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锡悦访美前外媒爆料:事关中国问题上,美政府又对韩国提要求
韩国总统尹锡悦今天出发访美。就在这个时候,英国《金融时报》、路透社等媒体爆料,美国政府又对尹锡悦政府提出要求了,且事关中国。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3月底发布通知,宣布对美光公司在华销售的产品实施网络安全审查。据英国《金融时报》、路透社23日爆料,美国要求韩方敦促其国内芯片商,如果中国禁止存储芯片制造商美光在华销售,就不要填补美光留下的市场缺口。 《金融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如果美光因调查被禁止在中国销售,华盛顿要求首尔方面敦促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不要增加对中国的芯片销售。路透社特意提到,在美国提出这一要求时,韩国总统即将开始访美。 对美光公司实施网络安全审查是中国首次针对一家美国半导体公司采取行动。此前,不少外媒在报道时认为,中国对美国芯片制造商美光进行审查,主要是为了对美国遏制中国半导体技术发展进行回应。然而,网络安全审查,这是中国网信办拥有的一项日常工作权限。外交部发言人也回应表示,中国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网络产品进行网络安全审查,是一种正常的监管措施。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不管是中国企业还是美国企业,还是其他国家的企业,在中国经营首先要做到的是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只要能够守法合法经营,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除此之外,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此前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光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可能存在安全问题,比如被操纵、数据泄露,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中国政府完全有权力进行监管、审查,确认这些产品是否合乎中国的安全要求。项立刚认为,以前,中国市场对美光的依赖性较高,很多芯片由美光供应。但是近年来,由于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实施制裁,美光等制造商对中国的供应出现问题;同时,长江存储等中国企业也成长起来,中国对美光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许多器件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韩国总统尹锡悦从4月24日起对美国进行为期七天的国事访问。这是韩国总统时隔12年后再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据韩媒报道,尹锡悦为了“打动美国的心”煞费苦心,准备在美国国会演讲时使用英文,为此尹锡悦每天背英文稿到深夜。在其访美之前,尹锡悦还频频发表刺激俄罗斯与中国的言论,引发俄罗斯和中国对韩方的强烈反应。韩国国内也担忧,尹锡悦这种对美国“一边倒”外交将让半岛局势危机四伏,韩国可能成为“美国攻击别国的子弹”。韩国《东亚日报》称,尹锡悦外交站上“新冷战的试验台”。
充满政治算计!欧盟高官鼓动欧洲军舰巡逻台海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23日在法国《星期日报》上发表评论文章,鼓动欧洲海军在台湾海峡巡逻,“以显示欧洲对这一绝对关键地区航行自由的承诺”。23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博雷利的此番说辞,反映出欧洲内部的确有一些政治力量,始终以意识形态划线,对华抱有冷战思维。中国对此应该警惕,但没必要认定其为欧盟的既定政策。 据报道,博雷利在《星期日报》上的文章写道,“在许多问题上,我们与北京存在深刻分歧”,比如价值观。在经济领域,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越发处于劣势,不是因为缺乏竞争力,而是因为补贴等限制措施。他说,欧洲必须非常重视台湾问题,因为台湾“在经济上、商业上和技术上都与我们有关”,“这就是为什么我呼吁欧洲海军在台湾海峡进行巡逻,以显示欧洲对这一绝对关键地区航行自由的承诺”。不过,他同时强调,“对于台湾问题,我们的立场简单且一贯。在我们看来,只有一个中国。” “博雷利的话呼应了他上周二(18日)在欧洲议会关于中国问题的辩论中所作的评论。”“德国之声”23日评论称,博雷利当时说,台湾显然是欧盟保障地缘战略和平范围的一部分,针对台湾的行动必须被拒绝。他声称,“这也是因为从经济角度来看,这对我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台湾在生产最先进的半导体方面具有战略作用”。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者、清华大学中国论坛特约专家高健2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博雷利呼吁欧洲派海军到台海巡逻,“但非常客观地讲,欧盟没有这样的实力”。对于欧洲境内的社会治理危机、经济衰退以及俄乌冲突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马克龙在内的不少欧洲政治家,都是有客观认知的。高健表示,博雷利的文章,从战略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欧盟不愿意在国际事务中被边缘化,从而试图刷存在感。作为欧盟外交和安全事务的负责人,他能在公开场合发表这样的署名文章,也反映出欧洲内部的确有一些政治力量,始终以意识形态划线,对华抱有冷战思维。 