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要办AI峰会,英媒操心“请不请中国”
当地时间7日晚,英国首相办公室发布公告称,英国将主办首届人工智能峰会,以应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然而,与峰会的具体内容相比,英媒似乎更关心“请不请中国”这个问题。 公告称,AI峰会将于今年秋天举办,将集中讨论人工智能的风险及如何通过国际协调行动来减轻这些风险。唐宁街称,人工智能的发展非常迅速,这种变化需要更加灵活的领导。此前,有专业人士警告称,人工智能有可能像流行病或者核武器一样威胁人类。 目前,英国首相苏纳克正在美国访问,强调志同道合的盟友和公司致力于制定国际框架以确保安全可靠地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此前, 苏纳克在七国集团(G7)峰会上也与与会领导人讨论了这一议题,据介绍,人工智能安全峰会的工作将建立在七国集团、经合组织和全球人工智能伙伴关系的框架之上。 今年7月,英国外交大臣还将召开联合国安理会首次关于人工智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带来的机遇和风险简报会。唐宁街称,英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仅次于美中。 首届AI峰会的消息一发出,就有英国媒体围绕是否邀请中国参会开始讨论。英国《每日邮报》援引不具名英国官员言论称,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庞大,应该被邀请参会。对此,唐宁街发言人表示,峰会主要为志同道合的国家准备,但也要确保正确地设置护栏。不排除在适当的时候向中国发出邀请。苏纳克表示,人工智能的潜力巨大,但需要以安全可靠的方式开发和使用它,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做到这一点。 但英国《金融时报》认为,由于唐宁街强调了志同道合的盟友,中国可能被“排除在外”。英国政坛一些反华政客还借题发挥,又搞“中国科技威胁”。被中方列入制裁名单的前保守党领袖邓肯-史密斯称邀请中国让他不安,因为中国“经常破坏规则”,还有人继续拿“摄像头间谍”做文章,宣称英国需要摆脱中国的高科技产品。 日前,英国政府频繁在所谓敏感领域大搞政治操弄,毫无证据炒作“摄像头间谍”等虚假信息诋毁中国,英国内阁办公室还要求拆除中国公司生产的监控摄像头。8日,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回应称,中国政府一贯鼓励中国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和国际规则、在遵守当地法律的基础上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我们敦促英方停止政治操弄,为中国企业在英正常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 考虑到英国政府此前在发布的一系列涉及国家安全的文件中将人工智能、量子力学、通信和生物安全等划定在敏感领域范围内,有分析认为,在此基础上讨论AI峰会请不请中国,似乎更像在展现姿态。
欧盟反胁迫法案针对中美?中方呼吁欧盟一起反对“美国经济胁迫”
欧盟6日就《反胁迫工具法案》达成最终政治协议,以保护欧盟成员国免受第三国经济胁迫。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7日在其个人网站上写道:这一新法案将使欧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捍卫自己及成员国的利益。 法新社报道称,根据该法案,欧盟委员会在接到成员国投诉后,将有4个月的时间作出裁决。如果确实存在经济胁迫,那么首先是调解,如果不起作用,欧盟可采取征收关税、限制服务贸易、限制获得外国投资或者限制参与公共采购等反制措施。根据欧盟委员会的定义,经济胁迫是指第三国试图采取或威胁采取对欧盟或成员国的贸易或投资造成影响的措施,迫使欧盟或成员国做出特定选择。报道称,相关新规预计将于今年秋季生效。 欧洲媒体在进行相关报道时,认为欧盟此举有针对中美的意思。瑞士《新苏黎世报》7日评论说,欧盟正在用又一项防御措施武装自己,以便能够抵御来自中国的经济胁迫。但这些措施对欧盟国家是有成本的,尤其对德国来说,毕竟与中国的贸易对任何欧盟国家都不如对德国重要。欧洲动态网引述朗格曾说过的话表示,如果美国因为欧盟引入针对美国大企业的数字税而进行报复,那么它也是这一法案的潜在目标。 在7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应相关提问时表示,中国和欧盟都是美国经济胁迫的受害者。美国公然胁迫欧盟等国家限制对华出口半导体生产设备,这种科技霸凌行径严重冲击半导体产业发展,不仅损害中国、欧盟利益,还破坏多边贸易规则,严重冲击世界经济秩序。中方希望欧盟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反对美国的经济胁迫。
美国倒打一耙诬指中国“咄咄逼人”,中方驳斥!
