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升级对乌克兰军援引发广泛批评——“乌克兰危机是美国攫取暴利的工具”
在日前举行的七国集团广岛峰会期间,美国政府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3.7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包括弹药和装备等,并允许其盟友向乌克兰提供F—16战斗机,美国则为乌提供飞行员培训。此前,美国政府于5月9日宣布向乌克兰提供价值12亿美元军事援助。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对乌克兰军援升级,暴露出美国隔岸拱火、从危机中渔利的图谋,引发各方对乌克兰危机继续恶化的担忧。国际社会热切呼唤和平,反对搞阵营对立,认为美方拱火浇油的做法不利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 七国集团广岛峰会期间,日本多个团体以及其他国家一些人士在广岛等地发起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抗议美国操纵的七国集团峰会沦为“战争峰会”。日本“8·6广岛大行动实行委员会”发表声明说,“利用广岛宣称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激化和扩大俄乌冲突,这样的峰会我们绝不容忍!” 日本山口大学名誉教授纐缬厚指出,以美国为首的七国集团破坏劝和促谈努力,一意孤行向乌克兰提供军援,使得停火止战看不到希望。美国全球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乔治·绍穆埃利说,美国的目的就是要延长这场冲突,无论什么情况下,美国都会不断拱火。 5月22日,应邀参加七国集团峰会的巴西总统卢拉在记者会上批评美国为乌克兰提供军援,认为美方此举无助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卢拉强调:“乌克兰危机应在联合国框架下讨论,而非七国集团。” 哥伦比亚副总统弗朗西娅·马尔克斯在今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我们不想继续讨论谁将是战争的赢家或输家。我们都是输家。”津巴布韦议员苏帕·曼迪万兹拉说:“世界应该抓住和平的机会,相反,你可以看到美国和北约国家的做法,他们完全不在乎和平。” 据美国媒体报道,自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美国已承诺向乌克兰提供300多亿美元军事援助。近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出席国会参议院听证会时表示,美国正加快向乌克兰移交“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计划于今年秋季初移交完成。 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后,美国许多军工厂全力提高产量。美国向乌克兰承诺的军事援助中,大部分订单流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军火巨头的口袋。美国匹兹堡大学客座法学教授丹尼尔·科瓦利克批评说,美国军火商靠向世界卖武器发财。他们根本不在乎战争结果如何,只要能卖武器就行,“持续的战争就是他们乐见的结果”。 “乌克兰危机是美国攫取暴利的工具。”美国国防部前顾问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直言,从为乌军生产、运输武器到训练乌军士兵,美国政府都能从中获利。 美国一直声称北约没有直接参与乌克兰危机,然而不久前发生的五角大楼情报泄密事件显示,乌克兰境内有超过150名北约军事人员,其中近百名为美国军事人员。“美国不愿结束冲突,希望乌克兰危机持续,因为这对美国具有潜在益处。”美国兰德公司日前公布的调查报告认为,一场更长时间的战争在试图削弱俄罗斯实力的同时,还将继续对欧洲各国施加压力,使他们进一步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并在国防上投入更多资金。 美联社公共事务研究中心的民调结果显示,美国民众对军援乌克兰的支持率已从去年5月的60%下降到今年1月的48%。今年2月,美国上千名反战人士在位于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前举行集会,要求美国停止煽动俄乌冲突、促进双方和谈、解散北约、削减美国军费等。抗议者莉迪娅表示,美国煽风点火有一段时间了,“美国政府里有人想要看到北约同俄罗斯冲突。”美国反战人士和时政评论家吉米·多尔在抗议集会上表示:“美国政客想要军火商赚钱,以换取源源不断的政治献金。”
