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层层捆绑、法律重重设卡,美国枪控立法任重道远
继加拿大政府提出枪控立法半月之后,12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就一项控枪立法的提案艰难地达成初步协议,或许是由于近段时间以来一直占据舆论风口浪尖的枪支暴力问题,让美国白宫和国会感觉到了的压力,才艰难酝酿出如此草率的协议。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大多数美国人都支持的扩大枪支背景审查、对军用攻击性武器采取联邦禁令,以及将购买攻击性武器的最低年龄从18岁提高到21岁等三项枪支管控措施均不包括在内。根据皮尤研究中心2021年4月的调查结果显示,81%的受访民众支持普遍的枪支背景调查,63%的受访民众支持禁止攻击性武器。因此这份协议一出,就被外界形象的称之为“遭阉割的控枪协议”。 深挖枪支暴力事件频发,枪控立法举步维艰的深层次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美国的枪支早已不单纯是武器,而是被一支极端文化、政治、经济等等层层捆绑的“幽灵枪”,其对社会的潜在杀伤力不言而喻。一是根深蒂固的极端枪支文化,包括平民对枪枝及其使用的行为、态度和信仰。二是利益集团与政客的金钱瓜葛。枪支利益集团为政治选举提供大量捐款并通过游说政客操纵政策,距美国国会1994年通过重要控枪法律已有28年的时间了。事实上,这项法律的有效期也仅有10年,多次试图将这项法律延期的努力都最终失败。哪怕是在震惊全美的桑迪胡克小学枪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国会参议院依然投票否决了这项控枪法案的延期。三是枪支制造和交易已形成巨大产业链。据悉,美国枪械制造商逾15000家,年纳税额超70亿美元,广告费数以亿计。美国国土安全局更是将枪械店与药店并列为“必要的关键基础设施”,允许在其他场所关闭的情况下继续营业。足以看出,枪支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据的分量。 控枪法案要想顺利推动,至少要闯过五道关卡。第一关“宪法关”,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民众拥有并且佩带枪支的权利不容侵犯。换言之,要禁枪就必须修宪,但修正宪法的程序非常复杂,须经国会参众两院的三分之二表决通过,或者由三分之二的州议会请求召开的全国制宪会议提出,并经过四分之三州议会的批准,这极难做到。第二关“立法关”。枪支管控一直是美国两党极化的代表性政治议题之一。民主与共和两党选民对枪支的态度日益对立,共和党内76%选民捍卫持枪权,民主党内81%选民认为管控枪支更重要。第三关“司法关”。美国最高法院曾于2008年、2010年裁定持枪系“天赋人权”,地方控枪立法违宪,还重新诠释第二修正案,确认枪支的持有权不限于民兵,更包括所有个人。第四关“联邦地方分权关”。美国联邦政府负责发放枪支销售牌照,并对枪支购买者进行背景调查,地方政府则负责制定在公共场合携带枪支的具体条款。看似分工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信息不通畅、权责不对应而导致漏洞百出。 事实上,这份协议也只是美国参议院两党基本原则上达成了初步共识,而不是立法文本。正如一名参与谈判过程的共和党人士所说,这份初步协议想要真正转化为一项可以实施的立法,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前途未卜。因此,笔者认为,只有给枪支层层解绑,破除法律重重关卡,才能有序推动枪控立法的落地开花,才能真正为民众创造一个自由、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
全美反槍大遊行
美國近日接連傳出釀成重大傷亡的槍擊事件,全美各地十一日有數以萬計的民眾走上街頭,加入由「為我們的生命遊行」(March For Our Lives)舉辦的集會,呼籲政治人物對槍枝暴力拿出作為。「為我們的生命遊行」是由二○一八年二月佛羅里達州派克蘭高中槍擊案生還學生成立的組織,這場活動是以四年來槍枝管制毫無進展帶來的挫折感為主軸。圖為抗議民眾聚集在華府國家廣場的華盛頓紀念碑周邊。
佩洛西窜台暴露美国践踏法治的虚伪嘴脸
近日,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严正交涉和坚决反对,执意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严重冲击中美关系政治基础。这种丑恶行径再次暴露美国言必称法治却处处践踏法治的虚伪嘴脸。 一个中国原则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一个中国原则有充足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为联大第2758号决议所确认、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与中国建交的181个国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各国遵守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法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宗旨与原则的体现。 一个中国原则是美国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对中国作出的郑重承诺。