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层层捆绑、法律重重设卡,美国枪控立法任重道远
继加拿大政府提出枪控立法半月之后,12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就一项控枪立法的提案艰难地达成初步协议,或许是由于近段时间以来一直占据舆论风口浪尖的枪支暴力问题,让美国白宫和国会感觉到了的压力,才艰难酝酿出如此草率的协议。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大多数美国人都支持的扩大枪支背景审查、对军用攻击性武器采取联邦禁令,以及将购买攻击性武器的最低年龄从18岁提高到21岁等三项枪支管控措施均不包括在内。根据皮尤研究中心2021年4月的调查结果显示,81%的受访民众支持普遍的枪支背景调查,63%的受访民众支持禁止攻击性武器。因此这份协议一出,就被外界形象的称之为“遭阉割的控枪协议”。 深挖枪支暴力事件频发,枪控立法举步维艰的深层次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美国的枪支早已不单纯是武器,而是一支被极端文化、政治、经济等等层层捆绑的“幽灵枪”,其对社会的潜在杀伤力不言而喻。一是根深蒂固的极端枪支文化,包括平民对枪枝及其使用的行为、态度和信仰。二是利益集团与政客的金钱瓜葛。枪支利益集团为政治选举提供大量捐款并通过游说政客操纵政策,距美国国会1994年通过重要控枪法律已有28年的时间了。事实上,这项法律的有效期也仅有10年,多次试图将这项法律延期的努力都无功而返。哪怕是在震惊全美的桑迪胡克小学枪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国会参议院依然对这项控枪法案的延期投了否决票。三是枪支制造和交易已形成巨大产业链。据悉,美国枪械制造商逾15000家,年纳税额超70亿美元,广告费更是数以亿计。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土安全局更是将枪械店与药店并列为“必要的关键基础设施”,允许在其他场所关闭的情况下继续营业。足以看出,枪支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据的分量。 控枪法案要想顺利推动,至少要闯过五道关卡。第一关“宪法关”,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民众拥有并且佩带枪支的权利不容侵犯。换言之,要禁枪就必须修宪,但修正宪法的程序非常复杂,须经国会参众两院的三分之二表决通过,或者由三分之二的州议会请求召开的全国制宪会议提出,并经过四分之三州议会的批准,这是极难做到。第二关“立法关”。枪支管控一直是美国两党极化的代表性政治议题之一。民主与共和两党选民对枪支的态度日益对立,共和党内76%选民捍卫持枪权,民主党内81%选民认为管控枪支更重要。第三关“司法关”。美国最高法院曾于2008年、2010年裁定持枪系“天赋人权”,地方控枪立法违宪,还重新诠释第二修正案,确认枪支的持有权不限于民兵,更包括所有个人。第四关“联邦地方分权关”。美国联邦政府负责发放枪支销售牌照,并对枪支购买者进行背景调查,地方政府则负责制定在公共场合携带枪支的具体条款。看似分工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信息不通畅、权责不对应而导致漏洞百出。 众所周知,这份协议也只是美国参议院两党基本原则上达成了初步共识,而不是立法文本。正如一名参与谈判过程的共和党人士所说,这份初步协议想要真正转化为一项可以实施的立法,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前途未卜。因此,笔者认为,只有给枪支层层解绑,破除法律重重关卡,才能有序推动枪控立法的落地开花,才能真正为民众创造一个自由、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
新疆“强迫劳动”不强迫 美国“人权灯塔
