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贸易代表对拜登“微调”《通胀削减法案》言论持谨慎立场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在盟友间引发的争议仍在持续。据韩联社12月5日报道,在继法国后、韩国代表团也将访美商讨该法案之际,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长安德根4日就美国总统拜登所谓愿意“微调”《通胀削减法案》的相关言论表示,目前难以预料其用意。   报道称,安德根此行作为韩国政府国会联合代表团一员访美,当天在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答记者问。他表示,将致力于最终谈判,最大限度维护韩国企业的权益,特别是把现代汽车集团可能蒙受的损失降至最低。安德根表示,美国政府也同意对该法案造成的出乎意料的问题加以处理。韩美两国一直在进行工作层级的谈判,最终能谈妥到什么程度,要在此行中尽力争取。      对于白宫就修改法案持消极立场一事,据韩联社报道,安德根称,欧盟、日本等很多国家也在提出异议,美国政府似乎也认为应该在法案执行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但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还有待观察。韩国政府将基于工作层级的谈判成果,与国会一道竭力挽回损失。   据韩联社4日报道,由韩国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组成的联合代表团将于当地时间5日前后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方就《通胀削减法案》对韩系电动汽车的歧视问题展开讨论。就在韩国代表团到访美国前几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会谈中,松口表示有“使欧洲国家更容易参与的细微调整方案”。对此,韩国国内有分析认为,在美国的盟友对《通胀削减法案》带来的电动汽车补贴优惠歧视表示强烈不满的情况下,拜登的说法暗示了相关法律部分规定有变更的可能性。

欧洲议会最大党团:若美国执意不让步,将采取“核选项”

  据德国《柏林晨邮报》当地时间12月13日报道,针对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和德国议员马库斯·费伯呼吁对美国采取强硬政策。     欧洲议会最大党团发言人马库斯·费伯在接受德国《柏林晨邮报》采访时,呼吁对美国采取更强硬方针。他指出,华盛顿保护主义政策特别令人失望,美国通过的法律有可能使欧洲艰难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   费伯指出,如果美国在贸易保护主义道路上一意孤行,欧盟将被不得不“将所有酷刑工具摆上台面”,“这肯定是‘核选项’,在当前形势下没人想要看到这样的局面”。   同时,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呼吁欧盟针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申诉。   今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内容包括提供高额补贴以支持电动车等绿色产业在美国本土发展。这一做法引发欧盟等方面的忧虑和反对,被指破坏公平竞争、损人利己。

