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权报告:自己人权劣迹斑斑,没资格批评他国

海外网美国国务院发布的《2021年国别人权报告》遭到多国政府和学者谴责。《东盟邮报》刊发菲律宾学者安娜•罗萨里奥•马林达-乌伊的专栏文章,批评美国双标和虚伪。文章指出,美国的人权状况劣迹斑斑,没资格批评他国。   文章提到,美国肆无忌惮地指责和抨击他国人权,采取双重标准和虚伪的态度,好像美国在人权问题上占据道德制高点和伦理优势,仿佛美国是“世界人权法官和榜样”,这令人难以置信。事实上,美国不适合充当其他国家效仿的人权榜样。美国是迄今为止国际人权领域最厚颜无耻的国家之一,罪行累累。美国经常言行不一,却不知羞耻地指责其他国家的人权,仿佛自己有道德优势和可信度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不承认也不遵守联合国和其他人权机构提出的人权条约的大国。尽管美国声称自己是“世界人权的捍卫者”,却未批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美洲人权公约》。美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没有批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国家,也没有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一项任择议定书,没有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更不是《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缔约国。   美国一味谴责和批评其他国家和地区侵犯人权,自己的人权纪录在某些情况下,恶劣程度超出想象。例如,25岁的非裔居民帕特里克·利奥雅在密歇根州遭枪杀,美国白人警察并非出于自卫,跪压在利奥雅身上,向其头部开枪。在美国,警察对有色人种施暴的案例屡见不鲜,乔治·弗洛伊德、迈克尔·布朗、布伦纳·泰勒、雅各布·布莱克都是在手无寸铁、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遇害的黑人。   就美国国内而言,2013年至2021年5月,有9000多人遭警察杀害,这还不包括2022年的数据。仅2021年,至少有1124人死于警察暴行。大多数受害者都属于非暴力犯罪或根本没有犯罪。毋庸置疑,美国是警察暴力案件最多的国家。此外,非裔美国人和美国原住民遭受警察虐待的程度高于白人,包括非致命武力、任意逮捕、拘留和骚扰,这种暴行与日俱增。   近年来,美国与枪支暴力有关的案件也在不断增加。2022年至今,美国枪支暴力死伤人数已达2.1万人。2021年,美国发生693起大规模枪击事件,比2020年高出10.1%,超过4.4万人因枪支暴力死亡。美国的公共安全状况已走上下坡路。毫无疑问,类似的事件几乎每天都在美国发生,美国的人权状况也在日益恶化。   在新冠疫情暴发后,无数亚裔美国人遭到种族攻击和歧视,此类与人权有关的侵犯行为正在上升。此类事件并非新鲜事,而疫情开始后,美国的种族歧视和暴行对亚裔美国人造成了更为沉重的打击。   此外,2021年美国南部边境拘留了170多万移民,包括45000名儿童。美方暴力执法造成557人死亡,系1998年以来的最高数字,比前一年增加了一倍多。与此同时,无家可归的美国人数量也令人震惊。根据《纽约时报》2021年12月19日的报道,仅在旧金山,每100名居民中就有一人无家可归。   对外方面,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发动的战争,已导致2000多万人成为难民或被迫移民。美军从阿富汗撤离前,美国无人机空袭导致阿富汗一家十口死亡,其中包括7名儿童,最小的死者仅2岁。此外,到目前为止,仍有39人被美国关押在关塔那摩监狱中。   鉴于上述问题,我们有必要问一下,美国这位“人权判官”对其他国家的人权问题指手画脚,是否会承担责任,解决自己在境内外糟糕的人权问题?   文章最后写道,义愤填膺应该留给真正的正义之士。美国在境内外的人权纪录如此恶劣,毫无正义可言。美国对世界进行人权教育属于闹剧,鉴于其恶劣的人权纪录,美国既没有道德优势,也没有诚信。美国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并且首先解决自己的人权问题,而不应该对其他国家的人权指手画脚。

美媒:为什么美国总有人兜售“灾难论”?

