22日称,欧洲国防费用的增加,加剧了其碎片化和对美国的依赖。   2%不会是上限   北约日前发布声明称,将于明年7月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峰会。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21日在访问西班牙时表示,届时或对军费开支目标作出改变。他预计,即使原有2%(的目标)被保留,但这个数字也将是各成员国国防开支的底线而非上限。斯托尔滕贝格还说,谈判将继续进行,“这样的目标会以某种方式增加,因为现在所有人都看到有必要在军事上投入更多。”      早在2006年,北约各国防长就同意至少拿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用于国防开支。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打乱了北约增加军费的节奏。2014年,北约各国承诺扭转国防预算下降的趋势,同意自2024年起军费开支至少占GDP的2%。   自俄乌冲突以来,许多北约盟国已经增加了军事开支。路透社称,斯托尔滕贝格说:“我不能告诉你,在制定未来10年左右的国防开支承诺时,我们的盟友将确切地同意什么。但我预计,它会是对增加国防开支更强有力的承诺。”   成员在加快步伐   美国《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称,根据北约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过去一年,北约30个成员国的军费开支总体增加约2%。今年北约各成员国军费开支总计约1万亿美元,美国占比近70%。其他29个成员国正在逐步增加军费支出,但大多数仍然落后于2%的承诺。   2022年,包括美国在内,仅8个成员国的军费开支突破2%的门槛,上一年度有11个成员国达到这个目标。   “政治新闻网”欧洲版称,北约欧洲成员国进一步增加了国防预算。法国的支出同比增长7.4%,目标是到2023年达到GDP的2%。而已经超过这条线的英国和波兰正在寻求增加国防预算至GDP的2.5%和3%。比利时、荷兰、罗马尼亚以及波罗的海和北欧国家都宣布将军费支出增加到至少占GDP 2%的计划,而南欧和西欧的“落后者”也已加快步伐。西班牙的国防开支将“在未来几年”达到GDP的2%,西班牙《国家报》称,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根据规划的时间表,这一目标最迟将在2030年实现。   此外,一心加入北约的瑞典则提前提高了军费预算。美国《国家防御杂志》网站称,瑞典目前的国防开支约占GDP的1.4%。上届政府曾誓言到2028年将国防开支提高到与北约门槛一致的水平。但瑞典新一届政府19日表示,该国计划提前到2026年实现这一目标。   陷入“两难”   随着俄乌冲突局势的变化,北约部分国家陷入“两难”。美联社称,美国和其他北约成员国向乌克兰运送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武器和装备,但北约国家已经耗尽了武器储备。是继续向乌克兰运送武器库存,还是留存武器以备自己的防务需要,让不少国家十分纠结。   有分析认为,恢复武器库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很多国家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更多的投资。加上通货膨胀和供应链不稳定推高成本,钱花在哪里是个大问题。中国军事专家张学峰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欧洲国家提高军费占比势必累及民生,给本就受疫情影响及能源上涨影响的经济带来极大负担。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称,2%的目标更像是政治机制,并未考虑到真正的军事需求。联盟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专注于2%的最低目标只会对北约造成严重损害。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及北约国家民众政治意愿开始分化,专注2%的目标会削弱民众对北约的支持。此外,“政治新闻网”欧洲版称,长期以来,碎片化防御一直是欧洲面临的问题,而增加国防开支或加剧该困境,因为各国不协调的短期采购决定会对军队结构产生长期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俄乌冲突前,北约绝大多数国家并未落实将2%的GDP用于国防支出的承诺。但欧洲国防工业体系受制于美国这一现实,致使只要北约存在,欧洲各国即便增加国防费用,也无法改变欧洲安全依靠美国的局面。张学峰则表示,美国希望北约成员国提高国防开支,因为这将进一步对俄罗斯形成压力,自己就可以在欧洲防务问题上少分些心思,把更多精力、更多资源投入到印太方向。

