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国国防高官激辩亚洲安全,俄罗斯痛批美国“破坏亚太地区稳定”

  第九届东盟防长扩大会23日在柬埔寨暹粒举行,来自东盟国家及其8个“对话伙伴”——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的国防部长或代表齐聚柬埔寨,就地区安全问题进行面对面讨论。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23日出席并发言。他表示,各国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公道不要霸道、要开放不要封闭、要互利不要自利,共同塑造和维护兼顾各方诉求、符合各方利益的区域秩序。中国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意志坚如磐石,“中国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战胜一切来犯之敌”。日本时事通讯社称,会议时间比计划超出一个半小时,美俄在会上就乌克兰问题发生激烈争吵。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亚历山大·福明在会上发言,直指美国“正在全力破坏亚太地区局势的稳定,破坏东盟周围的安全体系”。   “中国不觊觎他国利益,但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意志坚如磐石”   东盟防长扩大会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通常在当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举办,这是该会议3年来首次线下举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和2021年的会议均通过视频方式举行。      23日,柬埔寨首相洪森在开幕式上致辞说,本次会议是在全球安全和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召开的。他说,地缘政治竞争和紧张局势的加剧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粮食和能源危机、全球经济衰退和战争并行,已经形成了一场“完美风暴”。“很显然,世界正处于关键时刻,多重、复杂危机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和平、稳定与进步的基础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洪森说,“事实上,多边主义的衰落伤害了我们所有人。”   洪森表示,东盟防长扩大会在相互尊重、务实合作和能力建设的基础上坦诚交换意见,在促进相互理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魏凤和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始终致力于为世界增加稳定性、提供正能量。中国的和平发展必将为全球共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军队是和平之师,愿同各国军队一道,继续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中国不觊觎他国利益,但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意志坚如磐石,中国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战胜一切来犯之敌。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稳中有忧,各国防务部门应维护东盟中心地位,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坚持聚焦务实合作,携手筑牢地区安全屏障。   “美俄发生激烈争吵”   日本NHK新闻网23日称,本次闭门会议的细节尚不清楚。但外交消息人士称,与会者讨论了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问题。“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显然批评了俄罗斯。”   据俄塔社23日报道,参加本次东盟防长扩大会的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亚历山大·福明在会议上表示,华盛顿正在全力破坏亚太地区局势的稳定,破坏东盟周围的安全体系。美国和一些不友好国家就中国台湾、缅甸和乌克兰周边局势发表政治化声明。美国及其盟友在破坏亚太地区局势稳定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亚太地区正在发生的进程与导致乌克兰冲突的进程相似。福明称,绝大多数与会者都听到了俄罗斯的立场,并理解俄罗斯的观点。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印度国防部长辛格23日在会上表示,东盟防长扩大会不仅可以将自己定位为地区安全论坛,还可以成为世界和平的推动者。“我们一起构成了世界人口的一半。”他提到南海问题时称,印度希望正在进行的“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充分符合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不损害非参与国的合法权益。《读卖新闻》称,美国防长奥斯汀在发言中强调了“航行自由”的重要性。   会议讨论通过了《东盟防长扩大会关于增强团结合作,共建和谐安全的联合宣言》。   值得注意的是,缅甸代表没有参加此次会议。据NHK新闻网报道,因为缅甸国内局势引发争议,柬埔寨作为东盟今年的轮值主席国,没有邀请缅甸政府的国防部长参加此次会议。   “亚太地区是合作高地,不是博弈棋局”   据中国国防部消息,会议期间,魏凤和分别会见美国、越南、老挝、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国防部长和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就加强两军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澳大利亚天空新闻网23日称,澳大利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马尔斯22日与魏凤和举行会谈,这是两人今年内第二次会面。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雷尔23日在澳议会表示,中澳两国领导人近日在巴厘岛会见给了他信心,他随时准备与中国同行会面,相信两国能够解决目前存在的贸易争端,而无需通过世界贸易组织裁决。   “亚太地区是合作高地,不是博弈棋局。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加强对话交流,促进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繁荣。”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3日在记者会上表示。近日,印尼防长普拉博沃在同美国防长奥斯汀举行联合记者会时表示,印尼很荣幸同中国和美国成为好朋友,同时与中美两国保持着友好关系。他还称,印尼解决分歧的方法是对话。“印尼防长的表态充分说明,地区国家普遍追求开放包容,反对选边站队。”赵立坚说。

