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领导人正为关键峰会做准备,“中国成焦点”
“欧盟领导人为关键峰会做准备,中国成焦点”。卡塔尔半岛电视台28日以此为题报道称,欧盟27个成员国领导人定于本周在布鲁塞尔举行为期两天的峰会,讨论外交政策等问题,其中包括欧盟对华战略。 报道开头称,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27日在给与会国领导人的邀请函中表示,此次峰会将是一个“重新确认”欧盟对华统一立场的机会。 报道继续称,欧盟 27 个成员国常常在处理从移民到补贴等一系列内部问题时难以达成一致,在外交政策上也不例外,过去几年,欧盟在计划如何与中国打交道时一直有困扰。 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所分析师格热戈尔兹?斯特克告诉半岛电视台,欧盟成员国对华政策分歧依然存在:其中一些成员认为经济安全是关键问题,另一些成员则认为北京在俄乌冲突上的立场是当前的关键问题。“这些优先事项上的差异有时会导致摩擦。”斯特克说。 报道随即提到,过去几年里,欧盟对华立场因多种原因变得强硬,个中因素包括新冠疫情、中国作为科技和经济大国崛起被一些欧盟国家视为威胁、台海局势,以及中国对俄乌冲突的立场。在与中俄的紧张关系中,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访华前于3月表示,欧盟在对华立场上应着重“去风险而非脱钩”。随后欧盟一些大的成员国警告称不要“效仿”美国的“狂热”做法。 但对于所谓“去风险”一词,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5月9日已回应称,谈论“去风险”,首先要思考什么是风险,风险在哪里。他提醒称,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国家正在发动“新冷战”,破坏国际规则,煽动意识形态对立,搞阵营对抗,“脱钩断链”……这些才是需要重视的、真正的风险!以“去风险”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就是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 半岛电视台这篇报道进而声称,冯德莱恩上周还透露欧盟想要“加强经济安全”的计划,她表示,虽然“全球一体化和开放经济一直是一股积极的力量”,但欧盟还必须“对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地缘政治(对抗)更加激烈的世界保持清醒认识”。报道声称,虽然冯德莱恩此番计划没有公开说明这是一项针对中国的经济战略,但一些专家表示,该战略主要目标之一是北京。 报道继续说,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大使告诉半岛电视台,虽然中国理解欧盟想要建立有弹性的供应链的雄心,但欧盟“不应将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混为一谈,从而损害自由贸易”。 半岛电视台还说,欧盟领导人准备在对华“去风险化”对未来关系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上进行辩论,并试图达成统一的“对华战略”之际,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本周在一次演讲中称,“客观地说出‘去风险’从哪里结束、脱钩从哪里开始,这总是并非易事,” “所以,我们需要在欧洲对此进行真正的辩论。请记住,各机构可以提出建议,但决定权在于成员国”。 《环球时报》记者在5月12日记者会上就博雷利此前类似表态提问称,博雷利在欧盟外长非正式会议后声称,欧盟成员国外长支持“重新校准”对华战略,继续将中国视为全球性问题合作伙伴和经济竞争者。欧盟在坚持对华“三重定位”时,应加强对华竞争。“去风险”意味重新审视欧中经济关系,目的不是对华经济“脱钩”,而是重新平衡欧中关系。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答说,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视欧洲为全面战略伙伴,对欧政策保持稳定连续。中方对欧方不赞成零和博弈的表态表示赞赏,同时我们认为,“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的“三重定位”本身就自相矛盾。事实上,中欧双方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合作大于竞争,共识多于分歧。我们希望欧方摘下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排除外部干扰,坚持战略自主,形成独立、客观的对华认知,奉行积极理性的对华政策,这最符合欧洲利益。
欧盟反胁迫法案针对中美?中方呼吁欧盟一起反对“美国经济胁迫”
