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霸权危害全球“数字人权”

近年来,在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人权”问题上,美国奉行双重标准,通过推行一系列自私短视的科技政策,维护其科技垄断和数字霸权地位。美国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对他国和本国进行广泛监控;另一方面又以“公共安全”为由,不择手段地打压其他国家的优势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这种将数字发展问题政治化的行径,不仅违背了最基本的国际市场公平竞争原则,也有违互联网开放共享的基本精神,对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安全治理造成严峻挑战。 造成严重“数字人权”问题 日前,“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的两名律师和两名相关记者起诉美国中央情报局,指控中情局非法收集他们电子设备上的信息和他们与阿桑奇的谈话录音,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 今年4月,美国情报官员发布报告称,联邦调查局2021年在没有搜查令的情况下,对美国人的电子数据进行了多达数百万次的搜索。而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在年度报告中更是披露,联邦调查局对国家安全局此前收集的美国人的数据进行了多达340万次搜索。 早在21世纪初,美国情报部门就研发了针对各个通信公司产品的监听技术。“9·11”事件之后,美国通过数字技术监控国内言论的情况变本加厉。英国《卫报》认为,“9·11”事件的一大后遗症是,美国成了监控无处不在的国家,美国的监控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收效甚微,却把普通公民变成了嫌疑人。 “相较于种族歧视、移民危机、枪支泛滥等美国社会持续存在的人权问题,美国对‘数字人权’的侵犯是一种相对新生的现象。它因数字技术产生而出现,并随数字技术的普遍应用而影响愈为深远和广泛。”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与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裴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但与传统人权问题类似的是,美国的‘数字人权’灾难同样深深嵌套于美国的现行体制。美国民主制度的内在缺陷是产生‘数字人权’乱象的根源。”裴轶表示,由于选票是美国政治生活的指挥棒,人权保障难以成为美国发展数字技术的核心价值追求。因为在获知选民偏好、制作数据画像、操控舆论热点等领域的独特优势,数字平台成为政客们拉拢和利用的对象。对解决“算法歧视”和“算法黑箱”等数字技术伦理难题,美国政府缺乏动力和勇气。 美国还将数字监控的范围扩展至全球,进行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和窃取。美国《外国情报监视法》第702条赋予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巨大的权力,允许其对海外非美国公民进行无授权的电话和互联网监控。 即使是作为美国盟友的欧洲国家,在数据保护问题上也未获美国“优待”。美国与欧盟间的数据传输隐私保护协议完全依赖于美国的书面承诺,该协议允许对通过连接欧美的互联网电缆传输的信息进行大规模扫描,批量收集通信簿和手机位置。 此外,全球“数字鸿沟”愈演愈烈,发展中国家的“数字人权”面临巨大威胁。 “在美国极力推动美式模板成为全球数字规则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步履维艰,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数据的单向输出国、原料采集地,但很难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中获得红利。”裴轶分析,一些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连最基本的数字基础设施都不健全,与全球形成“数字隔离”,成为全球数字化大潮中的“数字孤岛”,很容易丧失在数字经济中的发展权与话语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科技与网络安全研究所执行所长李艳对本报表示:“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当下,南北发展差距的缩小也恐难在良性平衡的状态下实现。此外,全球数字化发展水平不平衡,不仅是发展问题,也是安全问题。数字化能力发展不足的国家很难确保自身安全。” 倚仗强大经济和科技实力 从“维基解密”到“棱镜门”,从“方程式组织”到“梯队系统”,美国对全球进行窃听监视和网络攻击早已不是新鲜事。 “迄今,全球始终没有对美国的数字霸权形成一个有效的约束规制。未来,当讨论数字空间负责任的国家行为时,国际社会应该把美国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其数字霸权进行制约。”李艳说。 “美国能在全球数字领域‘双标’,有赖于其强大的经济与科研实力。”裴轶表示,美国的数字霸权建立在其经济霸权基础之上,而数字霸权也可以反过来巩固其经济霸权地位。美国的科研实力依靠其“国家创新体系”在全球遥遥领先。美国国家创新体系有4个组成部分:联邦、政府、企业以及大学和非营利组织,它们相互作用的平台是用户和市场。得益于此,美国的大型科技公司,尤其是数字领域的大型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有绝对性优势。 蓄意打压他国数字技术发展,也是美国维持数字霸权的手段之一。 “在数字领域,美国主要通过推行一系列科技政策、联盟宣言以及经济制裁等手段维护其霸权地位,并由此实施双重标准。”裴轶表示,在特朗普时期,美国政府打压他国科技公司使用的工具主要有8种,分别为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调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刑事指控、从美国强制退市、联邦政府禁用企业产品、军事最终用户清单、中国军方涉军企业清单等。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借由科技法案,排斥他国科技公司的做法有过之而无不及。 去年6月,美国国会一揽子放出六部针对大型科技平台公司的反垄断治理法案,即《合并申报费现代化法案》《州反垄断执法场所法案》《通过启用服务交换法案》《平台竞争和机会法案》《美国选择与创新在线法案》《终止平台垄断法案》。与此同时,美国还推出“网络清洁计划”。 今年3月,美国国会还通过了《开放应用法案》。4月28日,美国在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组织的混合部长级会议上发布了一项《互联网未来宣言》。8月9日,拜登正式签署《2022芯片和科学法案》,计划为美国半导体产业提供高达527亿美元的政府补贴。 裴轶分析,此类法案的目的是逼迫全球数字科技企业站队,遏制他国大型科技企业的力量。此类法案多次提及“平台所传播的信息需是无害的”,但是“无害”的定义却由美国司法部判断,判断标准主要为是否有利于美国及其西方盟友。 阻碍全球数字治理合作 “经过多年的法治构建和机制建设,美国的数据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已经非常完备,对自己核心数据的保护力度和标准都走在世界前列。但美国从不提自己在数字领域的先发优势和头部效应。在话术体系上,美国不断鼓噪其他国家在数字领域后发优势的威胁。美国将数字领域的发展问题政治化,拿意识形态划线,给全球数字治理带来严峻考验。”李艳表示,这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数字治理各主要大国国际合作的信任基础遭到严重破坏;二是数字治理合作机制的建设进程会相应迟滞;三是全球数字治理规则体系的制定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美国试图在全球推行自己的数字治理理念。“美国推行的全球数字治理理念,是典型的以‘数字自由主义’之名,行‘数字霸权主义’之实。”裴轶表示,美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全球。美国一直希望主导构建一套“自由主义”全球数字治理规则,推动全球数字市场自由开放,强调数据自由流动,在维护其数字经济先发优势的同时,推动美国数字企业更多占领国际市场。在美式“双标”的搅局之下,全球数字治理分歧巨大,主要体现在数据自由开放与保护主义的价值观分歧、域外执法权实施的分歧等,缺乏一套统一有效的数字治理规则。”...