三个联合公报是在中美双方最高层直接参与下,经过长期谈判、反复磋商达成的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美国在其中明确承诺承认一个中国,逐步减少并终止对台湾军售,不与台湾进行官方往来。据此,美国在1978至1979年间采取与台断交、废约和撤军等措施。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中美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的承诺白纸黑字,清清楚楚,不容背弃。 美国不断曲解、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单方面背弃了其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所作承诺 美国口口声声称其一个中国政策没有变,但事实是,美国单方面炮制了“与台湾关系法”“对台六项保证”,又把“与台湾关系法”置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之前,把与台私下勾连、秘密作出的“对台六项保证”公然放在一中政策表述中,近期还纠集其他国家,在有关声明中给一中政策加上“如适用”的后缀。这种单方面曲解承诺、附加条件的行径,违反一国不能以国内法为由不履行国际义务这一国际法原则,也明显违反国际法上的善意、诚信等基本原则。 美国不断怂恿“台独”分裂势力,大搞“以台制华”。美国表面说一套,实际做的却是不断提升美台实质关系和官方往来层级,加大军事勾连,大肆售台武器,助台提升所谓“非对称战力”“以武拒统”。佩洛西之流妄言:“美国与台湾站在一起”“不会放弃对台湾的承诺”。美国还在国际上为“台独”分裂势力“站台”,邀请台参加所谓“领导人民主峰会”,煽动和支持台在立陶宛开设“台湾代表处”。种种做法,都是妄图以“切香肠”方式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挑战中方红线、底线。 美国不顾中国严正交涉,纵容支持佩洛西窜台,还借口三权分立,狡辩称佩洛西窜台是其“个人决定”“与美国政策并不矛盾”“和白宫没有关系”。美国国会是政府的组成部分。佩洛西作为美国会众议长和政坛第三号人物,其行为在国际法上就是美国国家行为,而不是什么“个人决定”。佩洛西乘坐军机赴台,张口闭口“代表美国”,明显违反美国不能与台湾官方往来的承诺。根据美国宪法第二条第三款,总统有义务确保法律得到遵守,这当然包括有义务约束众议长佩洛西遵守国际法和美国对外政策,而不是纵容和安排她明目张胆窜台,又怎么能说“和白宫没有关系”。美国挑起危机,理应为其一手制造的局面负责,却贼喊捉贼指责中国,完全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强盗逻辑。 美国在行动上屡屡背离一个中国原则,却妄称中国“试图改变台海现状”,借此倒打一耙。什么是台海现状?就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割。打破这个现状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和“台独”分裂势力。值得警惕的是,美国频频拿“现状”说事是否还有更深层的图谋。“现状”除了一般语义外,在国际法语境下还有着特殊的涵义,原本用于描述与国家间领土划分有关的事实或政治状态,与一国内部事务无关。美国偏偏选中“现状”这个词,不排除是故意将两岸关系曲解为国家间关系,实质是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此外,美国还有人蓄意混淆视听,把台湾和乌克兰这两个完全没有可比性的问题关联起来,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霸权干涉行径也是对法治的公然践踏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倒行逆施,挑战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是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但美国公然干涉中国内部事务,甚至鼓动“分裂”,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这种霸权干涉行径,与其一面鼓吹“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一面推行“家法帮规”、四处挥舞制裁大棒、大搞非法“长臂管辖”、发动非法战争的惯常做派一脉相承。 美国恶意挑衅和违反国际法在先,中国基于充分、坚实的法律依据坚决反制,开展反霸权、反干涉、反分裂斗争,是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更是以实际行动维护法治。如果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都被无视、被抛弃,这个世界将重回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国际社会对美国这种践踏法治的行径看得清清楚楚。目前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和许多国际组织发出正义声音,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国坚决维护自身主权和领土完整。美国及一小撮国家在世界上树立了一个不遵守国际法、不守信誉的反面典型,将永远被钉在被告席上。任何人、任何势力、任何国家在台湾问题上挑衅滋事,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全是徒劳的,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拜登向以色列承诺“阻止伊朗研制核武”:不排除使用武力