欧盟6日就《反胁迫工具法案》达成最终政治协议,以保护欧盟成员国免受第三国经济胁迫。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7日在其个人网站上写道:这一新法案将使欧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捍卫自己及成员国的利益。 法新社报道称,根据该法案,欧盟委员会在接到成员国投诉后,将有4个月的时间作出裁决。如果确实存在经济胁迫,那么首先是调解,如果不起作用,欧盟可采取征收关税、限制服务贸易、限制获得外国投资或者限制参与公共采购等反制措施。根据欧盟委员会的定义,经济胁迫是指第三国试图采取或威胁采取对欧盟或成员国的贸易或投资造成影响的措施,迫使欧盟或成员国做出特定选择。报道称,相关新规预计将于今年秋季生效。 欧洲媒体在进行相关报道时,认为欧盟此举有针对中美的意思。瑞士《新苏黎世报》7日评论说,欧盟正在用又一项防御措施武装自己,以便能够抵御来自中国的经济胁迫。但这些措施对欧盟国家是有成本的,尤其对德国来说,毕竟与中国的贸易对任何欧盟国家都不如对德国重要。欧洲动态网引述朗格曾说过的话表示,如果美国因为欧盟引入针对美国大企业的数字税而进行报复,那么它也是这一法案的潜在目标。 在7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应相关提问时表示,中国和欧盟都是美国经济胁迫的受害者。美国公然胁迫欧盟等国家限制对华出口半导体生产设备,这种科技霸凌行径严重冲击半导体产业发展,不仅损害中国、欧盟利益,还破坏多边贸易规则,严重冲击世界经济秩序。中方希望欧盟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反对美国的经济胁迫。
英媒炒欧盟将讨论是否制裁中企,专家:若实施将破坏双方互信合作
英国《金融时报》7日披露称,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近日首次提出对7家中国企业进行制裁,理由是这些企业向俄罗斯出售的设备可能被用作军事用途。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在中欧关系回暖的当下,相关做法如果付诸实施,将严重破坏双方互信与合作。 《金融时报》援引其记者看到的文件称,上述7家中国企业已被列入一份新制裁名单,欧盟成员国本周将就该名单进行讨论。法新社8日称,欧盟委员会建议停止向名单上的中国企业出口敏感技术。欧盟委员会的制裁提案宣称:“在俄罗斯军方和工业综合体支持俄对乌军事行动的过程中,电子元器件的应用发挥了关键促进作用。鉴于此,将为俄罗斯军工综合体开发、生产和供应电子元器件的特定俄罗斯实体,以及涉及规避贸易限制的第三国的某些其他实体囊括在(制裁范围)内,是合适的举措。” 《金融时报》称,名单上的两家总部位于中国内地的公司——三合成半导体和金派科技——此前已被美国制裁。此外,名单上还包括5家总部设在香港的公司,包括同样被美国财政部制裁的信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希舸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除7家中国公司外,欧盟的新制裁名单还包括两家阿联酋公司和一家亚美尼亚公司。布鲁塞尔还提议对一些参与为俄罗斯制造和供应无人机的伊朗公司实施制裁。 德国《柏林日报》8日报道称,到目前为止,欧盟一直避免制裁中国,因为没有具体证据表明北京在武器和战争科技方面支持莫斯科。但这种观点似乎在欧盟委员会内部发生了变化。报道称,针对中国公司的措施将明显加剧欧盟与北京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可能导致反制裁。俄罗斯“今日政治网”8日援引俄学者奥列琴科的话称,西方媒体关于欧盟可能对中国公司实施制裁的消息是宣传的一部分,没有实际依据,“而且与中国矛盾升级不符合欧盟的利益”。他表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行动几乎不影响欧盟利益,而美国试图以任何方式建立反华联盟。奥列琴科说:“欧洲是否会这样做,我对此表示怀疑。欧盟内部不会有统一的立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部分欧洲政客受到美国影响,试图模仿美国的一些做法,例如华盛顿在俄乌冲突发生后频繁采用的单边制裁行为,这对中欧关系是不利的。崔洪建说,上述情况也体现出欧盟对华政策的复杂性,一方面布鲁塞尔希望重启与中国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仍在强调所谓的安全因素,对华采取强硬姿态。 崔洪建认为,乌克兰危机是当前中欧对话沟通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欧双方在劝和促谈方面是可以开展合作的,在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避免出现核危机、推动人道主义救援等领域均有一定共识。未来,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应该更聚焦于与中国合作,而不是跟着美国走。 德国电视一台8日引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答相关提问时的回应称:“我们敦促欧方不要走上错误道路,否则中方必将坚定维护自身合理合法权益。”
欧盟峰会要谈“援乌百万炮弹”,梅德韦杰夫:俄若无战略核优势会被撕碎