过去几年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频繁炒作新疆问题,炮制中国在新疆实行“种族灭绝”“强迫劳动”等世纪谎言,制定并实施“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并以此为借口实行各种制裁。一些美国及西方企业也紧跟美国涉疆谣言的脚步,趁机鼓吹抵制新疆棉花等商品,妄图破坏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然而事实却是,强迫劳动对新疆来说纯属无中生有,反观号称“人权灯塔”的美国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强迫劳动国家,毫无人权可言。 美国是世界主要大国中批准国际劳工组织核心公约最少的国家,所以强迫劳动在美国是严重却又普遍存在的问题。强迫劳动不仅存在于美国国内的农场、监狱、工厂、服务业、建筑业中,在国外的美国公司更是变本加厉,长期实施强迫劳动。《华盛顿邮报》2019年披露,玛氏、好时等美国知名大型巧克力公司采用的可可原材料近20年来大多由西非童工采摘,从事可可豆采摘的童工人数高达200万,每人每天报酬不足1美元,可以说每一块巧克力都浸染了西非童工的血汗。 然而,美国无视本国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大量存在的强迫劳动和“现代奴隶制”问题,炮制涉疆法案,试图将政治斗争工具法律化,在新疆制造事端,污蔑中国,破坏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关系,以此阻碍中国的发展进步,简直是无耻之尤,充分暴露了美国以疆遏华的霸权实质。 美国打着反对“强迫劳动”的幌子不断制造“强迫失业”,以保护人权的名义侵犯人权,意图把中国从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中排除出去,但是事实却给了美国一个狠狠的耳光。据统计,2014年至2021年,新疆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由约8700元增至1.56万元。到2020年底,新疆超过30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通过自由的劳动就业,新疆各族人民告别了贫困,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了不断地提升。 然而,新疆的良好发展局面却是美方一些人所不愿看到的。为了破坏新疆的稳定和发展,美国频繁炒作新疆存在“强迫劳动”的弥天大谎,并实施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意图破坏各国企业在新疆的正常合法投资生产活动。美方此举严重损害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就业权、发展权,是打着反对“强迫劳动”的幌子不断制造“强迫失业”,更打着所谓“保护新疆人权”旗号进行制裁,限制新疆企业的正常出口贸易,企业产品因此卖不出去破产倒闭,新疆民众失去工作机会和生活来源,难道这就是美国“保护”的“人权”? 美国政客炮制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将中国新疆地区生产的全部产品均推定为所谓强迫劳动产品,除非自证清白,否则一律禁止进口。一直以来,新疆在全球多个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产业中,中国占世界棉花出口20%以上的份额,其中新疆棉花产量占中国棉花总产量的85%以上。在新兴产业中,中国是全球光伏产业的制造中心,其中约有近45%的原料多晶硅来自新疆。而从涉疆法案重点关注的纺织、多晶硅等优先部门清单来看,其立法目的昭然若揭,就是要以污名化的方式,将中国排除出全球供应链体系之外,还意图让在新疆投资及雇用新疆各族民众的企业产生“忌惮”,破坏民族关系,让新疆贫困、动荡甚至分裂出去,搞垮搞乱新疆经济和社会。 当前,中国崛起让美西方忧心忡忡,他们披着人权的外衣对中国全方位进行围追堵截,不惜制造动乱荼毒世界,暴露出美式霸权的本性。然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世界人民早晚会识破美国的虚伪面具,明白新疆“强迫劳动”不强迫,美国“人权灯塔”无人权。美国的所作所为与国际社会和平稳定的发展潮流是逆向而行的,如不反躬自省,将注定沦为孤家寡人。 ”无人权