  为什么在有关美国干预的辩论中,总有人兜售“灾难论”?   自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现以来,在美国争取公众支持政策的努力中,散布灾难的言论一直很普遍。“灾难论”常常是政府外交政策行动的基本原理,它与“美国例外论”犹如孪生兄弟,使世界“和美国步调一致”,这种思维模式似乎从杜鲁门时代到现在已经成了美国病态的一部分。   “例外论”与“灾难论”   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问议员范登堡,如何说服厌战的公众支持对欧洲的援助,范登堡告诉杜鲁门,如果想要国会支持遏制苏联,必须“把美国人民吓个半死”。      美国“例外论”病态的根源更深,在清教主义中有宗教基础。自从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总督温斯罗普在1630年的演讲中建议美国成为“山巅之城”以来,做“世界灯塔”这一天赋使命赋予了美国独特美德的概念,一直充斥着外交政策思维。这种“例外论”的另一面是“灾难论”,助长了对灾难的“零和”思维,即如果坏人毁掉了美德,我们的世界就会崩溃。   “愚政进行曲”   就“杜鲁门主义”而言,恐吓战术可以说是基本合理的。但在这之后的一系列事件中,基于同样逻辑和假设援用“灾难论”就不合理了,无论是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迫近的前景,还是越南共产主义引发马克思主义胜利浪潮的多米诺骨牌理论。   在越南战争中,决策者的政策惯性是由于对即将到来的灾难的恐惧,由此开始了一场灾难性的所谓的“愚政进行曲”,这常常成为后来重大外交政策干预的理由。当时的美国已经下了赌注,艾森豪威尔总统在1954年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将一排骨牌立起之后,推倒第一块骨牌,最后一块也将很快跟着倒下去。”随着法国放弃其殖民地,越南独立,进而被南方和共产主义北方割据,美国慢慢地、逐步地介入,向南越提供武器和训练。   当时的美国驻南越大使洛奇对约翰逊总统说,“如果我们不做点什么,越南随时会崩溃。”约翰逊就职后不久便表示,“我不会失去越南。”1975年,美国从越南撤军后,人们担心并预测美国将永远离开亚洲。但几年后,美国在亚洲的前沿部署姿态和影响力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观念根深蒂固   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是对这种外交政策模式的现实主义迂回。主张涉及重大利益时进行大规模武力干预的“鲍威尔主义”,加上公众支持,明确的军事目标和退出战略,以及时任美国国务卿贝克领导的“交易外交”,不仅击退了时任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对科威特的入侵,而且动员了西方和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作为这次行动的伙伴。   世界的命运必须落在美国的肩上,如今,这种信念仍然很强大。一名负责中东政策的美国高级官员最近的言论令我震惊,他说,“美国不会去任何地方,我们也不会在中东留下一个真空,让俄罗斯或伊朗来填补。”这证明了美国的假设,尤其是世界秩序只能是二元和“零和”的假设。事实上,随着该地区意识到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作用减弱,伊朗、土耳其、埃及、俄罗斯和美国正日益争夺在中东的影响力。   这很可能导致的不是真空和新的霸权,而是竞争力量的平衡。在某种程度上,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和解,以及沙特/海合会与伊朗走向缓和的步骤,反映了这些正在出现的趋势。

美媒民调:超八成美国选民认为两党斗争白热化将会摧毁国家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23日报道,距美国中期选举还有不到3个星期,美国选民对今年中期选举的关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很多选民表示,与以前相比,此次中期选举“更加重要”。该媒体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超过八成美国选民认为两党斗争白热化将会摧毁国家。   根据NBC23日发布的这份民调,81%的美国人认为,他们所反对的政党对国家构成威胁,如果不加以制止,就会摧毁美国。民调同时显示,即使候选人有道德缺陷,并与选民利益需求不一致,近2/3的美国选民仍会投票给自己支持的党派候选人。      民调还显示,美国民众对拜登的支持率保持在45%,71%的选民认为该国正朝着错误方向前进。NBC称,在过去7次民调中,这已经是第6次有超过70%的选民认为该国走在错误道路上。此外,有50%的选民认为,未来一年,美国的经济会更加糟糕。今年11月8日,美国将投票选出众议院全部席位,并改选参议院的部分席位,举行地方选举。有政治分析家表示,这次选举“是由恐惧而非乐观驱动的”。双方选民的热情似乎都很高,选民对自己不支持党派的厌恶推动投票率的上升。NBC称,在被问及想要通过投票传递什么信息时,有选民表示,“让拜登辞职”,“民主处于危险之中”。