“在未来12个月内,欧盟或向乌克兰供应100万枚炮弹”。当地时间23日,欧盟峰会在布鲁塞尔开幕,向乌克兰提供军援成为此次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22日,在接受英媒采访时,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必须为乌克兰冲突长期化做好准备”。同一天,乌克兰媒体称,该国总统泽连斯基前往巴赫穆特前线,以鼓舞士气。 援乌成欧盟峰会主要议题 俄罗斯《生意人报》23日报道称,当天,为期两天的欧盟峰会在布鲁塞尔开幕。欧盟领导人将主要讨论欧洲经济状况、能源、提高欧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移民等问题,而俄乌冲突则是此次峰会的关键议题之一。 报道称,欧盟领导人将讨论扩大军事生产能力,以实施在未来12个月内向乌克兰供应100万枚炮弹的计划。目前,一些欧洲国家已同意开始为乌军大规模生产弹药,但欧洲国防工业委员会承认,欧洲无法满足乌克兰的军事需求。一些欧盟国家担心布鲁塞尔无法按统一标准组织武器生产。 德国《南德意志报》23日刊登了对捷克总统帕维尔的采访。帕维尔表示,捷克已最大限度帮助乌克兰,但该国目前已无法再向其提供武器了。帕维尔称,捷克虽然拥有生产弹药的能力,但缺乏劳动力。帕维尔同时认为:“今年俄乌冲突的走势将是决定性的——2024年,美国将举行总统选举,届时美国选民的兴趣将集中在国内政治问题上,而不再是俄乌冲突。”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23日称,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呼吁西方给予乌克兰长期支持,因为看不到和平解决的前景。22日,他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说,“目前,俄乌冲突局势已进入‘消耗战’阶段。俄领导人尚未计划在乌克兰实现和平。俄正增加军事工业的生产,并准备将数以千计的士兵部署到战区。为了支持基辅,北约有必要增加新弹药和武器的生产”。对此,俄罗斯专家认为,北约秘书长的声明再次证明,由于向乌克兰大量供应军事装备,北约武器库出现严重问题。斯托尔滕贝格希望尽一切可能从北约国家榨取武器,以便继续向基辅供武。 泽连斯基到底去没去? 乌克兰国家通讯社23日称,22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视察了顿涅茨克地区,特别前往巴赫穆特前沿阵地,并为当地军人颁奖。他听取了关于前线这一地段战斗进展情况的报告,并与军人交谈,感谢他们保卫乌克兰。 当天,泽连斯基还视察了哈尔科夫地区,就该地区当前的安全局势举行了协调会议。泽连斯基称:“我很荣幸能够支持我们在最艰难的前线条件下保卫国家的战士。我向他们颁发了国家奖章,感谢他们的勇敢。我看到顿巴斯的城市状况感到痛苦,俄罗斯给这些城市带来了可怕的痛苦和一片废墟。”报道称,泽连斯基此行是对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马里乌波尔的一种回应。 “泽连斯基根本没去”,俄罗斯《观点报》23日称,车臣特种部队指挥官阿拉乌季诺夫23日表示,乌总统泽连斯基没有视察巴赫穆特。这座城市正处于激战中。在这一形势下,泽连斯基或其他任何乌克兰领导人都不可能到这座城市。因此,他没有到过那里。阿拉乌季诺夫要求乌方提供泽连斯基前往巴赫穆特的视频,并说基辅肯定拿不出来。 梅德韦杰夫:核冲突威胁加剧 “西方急于让乌克兰发动反攻。”俄《独立报》23日以此为题报道称,五角大楼22日表示,美国将在今年秋季之前向乌克兰交付“艾布拉姆斯”坦克,这比原计划要快得多。而“爱国者”防空系统也将加快运抵。对此,俄《国家军火库》杂志主编列昂科夫称,目前,乌克兰前线局势和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并向着对西方不利的方向发展。因此,西方加快向乌克兰提供新武器,并要求乌克兰尽快发动大反攻。 俄新社23日报道称,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22日在接受俄媒采访时称,如果俄在战略核力量领域没有优势,肯定会被西方撕成碎片。俄罗斯能够生产非常精良的武器、军事装备和特种装备,以及毁灭性武器。乌克兰一旦加入北约就可能会为了克里米亚而对俄展开大规模作战,俄不能接受这一点。目前,爆发核冲突的威胁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在加剧。 “西方每天向乌克兰供应武器,到头来却不断拉近这场核灾难。俄在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是迫不得已的。北约和美国当初没有看明白俄总统普京对乌采取特别军事行动的决心有多大,因而失算。如果北约能与俄方签署安全保证协议,后果不会这样严重。”梅德韦杰夫说。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3日评论英国计划向乌克兰提供贫铀弹时表示,西方在全世界的破坏性行为是他们自己独有的标准化行为。
被视为针对“一带一路”,欧盟“全球门户”计划有新动作
