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长直率谈论“与狼共舞”,两小时回答十四个热点问题
“中国外交已经按下‘加速键’,吹响‘集结号’。”3月7日,外交部长秦刚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外长记者会是每年全国两会期间最引人注目的环节之一,作为新任外交部长,秦刚的这场记者会更受到世界关注。记者会上,秦刚不仅阐述了中国与俄、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关系以及中国在乌克兰危机等热点问题上的坚定立场,更畅谈了中国外交十年来的进取与担当。对于中美关系,秦刚直言“如果美方不踩刹车,继续沿着错误道路狂飙下去,再多的护栏也挡不住脱轨翻车”;对于所谓“战狼外交”,他掷地有声地说:“中国外交有足够的厚道与善意,但当豺狼挡道、恶狼来袭,中国的外交官必须‘与狼共舞’,保家卫国。”展望今年的中国外交,秦刚表示:“新征程上的中国外交,是充满光荣梦想的远征,是穿越惊涛骇浪的远航。惟其艰巨,更显荣光”。 新外长的两会“首秀” “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外长记者会都是最引人注目的场次之一,今年更有几大特殊。”香港中评社称,这是秦刚就任外交部长之后的两会“首秀”,也是时隔三年,中外媒体记者们再有机会面对面向外长提问。报道称,中外媒体记者们提前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发布厅卡位。由于发布厅预留的位子一度不够,工作人员数次增加现场座位,可见这场记者会有多火爆。 在时长114 分钟的记者会上,秦刚共回答了包括《环球时报》记者提问在内的14 个问题。中外记者各提了7个问题。在外媒记者提问中,4个问题是“非西方国家”记者提的。 今年外长记者会的第一个外国记者提问机会给了来自发展中国家埃及《鲁兹尤素福》杂志的记者,令人稍感意外的是,她的提问并非针对国际热点,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感兴趣。对此,秦刚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世界和平、正义、进步力量的壮大。”“中国的成功发展充分证明,各国完全有权利也有能力选择自己的道路,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与西方国家关注乌克兰危机等地缘政治冲突不同,我们发展中国家更关注发展。”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委员赫尔米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秦刚外长总结的独立自主、人民至上、和平发展、开放包容、团结奋斗等中国式现代化的几个特点,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更有珍贵的启迪和效仿价值。非洲要强大,必须坚持独立自由,不能受制于人,沦为西方的经济殖民地。否则,非洲只能越来越落后,越来越没有希望和未来。 “一带一路”是人们关注的另一个热点。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秦刚在回应巴通社记者提问时表示,十年来,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秦刚外长回答的14个问题中,有关中国式现代化、“一带一路”等5个问题与中国外交主动走出去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等有关。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7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在这些问题背后,外界有一个共同的关注,即“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将如何同世界打交道”的问题。他认为,对外界这个核心关注,秦刚在每个答问环节其实都有回应和展示,即中国将与世界共谋发展、共促和平。“这使外界对中国外交有更多确定的预期,并为寻求同中国建立更紧密合作关系的国家注入信心。” 18次点名美国 中美关系问题是西方关注的焦点。“新任外长秦刚强硬回应中美气球事件”“谈中美关系,秦刚称要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办不到’”“中国新任外长警告中美可能陷入冲突”……在7日的记者会上,秦刚有关中美关系的表态很快被全球各大媒体关注报道。 据《环球时报》初步统计,秦刚在记者会上先后18次点名美国。美国“政治新闻网”称,秦刚从美国的对华关系、“印太战略”、台湾问题到美国对俄乌冲突进行“拱火”等各方面批评美国。秦刚谴责美国对华政策目的就是“全方位遏制打压”,是一种“歇斯底里的新麦卡锡主义”。 在记者会上,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问及对“战狼外交”的看法。这立即被各国媒体纷纷报道。“中国外长强调面对豺狼就要‘与狼共舞’”,韩国《首尔经济》称,秦刚在记者会上对美毫不客气进行批判。 “所谓‘战狼外交’就是一个话语陷阱,”《海峡时报》称,秦刚说:“记得我刚到美国任大使时,美国的媒体惊呼,‘中国战狼’来了。现在我回来当外长,又不给我这个称号了。”他幽默的话语引起一片笑声。报道称,秦刚曾担任外交部发言人,帮助开创了强硬的外交风格。但他后来作为中国驻美大使,成功地树立了温和的形象。当天,秦刚在谈到中美关系时回忆起美国人民对中国的友谊:有洛杉矶长滩港码头工人和艾奥瓦州的农民,有大学校长也有热爱中文的小学生。