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夸张渲染“中国控制了海洋”,专家:这是西方霸权海洋文化投射
美国《纽约时报》中文版12日刊发一篇评论文章,渲染近些年中国海洋发展取得的成就对美构成威胁,并呼吁美国采取对策。对此,1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这种观点是西方霸权海洋文化的投射。 该文章由美国海事合作组织的前主席、哈德逊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迈克尔·罗伯茨撰写,标题为“是时候打破中国对海洋的控制”。文章称,中国已成为全球海洋强国,数以千计的商船在海上航行,庞大的造船业有能力生产更多船舶,并且在全球供应链占据主导地位,在冲突中可能会迫使美国就范。美国经济严重依赖中国和东亚的产品和资源,而航运网络越来越受中国的控制。包括香港在内,中国拥有的商船数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几乎是排名第二的希腊的两倍。中国制造了世界上大约一半的大型商船,它还生产了世界上96%的干货集装箱。此外,中国实体还获得一些全球海运码头和基础设施的所有权股份。文章引述美国国会一家咨询机构发出的警告称,北京可以利用航运数据来跟踪货物流动,以获得商业或战略优势。 另一方面,文章对美国造船业现状表示担忧:截至2018年的10年间,美国造船商平均每年交付约16艘船,主要供海军或海岸警卫队使用;到2021年底,悬挂美国国旗的商船不到200艘。相较而言,截至2021年底,中国造船厂拥有1529艘大型商船的订单,悬挂中国国旗的商船则超过5000艘。 文章提议仿效此前的《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出台“美国船舶法案”,制定明确的国家海事战略,引导投资发展造船工业基础,并提供财政和其他支持,以帮助美国造船商和航运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收复失地。 根据哈德逊研究所官网的信息,迈克尔·罗伯茨的研究重点是:在与中国进行地缘政治竞争的背景下,影响美国商业海运的政策问题。此前,他就对中国造船业发表过类似观点,称美国大型商船的生产明显落后于中国,每年订单不到10艘,并称“商船”可以在“台海冲突”中发挥重要的后勤补给作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副主任杨达卿13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自始至终都是秉持和平与互利发展的目的推进海洋开发,美国主流媒体有这样的声音,是美国长期以来“食战而肥”战争经济下的惯性思维,只有这样的思维才会把海运产业竞争“战争化”,把商船资源“武器化”。这也是西方国家自大航海时代以坚船利炮掠食全球资源形成的霸权海洋文化的投射。 杨达卿进一步表示,海运承担全球贸易90%以上的货运量,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自然带动中国航运和造船业的发展,这是市场需求使然。即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大国,也没有把产业“战争化”,把商业资源“武器化”。中国在全球航运市场的角色不只是生态平衡者,更是秩序的维护者。
Regarding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s A Trifling Matter
According to the data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he cumulative number of cases of COVID-19 pandemic in the United States had exceeded 96.23 million, and the death toll had...
美发布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外媒:“压倒性地强调与中国竞争”引发不同意见
据路透社、法新社等多家媒体报道,美国白宫当地时间周三(12日)发布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其中果不其然提到中国,声称即使美国要努力约束“危险的俄罗斯”,中国也被定位为其“优先考虑的、唯一的全球竞争对手”。然而对于该报告“每章都提与中国竞争”,美国国内有不同声音。 路透社介绍,这份48页报告一度因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被推迟发布,但整体内容并未出现重大思想转变,也未出现新的重要外交政策原则。相反,该报告强调了一个观点,即美国的领导力是克服所谓“全球威胁”的关键。 关于这一报告中的中国部分,法新社称,拜登政府声称“将优先考虑保持对中国的持久竞争优势,同时约束仍然非常危险的俄罗斯”,还宣称“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的竞争者,也逐渐拥有经济、外交、军事和科技力量来日益推进这一目标”。此外,该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声称“未来十年是美国与中国竞争的决定性十年”。 在强调“与中国竞争”的同时,据法新社报道,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当地时间12日介绍该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时声称,中国是美国目前面临的“最大地缘政治挑战”,但“美国不寻求让竞争转变为对抗或新冷战”。根据白宫网站发布的报告原文,这一新版战略称:“中国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对全球共同挑战有重大影响,特别是气候变化和全球公共安全。美国和中国和平共存是可能的,可以共同分享人类进步(的成果)并为之作出贡献。” 关于拜登政府这一新版国家安全战略,路透社提到,美国国内也有不同意见。 路透社称,曾在奥巴马政府时期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表示,虽然该报告与拜登此前提出的一系列优先事项相一致,“但经过21个月的酝酿,如今的战略已经很明显转变成压倒性地强调与中国竞争”。