被外媒解读为对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欧盟“全球门户”计划,在提出一年后,有了新动作。 美国“政治新闻网”日前报道称,欧盟计划启动70个海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另据法国《费加罗报》27日消息,欧盟拟通过其“全球门户”计划向南非提供超过2.8亿欧元赠款,用于帮助其燃煤电站改造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2.8亿欧元中的近8800万欧元来自欧盟预算,其余的将由欧盟国家承担。 欧盟委员会于2021年12月正式发布“全球门户”计划,宣称2027年之前要投入高达3000亿欧元用于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基建项目。外媒分析称,该计划旨在帮助欧盟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进行竞争,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替代方案。根据“政治新闻网”获得的文件,“全球门户”计划的首批建设项目包括黑海海底的数字电缆、连接地中海和北非国家的海底光纤电缆,以及喀麦隆的一座大坝和水电站。此外,这70个项目只是今年“全球门户”计划优先考虑的一部分。 虽然欧盟官员曾表态称,“全球门户”计划的项目选择无关地缘政治,但一些外媒认为,其中一些敏感项目可能会产生地缘政治影响。据“政治新闻网”报道,欧盟计划在中国和俄罗斯的“后院”落地多个项目,例如与印尼建立能源转型伙伴关系、在菲律宾建设数字互联项目;接手哈萨克斯坦的氢能项目、建造中亚的交通线路。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门户”计划自启动以来在很长时间内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德国《交通报》24日报道称,欧洲议员对“全球门户”计划的进展不甚满意。迄今为止最重要的项目仍是去年2月在欧盟-非洲峰会上达成的投资计划。除此之外便是去年11月欧盟委员会在肯尼亚提出的4个旨在帮助改善非洲交通走廊的道路项目,其中还包括一个已经完成的项目。“政治新闻网”称,西方一再遭受批评,因为其挑战“一带一路”倡议所付出的努力过于分散和缓慢。法国广播电台近日播出的“地缘政治”节目评论认为,欧盟“全球门户”计划试图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竞争,但欧盟既没有中国的灵活性,也比不上中国丰富的工具箱。德国《每日镜报》评论说,到目前为止,欧盟委员会只制作了一本精美的小册子。 外媒此前分析称,“全球门户”计划之所以长期未落地,资金来源问题、俄乌冲突以及欧盟委员会幕后的权力斗争给项目实施带来了困难。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2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欧盟之所以难以落实“全球门户”计划,一是该计划的出发点是对冲“一带一路”倡议,与“一带一路”倡议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做法高下立判,难得人心;二是欧洲履行承诺的能力和行动力弱,重大项目需要成员国一致表决通过才能执行;三是过于强调高标准、一刀切,推出的方案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切实可行;四是欧洲的私人资本不具备撬动大型基建项目的能力,尤其是受美元加息、俄乌冲突影响,大量资本流入美国,“全球门户”计划融资困难。 王义桅表示,欧盟是“全球门户”计划的主要推手,其主要依靠“法德轴心”来推进该计划。但近年来法德矛盾尖锐,“轴心”明显失速,再加上欧洲一体化进程受阻,欧盟机构内部尤其是欧委会和欧洲理事会之间矛盾不断,因此欧盟的规划与前瞻能力减弱。与此同时,欧洲国家产业“空心化”严重,在基建方面不具备中国的全产业链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认识到,“全球门户”计划并不是实事求是、适合本国发展的计划。 此外,美国也于2021年起相继提出“重建更美好世界”(B3W)倡议、“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PGII)等全球性基建计划,被认为意在抗衡“一带一路”倡议。美国智库华盛顿全球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查尔斯·肯尼此前表示,B3W与PGII看似宏大,但缺乏细节,对资金来源更是语焉不详。美国《摇篮》杂志25日报道称,在俄乌冲突重创欧洲经济后,美国与七国集团联手推行的基建计划似乎已经自然夭折。
称俄乌都是好朋友,盼中欧去除政治化