拜登警告美国新冠疫情或将恶化

新华社华盛顿美国总统拜登25日接种针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加强针,并警告美国进入冬天后疫情或将恶化。   拜登当天下午在白宫附近的艾森豪威尔行政办公楼里接种该加强针,并发表讲话。他说,新冠病毒不断变化,新变种出现在美国以及世界各地,随着天气变冷,人们将在室内待得更久,新冠病毒等传染性病毒将更容易传播。   拜登还警告,美国目前每天仍有数百人因感染新冠病毒失去生命,这一数字在今年冬天可能会上升。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显示,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经超过9700万,死亡病例逾106万。   本月13日,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延长因新冠疫情暴发在美国实施的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以应对冬季新冠病例可能激增的情况。

美国人权报告:自己人权劣迹斑斑,没资格批评他国

海外网美国国务院发布的《2021年国别人权报告》遭到多国政府和学者谴责。《东盟邮报》刊发菲律宾学者安娜•罗萨里奥•马林达-乌伊的专栏文章,批评美国双标和虚伪。文章指出,美国的人权状况劣迹斑斑,没资格批评他国。   文章提到,美国肆无忌惮地指责和抨击他国人权,采取双重标准和虚伪的态度,好像美国在人权问题上占据道德制高点和伦理优势,仿佛美国是“世界人权法官和榜样”,这令人难以置信。事实上,美国不适合充当其他国家效仿的人权榜样。美国是迄今为止国际人权领域最厚颜无耻的国家之一,罪行累累。美国经常言行不一,却不知羞耻地指责其他国家的人权,仿佛自己有道德优势和可信度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不承认也不遵守联合国和其他人权机构提出的人权条约的大国。尽管美国声称自己是“世界人权的捍卫者”,却未批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美洲人权公约》。美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没有批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国家,也没有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一项任择议定书,没有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更不是《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缔约国。   美国一味谴责和批评其他国家和地区侵犯人权,自己的人权纪录在某些情况下,恶劣程度超出想象。例如,25岁的非裔居民帕特里克·利奥雅在密歇根州遭枪杀,美国白人警察并非出于自卫,跪压在利奥雅身上,向其头部开枪。在美国,警察对有色人种施暴的案例屡见不鲜,乔治·弗洛伊德、迈克尔·布朗、布伦纳·泰勒、雅各布·布莱克都是在手无寸铁、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遇害的黑人。   就美国国内而言,2013年至2021年5月,有9000多人遭警察杀害,这还不包括2022年的数据。仅2021年,至少有1124人死于警察暴行。大多数受害者都属于非暴力犯罪或根本没有犯罪。毋庸置疑,美国是警察暴力案件最多的国家。此外,非裔美国人和美国原住民遭受警察虐待的程度高于白人,包括非致命武力、任意逮捕、拘留和骚扰,这种暴行与日俱增。   近年来,美国与枪支暴力有关的案件也在不断增加。2022年至今,美国枪支暴力死伤人数已达2.1万人。2021年,美国发生693起大规模枪击事件,比2020年高出10.1%,超过4.4万人因枪支暴力死亡。美国的公共安全状况已走上下坡路。毫无疑问,类似的事件几乎每天都在美国发生,美国的人权状况也在日益恶化。   在新冠疫情暴发后,无数亚裔美国人遭到种族攻击和歧视,此类与人权有关的侵犯行为正在上升。此类事件并非新鲜事,而疫情开始后,美国的种族歧视和暴行对亚裔美国人造成了更为沉重的打击。   此外,2021年美国南部边境拘留了170多万移民,包括45000名儿童。美方暴力执法造成557人死亡,系1998年以来的最高数字,比前一年增加了一倍多。与此同时,无家可归的美国人数量也令人震惊。根据《纽约时报》2021年12月19日的报道,仅在旧金山,每100名居民中就有一人无家可归。   对外方面,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发动的战争,已导致2000多万人成为难民或被迫移民。美军从阿富汗撤离前,美国无人机空袭导致阿富汗一家十口死亡,其中包括7名儿童,最小的死者仅2岁。此外,到目前为止,仍有39人被美国关押在关塔那摩监狱中。   鉴于上述问题,我们有必要问一下,美国这位“人权判官”对其他国家的人权问题指手画脚,是否会承担责任,解决自己在境内外糟糕的人权问题?   文章最后写道,义愤填膺应该留给真正的正义之士。美国在境内外的人权纪录如此恶劣,毫无正义可言。美国对世界进行人权教育属于闹剧,鉴于其恶劣的人权纪录,美国既没有道德优势,也没有诚信。美国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并且首先解决自己的人权问题,而不应该对其他国家的人权指手画脚。