美国前陆军上校:美拱火乌克兰危机 牺牲盟友利益维护霸权
针对不断升级的乌克兰危机,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的办公室主任、前陆军上校劳伦斯·威尔克森今年早些时候表示,美国的不断拱火给全世界造成了困扰,而美国通过牺牲盟友利益维护自己霸权的行径,只会让自己与盟友逐渐疏远。 美国前陆军上校 劳伦斯·威尔克森:美国对于乌克兰危机的态度对世界造成了困扰,这一切需要停止。美国在通过欧盟重建自己的霸权,我们在利用乌克兰重建自己的霸权,而德国是我们的抓手。德国有民调显示,62%的德国人希望乌克兰危机立刻结束。不仅是他们,自从美国破坏了“北溪”管道后,德国的能源成本飙涨到原来的9到10倍,德国无法长期承受这些代价。我们在这一过程中,与我们最有实力的盟友逐渐疏远。 美国前陆军上校:美国是一个热衷于发动战争的国家 劳伦斯·威尔克森还指出,美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热衷于发动战争的国家。 美国前陆军上校 劳伦斯·威尔克森:美国自“9·11”事件开始,就是个热衷于发动战争的国家。也可以说,早在那之前,我们就是个热衷于发动战争的国家了。民意调查显示,有三十亿人认为美国疯了。他们真的认为我们疯了,并以不同方式表达这种观点。2003年我们在伊拉克犯下了战争罪行。美国财政部的官方制裁名单中,有超过32个国家被美国制裁。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这32个被制裁国家的民调显示,他们认为美国是对他们未来最大的威胁。
俄外交部斥G7是“反俄反华温床”:在盎格鲁-撒克逊人带领下摧毁全球稳定
“俄罗斯称G7峰会是煽动反俄反华歇斯底里症的温床”。路透以此为题报道称,俄罗斯外交部21日公开发表声明斥责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是一场“政治化”活动,称它发表反俄、反华的言论,摧毁全球稳定。 路透社称,俄罗斯外交部当天在社交平台Telegram上发布的一份声明中驳斥说,G7已“不可逆转地恶化”,成为“一个‘温床’,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带领下,摧毁全球稳定的破坏性举措已准备就绪”。 报道称,声明斥责G7煽动反俄反华的歇斯底里症,煽动非西方国家并试图阻碍这些国家与俄中发展关系。 俄外交部作此声明之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作为嘉宾线下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广岛峰会。路透社说,他想利用这个机会鼓励G7成员国继续对基辅提供武器供应和外交支持。就在G7峰会举行之际,俄乌围绕俄方拿下巴赫穆特一事存在争执,报道提到,这些国家领导人声称不会放弃对乌克兰的支持。 G7广岛峰会21日闭幕,峰会联合公报毫不意外地炒作涉华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0日晚就此答记者问表示,七国集团嘴上唱着“迈向和平、稳定、繁荣世界”的高调,干的却是阻碍国际和平、损害地区稳定、压制他国发展的事情,这种做法毫无国际信用可言。七国集团不顾中方严重关切,执意操弄涉华议题、抹黑攻击中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已向峰会主办方日本等有关方面提出严正交涉。
佩斯科夫谈为何不接受西方媒体采访:他们不愿意说实话
“克里姆林宫解释为什么不愿意再与西方媒体对话”,俄罗斯RT电视台11日以此为题报道说,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0日接受采访时给出了答案——与不愿意说实话的人交谈没有意义。 “他们有我的照片,一张就够了——为什么需要更多呢?”据RT报道,佩斯科夫10日在莫斯科接受波黑ATV电视台采访,被问及为什么美联社等主要西方媒体只有他的资料照片或视频时他这样说。佩斯科夫称,他切断了与西方媒体的接触,因为“他们不会说实话”。 报道称,佩斯科夫说,“我们接受了几次采访,但他们(西方媒体)扭曲了一切,改变事情的意思。也许有些记者想说出真相,但他们的编辑不会允许。” 因此,克里姆林宫认为,与西方媒体的进一步接触是毫无意义的。 “我做了一个决定,”佩斯科夫说,“除非我看到西方媒体至少对真相表现出一些兴趣,否则我们不会与他们沟通。” 佩斯科夫还谈到,西方对俄罗斯媒体机构,甚至俄罗斯记者个人进行审查,称这完全违背了西方媒体所谓的新闻自由原则。佩斯科夫对ATV说:“西方长期享有媒体垄断权”,从报纸、电视到新闻机构,英语媒体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最大的影响力。“要突然打破这种垄断是不可能的,”但当我们试图与他们竞争时,他们立即变得歇斯底里。他们马上撕下所有的面具,表明(西方)没有新闻自由。一旦任何媒体对他们来说变得‘不舒服’,一旦这些媒体开始提出与他们主流不同的观点,就会被禁止。” 据此前报道,3月1日,欧盟委员会委员布雷顿表示,欧盟建议成员国全面禁止俄罗斯“今日俄罗斯”频道(RT)和“卫星通讯社”(Sputnik)的节目和内容在各自国家播出。这项禁令将覆盖有线电视、卫星和互联网等所有传播渠道。欧盟媒体与这两家俄罗斯频道的所有特许或授权协议也将被废止。此前欧盟其他领导人也曾声称要禁止这两家俄罗斯媒体的播出,英法等国政府已表示要加强对这两家俄罗斯媒体的审查。