中国驻欧盟使团24日发布团长傅聪大使接受香港《南华早报》专访内容。这是傅聪在本月接任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以来,接受的首个媒体专访。他在采访中谈及乌克兰危机对中欧关系的影响,澄清西方对中俄“无上限”关系的揣测,表示他希望中欧关系“去政治化”。25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表示,傅聪大使的谈话坦率真诚,传递了中国关于俄乌冲突劝和促谈的一贯立场,并期望欧盟在正常经贸合作中不要搞“政治挂帅”,而是在商言商。 傅聪大使于12月10日抵达布鲁塞尔履新。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表示,他本人、欧盟及其成员国均高度重视发展欧中关系。欧方愿同中方进一步加强战略沟通,增进相互理解,保持开放合作,妥善管控分歧,为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期待傅大使为此发挥重要作用。 《南华早报》报道称,在傅聪接任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之前,该职位已空置一年,其间俄乌冲突和中俄联系影响了中国与欧盟的双边关系。傅聪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未从这场冲突中受益。他说,“对中国来说,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好朋友。我们不想在朋友之间选边站队,这是我们立场的出发点”。与此同时,傅聪表示,中方是此次乌克兰危机的“连带受损方”,而美国通过大量售武,并从欧洲能源危机中获利。傅聪表示,欧洲国家正通过乌克兰危机的棱镜看待同中国的关系,这使中欧关系承受很大压力。 《南华早报》称,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中俄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之间的“无上限”关系。傅聪敦促不要对这个术语过度解读。他说,中国与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伙伴关系,中国没有对任何双边关系“人为设限”。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十个月后的今天,仍有人以中俄关系“无上限”为由批评中国站在错误的一边,他对此感到失望。 在被问及中国政府为何不向欧洲企业开放市场时,傅聪提到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他问道:“如果欧方如此关心中国的市场准入,那么为什么不批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呢?”《南华早报》称,去年,欧盟针对所谓中国政府“侵犯新疆人权”而发起制裁,使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偏离轨道。傅聪表示,新疆的人权状况并不像欧盟所说,欧盟制裁的理由“基于很多错误信息,其中一些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和捏造”。据路透社报道,傅聪表示,他希望中欧关系“去政治化”,“中欧合作过于政治化了。我们可以合作的事情太多了,但是因为政治和意识形态,合作受到了很大影响”。 对于傅聪大使的访谈内容,俄罗斯媒体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俄乌冲突上。俄新社23日报道称,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表明了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停火止战的立场,并指出美国是俄乌冲突的受益者。俄罗斯连塔网23日认为,傅聪的态度表明中国并不想在乌克兰危机中选边站队,中国主张推进各方开展对话和谈判,通过政治手段和平解决冲突。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田德文25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傅大使的谈话有三点令人印象深刻:第一,谈话整体基调坦率真诚,传递出中欧间需要坦诚相待的信号;第二,中国积极看待中欧关系,近年来,中欧间的经贸合作保持逆势增长,取得了不错成绩;第三,中国正视中欧间存在的问题,并将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 田德文认为,傅大使关于俄乌冲突的表述传达了两方面意义:第一,俄乌冲突与发展中欧关系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欧洲把欧方和中方的立场差别与中欧合作挂钩,缺乏合理性;第二,中国对待俄乌冲突的原则立场是一贯的,中国尊重所有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希望劝和促谈,不会选边站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俄乌冲突至今已过去10个月,双方矛盾的症结所在及未来前景,应该说比10个月前更加明晰。欧洲方面对中方的态度和立场在初期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但目前看来,中欧之间应该有了更多的共识。中国的立场有助于事态的缓和与解决,中方没有拱火,更没有让事态朝着复杂的方向变化。我认为,这些应该越来越受到欧方的认可和接受。” 崔洪建说,傅大使谈及的中欧关系“去政治化”,是指在中欧正常经贸合作中不要搞“政治挂帅”或是出现泛政治化行为。“中欧关系近些年遇到的困难,很大部分受到政治化影响,傅大使的谈话即是针对欧洲方面一些偏颇的行径。”田德文认为,中欧之间在很多领域都存在务实合作,如全球治理、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等,这些不属于政治范畴的合作领域不要与政治强行挂钩,而应在商言商。
