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最新报告:对华贸易实际上提升美就业率

  据香港《南华早报》15日报道,当地时间14日,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联合斯坦福大学推出的“中国大数据”项目发布最新报告称,美国“没有因与中国的贸易而遭受净就业损失”,对华贸易实际上促进美国就业。   报告称,在制造业就业方面,美国就业人数从1998年约2000万,降到2010年1494万。此后9年,制造业就业一直在缓慢回升。总体而言,2010年至2019年期间,尽管从中国的进口增长23%,但美国的制造业工作岗位也增加10%。这表明,对华进口对美国就业的影响在2010年前后减少了。      报告引述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王直研究团队的分析说,2000-2007年,每个被分析的美国地区的平均效果是净就业增加1.27%。由于与中国的贸易接触,平均每个地区的工人工资都增加75%。他们还发现,受过大学教育的工人是贸易的赢家,平均工资每年增长7.2%,而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工人工资每年平均下降4.3%。该团队的结论是,“贸易的赢家远远超过输家”。   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安德烈·库尔曼团队的研究也与此类似。他们发现,在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以拥有大学学历人口占比衡量),如美国中西部和南部,就业岗位流失被人力资本较高地区(如西海岸和东北部)服务业岗位的增加所弥补。因此,他们不同意关于对华贸易导致美国就业岗位净流失的观点。该团队表示,没有发现2008到2015年间,对华进口对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有任何太大影响。   报告还称,并非所有制造业就业岗位都是由于进口竞争失去的。几乎所有样本国家,包括中国,都出现制造业就业份额下降的情况。部分原因是有些工作岗位绝对流失,但越来越多的原因是服务业工作岗位快速增长。   还有一个结果似乎是所有学者都认同的:受教育程度更高、经济更多样化的美国地区,受对华进口激增影响程度要小得多。这一发现与全球化对其他国家影响的数据一致,在这些国家,更好的教育和再培训机会提高工人从国际贸易中受益的可能性。因此,应通过国内项目来解决失业工人困境。加强保护主义减少进口,不是解决劳动力失业问题的最佳工具。

阿联酋官员:对中国在科技领域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担心,愿与中国合作

  据《日经亚洲》网站15日报道,阿联酋负责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远程办公应用等事务的国务部长奥马尔·本·苏丹·奥拉玛在接受该媒体采访时表示,阿联酋对中国在科技领域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感到担心,阿方对与各国合作均持开放态度。      奥拉玛说,只要符合经济利益,就会使用中国技术。在阿联酋开展科技业务,各国之间是平等的,没有哪个国家高人一等。在被问及阿联酋是否担心中方获取阿敏感数据时,他表示阿方正在制定相关法律,但不会针对具体国家、公司或个人。   《日经亚洲》提及,2019年,阿联酋同中国华为公司签署建设5G网络协议,这引发美国不满,美国随后还叫停向阿联酋出售F-35战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萨曼表示,阿联酋方面没有想到华为参与该国5G建设会成为阿美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阿方一直强调当时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并未提供其他技术选择。   国际战略研究所的隆斯接受《日经亚洲》采访时表示,中国制定了明确的目标,要在今后10年成为全球新兴科技领先国家,这与阿联酋自身推动新技术投资和经济多样化的规划非常匹配,肯定会有合作投资研发机会。隆斯还指出,许多海湾国家近年来都向美国发出信号,自己想跟谁做生意不会听命于他人,这对海湾国家来说是原则问题。