美施压盟友强化对俄制裁,各层级官员正“悄悄”进行外交活动

  “美国施压盟友加强执行对俄制裁措施。”《华尔街日报》21日的这篇报道再次凸显华盛顿在试图孤立、打压莫斯科行动上的强势。文章披露称,美国各层级官员正在全球范围内“悄悄地”进行外交活动,敦促其他国家扎紧针对俄罗斯而竖立的金融和贸易封锁线,防止制裁漏洞破坏扰乱俄罗斯军事供应链和经济的行动。近期的贸易数据显示,一些国家的对俄出口正在恢复。随着经济形势恶化、能源短缺,华盛顿的盟友在对抗莫斯科的道路上日益呈现出疲态与无力,欧洲民众的愤怒情绪正在积聚。“由于美国想要插手俄事务,普通德国人正在付出代价。”一名德国小伙子对媒体说的这番话代表了许多欧洲人的心声。有意大利媒体认为,美国政府不仅高估了全球对反俄政策的支持,还高估了西方给俄经济带来痛苦的能力。   美媒:部分美国盟友的对俄出口正在恢复   《华尔街日报》21日披露说,随着一些大型经济体对俄出口相较于俄乌军事冲突刚爆发后的阶段有所回升,美国官员正四处到访外国城市,他们的主要任务包括:分享关于制裁规避网络的情报;悄悄用“惩罚行动”威胁不情愿的外国政府部门和企业;收集涉嫌向俄罗斯运送物资网络的信息。   报道列举了一连串执行这些任务的美国官员:上周到印尼巴厘岛参加G20峰会的财长耶伦;本月早些时候访问布鲁塞尔、伦敦和巴黎的副财长阿德耶莫;近期到访日本的负责打击恐怖主义融资和金融犯罪的财政部助理部长罗森伯格。据称,一大批级别较低的美国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务院官员也往来于世界各地。     《华尔街日报》称,贸易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多数大型经济体的对俄出口锐减50%以上,但根据该报分析,如今许多这些国家的相关数据正在恢复,其中包括美国的传统盟友,比如日本和韩国已经恢复了其最初贸易损失量的近1/3。   据报道,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官员担心,奥地利、捷克、瑞士等国的银行对执行制裁持宽松的态度。瑞士金融部门今年4月曾表示,该国冻结了大约80亿美元的俄罗斯资产,但到5月时,他们称已解冻其中30亿美元。奥地利瑞福森国际银行控股集团3月称,将审查它与俄罗斯之间的业务往来,包括可能退出俄罗斯市场;但其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它仍然对在俄罗斯的“战略选择”进行评估。   《华尔街日报》还提及,作为北约成员国、在乌克兰粮食出口的外交谈判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土耳其,它在第二季度末的对俄出口相较于实施制裁前上升了近25%,最近的数据显示,自那以后,土耳其对俄出口仍在增加。不过土财政部长内巴蒂表示,他的国家并未破坏“施压行动”,“我们在不受制裁措施限制的领域继续与俄罗斯进行贸易活动”。   “德国已成为只为美国和北约利益服务的傀儡”   如何让盟友继续支持美国对抗俄罗斯的做法,这日益成为华盛顿担忧的问题。美国“政治新闻网”日前报道说,驻欧洲的美国官员向华盛顿的同僚发出内部警告称,一些欧洲国家民众对制裁越来越愤怒,这可能给欧洲领导人带来压力。   通过描写一些欧洲国家的示威现场,英国《金融时报》21日的一篇报道展现出当地民众的强烈不满情绪。在德国东部城市莱比锡的一个圣诞市场,一名示威者在集会上表示,“德国已成为只为美国和北约利益服务的傀儡”,“对俄罗斯的禁运政策已完全失败,它成为针对我们的灾难”。在他发表这些反美言论时,有人鼓掌,有人吹口哨。在莱比锡的奥古斯特广场上,一名手持写有“与俄罗斯和平共处”字样纸板的退休人员对媒体记者说,“我们希望北约的好战分子停止在德国和俄罗斯、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制造冲突”。   报道说,在德国,一些抗议活动由激进右翼人士组织,一些示威则由激进左翼人士举办,这说明一场深刻的经济危机如何瓦解传统的政治对抗,并融入到反对现状的新运动中去。   《金融时报》还提到,9月,大约7万名示威者在布拉格举行反对捷克政府和北约的抗议活动;一项民调显示,近20%的斯洛伐克民众更希望俄罗斯在与乌克兰的冲突中获胜。“全球安全”组织政策主管多米尼卡·哈伊杜认为,尽管欧洲国家的亲俄街头抗议活动规模目前都不大,但“这种情况可能会在冬天到来后发生改变”。   美国的多重误判   “华盛顿的政策并不总是符合欧洲的最佳利益,有时甚至损害这些利益,同时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和危险。”意大利Insideover网站21日刊文说,美国坚持要欧洲国家在其孤立和惩罚俄罗斯的行动上“签字”,其多重误判正给欧洲大部分人带来集体痛苦,这些误判包括:高估了支持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政策的国际团结程度;高估了西方对莫斯科的经济影响力;严重低估了莫斯科对西方实施经济制裁进行报复的能力。欧洲正为华盛顿的短视和过度自信付出沉重代价。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引述俄科学院学者亚历山大·卡姆金的观点称,在经济形势严峻的背景下,美国借对俄制裁为自己谋利、把后果甩给欧洲,同时敦促欧盟继续保持对俄强势制裁,双方之间产生分裂难以避免,可以预见一些欧洲国家可能会逐渐放松甚至反对对俄制裁。   卡姆金认为,美欧大部分制裁措施均已实施,其能采取的新措施也所剩无几,而俄罗斯都承受住了,今后的制裁效果可能大打折扣,近乎流于形式。   英国《对话》杂志21日称,要说俄经济没有受到前所未有的西方制裁措施和战争负担影响,这是不客观的,但同时,一些媒体报道很少提到西方经济也在挣扎。尽管俄也面临通胀高企的问题,但在某些情况下,其养老金、最低工资与通胀的同步程度比西方好。报道说,西方似乎低估了俄罗斯对经济困难时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北约明年要提高国防开支目标,外媒:加剧其碎片化和对美国依赖