欧盟跑到巴尔干填补“政治真空”,专家:同中国相比,欧盟竞争力不足
欧盟国家领导人和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黑山等西巴尔干国家领导人,12月6日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举行峰会,这也是首次在巴尔干地区举行类似峰会。法新社对此评论称,尽管巴尔干国家成为欧盟成员国仍然只是一个遥远的前景,但“欧盟和西巴尔干地区展现出寻求加强联系的意愿”。 英国《卫报》称,德国总理朔尔茨于2022年11月3日主持峰会,包括阿尔巴尼亚、波黑、北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科索沃等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将与欧盟领导人共同签署关于相互承认身份证件、大学学位和专业资格的协议。 据法新社等媒体报道,在此次欧盟-西巴尔干国家峰会上,为帮助西巴尔干国家应对能源危机,欧盟确认了一项10亿欧元的补贴计划。峰会还签署了一项协议,以便电信运营商逐渐降低并取消欧盟与西巴尔干国家之间的漫游费用。此外,峰会还宣布了双方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合作。 法新社称,召开这次峰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讨论巴尔干国家加入欧盟的申请。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说,布鲁塞尔和多年来被欧盟拒之门外的西巴尔干半岛国家之间,仍然充斥着“沮丧和疲惫不堪”的情绪,但他强调出现“跃进”是可能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在讲话中提到俄罗斯和中国。她说,巴尔干半岛国家加入欧盟的申请因为俄乌冲突而“再次获得动力”。“俄罗斯试图(在西巴尔干)施加影响。中国也试图施加影响”。 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则进一步炒作布鲁塞尔向西巴尔干国家靠拢,“急切地不想将该地区拱手让给俄罗斯和中国”。该报道援引一名分析人士的话称,俄乌冲突“让欧盟东扩又回来了”。欧盟认识到,不愿东扩将会造成“政治真空”。 俄罗斯连塔网6日称,近年来,中国对西巴尔干国家经贸投资显著增长,与双方合作的丰富成果相比,欧盟的承诺和行动显得十分无力,其力图提振在该地区国家的影响力缺乏牢固基础。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也认为,相对而言,欧盟对西巴尔干国家发展并未投入足够的资源和切实的支持,并且接纳该地区国家入盟未有太多实质性进展。西巴尔干国家对欧盟的失望情绪日渐高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7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欧盟常常自诩为“整个欧洲”,乌克兰危机让欧盟进一步看到巴尔干地区的所谓“空白”,加大了对该地区的拉拢力度。然而,在巴尔干地区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互联互通等方面,欧盟并没有投入太大精力与资源,同中国相比竞争力不足。此外,中国的发展模式、治理模式,对一些巴尔干半岛国家也更有吸引力。
选民变化令美进入政治重组期?欧洲正遭美“双重打击”,专家:双方关系或迎来特朗普时期以来第二次动荡选民变化令美进入政治重组期?
近日,欧盟官员们正在集体向美国“开炮”,指责美国借俄乌冲突向欧洲兜售高价能源和武器,大发横财;另外,美国以《通胀削减法案》为名,对企业进行近3700亿美元的政府补贴,吸引欧洲企业迁往美国,带给欧洲产业被掏空的潜在风险。 美国则对此一律给予否认。欧美盟友间似乎正陷于一场新的贸易混战中,欧盟官员则又一次发出了“美国还是我们的盟友吗”的质疑。 欧盟质问美国:借俄乌冲突大发横财 根据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报道,多名欧盟高级官员对美国政府感到愤怒,他们指责美国在俄乌冲突期间大发横财,而欧盟国家却在冲突中“失血”。一名资深官员表示,“如果你冷静看待,在这场战争中获益最大的是美国。他们借机卖给欧洲高价天然气,还兜售了大量的武器。” 这种“爆炸性”的观点得到了欧盟很多官员们公开或私下的一致支持。 报道指出,欧盟因俄乌冲突而通胀飙升,经济濒于衰退边缘。欧盟各国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依赖转向美国寻求天然气供应,代价却是四倍于美国国内价格的支出。另外,随着欧洲国家援助乌克兰武器,致使本身武器短缺,美国军用装备订单可能会随之增加。 