拉塞尔称,虽然该战略承诺避免仅仅通过战略竞争的棱镜来看待世界,但“与中国竞争(的内容)充斥在每一章节”。拉塞尔表示,该报告声称要建立最广泛的国家联盟以应对全球挑战,但如果没有中国合作,这将很难做到,报告也并没有表述如何能够确保得到中国的合作。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美方在多个议题上表面上打着合作发展的幌子,暗地里却不断挑动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对立。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今年2月22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时表示,美方近期推出所谓新版“印太战略”,公开把中国列为地区首要挑战,还试图把“以台制华”纳入美地区战略,这明显是在发出对华围堵遏制的错误信号。王毅说,中美有竞争也有合作,不能简单用竞争定义双边关系。美方一些官员鼓吹对华进行长期激烈竞争,很可能演变成中美全面对抗。中方再次敦促美方以实际行动体现拜登总统作出的一系列承诺,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美媒:高通胀加重生活负担 超三成美国人无力按时支付账单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10月10日报道,一份最新报告显示,随着美国通胀持续飙升,物价居高不下,部分美国人无力按时支付包括水电费在内的家庭账单。 美国在线借贷平台LendingTree的这份报告显示,受访者中,32%的美国成年民众在过去六个月里曾逾期支付家庭账单,其中61%的人说这是因为他们手头没有足够的钱。约40%的受访者表示,与一年前相比,他们的账单支付能力有所下降。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逾期支付了包括水电费、信用卡、网费在内的账单。 报道称,毫无疑问,持续的通货膨胀给消费者带来了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成了“月光族”。美联社此前报道称,随着通胀持续飙升,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对经济现状表示不满。该媒体9月15日发布的民调显示,超70%美国人认为国家经济状况很糟糕。
美议员提案建“中国大战略委员会”,制定全面整体政府策略
日前,美国参议院两党议员提出议案,计划成立“中国大战略委员会”。提交该议案的美国参议员称,其目的是制定一个全面的整体政府策略,以应对中国带来的经济、安全和外交挑战。 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上述议案由无党籍参议员安格斯·金、共和党参议员约翰·科宁以及民主党参议员蒂姆·凯恩9月29日提出,另有其他12名参议员联署。议员们打算将该法案作为《2023年国防授权法》的修正案提出,预计美国参议院将于10月对此进行辩论。 金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表示,“中国大战略委员会”将有18名成员,包括6名行政部门官员、4名国会议员以及8名非政府部门成员,并由国会两党领袖和总统决定委员会的两名共同主席。未来两年,“中国大战略委员会”将就美中关系制定一项全面的大战略和全政府方针提出建议,以确保所有联邦部门和机构对中国采取整体方针;确定建立一个稳定的国际秩序所需的具体步骤,使中国参与其中;就美中关系提出可行的建议,旨在保护和加强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金在声明中强调,如果美国希望维持全球地位,那就必须了解“中国到底想要什么”。该委员会将网罗公私部门“最聪明的头脑”来研究和评估美中两国如何互动,在避免冲突和追求美国国家利益之间取得平衡。
黄金在流向东方!专家:反映全球经济格局变化趋势
不断上升的利率降低了黄金作为投资的吸引力,黄金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迁移——西方投资者抛售黄金,而亚洲买家则趁着金价暴跌的机会抢购廉价的珠宝和金条。同时,许多亚洲央行正在加快“囤金”步伐。彭博社10日报道称,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和伦敦黄金市场协会的数据显示,自4月底以来,支撑这两个西方最大市场的纽约和伦敦金库已流出逾527吨黄金。与此同时,中国等亚洲黄金消费大国的黄金进口量在增加。行业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黄金“流向东方”反映出全球经济格局的一种变化趋势。 亚洲国家黄金需求旺盛 《环球时报》记者自世界黄金协会官网发布的数据中发现,7月份,中国黄金进口量达178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11吨,是自2017年以来最高的7月进口量。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也显示,8月,以人民币计价的上海午盘基准金价(SHAUPM)上涨0.5%,而以美元计价的伦敦早盘金价(LBMA)下跌2.6%;平均价差升至10.6美元/盎司,较上年高出4.8美元/盎司。该组织认为,强势的中国黄金消费是造成国内金价相比美元金价表现较好的原因之一。 不少亚洲央行在7月份也在买入黄金。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7月,全球央行黄金需求保持强劲,黄金储备增加37吨(净增)。7月,卡塔尔央行官方黄金储备增加15吨,成为本月最大的黄金买家。印度储备银行是央行中的黄金老买家,7月份购入13吨黄金,是自2021年9月(购金19吨)以来最高的月度购金量。其黄金储备总量也达到781吨,年初至今累计增加27吨。 7月,土耳其央行官方增储黄金12吨,与该行今年的平均月度购金量基本持平,年初以来已累计购金75吨。7月该行官方黄金储备总量为469吨,创两年以来新高。乌兹别克斯坦央行7月购入9吨黄金,与6月购金量保持一致。 不仅亚洲的央行正在经历购金热潮,亚洲的消费者对黄金的青睐今年以来也与日俱增。尤其是在亚洲多国货币陷入贬值之际,黄金的吸引力越发高涨。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由于被视为预防紧急情况和通胀的“安全资产”,今年以来黄金在日本的人气持续攀升。