  北约要求各成员国提高军事开支。路透社22日报道称,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近日表示,北约可能在明年举行下一次峰会时,决定将国防开支目标定得更高。对此,“政治新闻网”欧洲版22日称,欧洲国防费用的增加,加剧了其碎片化和对美国的依赖。   2%不会是上限   北约日前发布声明称,将于明年7月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峰会。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21日在访问西班牙时表示,届时或对军费开支目标作出改变。他预计,即使原有2%(的目标)被保留,但这个数字也将是各成员国国防开支的底线而非上限。斯托尔滕贝格还说,谈判将继续进行,“这样的目标会以某种方式增加,因为现在所有人都看到有必要在军事上投入更多。”      早在2006年,北约各国防长就同意至少拿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用于国防开支。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打乱了北约增加军费的节奏。2014年,北约各国承诺扭转国防预算下降的趋势,同意自2024年起军费开支至少占GDP的2%。   自俄乌冲突以来,许多北约盟国已经增加了军事开支。路透社称,斯托尔滕贝格说:“我不能告诉你,在制定未来10年左右的国防开支承诺时,我们的盟友将确切地同意什么。但我预计,它会是对增加国防开支更强有力的承诺。”   成员在加快步伐   美国《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称,根据北约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过去一年,北约30个成员国的军费开支总体增加约2%。今年北约各成员国军费开支总计约1万亿美元,美国占比近70%。其他29个成员国正在逐步增加军费支出,但大多数仍然落后于2%的承诺。   2022年,包括美国在内,仅8个成员国的军费开支突破2%的门槛,上一年度有11个成员国达到这个目标。   “政治新闻网”欧洲版称,北约欧洲成员国进一步增加了国防预算。法国的支出同比增长7.4%,目标是到2023年达到GDP的2%。而已经超过这条线的英国和波兰正在寻求增加国防预算至GDP的2.5%和3%。比利时、荷兰、罗马尼亚以及波罗的海和北欧国家都宣布将军费支出增加到至少占GDP 2%的计划,而南欧和西欧的“落后者”也已加快步伐。西班牙的国防开支将“在未来几年”达到GDP的2%,西班牙《国家报》称,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根据规划的时间表,这一目标最迟将在2030年实现。   此外,一心加入北约的瑞典则提前提高了军费预算。美国《国家防御杂志》网站称,瑞典目前的国防开支约占GDP的1.4%。上届政府曾誓言到2028年将国防开支提高到与北约门槛一致的水平。但瑞典新一届政府19日表示,该国计划提前到2026年实现这一目标。   陷入“两难”   随着俄乌冲突局势的变化,北约部分国家陷入“两难”。美联社称,美国和其他北约成员国向乌克兰运送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武器和装备,但北约国家已经耗尽了武器储备。是继续向乌克兰运送武器库存,还是留存武器以备自己的防务需要,让不少国家十分纠结。   有分析认为,恢复武器库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很多国家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更多的投资。加上通货膨胀和供应链不稳定推高成本,钱花在哪里是个大问题。中国军事专家张学峰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欧洲国家提高军费占比势必累及民生,给本就受疫情影响及能源上涨影响的经济带来极大负担。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称,2%的目标更像是政治机制,并未考虑到真正的军事需求。联盟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专注于2%的最低目标只会对北约造成严重损害。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及北约国家民众政治意愿开始分化,专注2%的目标会削弱民众对北约的支持。此外,“政治新闻网”欧洲版称,长期以来,碎片化防御一直是欧洲面临的问题,而增加国防开支或加剧该困境,因为各国不协调的短期采购决定会对军队结构产生长期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俄乌冲突前,北约绝大多数国家并未落实将2%的GDP用于国防支出的承诺。但欧洲国防工业体系受制于美国这一现实,致使只要北约存在,欧洲各国即便增加国防费用,也无法改变欧洲安全依靠美国的局面。张学峰则表示,美国希望北约成员国提高国防开支,因为这将进一步对俄罗斯形成压力,自己就可以在欧洲防务问题上少分些心思,把更多精力、更多资源投入到印太方向。