博雷利的表态被法德等多家欧洲国家媒体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相对比。本月早些时候,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问北京后对媒体表示,在台湾问题上,欧洲人不应该成为美国的“追随者”。他解释称,欧洲“不应陷入世界的混乱和不属于我们的危机中”。马克龙的表述随后引发美国和欧洲政界一些人的批评。不过,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很快公开表示,欧洲领导人正越来越支持马克龙避免成为“美国追随者”、加强战略自主性的主张。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23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博雷利此番表态距离马克龙不久前在台湾问题上的表述差距较大。“马克龙的意思是在说,欧洲需要搞清楚到底有没有必要介入台海等本身和欧洲没有关系的事情,而博雷利的说法,则等于预设了一个前提,即台海形势和欧洲有关。”他分析称,两名欧洲领导人的表述显示出,欧盟内部的争论仍然很激烈,且受美国影响依然很大。他认为,博雷利的表态或许意在“对冲”马克龙言论带给欧洲的影响,确保欧盟的对外政策形成一种所谓的“平衡”,也多少传递出欧盟机构试图把所谓的“统一外交政策”凌驾于各成员国对外政策之上的考虑。 一位不具名的中国欧洲事务学者23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博雷利的表态意味着在七国集团(G7)外长会后,美国同北约、欧洲在国际安全、台海、乌克兰等问题上又进行了一次协调。他认为,博雷利的表态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一种倒退和挑衅”,非常严重。不过,崔洪建认为,博雷利的观点是否会落地成为“政策”或“行动”尚需观察。“如果要以欧盟的名义巡航台湾海峡,需要通过一系列程序。而在对华问题上,目前欧洲理事会与欧洲议会存在较大分歧。”他说,不认为博雷利的话会立即导致相关行动的推进,也不至于导致中欧关系立即倒退。“中国应警惕博雷利表态背后的动向,但没必要将此认定为欧盟的既定政策而中止目前同欧盟的合作。欧盟内部有复杂的决策机制和权力博弈,并非一人能够说了算。”
德国环境部长当众怼日本官员:我们不欢迎核污水排海
据日本《朝日新闻》16日报道,在日本北海道札幌举行的七国集团(G7)气候和能源部长会议当天闭幕。在会后举行的记者会上,就福岛核污水排海一事,日本经济产业相西村康稔当场受到了德方的指责。 在记者会上,西村称,包括核污水排海在内的拆除核电站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并且“日本以科学依据为基础而采取的透明公开行动受到各方欢迎”。听到这番话,西村旁边的德国环境部长施特菲·莱姆克立即表示,德方虽然对东京电力公司及日本政府所做的努力表示敬意,但德国无法对核污水排海持欢迎意见。 记者会后,西村对自己的发言辩解称,“我所说的稍有错误,核污水排海并非受到所有人欢迎。” 《朝日新闻》表示,日本政府计划在今年春夏之际,将福岛核电站产生的核污水排入大海,并且企图借此次G7气候和能源部长会议之机,得到权威人士的认可。但会议后发布的共同声明中,并没有出现“欢迎核污水排海”相关表述,日本政府的企图落空。
反对美元霸权 多国开启“去美元化”进程
2022年乌克兰危机以来,美国联合其他国家对俄罗斯进行金融制裁,让多个国家的“去美元化”进程加速。多国开始采取各种实际行动,寻求摆脱美元霸权。 反对美元霸权 多国开启“去美元化”进程 为了降低西方制裁对本国经济的伤害,俄罗斯率先宣布推动“去美元化”,俄央行不断减持美元在其国际储备中的份额。另外,俄罗斯从2022年4月起要求“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以卢布进行天然气贸易结算。 伊朗外汇市场于2022年7月19日启动伊朗里亚尔/俄罗斯卢布货币交易。 2022年7月,印度央行宣布建立用于国际贸易的印度卢比结算机制,并立即生效。 以色列央行2022年开始将加元、澳元、日元和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而此前只持有美元、英镑和欧元三种货币。 进入2023年,多国“去美元化”的进程进入快车道。 沙特阿拉伯财政大臣穆罕默德·贾丹在1月表示,沙特愿意考虑以非美元货币结算石油贸易,这也是沙特48年来首次对美元以外的货币交易表现出开放态度。 在1月底举行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第七届峰会上,巴西总统卢拉与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发表联合署名文章,证实两国正研究发起南美洲共同货币,以提高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3月31日,巴西中央银行宣布,人民币已超过欧元,成为该国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 3月31日,东盟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印尼巴厘岛结束,东盟各成员国同意在地区内加强本地货币使用,并减少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对当前国际主要货币的依赖,以更好应对全球性危机。 4月1日,印度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印度和马来西亚已同意用印度卢比进行贸易结算。印度媒体称,这一决定是印度向“去美元化”迈出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肆意“武器化”的美元令多国加速逃离 国际媒体也注意到了这股“去美元化”的趋势,有媒体认为正是美国肆意将美元“武器化”,令多国加速逃离。 巴基斯坦专栏作家伊姆兰·哈立德近日在《巴基斯坦观察家报》刊发文章说,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将美元“武器化”、对俄实施金融制裁,在这一系列制裁的影响下,多国已开始发展自己的金融结算体系,这背后是多国对美元霸权的担忧,担心美国可能会动用其货币力量,对任意国家实施与俄罗斯同等程度的制裁。这种日益增长的焦虑迫使多国进行“去美元化”尝试,以保护本国经济利益,防范未来的潜在危险。 西班牙“外汇街”网站近日刊发文章指出,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正受到挑战,因为各国都渴望将自己与美国的影响隔离开来。文章列举了最近一段时间全球主要的“去美元化”事件,并指出,在过去20年里,美元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已从71%下降到59%,未来还可能进一步萎缩。 面对多国纷纷逃离美元的局面,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卡尼日前警告说,美元可能很快失去其“力量”,美元的主导地位正渐行渐远。