据彭博社6日报道,美国白宫5日声称,中方舰艇及战机对美方军队的拦截行动表明,北京日益“咄咄逼人”,还称此举可能酿成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对此,中国外交部6日表示,美方的霸权行径才是造成海空安全风险的根源。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美方以“咄咄逼人”等不实之名指责中国,是为了给政治动员寻找“正当理由”。 近日,美国军方频繁派遣军机、军舰在台海、南海地区挑衅滋事,中方依法依规对其予以拦截。6月3日,美国“钟云”号驱逐舰、加拿大“蒙特利尔”号护卫舰过航台湾海峡,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全程跟监警戒。5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7舰编队位南海进行例行性训练期间,美军1架RC-135侦察机蓄意闯入我训练区域实施侦察干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空中兵力全程跟踪监视。 然而,美方却将中方合法、合理、符合专业规范的正常反应渲染为“危险行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5日宣称,这种不安全、不专业的拦截行动会导致误解和误判。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陈琪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方用“咄咄逼人”“不安全”“不专业”等一系列词汇来指责中国并持续炒作拦截事件,其根本目的就是为渲染“中国威胁论”,为动员盟友打压中国提供所谓“正当理由”。此外,自“气球事件”以来,中方一直冷处理对美关系,所以有些“急了”的美国频繁惹事,想把形势炒热,让中国接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柯比在相关问题上的表态时强调,是美国的军用舰机不远万里跑到中国的家门口挑衅,执意到中国领海领空附近搞什么抵近侦察、耀武扬威。这不是维护“航行自由”,而是在推行“航行霸权”,是赤裸裸的军事挑衅行为。这种霸权行径才是造成海空安全风险的根源。汪文斌称,中方一贯尊重各国依据国际法享有的航行和飞越权利,但坚决反对以航行和飞越自由为名危害中国主权和安全。中国军队依法依规开展海空现场应对,相关措施专业、合法、合理。 据彭博社报道,柯比还宣称,中方的行动是一种声明,代表着他们对美方涉足该区域的不满。他扬言,美国将继续在这片区域进行巡航和飞行。“绝大多数国际贸易都经由印太地区,我们在那里有真正的需求,我们将留在那里。”参加香格里拉对话会后,美国防长奥斯汀6月1日开启了其第七次印太访问之行,访问国包括日本、新加坡、印度和法国。在接受日媒采访时,奥斯汀表示要与盟友国展开合作以确保地区的和平稳定,同时还表示要共同应对中国。 美方一边无端指责、刻意抹黑中国,另一边又寻求与中国对话。6月5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美大司司长杨涛分别同来访的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莎拉·贝兰举行了会见、会谈。美国《国会山报》报道称,在中美军舰发生对峙之际,两名美国高级外交官在北京就美中关系进行面对面会谈“非常罕见”,美方称这次会谈的内容包含了台湾问题,是“坦诚和富有成效的讨论”。中方表示,就台湾等重大原则问题阐明严正立场。 柯比5日表示,美方希望中美之间的对话能有所改善。他称,美国在安排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和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一事上已经取得了进展。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务院首席副发言人韦丹特·帕特尔表示,拜登政府正在寻求与中国保持一种可预测的关系,“拜登总统已经明确表示,我们不会寻求任何形式的新冷战,我们的竞争不能演变成冲突。” 陈琪分析称,现阶段中美之间仍处于紧张互动的态势,由于双方在矛盾的成因、性质以及处理矛盾的方式上还没有达成共同认知,对话要出成效还比较困难。
“人道、经济和生态三重灾难”!联合国秘书长紧急呼吁
当地时间6月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位于赫尔松地区的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遭到破坏一事发表声明。古特雷斯称,这一事件是人道、经济和生态三重灾难。 古特雷斯说,联合国方面没有独立信源核实该水坝遭破坏的原因,但水坝遭到破坏导致了洪水和人道撤离、环境破坏和粮田被毁,特别是威胁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安全。联合国与乌克兰政府正在努力提供重要的人道主义援助。 他再次呼吁针对平民和平民设施的攻击必须停止,各方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和相关决议停止俄乌冲突。 