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视主播称“独立日”不敢出门 原因在于美国枪支泛滥
据美国《纽约邮报》7月6日报道,微软全国广播公司的主持人乔伊·里德5日在一档节目中表示,由于美国枪支泛滥,她在7月4日“独立日”甚至不敢出门。 在一档与美国前枪支行业高管瑞安·布塞的谈话节目中,里德询问对方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变成了“射击场”,“我在今年的7月4日那天没有出门,今后也不会在这天外出。坦率地说,在美国,去参加集会、游行或观看大型烟花表演的想法对我来说很疯狂,因为美国到处都是枪支,现在人们不仅仅拥有枪支,他们似乎还想用枪来射击别人。” 布塞表示,过去20年里很多事情发生了变化,包括美国社会中的枪支数量翻了一番,“(枪支暴力)是对美国民主的考验。”里德和布斯随后还讨论了本星期在费城发生的造成5人死亡的大规模枪击事件。 据美国广播公司6日报道,2日至5日“独立日”假期期间,美国多地发生枪击事件,导致80多人中枪、至少13人受伤。美国前国土安全部代理副部长约翰·科恩表示,越来越多的人携带枪支并用枪支来解决争端,而无视无辜者被波及。
枪支暴力不休,通货膨胀高企,多重阴霾笼罩美国“独立日”
7月4日是美国“独立日”,而今年的这一节日却阴影重重。美国《匹兹堡邮报》前执行主编、普利策奖获得者大卫·施里布曼刊文称,在美国庆祝第247个“独立日”之际,“这个国家不再像国歌中所吹嘘的那样,是勇敢者的家园。恰恰相反,这里是恐惧之家。”报道称,暴力行为、经济混乱、政治分裂……美国正在被“如此之多且不同的恐惧紧紧地抓住”,“曾经是勇士家园的自由之地”,如今变成了一个“每个角落都充斥着恐惧的国家”。 “独立日”枪击事件数量最高 路透社5日报道称,美国得克萨斯州沃斯堡当地时间4日发生一起大规模枪击事件,造成至少3人死亡、8人受伤。当地警方表示,目前,嫌犯行凶的动机和人数尚不清楚,也没有人被逮捕。路透社称,这是美国“独立日”前后发生的又一起枪支暴力事件。当地时间3日晚,费城发生枪击事件,造成5人死亡、2人受伤,一名嫌疑人被逮捕。上周日,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也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造成两人死亡、28人受伤,其中约一半受害者是儿童。 英国《卫报》4日报道称,最新研究表明,7月4日是美国大规模枪击事件发生数量最高的一天。美国东北大学犯罪学研究学者詹姆斯·福克斯利用非营利机构“枪支暴力档案”的数据分析发现,在过去10年,7月4日发生了52起大规模枪击事件,平均每年发生5起,比一年中其他任何一天都多。大规模枪击事件数量第二高的一天是7月5日,有44起。福克斯称,为纪念美国“独立日”而举行的烧烤、街区派对和游行变成流血场面已成为惯例。洛克菲勒政府研究所地区枪支暴力研究联盟执行董事希尔德克劳特认为,人们在夏季通常会聚集在一起饮酒消暑,在酒精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在“独立日”假期庆祝活动中引发争议,枪支则让事件迅速恶化。 尽管美国国会已经通过了旨在制止枪支暴力的适度改革的立法,但杀戮和伤害仍在继续。2022年,“枪支暴力档案”报告了647起大规模枪击事件,而截至今年7月4日,类似事件已经报告了340多起。希尔德克劳特称,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大规模枪击事件,美政府在国家层面上“没有有效地防止它的发生”。 经济状况“令人沮丧” 严峻的经济形势也让美国人在这个假期很闹心。《今日美国报》发文称,美国当前的经济状况“令人感到沮丧和不确定”,很多美国人正在担心通货膨胀。亚利桑那州居民斯廷尼打三份工,但依旧难以维持生活开支,“所有东西都很贵,食物贵、汽油贵。这对我一个人来说真的太难了。我很难想象有家庭和孩子的人会经历什么。”报道援引民调称,约52%的美国人表示美国的生活成本太高。皮尤的一项新调查显示,约70%的美国人表示,抑制通胀和经济增长是美国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报道称,美国的市场、杂货店和其他食品零售商售卖的所有食品的价格每个月都在上涨。2021年4月到2023年2月期间,美国整体食品价格上涨了近20%,其中有一半月份的涨幅是历史中位数的四倍。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说,由于高通胀,与2020年相比,如今美国普通家庭每月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增加了约768美元(约合5560元人民币)。 党争加剧国家分裂 “美国的国家凝聚力根基可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日发文称,“不可调和的民主、共和两大集团在试图占据同一地理空间”,这也许会让国家彻底分裂“不再是完全不可能的”。 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前院长唐纳德·凯特尔表示,两党间在“广泛而多样的重要问题上有着根本性质上的摩擦”,从教师在课堂上能发表的言论,到国家的对外政策,日益扩大的分歧正在不断加剧美国国内各个方面的冲突。波士顿大学政治学家艾伦·沃尔夫称,美国现在陷入了党派和意识形态敌意不断上升的“恶性循环”,政客们看到了“进一步煽动愤怒的好处”。随着2024年美国总统竞选的临近,两党斗争或将加剧美国民众对国家分裂的担忧。