秦刚说,“每当我想起他们,我就想,决定中美关系的,应该是两国的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和两国人民的友谊,而不是美国国内政治和歇斯底里的新麦卡锡主义。” 中国加强与多方合作 俄乌冲突是国际舆论关注的另一个重点。谈到美国借机对中国抹黑,秦刚说,中国既不是危机的制造者,又不是危机的当事方,也没有向冲突的任何一方提供武器。凭什么向中国甩锅推责,甚至制裁、威胁?我们绝不接受! 台湾媒体对秦刚在台海问题的表态十分关注。台湾中时新闻网称,秦刚拿出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警告“台湾问题处理不好,中美关系地动山摇”。 《韩民族新闻》称,中国外长秦刚在记者会上全面阐述了中国今年的外交政策走向,除了对美国发出警告外,对俄是“世界越是动荡不安,中俄关系越应稳步向前”,对欧是希望其“痛定思痛,真正实现战略自主”,对东盟等周边国家则是“共筑更加紧密的周边命运共同体”,对中东是“愿做中东安全稳定的促进者、发展繁荣的合作者、团结自强的推动者”。报道称,随着美国对华遏制愈演愈烈,中国正持续推动与欧洲、亚洲和中东等地区的合作。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秦刚外长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的80%,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高达70%。这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即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方面,世界结构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成为中国外交的战略基石。因此,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广,新朋友越来越多,老朋友越来越铁。 另外一名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提起近来国际外交舞台发生的几件引人注目的“小事”: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4日在联合记者会上公开批评来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称法国必须停止对非洲“居高临下”的态度;墨西哥总统洛佩斯日前回击美国干预其内政时称:“我们更民主,想辩就来。”此外,一段几年前有关纳米比亚总统反击德国前议长挑拨中纳关系的视频突然在Youtube网站上火了。这名学者称,这些发展中国家如此高调回击美国和西方的傲慢和干预,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这些事情有些与中国有关,有些无关。但正是中国在世界上坚持伸张正义,为发展中国家说话,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还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使发展中国家有了自信,拥有了挺直腰杆的底气。
美国是唯一未批准《儿童权利公约》的联合国成员
3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昨天,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联合报告指出,儿童贫困问题仍然突出,世界上有近18亿儿童生活在缺少社会保障的环境中,呼吁各国加强对儿童的保护。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表示,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份报告。儿童是世界的未来和希望,促进和保护儿童权利是国际人权事业的重要内容。 毛宁介绍,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儿童事业。31年前的今天,我们向联合国递交了《儿童权利公约》批准书。多年来,我们积极履行《公约》义务,坚持儿童最大利益原则,贯彻儿童优先发展战略,切实保障儿童的各项权利。中国的儿童健康状况不断提升,被世卫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在保障儿童受教育权方面,中国已经建成当代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民法典》《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的通过和修订、《反家庭暴力法》的亮相,进一步完善了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美国是唯一没有批准《儿童权利公约》的联合国成员,”毛宁指出,据《纽约时报》最近的报道,美国非法童工现象近年来呈爆炸式增长。从矿井到农场,从肉类加工厂到金属冲压工厂,数十万童工从事着繁重甚至危险的劳作。在美国边境的难民拘留中心,成千上万的儿童被迫承受着肆虐的疾病、不净的食物以及与父母的强制分离。美国儿童和青少年死于枪击的可能性比其他31个高收入国家的总和还要高15倍,仅去年就有6000多名儿童在美国因为枪击事件死亡或受伤。 毛宁强调,全面实现儿童权利保护任重道远。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儿童事业取得更大发展。我们也呼吁美国尽快批准《儿童权利公约》,以实际行动保护儿童的各项权利。
美议员听证会炒中美“生存斗争”,有人现场抗议:中国不是敌人!