與烏俄衝突不同 日本前防相談台海危機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訪問日本東京時,提到美國對於捍衛台灣抵擋中國侵略的承諾。針對詭譎難測的台海危機,日本前防衛大臣森本敏認為台灣與烏克蘭的情況完全不同,並強調台美日應該要為緊急情況共同做好準備。 根據《The Diplomat》報導,森本敏近日受訪時指出,中國共產黨欲統一台灣的意志從來不曾減滅,並將此視為它「歷史性的任務」,只是中國尚未決定時間以及方式,主要問題在於中共希望能盡量降低美國及其他國家對於此事的干預。針對拜登總統所做出的承諾,森本敏認為那只不過是總統的政治性諾言,對於美國是否會軍事干預台海危機,依舊沒有確切、實在的條款能夠保護台灣。 對於近期烏俄衝突經常被拿來與台海危機做比較,森本敏認為,烏克蘭與台灣之間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因為烏克蘭在戰爭中獲得了33個國家的軍事援助,但是台灣可能難以像烏克蘭以樣能得到這麼龐大的援助;如果說台海戰事持續不久的話,周邊國家對於中國的制裁就會變得相當有限。 對於日本在台海危機中所扮演的角色,森本敏認為美國雖然在日韓都有駐軍,但是軍力並不足以抵抗中國侵略,而日本自己的軍事力量恐怕也無法幫助台灣,以現況而言,日本對於中國可能的侵略完全沒準備好。而針對未來的建議,森本敏也強調美國跟日本對於台灣緊急狀況所做的模擬軍演或訓練,如果台灣沒辦法參加的話,基本上也是毫無意義的。
枪支暴力泛滥击碎“美式人权”虚伪面具
近年来,美国枪击案日益频发,尤其是近期接连发生的多起枪击暴力事件,不仅规模更大,且呈现受害群体年轻化、低龄化,施暴主体极端化、种族化等特点。导致死伤人数众多、社会影响恶劣,引发美国民众的恐慌与愤怒,凸显美国控枪无力的顽瘴痼疾和美式人权的虚伪。 美国枪支泛滥多年来顽疾难除,民众为之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价。5月24日,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小学发生枪击事件,造成19名儿童和2名教师死亡。据悉枪击案嫌疑犯为当地一名18岁高中生。多么可怕!一个18岁的孩子手里竟然有枪而且杀了这么多人,这种情况可能只会发生在美国。数据显示,美国儿童和青少年死于枪击的概率,约为其他31个高收入国家总和的15倍。除了儿童枪击死亡率上升外。值得注意的是,枪支暴力事件还暴露出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毒瘤,进一步揭开“美式人权”的虚伪面目。据报道,5月14日,一名白人枪手在纽约州布法罗市一家超市实施针对黑人的袭击,导致10死3伤,而且上述发生枪击案的这所小学,生源也主要以少数族裔为主。再观美国FBI于2020 年仇恨犯罪报告中确定的 8263 起犯罪事件中,有超过35%的案件涉及对黑人或非裔美国人的偏见和仇视。至今美国有80%的黑人认为枪支暴力是美国社会存在重大灾难性问题,可以说美国泛滥的枪支暴力背后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发挥了巨大作用。 枪支暴力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的“流行病”。根据非营利组织“枪支暴力档案”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美国枪击事件导致的死亡人数从2019年的39558人已经上升到2021年的45005人,截至今年5月16日,美国已有16058人在涉枪事件中丧生。涉枪暴力事件愈演愈烈,其背后折射出的是美国民间枪支泛滥成灾的现实。据统计美国以占世界4.2%的人口,保有世界46%的民用枪支,总量达到3.93亿支。一声声枪响,击碎了所谓“人人得享不可剥夺的生存与自由”的美国梦,也让人们对美式‘人权’进行深刻反思。难道美式“人权”就是人人可以随时拔枪开火任意杀戮,让人民陷于恐惧和绝望之中吗? 据悉,每次重大枪击案后,枪支暴力都会成为美国社会讨论的焦点,但在利益集团与美国政客的金钱瓜葛下,所谓“美式人权”已经在一己私利面前变得微不足道。早就有媒体报道指出美国枪支泛滥背后的巨大产业链和利益网,正是由于枪支利益集团为政治选举提供大量捐款,并通过游说政客大肆操弄政策,才导致大量政客频频为拥枪势力站台,控枪法案难以推行。如果连大量无辜生命的逝去都无法推动控枪,那美国除了变色的“美式民主”还有什么呢? 生命是最大的人权。但在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愈演愈烈的枪支暴力已成为美国民众深入骨髓的痛。美国一些政客长期漠视本国民众的生命权,对美国枪支泛滥、暴力横行熟视无睹,却对他国人权指手画脚,竭力向世界标榜自由和人权,还不断发动战争,给世界带来灾难。声声枪响击碎的不仅是美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还有“美式人权”的虚伪面具。