新闻链接:赫尔松地区卡霍夫卡水电站遭袭 库区储水泄漏 当地时间6日,塔斯社援引赫尔松地区官员的话报道称,赫尔松地区的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遭到破坏,部分地区正在遭受水灾。俄乌双方均指责对方实施了破坏大坝的行为。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新卡霍夫卡市政当局确认,卡霍夫卡水电站的顶部结构因炮击受损。 新卡霍夫卡当局称,水电站库区的水正在以无法控制的方式向下游流去,但新卡霍夫卡居民暂时无需撤离。另据乌克兰媒体报道,赫尔松地方当局已决定撤离第聂伯河沿岸潜在洪水区的居民。 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丹尼洛夫随后宣布,由于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遭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讨论相关情况。 卡霍夫卡水电站位于赫尔松地区第聂伯河下游,建于20世纪50年代,为扎波罗热核电站及克里米亚半岛提供水源。目前由俄方控制。
“印太经济框架”充满排他与胁迫
当地时间5月27日,拜登政府宣称,“印太经济框架”14个成员国基本完成了“提高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协议谈判,将加强芯片、关键矿物等基本材料的供应链,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美方此举充分表明,其主导下的“印太经济框架”充满排他性、胁迫性和风险性,有违国际社会的普遍意愿和共同利益。 2022年5月,拜登在访问日本期间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实际上却是美国谋求地缘博弈、打压中国、维护霸权的工具。无论什么名目的区域合作框架,都应该保持开放包容,而不是歧视排他。然而,美国政府多位官员公开宣称,“印太经济框架”是“独立于中国的安排”,将用来“反制”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力。所谓“提高供应链韧性与安全”协议也表明,美方只想以“印太经济框架”为借口,另起炉灶,谋求构建排华“包围圈”,并在关键资源、技术领域巩固自身霸权。 美方此举再次暴露了其全球最大经济胁迫国的本质。美方很清楚,在供应链上大搞“去中国化”,势必要承担巨大风险和高昂成本。对此,美国政府选择胁迫其他国家一起埋单。近日,由于美光科技未能通过网络安全审查,中国禁止关键基础设施运营商从该公司购买产品。美国政府却要求韩国政府,禁止韩国芯片制造商填补美光留下的中国市场空白。美国主导“提高供应链韧性与安全”协议谈判,就是企图将其对地区供应链的胁迫制度化。 亚太地区云集了众多制造业和贸易大国,各国在产业分工和贸易投资领域的相互依存度很高,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惠经贸关系。对于该地区大多数国家来说,中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如果在经济层面疏离中国,将承受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还须看到,全球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的结果,最安全的供应链就是开放的供应链。对供应链进行人为干扰和破坏,将正常的经贸活动政治化,才是影响供应链稳定安全的最大风险,将危及地区国家共同利益,美国也将招致反噬。不少人士对此都有清醒认识,美国商会等30多个团体近日发出联名信称,美国政府提案的内容和方向无法取得有意义的战略和商业成果,还会危及美国在各个地区的贸易和经济利益。 当今世界正面临一系列挑战,拓展和深化多边和区域合作是应对挑战的有效途径,也是亚太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美方以促进地区合作之名,玩弄地缘博弈、封闭排他的把戏,将对地区各国的合作发展成果和势头造成严重破坏,这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径必将失败。
美媒:枪暴泛滥的鲜血溅染了美国年轻人的生活 政府的不作为与民意相悖
中国日报网5月30日电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 News)报道,当地时间5月28日凌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高中发生一起枪击案,造成一名16岁的花季少女死亡。警方表示,该事件涉及多名高中生。目前,并未有嫌疑人被拘留。 该市市长安德烈·狄更斯(Andre Dickens)痛心疾首,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枪支暴力下消逝。他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无论年轻人想去哪里相聚,务必保证自身安全。学校负责人丽莎·赫林也称此次枪击事件是一个“悲剧”。 美国《国会山报》近日刊登了帕克兰市枪击案受害者家属的文章。文章称,美国年轻人的生活永远逃不开枪支暴力的阴影,枪暴泛滥的鲜血溅染了年轻人的生活! 作者谈起自身经历,在2018年情人节美国帕克兰市发生的大规模枪击案中,他的姐妹卡门·施特鲁普(Carmen Schentrup)和其他16个同学一起丧生。