德国高官表示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不利于欧洲工业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当地时间21日表示,美国8月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将对欧洲工业形成挑战。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21日表示,美国8月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对欧洲工业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按照该法案的条款,一些生产活动只有在北美进行才会获得补贴,这对欧洲工业来说是不利的。   今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签署《通胀削减法案》。其中部分条款规定,美国政府将为在其本土制造的电动车相关产业等提供高额补贴。这一举措引发欧盟国家不满,欧盟国家认为,这对欧洲汽车制造商构成歧视。另有分析认为,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或加剧欧洲工业生产萎缩,并且促使企业将生产线转移至美国。10月27日,德法两国领导人表示,如果美国继续实施旨在鼓励企业将生产转移到美国的减税和能源福利计划,欧盟将不得不对美国的行为作出回应。

美国北约拱火俄乌冲突殃及欧洲

  俄乌冲突演变至今,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要论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和北约难辞其咎。近期,一些国际人士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点火”到“拱火”,从“火上浇油”到“趁火打劫”,美国政府和北约是引发俄乌冲突的根源之一,而欧洲却要为这场冲突付出巨大代价。   乌拉圭前总统 穆希卡:北约的持续扩张政策对俄罗斯是一种挑衅,没有哪个大国会接受在家门口被围堵。事实上,我认为俄乌冲突的源头不是其本身,也不是欧洲,俄乌冲突是北约扩张和侵略性政策的结果。美国没有做出丝毫平息冲突的举动,而欧洲本应发挥出相对独立的作用,现在却被卷入这场冲突,殃及自身,冲突将让欧洲付出惨痛的代价。   阿根廷合作广播电台台长 马丁·西格纳:我认为美国显而易见地干涉了这场冲突,不断提供武器和金钱,毫无疑问,美国是影响地区局势的重要国际力量,美国意在通过玩弄政治把戏提高其对欧洲的影响力。