五角大楼“泄密门”惹恼多个盟国,凸显美国对其他国家安全的破坏
“泄露的五角大楼机密文件暴露了美国同时对对手和盟友进行间谍活动”,当地时间8日,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在网站头条报道五角大楼机密文件和情报被泄露到网上的消息。据称这批泄露的机密文件足有100多份,主要是关于俄乌冲突的情报,还有涉及美国对中东、朝鲜半岛、印太国家和地区等的情报和文件。此次机密文件的泄露规模,以及文件本身足以造成巨大破坏的敏感性,让世界震惊。《纽约时报》称,有美高级情报官员称此次泄密是“五眼联盟的噩梦”。该事件凸显美国对其他国家安全的破坏,讽刺的是,这正值美国频频高喊本国安全“遭到威胁”之际。 美国已展开调查 “懊恼的美国安全官员正试图迅速找到罪魁祸首”,《纽约时报》引述五角大楼前高级官员马尔罗伊的话称,机密文件外泄反映出美国内部“出现严重安全漏洞”,是有人蓄意泄密,可能会破坏乌克兰、美国和北约的努力。几名安全机构官员警告,像这样源源不断泄露机密文件的情况可能会持续下去,必须尽快揪出罪魁祸首。报道称,目前美国司法部已开始对泄密事件展开调查,五角大楼也已启动内部自查。 对于这些机密文件的真实性,美媒称大部分无法证实。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援引匿名官员的话确认,部分文件是五角大楼(向高层)提供的《每日情报汇编》的一部分,但具体内容似乎有被修改过的痕迹。 《纽约时报》称,泄露的文件主要揭示了美国对俄罗斯军事行动进行间谍活动的深度,“几乎每个俄罗斯部门在某种程度上都受到美国的渗透”。不过,这些文件的泄露可能让莫斯科有机会切断信息来源。此外,尽管泄露的文件不涉及乌克兰打算何时、在何地发动反攻,但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这些文件无疑提供了许多高价值的线索,比如文件中提到了美国向乌提供的“海马斯”火箭炮的弹药消耗情况。 真泄密还是信息战 对于美国机密文件泄露,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7日紧急召开最高统帅部会议,讨论防止机密泄露问题。美国独立新闻调查网站“灰色地带”称,其中一份被泄露的机密文件显示俄乌在战损方面惊人的差距,与乌克兰和西方宣称的“乌克兰必胜”的叙事不符,泄密事件激怒了乌领导人。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7日表示:“我们对(文件显示的)美国和北约直接或间接卷入俄乌冲突没有丝毫怀疑……这会使整个过程复杂化,但不会影响特别军事行动的结果。” 实际上,俄罗斯对此事有很多疑惑。对于美媒声称俄各部门都被美间谍渗透,俄方没有回应。俄《论据与事实》9日质疑称,在美国,泄露机密事件经常发生,很难区分这次是真泄密还是对俄发起的信息战。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9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被泄露的所谓“美国机密文件”不能百分之百确认是真是假。不过,总的来看,这次事件可能令乌克兰士气大受打击,同时,对是否继续大规模援助乌克兰,美国国内的争论将更激烈,美国的盟友也将变得更加迟疑。 韩国与以色列的不满 让美国最担心的是,这些泄露的机密文件可能引发盟友对美国的信任危机。《纽约时报》称,这些文件还透露出华盛顿也一直在监视乌克兰、以色列和韩国等亲密盟国的领导人,这令美国与盟国的关系变得复杂。报道称,多份泄露文件显示消息来源于“信号情报”,这指的是通过电子窃听和通信拦截取得的情报。比如,中情局的“信号情报”显示,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领导人曾鼓动反对政府司法改革的抗议,韩国政府内部也对是否向乌提供炮弹等感到纠结。《华盛顿邮报》称,这些机密文件泄露后,美国盟友对文件所披露的美国对朋友也进行间谍活动的惊人细节感到震惊,并感到愤怒。 “外泄秘密文件显示美国也在监听盟国,这对美国与盟友关系产生致命打击”,韩国《朝鲜日报》9日称,未来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不排除发生盟国拒绝与美国进行情报共享等外交事态的发生。就美国对韩国官员的电话和电子邮箱进行监听的“疑云”,韩国总统办公室官员9日表示:“这还不是确定的事实,韩国政府有自己的基本立场”。他称,将就此与美国进行“讨论”。 以色列“犹太新闻社”称,美媒的报道证实了内塔尼亚胡的儿子亚伊尔推特上愤怒的言论:“泄露文件包含的信息……与此前未经证实的指控有重叠。”亚伊尔称,以色列情报部门和美国内部的敌对分子是以色列国内抗议司法改革活动的“幕后黑手”。 值得关注的是,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政府曾于2021年与以色列间谍软件公司NSO签订秘密合同,在国内外目标用户不知情或未同意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跟踪监控监听。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7日表示,美国政府为维护其网络霸权,“明知故犯”,滥用网络监控及窃密技术,对包括盟友在内的国家实施无差别监控窃密,严重损害他国主权和全球互联网用户的隐私。 袁征表示,为了维护自身霸权,美国不择手段,不论是盟友还是对手,都会被美国当作监视、窃听的对象。这不仅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也破坏了国与国之间的信任,给地区安全和世界安全带来威胁。