港媒文章:美国主导的单极多边主义走到尽头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8日发表香港证监会原主席沈联涛的文章,题为《濒临死亡的不是多边主义——只是美国领导的版本》。全文摘编如下:   全球多边体系死了吗?   《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多边主义的定义是“在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构成的集团之间组织关系的过程”,这些国家通过共同利益、互惠互利和相似的价值观或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这个战后定义是由七国集团形成的。七国集团包括作为实际领导者的美国,以及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   这一多边世界秩序是围绕三套机构建立起来的。这三套机构是联合国(负责安全与福利,诸如文化、粮食、卫生等)、世界贸易组织(负责贸易)、以及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金融)。   现有秩序受到挑战   由于重建世界经济是优先事项,世界其他地区欣然接受了这个单极多边主义,把重点放在贸易、金融和发展上。冷战期间,地缘政治受到限制,因为苏联集团虽然军事上强大,但经济上脆弱。在“美式和平”下,发展得以相当顺利地推进。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体系的成功造就了新的人口大国,而这些国家现在却“威胁”到了这一体系的生存。   随着乌克兰战争的爆发,分歧变得比以前更加尖锐。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是继续奉行单极领导的多边主义,还是转向多极多边主义。而对于多极多边主义,相关规则尚待修订。   我们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看到了这种情况。当时七国集团认识到,它们必须接纳新的大国,而二十国集团得以成立,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南非、沙特阿拉伯、土耳其、阿根廷、墨西哥、韩国、澳大利亚和欧盟。   今天,二十国集团年度峰会(今年将在巴厘岛举行)涵盖了从货币和金融到外交和农业的广泛议题。但由于七国集团不会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巴厘岛峰会能否在气候行动与和平问题上达成全球共识还有待观察。   三大支柱面临困境   如今,现有结构的三大支柱都面临困境。世贸组织在解决贸易争端方面的进展因美国不同意不利于其利益的裁决而陷入停滞。关税卷土重来,制裁则可能使全球供应和支付链脱钩。   在金融领域,美元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为特别提款权注入了6500亿美元,但相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债务危机和其他全球公益事业问题的需要,世界银行和各多边开发银行的资源总量仍然很少。   两极分化源于一种影响深远的转变,即从外交与谈判转向金融武器化,对媒体、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制裁,以及军事冲突。   全球不平等问题方面的意见领袖布兰科·米拉诺维奇指出,冷战之后,美国及其盟友在未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攻击了四个大洲上的五个国家:巴拿马、前南斯拉夫、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换句话说,如果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不遵守联合国的规则,还有谁会这样做?   米拉诺维奇列举了联合国失败的另外两个原因。一是将其目标扩大到可以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解决的领域。二是明显缺乏应对气候变化和社会不平等等关键问题的资源。   单极地位难以维持   在新冠疫情暴发和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世界至少分裂为三个集团。七国集团斥责挑战者是“修正主义者”。但中国等其他国家并不反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机构、联合国或世贸组织。它们只要求进一步讨论如何对这些机构进行改革、如何为它们提供资金,以及如何让非七国集团成员有更多发言权。   多边主义辩论的核心是,谁最终将为全球公共产品(如安全、卫生、气候行动和解决地方不平衡)提供资金。   其他国家追随美国领导的单极体系,只要它提供全球监管、关键的金融和技术标准,并在教育、科研、媒体和金融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当从外交解决明显转向更多的军事解决(例如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以及制裁时,其他国家开始改变主意。   单极体系曾得到强大的美元的支持,但自那以后,美国已经从一个盈余国家变成了一个有着巨额赤字的借款国,去年年底欠全球18万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近78%,而1988年美国还是有盈余的国家。   由于美国继续存在巨额财政和经常项目赤字,债权人可能预期美国的负债会继续增加。作为连续借款国,美国无法维持单极地位。债权人迟早会要求在如何偿还这些债务或至少如何为全球安全管理这些债务方面获得更多发言权。   总之,单极多边主义的选择期限即将到期。多极多边主义尚未诞生。这就是我们陷入困境的原因。

