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sprintf(): Too few arguments in /www/wwwroot/144.202.14.98/wp-content/themes/bigbulletin/assets/lib/breadcrumbs/breadcrumbs.php on line 252

日民众为防卫预算“买单” 分析人士:日本大把撒钱意在配合美国霸权

  近来,日本军事扩张的势态十分明显,今年6月,防卫费财源特别措施法案的通过就是一个明显标志。该法案通过后,立即在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引发广泛关注。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法案让日本在扩军和自我军事松绑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而美国将成为该法案的最大受益者。   分析人士:日本大把撒钱意在配合美国霸权   去年12月,日本政府通过《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和《防卫力整备计划》三份新版安保文件,提出要大幅强化防卫力量,将未来五年的防卫费总额增加至约43万亿日元。而此前一个五年中,防卫费的预算为27.5万亿日元。新防卫预算大增56%,成为战后数十年来日本最高的一笔防卫费预算开支。文件还提出,到2027年,日本的年度防卫费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约2%,彻底突破战后一直执行的GDP占比1%的预算规模。   要想获得如此高额的防卫费用,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日本政府想方设法通过了防卫费财源特别措施法案。   防卫费财源特别措施法案确定了以变卖国有资产、筹办创立“防卫力强化资金”等方式,来筹措防卫费,尤其是未来防卫费大幅提高以后的增量部分,比如从外汇资金特别会计和财政投融资特别会计中提取约37000亿日元、出售东京大手町国有大楼收入约4000亿日元、新冠相关预算返还金约746亿日元等。   日本政府还打算通过减少其他方面的开支,并增加税收的方式来作为防卫费的资金保障。此外,日本媒体报道称,根据这项特别措施法案,日本2023财年政府预算案将确保约4.59万亿日元的税外收入可以用于防卫支出。   大把撒钱,大踏步迈出扩军步伐,日本意欲何为?在一些日本学者看来,日本政府此举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配合美国的全球争霸战略。   日本东亚共同体研究所所长 孙崎享:日本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正在按照美国的要求而变化。看看欧洲,美国也有类似的要求,让盟友将国防预算提高到GDP的2%,欧洲各国也对此作出了回应。   孙琦享指出,日本准备大幅增加防卫费开支,而这笔开支大部分将用于从美国购买武器装备,特别是美国的导弹和防卫系统。这对美国而言可谓一举两得,既强化了自身霸权,也能让美国军工企业赚取巨额利润。   日本东亚共同体研究所所长 孙崎享:配备更多的导弹只会让地区陷入更严峻的军事紧张中,防卫费增加的部分基本都将用于购置武器装备。这其中超过一半可能都是美国制造的武器装备,美国要求日本增加防卫费实际上反映出了美国军工产业的需求。日本增加防卫费将给美国军工产业带来好处。   日本关东学院大学名誉教授足立昌胜也认为,日本在防卫战略等一系列问题上紧跟美国的脚步,只会挑起地区对抗,对日本民众没有任何好处。   日本关东学院大学名誉教授 足立昌胜:日本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向美国示好,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我认为防卫费财源特别措施法案对日本国民没有任何好处。说到底,地区的和平总体上应该通过对话来实现。   增税收减福利 日民众为防卫预算“买单”   日本计划持续快速地增加防卫费,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钱从哪来?一些日本专家学者和民众认为,羊毛出在羊身上,大幅增加防卫预算,势必加重日本民众的负担,减少民生福利支出,其结果必将是由所有日本民众来买单。   从日本政府提出防卫费财源特别措施法案开始,日本各界和国会议员的反对之声就不曾间断过。他们认为,日本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社会保障支出压力不断加大。加上如今日元贬值加剧、通货膨胀持续、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已经让民众生活苦不堪言,如果再增加税收负担用于防卫费开支,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集会参加者:日本现在的物价已经很高了,而且上涨趋势还在继续。这样做只会让生活变得更难,治安进一步恶化。   日本集会参加者: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政府增加防卫费势必影响到大家的生活,特别是给孩子们的教育经费,我对此感到十分担忧。   在日本政府的这份防卫费财源特别措施法案中,除了变卖国有资产,还提出了诸如挪用新冠疫情专用资金、增加税收、减少民生福利支出等办法用于筹措防卫费的增量部分。不少日本专家学者对此表示反对。   日本东亚共同体研究所所长 孙崎享:日本社会方方面面都需要财政资金,特别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和年轻人的教育问题。医疗保险也需要大量财政资金,然而财政资金的总量是一定的。防卫预算的增加就意味着用以维持社会保障的财政资金减少。日本社会的状况或将因此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张。   为了扩大防卫费的财政来源,日本政府近期还打起了福岛地震灾区的主意,打算将以灾后重建为目的征收上来的税收,部分专用于防卫预算。此举同样引发日本舆论的强烈反对。...