绝无仅有的“美国病”:30余年超百万人死于枪击

  美联社11月29日援引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报道说,美国2021年的枪支致死率达到了近30年来的最高水平。1990年至2021年,美国超过100万人死于枪击。这份被美国政治网站Politico称为“多年来对美国枪支死亡最全面的分析之一”的研究,再次揭露了枪支暴力“美国病”难愈的残酷现实。   致死率前所未有   这份报告登载于11月29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参与编纂。该报告显示,近年来,美国枪支致死率不断恶化。研究人员通过对1990年以来美国涉枪死亡人数的分析发现,美国涉枪死亡人数从2005年开始上升,近年来更是快速上升,到2021年,美国涉枪自杀率和凶杀率达到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最高水平。   揭示美国枪支暴力严重程度的研究报告还有很多。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份研究显示,2019 年至 2021 年,美国持枪自杀率上升10%,非持枪自杀率下降8%;持枪杀人率上升45%,而非持枪杀人率上升6%。而根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的统计数据,截至11月26日,美国今年已发生613起造成至少4人死伤的大规模枪击事件,这也是这一数据连续第三年超过600起。   哈佛大学医学院儿科急诊室医师艾瑞克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采访时表示,美国两年内涉枪死亡人数增长超过20%,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数据表明美国正在进入“枪支致死的历史性时刻”。彭博社称,大规模枪击事件在美国已成家常便饭,在发达经济体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枪支暴力死亡人数能与美国相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总检察长罗布·邦塔日前表示,枪支暴力是“美国病”,全世界绝无仅有。   弱势群体最受伤   尤其令人痛心的是,在美国枪支暴力“流行病”肆虐之下,女性、少数族裔、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最受伤。   女性成为枪支暴力案中“被忽略的受害者”。刊登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的这份报告显示,虽然美国涉枪死亡事件中大部分受害者是男性,但被枪杀的女性比例近年来增幅显著,高达71%。其中,在非洲裔女性中,涉枪谋杀案2010年以来增加了两倍多,涉枪自杀事件自2015年来增加了一倍多。Politico称,女性受害率的增加,在这个以男性为主的统计中扮演了一个“可悲的、被忽略的角色”。   从种族来看,美国枪支暴力对少数族裔的打击尤甚。“美国进步”网站刊文称,2014 年到 2020 年,死于枪支暴力的西班牙裔人数增加了 66%,增幅几乎是全美的两倍。2020 年,枪支暴力导致 5003 名西班牙裔美国人丧生,创下平均每天 13 人死亡的记录,“枪支暴力对西班牙裔社区造成毁灭性影响”。根据美国非营利组织“每个城镇的枪支安全”的数据,美国非洲裔人口占城市凶杀案受害者的68%,其中许多人是枪支暴力的受害者。   美国青少年和儿童也难逃厄运。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今年4月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封公开信表示,2020年,枪支成为美国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超过4300名1至19岁的美国人死于涉枪案件。2019年到2020年,美国儿童和青少年因枪支死亡的概率为29.5%,是普通人群的两倍。亚特兰大儿童保健中心的急诊科医师克里斯托弗·里斯对CNN表示,“每次照顾因枪支受伤的儿童,我就会想到,这太糟糕了。尤其是对于孩子而言,这本不应发生。”   控枪仍阻力重重   高持枪率是美国枪支问题难解的根源之一。今年第一季度,美国枪支销量同比增长18%。据估计,全美保有枪支早已超过4亿支。《美国人口评论》刊文称,美国持枪率全球排名第一。...

国际观察:凛冬已至 美国盟友表现令欧洲寒心

  北半球凛冬已至。对欧洲政客来说,除了正在发生的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盟友美国的表现更令他们寒心。   11月25日,欧盟成员国负责贸易事务的部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与会各方对美国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深表担忧。今年8月,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在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祭出约3700亿美元的投资。法案规定,电动汽车消费者将获得高达7500美元的税务补贴,只要其购买的电动车电池生产自美国本土。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法案引发欧洲大量负面批评和疑问。欧洲政客担心,此举将使大批企业离开欧洲,欧洲的工业体系将被美国挖空。分析人士指出,此条款本质是以损害欧洲工业为代价为美国企业争取优势。   “我们想要的是公平,我们期待,欧洲企业在美国能得到美国企业在欧洲的同样待遇。”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说。   “没人想要以牙还牙,陷入补贴竞赛。但是美国所作所为与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原则相悖。”爱尔兰贸易部长瓦拉德卡表示。   “在与美国的关系里我们正在经历贸易信任危机。”德国籍欧洲议会议员赖因哈德·彼蒂科菲尔说。   欧盟认为,这一举措将为欧美贸易树立壁垒,对想要参与合约竞争的欧洲企业十分不公平。如果华盛顿不修改通胀法案的条款,欧盟将被迫回应。   不过,《通胀削减法案》还只是令欧洲人感到愤愤不平的原因之一。“战争牟利”和“能源敛财”同样令欧洲感到了伤口上被撒盐的委屈和愤怒。   《政治报》网站近日发表题为《欧洲谴责美国从战争中牟利》的报道。文中称,欧洲官员指责,美国正在从战争中获得财富,而欧洲国家却遭了殃。   乌克兰危机以来,欧洲与美国一道对俄罗斯施加多轮制裁。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同时,欧盟国家开始从美国购买天然气,但欧洲人购买燃料的价格是美国的四倍。今年上半年,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商业内幕》数据披露,美国公司每艘驶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可赚取超过1亿美元利润。   欧盟首席外交官约瑟普·博瑞尔表示,欧盟目前为乌克兰提供了大约80亿欧元的军事装备。鉴于美国是欧洲的主要军火供应商,欧洲人付出的真金白银就这样流进了大洋彼岸军火贩子的口袋里。事实上,就在欧洲盟友对武器装备的需求增长的同时,五角大楼已经规划了加速武器销售的路线图。   与此同时,欧洲经济正在衰退,通货膨胀高企,能源短缺威胁着今冬的电力和燃料供应。欧盟委员会发布2022年秋季经济预测报告说,欧盟、欧元区和大多数成员国经济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陷入衰退,明年第一季度经济活动将继续萎缩。   “这是很不好的”,《政治报》采访的一位欧盟外交官表示,“给人一种你最好的盟友正在从你的麻烦当中赚得巨大利益的印象。”