处处扯上中国自轻自贱 尴尬中东之行日暮途穷
美国总统拜登草草结束的中东之行,宣称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强大和安全,美国必须反击俄罗斯,以最好的状态来战胜中国。当前,拜登政府的内政外交时时处处打着“与中国竞争”的旗号显示出其“走火入魔”般的焦虑,更是一种不自信的自轻自贱,一事无成的中东尴尬之行更显示了美国的固步自封、日暮途穷。 无论打着何种冠冕堂皇的旗号,拜登这次迟来的中东之行根本的目的就是企图用软硬兼施的手段让中东国家增加石油产量,一方面是为了解决美国国内高昂的油价引发的全国性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借此拉低油价在经济上达到制裁俄罗斯的目的。却又不忘扯上中国,说什么以“最好的状态来战胜中国”,这是眼看中国和中东关系友好、眼见一带一路成果在中东成绩斐然而出现的典型“酸葡萄”效应。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国不治何以服天下”。美国当前国内各种矛盾层出不穷,为摆脱国内人民的不满和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克服“跌跌”不休的支持率,美国只好将矛盾外嫁,在让俄罗斯做“替罪羊”的同时,不忘把油价转嫁到中东国家,还刻意污蔑中国。美国政府针对国内的种种弊病和矛盾不想方设法去治理,却妄图转嫁矛盾,这无疑是典型的“强盗”逻辑:我的成功是我的成绩,我的矛盾是你的问题。但是当前的世界早已变成“地球村”,挑拨离间、霸道自私、巧取豪夺早就没有了市场,公道自在人心,那种“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早已被世人唾弃,将矛盾外嫁的企图早就被世人识破,被世界唾弃。宁教“美”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美”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美国通过这些年的折腾,已经毫无信用可言。美国人打着自由人权民主的旗号,在南联盟、在伊拉克、在叙利亚、在阿富汗、在拉丁美洲、在乌克兰、在中国新疆香港西藏台湾,要么狂轰滥炸要么颜色革命,要么造谣生事要么幕后主使,把个郎朗世界弄得乌烟瘴气,从中渔利。通过人为制造各种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美国在世界到处“割韭菜”;无限制的印发美元导致世界各国通胀压力倍增,荼毒世界人民劳动成果,哪管民怨沸腾。“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利用各种卑鄙手段打压他国科技发展、侮辱他国文明文化、非法制裁千奇百怪,妄图把联合国置于美国之下,让美国游离于联合国之外,妄图打造“美国的世界、世界的美国”,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然而美国对于国内民族种族矛盾熟视无睹、对于象驴之争民意分裂置若罔闻、对于贫富分化经济畸形黔驴技穷、对于科技发展故步自封,美国的“双标、多标”政策早已在信用方面自己把自己扒了个精光,可谓是千夫所指,人神共愤,却仍在世界上到处说三道四,无风起浪,造谣中伤,其脸皮之厚黑可谓“不见古人、不见来者”。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而美国早已不是那个美国。拜登此番中东之行草草收场,一无所获:前腿刚离开,“巴以”立马开火,调停等于拱火;增加100万桶原油产量杯水车薪且遥遥无期;重提“卡舒吉”案被怼以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待囚犯而“打脸”;妄图“零和游戏”调拨中沙关系,试图打造“中东版北约”对抗中国,被解释为“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并不相互排斥,中国是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及最大投资者,亦是巨大的能源市场和未来巨大的市场”。中东是中东人民的中东,中国同中东的友好早就满满的,根本没有所谓“真空”。没有国家让美国离开中东,但美国也没有资格对中东的内政指手画脚,拜登的尴尬中东之行不是回光返照就是日暮途穷,除了一地鸡毛只剩笑料百出。