美媒:美众议院未能推翻拜登对已在国会通过法案的否决决定

  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20日首次否决了一项已在国会通过的关于投资规定的法案。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3日消息,美国众议院当天未能推翻拜登对这项有争议的投资规定的法案的否决决定。   关于拜登否决的这项法案,据美国《国会山报》20日报道,这项法案旨在推翻拜登政府的关于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方面的投资规定。此前,拜登政府推出一项有关退休基金投资规定,要求投资基金经理在投资时优先考虑气候变化以及其他环境、社会治理因素的影响。   报道称,本次有关推翻拜登否决决定的最终投票结果是219票对200票,不足三分之二的赞成票。美国会参众两院需要三分之二多数票才能推翻拜登的否决,这是一个很高的门槛。   据此前福克斯新闻网报道,拜登指责该法案受到“MAGA(即特朗普提出的口号,让美国再次伟大)共和党人”的影响,但他的做法受到两党一些人士的抨击,民主党籍参议员乔·曼钦指责拜登将“激进”的社会议程置于美国人民之上。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称,共和党人强烈抨击该规则,认为照顾到气候变化等问题的 ESG 投资规定不公平地惩罚了石油和天然气等行业。推翻这项规定的法案由共和党籍众议员安迪巴尔在共和党占多数席位的众议院提出。福克斯新闻网报道称,随着拜登的否决,这项法案回到了国会,但国会不太可能再次通过该方案,因为这一次需要三分之二的支持。