“美国不排除使用武力作为阻止伊朗研制核武器的‘最后手段’”,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13日报道称,美国总统拜登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作出上述表态。但在14日拜登和以色列看守总理拉皮德共同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拜登又改口称“外交是解决伊核问题的最佳手段”。有美国媒体分析认为,在中东首秀的首站以色列,拜登除了表达强烈的能源需求外,他对伊核问题的表态也受到极大关注。 拉皮德:“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温和的地区联盟” 以色列《国土报》网站14日称,拜登当天与以色列看守总理拉皮德进行了会谈,两人讨论了美国对以色列安全的支持、打击伊朗、乌克兰战争以及如何保持两国解决方案的前景。 会议结束时,拜登强调说:“我认为绝大多数美国公众,不仅仅是我的政府,都完全致力于以色列的安全。”拉皮德向记者透露说,他们谈了有关沙特问题,“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温和的地区联盟”。拜登和拉皮德14日签署《美以战略伙伴关系耶路撒冷联合声明》,以强调美国对支持以色列安全的承诺,以及不允许伊朗获得核武器的承诺。以色列一位政府官员透露,这项声明将是“强有力的、坚定的和无与伦比的”。 “半岛新闻网”14日称,以色列政治和军事领导人毫不掩饰对拜登访以的喜悦,因其实现了特拉维夫在过去几年内寻求实现的诸多要求及目标。 拜登:他们犯了一个错误 路透社14日报道称,在接受以色列电视台12频道的采访时,拜登说:“现在唯一比伊朗更糟糕的事情就是伊朗拥有核武器。美将使用武力作为阻止伊朗研制核武器的‘最后手段’。”他还说:“我认为前任总统退出(伊核)协议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拥有核武器。” 除了向伊朗施压,拜登在采访中也表达了对以色列政府的友好。他强调,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大部分人都“不可能远离以色列”。这一说法反驳了美国民主党部分议员称以色列是“种族隔离国家”的评论。 据美国独立媒体《国会山报》13日报道,来自拜登本党的几位“分队”议员(即反对者),包括奥卡西奥-科尔特斯、奥马尔、特莱布和科里·布什等人,呼吁结束美国对以色列的无条件援助。奥卡西奥-科尔特斯还曾带头阻止美国在巴以冲突期间向以色列出售价值7.35亿美元的武器。奥马尔在去年曾将美国和以色列与哈马斯和塔利班归为一类,引发民主党内的分歧。对此,拜登坚称上述议员“犯了一个错误”,并表示“以色列是民主国家,以色列是美国的盟友,我不会(向这些议员)道歉”。 结束对以色列的访问后,拜登15日赴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地区,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举行会晤,随后将前往沙特阿拉伯,会晤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并参加海湾合作委员会峰会,会见卡塔尔、伊拉克和约旦等国代表。 三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纽约时报》14日以“拜登中东行:一次充满政治风险的出访”为题发表评论文章。文章认为,尽管中东地区对拜登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此次访问是他时隔6年之后首次踏足中东国家的土地,而现在“美国的影响力远不如他所希望的程度”。 《纽约时报》报道称,拜登此行的目的主要有三个:试图减缓正在加速的伊朗核计划、加快中东石油向美国输送的速度,以及重塑与沙特的关系。然而,上述三项任务都面临“不可能完成”的政治风险。拜登对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恐怖组织”定性,事实上导致伊核协议谈判在短期内很难有具体进展,“迫使德黑兰将大部分核燃料运出伊朗的外交努力已经受阻,而德黑兰目前正在将这些核燃料浓缩到接近制造核弹级的浓度。”拜登的随行官员表示,预计此行不会宣布沙特将提高石油产量的明确协议。 《纽约时报》14日报道称,拜登的中东之行,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阻止中国在中东地区扩大影响。美沙两国政府上周“悄悄地”签署了一份关于在沙特建设5G通信网络的谅解备忘录,旨在把中国企业华为排除在外。