美媒:越来越多的美洲国家对美国说不,谴责美侵犯主权

  上个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一群高官登上飞往墨西哥城的飞机,试图阻止墨西哥总统洛佩斯按计划发表一场激烈的演讲,谴责美国侵犯墨西哥主权。   美加官员与墨西哥同行之间正在酝酿一场贸易争端,原因是他们认为墨西哥在签合同时偏袒本国的能源公司。正常情况下,这本应通过美加墨协定的机制解决分歧,但是墨西哥总统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制度主义者。   出人意料的“弱势伙伴”   拉美越来越多的政府也不再是标准的制度主义者。在哥伦比亚、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选举产生的总统和政府即使不是出于野心,也愿意违背以前对美国的承诺。   几十年来,华盛顿一直是拉美在移民、贸易、毒品政策、民主和人权问题上的支点。美国政府设置了大量自由贸易协定和双边项目,似乎在改进这些问题。      但近年来,美国却被这个框架“绑架”。陈词滥调和前后矛盾的政策挑战了公开承认的美国伙伴关系概念,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对移民和毒品问题的担忧加剧。   曾经在西半球占据主导地位的华盛顿,现在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弱势伙伴”,开始讨好其他国家。   移民是关键主题   以今年6月的洛杉矶美洲峰会为例,华盛顿不得不努力争取一些最亲密盟友的出席。就在会议召开前几周,正确预测美国将排除古巴、尼加拉瓜和委内瑞拉参会的洛佩斯说,如果古巴没有被邀请,他拒绝出席。在宣布不出席的两个月后,洛佩斯收到了白宫邀请,与美国总统拜登会面。这其中传达的信息很明确:如果你在一个西半球的活动平台上强硬对待美国,但你仍然对确保美国国内利益至关重要,你不仅会获得通行证,还会得到拥抱。   美国在其他国家的影响力也减弱了,包括几个抵制峰会的中美洲国家。中美洲国家曾经是美国秘密和公开干预的受害者,现在似乎对美国惩罚官员腐败和违反民主制衡的做法无动于衷。   萨尔瓦多总统布克尔和危地马拉总统贾马太都没有获邀出席今年的洛杉矶美洲峰会,这并不令人意外。但他们的缺席引人注目,因为峰会的一个关键主题是移民,而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是美国移民的两个主要来源。   这些国家的总统没有出席此次峰会,这对拜登来说是一个政治问题,尤其是在中期选举临近之际。对共和党人来说,移民政策是一个非常热门的问题,佛州州长德桑蒂斯和得州州长阿博特利用反移民情绪进行公开作秀,就是残忍的例证。白宫需要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和墨西哥政府的合作,遣返非法移民,使他们重新融入当地经济,并为他们创造留在当地的动力。   30年前不可想象   中美洲国家和墨西哥也成为毒品向北流动的主要运输通道,这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美国日益严重的阿片类药物危机。美国政府需要与那些被贴上腐败和独裁标签的国家和政府官员合作,以遏制这些毒品的流动。   但由于美国一项看似随意的“点名羞辱”计划,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已被削弱。然而,随着哥伦比亚新总统佩特罗承诺重新考虑美哥在毒品政策上的合作,新的契机可能出现。   佩特罗的决定可能是对数十年失败政策的一种受欢迎的纠正,但这在3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通过如今采取这样的主动行动,波哥大把改革的责任推给了华盛顿。布林肯近日在哥伦比亚似乎愿意让佩特罗主政,他对记者说,美国支持“佩特罗政府正在采取的整体方针”。   布林肯的南美之行,显示了美国愿意与该地区新一代当选领导人合作的意愿。这些国家中有许多面临着与美国类似的国内挑战,包括不平等和移民。   不过,目前还不清楚美国是会利用这个机会与拉美发展有意义的现代合作,还是会继续自满于出席人数很少的峰会、零星的高层访问和基本上无效的制裁