美国搞“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意在以反人权的方式遏制中国

  美国总统拜登2021年12月签署了一项名为“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的法案,旨在确保所谓在中国新疆“以强迫劳工制造的货品”不会进入美国市场,该“法案”已于2022年6月生效。从“法案”的名称看,美国显然是要把自身装扮成在国际上“维护人权”的道德家样子;然而从内容上看,其目标是要将在中国新疆地区生产的部分甚至全部产品均推定为“强迫劳动”产品。继棉花、西红柿和多晶硅之后,近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还根据该“法案”发布了针对中国铝产品的扣留通知。美国的这番操作足以让国际社会看到其荒唐性:这哪是在保护人权?分明是在反人权!美国为什么会通过这样一部反人权的“法案”?答案当然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   欲盖弥彰:“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是一个反人权的样本   虽然美国炮制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打着所谓“维护”我国新疆维吾尔族人民人权的旗号,但只需对国际人权理论和该“法案”内容指向进行简单分析就可发现,该“法案”堪称是美国反人权黑历史的又一份耻辱记录。首先,从国际人权理论的角度看,人权是一项政治性的公民权利。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国家主权作为至高权利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政治准则。当下世界并没有全球政府,也并不真正存在政治上的世界公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维护本国人民人权属于一个独立国家的主权权利。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拥有独立主权权利的国家,新疆和居住在新疆的维吾尔族人民是构成我国主权权利完整性的重要部分,这一点在历史上、政治上和法理上均无可争辩。美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竟公然无视国际社会公认的政治准则,悍然炮制所谓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表明美国妄图通过其国内立法来对我国实施长臂管辖,这是对我国主权权利的粗暴干涉。同样,“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也是对国际人权准则的公然侮辱,是一桩暴露美国反人权行径的国际丑闻。   其次,即便假定美国炮制的“法案”是真的“关心”人权,那么我们可以分析其内容是否支持这个假定。该“法案”禁止一切和新疆制造有关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涉及范围如此广泛暴露了美国的虚伪。人权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代表了人的生存尊严。而人要获得生存尊严,最基本的是通过自身的劳动获取生活需要。换言之,一个尊重并保护人权的国家,就要保证人民能够有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权利。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机械化是生产的主要形态,工作岗位本身就是稀缺商品。我国为了保障人权,由政府主动牵线、市场搭桥,因地制宜在新疆发展优势产业,尽心尽力地引导新疆各族群众充分就业。目前,棉花产业、番茄产业和光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疆地区的优势产业,有能力参与到国际商贸大循环中。这是我国重视新疆人权事业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明证,值得向全世界宣扬并赢得应有的尊重。然而,美国却企图通过“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摧毁新疆的这些优势产业。美国普衡律师事务所发布的报告指出,该“法案”将影响1200亿元商品的出口,包括新疆出产的太阳能、棉花、纺织服装和电子产品等。   假设如其所愿,美国通过该“法案”摧毁了我国新疆的优势产业,那么大量新疆群众将丧失工作机会,生计来源会受到沉重打击,其基本的生存发展权利将得不到保障。因此,美国所谓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虽号称以“尊重维吾尔人人权、反对强迫劳动”为由出台,最终却必因此而沦为笑谈,同时也将为美国在国际上反人权的历史再添新证;另一方面,新疆的优势产业若因此被摧毁,意味着新疆经济将会被排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循环圈外,新疆地区将无法享受我国高速自主发展的红利。假如事态朝这个方向发展,必将成为二战以来“美国每干预一国内部事务,必造成巨量人道主义灾难”惯例的延续。不过,我们有信心,即便美国横加干涉,中国的能力和意愿也不会使我国新疆地区陷入如此境地。   综上,无论是从国际人权理论的角度展开辨析,还是从所谓“法案”的内容指向来分析其预设的后果,人们都可以发现,美国打着“尊重人权”的旗号通过的“法案”,从根本上就是一个反人权的样本。   偷梁换柱:“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是在玩假人权把戏   全球化并不是一个美国意志推平世界的过程——尽管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30年前曾作出“历史终结”的狂想,全球化对美国来说也是双刃剑:一方面,美国依靠美元的国际交易货币地位维持着其强大的军事-经济霸权;但另一方面,美国在全球化过程中产生了中低端产业空心化现象。这就导致美国内部的阶级、种族等矛盾严重激化,2016年特朗普胜选代表着美国国内政治走向民粹主义道路,内部冲突日益变得难以调和。而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国政府的应对不力,彻底暴露了美国这个号称世界最发达国家内部的虚弱性,这进一步恶化了美国的政治气候。与此相对的是,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逐步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而且在政治体制和发展道路上还保持了自身独立性,这是一个完全出乎美西方新自由主义霸权意料的结果。   内政决定外交。美国为维护其霸权,缓解内政危机的便宜手段就是把风险向外部转嫁,“寻找敌人”并加以遏制和削弱,这是其惯用思维。于是,中国难以避免地成为美国挑中的“敌人”。但对中国这种体量和实力的国家来说,美国很难通过其惯用的军事-经济手段直接击垮,运用意识形态力量来干扰阻遏中国发展就成为另一种便宜手段。其操作大致有两种方式:一是努力在中国内部寻找、发掘和培育“精美西方”势力,寻机策动“颜色革命”;二是在国际上纠集“价值观联盟”,以所谓“普世价值”对中国施压。   美国炮制的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显然是对上述两种手段的组合运用。美国纠集其西方盟国,近几年来一直在国际上不停鼓噪炒作我国新疆的所谓“强迫劳动”话题。然而,更广泛的国际社会对此却应者寥寥,这是因为美西方炮制的新疆“强迫劳动”是一个臆想出来的话题。这决定了美西方会故意装瞎装聋,美国炮制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就是这个姿态的“巅峰之作”。   据报道,2021年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经济政治部时任负责人、领事葛明希与安德鲁·希拉曾在一场酒会上向来宾透露:“新疆没有问题,其实我们都很清楚,但利用新疆炒作强迫劳动、种族灭绝、攻击人权问题是一种有效手段,迫使新疆企业与国际产业链脱钩,让维吾尔族人不满,破坏他们的民族关系,让新疆贫困、动荡甚至分裂出去,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使中国政府彻底深陷泥潭,这有利于我们。”两名美国外交人员的自诉可以和本文的分析相印证,证实美国炮制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意图根本就不是真的关心人权,而是把人权武器化,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这纯粹是在玩一桩彻底的假人权把戏。