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 为1994年以来最大幅度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5日宣布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1.5%至1.75%之间。这是美联储自1994年以来单次最大幅度的加息,显示出控制通货膨胀的紧迫性。 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15日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发表声明说,通胀率居高不下,反映出与新冠疫情相关的供需失衡、能源价格上涨和更广泛的价格压力。委员会表示“高度关注通胀风险”。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5月初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委员会成员普遍认为,如果经济和金融状况发展符合预期,本次会议应考虑加息50个基点。但面对近期通胀数据出人意料地上升等一系列事态发展,委员会认为,本次会议有必要进行更大幅度的加息,同时继续大幅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 鲍威尔还表示,从目前来看,在下一次会议上很有可能继续加息50个基点或75个基点,委员会将根据未来的经济数据作出决定。他说,加息75个基点非同寻常,预计这种幅度的加息不会经常出现。 美联储当天发布的季度经济预测显示,美联储官员对今年第四季度通胀预测中值为5.2%,比3月的4.3%明显上调。2023年底通胀预测中值为2.6%,2024年底通胀预测中值为2.2%。同时,美联储官员对今年年底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测中值为3.4%,明显高于3月预测的1.9%;对于今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的预测中值为1.7%,明显低于3月的2.8%。 美国劳工部本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同比上涨8.6%,同比涨幅已连续三个月在8%以上
美放风搁置调降对华关税,专家:如继续对华加征关税只能“自咽苦果”
三个月前,美国总统拜登高调表示正考虑取消特朗普任内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的部分关税,以缓解美国国内飙升的通货膨胀率。路透社8月10日报道称,美众议长佩洛西访台引发台海局势紧张等一系列因素,使拜登政府重新考虑对华关税问题,暂时将其搁置一旁。“拜登政府现在不希望做任何可能被中国视为事态升级的事,同时也试图避免被(美国国内)认为对中国退让。”这是拜登政府就如何处理对华关税又一次改变说法。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10日接受彭博社采访时似乎在证实这一报道,称佩洛西访台“使情况变得特别复杂”,拜登现在对中国关税问题持“谨慎态度”。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10日告诉路透社,中美两国经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佩洛西窜台破坏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势必对双方交流合作造成重大干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1日表示,当前台海局势紧张的前因后果一清二楚,是非曲直一目了然。美国不要指望中方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而应老老实实回到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上来。中国专家1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如美国继续保持对华加征的关税,其国内通胀等经济问题只会更难解决,届时美国只能“自咽苦果”。 美方“既要又要”费尽心机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媒体关于拜登政府考虑取消对中国进口商品部分加征关税的报道就甚嚣尘上。支持取消这些关税的美国财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和反对取消关税的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轮番对外放风,扰动舆论。今年5月10日,拜登在华盛顿向全国发表讲话时证实他正在考虑这一步骤,以帮助控制美国国内高企的通胀率。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5月和6月同比上涨8.6%和9.1%,达到40多年来的新高。持续高企的通胀率成为美国中期选举之前拜登政府的“不可承受之重”,拜登和民主党的民意支持率也因此持续下滑。 路透社8月10日的报道称,数月来,拜登的团队一直在努力寻找各种方法来减轻特朗普政府时期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给美国带来的伤害。这些关税使美国公司进口中国商品变得更加昂贵,又推高了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成本。拜登政府曾经考虑的计划是:取消对中国产品加征的一些关税,同时对可能加征关税的中国产业发起新的“301条款”调查,以及扩大关税排除清单,以帮助只能从中国进口某些产品的美国公司。 “但北京对佩洛西上周访问台湾的回应引发美政府官员的重新考量,他们不希望做任何可能被中国视为事态升级的事,同时也试图避免被(美国国内)认为对中国退让。”路透社的报道称。一位熟悉相关审议进展的消息人士说:“我认为台湾(局势)已经改变了一切。” 白宫发言人夏尔马说:“在台海发生这些事件之前,(拜登)总统还没有作出任何决定,现在仍然没有。没有任何事情被搁置或推迟,所有选项仍然都摆在桌面上。” 