美国抗疫“躺平”遗患无穷

 随着北半球秋冬季来临,公众室内活动增多,最新疫情指标显示美国可能再次面临新冠疫情加剧风险。在逾百万美国人死于感染新冠病毒之后,美国媒体和专家表示,在抗疫问题上“躺平”的作法已对美国社会造成难以弥合的创伤。新冠疫情暴露了美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方面的缺陷,凸显美国疫情防控体系的深层次疴疾。  病毒传播显现加剧迹象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美国7天平均日增新冠确诊病例约3.9万例,7天平均日增死亡病例约340例,7天平均日增住院病例近3300例。但专家表示,美国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远高于官方统计数据,因为部分轻症感染者不再去做检测,部分感染者在家中检测后不再上报结果。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近日报道称,随着美国即将入冬,有迹象显示美国的新冠感染病例数可能再次激增。例如,一些地区从废水中检测到的新冠病毒水平有所上升,包括宾夕法尼亚州、康涅狄格州、佛蒙特州和美国东北部的其他地区。公共卫生专家认为,这可能是疫情反弹的一个早期预警信号。 流行病学家还表示,新冠病毒变异比最初预想的更快、更广泛。进入秋冬季,室内活动增多,美国可能再度迎来新冠病例“激增潮”。   费城儿童医院政策实验室主任戴维·鲁宾表示,疫情监测显示,美国北部一些地区的感染病例数和住院病例数已经开始增加,开始呈现出新冠病毒传播加剧的迹象。“冬季疫情反弹正在开始。”   然而美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仅有约68%的美国人口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已接种疫苗人群中仅不到半数接种了一剂加强针。《华盛顿邮报》近日援引美国全国公民基金会一项分析预测,如果今年秋季美国的加强针接种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可能会有超过7.5万本不必要失去生命的人死亡。  “躺平”代价高昂   面对新冠疫情,美国政府过早取消口罩令、隔离感染者、追踪密接者等严格防控措施,造成大量人群感染,酿成100多万美国人死亡的悲剧。《纽约时报》近日报道说,美国为抗疫失败付出高昂代价。   美疾控中心8月3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较前一年缩短近1岁,这是该项数据连续第二年下降。过去两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下降了近3岁,该降幅创二战以来的新高。报告分析认为,新冠疫情是导致美国2021年人均预期寿命缩短的首要原因。  受“长期新冠症状”困扰的人群正不断增加。美国媒体报道称,“长期新冠症状”对美国人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正在影响劳动力市场,美国政府却任由疫情蔓延。   据美疾控中心介绍,“长期新冠症状”涉及消化、呼吸以及神经等多个层面,主要表现为疲倦嗜睡、容易发烧,还有不少人会有头痛、呼吸困难、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症状。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埃塞基耶尔·埃马努埃尔认为,“长期新冠症状”将是一个持续且非常严重的全国性问题,将拖累经济,对美国伤残保险体系造成严峻考验,并给民众带来悲剧。   公共卫生治理暴露缺陷   《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却完全没有为应对新出现的病原体做好准备。新冠疫情和猴痘疫情都暴露了美国疫情防控体系的深层次疴疾,这表现在公众信任度骤降、不实信息泛滥以及公共卫生官员与病患之间、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都存在严重分歧等。这预示着美国将来应对新出现疫情时“几乎不可避免”会再次陷入混乱。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近日指出,新冠疫情在美国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应对不断涌现的新变异毒株。新冠疫情暴发至今已经接近3年,而美国国内对于应该采取什么防控干预措施,依然没有统一的认识。   《纽约时报》的报道分析认为,面临重大疫情时,全美缺乏协调统一的应对措施,最大的障碍源自联邦、各州和地方政府之间对责任划分和资源分配存在严重分歧,以及公共卫生官员与实际治疗患者的医护之间沟通缺失。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病毒学家克里斯蒂安·安德森表示,自己曾以为美国应对新冠疫情暴露出的种种缺陷会随着问题日渐凸显而得到重视和弥补,但现实恰恰相反,目前的准备情况比新冠大流行初期更差。