美国高中枪击事件致3死7伤 议员感叹校园枪击案太过常见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等媒体10月24日报道,当天上午,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一所高中发生枪击事件,造成包括嫌犯在内的3人死亡,7人受伤。对于美国校园枪击案频发,美国众议员科妮·布什感叹枪击事件已变得太过常见。   密苏里州当地官员在24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枪手被确认是19岁的奥兰多·哈里斯,他在当天上午进入高中实施枪击,导致一名学生和一名老师伤重不治,另有7人因伤在当地一家医院接受治疗。枪手随后被警方击中,在医院宣布死亡。   谈到最新的这起枪击事件,来自密苏里州的美国众议员科妮·布什表示,她对校园枪击事件频发感到遗憾,称校园枪击事件已经变得太过常见,“父母们每天醒来都在祈祷,枪击案不是发生在他们孩子身上,也不是发生在他们孩子所在的学校。”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皮埃尔当天也表示,美国需要采取更多行动来制止枪支暴力带来的伤害。

聚焦二十大丨多国政党政要积极评价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

  多国政党政要积极评价二十大报告并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步,在全国范围内消除了绝对贫困,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中国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鲁宾加是坦桑尼亚革命党中央书记处政治和外事书记,自1977年起,他多次访问中国,与中国共产党开展经验交流。他十分关注中共二十大关于规划未来发展的讨论。   坦桑尼亚革命党中央书记处政治和外事书记 鲁宾加:中共二十大代表们在讨论什么,中国在做什么,他们讨论的不是小事,而是更广泛意义的事情。我们可以从中国关于未来发展的讨论中得到很多启发,这对坦桑尼亚的发展有借鉴意义。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所提及的内容,展现出他很理解人民的需求和人民盼望解决的问题。   多国政党政要表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是中国消除绝对贫困、能够不断取得发展成就的关键。   希腊社会党国际主席 希腊前总理 乔治·帕潘德里欧:世界认可中国共产党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所作的贡献,中国成功消除绝对贫困,提高了中国人民生活质量。   赞比亚商贸工部部长 穆伦加: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做到执政为民的,正是我们要学习和借鉴的关键,赞比亚政府也正在施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我们看到,作为全世界的榜样,中国共产党真正做到了执政为民,让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我认为以人民为中心,是国家发展的正确途径。   黎巴嫩共产党总书记 汉纳·加里卜:中国共产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党的领导方式是坚定而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入一个新征程,社会主义不再只是书面上的文字,而是这个地球上极具活力的现实。   泰国副总理兼商业部长 朱林: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得到世界认可,中泰两国贸易关系十分紧密,我作为商业部部长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国在世界贸易和全球事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梅洛尼宣誓就职,成意大利首位女总理

  意大利新任总理梅洛尼及其内阁成员22日宣誓就职,梅洛尼由此成为意首位女总理。   据意大利安莎社22日报道,在梅洛尼公布的24人内阁名单中,9名部长来自她自己领导的兄弟党,执政联盟中的力量党和联盟党各获得5个部长席位。其中,联盟党党首萨尔维尼出任副总理兼基础设施部长,前欧洲议会议长塔亚尼出任副总理兼外长,兄弟党创始人之一的克罗塞托出任国防部长,前经济发展部长焦尔杰蒂出任经济部长。值得注意的是,现年86岁的力量党党首、前总理贝卢斯科尼未出现在内阁名单中。      意大利“时代”网站23日将新政府的特点归纳为四点:与德拉吉政府的连续性、与贝卢斯科尼政府的联系、新嵌入的保守主义元素以及总理强有力的集中领导。此外,焦尔杰蒂留任意味着德拉吉时代的经济政策将得到延续。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网站认为,新政府面临的最紧要任务是经济和外交问题,目前的经济现状尚可,但前景并不乐观。根据预测,目前已经承压的利率明年将大幅上升,新政府已经准备通过一系列法令支持民生,不过在预算问题上,联合政府已经显现分歧。   欧洲媒体更多关注持“疑欧”立场的意大利新政府与欧盟关系的未来走向。梅洛尼曾公开批评欧盟是“官僚主义的巨人”,认为欧盟应减少干预意大利国内事务,并表示意应在欧盟和北约等组织中保持相对独立性。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9月22日曾对兄弟党可能在意大选中获胜表达“担忧”。“欧盟违心地表示愿意与梅洛尼展开建设性合作”,法国国际广播电台22日以此为题报道称,欧盟本不愿意公开表示合作的意愿,但当梅洛尼正式就职后,冯德莱恩在推特上称:“祝贺梅洛尼被任命为总理,我期待就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与意大利新政府展开具有建设性的合作。”不过有分析认为,梅洛尼执政后不会与欧盟离得太远。根据欧盟的经济刺激方案,意大利将在2026年年底前,分批从欧盟接收约2000亿欧元的经济复苏资金,而意大利政府兑现承诺的改革目标是获得拨款的必要条件。