当被问及作出决定为什么要花这么长时间时,雷蒙多10日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称,在佩洛西访台后,“情况变得特别复杂”,所以拜登总统正在“权衡他的选择”。她说:“总统非常谨慎,他想确保我们不做任何会伤害美国工人的事情。”拜登自诩为美国“最挺劳工”的总统,工人和劳工组织是他颇为看重的支持团体。 戴琪10日在参加美国钢铁工人协会年度会议时称,拜登“以工人为中心”的贸易和经济政策正产生效果,制造业就业和工业生产都在提升。她再次诬蔑称中国的产业政策“削弱了美国的繁荣”,要让中国“付出代价”。 美左右摇摆,中方如何应对? “除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反应外,多种因素使政府的审议变得复杂。”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在美国官员考虑取消部分对华关税时,他们寻求北京方面的“互惠”,但遭到拒绝。该人士称,现在,美国单方面取消对中国商品部分关税的计划已被搁置,重点转向关税排除清单。美国行业团体和140多位国会议员已敦促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大幅扩大这一清单。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永1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美国,对华关税问题被赋予更多政治因素,取消关税意味着拜登政府将面临一些团体的政治压力,且不符合他本人的对华贸易政策取向。李永认为,比起政府宣布取消部分关税,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出面,以听证会方式进行关税豁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样可以避免所谓的“政治敏感性”。 中国应该如何面对美国的左摇右摆?李永表示,贸易战是美国单方面发起的,每一步都是美国在先。如果取消关税,也应该美国先行动,然后中国再做出反应,这才符合正常逻辑。美国政府经常说一套做一套,并不能轻信它的口头承诺。“我认为,拜登真正在意的并不是民生经济,包括对华关税问题在内。但是出于政治需要,他要做一些表面功夫,以服务于中期选举。”他表示。 彭博社10日称,拜登政府的下一步行动可能会对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数千亿美元的贸易产生重大影响。7月份美国CPI同比上涨8.5%,仍远高于工资涨幅。飙升的通胀率侵蚀了选民对拜登政府的支持,危及民主党在11月国会中期选举中的命运。 俄专家:中国受够了 “今日俄罗斯”网站10日发表俄罗斯学者提木尔·福门科的文章称,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可以被简单描述为“鱼与熊掌都要兼得”。美国认为,它可以在大多数领域将中国视为敌人,但仍会选择性地寻求合作以谋求美国在其他方面的利益。这源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单边主义性质。“但最后,美国走得太远了,中国已经明确表示现在已经受够了,现在合作只能以尊重中国核心利益为条件。”(详见本报今日第六版) 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官员11日表示,自5月以来,全球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俄乌冲突恐加剧各国通胀压力。如果台海局势恶化,不只是新加坡,世界各国也将受到冲击。 香港《亚洲时报》网站11日发文称,美中关系已从1972年的架桥变为 2022年的筑墙,全球贸易格局将发生巨变,两个全球集团正在崛起,各国被迫选边站队,企业不得不相应地规划供应链。不过文章称,经过长期发展,全球产业链已经深度融合,各国相互依赖加深,即使贸易联系发生变化,全球贸易仍将继续增长。
还在狡辩!白宫官员竟宣称“佩洛西访台不构成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2日晚开始窜访中国台湾地区,据路透社报道,美国白宫国安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就此事表态,宣称拜登政府希望避免因佩洛西访台而导致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升级为冲突。 . 据报道,柯比在记者会上再次声称,佩洛西“有权访问台湾”,并辩解称,此次访问 “不构成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也不违反美国长期坚持的“一中政策”。 “我们不希望看到事态升级为任何形式的危机或者冲突,”柯比说,“没有理由去放大它”。 在当地时间8月1日召开的白宫新闻发布会上,美白宫国安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当时就佩洛西可能访台一事声称,美国政府的“一中政策”没有改变,“我们不支持‘台独’”。随后柯比按照美方一贯的倒打一耙的逻辑声称,“北京没理由将一次符合美国长期政策的潜在访问变成某种危机或冲突,或者以此为借口在台湾海峡及其周围增加侵略性军事活动。”