《通胀削减法案》加剧美欧经贸分歧

  近来,围绕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美欧经贸分歧愈演愈烈,欧盟强烈谴责其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分歧的背后,既凸显双方产业结构性矛盾,也反映出美欧抢占未来绿色经济竞争优势的战略意图。   2022年8月,美国政府签署《通胀削减法案》,其中包括将提供高达3690亿美元补贴,以支持电动汽车、关键矿物、清洁能源及发电设施的生产和投资,其中多达9项税收优惠是以在美国本土或北美地区生产和销售作为前提条件。为了自身利益,美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采用产业政策方式实施巨额财政补贴,将对相关行业的全球贸易和投资造成严重扭曲,引发各国政府和产业界高度关注。欧盟认为,这一法案对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电池和能源密集型产业构成歧视,变相鼓励欧洲新能源产业向美转移,进一步加速欧洲“去工业化”趋势。   长期以来,美欧产业发展趋同、优势塑造相近,竞争性大于互补性。欧洲作为相对的“后发者”,在其产业优势出现赶超美国的势头时,曾多次遭到来自美方的针对性打压、遏制。例如,上世纪90年代,欧洲通信业、制造业、金融业快速崛起,阿尔卡特、阿尔斯通、西门子、戴姆勒、法国巴黎银行、德国商业银行等在各自领域与美国企业争夺国际市场,甚至部分核心技术领先于美国。美国将《反海外腐败法》等国内法适用域外,发起“长臂管辖”,多家欧洲“工业之花”遭遇“天价罚金”,欧洲工业竞争力遭受重挫。进入21世纪,美欧在航空领域竞争加剧,美国波音对欧洲空客发起长达17年的航空补贴诉讼。此外,美欧在钢铝关税、数字服务税、科技企业监管、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也在角力。   近年来,随着应对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全球发展共识,绿色经济转型呈现巨大发展潜力。欧洲较早将绿色发展作为重要战略,在绿色产业链、脱碳技术、可再生能源、可持续金融等领域加速布局。欧洲力图借助绿色经济转型形成比较优势,以抢占新的全球竞争制高点。乌克兰危机发生后,欧洲进一步加速可再生能源转型。2022年5月,欧盟委员会发布计划,在2027年前增加投资2100亿欧元,进一步加大对风电、光伏、氢能等可再生能源投资。   不过,受能源供应短缺、通胀高企等不利影响,目前欧洲经济下行风险加剧,财政空间有限。美国在此背景下推出《通胀削减法案》,是以财政补贴等保护主义方式,吸引欧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领域企业流向美国,既促进自身绿色经济转型,又挖欧洲绿色经济“墙角”。多位欧洲领导人认为,相关法案涉及的补贴措施严重扭曲市场,损害欧洲利益,可能引发各经济体“封闭市场”,“破坏已受到疫情冲击的关键供应链”。法国《观点》周刊网站指出,在多重危机冲击下,欧洲正面临产业、就业机会和资本流向美国的重大威胁。   当下美欧围绕绿色产业的分歧,本质上是对未来绿色经济优势的争夺。美国不会因欧洲的反对而有所松动,欧洲构建“零碳社会”的战略目标也不会轻言放弃。长期看,美欧在绿色经济领域的争夺拉锯及经贸分歧或将持续上演。