德国高官表示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不利于欧洲工业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当地时间21日表示,美国8月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将对欧洲工业形成挑战。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21日表示,美国8月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对欧洲工业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按照该法案的条款,一些生产活动只有在北美进行才会获得补贴,这对欧洲工业来说是不利的。   今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签署《通胀削减法案》。其中部分条款规定,美国政府将为在其本土制造的电动车相关产业等提供高额补贴。这一举措引发欧盟国家不满,欧盟国家认为,这对欧洲汽车制造商构成歧视。另有分析认为,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或加剧欧洲工业生产萎缩,并且促使企业将生产线转移至美国。10月27日,德法两国领导人表示,如果美国继续实施旨在鼓励企业将生产转移到美国的减税和能源福利计划,欧盟将不得不对美国的行为作出回应。

美国北约拱火俄乌冲突殃及欧洲

  俄乌冲突演变至今,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要论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和北约难辞其咎。近期,一些国际人士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点火”到“拱火”,从“火上浇油”到“趁火打劫”,美国政府和北约是引发俄乌冲突的根源之一,而欧洲却要为这场冲突付出巨大代价。   乌拉圭前总统 穆希卡:北约的持续扩张政策对俄罗斯是一种挑衅,没有哪个大国会接受在家门口被围堵。事实上,我认为俄乌冲突的源头不是其本身,也不是欧洲,俄乌冲突是北约扩张和侵略性政策的结果。美国没有做出丝毫平息冲突的举动,而欧洲本应发挥出相对独立的作用,现在却被卷入这场冲突,殃及自身,冲突将让欧洲付出惨痛的代价。   阿根廷合作广播电台台长 马丁·西格纳:我认为美国显而易见地干涉了这场冲突,不断提供武器和金钱,毫无疑问,美国是影响地区局势的重要国际力量,美国意在通过玩弄政治把戏提高其对欧洲的影响力。

荷兰称不会“完全照搬”美对华芯片禁令,会在与美日等磋商后做评估

  针对此前美国要求荷兰限制对中国出口芯片产品的施压,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施赖纳马赫尔18日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荷兰不会“完全照搬”美国限制对华芯片出口的措施,会在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磋商后做出自己的评估。她还提到,在相关领域有90%关键原材料都来自中国。      “这是自拜登政府限制荷兰对华芯片出口后,荷兰官员就这一问题的首次公开回应”。据彭博社18日报道,荷兰官员的这一番言论同时凸显出美国在说服盟友加入自己行动方面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报道称,尽管荷兰、日本同美国有许多相同的安全担忧,但这两个国家也将中国视为它们的重要市场。   彭博社还提到,美国负责工业和安全的商务部副部长艾伦·埃斯特维兹将于本月前往荷兰讨论出口管制问题,但报道称,该会谈预计不会立即达成协议。   荷兰之所以成为中美芯片战的关键,因为该国的芯片设备供应商阿斯麦是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的主要公司之一,其同行包括美国的应用材料公司、泛林集团以及日本东京电子有限公司。   据路透社报道,阿斯麦2021年对中国客户的销售额超过20亿欧元。在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禁令影响下,该公司在2022年第三季度订单减少,在阿姆斯特丹证交所的股价近期大跌。此外,阿斯麦已经被限制向中国出售其EUV(极紫外线)光刻机,但仍被允许向中国客户提供不太复杂的产品。   新加坡《联合早报》此前报道称,最新数据显示,阿斯麦正在中国增聘员工,截至2022年8月底中国员工已逾1500人,较去年底增加约200人,占阿斯麦公司全球员工的14%。