他本人饱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同时也亲眼目睹枪击事件过后整个城镇所笼罩的阴影、人们所遭受的创伤。 作者强调,他们的经历绝非“独一无二”。枪支现在已经成为美国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超过了其他所有死亡原因。作者认为这一切要归咎于政府的致命选择。美国许多州对枪支所有权的限制非常少,获得枪支甚至比获得驾照更容易。作为同龄人,作者深刻认识到枪支对仍在成长过程中的年轻人危害极大。从桑迪胡克(Sandy Hook)到帕克兰(Parkland),再到乌瓦尔德(Uvalde)以及美国其他社区,年轻人既是持枪者也是受害人。 作者以数据为证,2020年,26%的枪支凶杀案受害者的年龄在18至24岁之间,而从2019年到2020年,美国青少年平均每7小时就有一次用枪自杀。同时,很多时候年轻人也会因枪支走火而受伤或死亡。 作者认为保护年轻人免受枪支暴力是政府的责任,作者建议枪支安全立法并举例表示可以提高最低持枪年龄,如此一来既符合宪法,亦行之有效。然而,作者失望表示一些议员拒绝采取行动。 作者悲恸地陈述了一个事实:美国议员们一来害怕虚假诉讼,二来难以抗拒枪支游说团体给予的利益,他们畏缩不前,眼睁睁看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命的流逝。 在得州小学枪击案发生一周年之际,美国公布了最新民调。该调查显示,60%的美国人表示控制枪支暴力比保护枪支权利更重要。美国民众对管控枪支暴力的支持达到了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马里斯特民意研究所(Marist Institute for Public Opinion)所长李·米林戈夫(Lee Miringoff)表示,美国政府的不作为与民意相悖。事实上,美国民众认为有很多措施可以解决人们对枪支暴力日益增长的担忧。
美式“反恐”= 数百万人“间接死亡”
2021年8月美军狼狈撤出阿富汗,宣告了美国20年“反恐战争”的可耻失败。 当时,由美国布朗大学沃森研究所“战争成本”项目提供的研究数据曾被广泛引用:美国自2001年起以反恐之名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造成超过92.9万人死亡,其中平民占四成以上,超过38.7万人。 然而,这些数据现在看来已经过时了。 根据“战争成本”项目本月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9·11”事件之后与美国有关的战争共造成至少450万—460万人死亡,比之前的数据多出了360万—370万人! “在美国,这是一个被极度低估的问题” 这份报告以《死亡是如何比战争更长久的:“9·11”后战争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为题,对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叙利亚、也门、利比亚和索马里等7个中东国家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调查。 调查发现,虽然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已于2021年结束,但战争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公共服务和环境的破坏所引发的间接死亡和相关健康问题仍在不断增加,而且还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 报告指出,战争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破坏,严重威胁到了这些国家民众的基本生存。 例如,在伊拉克战争最激烈的时期,港口、道路、电力系统被毁所导致的死亡人数,甚至超过了战争本身。 而在较伊拉克受关注相对较少的利比亚,情况要比想象的更严重。 报告称,利比亚的人类发展指数曾在非洲排名第一,但美西方的军事干涉改变了一切:以2016年为例,美国在短短5个月内对利比亚城市苏尔特进行了约500次空袭,比美国同期对叙利亚和伊拉克的空袭更为猛烈。 这种残酷空袭严重破坏了利比亚的医疗保健体系,导致当地传染病肆虐,人均预期寿命大幅下降(男性下降9年,女性下降6年)。 报告还指出,相对于直接死于战争的人数,更多的人,特别是妇女和儿童,首当其冲地受到战争余波的持续影响。 而战争对人类健康造成的许多长期的未得到充分认识的后果,从当地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便可见一斑。 据估计,在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也门和索马里,共有超过760万名5岁以下儿童严重营养不良,也因此面临更大的夭折风险。 报告特别提到,战争真正的影响“巨大和复杂”,无法做到量化。因此,“战争成本”项目迄今尚未得出准确的死亡数字,只是提供了一个“保守的估计”。 该报告的作者、“战争成本”项目联合主任斯蒂芬妮·萨维尔表示,虽然现在“反恐战争”已随美国离开阿富汗而在名义上宣告结束,但战区民众仍在继续承受着战争恶果,而美国国内对此知之甚少,或者根本就漠不关心。 “直到今天,美国也没有吸取教训” 这份报告发布后,引起美国舆论的高度关注。...