美国“2023年国防授权法案”给中美关系制造新风险

  在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精神的引领下,中美交往有所回暖。推动中美关系再出发,关键在于美方要言行一致。12月底,美方通过并签署“2023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其中包含大量涉华消极条款并极力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这一预算同比增长约10%、总额高达8580亿美元的法案,反映出美方挥之不去的冷战零和“迷思”和意识形态偏见,更为中美关系下一步发展蒙上阴影。   该法案是美国政府近年来全球战略“大国竞争转向”的折射,更与拜登政府上任以来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报告”等官方文件一脉相承。法案聚焦赢得所谓“大国战略竞争”这一美全球战略的首要焦点,花费大量篇幅描绘如何应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所谓“威胁”。据统计,法案全篇提及“中国”的次数超过260次,而2022财年的NDAA提到中国的次数为160余次,2017财年的NDAA提到中国的次数为30余次。从这一变化可窥豹一斑,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对华所谓“战略竞争”在范围和程度上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时至今日,美国已基本完成其全球战略的“中国转向”,“竞赢中国”不仅已成为其全球战略的优先目标,还成为其多项内外政策的“驱动力”。   该法案为美国政府进一步推动对华“竞而胜之”战略提供了多项政策工具。围绕所谓“塑造中国所处的环境”的目标,法案为进一步推动“印太战略”提供更多资源,以强化美国在地区的军事“威慑”和防御能力。法案中用于“太平洋威慑计划”的拨款高达115亿美元,显著高于 2022 财年的 70 亿美元。法案还要求美国政府成立跨部门工作组以应对所谓的“中国经济胁迫”。   尽管近期美国在对华经济“脱钩”上的调门有所缓和,然而,其聚焦高技术及关键产业供应链的对华“脱钩”将继续推进,NDAA中也包含禁止联邦政府采购和使用中企生产的半导体产品和零部件、提高稀土等关键矿物在美本土采购比例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美国国务院已正式启动“中国工作组”(China House),旨在强化对华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信息共享和部门协同。中期选举前后,共和党人已提出建立“中国特设委员会”以加强对华安全和经济“竞争”。可见,无论在府会之间还是行政部门内部,类似强化对华政策的跨部门协同以进一步凝聚对华“全政府”合力的做法将更为常态化。   该法案还将美方“以台制华”“挺台抗陆”和虚化、掏空、歪曲一个中国原则的图谋暴露得淋漓尽致。法案全篇涉台部分近50页,为历年篇幅最长。全文提及台湾超460次,远超2022财年的80余次和2017财年的不到10次。此前甚嚣尘上的“台湾政策法案”(TPA)中多项内容在改头换面后披上了“增强台湾韧性法案”的“马甲”,并跟随该法案最终获得通过。相比于TPA,NDAA中的多项涉台条款更具冒进性和危险性。   根据NDAA,美国政府将聚焦大幅提升台湾防务能力,未来5年对台所谓“军事援助”和“军事贷款”的总额扩大到100亿美元,远高于TPA版本的60亿美元。同时,该法案还围绕加速处理台军购请求、为台打造弹药和防卫武器“区域应急储备库”、升级对台官方交往层级、支持台参与国际组织、加强美台经济联系等内容大做文章,并提出所谓“美台举行联合军演”“邀请台参加2024年环太平洋军演”等挑衅性提议。法案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严重危害台海和平稳定。   拜登上任以来,美方多次作出无意与中国打“新冷战”、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对抗、不支持“台独”等表态,然而,在实际作为上,美又常常言行不一。美国历史上首部年度“国防授权法案”于1961年通过并颁布,本就是冷战背景和零和思维的产物。在美国对华战略大方向和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双重作用下,以消极立法方式将对华“战略竞争”固定化、框架化和制度化的做法将给中美关系带来更大风险和挑战。

中方多部门严厉警告美政治挑衅,解放军东部战区展开打击演练!