受俄乌冲突以及全球物价上涨影响,日本黄金零售价格在4月份达到历史新高后,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据悉,一克黄金的零售价(含税)在今年初为7500日元左右(100日元约合5元人民币),但在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迅速上涨,在4月份达到8969日元的历史高位。受日元贬值影响,主要从事黄金等交易的日本田中贵金属工业(东京)公司所销售的黄金价格一直维持在8500日元左右。该公司的一名负责人表示,今年初卖黄金的客户占总数的七成,但在俄乌冲突看不到结束前景的背景下,很多顾客在卖出黄金后,又再一次买入黄金。 《日本经济新闻》近日在一篇报道中认为,“卖出日元,买入黄金”的情况反映出市场对日元贬值的不安。一位50多岁的男性在东京某贵金属店决定买入黄金,他表示:“虽然金价很高,但从中长期来看,我认为持有黄金比持有日元更能让人安心。” 日本市场战略研究所负责人龟井幸一郎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判断日元价值输给黄金的个人投资者开始涌现。与其说投资者在买入黄金,倒不如说在抛售日元。”日元兑美元汇率屡创新高,折射出不信任日元的市场情绪。 专门从事贵金属制造、加工和销售的德力本店公司总经理鹫田武智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预测称,短期内黄金价格在日本国内还会保持坚挺。日元贬值将会继续推高黄金在日本国内的价格。即使日元升值,那么伴随美元的贬值,也容易让黄金在国际市场的价格走高。 经济崛起引发“黄金迁移” “‘西金东引’是黄金市场几十年的老话题,尤其是遭逢黄金价格大跌时,这个话题就会被提出来。”国家注册黄金高级分析师吕超1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黄金从西向东“大迁移”的背景是亚洲经济体的不断崛起所引发的对黄金需求的增长,反映出全球经济格局的一种变化趋势。吕超认为,在金价大幅下跌时,黄金从西向东流的趋势会被放大,从而引发业界的高度关注。 “二战后,全球黄金有超过8成被西方国家占有。但随着亚洲经济体逐渐崛起,这些国家对黄金的需求日益高涨。因为黄金是兼有金融属性和收藏属性的商品,无论是亚洲各国央行还是民间,都有着巨大的需求。”吕超对记者表示,亚洲国家民间有投资和收藏黄金的天然偏好,中国和印度也成为全球黄金消费最大的两个国家。 纽约和伦敦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黄金交易中心,汇集了全球各地的黄金买卖需求,最终体现在其金库实物黄金的入库和提取上。彭博社报道称4月份起两大交易所流出几百吨黄金,就反映了西方投资者对黄金投资失去兴趣后在市场上进行抛售的市场行为。 彭博社援引分析师的意见称,满足亚洲需求的大部分贵金属来自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运营的金库,该集团支持纽约商品交易所期货市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的市场混乱导致金价大幅飙升,迫使银行建立大量库存,以覆盖其期货头寸。近几个月来,纽约商品交易所的黄金交易价格低于伦敦,目前这些黄金库存正在减少以满足亚洲的需求。 美联储左右黄金周期 吕超分析称,黄金在目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在全球国际金融体系当中仍然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周期中,全球仍然有很多黄金买方力量,包括各国央行在内都存在买入需求。而具体黄金价格的波动则与美元的走势强关联,黄金价格的波动周期往往取决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宽松和收紧,也从而催生了黄金市场的牛市和熊市。 近年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处于从无限量宽松到快速收紧的周期,尤其是2020年8月份,美联储无限量宽松政策到达顶峰,黄金价格一度随之涨到顶峰。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全球黄金价格开始震荡,并在美联储2021年9月份讨论加息进程时开始下跌。2022年3月份因俄乌冲突阶段冲高后,到目前金价已连跌6个月。与之相对应的是美联储从3月份开始已连续5次加息,累计达300个基点。 吕超分析称,总体上,黄金价格从去年开始下跌,已经形成了美联储收紧货币周期下的熊市格局。美联储目前仍不改强硬的鹰派立场,未来美金价格仍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判断黄金价格的走势,要紧盯美国的通胀水平,因为这决定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走向。”
德国总理朔尔茨坚定支持全球化 反对与中国脱钩
德国总理朔尔茨当地时间10月11日在出席柏林机械工程峰会时再次明确表态支持全球化,称是全球化“让很多的繁荣成为可能”。与此同时,他也坚定反对脱钩,强调“脱钩将是完全错误的道路。当前的秩序,或者更确切地说,时代转折点的秩序并非脱钩,而是巧妙的政治和经济多样化”。 朔尔茨认为,德国与欧盟必须建立更广泛、更稳健的贸易关系,非但不能与个别国家脱钩,而且“必须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新兴国家开展贸易”。 欧盟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也在当天峰会的视频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需要的不是孤立和保护主义。他表示,欧盟和中国是深度融合的经济体。用东布罗夫斯基斯的话来说,“与中国脱钩不是我们的选择。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增长市场,也是我们承担得起投入的宝贵来源。” 德国机械制造商同样希望与中国保持密切的贸易往来。该行业高度依赖外贸,出口份额在其贸易额中占到约80%。德国机械制造工业联合会首席经济学家威谢尔斯表示:“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不愿在海外投资的情况。”8月份,德国机械制造行业的海外订单环比增加了2%,而国内订单则减少了6%。
“内战”阴云笼罩英国保守党内阁,特拉斯上任首月面临“逼宫”窘境!