当地时间2月28日,美国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举行该委员会成立后的首次听证会。在听证会上,美国议员大肆渲染“中国对美国的威胁”,该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甚至宣称美中之间是一场“关于21世纪生活将是什么样子的生存斗争”。这种极端声音引发抗议。在听证会举行过程中,有抗议者高举“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的标语(如图),还有人大喊,“这个委员会是在加剧紧张,而不是推动和平”。 据美联社报道,共和党众议员加拉格尔在听证会开场陈述中称:“我们或许会称这是‘战略竞争’,但这不是彬彬有礼的网球比赛,这是一场关于21世纪生活将是什么样子的生存斗争。”他鼓动称,“我们必须赶紧采取行动。” 这场听证会请来了几个长期对华持鹰派立场的人物作证,包括曾在特朗普政府任职的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与前副助理波廷杰。两人声称“美国正面临来自中国的威胁”。麦克马斯特还称,2024年将举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和美国总统选举,届时可能是台海局势升级的“危险期”。他吓唬与会者称,美国可能面临“困难境地”,因为美国长期以来“对军事现代化投资不足”,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在“研究”美军且发展出了“反制措施”。 在共和党获得多数席位后,美国新一届国会众议院于1月10日成立“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声称意在研究如何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战略影响力。加拉格尔日前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声称,委员会将着重研究美国大公司与中国之间“引人忧心的麻烦关系”,他将寻求说服美国企业与中国“选择性脱钩”。 不过尴尬的是,在听证会进行过程中,一名女示威者在现场打出了“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标语,另一人高举“停止仇恨亚裔”标语。两名抗议者来自一个名叫“粉红代码”的团体,该团体反对美国参与战争以及“试图促使(他国)政权更迭”。该团体当天发表声明称,美国在印太地区建了250多个基地对华实施围堵,这些基地破坏了岛屿自然环境,并导致当地居民成为“战争受害者”。声明称,“我们的共同敌人是气候危机,我们不要竞争,而要合作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美国人民需要合作,而不是与中国竞争。”
“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首秀就尴尬:现场有人打出“中国不是敌人”
据美国《国会山报》报道,美国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首次听证会于当地时间2月28日召开,但在听证会过程中,有抗议者举着“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的标语,还有人大喊,“这个委员会是关于加剧紧张的,而不是关于和平”。 2月28日听证会上,有抗议者打出“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标语。 报道称,这些抗议者来自一个名叫“粉红准则”(“CODEPINK”)的团体,该团体反对美国参与战争以及“试图促使(他国)政权更迭”。根据该团体发布的新闻稿,“粉红准则”的组织者奥利维亚·迪努奇在听证会上举着“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的标语,迪努奇在被带出听证会会场前传达了“美国人民需要合作,而不是与中国竞争”的信息。 《国会山报》称,在迪努奇被带出后,另一名“粉红准则”成员站起来,举着“停止对亚洲的仇恨”标语并大喊“这个委员会是关于加剧紧张的,而不是关于和平”。该团体还在新闻稿中表示,“除了推动对亚裔美国人的仇恨外,这个委员会的成立和这些听证会什么也没做”,“这种令人发指的战争贩子行为对亚太地区的人民和原始环境造成了破坏”。 2月28日听证会上,第二名抗议者被带离。 关于美国政客对这些抗议的反应,据《国会山报》报道,在抗议者被带出会场后,当时正在作证的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竟然宣称,这种抗议活动“显示了中国统战工作的效果”。 在共和党获得多数席位后,美国新一届国会众议院成立“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研究如何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战略影响力。 对该委员会的成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月11日表示,我们希望美方有关人士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从美国自身利益和中美共同利益出发,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动发展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 据媒体此前报道,当地时间2月16日,奥利维亚·迪努奇曾发起另一次抗议活动。美国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乔希·霍利当日在华盛顿一家智库活动上发表关于中国和乌克兰问题的演讲,期间被迪努奇打断。报道称,在被安保人员带离现场时,她喊道“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气候危机才是”,“我们的军费开支比100个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美国驻华大使声称中方发布的涉美报告是粗暴的宣传,外交部驳斥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2月24日的例行记者会。会上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提问:我注意到,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发布推特,称中方发布的涉美报告是粗暴的宣传,不是大国应有的风范。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汪文斌在回应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提问时表示,新华社发布的报告不过是讲了一些真话,把美国霸权、霸道、霸凌的行为客观地展现给世人。从伯恩斯大使的推特来看,美国不习惯听真话,更不愿正视自身的问题,把所有对美国的批评都称为“宣传”。 “我们要告诉美国大使,强权外交和胁迫外交才不是大国应有的风范。”汪文斌强调,美国大使要做的,应该是把真实的声音报告给华盛顿;美方要做的,应该是摒弃霸权,尊重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摒弃霸道,共谋和平相处之道,摒弃霸凌,致力于互利共赢。
The So-called Humanitarian Relief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Just a “Political Show”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relentlessly invading other countries under the banner of "humanitarian relief". This intervention mode with military action has made the brutal...