杰弗里·萨克斯:美国应放弃“领导世界的念头”
德国《青年世界报》网站7月1日刊发题为《“我们需要多极化的世界”——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谈如何避免乌克兰战争进一步升级、西方的处境和摆脱美国霸权的出路》的文章,记者是迪特尔·赖尼施。全文摘编如下: 《青年世界报》问:您来维也纳参加和平会议,并就“在乌克兰实现和平的途径”发表演讲。真的有实现和平的途径吗? 杰弗里·萨克斯答:有的,因为战争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假如通过谈判达成和平,那么各方,也就是乌克兰、俄罗斯、美国和欧盟,都会受益匪浅,尤其是乌克兰。 问:为什么迄今所有和平倡议要么失败,要么根本没有被考虑? 答:这些和平倡议并非没有成效。它们表明,欧盟走错了路,布鲁塞尔变成美国新保守派的玩物。美国和欧盟以为全世界都会站在“西方”这边。但非西方世界要么保持中立,要么甚至站到俄罗斯那边。 西方对此表示不解。其实原因很简单:非西方世界不接受美国霸权。欧洲也应该拒绝美国霸权。对于维护欧洲安全来说,北约东扩是错误的工具。欧安组织才是正路。 问:今年早些时候,您发表了题为《乌克兰战争9周年》的文章。但乌克兰战争难道不是始于2022年2月俄罗斯军队发动进攻吗? 答:这场战争始于2014年2月维克托·亚努科维奇被以暴力方式推翻,而美国和欧盟不顾那场暴动,立即承认了新政权。根据当时担任助理国务卿的维多利亚·纽兰的电话录音,美国为暴力推翻亚努科维奇的行动出了力。事实上,她与时任美国驻基辅大使杰弗里·派亚特一起规划了“后亚努科维奇政府”。因此我在文章中提出,战争始于2014年2月。 问:您不久前写道,这场战争是被煽动起来的。谁应对俄罗斯在2022年2月发动进攻负责呢? 答:这场战争的起因主要是美国试图将北约这一军事联盟扩大到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正如美国顶级外交官乔治·凯南、亨利·基辛格、杰克·马特洛克、威廉·伯恩斯、威廉·佩里和其他许多人当初预料的那样,这是个巨大的错误。但政客们只听美国军工联合体的,不听外交官的。 问:您多次写道,当前局势的根源在于苏联解体后的那几年。您曾作为顾问参与苏联及其他南欧和东欧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在苏联解体后,人们犯了哪些错误? 答:犯错的是美国。美国当时没有向苏联,或者说没有向后来的俄罗斯提供其急需的财政援助。我曾为俄罗斯争取过,但我提出的救助俄罗斯的建议在1991年到1993年间被白宫拒绝了,这进一步加剧了俄罗斯的经济崩溃。这是西方犯下的一个严重错误。 问:那么怎样做才对呢?许多国家要求安理会停止运作或将俄罗斯开除出安理会。这种提议在冷战期间可是闻所未闻的。 答:“‘取消’俄罗斯”的想法是愚蠢的。我们需要的是和平与和解,而不是所谓的“取消文化”,尤其不可以“取消”这样一个有着伟大文化的大国。“取消文化”不仅存在于联合国,甚至也存在于艺术领域。在一些音乐厅中,不可以再演奏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这非常可悲、愚蠢且适得其反。 问:您长期以来一直呼吁美国重新定位外交政策。在您看来,美国在乌克兰战争中扮演什么角色?美国外交政策应该是怎样的? 答:我们需要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每个地区——欧盟、非盟、东盟、南方共同市场、欧亚经济联盟、中国、印度和美国——都与地区内和跨地区的其他各方和平合作。我们不需要任何霸权。美国应该放弃领导世界的念头。对于一个人口仅占世界人口4.1%的国家来说,这是个可笑的念头。没有任何国家能够“领导”世界。我们需要的是跨文化、跨地区的合作。 为了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气候协定所表述的那种可持续发展,我们尤其需要合作。战争使我们与可持续发展渐行渐远。事实上,战争威胁着我们的生存。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打仗呢?因为北约东扩或美国霸权这类既可怕又天真的念头。
总统参选人称中国周边有313个美军基地!“美国需要醒醒了,当不了教师爷了”
近日,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参选人玛丽安娜·威廉森(民主党)在新罕布什尔州参加竞选电视演讲。当被问到“将采取什么策略来应对传闻中的‘中国和古巴正就在古巴新建联合军事训练设施进行谈判’”时,威廉森立即反问提问者:“你知道美国在中国周围有多少个军事基地吗?313个!美国人需要醒醒了,这个世界已经不一样了!美国不能再满世界充当教师爷了!”