“不要自满!”福奇警告美国“长期新冠”危机!

美国宣布了“假想的胜利” 福奇是在英国《卫报》18日刊出的独家专访中发出上述警告的。报道称,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每天仍导致约400人死亡,这一冷酷的事实比正遭受“长期新冠”的数百万人更引起公众关注,但福奇提醒,后者“是一种隐藏在雷达屏幕下的非常隐匿的公共卫生紧急状况”。 福奇所说的“长期新冠”是指新冠后遗症,又被称为新冠长期症状。《卫报》称,世界卫生组织认为,10%至2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留下了呼吸困难、疲劳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在急性感染治愈后持续很长时间。据估计,750万至2300万美国人已发展为“长期新冠”。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可能有超过100万人无法再工作,导致500多亿美元(约合36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损失。 “它带来的不幸、挑战和令人沮丧中的一部分是,它有太多元素不符合已知或可识别的致病过程。”福奇说,比如,如果一个人严重疲劳到无法工作,没有任何实验室测试、X光、CT扫描或核磁共振能指出病因。为什么一个智力敏锐、精力充沛的人,突然之间就无法在任何事情上集中注意力超过半小时呢?为什么那些出色的运动员不再有运动耐力呢?他承认,在这种情况下,试图治疗或治愈“长期新冠”变成一场“赌博”,因为“我们甚至不知道治疗的目标是什么——这是在黑暗中游泳”。 《卫报》称,科学家们正对此进行研究,但美国政治气候的干预是严峻的。在经历了两年半的封锁、限制和激烈交锋之后,口罩正在被摘掉,新冠肺炎疫情从新闻报道中消失,上个月总统拜登自己宣布“疫情大流行已结束”,美国国会拒绝额外拨款以满足检测和疫苗需求。“我希望情况会有所改变。”福奇说,“如果你宣布胜利,你就是在宣布一场假想的胜利,因为我们还没有赢得这场战斗。” 至少试图阻止19份疫情报告发布 美国众议院冠状病毒危机特别小组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披露了美国抗疫初期的丑闻。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报告说,特朗普政府的助手“夺取了对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通信的控制权,阻止公共卫生官员向美国民众提供关于疫情的准确信息”。 这份91页的报告基于对特朗普政府应对疫情情况的第三次广泛调查,证明其在卫生部门及下属的疾控中心“安插了试图淡化疫情严重性的政治人员”。CDC高级官员加拉塔斯告诉调查人员,特朗普的亲密盟友、被任命为卫生部助理部长的卡普托使用“欺凌行为”,让CDC的官员“感到威胁”。 CDC官员、《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编辑克里斯汀·凯西形容特朗普政府干预的过程“非常不寻常”。调查披露,2020年5月至9月中旬,当时的卫生部官员试图影响CDC关于疫情的科学报告,编辑其中的内容或阻止至少19份他们认为可能对特朗普有害的报告发布。他们成功改变或推迟了至少5份科学报告的发布。 调查报告还显示,特朗普政府在疫情关键时期阻止下达要求民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戴口罩的联邦命令。CDC全球移民与检疫司司长马丁·塞特隆告诉调查人员,口罩令本可以为拯救美国人的生命做出重大贡献。此前,特朗普政府还拒绝了CDC将邮轮禁航令延长的计划,因为时任副总统彭斯受到相关行业游说。 CNN报道称,塞特隆在调查报告发布后发声明说,上届政府对应对疫情实施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干预。正如报告所显示的,特朗普和他的高级助手多次攻击CDC的科学家,损害该机构的公共卫生指导并压制发布科学报告,以淡化病毒的严重性。“政治优先、蔑视科学和拒绝听从公共卫生专家的建议,损害了国家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的能力,并将美国人置于危险之中。” 新的冬季疫情潮正在酝酿 抗疫失败的美国可能很快将迎来新一波疫情考验。美国《国会山报》17日报道称,欧洲新冠肺炎病例的增加引发美国可能在今年冬天经历新疫情潮冲击的警告,因为美国此前病例激增就是在欧洲病例上升后。欧洲新增病例大约在9月初开始上升,目前7天平均新增病例数约为20万例。美国7天平均确诊数约为3.8万例,但降温使民众待在室内,疫苗加强针的接种数量依然不高以及总体上对抗疫的轻视态度,正在为一场类似大西洋彼岸的冬季疫情潮埋下隐患。 美国合众国际社报道称,政府数据显示,新的更具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开始在美国各地蔓延。CDC说,感染新变异病毒的病例总数占美国新增病例数的10%以上。“拜登总统说疫情大流行已经结束,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华盛顿大学流行病学家阿里·克达德对《国会山报》说,疫情没有结束,尤其是现在冬天即将来临。