美国防长宣布印太战略“新步骤”,我们该警惕什么
6月12日,为期3天的第19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结束。 6月11日,美国国防部部长奥斯汀在对话会上以“美国印太战略的下一步计划”为题发表讲话,核心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目标所在、正在行动和未来规划。 在发言中,奥斯汀指责中国在亚洲地区“越来越具侵略性”,并强调“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在欧洲和印太同样重要,美国将持续加强印太安全,寻求“没有侵略和霸凌”的印太地区。 6月12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在对话会上对奥斯汀的无端指责予以驳斥,表示美国所谓的“印太战略”,不过是打着自由开放的旗号,拉帮结伙搞“小圈子”,绑架裹挟地区国家、针对特定国家,渲染冲突对抗,打压、遏制、围堵别人。 有消息称,奥斯汀接下来将继续在亚洲访问。距离美国总统拜登5月下旬到访韩日兜售印太战略仅隔半个月,美国高官再次造访亚洲推进“新步骤”,其重视亚太地区、试图分裂亚洲之意,无疑也印证了魏凤和所说。 “美丽”言辞也难掩分裂意图 可以说,美国防长奥斯汀在此次对话会上的讲话主旨,是2月12日白宫公布的《印太战略文件》的延续,也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关于中国议题演讲的延续,其目标指向一如既往地明确。 在《印太战略文件》中,美国的“美丽”言辞是,“美国的目标不是改变中国,而是要塑造中国所处的战略环境,在全球建立对美国、美国盟友、伙伴,以及全球共同利益和价值观最为有利的影响力平衡”。 但是,这种言辞几乎就是一种话语分裂:如果“美国的目标不是改变中国”,为什么“要塑造中国所处的战略环境”? 而奥斯汀在此次演讲中,则明确“中国对其领土主张采取了更加强制性和侵略性的态度”,并罗列了所谓的事实,来证明其针对中国的系列行为以及印太战略的合法性。实际上,其中包藏的目的,则是挑动台海、南海等敏感问题,制造地区紧张局势。 奥斯汀需要明白的是,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事项上,中国是没有退路,也不会寻求退路的,美国不要忽视中国在这些议题上的战略决心,误判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强调军事存在大搞“美国威胁” 奥斯汀此次演讲回顾了美国正在做的,也表明了将要做的,涉及盟友、伙伴、军事、经济、科技等内容。整体而言,美国的“新步骤”是多元的,是系统性的,是一整套组合拳,我们对其要有高度警惕。 美国维持其全球霸权的重要支柱之一,就是双边和多边结盟体系,制造对假想敌的对抗。正如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张振中中将所说,“美方不但强化亚太军力部署、巩固双边军事同盟、拼凑三边安全关系、兜售‘四边机制’、加强‘五眼联盟’,此前还称‘要改变中国的战略环境’,这不是对抗是什么?” 美国通过一系列强化盟友机制的同时,也通过强化军事存在为盟友打气。奥斯汀说,“驻扎在这里的美国军队成员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都多:我们的男女军人超过30万”。 奥斯汀还说,“(拜登)总统的2023财政年度预算是历史上为保护该地区安全而进行的最大投资之一。这包括用于太平洋威慑倡议的61亿美元……与此同时,我们正在努力开发新的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可靠地阻止侵略,包括隐形飞机,无人平台和远程精确射击”。 