全方位拉拢蒙古国 华盛顿的“指挥棒”指向谁?
3月31日,美国负责国际组织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西松对蒙古国展开访问,而一个多月前,美国负责民事安全、民主和人权事务的副国务卿泽雅才访问过乌兰巴托。同样在今年春季,美国在华盛顿举行了第四次美蒙双边经济政策对话,而蒙古国也参加了由美国和泰国自1982年举办的“金色眼镜蛇”年度国际军事演习。多年来,美国不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加强对蒙古国的渗透和拉拢。美国国防部的《印太战略报告》将乌兰巴托定性为华盛顿“可靠的、有能力的和天然的合作伙伴”。有观点认为,华盛顿这样做是为了制衡中俄。不过,作为“中俄搬不走的邻居”,蒙古国如何看待美国的拉拢?乌兰巴托是否会跟着华盛顿的“指挥棒”转,任由美国定义其未来呢? 前美国大使:蒙约1/3议员曾在美国留学 3月31日,西松在蒙古国与该国外交部国务秘书昂赫巴亚尔等高官举行会晤,而2月5日至8日期间,泽雅在乌兰巴托会见蒙古国法律内务部部长等政要。这些只是美国高官近年来频繁访问蒙古国的缩影。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媒体报道,2022年8月,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克里滕布林克曾随包括五角大楼官员在内的声势浩大的美国代表团,一起飞往乌兰巴托进行双边磋商,而通过资金强化蒙古国的执法和司法系统是美国官员此行的目的之一。2021年7月,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在访问乌兰巴托期间,强调了美蒙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并讨论了“加强蒙古国民主体制、主权和使其经济多样化的途径”。 除了加强和蒙古国的外交往来,美国一直通过教育对蒙古国进行政治渗透。2021年,时任美驻蒙大使克鲁奇斯基直言,蒙古国的很多政治精英都在美国接受过教育。根据美国国务院网站信息,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议会)中约1/3的议员曾在美国留学。有美媒报道称,从距离来说,蒙古国似乎不太可能成为华盛顿外交和经济接触的目标,但是克鲁奇斯基表示,几十年的教育交流为美蒙之间的“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美国不仅在蒙古国资助建造学校,美驻蒙大使馆网站信息还显示,1991年至2021年,美国向蒙古国全国派出近1500名志愿者,重点实施英语语言培训和医疗教育项目。每年大约有120名蒙古国人士参加华盛顿资助的教育和文化交流项目,前往美国学习交流。 除了教育外,所谓“价值观”也是美国对蒙实施全方位渗透的重要抓手,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通过美国在蒙的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实施,比如亚洲基金会、国际共和研究所、索罗斯基金会、和平队志愿者、美国文化信息中心等。美国对蒙古国实施经济援助也强调“共同民主价值观”,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华盛顿在蒙古国开展的“千年挑战计划”(MCC)项目,该项目援助对象是美国认为的民主国家。美国对蒙实施了两期MCC项目,第一期为蒙古国提供了2.85亿美元的无偿援助,该项目已经完成;第二期正在实施,美方投资3.5亿美元为乌兰巴托建再生水厂。有美媒直言,MCC项目是美国在蒙古国针对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计划。 北约的“全球伙伴” 军事也是美国拉拢蒙古国的重点领域。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李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一直将蒙古国纳入其对外军事培训和援助计划之中。以国际军事教育与培训(IMET)和全球和平行动倡议(GPOI)为例,前者资助蒙军参加美方组织的多种高级行政人员及初级军官、士官培训课程,为蒙军提供必要的英语教育,促进其参与到同美军更高级别的军事训练中,后者则旨在扩展蒙军参与维和行动的能力,对蒙军体制、军事学说的创新和改革进行援助,向蒙军五山训练中心基础设施的翻新和扩建提供资金支持。李超介绍说,IMET项目在美国对蒙军事合作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美国军事高官曾在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表示,近20年来,蒙古国大量军事部门负责人曾参加过IMET课程,华盛顿为乌兰巴托培养了一批接受过培训且有影响力的军事骨干力量。 1996年,美蒙先后签订《美蒙军事部门交流和互访协定》《美蒙安全保障合作协定》,规定双方可互派军队到对方国家以加强维和交流,必要时美军可以临时进驻蒙古国等。美蒙具有标志意义的军事合作,就是始于2003年代号为“可汗探索”的双边军演。这一演习2006年开始发展成为多国军事演习。事实上,美国以反恐为由,在乌兰巴托建立维和训练中心,创立这一军演机制。 2003年,蒙古国成为北约的“全球伙伴”,之后乌兰巴托向伊拉克、阿富汗等国派兵,参加了由北约主导的一系列行动。2021年1月,通过视频连线,北约副秘书长杰瓦讷与蒙古国防长赛汗巴亚尔共同为“蒙国防部和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网络事件响应能力中心”揭牌。北约当时发布公告称,2017年至2020年,北约和蒙古国通过北约和平与安全科学计划就新建蒙古国军队网络安全中心展开合作,其间北约专为蒙方提供了培训和设备,北约通信与信息局提供了技术支持。 