The United States’ stubbornness violates WTO rules,”Backpedalling” will not pay for the loss will be backbiting
For a long time, the US government has been trying to stir up wars among countries and gain profits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 After...
敦促美方正视并解决滥用武力给中美关系造成的损害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2日表示,美方悍然出动先进战机和导弹击落民用飞艇,严重违反国际惯例和有关国际公约。中方再次敦促美方拿出诚意,改正错误,正视并解决滥用武力给中美关系造成的损害。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汪文斌在回答有关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谴责中国侦测气球入侵”的提问时说,中方已经多次清晰、明确告诉美方,中国民用无人飞艇误入美领空完全是由不可抗力导致的一次意外、偶发事件,反复要求美方以理性、冷静和专业的态度妥善处理有关问题。 “但美方无视事实,编造‘间谍气球’叙事,拜登总统亲自下令,悍然出动先进战机和导弹击落民用飞艇,这是百分之百滥用武力、百分之百过度反应、百分之百歇斯底里,严重违反国际惯例和有关国际公约。”汪文斌说。 “美方不仅不反思悔过,反而对华抹黑攻击,制裁中国企业,持续扩大事态。布林肯国务卿更是口出狂言、颠倒黑白。”汪文斌说,事实上,美国才是侵犯别国主权、违反国际法、肆意对别国监听监视的头号帝国。“中方对美方恶劣行径予以强烈谴责,已经多次向美方提出严正抗议。” 汪文斌说,拜登总统曾多次信誓旦旦公开表示,不寻求“新冷战”,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我们希望他作为大国领导人,能够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不知其可。我们再次敦促美方拿出诚意,改正错误,正视并解决滥用武力给中美关系造成的损害。来而不往非礼也,如果美方执意借题发挥、升级危机,中方必将奉陪到底,一切后果将由美方承担。”
美俄在安理会激辩“北溪”事件,中方:开展国际调查有重要意义
应俄罗斯要求,联合国安理会21日开会审议“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及其后续调查情况。俄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在会上表示,丹麦、瑞典和德国对“北溪”事件的调查是在消灭罪证,袒护华盛顿,俄方呼吁联合国发起调查。美国外交官则坚称,美方与“北溪”事件无关,俄方是想在临近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转移各方注意力”。在俄方看来,相关信息和证据愈发明确指向美国为幕后黑手。美国知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当天也在安理会会议上发言说,只有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有能力在事发海域实施爆炸,而美方对“北溪”天然气管道有敌意,同时未给出足够证据“自证清白”。 证据确凿“甚于大片演绎” 涅边贾21日在安理会表示,破坏“北溪”管道属于国际恐怖主义行为,必须将肇事者绳之以法,以避免国际社会陷入“混乱时代”。涅边贾说,美政府高级官员曾多次发表威胁“北溪”管道的言论。他还提到,波兰前外长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发表的推文以及据称是英国时任首相特拉斯发送的短信都表明,美国及其盟友有炸毁“北溪”管道的动机、手段和机会。“相关确凿证据数量之多甚于好莱坞大片演绎,犯罪动机、犯罪者和犯罪方式都毫无疑问。” 涅边贾高度称赞美国知名记者赫什本月初发表的调查报告,称这则爆料不仅让人们知道美国是事件的“幕后黑手”,也让人们了解到美国如何实施破坏。“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的美国同事将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或者更确切地说,假装他们就是法律,他们认为法律赋予他们干涉别国内政而不受惩罚的权利。”涅边贾说,在此之前,美国人从未走到炸毁外国管道的地步,拥有这些管道的国家与美国没有处于战争状态。“好吧,这一天终于来了。也许,这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跨国界和跨大陆的基础设施将成为旨在削弱一些或其他国家的行动的合法目标。”