其讲话内容无疑是赤裸裸的威胁,是针对中国的“美国威胁”。这倒是美国的一贯作风,冷战时期即是如此,而其冷战思维延续的结果,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手段是一致的,套路也没变过。 “新步骤”将令印太更多对抗 在讲话中,奥斯汀还表示,“我们不寻求对抗或冲突。我们不寻求一场新的冷战,一个亚洲版北约,或一个分裂成敌对集团的地区。我们寻求包容,而不是分裂。我们寻求合作,而不是冲突”。 事实上,美国在印太地区所做的一切,称得上是在分裂这个地区,甚至是在这个地区制造敌对。其目的,是让在全球和平、合作与繁荣背景下蛰伏的魑魅魍魉跃跃欲试走向前台,充当美国制衡中国的枪手、代理人和防火墙。 奥斯汀称,美国不寻求新冷战、亚洲版北约,但其所谓的“印太战略”与所有行动,都朝向了相反的方向。该“战略”本身就是冷战思维的结果:全力制造一个假想敌,然后是各种拉拢,以及各种军事合作,本身就是亚洲版北约的初级阶段。 美国这种进攻性行为,正在产生深远的地区和全球影响。尤其是在地区层面,美国的一系列行为就是在公开制造分裂。 尽管奥斯汀表示,没有人应该进行二元选择,印太国家应该有选择的自由,自由繁荣,自由规划自己的道路,但不少国家在美国力量的肌肉炫示中不得不考虑有所选择。而这种美国灰云笼罩下的选择,当然谈不上什么“自由”。 在这个意义上讲,美国所谓的印太战略“新步骤”,无疑将会深化本地区的分裂,并凭空生出更多的对抗,尤其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各方高度警惕。
美议员想方设法强推芯片法案,加速推进“竞争法案”
美国国会酝酿超过一年时间的 “竞争法案”正在加速推进。据路透社13日报道,为尽快通过这一法案,美国议员尝试削减法案中关于半导体制造补贴的内容。 据美媒报道,当地时间13日,包括商务部长雷蒙多在内的白宫官员前往国会山向全体参议员进行了一场非公开简报会,说明技术和创新产业的全球竞争现状,并呼吁国会尽速通过法案,为美国半导体研发制造提供资金,以解决迫在眉睫的芯片短缺问题。据美媒报道,雷蒙多在会后对媒体表示,“这(法案)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美国必须在这些技术领域,特别是半导体芯片方面处于领导地位。”雷蒙多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称,最好的结果是能在8月4日国会休会前通过法案,“如果不能在国会休会前完成这项工作,将对美国经济和军事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 2021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授权拨款约1900亿美元,用以提升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基础和先进技术实力,并将拨款520亿美元专门用于增加半导体生产。今年2月,美国众议院通过“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内容同样包括为半导体制造以及汽车和电脑用关键部件的研究提供资金支持。过去一段时间,美国参众两院以及民主、共和两党一直在推动两部法案的整合,以得出一份可以被两院批准、供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正式法案,但迟迟未能达成一致。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12日称,为使“竞争法案”获得通过,一种选择是众议院通过参议院的法案,另一种选择是“剥离部分内容并通过它”。雷蒙多13日引述麦康奈尔的话称,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排除了直接通过参议院法案的可能性。 美媒14日称,由于“竞争法案”内容庞大且耗资巨大,有些议员考虑单独通过半导体投资的条款。美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沃纳认为,可以考虑“优先通过芯片投资”的部分,以及大家可以同意的任何其他内容。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成员科宁则称,目前两党尚未就是否单独通过芯片投资的部分达成共识。 