俄媒:白宫官员称,美国政策不变、不会认定俄罗斯为“支恐国家”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柯比当地时间11月30日(周三)表示,美国政策不变、不会认定俄罗斯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因为此举无助于解决乌克兰的所有问题,还会加大国际社会向乌运送人道主义援助的难度。   报道称,柯比当天对记者称:“我们仍认为这一认定不会恰当解决我们以及我们盟友和伙伴在乌克兰的所有需求。事实上,我们与一些非政府组织进行了交谈,他们说,对(俄罗斯)这样的认定实际会使他们向乌克兰人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变得更加艰难。”     “我们仍然不赞成这个认定,我们的政策没有改变,”柯比称。   11月23日,欧洲议会在斯特拉斯堡举行全体大会,投票通过了将俄罗斯认定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决议,理由是俄罗斯在乌克兰进行了特别军事行动。此前,美国政府也曾蠢蠢欲动地想给俄罗斯贴上“支恐”标签,但华盛顿最终选择放弃。对于欧洲议会的做法,俄罗斯《生意人报》同日评论称,虽然相关决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通过后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对抗。对于该决议,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11月23日晚些时候在社交平台Telegram上发文回应,“我建议认定欧洲议会为支持愚蠢行为的机构”。

俄罗斯叫停与美会谈,俄副外长:目前局势表明,俄别无选择

  不谈了!俄罗斯《生意人报》29日报道称,原定于11月29日至12月6日在开罗举行的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双边协商委员会会议被推迟。俄新社29日报道称,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当天对记者表示,作出这个决定是出于政治层面的考虑——目前局势表明,俄罗斯别无选择。      俄《生意人报》29日称,美国驻俄大使馆28日表示,俄单方面推迟了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双边协商委员会会议。俄外交部当天证实了上述消息。美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柯比28日说,美期待与俄尽快举行会议,并希望收到俄方对推迟原因作出的解释。   另据路透社28日报道,一名匿名的美国官员当天表示,美俄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初期就设立的一条热线迄今只使用过一次——是美国主动通过“防冲突”热线与俄方通话,向俄方表明美对俄军在乌克兰主要基础设施附近开展军事行动的担忧。   另据俄《观点报》29日报道,顿涅茨克“国土防卫司令部”当天表示,在俄军火力支援下,当地武装力量从乌军手中解放了安德烈耶夫卡等两个居民点。同时,乌格列达尔也将很快解放。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9日表示,俄乌谈判现在是不可能的,因为这被乌方拒绝。为了恢复对话,乌克兰不仅应该废除拒绝与俄谈判的法律,还应该表现出政治意愿,表明愿意讨论俄提出的要求。