  “我们强烈敦促美方摒弃冷战零和思维,不得实施有关法案中的涉华消极条款,不要低估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不要在涉及中国主权和核心利益问题上存有侥幸冒险心理。”12月24日,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外交部、国防部、国台办就美国“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涉华消极条款发表谈话或答记者问,表达中方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当天(美国当地时间23日),美方将“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签署成法,该法案含有多项涉华消极条款,大肆操弄涉台、涉港、涉疆等问题,无端抹黑中国发展道路,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损害中方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尤其是其中包含为台提供“军事融资”、加速对台售武等内容,妄图“把台湾纳入美国的国家安全体系”,使台湾“乌克兰化”。12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位台岛周边海空域组织诸军兵种联合战备警巡和联合火力打击演练。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当天表示:“这是针对当前美台升级勾连挑衅的坚决回应。战区部队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包含大量涉华消极条款   当地时间23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了军事开支总额高达8579亿美元的“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拜登随后发表声明表示,该法案“为美国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了重要的福利,并将支持美国国防、外交和国土安全的关键权力”。   有美国媒体称,该法案包含多项旨在强化美国军队空中力量、陆战防卫能力以及网络安全的条文。在欧洲,该法案除了允许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外,还批准向名为“欧洲威慑倡议”的计划提供60亿美元的预算。该计划的目的是提升驻欧洲美军的应变准备,“以阻止俄罗斯进一步侵略”。在印太方面,法案为“太平洋威慑倡议”计划注入115亿美元资金,以提升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能力。   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导人麦康奈尔日前在参议院通过该法案的最终协调版时曾大谈“中国威胁”。他称:“中国正积极破坏美国的利益和在各地的伙伴关系,从亚洲到中东,再到非洲,还有其他地方。这部国防授权法将强化我们自身的力量,并将印太地区的重要伙伴关系置于优先地位。”麦康奈尔说,“制衡中国将需要美国及其伙伴和盟友之间更牢固、更深入的联系……这意味着所有事情,从军事基地到联合演习等方面进行协调。同时,我们必须加强国防工业基础,以便向合作伙伴出售其所需的防御能力,在安全和经济方面赢得胜利。”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在该法案总额达8579亿美元的军事开支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是,美国在2023年至2027年间向台湾提供总额100亿美元、每年最多2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该法案还要求加速处理台湾军购请求,并建议邀请台湾参与2024年“环太平洋军演”。此外,众议院同一天通过的“综合拨款法案”授权向台湾提供最多20亿美元的“军事贷款”。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梅嫩德斯声称:“台湾的民主对印太战略来说就是跳动的心脏,我们对台湾义务的深度和力度将比以往更强大。”   给台海和平稳定造成严重损害   “中方对美方执意通过并签署含有涉华消极内容的‘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针对美方此举,外交部发言人24日表示,该案罔顾事实渲染“中国威胁”,肆意干涉中国内政,攻击抹黑中国共产党,是对中方的严重政治挑衅。该案还包含大量涉台消极条款,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给台海和平稳定造成严重损害。当天,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国防部、国台办也发表谈话或答记者问,表达中方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美国‘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的诸多议题已触碰了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性质十分恶劣。”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25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从该法案可以看出,美国接下来一年的对华政策将更具对抗性,其以军事为核心,妄图构建全面遏制中国和破坏中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政策体系将编织得更为密集。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将更严峻。   《环球时报》记者通过关键词查询发现,在美国“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涉及的国家中,“中国”出现了260多次,远高于俄罗斯、伊朗、朝鲜等国,显然中国是美国关注的“最大重点”。虽然该法案是“国防授权法案”,但实际上涉及中国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除了针对中国军事的内容外,还包括:中国在敏感区域的港口和基础设施投资问题、中国“对外经济胁迫”问题、俄乌冲突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对俄援助问题、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对中国援助的问题、涉疆问题、中俄在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活动的问题、稀土问题、半导体问题、在非洲地区同中国的竞争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等。   此外,该法案还对中国制定了多项有针对性的遏制措施,比如在经济上,该法案声称要“剥夺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并修改所有为中国提供这一地位或待遇的国际条约”;在投资方面,“所有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投资”以及在通信等关键领域只要中国企业持股超过10%,就会被严格审查或被限制。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张家栋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该法案可以看出,美国今后将重点在军事上威慑中国,同时继续在科技领域 “围堵”中国,在经贸领域打压中国企业,在政治层面恶意攻击中国。   美国的“台湾豪猪化”政策   对于美国“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俄卫星新闻网24日引述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专家理事会俄方主席塔夫罗夫斯基的话表示,美国通过8579亿美元的国防预算是对全世界的威胁,美国在全球有上百个军事基地,全世界都在美国枪口瞄准之下。他说:“美国对台湾进行军援,显然是对中国进行挑衅。台湾是美国企图用来遏制中国最主要的一张牌。但这可能使美国自身陷入军事冲突之中。”   香港中评社援引台湾岛内多名学者的分析称,该法案有关对台进行“军事援助”等内容,是“企图把台湾纳入美国的国家安全体系”,“这个象征性意义,比100亿美元军援更重要”。美国针对中国打“台湾牌”,就是要把“台湾乌克兰化”。报道称,《纽约时报》10月份曾报道《美国计划将台湾变成庞大武器库》,正加紧在台储备大量武器。对照美国“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的内容,美国正开始落实“台湾豪猪化”政策。民进党当局收下美国“军援”,就等于交出“防卫自主权”,“如同乌克兰要怎么打,打多久,能不能停,都无法操之在己”。此外,传言美国将派官员“直接进驻”台湾当局,那台当局就不只是外界嘲讽的“儿皇帝”,“而是准殖民地了”。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目前来看,这一法案对美国行政当局没有百分之百的约束力,因此我们应当严密监控美国行政当局未来将采取哪些措施。他说,在安全问题上,特别是维护西太局势稳定方面,中国并非处于弱势,但始终保持积极防御态势,因为台海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的繁荣和稳定,还波及整个西太和跨太平洋地区。如果因台海问题引发中美冲突,全世界都将受到巨大影响。中方在此问题上不会鲁莽,但如果美方挑衅升级到一定程度,中方“势必会予以强硬且一举解决问题的回击”。