荷兰称不会“完全照搬”美对华芯片禁令,会在与美日等磋商后做评估

  针对此前美国要求荷兰限制对中国出口芯片产品的施压,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施赖纳马赫尔18日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荷兰不会“完全照搬”美国限制对华芯片出口的措施,会在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磋商后做出自己的评估。她还提到,在相关领域有90%关键原材料都来自中国。      “这是自拜登政府限制荷兰对华芯片出口后,荷兰官员就这一问题的首次公开回应”。据彭博社18日报道,荷兰官员的这一番言论同时凸显出美国在说服盟友加入自己行动方面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报道称,尽管荷兰、日本同美国有许多相同的安全担忧,但这两个国家也将中国视为它们的重要市场。   彭博社还提到,美国负责工业和安全的商务部副部长艾伦·埃斯特维兹将于本月前往荷兰讨论出口管制问题,但报道称,该会谈预计不会立即达成协议。   荷兰之所以成为中美芯片战的关键,因为该国的芯片设备供应商阿斯麦是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的主要公司之一,其同行包括美国的应用材料公司、泛林集团以及日本东京电子有限公司。   据路透社报道,阿斯麦2021年对中国客户的销售额超过20亿欧元。在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禁令影响下,该公司在2022年第三季度订单减少,在阿姆斯特丹证交所的股价近期大跌。此外,阿斯麦已经被限制向中国出售其EUV(极紫外线)光刻机,但仍被允许向中国客户提供不太复杂的产品。   新加坡《联合早报》此前报道称,最新数据显示,阿斯麦正在中国增聘员工,截至2022年8月底中国员工已逾1500人,较去年底增加约200人,占阿斯麦公司全球员工的14%。

党争不断暴露美式民主虚伪

  美国日前一项民调显示,超过七成选民认为美国走在错误方向上。通胀严重,经济衰退风险明显增加,社会矛盾激化……一系列事关选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一幕幕党争闹剧却愈演愈烈,再次让美式民主的虚伪暴露无遗。   拜登政府就职以来,在民生问题上,两党争吵不休,却没人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如果说2021年的国会山骚乱使得民主、共和两党党争公之于众,今年这一弊病则更加凸显,让世人看到了美式民主的不断坍缩。特别是今年以来,两党围绕中期选举展开的斗争愈演愈烈,美国社会在双方撕扯中变得愈加对立。   双方围绕移民问题的斗争也走向极端。今年4月份以来,得克萨斯、佛罗里达等州的共和党籍州长将数以万计的非法入境移民送至华盛顿、纽约等民主党大本营。民主党指责共和党把移民当作“政治棋子”。   枪支问题这一痼疾愈演愈烈。今年以来,美国已有超过3.1万人死于枪支暴力。越来越多的民主党人认为,为了保护公民免受暴力,需要更少的枪支掌握在更少的人手中。而共和党人认为民主党对管控枪支暴力的立法倡议不仅违宪,也将被证明是无效的。   近年来,美国两党之争早已超越了“政策比拼”,除了利用投票来千方百计地阻挡对手的政策议程,还不择手段地攻击对手的经历、性格甚至是智商。本被饰以“权力制衡”光环的两党制,如今却因美国不同利益集团的选举私利彻底沦为“否决政治”“叫骂政治”。   美式民主离民众诉求越来越远,其本质是金钱民主。美国追踪竞选资金的网站“公开的秘密”分析,过半的竞选资金来自富豪及其企业的大额捐款。美国民间组织“共同事业”的戴尔·艾斯曼早就明言,“这些巨额捐赠……背后都存在今后需要政客兑现的附加条件”。   政治沦为“内斗”,最失望的是民众。《今日美国报》和萨福克大学联合民调显示,仅25%的年轻人认为现有两党充分代表美国人的观点。   在激烈而无底线的党争之下,美国民众的声音无法体现,美式民主越发无力。美国自诩的“民主灯塔”形象在政治乱象中早已不攻自破。