加“印太战略”抹黑中国,中方批驳:在亚太地区搞地缘对抗完全错误

  “加拿大出台的有关战略涉华内容充斥意识形态偏见,渲染炒作所谓‘中国威胁’,对中国无端指责攻击。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经向加方提出严正交涉。”针对加政府当地时间27日公布的新版“印太战略”的涉华内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8日如是批驳。路透社称,在这份26页文件中,中国被提及超过50次。加政府抹黑中国是“愈发具有破坏性的全球力量”,并宣称要花费17亿美元用于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和网络安全活动。2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认为,这份“印太战略”与美国的对华政策基调“高度一致”,加中两国的交往原本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渥太华却在华盛顿的裹挟下作出不符合本国利益的判断,这是荒谬的。   本月参加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加总理特鲁多出席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他在参会期间曾称,要与印太地区伙伴加强关系。      外媒:该文件反映加方处理对华关系时的困境   根据这份文件,加拿大正寻求与涵盖40个经济体的印太地区加强关系。“我们知道,该地区正在发生一场影响力之战,所以我们必须加快自己的步伐。”美国彭博社引述加外长乔利27日的话说,加拿大将为在亚洲的企业投资创造一个更可预测的环境。   路透社称,特鲁多政府希望严重依赖美国的加拿大经济与贸易更多元化。9月的加官方数据显示,与美国的双边贸易额占加总贸易额68%。报道说,近年来,华盛顿在自由贸易问题上表现出愈发狡猾的迹象。   在涉华部分,这份文件宣称,中国具有成为该地区领导大国的雄心,正进行大规模投资,以获得经济影响力、外交影响力、“进攻性军事能力”和先进技术。在路透社看来,该战略反映出加拿大在处理对华关系时的困境:一方面宣称北京正寻求将国际秩序塑造成一个对于“日益偏离”加拿大的利益和价值观而言“更加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承认,中国的经济为加出口商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该文件同时提及,中国的体量和影响力之大使得加拿大与它在气候变化、全球健康、核扩散等关乎“世界生存压力”的问题上进行合作是必要的。   在与中国相处的策略方面,加拿大的这份“印太战略”共阐述了国内、双边、地区、多边等4个层面,其中,它在国内层面提出将审查和更新立法,并且在“国有企业和其他外国实体的投资威胁到我们的国家安全时——包括关键矿产供应链——果断采取行动”,这一内容被多家外媒转引。本月初,加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3家中资企业从加拿大动力金属公司等加方企业撤资。   根据这份文件,加拿大将强化在印太地区的海军存在,“通过提高我们的军事参与和情报能力来减少胁迫行为以及对地区安全的威胁”。加国防部长阿南德27日称,该国将向印太地区每年派出3艘护卫舰(目前是两艘)。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27日称,在台湾问题上,这份“印太战略”表明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同时声称加方反对“威胁台湾海峡现状的单边行动”。在27日的记者会上,阿南德回避了有关加拿大是否愿意“保卫台湾”等问题。   “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加拿大《多伦多星报》27日称,加拿大最早开始制定“印太战略”的时间可能是2019年或者2020年。   CBC称,这份文件在描述中国时使用了“直白得令人惊讶的语言”。近年来,许多观察人士一直敦促加政府维持与中国在过去20年建立起的商业和投资关系,然而新的战略文件似乎反映出,一些严重的双边冲突导致两国关系陷入冰点。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对于加拿大“印太战略”攻击中国的内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8日表示,“究竟谁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谁在煽动冷战思维、渲染阵营对立,国际社会看得很清楚。”赵立坚同时提醒道,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国与国交往的“黄金法则”。台湾、新疆、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不容外部势力指手画脚。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发言人则在相关回应中强调了以下几点:加方对中国内外政策的解读完全错误;加方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认知完全错误;加方损害中方利益的行径完全错误;加方在亚太地区搞地缘对抗完全错误。   被美国裹挟   CBC认为,这份文件描绘的外交政策蓝图反映加拿大最亲密盟友(包括美国)的思路。与拜登政府“印太战略”的不同之处在于,加方更明确表明“将在任何时候毫不犹豫地捍卫国家利益”,并称其对华方针是“基于对当前中国现实、清晰的评估而形成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程宏亮2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加拿大在“印太战略”中对中国的措辞可以看出,其基调与美国高度一致,这份文件之所以酝酿这么久,也是因为它想对标美国对中国的定位。   “其实无论是在战略层面还是实务层面,中加之间是没有矛盾的。但在美国政府的施压下,它被迫在中加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中加上‘刺耳’的‘印太战略’,作出远离常识、远离本国利益的判断。”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2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是荒谬的,也表明加方在政治上缺乏自主性。   对于加中之间的紧张关系,一些加商界和学界人士近年来发出的警告和担忧之声没有停过。CBC27日引述加中贸易理事会董事会副主席冯达辉的话说,拒绝中国会威胁到加拿大的竞争优势。在他看来,加方可以表达与中国的分歧,同时不必损害与中国的贸易。阿尔伯塔大学中国学院荣誉院长霍尔登提醒道,特鲁多政府需要意识到,中国是印太地区的重要一员,它与印太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经济联系是非常强大的。一名多伦多大学政治学学者认为,加政府需要用技巧来平衡与中国的关系。渥太华应该理解处理对华关系不同事务的复杂性,并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吕祥同时认为,虽然加拿大推出新版“印太战略”,但能落实多少需要打上问号。他表示,加拿大政府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如何在全球格局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不是在美国的压制和裹挟下稀里糊涂地成为地缘政治工具。