英国新首相特拉斯上任才一个月,就面临“逼宫”的窘境,其支持率比前任约翰逊还低。据美国彭博新闻社10日报道,自不久前特拉斯和财政大臣克沃滕所追求的经济方向出现了分歧,议院后座议员(英国议会下院中坐在后排议席的普通议员)就嗅到了“血腥味”。在成功迫使特拉斯政府在减税政策上180度大转弯后,后座保守党议员正准备就削减福利和增加债务的计划向特拉斯发起挑战。 彭博社称,后座议员中有几十位前政府高官,其中许多人在被特拉斯解雇后耿耿于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今年夏天的党首选举中投票反对她。一位议员表示,后座议员比近年来任何时候都更愤怒、更坚定、更有组织。一位前内阁官员告诉彭博社,他们看到一些议会同僚向1922委员会主席布雷迪的办公室提交了对特拉斯的不信任信。该委员会监督领导人选举。预计一些级别较低的政府官员将在几周内开始辞职。 英国《标准晚报》10日称,随着保守党内部的动荡达到沸点,特拉斯受到内阁大臣的严厉批评。因为在减税问题上存在分歧,特拉斯内阁陷入一场内战。一名内阁大臣称,“特拉斯可能希望在意识形态上忠于她的自由市场信仰,但现实会打击她。”
中国裁军大使:冷战思维是国际和平与稳定最大威胁
第77届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联大一委)正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中国代表团团长、裁军大使李松10日在联大一委一般性辩论中发言,全面阐述中方对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看法,深入介绍全球安全倡议及其重大意义,并就军控、裁军和防扩散问题提出中国主张。 李松表示,当前国际安全以及军控、裁军和防扩散机制面临冷战结束以来最严峻挑战。冷战结束30年了,但冷战思维仍是国际和平与稳定的最大威胁。个别国家渲染大国竞争与对抗,强化军事同盟合作,挑拨激化矛盾,严重影响大国互信,破坏全球战略稳定。防扩散领域双重标准盛行,对国际核不扩散体系造成冲击,使热点问题复杂难解,恶化国际安全环境。集团政治、打压异己大行其道,毒化多边机制合作氛围,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李松强调,大国互信与协作是国际安全与稳定的根本保证。核武器国家必须摒弃战略竞争、阵营对抗理念,放下独享安全、绝对安全的想法,致力于通过对话合作,重建战略互信。五核国领导人今年1月发表的联合声明对防止核战争、避免军备竞赛具有重大深远意义。五核国应加强沟通协作,维护战略平衡与稳定。希望所有核武器国家积极响应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中方长期呼吁,采取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 李松指出,当今各国互信下降、冲突对抗增多,不是因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过时了,而是它们受到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冲击。个别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家法”“帮规”不能取代联合国宪章。联合国会员国应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针对美国和少数西方国家的有关消极动向,他强调,美英澳核潜艇合作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目的和宗旨,冲击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体系,构成严重核扩散风险,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中方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对此高度重视,认真充分讨论、慎重处理,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美国应停止发展、部署地区和全球反导系统,不应在亚太和欧洲部署陆基中导,不得在亚太复制“核共享”。 李松在发言结束时强调,多边军控与裁军机制的工作与国际形势发展息息相关。天有不测风云,但需坚持治理安全环境和政治气候。为此,必须超越冷战思维,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理念,切实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共同构建普遍安全。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为此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