美媒夸张渲染“中国控制了海洋”,专家:这是西方霸权海洋文化投射

  美国《纽约时报》中文版12日刊发一篇评论文章,渲染近些年中国海洋发展取得的成就对美构成威胁,并呼吁美国采取对策。对此,1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这种观点是西方霸权海洋文化的投射。   该文章由美国海事合作组织的前主席、哈德逊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迈克尔·罗伯茨撰写,标题为“是时候打破中国对海洋的控制”。文章称,中国已成为全球海洋强国,数以千计的商船在海上航行,庞大的造船业有能力生产更多船舶,并且在全球供应链占据主导地位,在冲突中可能会迫使美国就范。美国经济严重依赖中国和东亚的产品和资源,而航运网络越来越受中国的控制。包括香港在内,中国拥有的商船数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几乎是排名第二的希腊的两倍。中国制造了世界上大约一半的大型商船,它还生产了世界上96%的干货集装箱。此外,中国实体还获得一些全球海运码头和基础设施的所有权股份。文章引述美国国会一家咨询机构发出的警告称,北京可以利用航运数据来跟踪货物流动,以获得商业或战略优势。      另一方面,文章对美国造船业现状表示担忧:截至2018年的10年间,美国造船商平均每年交付约16艘船,主要供海军或海岸警卫队使用;到2021年底,悬挂美国国旗的商船不到200艘。相较而言,截至2021年底,中国造船厂拥有1529艘大型商船的订单,悬挂中国国旗的商船则超过5000艘。   文章提议仿效此前的《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出台“美国船舶法案”,制定明确的国家海事战略,引导投资发展造船工业基础,并提供财政和其他支持,以帮助美国造船商和航运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收复失地。   根据哈德逊研究所官网的信息,迈克尔·罗伯茨的研究重点是:在与中国进行地缘政治竞争的背景下,影响美国商业海运的政策问题。此前,他就对中国造船业发表过类似观点,称美国大型商船的生产明显落后于中国,每年订单不到10艘,并称“商船”可以在“台海冲突”中发挥重要的后勤补给作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副主任杨达卿13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自始至终都是秉持和平与互利发展的目的推进海洋开发,美国主流媒体有这样的声音,是美国长期以来“食战而肥”战争经济下的惯性思维,只有这样的思维才会把海运产业竞争“战争化”,把商船资源“武器化”。这也是西方国家自大航海时代以坚船利炮掠食全球资源形成的霸权海洋文化的投射。   杨达卿进一步表示,海运承担全球贸易90%以上的货运量,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自然带动中国航运和造船业的发展,这是市场需求使然。即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大国,也没有把产业“战争化”,把商业资源“武器化”。中国在全球航运市场的角色不只是生态平衡者,更是秩序的维护者。

美发布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外媒:“压倒性地强调与中国竞争”引发不同意见

  据路透社、法新社等多家媒体报道,美国白宫当地时间周三(12日)发布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其中果不其然提到中国,声称即使美国要努力约束“危险的俄罗斯”,中国也被定位为其“优先考虑的、唯一的全球竞争对手”。然而对于该报告“每章都提与中国竞争”,美国国内有不同声音。        路透社介绍,这份48页报告一度因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被推迟发布,但整体内容并未出现重大思想转变,也未出现新的重要外交政策原则。相反,该报告强调了一个观点,即美国的领导力是克服所谓“全球威胁”的关键。   关于这一报告中的中国部分,法新社称,拜登政府声称“将优先考虑保持对中国的持久竞争优势,同时约束仍然非常危险的俄罗斯”,还宣称“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的竞争者,也逐渐拥有经济、外交、军事和科技力量来日益推进这一目标”。此外,该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声称“未来十年是美国与中国竞争的决定性十年”。   在强调“与中国竞争”的同时,据法新社报道,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当地时间12日介绍该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时声称,中国是美国目前面临的“最大地缘政治挑战”,但“美国不寻求让竞争转变为对抗或新冷战”。根据白宫网站发布的报告原文,这一新版战略称:“中国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对全球共同挑战有重大影响,特别是气候变化和全球公共安全。美国和中国和平共存是可能的,可以共同分享人类进步(的成果)并为之作出贡献。”     关于拜登政府这一新版国家安全战略,路透社提到,美国国内也有不同意见。   路透社称,曾在奥巴马政府时期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表示,虽然该报告与拜登此前提出的一系列优先事项相一致,“但经过21个月的酝酿,如今的战略已经很明显转变成压倒性地强调与中国竞争”。拉塞尔称,虽然该战略承诺避免仅仅通过战略竞争的棱镜来看待世界,但“与中国竞争(的内容)充斥在每一章节”。拉塞尔表示,该报告声称要建立最广泛的国家联盟以应对全球挑战,但如果没有中国合作,这将很难做到,报告也并没有表述如何能够确保得到中国的合作。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美方在多个议题上表面上打着合作发展的幌子,暗地里却不断挑动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对立。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今年2月22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时表示,美方近期推出所谓新版“印太战略”,公开把中国列为地区首要挑战,还试图把“以台制华”纳入美地区战略,这明显是在发出对华围堵遏制的错误信号。王毅说,中美有竞争也有合作,不能简单用竞争定义双边关系。美方一些官员鼓吹对华进行长期激烈竞争,很可能演变成中美全面对抗。中方再次敦促美方以实际行动体现拜登总统作出的一系列承诺,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美媒:高通胀加重生活负担 超三成美国人无力按时支付账单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10月10日报道,一份最新报告显示,随着美国通胀持续飙升,物价居高不下,部分美国人无力按时支付包括水电费在内的家庭账单。   美国在线借贷平台LendingTree的这份报告显示,受访者中,32%的美国成年民众在过去六个月里曾逾期支付家庭账单,其中61%的人说这是因为他们手头没有足够的钱。约40%的受访者表示,与一年前相比,他们的账单支付能力有所下降。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逾期支付了包括水电费、信用卡、网费在内的账单。   报道称,毫无疑问,持续的通货膨胀给消费者带来了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成了“月光族”。美联社此前报道称,随着通胀持续飙升,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对经济现状表示不满。该媒体9月15日发布的民调显示,超70%美国人认为国家经济状况很糟糕。