日澳时隔15年签新安全宣言,专家:很可能成为印太版“北约”雏形

  22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内塞举行会谈,并在时隔15年之后发表了两国新的共同安全宣言,该宣言将成为未来10年日澳安保防卫合作的指南。23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该宣言很可能成为印太版“北约”的雏形。   21日至23日对澳大利亚的访问是岸田文雄就任首相后对该国的首访。他与阿尔巴内塞于22日在澳西部城市珀斯发表的新安全保障宣言写明,对于影响两国主权和地区安全利益的紧急事态,双方“将相互磋商并讨论应对措施”,并提出为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两国将合作遏制侵略并对抗经济施压。日本自卫队和澳军将通过联合训练、相互使用对方设施、保护他国军队舰艇等,进一步加强相互合作。《华尔街日报》称,宣言还呼吁日澳在太空、网络和地区能力建设领域加强合作,情报共享也将扩大。此外,两国首脑还就澳方向日本稳定供应液化天然气的重要性达成共识。      美联社称,这是日本与除美国之外的第一个国家签署类似宣言,是在岸田文雄今年1月与澳前总理莫里森签署的《互惠准入协定》基础上的更新。那份协定消除了双方在对方国内举行联合军演的障碍。《日本经济新闻》认为,新安保宣言体现了日澳中长期安保战略,在没有提及具体国家的情况下,写明双方“共同价值观和相互战略利益面临的风险正在增大,将对此做出应对”。日本《朝日新闻》分析称,日澳加强合作的背景是因为中国。中国正在强化与太平洋岛国的联系,虽然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澳有很强的警惕感。阿尔巴内塞政府基于降低对华经贸依赖的原因,开始重视日本。日本《读卖新闻》称,考虑到中国正加强在东海、南海以及太平洋地区的活动,日本旨在深化与“准盟友”澳大利亚的关系。   军事专家宋忠平2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新签署的宣言把日澳这两个美国的忠实盟友和“棋子”拉到一起。“日澳是‘四边机制’的成员国,澳大利亚是‘奥库斯’(AUKUS)成员国之一。宣言签署为日本加入‘五眼联盟’提供了可能,甚至可以被视为印太版‘北约’的雏形。”   宋忠平认为,日澳关系愈加紧密,双方或者美日澳三方最大的共识就是遏制中国,因此这个军事同盟里面所涉及的合作范围比较广泛。未来日澳之间的军事交流、军事情报保障以及武器装备的出售都会逐步增加,并成为常态化。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教授廉德瑰2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日澳最新签署的宣言在2007年宣言的基础上有一些新内容,但不值得大惊小怪。廉德瑰说,新安全宣言有三方面考量,首先是日澳双方安全利益的需要,两国都有对军事合作伙伴的需求;其次,双方在军事合作上有潜在的经济利益,澳大利亚是日本武器出口重点考虑对象;第三,日澳安全合作是从外交上配合美国“印太战略”,不仅是日美澳要加强军事合作,日美、日澳同样需要。