海外网评:多方反对“脱钩断链”,互利共赢才是人心所向

  《日本经济新闻》10月18日刊发的一篇报道批评所谓“与中国脱钩”论调。文章分析,若把中国排除在外,全球所有商品的成本都会大幅上涨,日本每年会损失53万亿日元。日媒这篇报道说了大实话,再次给那些鼓吹“脱钩断链”的人好好上了一课。   近段时间以来,国际社会反对“脱钩断链”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新加坡总理李显龙10月18日在访问澳大利亚期间表示,“脱钩”的进一步后果包括“可能导致经济合作减少、相互依赖减少、信任减少,最终可能导致世界不稳定”。德国前国防部长沙尔平近日撰文指出,德国经济与中国市场“脱钩”的想法并不现实。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近日刊文说,诸多经济学家表示,“硬脱钩”对中美两国而言是非理性的双输局面。可以说,从政界到商界再到学界、从亚洲到美洲再到欧洲,反对“脱钩断链”的声量正在不断壮大。   “脱钩断链”论调不过是西方某些政客哗众取宠式自嗨,难敌中国经济的巨大吸引力。韩国三星电子全球社长黄得圭日前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中国拥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强大的物流体系、巨大的市场、鼓励创新的优惠政策,以及其他应对全球不确定性因素的条件,这正是吸引三星等外企的原因。黄得圭这番话颇有代表性,中国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是中国市场吸引力最好的说明,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西方某些政客喊两句政治口号就能轻易撼动的。   “脱钩断链”论调极其不负责任,扰乱世界经济链条注定不得人心。以芯片制造为例,先进芯片生产包括1000多个工序,需要70次跨境合作才能完成,美国政府近日限制芯片出口的损招危害芯片产业全球供应链安全,招致骂声一片。世界早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出于政治目的人为设限破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损人不利己,只会使本已脆弱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脱钩断链”将给世界经济带来的灾难,已经引发国际社会越来越强烈的担忧。德国汽车行业专家杜登赫费尔警告说,世界将四分五裂,而且“没有回头路可走”。   “脱钩断链”论调暴露了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思维,与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心胸高下立见。连日来,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祝贺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表达了对发展对华关系的高度重视。绝大多数国家不会盲目跟风“脱钩断链”,中国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惠及的是各国人民。叙利亚驻华大使哈桑内接受海外网采访时的一番话十分恳切:“中国不想从其他国家掠夺,只是希望合作,因此中国受欢迎。”   世界绝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开放合作仍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仍是人心所向。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也不会变。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发展将为地区和世界提供更多机遇,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