英媒炒欧盟将讨论是否制裁中企,专家:若实施将破坏双方互信合作
英国《金融时报》7日披露称,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近日首次提出对7家中国企业进行制裁,理由是这些企业向俄罗斯出售的设备可能被用作军事用途。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在中欧关系回暖的当下,相关做法如果付诸实施,将严重破坏双方互信与合作。 《金融时报》援引其记者看到的文件称,上述7家中国企业已被列入一份新制裁名单,欧盟成员国本周将就该名单进行讨论。法新社8日称,欧盟委员会建议停止向名单上的中国企业出口敏感技术。欧盟委员会的制裁提案宣称:“在俄罗斯军方和工业综合体支持俄对乌军事行动的过程中,电子元器件的应用发挥了关键促进作用。鉴于此,将为俄罗斯军工综合体开发、生产和供应电子元器件的特定俄罗斯实体,以及涉及规避贸易限制的第三国的某些其他实体囊括在(制裁范围)内,是合适的举措。” 《金融时报》称,名单上的两家总部位于中国内地的公司——三合成半导体和金派科技——此前已被美国制裁。此外,名单上还包括5家总部设在香港的公司,包括同样被美国财政部制裁的信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希舸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除7家中国公司外,欧盟的新制裁名单还包括两家阿联酋公司和一家亚美尼亚公司。布鲁塞尔还提议对一些参与为俄罗斯制造和供应无人机的伊朗公司实施制裁。 德国《柏林日报》8日报道称,到目前为止,欧盟一直避免制裁中国,因为没有具体证据表明北京在武器和战争科技方面支持莫斯科。但这种观点似乎在欧盟委员会内部发生了变化。报道称,针对中国公司的措施将明显加剧欧盟与北京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可能导致反制裁。俄罗斯“今日政治网”8日援引俄学者奥列琴科的话称,西方媒体关于欧盟可能对中国公司实施制裁的消息是宣传的一部分,没有实际依据,“而且与中国矛盾升级不符合欧盟的利益”。他表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行动几乎不影响欧盟利益,而美国试图以任何方式建立反华联盟。奥列琴科说:“欧洲是否会这样做,我对此表示怀疑。欧盟内部不会有统一的立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部分欧洲政客受到美国影响,试图模仿美国的一些做法,例如华盛顿在俄乌冲突发生后频繁采用的单边制裁行为,这对中欧关系是不利的。崔洪建说,上述情况也体现出欧盟对华政策的复杂性,一方面布鲁塞尔希望重启与中国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仍在强调所谓的安全因素,对华采取强硬姿态。 崔洪建认为,乌克兰危机是当前中欧对话沟通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欧双方在劝和促谈方面是可以开展合作的,在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避免出现核危机、推动人道主义救援等领域均有一定共识。未来,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应该更聚焦于与中国合作,而不是跟着美国走。 德国电视一台8日引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答相关提问时的回应称:“我们敦促欧方不要走上错误道路,否则中方必将坚定维护自身合理合法权益。”
英国经济学家罗思义:搞砸中英“黄金时代”,英国一些政客太愚蠢