地理位置说明一切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日前报道,蒙古国人口约为330万,其中大约一半居住在首都乌兰巴托,近1/3的人仍然过着游牧或者半游牧的生活。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美国一直密切关注着蒙古国。 1987年,美国与蒙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05年,小布什成为首位访问蒙古国的在任美国总统。2019年,美国和蒙古国将双边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自此,蒙古国成为美国第17个战略伙伴国,美国则成为继俄日中印之后蒙古国的第五个战略伙伴国。美国对蒙古国的重视从其多份文件中可见一斑。在“2020财年国外活动国会预算的理由”中,美国国务院直言,加强和培育蒙古国的“民主制度”对于成功实施“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极为重要。美国国防部的《印太战略报告》17次提到蒙古国,将乌兰巴托列入仅次于盟友的“加强的伙伴关系”之中。 为什么美国对隔着太平洋的蒙古国如此重视?路透社2016年的一篇报道一针见血,“因为蒙古国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并在经济上依赖中俄,所以华盛顿一直希望将乌兰巴托当合作伙伴来培养。”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前总统特朗普等政要,都曾试图减少蒙古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还因此对蒙减免关税。特朗普承诺实现蒙古国对外贸易的多样化,甚至还为此绘制了“路线图”。美国驻蒙古国大使布安根今年1月的一次讲话也表露了华盛顿加强和乌兰巴托关系的原因。他表示,当蒙古国与邻国打交道需要做决定时,美国希望确保蒙古国能够“从实力的立场上做出选择”,这就是华盛顿希望加强蒙古国的“民主体制、国家主权、使其经济多样化的根本目的”。 李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和蒙古国的合作有3个特点:一是政治上蒙美互信度提高,二是经济上蒙美探索新空间,三是安全上蒙美保持持续合作态势。长期以来,美国在发展对蒙关系的同时,包含着针对他国的地缘竞争动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红河学院特聘教授吴楚克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美国认为,在围堵俄罗斯以及遏制中国发展的过程中,蒙古国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有美媒直言,美国加强和蒙古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是为了针对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蒙古国部门负责人格赖沃龙斯基称,美国企图通过蒙古国监视中国、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 同中俄保持友好更具优先性 美国一直希望借拉拢蒙古国对中俄进行制衡,然而对于其效果,就连一些美国媒体都不看好。据美国《外交学者》杂志报道,美国国会2018年提出《蒙古国第三邻国贸易法》草案,以促进美蒙之间的双边贸易,特别是蒙古国纺织品和原材料对美国的出口。文章认为,乌兰巴托推动蒙美关系发展到战略层面的动机之一是希望能获得经济利益,然而5年过去了,上述草案自从被提交给众议院以来一直没有进展。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数据,2020年美国和蒙古国的货物贸易总额为1.29亿美元,其中美国向蒙古国出口商品额为1.18亿美元,进口商品总额为1200万美元。也就是说,2020年,蒙古国对美国贸易逆差达到1.06亿美元。 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蒙古国与中国的贸易。根据初步统计数据,2022年蒙中贸易额超过136亿美元,约占蒙古国贸易总额的64%,连续两年破百亿美元。2021年,中国占蒙古国总出口额的83%,占蒙古国总进口额的33%。蒙通社称,2022年,该国与俄罗斯的贸易总额达到27亿美元。此外,俄罗斯还是蒙古国燃油和电力的主要供应国。 李超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蒙古国外交政策以“多支点”为基础,具有“大国平衡外交”的特征,通过保持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在中俄两国以及“第三邻国”之间维持相对平衡的关系,以此增进合作收益。美国《外交学者》杂志曾发文称,对蒙古国来说,最好的方案是充分利用其外交政策,以从各方获得最大利益,乌兰巴托在新冠疫情期间的行动就是成功案例之一。蒙古国超过60%的人完全接种了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疫苗接种率中名列前茅,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能同时从中国、俄罗斯以及西方国家获得疫苗,还得到了美国额外的资金支持。 李超认为,从蒙美关系的动态发展来看,蒙古国对美国采取“有限追随”的灵活手段,以展示本国对外自主的形象并推动蒙美关系向前发展。不过对乌兰巴托来说,同中俄保持友好关系比同“第三邻国”发展合作关系更具优先性。吴楚克表示,蒙古国现任总统对周边地缘现实政治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将中国视为对蒙古国发展来说最重要的邻国,蒙古国民众对华民意也有明显改善,因此只要不让蒙古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给政府带来政治压力,那么中蒙两国关系就会越来越好。 正如上述专家所说,蒙古国政府非常看重和中国的关系。