美国:乌克兰干的,乌克兰:不是我,俄罗斯:美国更专业,波兰:……

  落在波兰境内的导弹,一度引发轩然大波:乌克兰、波兰纷纷指责俄罗斯恶化升级局势,北约也召开紧急会议准备应对之策。   然而几个小时后,事件就出现了180度大反转:美国和北约的初步调查都显示,爆炸可能是由一枚乌克兰导弹造成的。   这一消息公布后,世界仿佛都松了一口气,波兰方面也改口称,这是一次意外。不过,乌克兰方面仍然表现强硬——要求立即进入现场,基辅已准备好交出能指控俄罗斯的“证据”。      美国:乌克兰干的   导弹爆炸事件发生几个小时后,还在参加G20峰会的美国总统拜登就表示,判断导弹是否来自俄罗斯还“为时过早”, “从弹道轨迹来看,它(导弹)不太可能是从俄罗斯发射的”。   此后,美联社援引美国官员的话报道称,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波兰境内的导弹是乌军发射的,目的是应对俄军打击乌克兰电力基础设施的导弹。   随后,一名美国官员更是基本为事件下了定论——乌克兰军方通报美国及其他西方盟友称,乌军曾在波兰境内发生导弹爆炸事件期间,在爆炸地附近试图拦截一枚俄罗斯导弹。   北约方面也认为导弹来自乌克兰。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称,“我们的初步分析表明,这一事件很可能是由乌克兰防空导弹造成的,该导弹是为了保护乌克兰领土免受俄罗斯巡航导弹的袭击而发射的。”   他说,调查正在“进行中”,但“没有迹象表明这是蓄意袭击的结果”。北约没有看到俄罗斯计划对北约盟国采取进攻性军事行动的迹象。   今年2月俄乌局势恶化以来,北约成员国领导人最担心的就是有成员国受到波及,迫使这一组织可能启动“集体防御”,从而使局势更加复杂。目前这一结果,可谓让美国和北约其他国家松了一口气,毕竟,没有一方愿意被直接拖入乌克兰危机的泥淖之中。   乌克兰:不是我   不过,自导弹爆炸事件发生迄今,乌克兰并不打算“认账”。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落入波兰境内的导弹毫无疑问不属于乌克兰。   他称,已经收到了来自乌军和空军指挥部的报告,应当相信军方的结论。泽连斯基还认为,乌克兰应该被允许前往导弹坠落地点参与调查。   其实,在导弹爆炸事件刚发生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就迅速发文,将责任归咎于俄罗斯,并声称这是对北约集体安全的攻击,也是俄乌局势的一次“重大升级”。   乌外长库列巴15日晚声称,任何有关“乌克兰导弹落在波兰的说法”都是俄罗斯的“阴谋论”。   俄罗斯:美国更专业   爆炸事件发声后,俄国防部坚决否认相关指控,并表示关于“俄导弹袭击波兰”的言论是蓄意挑衅,目的是让局势升级。   俄国防部还补充说,从现场照片来看,落在波兰境内的导弹似乎来自乌军S-300防空系统。   没想到的是,这一结论却被美国及其西方盟友认同。   可能是美方的表态也令俄罗斯感到意外,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6日甚至说,“美方和美国总统的克制和更加专业是值得注意和考虑的。”   他强调,“再次提请注意,美方的反应是相当克制的,这与波兰方面以及一些国家简直是歇斯底里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在“表扬”了美方反应后,俄罗斯也不忘“以牙还牙”,俄罗斯外交部16日就传召波兰驻莫斯科临时代办,以作为波兰外交部召见俄方大使的回应。...

中国法官首次当选联合国上诉法庭和争议法庭法官

11月15日,第77届联合国大会全会举行联合国上诉法庭和争议法庭法官选举,两位中国法官均在首轮投票中胜出。 经联合国内部司法理事会推荐,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高晓力当选联合国上诉法庭法官,任期自2022年11月15日至2026年6月30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孙祥壮当选联合国争议法庭法官,任期自2023年7月1日至2030年6月30日。 据了解,联合国争议法庭系根据联大第62/228号决议于2009年设立,有九名常任法官,其中三名专职法官(日内瓦、内罗毕和纽约各一名)和六名半职法官。联合国上诉法庭亦根据联大第62/228号决议于2009年设立,共有7名法官,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办公。联合国争议法庭和上诉法庭是联合国内部司法系统的重要机构,为维护联合国工作人员合法权益、促进联合国系统在法治基础上有效运转发挥重要作用。 自联合国上诉法庭和争议法庭设立以来,这是中国法官首次当选两法庭法官,填补了我国在联合国内部行政司法系统任职的空白。 法官简历 高晓力 出生日期 :1973年9月20日 现任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副庭长、国际商事法庭法官 学历(学位): 2005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博士 2001年 北京大学法律硕士 2000年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法学硕士 1994年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 孙祥壮 出生日期 :1971年1月24日 现任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审判长、国际商事法庭法官 学历(学位): 2007年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博士 2002年 英国华威大学法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