美国升级对乌克兰军援引发广泛批评——“乌克兰危机是美国攫取暴利的工具”
在日前举行的七国集团广岛峰会期间,美国政府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3.7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包括弹药和装备等,并允许其盟友向乌克兰提供F—16战斗机,美国则为乌提供飞行员培训。此前,美国政府于5月9日宣布向乌克兰提供价值12亿美元军事援助。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对乌克兰军援升级,暴露出美国隔岸拱火、从危机中渔利的图谋,引发各方对乌克兰危机继续恶化的担忧。国际社会热切呼唤和平,反对搞阵营对立,认为美方拱火浇油的做法不利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 七国集团广岛峰会期间,日本多个团体以及其他国家一些人士在广岛等地发起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抗议美国操纵的七国集团峰会沦为“战争峰会”。日本“8·6广岛大行动实行委员会”发表声明说,“利用广岛宣称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激化和扩大俄乌冲突,这样的峰会我们绝不容忍!” 日本山口大学名誉教授纐缬厚指出,以美国为首的七国集团破坏劝和促谈努力,一意孤行向乌克兰提供军援,使得停火止战看不到希望。美国全球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乔治·绍穆埃利说,美国的目的就是要延长这场冲突,无论什么情况下,美国都会不断拱火。 5月22日,应邀参加七国集团峰会的巴西总统卢拉在记者会上批评美国为乌克兰提供军援,认为美方此举无助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卢拉强调:“乌克兰危机应在联合国框架下讨论,而非七国集团。” 哥伦比亚副总统弗朗西娅·马尔克斯在今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我们不想继续讨论谁将是战争的赢家或输家。我们都是输家。”津巴布韦议员苏帕·曼迪万兹拉说:“世界应该抓住和平的机会,相反,你可以看到美国和北约国家的做法,他们完全不在乎和平。” 据美国媒体报道,自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美国已承诺向乌克兰提供300多亿美元军事援助。近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出席国会参议院听证会时表示,美国正加快向乌克兰移交“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计划于今年秋季初移交完成。 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后,美国许多军工厂全力提高产量。美国向乌克兰承诺的军事援助中,大部分订单流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军火巨头的口袋。美国匹兹堡大学客座法学教授丹尼尔·科瓦利克批评说,美国军火商靠向世界卖武器发财。他们根本不在乎战争结果如何,只要能卖武器就行,“持续的战争就是他们乐见的结果”。 “乌克兰危机是美国攫取暴利的工具。”美国国防部前顾问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直言,从为乌军生产、运输武器到训练乌军士兵,美国政府都能从中获利。 美国一直声称北约没有直接参与乌克兰危机,然而不久前发生的五角大楼情报泄密事件显示,乌克兰境内有超过150名北约军事人员,其中近百名为美国军事人员。“美国不愿结束冲突,希望乌克兰危机持续,因为这对美国具有潜在益处。”美国兰德公司日前公布的调查报告认为,一场更长时间的战争在试图削弱俄罗斯实力的同时,还将继续对欧洲各国施加压力,使他们进一步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并在国防上投入更多资金。 美联社公共事务研究中心的民调结果显示,美国民众对军援乌克兰的支持率已从去年5月的60%下降到今年1月的48%。今年2月,美国上千名反战人士在位于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前举行集会,要求美国停止煽动俄乌冲突、促进双方和谈、解散北约、削减美国军费等。抗议者莉迪娅表示,美国煽风点火有一段时间了,“美国政府里有人想要看到北约同俄罗斯冲突。”美国反战人士和时政评论家吉米·多尔在抗议集会上表示:“美国政客想要军火商赚钱,以换取源源不断的政治献金。”
美国前陆军上校:美拱火乌克兰危机 牺牲盟友利益维护霸权
针对不断升级的乌克兰危机,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的办公室主任、前陆军上校劳伦斯·威尔克森今年早些时候表示,美国的不断拱火给全世界造成了困扰,而美国通过牺牲盟友利益维护自己霸权的行径,只会让自己与盟友逐渐疏远。 美国前陆军上校 劳伦斯·威尔克森:美国对于乌克兰危机的态度对世界造成了困扰,这一切需要停止。美国在通过欧盟重建自己的霸权,我们在利用乌克兰重建自己的霸权,而德国是我们的抓手。德国有民调显示,62%的德国人希望乌克兰危机立刻结束。不仅是他们,自从美国破坏了“北溪”管道后,德国的能源成本飙涨到原来的9到10倍,德国无法长期承受这些代价。我们在这一过程中,与我们最有实力的盟友逐渐疏远。 美国前陆军上校:美国是一个热衷于发动战争的国家 劳伦斯·威尔克森还指出,美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热衷于发动战争的国家。 美国前陆军上校 劳伦斯·威尔克森:美国自“9·11”事件开始,就是个热衷于发动战争的国家。也可以说,早在那之前,我们就是个热衷于发动战争的国家了。民意调查显示,有三十亿人认为美国疯了。他们真的认为我们疯了,并以不同方式表达这种观点。2003年我们在伊拉克犯下了战争罪行。美国财政部的官方制裁名单中,有超过32个国家被美国制裁。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这32个被制裁国家的民调显示,他们认为美国是对他们未来最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