“英国一些政客把台湾问题国际化的论调非常愚蠢。”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原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John Ross)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英国和美国拥有类似的政治制度,但在对华政策上英国不应处处跟随华盛顿的脚步。他认为,英国政府在台湾等问题上紧跟美国是对中国的严重挑衅,这样做“把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给搞砸了,我们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英国首相苏纳克去年10月上台后一直面临着来自保守党的一些压力——要求他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而苏纳克本人也在上任后首次外交政策演说中为中英关系重新定调,声称过去10年英中的密切经济关系是“天真的”,以前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对于英国现政府的对华政策,罗思义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直言,一些政客把中英关系“搞砸了”,这十分愚蠢。他表示:“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对英国来说有着巨大利益。伦敦金融城的大多数企业都是从事国际业务的,而英国有比法国和德国更方便的语言优势,中国企业在英国实现国际化要比在其他国家容易得多,两国完全可以实现双赢。但现在我们把它搞砸了,也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我们现在的对华政策)是愚蠢的,完全违背了英国人民的利益。” 罗思义认为,中英关系的损毁背后有美国的身影。他表示,英国前首相卡梅伦的对华政策非常明智,正是在他的任期内,英中关系进入“黄金时代”,但现在这一“黄金时代”却已经被美国摧毁。 罗思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正在欧洲制造混乱。我们和美国或许有同样的政治制度,但我们不应向美国屈服,处处都跟着华盛顿的脚步。正是由于欧洲现在处处附和美国的政策,才导致了高通胀、低增长以及俄乌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在这方面,欧洲应该向亚洲学习。” 罗思义以台湾问题举例说,现在一些英国官员持有一种论调,即“我们希望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但我们要把台湾问题国际化”,这种论调实在是非常愚蠢、虚伪,是彻头彻尾的胡说八道,“中国人听了恐怕都会笑”。他认为:“英国政府的这种政策具有很强的挑衅性,因为他们很清楚,台湾问题是中国的‘红线’。” “事实上,在台湾问题上的这种立场也违背了英国和欧洲自身的利益,将会使英国和欧洲面临更大的危险。”罗思义称,在现实中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民众对台湾问题并不怎么关注。他强调说:“这是一件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没有什么好讨论的!”因此,他认为,欧洲国家的政府可能会卷入一些危险的事情,但欧洲民众对此并不热衷。 作为知名的经济学家,罗思义非常关注中美关系的发展。在他看来,中美关系现在非常糟糕,“而且情况会变得更糟”,因为美国正越来越不甘心和中国继续展开和平的经济竞争。罗思义认为,在接下来的10年里,中美关系将变得更加危险。 不过,罗思义预测说,“当未来有一天,中国的经济实力超过美国时,美国会变得比现在稍微友好一些”。与此同时,如果中国的核力量更强大一些,美国也会更不倾向于发动战争。他认为:“随着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与和平政策相互结合,美国会变得更为理性一些。但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成。” “我最担心的危险是,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会试图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谈及乌克兰危机,罗思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已经在乌克兰挑起了同俄罗斯的战争。多年以来,美国一直在攻击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不道德也不公正,但这些国家往往无法在军事上回应美国。”这名英国学者还表示:“我们应该清楚,真正导致乌克兰危机升级的是北约东扩的图谋。不过,俄罗斯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它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非常强大的国家。所以,这对美国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冒险,它正在与一个大国‘开战’。这非常危险。
这件事,美国该给国际社会一个交代了!