中美经贸“重建联系”,美国应拿出诚意
又一名美国高官将访问中国。7月6日至9日,美国财政部耶伦将访华。《纽约时报》、美联社、英国《卫报》、路透社等众多外媒第一时间跟进报道,外媒的高关注度从一个侧面表明世界对“世界上最大两个经济体之间改善关系”的期待。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共同期盼。美方应以诚意加强对话、开展合作,推动中美关系止跌回稳、重回正轨。 这是耶伦首次以财长身份访华,也是继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之后,第二位访华的拜登内阁成员。早在今年1月,美媒就一再放风,称耶伦将会访问中国。耶伦本人也多次就访问中国一事做出积极表态。在如何看待中美经贸关系方面,耶伦近期一系列表态释放出缓和关系的信号。今年4月,耶伦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表示,中美两国经济“脱钩”将是“灾难性的”。6月,耶伦在美国众议院的一场听证会上再次表示,美国试图与中国“脱钩”将是灾难性的,是一个大错误。她还表示,“我当然不认为扼杀中国人民的经济发展符合我们的利益。中国成功地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我认为我们应该为此鼓掌。” 根据中美近期互动的情况看,这些缓和表态能在多大程度上落到行动上还有待观察。近段时间以来,美国在如何处理中美经贸关系上传递出相当矛盾的信息。一方面,包括美国总统拜登、国务卿布林肯等在内的美国领导层不断强调美国并不寻求遏制中国、美国希望稳定中美关系;但另一方面,美国将1300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各类管制和制裁清单,加征关税、出口管制、投资审查等措施纷纷出台,贸易战还没完,又打产业战、科技战。美国政府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派,显然连美国媒体也忽悠不了。《纽约时报》在一篇关于耶伦访华的报道中说,“拜登政府一直在采取措施试图限制中国获取半导体技术、生物技术和敏感技术,这些技术为机器人、人工智能和高端计算等提供动力。” 德国之声网站日前援引美国智库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卡特勒的话说,中国在观察的是,美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表明“‘脱钩’和遏制中国并非美国的终极目标”。在这方面,美国可做的工作显然很多。比如,美国政府应当尽快取消全部对华加征关税。据统计,当前中国进口美国商品的关税是7.1%,向美国出口商品的关税是19.7%,而即便是在如此不平等的情况下,中美双边贸易额仍在2022年创下6900多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事实已经证明,美国政府滥用关税武器的后果实际上最终落到了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头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令白宫和美联储焦头烂额的高通胀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美国政府至今仍不愿放松这一损人不利己的政策。美方应尽早取消对中国加征的301关税,放宽对华出口管制,停止针对中国企业的贸易限制,为两国企业扩大贸易合作、减少对华贸易逆差创造有利条件。 耶伦近日接受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采访时表示,她此次访华“希望重新建立联系”。如果美方真心寻求“重新建立联系”,就应该采取理性务实态度,同中方相向而行,坚持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达成的共识,把有关积极表态落实到行动上,让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
中国驻日本使馆召开记者会表态:IAEA评估报告不能成为日排海“通行证”
7月4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召开记者会,就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阐述中方立场。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表示,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事关各国民众健康、全球海洋环境和国际公共利益,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切。迄今中方已就福岛核污染水处置问题向日方反复表明严正立场。日方应正视国内外正当合理关切,履行国际法义务,本着对科学、对历史、对全球海洋环境、对全人类健康和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撤销排海错误决定,切实以科学、安全、透明的方式处置核污染水,并接受严格国际监督。 排海缺乏正当性。日方未同周边邻国等利益攸关方进行充分协商,单方面作出排海决定,单方面作出对外宣布,实际上是把排海作为唯一选项强加于各方,但排海并非唯一选项,也不是最安全、最优化的处置方案。曾有地层注入、海洋排放、蒸汽排放、氢气排放和地下掩埋等五种方案,部分专家还提出过长期储存方案,但这些都被日方置之不理,难道只有排海才是最优方案,显然不是。 排海将对全球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风险。