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 | “美国政府漠视移民人权和生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美国移民部门以保护公共健康为由,禁止寻求庇护者入境,剥夺其寻求难民保护的权利;将许多非法移民羁押在条件恶劣的移民拘留中心,导致他们的基本权利乃至生命健康遭到侵犯;执法人员粗暴对待寻求庇护者,导致边境人道主义危机持续加剧;推行“骨肉分离”移民政策,导致大量非法移民儿童与父母分离……长期以来,美国在移民问题上劣迹斑斑,严重侵犯移民的人权和各项基本权利,引发国际社会普遍关切。 日前,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发生偷渡移民惨死货柜车中的案件,已导致50多人遇难。英国广播公司称,这是美国历史上偷渡移民死亡人数最多的案件之一。对于这一惨案,国际舆论给予高度关注。分析人士批评说,移民死于非命的惨剧在美国并非偶然,如果美国继续采取漠视移民人权和生命的政策,只会让类似的悲剧不断重演。 “那些踏上如此危险旅程的人们的绝望无法想象” 日前,美国执法人员在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一辆大货车车厢里发现46具移民遗体,另有数人在送医后死亡,目前这一事件死亡人数已达53人。这是美国近年来最严重的移民死亡事件之一。据统计,罹难者来自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国。货车司机和另外3人被捕,已被美国检方起诉。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一篇文章指出,全美为这一案件感到震惊,包括4名儿童在内的多名幸存者被紧急送往附近医院。“这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那些踏上如此危险旅程的人们的绝望无法想象。” 美联社报道说,耶妮弗·卡尔多纳是幸存者之一,她描述了当时车厢内的场景。“有人尖叫,还有人痛哭。因为很热,许多妇女喊着停车、开门,说她们无法呼吸。”美国《华盛顿邮报》的文章称,现场十分混乱,人们在发现遇难者之后,救援人员花了一个小时才救出幸存者。 得州移民惨案并非个案。根据《华盛顿邮报》统计,多年来,美墨边境发生了数起类似的悲剧事件。2003年5月,得州维多利亚县一辆卡车闷热的车厢内发现73名移民,其中19名移民死亡。2017年,10名移民被发现困在得州边境附近的一辆拖车中,他们因热衰竭而死亡。根据国际移民组织的数据,自2014年以来,约有6430名移民在前往美国的途中死亡或失踪。 美国得州的这起移民惨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墨西哥总统洛佩斯表示,“这是一个巨大的不幸”。此前,他曾批评美国政府在解决移民问题上缺少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近日表示,必须对美国得州发生的移民死亡事件展开调查,并将所有涉及这一事件的责任人绳之以法。迪雅里克说,这一事件再次表明,需要制定综合战略,以保证区域内移民活动安全、有序和有规则进行。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种族歧视问题特别报告员以及非洲人后裔问题工作组此前发表联合声明,谴责美国未评估个人状况就系统性、大规模驱逐难民、移民的行为违反国际法,“大规模驱逐延续了美国边境口岸对海地难民、移民进行种族排斥的历史”。 “移民不仅是政治问题,更是一个人权问题” 根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21财年,美国在南部边境抓捕的移民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70万,其中包括14余万名儿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美国边境巡逻队数据显示,2021财年有557名移民死于美墨边境。 美国《国会山报》报道说,美国政府援引《公共卫生服务法》第四十二章条款,以保护公共健康为借口,对所有试图跨越边境的难民、移民进行集体驱逐,置许多难民、移民于危险境地。美国政府还制造了“骨肉分离”政策,迫使许多未成年子女与父母分离。同时,美国将移民关押在条件恶劣的移民拘留中心,移民常常遭受虐待、暴力和不人道对待。 2021年9月,超过1.5万名来自海地的寻求庇护者聚集在得州边境小镇德尔里奥的一座桥下,在酷热的天气下睡在肮脏的帐篷里或泥地上,周围满是垃圾,生活环境十分恶劣。美国边境执法部门残酷对待这些寻求庇护者,巡逻队员在马背上,挥舞着马鞭冲向人群,将他们驱逐到河水里。这些现场画面被曝光后立即引发众怒。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称,“这一场景让人联想到美国历史上用奴隶巡逻队控制黑人奴隶的黑暗时代”。美国《纽约时报》评论称,“骑在马背上的执法人员像赶牛一样驱赶移民的画面令人发指”。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此前报道称,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羁押着超过5000名无人陪伴的移民儿童,很多儿童的羁押时间都超出法定时限。