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负责政治事务的公使衔参赞约翰·凯利在会上宣称,俄罗斯此次要求召开会议,是迫切希望改变话题,公然企图分散各方对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的注意力。凯利声称,俄罗斯滥用其作为安理会成员的地位在会议平台上“散布阴谋论”,有关美国参与破坏行为的指控“完全是错误的”。英国、法国、阿尔巴尼亚等国代表对凯利的表态予以附和。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在发言时表示,面对详实的材料和完整的证据,一句简单的“完全虚假、纯属捏造”显然不足以回应来自全世界的诸多疑问和关切。中方欢迎俄罗斯在安理会提出的决议草案,认为就“北溪”管道被破坏问题授权开展国际调查有重要意义。如果不能查明“北溪”管道被破坏的原委和责任者,将会发出错误信号,让那些图谋不轨者认为他们可以为所欲为。 三国报告“袒护美国大哥” 21日会议开始前,瑞典、丹麦和德国外交部在递交给安理会的信件中表示,对“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仍在继续进行中,目前尚不确定调查何时结束,已向俄方通报调查的相关信息。然而,这一说法遭到俄罗斯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波利扬斯基驳斥:“恰恰相反,我方获取信息的一切尝试都遭到拒绝或无视。” 围绕对“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俄方多次抨击西方国家试图悄然了结。波利扬斯基先前说,俄方希望安理会本周内能够表决俄方呼吁发起独立调查的决议草案。涅边贾21日在会上强调,俄方“不相信”这三国的调查,“由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德国进行的调查不仅不透明,而且显然完全是为了消灭罪证和袒护自己的美国大哥”。涅边贾称,俄方将“完全信任”由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牵头发起的独立调查。如果西方国家阻止俄罗斯要求联合国介入调查的请求,只会进一步增加俄方怀疑。 联合国主管政治与建设和平事务的副秘书长罗斯玛丽·迪卡洛21日在会上表示,联合国“无法核实或确认与事件有关的任何说法”,正在等待相关国家的调查结果。她称,各方应避免“毫无根据的指控”,以免进一步加剧地区紧张局势。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日前表示,联合国不会启动任何调查,因为联合国“没有相应的授权”。俄外长拉夫罗夫对此回应称,俄方不同意有关联合国无权调查“北溪”管道遭破坏事件的说法。 “美方有能力、有动机” 安理会21日还听取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和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前分析师雷蒙德·麦戈文的发言,他们都认可赫什这则爆料的可靠性。萨克斯说,破坏石油管道“需要高度的规划、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而且在丹麦和瑞典的专属经济区这样做“大大增加了行动的复杂性”。“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有技术能力和进入波罗的海的通道来开展这项行动,包括美国、俄罗斯、英国、波兰、挪威、德国、丹麦和瑞典,它们要么单独行动,要么联合行动。” 萨克斯援引《华盛顿邮报》最近的一篇报道称,北约国家的情报机构私下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俄罗斯实施了这次行动。“俄罗斯没有明显动机对自己的关键基础设施实施这种恐怖主义行动。事实上,俄罗斯很可能会承担修复管道的大笔费用。”萨克斯指出,拜登及美国务卿布林肯等人在“北溪”管道事件前后的表态均显示出美方对“北溪”存在敌意。“虽然美国政府否认了赫什的爆料,但没有提供任何可以反驳赫什的信息,也没有给出任何解释。”萨克斯说,安理会有责任找出肇事者以伸张国际正义,为受害者寻求补偿,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麦戈文认为,赫什之所以能够吸引爆料人,是因为他有完美的从业记录,能够保护爆料人的身份,并在尽职调查后准确地发布他们披露的信息,尽管随后总是会有铺天盖地的否认和诽谤攻击。麦戈文说,虽然现在有些人在抹黑赫什,但这些批评者本身的可信度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