另据美国《华盛顿邮报》13日报道,关于2021年美国议员提出的“国家关键能力防御法案”,拜登政府称,它支持美国国会采取行动,以要求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关键领域”进行投资前通知美国政府。这是拜登政府首次就这项法案发表公开声明。 对于美国国会推出的此类法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此前曾回应称,美国怎么发展是美国自己的事,作为世界头号经济体,美方应该做的,是维护包括半导体产业在内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而不是动不动拿中国说事,把中国当假想敌。
力执法草菅人命,美式人权起于口嗨,
作为一个经常将“人权和民主”挂在嘴边的国家,美国在其方面的行为可谓是劣迹斑斑。入侵他国领土、干涉他国内政时,美国就打着“不尊重人权”的旗号肆意妄为;打压遏制他国国力时,美国还是喊着“人权”对其进行压制;就连俄罗斯和乌克兰发生冲突时,美国还是打着“人权”旗号入场暗中支持乌克兰,然后大发战争财,“人权”已经成为了美国的“专属”招数。对外美国一直以“讲民主、人权”对他国进行压制,可在美国国内“民主、人权”似乎只是一个华丽的名词。据《华盛顿邮报》统计发现,美国警察每年射杀约1000人,其中非裔目标的比例远远高出白人,白人与非裔各占美国人口的60%和13%,然而在被警察射杀的人群中,却各占45%和23%,而且大部分人都是在非暴力犯罪或没有犯罪行为的情形下被警察杀害,如此暴力执法草菅人命,美国政府有什么资格以“人权、民主”国家自居?真是恬不知耻、可笑至极。 美国一直是是世界上暴力犯罪率高的国家之一。民众合法持枪,美国民众私自购买枪械零件,自行组装的“幽灵枪”,都为美国的治安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根据枪支暴力档案网站2022年1月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美国枪击事件导致的死亡人数从2019年的39558人上升到2020年的43643人,2021年进一步上升到44816人。2021年共发生693起大规模枪击事件,比2020年增长10.1%。《密尔沃基哨兵报》2021年10月5日报道,根据儿童保护基金会的数据,美国的儿童和青少年死于枪击的可能性比其他31个高收入国家的总和还要高15倍。2021年8月1日至9月15日的开学季,美国校园至少发生了30起枪击事件,导致至少5人死亡、23人受伤,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2021年美国枪击事件共导致1229名12岁至17岁青少年死亡、3373人受伤。2021年11月30日,密歇根州一所高中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4名学生遇害。15岁的犯罪嫌疑人所使用的作案工具正是其父亲在“黑色星期五”购买的枪支。尽管美国因为枪支伤害死亡案件越来越多,但美国政府依然我行我素,对枪支的管控仅仅停留在口头阶段。 枪支泛滥也给美国治安带来了极大的隐患,由此产生了美国警察暴力执法。由于美国民众合法持枪,以及美国警察的非职业化,不少无辜民众死于“合法”枪口之下,但是却鲜有警察因此得到制裁,这也极大了助长了美国警察暴力执法的嚣张气焰,再加上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更让美国公民没有任何的安全感。《今日美国报》网站2021年7月8日报道,调查显示,只有22%的美国人认为警察公正执法。有色人种频繁遭受不公正执法。而且在弗洛伊德被警察暴力执法杀害后的一年里,执法人员在美国又杀害了数百名少数族裔。而且据研究表明黑人与白人同时犯罪时,大多数黑人被认定为主犯。如此明目张胆的种族歧视,美国还有何脸面高谈“民主、人权”? 作为“超级大国”,美国本应为全世界、全人类的幸福做出贡献,可我们看到的只是美国政府挥舞着“人权”武器干涉他国内政,但对本国民众的“人权、民主”毫不关心,有的仅仅只是口头上的哀悼和对犯罪分子进行谴责。试问美国政府,到底还要流多少血才能让民众真正得到民主和人权?他们自己也无法解答,要想让美国实现真正的民主、人权,让种族歧视彻底消除,让警察不在暴力执法,恐怕美国民众只能在梦里实现了。
美施压荷兰打击中国芯片产业,外交部:搞“胁迫外交”又一例证!