韩贸易代表对拜登“微调”《通胀削减法案》言论持谨慎立场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在盟友间引发的争议仍在持续。据韩联社12月5日报道,在继法国后、韩国代表团也将访美商讨该法案之际,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长安德根4日就美国总统拜登所谓愿意“微调”《通胀削减法案》的相关言论表示,目前难以预料其用意。   报道称,安德根此行作为韩国政府国会联合代表团一员访美,当天在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答记者问。他表示,将致力于最终谈判,最大限度维护韩国企业的权益,特别是把现代汽车集团可能蒙受的损失降至最低。安德根表示,美国政府也同意对该法案造成的出乎意料的问题加以处理。韩美两国一直在进行工作层级的谈判,最终能谈妥到什么程度,要在此行中尽力争取。      对于白宫就修改法案持消极立场一事,据韩联社报道,安德根称,欧盟、日本等很多国家也在提出异议,美国政府似乎也认为应该在法案执行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但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还有待观察。韩国政府将基于工作层级的谈判成果,与国会一道竭力挽回损失。   据韩联社4日报道,由韩国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组成的联合代表团将于当地时间5日前后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方就《通胀削减法案》对韩系电动汽车的歧视问题展开讨论。就在韩国代表团到访美国前几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会谈中,松口表示有“使欧洲国家更容易参与的细微调整方案”。对此,韩国国内有分析认为,在美国的盟友对《通胀削减法案》带来的电动汽车补贴优惠歧视表示强烈不满的情况下,拜登的说法暗示了相关法律部分规定有变更的可能性。