蒙总理奥云额尔登日前表示,中国是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乌兰巴托未来将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对华发展睦邻友好互利合作一直是蒙古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不过李超提醒说,尽管蒙美关系的发展尚未对蒙古国同邻国的关系产生冲击,但在美国“印太战略”及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华盛顿会在各个层面增强对蒙古国的影响力,不断加强在中俄周边的战略存在。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已经在利用这种影响力,借机鼓吹其地缘政治观点,如在推进《蒙古国第三邻国贸易法》草案的过程中,美国内部就出现了挑拨中蒙关系的言论。未来美国是否会通过对蒙古国在各个领域的渗透,特别是在政治与宗教事务方面的参与与介入,在安全层面上对蒙古国周边施加影响,我们需要对此保持警惕。
日媒称日本外相将访华谈敏感问题,中方:如有消息会适时发布
多家日本媒体29日报道称,日本外相林芳正计划4月1日至2日访问中国,并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举行会谈。预计林芳正将与秦刚就乌克兰危机、朝鲜半岛、台海等问题展开沟通。如果最终能够成行,这将是日本外相自2019年12月以来首次访华。29日,在回答相关提问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日双方就林芳正外相访华保持着沟通。如有消息我们会适时发布。”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在会谈期间,预计林芳正将敦促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发挥负责任作用,两国外长还将就朝鲜的核武器与导弹研发等问题交换意见。共同社称,为避免中日双方在东海等区域的偶发性冲突,林芳正此访还有可能就开始启用直接连接双方防卫部门的热线同中方进行磋商。预计林芳正还将就中国在冲绳县、钓鱼岛和台湾周边的军事活动日益活跃等敏感问题表达“关切”。另据日本广播协会(NHK)网站报道,由于日中两国对地区和世界的繁荣负有重要责任,因此预计林芳正在与秦刚会谈期间,将会表达就构建具有建设性且稳定的日中关系继续展开对话的意愿。 此外,多家日媒都提到,日本安斯泰来制药公司中国分公司一名日籍男性高管日前在北京被捕,在日中外长会谈期间,估计林芳正将会谈及该问题。2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方有关部门本月依法对一名日本公民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进行审查。该日本公民涉嫌从事间谍活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对于此次林芳正有望访华一事,日本媒体予以高度关注。《朝日新闻》29日称,去年11月,日中领导人举行会谈期间,达成保持高层交往和对话沟通的共识。此次林芳正若能实现访华,那么将是继2019年12月时任外相茂木敏充访华以来,日本外相时隔3年3个月再次访问中国。共同社称,日中在时隔约4年后于今年2月举行了副部长级“外交当局定期磋商”,重启两国政府间对话。日方希望通过林芳正访华,进一步活跃部长级的“日中高层经济对话”等协商渠道。《日本经济新闻》认为,为了避免日中之间的偶发性冲突,领导人之间以及外长之间的不断对话显得尤为重要。 黑龙江省社科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东北亚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笪志刚29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观察今年以来岸田内阁的一系列外交动向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针对甚至是遏制、抹黑中国的动作。中日互为搬不走的邻居,如果矛盾进一步累积,爆发地缘冲突,将对双方经济的推进乃至对亚洲地区的多边合作造成很大伤害。林芳正此访很有可能在释放日方外交声音的同时,也会为达到外交访问效果、维持中日灵活性互动,提出有利于今后两国搭建沟通机制的建议。 另据共同社28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日本、美国和菲律宾决定建立负责安保事务的高级官员磋商机制。此举旨在强化对在东海和南海军事活动日趋活跃的中国的遏制能力,并推进应对“台海有事”。共同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这一方案是由岸田政府提出的,考虑最快4月举行首次会议,出席者包括菲律宾国家安全顾问爱德华多·阿诺、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以及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局长秋叶刚男。 在今年2月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访日时,共同社曾发表评论认为,日本政府正以加强同菲律宾的安全合作为杠杆,探索建立日美菲三国的“志同道合国家联盟”。对日美两国来说,菲律宾紧邻台湾和海上通道,是战略要冲。菲律宾不仅是在南海等区域,也是在“台海有事”时对中国进行遏制的一环。日本庆应大学教授神保谦在去年11月也曾公开表示,菲律宾在日美两国推进“自由印太战略”构想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日媒报道的一方面林芳正计划访华,一方面日本在安全方面谋求创设日美菲安保磋商机制,笪志刚认为,这实际上体现了日本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和投机性,一边偶尔“示好”,一边通过另一种形式牵制中国。他说,中国不可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中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同时保有底线,避免风险失控或者外溢过大。此外,与国际社会上的其他国家共同构筑多边形外交,形成统一战线机制也十分必要。