海外网评:多国发赴美旅行警告,美国在盟友眼里“不安全”

  惯于给其他国家发“旅行警告”的美国,现在成了被“警告”的对象。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1月27日报道称,由于美国枪支暴力事件频发,多个美国盟友最近纷纷对国民发出赴美旅行警告。不安全的美国,让盟友忧心忡忡。   毫无疑问,此起彼伏的枪支暴力已让美国在盟友眼里变得“不安全”。CNN称,尽管美国还没有被盟友们形容成“危险的战区”,但很多国家都在提醒公民,美国“比你习惯的更暴力”。比如,澳大利亚政府就表示,美国的“暴力犯罪比澳大利亚更为普遍,所有地区都可能发生枪支犯罪”;加拿大政府则警告公民要注意大城市地区与帮派和有组织犯罪有关的暴力行为,不要驾车穿越美墨边境地区;英国政府则提醒公民,美国“随时可能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并警告公民不要随便发表“与炸弹或恐怖主义有关的言论”;德国外交部提醒公民“远离可能发生暴力事件的人群聚集场所”;日本外务省除了提醒民众“要认识到美国和日本的安全形势非常不同”,并“贴心”附上了“在美国遭遇枪击事件时如何逃离的建议”。   除此之外,法国、以色列、墨西哥、新西兰等国也纷纷对想要前往美国旅行的国民发出了“温馨提示”。美国的这些盟友中,有的允许公民自由持枪,有的严格禁枪,但基本都已多年未发生或极少发生枪支暴力事件。这不是首次有国家对国民发出赴美旅行警告。2019年前后,包括日本、德国、爱尔兰、乌拉圭、委内瑞拉、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都曾对美国发布旅行警告。   自2020年以来,美国的大规模枪击案发生数已经连续3年突破600例。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GVA)统计,截至2022年11月27日,全美发生造成4人或以上伤亡的大规模枪击事件615起,平均每天发生大规模枪击案1.85起,也让2022年目前已成为有记录以来大规模枪击案发生数第二高的年份。美国以占全球4%的人口拥有了超过40%的枪支,其枪支犯罪发生率甚至超过许多陷入战乱的国家,更将主要发达国家远远甩在身后。澳大利亚政府就提醒国民:“如果您住在美国,请主动参加学习枪支使用和参加演练。”   频发的枪支暴力不过是美国让盟友“害怕”的一面。近年来,美国社会安全环境持续恶化,各种暴力冲突不断发生,其背后是美国一系列痼疾的集中爆发。比如,在德国外交部发布的旅行警示中就提到,去美国的游客“应注意美国国内因种族主义和警察暴力而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在墨西哥政府2021年5月发布的旅行警告中,不但特别指出,美国“历史上的种族和民族紧张关系,包括反对移民,导致了来自暴力极端组织的袭击”;乌拉圭和委内瑞拉政府所发布的旅行警告也都提醒民众注意种族暴力问题。不得不说,种族暴力这一痼疾已经成为美国难以除去的“负面标签”。   除了种族暴力外,美国发展不平衡和贫富差距持续加大,也带来更多安全问题。新西兰政府希望国民注意,“(美国)犯罪率在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差别很大”,希望国民在旅行前研究具体目的地信息并向当地寻求建议;加拿大政府提醒游客注意周围环境,避免夜间在边境旅行;法国政府还用波士顿和亚特兰大等地举例,提醒民众在这些这些地区旅行要“保持警惕”,“避免单独步行或夜间出行”。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城市逐渐形成了非洲裔、拉丁裔等少数族裔聚居的贫困社区与白人等聚居的富裕社区间彼此隔离的局面,这不断放大两者之间在教育、医疗、安全领域的资源差距,也令这两种社区间的犯罪率出现了巨大差距。美国《新闻周刊》2021年的报道称,美国多座城市低收入社区所发生的枪击暴力事件、恶性伤人事件以及凶杀事件分别要比高端社区多14起、150起和5起。   美国的安全问题不仅是美国社会的关切,也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担忧。尽管在刚刚结束的中期选举中,两党政客都在利用安全问题大做文章,但实际上,美国日渐不安全恰恰是这些政客们的不作为留下的恶果。正是美国政客长期将个人政治私利置于民众利益之上,才让美国在枪支、种族和发展问题上陷入困境,不但让本国人失去生命,也威胁他国民众的安全。这样的美国,又有什么资格自诩“人权卫士”?