美议员提案建“中国大战略委员会”,制定全面整体政府策略

  日前,美国参议院两党议员提出议案,计划成立“中国大战略委员会”。提交该议案的美国参议员称,其目的是制定一个全面的整体政府策略,以应对中国带来的经济、安全和外交挑战。      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上述议案由无党籍参议员安格斯·金、共和党参议员约翰·科宁以及民主党参议员蒂姆·凯恩9月29日提出,另有其他12名参议员联署。议员们打算将该法案作为《2023年国防授权法》的修正案提出,预计美国参议院将于10月对此进行辩论。   金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表示,“中国大战略委员会”将有18名成员,包括6名行政部门官员、4名国会议员以及8名非政府部门成员,并由国会两党领袖和总统决定委员会的两名共同主席。未来两年,“中国大战略委员会”将就美中关系制定一项全面的大战略和全政府方针提出建议,以确保所有联邦部门和机构对中国采取整体方针;确定建立一个稳定的国际秩序所需的具体步骤,使中国参与其中;就美中关系提出可行的建议,旨在保护和加强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金在声明中强调,如果美国希望维持全球地位,那就必须了解“中国到底想要什么”。该委员会将网罗公私部门“最聪明的头脑”来研究和评估美中两国如何互动,在避免冲突和追求美国国家利益之间取得平衡。