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8月2日晚开始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日晚发表声明,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严重冲击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严厉谴责,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就佩洛西窜访台湾发表谈话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度戒备,将展开一系列针对性军事行动予以反制,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挫败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图谋。 3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就美方侵犯中国主权发表谈话。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严正交涉,明目张胆到访中国台湾地区。这一行径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恶意侵犯中国主权,公然进行政治挑衅,激起中国人民强烈愤慨,引发国际社会普遍反对。这再次证明,一些美国政客已经沦为中美关系的“麻烦制造者”,美国已经成为台海和平和地区稳定的“最大破坏者”。
持續挺烏抗俄 美國將宣布提供更多武器
烏俄戰事仍持續,世界各國軍援不斷湧入烏克蘭,一名美國官員指稱,美方預計將會在15日舉行的一場國際會議中宣布向烏克蘭提供更多軍援,協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 根據美國《CNN》報導,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為首,6月15日將有50國防長或代表齊聚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召開會議,討論新一輪對烏軍援。一名美國國防高級官員透露,美國將在會議中宣布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武器和軍備,至於在會議中有哪些國家會增加軍援,又會提供何種裝備,該官員並沒有詳細說明。 這名國防高級官員表示,美國與盟國密切合作,確定烏克蘭武裝部隊的軍備需求後,將各項武器系統運送至烏克蘭。該官員強調,美國與盟國仍有大量軍事裝備可運往烏克蘭。 美國最近一次宣布對烏克蘭軍援,是6月1日宣布提供7億美元的軍援案,包括提供4套M142「海馬斯」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MARS)。
美国人权的历史性倒退意味着什么
近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1973年“罗伊诉韦德案”(以下简称罗伊案)的裁决,取消对美国女性堕胎权的宪法保护,将是否允许堕胎的决定权交归各州。这一裁决震惊全美,标志着美国妇女人权的历史性倒退,同时也是美国政治极化的重要体现,并将持续加剧美国社会的内部撕裂,进一步扩大美式民主的合法性危机。 美国“人权卫士”的幻象破灭 妇女权利是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安全和合法堕胎的权利更是深植于国际人权法规之中,是保障包括生命权、人身安全权、隐私权等在内的更广泛人权的一项关键权利。数据显示,过去几十年里已有50多个国家放宽了堕胎相关的法令。如今,长期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却反其道而行,取消了宪法层面对女性堕胎权的保护。对此,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米歇尔·巴切莱特及英法加等国首脑都予以谴责,认为美国此举是“巨大倒退”。 然而,纵观美国社会对女性权利的保护情况,最高法院的此次判决似乎又在预料之中。自1920年美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赋予女性选举权以来,美国女性权利得到较大提升,但近年来的民调显示仍有75%的美国人认为国家需在实现性别平等上作出更多努力。美国民权同盟指出,1963年《同酬法》通过之时,女性工资仅为男性的59%;如今,女性工资依旧仅为男性的78%,其中少数族裔的女性工资更低,黑人女性和拉丁裔女性的工资仅为白人男性的64%和54%。此外,正如近年来席卷欧美的反性骚扰运动所揭露的,美国女性在工作场所遭遇性别歧视、性骚扰甚至性侵犯的现象相当普遍。但美国法律在这方面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并不健全: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雇主都不曾因性骚扰受到联邦法院的惩罚;到1991年,国会对《民权法案》进行修订,原告才能以性骚扰为由寻求金钱赔偿。除此之外,美国还是经合组织国家中唯一在联邦层面不保证为职工提供任何带薪产假、陪产假或育儿假的国家。据估计,仅有60%的美国职工可以真正享受联邦所规定的最长12周的无薪产假。 事实上,即使在此次裁决之前,美国女性也并未在真正意义上拥有“堕胎自由”。罗伊案之后,在反对堕胎自由的“亲生命权”人士游说之下,对该问题持保守主义态度的各州通过在法律上设置障碍,例如拒绝将堕胎费用纳入低收入人群政府医疗补助计划的清单之中,迫使女性因经济问题放弃堕胎。取消堕胎权的宪法保护将对美国妇女权益造成进一步伤害。