福岛核污染水直接与福岛核事故中熔化的反应堆堆芯接触,包含60多种放射性核素,很多核素目前没有公认有效的净化技术,部分长寿命核素可能随洋流扩散并形成生物富集效应,将额外增加环境中放射性核素总量。福岛核事故至今产生130多万吨核污染水,处理数量如此巨大、成分如此复杂的核污染水,没有先例。排海将持续30年甚至更久,未来还将产生大量核污染水,“多核素处理系统”(ALPS)技术有效性和成熟度未经第三方评价认证,净化装置长期可靠性存在巨大疑问。 强推排海违反国际法义务。根据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规定,日方有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义务,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其管辖或控制活动不致使其他国家及其环境遭受污染。日方应履行充分协商、评估和监测环境影响等义务,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危险最小化。此外,日方通过海底隧道方式将核污染水排海,违反1972年《伦敦倾废公约》有关禁止通过海上人工构筑物向海洋倾倒放射性废物的规定。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成员,日本应切实履行上述国际义务,而不是相反。 IAEA评估报告不能成为日排海“通行证”。日本政府在2021年4月宣布排海计划、2022年7月正式批准排海方案,多次宣称不会推迟排海,这些都远早于机构工作组完成评估和发布最终报告,让国际社会对日方诚意打上重重的问号。从职能授权上来说,机构是促进安全、可靠、和平利用核技术的国际机构,不是评估核污染水对海洋环境和生物健康长远影响的合适机构。更要指出的是,日方限制机构工作组授权,不接受评估其他处置方案。基于上述,机构报告证明不了日方排海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免除不了日方应承担的道义责任和国际法义务。IAEA应秉持客观公正和专业原则,充分尊重采纳工作组各方专家的意见,即将公布的最终报告应该经得起科学与历史检验。 日方将福岛污染水含氚量同核电站正常排放冷却水含氚量相提并论,完全是混淆概念,误导舆论。福岛核事故产生的污染水与核电站正常运行排水有本质不同,这是基本科学常识。两者来源不同,放射性核素种类不同,没有可比性。福岛核污染水直接同核事故中熔化的反应堆堆芯接触,其中含有极毒的钚、镅等超铀核素,国际上没有排海先例,与经过几十年安全运行实践、由成熟可靠系统处理的各国核电站排水根本是两回事。日方采用稀释方式降低核污染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而不对所有放射性核素进行总量控制,淡化核污染水排海危害,违背科学、专业精神。 日方所谓希望同中方对话磋商缺乏诚意。迄今中方在双多边渠道同日方开展交流,反复表达专业部门意见和关切,但日方不顾中方立场,执意按既定时间表推进排海。如果日方将排海作为磋商的前提,一味把排海强加于中方,那这种磋商意义何在?如果日方有诚意进行协商,就应该中止排海计划,同意讨论所有可能的处置方案,允许利益攸关方进行独立采样分析,切实解决各方关切。
美国民权领袖:美最高法院推翻大学招生考虑种族的“平权法案” 将使系统性种族歧视愈发顽固
据美国数字新闻网站Axios报道,美国民权团体表示,美最高法院推翻大学招生考虑种族因素的“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将取消允许有色人种学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关键招生程序。 就在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裁决后的几个小时,愤怒的民权领袖警告称,该裁决将执行系统性种族主义,阻止高校招收多元化的学生。这意味着自“吉姆·克劳法” 之前就存在的传统录取制度将继续存在。这些政策基本上帮助了来自美国中上阶层和富裕家庭的白人学生。 美国民权领袖们说,废除一项旨在解决种族不平等历史问题的政策,同时保留另一项几个世纪以来助长种族差异的政策,将使大学校园的多样化程度降低。全美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德里克·约翰逊(Derrick Johnson)在一份声明中说:“在一个仍然受到种族不平等创伤的社会中,美国最高法院故意无视我们(有色人种)所面对的现实。” 这一裁决遭到了非裔、拉丁裔及美国本土和移民民权组织的一致谴责。“非裔选民很重要”(Black Voters Matter)、“全美家长联合会”(National Parents Union)和“美墨法律辩护教育基金”(Mexican American Legal Defense and Educational Fund)等众多团表示,该裁决危及国家的未来。 “‘平权法案’和整体录取不是一种施舍,这并不是真正的施舍,这是学生应得的,”民权法律师委员会主席兼执行主任达蒙·T·休伊特(Damon T. Hewitt)说。 一些类似的团体呼吁大学积极推行新政策,以确保招生多元化,即使这意味着以失去富有的资助者为代价而结束传统录取方式。 休伊特说:“我们需要大学解决传统录取问题,解决过分依赖标准化考试而对非裔及棕色人种学生才能预测不足的问题,在我们看来,这是对公民权利的侵犯。” 一家小企业帮助组织“重构主街”(Reimagine Main Street)称,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的影响超出了大学校园,可能会伤害美国国家经济和政治制度。该组织的执行董事塔米·哈勒维(Ta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