“美最声名狼藉的白人至上主义者之一”!富恩特斯背后的美国极右翼

  海湖庄园宴请风波让24岁的尼克·富恩特斯登上美国各大媒体的头条。《纽约时报》25日将该人称为“美国最声名狼藉的年轻白人至上主义者之一”,他也是白人青年极端主义组织“美国优先”的负责人之一。      《华盛顿邮报》称,富恩特斯出生于1998年,是YouTube上“美国优先”节目的主持人。从波士顿大学辍学之前,他在芝加哥郊区长大,是一名天主教徒。他受到年轻保守派分子的欢迎,他们批评共和党建制派在文化问题上不采取强硬立场。2017年8月,富恩特斯参加了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举行的“团结右翼”集会。在这场活动上,一名白人至上主义者杀害了一名反种族主义抗议者。这被认为是美国极右翼走上前台的标志性事件。   Axios网站称,美国司法部在 2021 年的一个案件中将富恩特斯称为“白人至上主义者”。他在其播客中“开玩笑地”否认存在犹太人大屠杀事件,并将在纳粹集中营中被烧死的犹太人比作烤箱中的饼干。报道称,富恩特斯被大多数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封禁,但他在特朗普创办的社交媒体平台“真相社交”上非常活跃。   《纽约时报》25日称,近年来,24岁的富恩特斯在极右翼团体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通过其主导的“美国优先政治行动会议”,他与玛乔丽·格林等共和党议员建立了联系。报道称,富恩特斯是一个毫不掩饰的种族主义者。他在自己的播客上公开使用仇恨语言,最近还鼓动派军队进入黑人社区,并要求犹太人离开美国。特朗普在2020年大选中落败后,富恩特斯组织并参与了一系列支持特朗普的公开活动。2020年11月,富恩特斯在华盛顿举行了所谓“停止偷窃”集会,敦促追随者“在2021年1月20日之前冲击每个州的议会大厦,直到特朗普总统再就职4年”。2021年1月6日,富恩特斯带领一大群人来到国会大厦外集会,支持特朗普。至少7名与其“美国优先”组织有关联的人,被指控犯下与国会山骚乱事件有关的联邦罪行。   美国“政治新闻网”今年1月报道称,美国众议院国会山骚乱调查委员会传唤了富恩特斯,但没有证据显示他本人进入了国会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