近日,俄罗斯方面再次披露新证据,直指美国能源部参与了五角大楼在乌克兰的军事生物计划。 俄方获得的文件显示,美国能源部17个实验室中的一个直接在乌开展活动,其活动方向之一,是“招募具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领域经验和知识的专家”。 此外,美国能源部实验室还负责监督乌克兰某些研究项目的实施,这些项目涉及可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疾病。 俄武装力量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部队司令伊戈尔·基里洛夫认为,与美国国防部一样,“美国能源部是在乌克兰及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的军事生物研究的关键组织者和订货方”。 “有罪的人永远不会安心” 自从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秘密曝光后,俄方已多次披露有关调查和发现。 俄国防部去年3月公布的文件显示,美国在乌构建了一个由数十个生物实验室组成的网络,实验任务由美国防部下达。美国在乌境内投入用于生物实验室的资金超过2亿美元。 同样是在去年3月,俄方还发布消息说,美方计划在乌克兰开展鸟类、蝙蝠及爬行动物病原体研究,并逐步转入研究这些动物携带非洲猪瘟和炭疽病毒的可能性。实验目的是为致命病原体的隐蔽传播建立机制。 近期,俄武装力量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部队司令基里洛夫再爆猛料:针对卢甘斯克、顿涅茨克和赫尔松地区美国生物设施所在地点的分析表明,美国正在俄罗斯边境附近制造生物武器部件。 上月,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和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先后审议并一致通过了议会调查委员会关于美国在乌生物实验室活动的最终调查报告。 报告指出,美国近年来打着“反恐”以及“遵守《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旗号开展生物军事活动,其规模在近年来不断扩大。 报告还称,美国的目标是开发一种“通用的基因工程生物武器”,该生物武器可以给对手造成大规模经济损失。 俄国家杜马副主席伊琳娜·亚罗瓦娅指出,美国在乌克兰建立了50多座生物实验室,并对乌公民进行了秘密的研究和实验。 正是由于这些活动,乌克兰自身已经成为来历不明的危险疾病的温床。 然而,面对俄方的一再点名质疑,美方却闪烁其辞,除了否认就是躲避。 去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曾应俄方要求召开紧急会议,重点讨论美国在乌军事生物研究相关问题。而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格林菲尔德不但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反而指责俄方“散布假消息”。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表示,美方这是做贼心虚:“我想到了一句俄罗斯谚语,‘有罪的人永远不会安心’。(美国)试图推卸责任的声音越大,就越证明我们说到了点子上。” 美国百般遮掩为哪般 美国在其他国家建立或协助建立生物实验室早已不是秘密。 根据美国自己向《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缔约国大会提交的“保守”数据,美国在东南欧、中亚、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的30个国家控制了336个生物实验室,包括在乌克兰的26个(俄罗斯调查显示有50多个)。...
英媒:美国共和党正拥抱极端枪支文化 美化政治暴力
据英国《卫报》4月24日报道,美国的共和党人正在拥抱极端枪支文化,美化政治暴力。 4月15日,在爱达荷州举行的共和党筹款活动上,20岁的里滕豪斯成了贵宾,他签名的AR-15步枪被拍卖。作为筹款活动的一部分,人们还可以购买由里滕豪斯主持的射击活动门票。里滕豪斯曾在2020年的反种族主义抗议活动中开枪打死2人,打伤一人,2021年11月,里滕豪斯被判无罪。 报道说,里滕豪斯被邀请参加共和党的筹款活动,表明共和党人进一步接受了枪支游说团体中最极端的元素。美国非营利组织西部州中心研究员斯蒂芬·皮戈特表示,拥护和赞美里滕豪斯这样的人是危险的,美国政府官员和媒体应该谴责政治暴力,而不是接受它,“共和党人不仅与他一起主持和组织筹款活动,还举办射击场活动,这是美化政治暴力的缩影。”皮戈特补充说,共和党人和右翼媒体越来越多地接受边缘极端主义团体的言论,这引发了恐惧,并可能增加暴力。