目前,美国的孕产妇死亡率已经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最高的,限制堕胎法将使那些保守主义州的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更高。对于低收入人群特别是青少年、有色人种、移民和难民等来说,因无力支付旅行、请假等费用,他们受堕胎限制的影响将会更大。 美国最高法院和部分地方政府对女性堕胎权的限制极大地损害了美国女性的隐私权和人身安全权等基本人权。不仅如此,美国还是迄今尚未批准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的少数国家之一。这一切都在事实上暴露了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双标”——在国际上宣扬普世人权,又在实践上践踏国民基本人权。 美国政治日趋极化的结果 在美国党派斗争激化、政治极化现象日趋严峻的社会背景之下,堕胎问题已经从最初的医学、宗教和伦理问题上升为极具政治敏感性的意识形态问题,成为两党在选举中吸引目标选民的“王牌”。罗伊案裁决在日前被美国最高法院推翻则是美国政治日趋极化的重要表现和结果。 在20世纪60年代,堕胎还只是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而非区分党派立场的议题。当时,民主党成员及其选民中也有不少人反对堕胎权。但在1973年最高法院对罗伊案的裁决中确定孕期妇女具有在妊娠早期自主选择堕胎手术的宪法权利之后,堕胎问题日渐成为自由派和保守派阵营之间、“亲生命权”和“亲选择权”两股社会力量之间的较量,并成为美国两党政治中的重要议题。20世纪70年代中期,共和党延续尼克松时代的“南部战略”,在竞选纲领中加入反对堕胎权的内容以吸引宗教福音派和民主党中反对堕胎的选民。此后,两党在历届选举中几乎都把对堕胎权的支持与否作为其政治纲领中的重要议题之一。随着两党的政治立场日趋极端化,双方在包括社会福利、公平效率、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态度分歧日渐扩大,堕胎问题也逐渐与包括国家福利政策和政府公权力等在内的政策议题捆绑,成为一个划分政党立场的议题。因此,虽然近几十年来美国民众对堕胎权的态度并未发生重大改变,但民主党与共和党对该议题的态度分歧却日渐突出。根据皮尤中心的报告,2007年至2022年,认为堕胎在多数情况下合法的民主党人与认为堕胎在多数情况下非法的共和党人之间的比例差距从24个百分点扩大到了42个百分点。 两党在该议题上分歧的日渐扩大促使他们不遗余力地推动相关立法,并在双方力量的对决中直接导致罗伊案裁决被推翻。一方面,美国右翼致力于挑战罗伊案的判决,各州的保守派律师更是不断将可能推翻罗伊案的案件上诉到最高法院;另一方面,左翼则致力于推翻禁止联邦资助大多数堕胎的海德修正案,以扩大妇女的堕胎自由权。在两大阵营激进力量的推动以及保守派力量日渐增强的背景下,近年来部分州议会对堕胎问题的立场更加保守,越发强硬地推行反堕胎政策。例如,密西西比、肯塔基、佐治亚和得克萨斯等州都通过了“心跳法案”,规定最早在6周内禁止堕胎。受到特朗普任内最高法院保守派法官人数以六比三占据多数的直接影响,自由派力量在堕胎权的对决中败下阵来,导致罗伊案裁决最终被推翻。 最高法院的此次裁决不仅是美国社会政治极化的结果,而且也将极大加剧美国的政治与社会分裂。事实上,早在5月份关于此次裁决的草案被泄露之后,已有大批抗议者走上街头呼吁拜登总统表态,民主党更是借此机会动员选民在中期选举中选择支持堕胎权的代表。可以预见,在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中,堕胎权将成为两党角逐的重要议题之一。同时,美国一家致力于研究生殖健康和权利的机构古特马赫研究所认为,美国本来就已经有26个州可能禁止或限制堕胎,最高法院的这一裁决将使部分州的法律立即或者迅速生效。这可能导致美国社会内部不同意识形态的人在地理上形成集聚,从而进一步加强美国社会的思想分裂与人群隔离。 凸显美式民主的危机 美国最高法院对罗伊案裁决的推翻也在很大程度上蚕食了美国司法系统的独立性。美国左派杂志《雅各宾》刊文指出,“黑钱造就了最高法院中激进保守派的超级多数”。文章指出,特朗普的最高司法顾问组建了“司法危机网络”用于资助共和党的州检察长及非营利组织,致使最高法院推翻联邦对堕胎权的保护,取消一些州对隐蔽携带枪支的限制等。例如,在2016年保守派法官斯卡利亚去世后,该网络就曾斥资700万美元进行广告宣传,阻止共和党参议员批准奥巴马的法官人选;在特朗普任期内,该网络又花费数千万美元为特朗普的三名法官候选人进行广告宣传。 《雅各宾》的揭批暴露了美国最高法院的信任危机。作为“民主灯塔”,美国历来以其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自夸。然而,在美国社会对堕胎权的民意没有发生重大波动的情况下,仅仅因为最高法院中保守派法官占据数量上的绝对优势,罗伊案判例就在短期内被推翻,很难不令美国民众质疑美国的司法系统是否依旧独立于政府和立法系统之外,怀疑美国的最高法院已经被党派政治所蚕食,沦为深度参与意识形态之争的政治机构。这一现象也令不少学者和社会人士担忧在未来的几年中,最高法院可能将推翻沃伦法院时期的宪法先例,以司法权推动保守主义意识形态和政策。 当独立于行政与立法之外的司法权力逐渐沦为美国党派之争的工具与手段时,美国社会的民主危机更加凸显,其内部凝聚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将受到巨大冲击。换言之,美国对妇女堕胎权的限制不仅仅是对人权的巨大破坏,其所引发的社会抗议与政治对立也将加剧社会的内部撕裂,深刻影响到美国的“立国之本”,使美式民主的“可信度”和“可行性”遭遇危机,从而使美国陷入更大的政治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