美国:乌克兰干的,乌克兰:不是我,俄罗斯:美国更专业,波兰:……

  落在波兰境内的导弹,一度引发轩然大波:乌克兰、波兰纷纷指责俄罗斯恶化升级局势,北约也召开紧急会议准备应对之策。   然而几个小时后,事件就出现了180度大反转:美国和北约的初步调查都显示,爆炸可能是由一枚乌克兰导弹造成的。   这一消息公布后,世界仿佛都松了一口气,波兰方面也改口称,这是一次意外。不过,乌克兰方面仍然表现强硬——要求立即进入现场,基辅已准备好交出能指控俄罗斯的“证据”。      美国:乌克兰干的   导弹爆炸事件发生几个小时后,还在参加G20峰会的美国总统拜登就表示,判断导弹是否来自俄罗斯还“为时过早”, “从弹道轨迹来看,它(导弹)不太可能是从俄罗斯发射的”。   此后,美联社援引美国官员的话报道称,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波兰境内的导弹是乌军发射的,目的是应对俄军打击乌克兰电力基础设施的导弹。   随后,一名美国官员更是基本为事件下了定论——乌克兰军方通报美国及其他西方盟友称,乌军曾在波兰境内发生导弹爆炸事件期间,在爆炸地附近试图拦截一枚俄罗斯导弹。   北约方面也认为导弹来自乌克兰。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称,“我们的初步分析表明,这一事件很可能是由乌克兰防空导弹造成的,该导弹是为了保护乌克兰领土免受俄罗斯巡航导弹的袭击而发射的。”   他说,调查正在“进行中”,但“没有迹象表明这是蓄意袭击的结果”。北约没有看到俄罗斯计划对北约盟国采取进攻性军事行动的迹象。   今年2月俄乌局势恶化以来,北约成员国领导人最担心的就是有成员国受到波及,迫使这一组织可能启动“集体防御”,从而使局势更加复杂。目前这一结果,可谓让美国和北约其他国家松了一口气,毕竟,没有一方愿意被直接拖入乌克兰危机的泥淖之中。   乌克兰:不是我   不过,自导弹爆炸事件发生迄今,乌克兰并不打算“认账”。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落入波兰境内的导弹毫无疑问不属于乌克兰。   他称,已经收到了来自乌军和空军指挥部的报告,应当相信军方的结论。泽连斯基还认为,乌克兰应该被允许前往导弹坠落地点参与调查。   其实,在导弹爆炸事件刚发生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就迅速发文,将责任归咎于俄罗斯,并声称这是对北约集体安全的攻击,也是俄乌局势的一次“重大升级”。   乌外长库列巴15日晚声称,任何有关“乌克兰导弹落在波兰的说法”都是俄罗斯的“阴谋论”。   俄罗斯:美国更专业   爆炸事件发声后,俄国防部坚决否认相关指控,并表示关于“俄导弹袭击波兰”的言论是蓄意挑衅,目的是让局势升级。   俄国防部还补充说,从现场照片来看,落在波兰境内的导弹似乎来自乌军S-300防空系统。   没想到的是,这一结论却被美国及其西方盟友认同。   可能是美方的表态也令俄罗斯感到意外,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6日甚至说,“美方和美国总统的克制和更加专业是值得注意和考虑的。”   他强调,“再次提请注意,美方的反应是相当克制的,这与波兰方面以及一些国家简直是歇斯底里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在“表扬”了美方反应后,俄罗斯也不忘“以牙还牙”,俄罗斯外交部16日就传召波兰驻莫斯科临时代办,以作为波兰外交部召见俄方大使的回应。...

一文梳理!波兰境内突发导弹爆炸,多方紧急表态!