美国抗疫“躺平”遗患无穷

 随着北半球秋冬季来临,公众室内活动增多,最新疫情指标显示美国可能再次面临新冠疫情加剧风险。在逾百万美国人死于感染新冠病毒之后,美国媒体和专家表示,在抗疫问题上“躺平”的作法已对美国社会造成难以弥合的创伤。新冠疫情暴露了美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方面的缺陷,凸显美国疫情防控体系的深层次疴疾。  病毒传播显现加剧迹象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美国7天平均日增新冠确诊病例约3.9万例,7天平均日增死亡病例约340例,7天平均日增住院病例近3300例。但专家表示,美国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远高于官方统计数据,因为部分轻症感染者不再去做检测,部分感染者在家中检测后不再上报结果。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近日报道称,随着美国即将入冬,有迹象显示美国的新冠感染病例数可能再次激增。例如,一些地区从废水中检测到的新冠病毒水平有所上升,包括宾夕法尼亚州、康涅狄格州、佛蒙特州和美国东北部的其他地区。公共卫生专家认为,这可能是疫情反弹的一个早期预警信号。 流行病学家还表示,新冠病毒变异比最初预想的更快、更广泛。进入秋冬季,室内活动增多,美国可能再度迎来新冠病例“激增潮”。   费城儿童医院政策实验室主任戴维·鲁宾表示,疫情监测显示,美国北部一些地区的感染病例数和住院病例数已经开始增加,开始呈现出新冠病毒传播加剧的迹象。“冬季疫情反弹正在开始。”   然而美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仅有约68%的美国人口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已接种疫苗人群中仅不到半数接种了一剂加强针。《华盛顿邮报》近日援引美国全国公民基金会一项分析预测,如果今年秋季美国的加强针接种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可能会有超过7.5万本不必要失去生命的人死亡。  “躺平”代价高昂   面对新冠疫情,美国政府过早取消口罩令、隔离感染者、追踪密接者等严格防控措施,造成大量人群感染,酿成100多万美国人死亡的悲剧。《纽约时报》近日报道说,美国为抗疫失败付出高昂代价。   美疾控中心8月3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较前一年缩短近1岁,这是该项数据连续第二年下降。过去两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下降了近3岁,该降幅创二战以来的新高。报告分析认为,新冠疫情是导致美国2021年人均预期寿命缩短的首要原因。  受“长期新冠症状”困扰的人群正不断增加。美国媒体报道称,“长期新冠症状”对美国人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正在影响劳动力市场,美国政府却任由疫情蔓延。   据美疾控中心介绍,“长期新冠症状”涉及消化、呼吸以及神经等多个层面,主要表现为疲倦嗜睡、容易发烧,还有不少人会有头痛、呼吸困难、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症状。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埃塞基耶尔·埃马努埃尔认为,“长期新冠症状”将是一个持续且非常严重的全国性问题,将拖累经济,对美国伤残保险体系造成严峻考验,并给民众带来悲剧。   公共卫生治理暴露缺陷   《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却完全没有为应对新出现的病原体做好准备。新冠疫情和猴痘疫情都暴露了美国疫情防控体系的深层次疴疾,这表现在公众信任度骤降、不实信息泛滥以及公共卫生官员与病患之间、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都存在严重分歧等。这预示着美国将来应对新出现疫情时“几乎不可避免”会再次陷入混乱。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近日指出,新冠疫情在美国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应对不断涌现的新变异毒株。新冠疫情暴发至今已经接近3年,而美国国内对于应该采取什么防控干预措施,依然没有统一的认识。   《纽约时报》的报道分析认为,面临重大疫情时,全美缺乏协调统一的应对措施,最大的障碍源自联邦、各州和地方政府之间对责任划分和资源分配存在严重分歧,以及公共卫生官员与实际治疗患者的医护之间沟通缺失。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病毒学家克里斯蒂安·安德森表示,自己曾以为美国应对新冠疫情暴露出的种种缺陷会随着问题日渐凸显而得到重视和弥补,但现实恰恰相反,目前的准备情况比新冠大流行初期更差。

中国外交部欢迎俄新任驻华大使履新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20日宣布,俄新任驻华大使莫尔古洛夫已来华赴任。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热情欢迎莫尔古洛夫大使来华履新,我们愿为他在华履职积极提供协助和支持。”莫尔古洛夫大使对此表示:“感谢中国外交部温暖热情的话语!我很高兴作为俄罗斯大使来到中国。我期待着在结束隔离后与中国朋友们见面。”   俄媒曾报道称,由于派驻中国的任务要求较高,按照传统,驻华大使必须达到副部级,而且要对中国情况了解深入,最好还能懂中文,莫尔古洛夫是非常合适的人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称,9月13日,俄总统普京签署命令,任命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伊戈尔·莫尔古洛夫为新任驻华大使。9月22日,莫尔古洛夫在视频中用流利的汉语表示,被任命为新的俄罗斯驻华大使,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荣幸,也是很大的责任。他说,在新的岗位上,他愿意同中国朋友们积极合作,为落实好俄中两国元首所达成的重要共识,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全面发展,加强俄中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而努力。   莫尔古洛夫出生于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亚非学院,精通汉语和英语。自1991年以来一直在俄罗斯外交部工作,曾在美国和日本常驻。莫尔古洛夫曾在中国学习工作多年,1983年至1984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2006年至2009年任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参赞,被媒体称为“中国通”。2011年,莫尔古洛夫被任命为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负责亚太事务。   2019年中俄建交70周年前夕,莫尔古洛夫曾以《俄中关系为何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为题在中国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今年4月,他接受俄新社采访时,批评西方在与俄关系话题上“无耻施压”中国。他表示,俄中合作基于两国根本利益相符和深厚互信,不受外部形势变化影响。   莫尔古洛夫是俄罗斯联邦第四任驻华大使。首任驻华大使罗高寿于1992年至2005年任职,任职长达13年。次任驻华大使谢尔盖·拉佐夫自2005年至2013年任职。第三任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于2013年5月上任,今年9月15日离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