国际观察:凛冬已至 美国盟友表现令欧洲寒心

  北半球凛冬已至。对欧洲政客来说,除了正在发生的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盟友美国的表现更令他们寒心。   11月25日,欧盟成员国负责贸易事务的部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与会各方对美国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深表担忧。今年8月,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在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祭出约3700亿美元的投资。法案规定,电动汽车消费者将获得高达7500美元的税务补贴,只要其购买的电动车电池生产自美国本土。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法案引发欧洲大量负面批评和疑问。欧洲政客担心,此举将使大批企业离开欧洲,欧洲的工业体系将被美国挖空。分析人士指出,此条款本质是以损害欧洲工业为代价为美国企业争取优势。   “我们想要的是公平,我们期待,欧洲企业在美国能得到美国企业在欧洲的同样待遇。”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说。   “没人想要以牙还牙,陷入补贴竞赛。但是美国所作所为与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原则相悖。”爱尔兰贸易部长瓦拉德卡表示。   “在与美国的关系里我们正在经历贸易信任危机。”德国籍欧洲议会议员赖因哈德·彼蒂科菲尔说。   欧盟认为,这一举措将为欧美贸易树立壁垒,对想要参与合约竞争的欧洲企业十分不公平。如果华盛顿不修改通胀法案的条款,欧盟将被迫回应。   不过,《通胀削减法案》还只是令欧洲人感到愤愤不平的原因之一。“战争牟利”和“能源敛财”同样令欧洲感到了伤口上被撒盐的委屈和愤怒。   《政治报》网站近日发表题为《欧洲谴责美国从战争中牟利》的报道。文中称,欧洲官员指责,美国正在从战争中获得财富,而欧洲国家却遭了殃。   乌克兰危机以来,欧洲与美国一道对俄罗斯施加多轮制裁。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同时,欧盟国家开始从美国购买天然气,但欧洲人购买燃料的价格是美国的四倍。今年上半年,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商业内幕》数据披露,美国公司每艘驶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可赚取超过1亿美元利润。   欧盟首席外交官约瑟普·博瑞尔表示,欧盟目前为乌克兰提供了大约80亿欧元的军事装备。鉴于美国是欧洲的主要军火供应商,欧洲人付出的真金白银就这样流进了大洋彼岸军火贩子的口袋里。事实上,就在欧洲盟友对武器装备的需求增长的同时,五角大楼已经规划了加速武器销售的路线图。   与此同时,欧洲经济正在衰退,通货膨胀高企,能源短缺威胁着今冬的电力和燃料供应。欧盟委员会发布2022年秋季经济预测报告说,欧盟、欧元区和大多数成员国经济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陷入衰退,明年第一季度经济活动将继续萎缩。   “这是很不好的”,《政治报》采访的一位欧盟外交官表示,“给人一种你最好的盟友正在从你的麻烦当中赚得巨大利益的印象。”

德国高官表示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不利于欧洲工业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当地时间21日表示,美国8月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将对欧洲工业形成挑战。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21日表示,美国8月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对欧洲工业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按照该法案的条款,一些生产活动只有在北美进行才会获得补贴,这对欧洲工业来说是不利的。   今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签署《通胀削减法案》。其中部分条款规定,美国政府将为在其本土制造的电动车相关产业等提供高额补贴。这一举措引发欧盟国家不满,欧盟国家认为,这对欧洲汽车制造商构成歧视。另有分析认为,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或加剧欧洲工业生产萎缩,并且促使企业将生产线转移至美国。10月27日,德法两国领导人表示,如果美国继续实施旨在鼓励企业将生产转移到美国的减税和能源福利计划,欧盟将不得不对美国的行为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