  据多家波兰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1月15日,有导弹在波兰境内发生爆炸并造成两人死亡。   事件迅速发酵引发多方反应,俄罗斯及乌克兰方面均否认有自家导弹落入波兰境内,同时出现相互指责的声音。   与此同时,波兰总统杜达与美国总统拜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等人迅速通电话,北约方面也预告称,将就事件召开紧急会议。      波兰突发导弹爆炸   当地时间11月15日,据多家波兰媒体报道,有导弹在波兰境内爆炸并造成两人死亡。波兰政府发言人米勒表示,由于目前的危机情况,经与总统杜达协商,总理莫拉维茨基已下令紧急召开国家安全及国防事务部长委员会会议,他呼吁不要发布未经核实信息,并表示政府将在会议结束后发表评论。   波兰政府发言人米勒在国家安全及国防事务部长委员会会议结束后确认,在波兰东部与乌克兰接壤的赫鲁别舒夫地区发生了爆炸,并导致两名平民死亡,目前现场调查正在进行中。受此影响,部分军事单位已提高了战备等级。      波方强烈反应   波兰外交部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称,一枚俄罗斯制导弹于当地时间15日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14时40 分落在波兰境内,并在普热沃多村庄(Przewodow )造成两人死亡。波兰外交部发言人还表示,已召见俄罗斯驻波兰大使,要求对此“立即给出详细解释”。   据法新社消息,波兰总统杜达当地时间15日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一名波兰总统顾问在推特上说:“美国和波兰总统之间的对话正在进行中。”   当地时间11月16日凌晨,波兰总统府国务秘书、国际政策局局长库莫赫称,波兰总统杜达正在与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电话会谈。   波兰东部边境爆炸发生后,波总统杜达已分别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美国总统拜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英国首相苏纳克通电话。   而据法新社最新称,波兰总统杜达表示,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是哪一方发射的导弹在波兰境内爆炸并造成2人死亡。“我们目前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是谁发射了导弹。调查正在进行中。它很可能是俄罗斯制造的,”波兰总统杜达告诉记者。      俄乌否认   有关“俄罗斯导弹落入波兰境内”的消息出现,俄方迅速反应。   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当地时间15日驳斥了波兰媒体有关俄罗斯导弹落入波兰境内的报道,称这是“蓄意挑衅”。俄国防部补充称,俄罗斯军方没有对乌克兰-波兰边境地区发动打击。   俄国防部在声明中表示,“波兰媒体和官员声称俄罗斯导弹击中普热沃多地区是蓄意挑衅,目的是让局势升级”,“俄军火力没有对乌波边境发动袭击”,“波兰媒体报道的普热沃多地区现场残骸与俄军火力无关”。      此外,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军事专家阿列克谢?列昂科夫对卫星社称,落入波兰普舍沃杜夫村的有可能是乌克兰S-300防空导弹系统的导弹,而不是俄罗斯巡航导弹。   列昂科夫说,“非正常启动的乌克兰S-300系统防空导弹可能飞进波兰领土。我们以前见过这样的例子,包括乌克兰用防空导弹击中己方(居民)住房。”列昂科夫还称,俄罗斯巡航导弹是高精度武器,是在对敌电子战和防空系统强力对抗条件下使用,不可能让其偏离航向。...

中国驻瑞士大使:若在乎瑞中关系,瑞士就应避免跟风对中国实施制裁

  中国驻瑞士大使王世廷表示,瑞士如果在乎瑞中关系,就应该避免跟随欧盟的脚步对中国实施制裁。      王世廷5日接受《新苏黎世报》采访时表示:“任何真正在乎两国友好关系并制定负责任政策的人,都不会同意制裁。”他补充说:“如果瑞士实施制裁,局势将朝不受控制的方向发展,中瑞关系将因此受损。”   去年3月22日,欧盟、英国、加拿大分别以所谓新疆人权问题为借口宣布对有关个人及实体实施单边制裁。同日,美国宣布制裁中方两名新疆官员,声称是对欧盟与英加两国制裁措施的补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当时回击称:“必须指出,这几个国家自封人权‘判官’,充当人权教师爷,但自身在人权问题上劣迹斑斑。他们没有任何资格指责中国,甚至将自己犯过的罪、做过的恶强加给中国。”   据欧洲媒体报道,俄乌冲突以来,瑞士闻名于世的“中立立场”似乎有所动摇,瑞士国内不少声音认为,是时候重新定义“中立”了。瑞士联邦政府经济事务处国务秘书加布里埃尔·茵艾辛今年7月曾宣称,如果解放军攻台,“瑞士可能会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对中国的制裁将比对俄罗斯的更激烈,但我希望永远不会走到这一步”。   “德国之声”称,1950年,瑞士是首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之一。2010年至今,中国一直是瑞士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