盼中国引领经济复苏!亚非欧政要带着期待密集访华
随着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和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于本月25日、28日在中国北京和海南博鳌相继召开,多个国家政要及主要国际经济组织代表接连宣布访华行程。27日中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抵达广州,正式开启为期6天的中国行。本周,中国还将迎来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科特迪瓦总理阿希等政府首脑。他们将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其中李显龙、安瓦尔、桑切斯还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此前已经到访中国的东盟秘书长高金洪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也将前往海南。2023年全国两会之后,中国迎来新一波来访热潮。同时,这也是中国成功促和沙特和伊朗之后迎来的新一波外交潮。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等欧洲国家领导人近期也在密集释放访华意愿。2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表示,全国两会之后,多国高层纷纷访华,释放与中国积极接触信号,这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国怀有非常强的信心,认为中国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能给世界不同国家带来更多机遇和发展空间。与中国保持持续稳定的关系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也顺应国际形势演变的整体趋势。 出席博鳌论坛,强化对华经贸关系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7日报道,李显龙当天中午抵达广州,对中国展开正式访问。这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李显龙首次访华。报道提到,他上一次访华是在2019年4月,当时应邀到北京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世界园艺博览会。 李显龙日前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毫无疑问,中国的发展给东南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对几乎每个东南亚国家来说,中国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新加坡也是如此,这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新加坡非常重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中国在发展,中国在走向繁荣,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紧随李显龙之后,安瓦尔计划于29日访华。据马来西亚本地媒体《东方日报》报道,安瓦尔此次访华行程为期4天,首站将前往海南博鳌,此后再到访北京。这是他去年11月上任以来首次访华,也是继李显龙后近期第二位来华访问的东盟国家领导人。 安瓦尔就任之初就明确表示,将会优先考虑对华加强双边关系,促进贸易、投资和文化交流。据《联合早报》报道,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透露,中马或将讨论合作发展新隆高铁项目的可能性。 在两人到访之前,东盟秘书长高金洪已于24日抵达中国。这是他今年1月上任以来首次出访中国。多名分析人士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东盟秘书长及东盟国家领导人访华,表明东盟对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持续看好。 菲律宾专栏作家李天荣27日援引数据对记者分析说,今年1月至2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同比增长9.6%,超过9000亿元。“中国和东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强化能够带来更多在教育、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有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全球的经济增长。” 李显龙、安瓦尔及高金洪均将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本届年会主题为“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开幕式将于30日举行。年会组织者表示,今年的会议将是三年来的首次全线下会议,是中国经济从疫情中迅速复苏的又一生动证明。 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海上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葛红亮2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之前,越南、菲律宾和柬埔寨等东盟其他成员国的领导人在过去几个月里陆续访问中国,这直接反映出他们对与中国关系的重视。对东南亚国家来说,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和地区地缘政治的稳定是他们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和核心任务。 