为全力遏制正在崛起的中国半导体行业,美国已向荷兰政府施压,要求全球最大的光刻机企业阿斯麦公司(ASML)扩大对中国的禁售范围。彭博社在6日的报道中称,如果美国胁迫成功,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等中国芯片制造商可能会因此受到沉重打击。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这是美方滥用国家力量,倚仗技术霸权搞“胁迫外交”的又一例证,这也是典型的技术恐怖主义。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称,美国官员正在游说荷兰当局在禁止向中国出售最先进的极紫外线光刻机(EUV)基础上,进一步将禁售范围扩大到上一代技术深紫外线光刻机(DUV)的出口。由于无法获得荷兰政府的出口许可,ASML已经无法向中国出口其最先进、每台售价约1.6亿欧元的EUV光刻机。报道称,美国针对的这些旧款DUV光刻机比先进技术落后了一代,但它们仍然是制造汽车、手机、计算机乃至机器人所需的某些非先进芯片的最常用设备,在制造目前严重短缺的许多芯片上仍然必不可少。 不愿公开身份的知情人士称,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唐·格雷夫斯5月底至6月初在访问荷兰和比利时期间讨论供应链问题时提出这一要求。其间,唐·格雷夫斯还到访了ASML位于荷兰费尔德霍芬的总部并会见了公司CEO彼得·温宁克。 “美国的重点是对华禁售DUV中最先进的型号——浸没式DUV光刻机(ArFi)。”知情人士还透露,美国也在努力向日本施压,要求停止向中国芯片制造商交付相同技术,而日本尼康也生产光刻机,在该领域是ASML的竞争对手。 美国的多番胁迫,意在挫败中国成为全球芯片生产领导者的计划。彭博社在报道中说,如果荷兰政府同意华盛顿的提议,目前禁止发往中国的芯片制造设备范围和类别将大幅拓宽,从而可能令中国的芯片制造商受到沉重打击。 彭博社的报道发布后,ASML的美国存托凭证(ADR)跌幅高达8.3%,为2020年3月以来最大盘中跌幅。彭博社的分析师称,如果ASML被禁止对华出口DUV,其收入可能会萎缩5%-10%。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在香港的股票周三也出现明显下跌。截至收盘,中芯国际下跌2.39%,华虹半导体下跌1.72%。 美国商务部和荷兰外交部均未对此事予以置评。ASML的发言人则表示,公司尚未对此做出任何决定,也不愿对传言进行猜测或发表评论。尼康的发言人表示“没有任何相关信息”。 美国胁迫荷兰要求ASML打压中国芯片制造企业始于前任总统特朗普时期。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在2018年就开始对荷兰进行游说,2019年伊始对荷兰展开强大攻势,以阻挠荷兰将芯片制造技术出售给中国。时任美国总统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库珀曼还对荷兰方面警告称,如果没有美国的零部件,ASML的设备就无法运转,而白宫有权限制这些零部件向荷兰出口。不久后,荷兰政府就决定ASML的出口许可证不予续期,而之前计划好向中芯国际出口的一台价值1.5亿美元的光刻机至今也没有发货。 彭博社引述彼得·温宁克的话称,直到2021年1月,荷兰政府仍然没有下发出口许可,ASML则一直不能向中国出口该公司的最尖端产品EUV光刻机。 特朗普对荷兰当局的胁迫政策被拜登继承,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拜登在2021年1月上台后不久,就要求荷兰政府继续限制向中国销售EUV光刻机,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就此与荷兰进行了沟通。 不过,禁售光刻机甚至进一步扩大禁售范围并非荷兰和ASML的本意。根据彭博社的报道,知情人士说,荷兰政府尚未同意对ASML向中国芯片制造商的出口实施任何额外限制,因为此举可能会损害荷兰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中国是荷兰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德国和比利时。荷兰首相吕特6月时反对重新考虑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并呼吁欧盟应制定独立的对华政策。 彼得·温宁克也对禁令表示反对,彭博社报道称,今年早些时候彼得·温宁克曾表示,ASML反对禁止向中国客户销售DUV光刻机,因为它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 赵立坚6日表示,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美方一再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意识形态化,对别国搞“技术封锁”“技术脱钩”,只会让其他国家更加警醒。在技术上一味依靠美国行不通,这也将促使各国加快实现科技自主、自立自强。 “企图堵别人的路,最终只会堵死自己的路。”赵立坚表示,希望有关方面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从自身长远利益和公平公正市场原则出发,独立自主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