充满政治算计!欧盟高官鼓动欧洲军舰巡逻台海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23日在法国《星期日报》上发表评论文章,鼓动欧洲海军在台湾海峡巡逻,“以显示欧洲对这一绝对关键地区航行自由的承诺”。23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博雷利的此番说辞,反映出欧洲内部的确有一些政治力量,始终以意识形态划线,对华抱有冷战思维。中国对此应该警惕,但没必要认定其为欧盟的既定政策。 据报道,博雷利在《星期日报》上的文章写道,“在许多问题上,我们与北京存在深刻分歧”,比如价值观。在经济领域,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越发处于劣势,不是因为缺乏竞争力,而是因为补贴等限制措施。他说,欧洲必须非常重视台湾问题,因为台湾“在经济上、商业上和技术上都与我们有关”,“这就是为什么我呼吁欧洲海军在台湾海峡进行巡逻,以显示欧洲对这一绝对关键地区航行自由的承诺”。不过,他同时强调,“对于台湾问题,我们的立场简单且一贯。在我们看来,只有一个中国。” “博雷利的话呼应了他上周二(18日)在欧洲议会关于中国问题的辩论中所作的评论。”“德国之声”23日评论称,博雷利当时说,台湾显然是欧盟保障地缘战略和平范围的一部分,针对台湾的行动必须被拒绝。他声称,“这也是因为从经济角度来看,这对我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台湾在生产最先进的半导体方面具有战略作用”。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者、清华大学中国论坛特约专家高健2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博雷利呼吁欧洲派海军到台海巡逻,“但非常客观地讲,欧盟没有这样的实力”。对于欧洲境内的社会治理危机、经济衰退以及俄乌冲突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马克龙在内的不少欧洲政治家,都是有客观认知的。高健表示,博雷利的文章,从战略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欧盟不愿意在国际事务中被边缘化,从而试图刷存在感。作为欧盟外交和安全事务的负责人,他能在公开场合发表这样的署名文章,也反映出欧洲内部的确有一些政治力量,始终以意识形态划线,对华抱有冷战思维。 博雷利的表态被法德等多家欧洲国家媒体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相对比。本月早些时候,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问北京后对媒体表示,在台湾问题上,欧洲人不应该成为美国的“追随者”。他解释称,欧洲“不应陷入世界的混乱和不属于我们的危机中”。马克龙的表述随后引发美国和欧洲政界一些人的批评。不过,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很快公开表示,欧洲领导人正越来越支持马克龙避免成为“美国追随者”、加强战略自主性的主张。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23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博雷利此番表态距离马克龙不久前在台湾问题上的表述差距较大。“马克龙的意思是在说,欧洲需要搞清楚到底有没有必要介入台海等本身和欧洲没有关系的事情,而博雷利的说法,则等于预设了一个前提,即台海形势和欧洲有关。”他分析称,两名欧洲领导人的表述显示出,欧盟内部的争论仍然很激烈,且受美国影响依然很大。他认为,博雷利的表态或许意在“对冲”马克龙言论带给欧洲的影响,确保欧盟的对外政策形成一种所谓的“平衡”,也多少传递出欧盟机构试图把所谓的“统一外交政策”凌驾于各成员国对外政策之上的考虑。 一位不具名的中国欧洲事务学者23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博雷利的表态意味着在七国集团(G7)外长会后,美国同北约、欧洲在国际安全、台海、乌克兰等问题上又进行了一次协调。他认为,博雷利的表态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一种倒退和挑衅”,非常严重。不过,崔洪建认为,博雷利的观点是否会落地成为“政策”或“行动”尚需观察。“如果要以欧盟的名义巡航台湾海峡,需要通过一系列程序。而在对华问题上,目前欧洲理事会与欧洲议会存在较大分歧。”他说,不认为博雷利的话会立即导致相关行动的推进,也不至于导致中欧关系立即倒退。“中国应警惕博雷利表态背后的动向,但没必要将此认定为欧盟的既定政策而中止目前同欧盟的合作。欧盟内部有复杂的决策机制和权力博弈,并非一人能够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