黄金在流向东方!专家:反映全球经济格局变化趋势

  不断上升的利率降低了黄金作为投资的吸引力,黄金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迁移——西方投资者抛售黄金,而亚洲买家则趁着金价暴跌的机会抢购廉价的珠宝和金条。同时,许多亚洲央行正在加快“囤金”步伐。彭博社10日报道称,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和伦敦黄金市场协会的数据显示,自4月底以来,支撑这两个西方最大市场的纽约和伦敦金库已流出逾527吨黄金。与此同时,中国等亚洲黄金消费大国的黄金进口量在增加。行业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黄金“流向东方”反映出全球经济格局的一种变化趋势。      亚洲国家黄金需求旺盛   《环球时报》记者自世界黄金协会官网发布的数据中发现,7月份,中国黄金进口量达178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11吨,是自2017年以来最高的7月进口量。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也显示,8月,以人民币计价的上海午盘基准金价(SHAUPM)上涨0.5%,而以美元计价的伦敦早盘金价(LBMA)下跌2.6%;平均价差升至10.6美元/盎司,较上年高出4.8美元/盎司。该组织认为,强势的中国黄金消费是造成国内金价相比美元金价表现较好的原因之一。   不少亚洲央行在7月份也在买入黄金。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7月,全球央行黄金需求保持强劲,黄金储备增加37吨(净增)。7月,卡塔尔央行官方黄金储备增加15吨,成为本月最大的黄金买家。印度储备银行是央行中的黄金老买家,7月份购入13吨黄金,是自2021年9月(购金19吨)以来最高的月度购金量。其黄金储备总量也达到781吨,年初至今累计增加27吨。   7月,土耳其央行官方增储黄金12吨,与该行今年的平均月度购金量基本持平,年初以来已累计购金75吨。7月该行官方黄金储备总量为469吨,创两年以来新高。乌兹别克斯坦央行7月购入9吨黄金,与6月购金量保持一致。   不仅亚洲的央行正在经历购金热潮,亚洲的消费者对黄金的青睐今年以来也与日俱增。尤其是在亚洲多国货币陷入贬值之际,黄金的吸引力越发高涨。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由于被视为预防紧急情况和通胀的“安全资产”,今年以来黄金在日本的人气持续攀升。受俄乌冲突以及全球物价上涨影响,日本黄金零售价格在4月份达到历史新高后,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据悉,一克黄金的零售价(含税)在今年初为7500日元左右(100日元约合5元人民币),但在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迅速上涨,在4月份达到8969日元的历史高位。受日元贬值影响,主要从事黄金等交易的日本田中贵金属工业(东京)公司所销售的黄金价格一直维持在8500日元左右。该公司的一名负责人表示,今年初卖黄金的客户占总数的七成,但在俄乌冲突看不到结束前景的背景下,很多顾客在卖出黄金后,又再一次买入黄金。   《日本经济新闻》近日在一篇报道中认为,“卖出日元,买入黄金”的情况反映出市场对日元贬值的不安。一位50多岁的男性在东京某贵金属店决定买入黄金,他表示:“虽然金价很高,但从中长期来看,我认为持有黄金比持有日元更能让人安心。”   日本市场战略研究所负责人龟井幸一郎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判断日元价值输给黄金的个人投资者开始涌现。与其说投资者在买入黄金,倒不如说在抛售日元。”日元兑美元汇率屡创新高,折射出不信任日元的市场情绪。   专门从事贵金属制造、加工和销售的德力本店公司总经理鹫田武智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预测称,短期内黄金价格在日本国内还会保持坚挺。日元贬值将会继续推高黄金在日本国内的价格。即使日元升值,那么伴随美元的贬值,也容易让黄金在国际市场的价格走高。   经济崛起引发“黄金迁移”   “‘西金东引’是黄金市场几十年的老话题,尤其是遭逢黄金价格大跌时,这个话题就会被提出来。”国家注册黄金高级分析师吕超1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黄金从西向东“大迁移”的背景是亚洲经济体的不断崛起所引发的对黄金需求的增长,反映出全球经济格局的一种变化趋势。吕超认为,在金价大幅下跌时,黄金从西向东流的趋势会被放大,从而引发业界的高度关注。   “二战后,全球黄金有超过8成被西方国家占有。但随着亚洲经济体逐渐崛起,这些国家对黄金的需求日益高涨。因为黄金是兼有金融属性和收藏属性的商品,无论是亚洲各国央行还是民间,都有着巨大的需求。”吕超对记者表示,亚洲国家民间有投资和收藏黄金的天然偏好,中国和印度也成为全球黄金消费最大的两个国家。   纽约和伦敦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黄金交易中心,汇集了全球各地的黄金买卖需求,最终体现在其金库实物黄金的入库和提取上。彭博社报道称4月份起两大交易所流出几百吨黄金,就反映了西方投资者对黄金投资失去兴趣后在市场上进行抛售的市场行为。   彭博社援引分析师的意见称,满足亚洲需求的大部分贵金属来自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运营的金库,该集团支持纽约商品交易所期货市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的市场混乱导致金价大幅飙升,迫使银行建立大量库存,以覆盖其期货头寸。近几个月来,纽约商品交易所的黄金交易价格低于伦敦,目前这些黄金库存正在减少以满足亚洲的需求。   美联储左右黄金周期   吕超分析称,黄金在目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在全球国际金融体系当中仍然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周期中,全球仍然有很多黄金买方力量,包括各国央行在内都存在买入需求。而具体黄金价格的波动则与美元的走势强关联,黄金价格的波动周期往往取决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宽松和收紧,也从而催生了黄金市场的牛市和熊市。   近年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处于从无限量宽松到快速收紧的周期,尤其是2020年8月份,美联储无限量宽松政策到达顶峰,黄金价格一度随之涨到顶峰。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全球黄金价格开始震荡,并在美联储2021年9月份讨论加息进程时开始下跌。2022年3月份因俄乌冲突阶段冲高后,到目前金价已连跌6个月。与之相对应的是美联储从3月份开始已连续5次加息,累计达300个基点。   吕超分析称,总体上,黄金价格从去年开始下跌,已经形成了美联储收紧货币周期下的熊市格局。美联储目前仍不改强硬的鹰派立场,未来美金价格仍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判断黄金价格的走势,要紧盯美国的通胀水平,因为这决定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