飞往北京,探讨地缘政治问题 在希望与中国进行更多务实合作的同时,一些国家领导人还期待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作用,其中以欧洲国家领导人最为突出。据西班牙《国家报》报道,该国首相桑切斯将于本月30日起访华。他将成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继德国总理朔尔茨后第二位访华的欧洲国家领导人。《西班牙人报》27日称,今年7月,西班牙将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除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外,桑切斯希望通过此访,与中国探讨协调俄乌停火相关问题,在和平进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展现西班牙政府积极有效的国际政治形象。 《国家报》称,西班牙政府一直强调中国在解决乌克兰问题上的关键作用,认为此行将有助于桑切斯了解中国和俄罗斯等各方立场,“为乌克兰和平创造条件”,并与中国共同为解决这场冲突提供方案。西班牙《世界报》引述西班牙首相府、议会关系与民主记忆大臣费利克斯·博拉尼奥斯的话称,“我们对访华行程非常重视。”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想通过访华传递欧洲声音。法国总统府日前发布公报称,马克龙将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道访华,这次访问目标集中在三个主要领域:战略问题和国际危机、面对重大全球挑战的合作以及经济关系。法媒称,法中协调共商俄乌危机出路是马克龙此访首要考量。法兰西24小时电视台称,马克龙将于4月初访问中国,他相信中国能够在俄乌两方间扮演“协调者”角色,并将寻求中方帮助。法国《快报》认为,马克龙访华将有助于缓和国际环境中存在的紧张局势以及弥合意识形态鸿沟。 据欧盟新闻网站Euractiv27日报道,多名欧洲领导人近来表达了访华意愿。除计划与马克龙一同前往中国的冯德莱恩外,据称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有访华想法。 多名国际分析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期欧洲领导人密集释放访华意愿,显示出欧洲期待看到乌克兰危机走向停战与促谈的急切心态,“在欧洲眼中,中国已成为在解决乌克兰问题上一个难以替代的、有分量、有话语权的国家”。 中国在国际格局中更具塑造力 对于各国领导人的中国行,不少国家媒体在报道中提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起到的作用愈发重要,访华对本国形象具有提升作用。西班牙《国家报》提到,中国邀请桑切斯访华,是西班牙和桑切斯本人国际影响力提升的证明。《联合早报》引述安瓦尔政治秘书曾敏凯的话称,“安瓦尔到中国访问,等于是以东南亚国家领导人的身份踏入了国际舞台。”他表示,对于安瓦尔访华,不应该只是着重于商业成果,而应该从国际关系与影响力的角度来看待。 “更有底气!更有担当!”在谈到2023年全国两会刚刚结束不久,中国就迎来新一波各国政要访华热潮时,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27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这波外交潮中,既有双边交往,也有多边互动;既有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直接接触,也有经贸等领域具体层面的磋商。在确定访华和释放访华意愿的国家中,既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有新兴经济体,这说明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在承担相关国际责任方面,被各国寄予更高期待。中方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的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接受。李海东表示:“有方案、有行动、有意志、有能力,这使得中国在当前国际格局中更具塑造力。”
中方批评美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
当地时间20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朝鲜半岛局势举行临时会议。中方代表在会上批评美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说一套做一套,采取双重标准。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表示,安理会成员国应该释放积极信号,鼓励朝方恢复对话,为局势的缓和创造条件。 耿爽批评称,美国在防核扩散问题上,一面限制朝鲜,一面转让武器级核材料给澳大利亚,明显采取了双重标准。耿爽呼吁个别国家倾听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的呼声,摒弃冷战思维、集团政治,停止政治操弄,切实履行自身的核不扩散义务,撤销开展核潜艇合作的决定,以实际行动为政治解决半岛问题树立正确的导向。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 耿爽:美国一面打着防扩散的旗号,要求朝鲜弃核,一面却向无核武器国家转让数以吨计的武器级浓缩铀,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这种双重标准才是对安理会信誉的严重损害,美国等三国开展的核潜艇合作,破坏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刺激军备竞赛,危及地区和平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