欧盟官员指出,美国从俄乌冲突中发财,而欧盟国家却在受苦。 数据显示,美国依靠能源出口,在第三季度扭转了经济出现衰退的风险。而深陷能源危机的欧洲,被美国大渔其利,成为美国经济反弹的“牺牲品”。 金融市场数据提供商路孚特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美国出口的液化天然气有68%到了欧洲,达到390亿立方米,超过了去年全年。《环球时报》记者自美国能源信息署网站上查询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美国向欧洲国家出口的石油和天然气比往年呈明显增加态势。前7个月,美国向法国出口的天然气与去年相比,每个月少则增长数倍,多则达十几倍。 法国总统马克龙多次向美国“开火”,指责美国以创纪录的高价向欧洲出口天然气,靠地缘政治不劳而获和获取超额利润。法国财长勒梅尔也指出,不接受以四倍的价格来买美国的天然气,绝不允许美国以牺牲欧洲为代价建立经济主导地位。 然而,欧洲的质疑引来的只是美国一番轻描淡写的回应。美国政治新闻网引述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发言人的话说,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是俄乌冲突造成的,美国向欧洲出口天然气,能让欧洲远离俄罗斯。一位美国官员还称,天然气价格是市场决定,而不是美国政府行为。 欧洲担心美国补贴法案将“掏空”欧洲 美国的第二重打击更让欧洲陷入集体焦灼中,这就是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将近3700亿美元的政府补贴刺激,使得欧洲企业在高通胀和能源危机下,加大了赴美投资的冲动。 根据德媒的报道,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选择在美国各州投资,其中不乏行业巨头。美国弗吉尼亚州曾官宣说,6家德国公司将来设立或扩建办事处。而选择俄克拉荷马州的更多——超过60家德国公司,包括汉莎航空、西门子等。 历来将政府补贴视为扭曲市场行为的欧盟,将美国推出《通胀削减法案》视为不公平的贸易战。马克龙认为该法案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对欧洲国家是“不友好”的。美国政治新闻网引述欧盟官员的话称,数周以来最大的胶着之处在于,这些不公平的做法将威胁欧洲工业的生存。 11月7日,欧盟表示,因美国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破坏美欧之间“公平竞争”环境,欧盟已向美方发出书面警告,并将考虑采取报复性措施。美国政治新闻网报道称,虽然欧洲已正式向美国提出反对,但是迄今为止,美国并没有显示出退让的迹象。欧盟内部市场委员蒂埃里·布雷顿11月21日在一场欧盟成员国工业领袖会议上直指,拜登政府的新补贴方案对欧洲经济构成了“生死攸关的挑战”。欧盟的一位外交官甚至发出诘问:《通胀削减法案》改变了一切,华盛顿到底还是不是我们的盟友? 法国和德国两国相关官员11月22日发表联合声明,将密切协调欧洲应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等挑战,并警告称,如果欧盟与美国无法达成“妥协”,法国和德国将竭尽全力保卫欧洲经济。11月25日,在欧盟贸易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又一次集体表达了对该法案的不满,荷兰贸易部长施赖内马赫表示,该法案非常令人担忧,希望能够采取一切手段避免贸易战,没有人能够从中得利。 专家:不排除欧美关系再次出现动荡 围绕着欧美之间难以厘清的经贸纠纷,甚至于欧洲再次对与美国之间盟友关系发出质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法案在客观上将影响欧美之间的产业布局和投资流向,加剧了不利于欧洲经济的趋势,而朝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不得不引发欧洲长期以来的担忧。 崔洪建认为,美国政府的对外措辞与特朗普时期不同,但实质却一致,还是美国利益优先,甚至不惜牺牲欧洲的利益。所以,欧洲要借机向美国施加影响,否则以后在美国面前的话语权将更弱。 崔洪建表示,实际上,欧洲对美国的抱怨在于,这项法案本身不符合市场规律,是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美国的做法事实上形成“以友为壑”不利于欧洲的局面,美国不能放任这种趋势向前发展,美国应该更多体现对欧洲盟友的帮助,而不以所谓市场规律为借口无动于衷。 另外,崔洪建分析说,欧洲在特朗普时期也曾提出“美国还是不是欧洲盟友”的质问,而现在,即使欧美之间还有所谓盟友的关系,也与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崔洪建看来,美国经济政策等方面不再把欧洲区别来看,实际上也把欧洲视为可以捞取市场利益或者政治好处的目标。 崔洪建认为,虽然美国政府一再大谈“相同的价值观”,但是欧洲国家却开始意识到,在美国政府这一套说辞之下,欧洲的经济利益流失的会比特朗普时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