英国《卫报》网站报道称,2016年至2021年间,有160多起美国南部边境执法人员对包括儿童在内的寻求庇护者进行性虐待和身体虐待的案例被曝光,涉及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边境巡逻队等主要执法机构。 得州《圣安东尼奥特快新闻》评论说,无论是坐在卡车车厢里,还是徒步穿越沙漠,或是横渡格兰德河,移民在美国所面临的都是一个支离破碎、高度政治化的移民制度,这一移民制度“否定了我们共同的人性,迫使许多人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文章认为,在美国对移民政策实现全面改革之前,人道主义危机将持续下去,这种恐怖的事件将继续存在。“移民不仅是政治问题,更是一个人权问题。这需要我们具有道德上的紧迫感。” “这是美国边境和移民政策几十年来的不人道和不合理的证明” 美国混乱的移民政策是这些惨剧的根源。美国记者恩里克·阿塞韦多日前在《华盛顿邮报》刊文称,得州移民惨案是美国制度失灵的结果。他认为:“这一悲剧要求人们重新评估过去30年美国政府在美墨边境采取的行动。美国需要全面的移民改革,公平地对待难民、移民。美国封锁边境的政策、与相关国家缺乏协调,以及过去十年美国国内针对移民的煽动性言论不断升级,都给移民带来了悲惨的命运。” 长期以来,美国在美墨边境地区实施军事化管理,不仅打造了约700英里(约1120公里)的隔离墙,还部署了1.9万名执法人员以及无人机、全地形车和监控设备。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得州州长阿博特等政客推动修建边境墙、宣扬反移民言论,更是火上浇油。但这些非但没有阻止移民入境,反而导致更多人死亡,并让犯罪组织获利。阿塞韦多表示:“华盛顿没有将边境安全视为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而是沉迷于封锁边境以阻止非法移民。这是失败的尝试,美国政府漠视移民人权和生命,造成了严重后果。” 美国国务院前高级顾问克里什·奥马拉·维格纳拉贾评论说:“美国错误的移民政策对悲剧负有大部分责任,由于美国未能建立人道的庇护制度或有效的移民框架,导致又一次可怕的、本可以避免的生命损失。”她表示,由于严厉、错误的政策,人们根本没有办法在美国寻求庇护,而这是国内法和国际法规定的基本人权。 另一方面,美国政客惯于在难民、移民问题上“作秀”,作出虚假承诺表演,实际上却侵犯难民权利,恶劣对待难民,尤其是其中的妇女儿童。维格纳拉贾表示,在如此惨重的生命损失发生之后,美国政客“迅速开始了相互指责的游戏”。美国政府强调了人口贩卖集团所扮演的致命角色,而得州州长阿博特这样的“反移民者”则毫不犹豫地将悲剧归咎于当局的“开放边境”政策。 萨尔瓦多移民问题专家塞萨尔·里奥斯认为,由于长期以来美国移民政策朝令夕改,且美国国内针对移民问题的政治分歧悬而未决,导致移民危机日渐加剧。美国的政客们并没有兑现他们在竞选过程中就移民问题所做出的承诺。 美国《洛杉矶时报》专栏作家简·格雷罗说,她曾与志愿者一起在亚利桑那州的边境走私路线上徒步行走了几次,“每一次,我们都发现了人的头骨和腐烂的尸体。美国的边境已经成为一个巨大坟墓,这是美国边境和移民政策几十年来的不人道和不合理的证明”。
从70%到70%:约翰逊宣布辞职
面对党内外强大压力,英国保守党党首、首相鲍里斯·约翰逊7日宣布辞职。三年前,他的支持率达到70%;而今,近70%英国人希望他下台。 △约翰逊7日中午在首相府外发表讲话。 两天来超过50名大臣和政府官员请辞后,约翰逊7日中午在首相府外发表讲话,宣布辞职决定。 约翰逊说:“议会保守党人希望产生新的党首,继而产生新首相。我已经与后排议员领导人格雷厄姆·布雷迪达成一致,选举新领导人的进程应该现在开始,下周将宣布时间表。我今天已经任命一个新内阁,将和我一起继续工作,直至新领导人产生。” 约翰逊列举自己的政绩,包括保守党在2019年议会选举中大胜、带领英国脱离欧洲联盟,以及“在欧洲最快施打新冠疫苗、最快解封”。 英国广播公司等多家英国媒体当天早些时候报道,约翰逊辞去保守党党首后,打算留任首相至今年秋季。据媒体报道,保守党党首选举定于今年夏季举行。 约翰逊2019年7月当选保守党党首。选前民调显示,约翰逊所获支持率超过70%,大幅领先党内竞争对手。作为“脱欧派”领军人物之一,约翰逊带领保守党在同年12月议会下院选举中获得绝对多数席位。 △约翰逊在下议院就有关唐宁街据称在实行新冠疫情封闭措施期间举办派对的一份报告发布声明。 然而,2021年年底开始曝光的约翰逊及其政府工作人员在新冠疫情期间违反防疫规定聚会的丑闻,重挫他及政府的声望。今年5月,保守党在地方议会选举中因“聚会门”等丑闻丧失数百个地方议会议席。保守党内要求他辞职的呼声高涨。议会下院保守党籍议员6月初对约翰逊发起党内信任表决,他涉险过关。保守党在6月下旬议会下院补选中失利,要求他辞职的呼声再度升高。随后,约翰逊任命的党内高官克里斯托弗·平彻性骚扰事件曝光,而约翰逊被指明知平彻品行不端仍对其委以重任。 本月5日以来,包括多名大臣在内的超过50名官员“蜂起”辞职,约翰逊四面楚歌,甚至一些他的昔日亲密盟友也公开要求其下台。保守党还考虑修改一年内不得再次对党首发起信任表决的规则。 △当地时间7月6日,鲍里斯·约翰逊在伦敦下议院参加首相问答。 约翰逊一直拒绝下台,甚至在宣布辞职前一天,还表示会“继续前行”。然而,据英国媒体报道,以布雷迪为主席的下院保守党议员团体“1922委员会”6日召开会议,与会150名议员中仅1人继续支持约翰逊。另外,“舆观”民意调查公司5日晚所作民调结果显示,将近70%的英国人认为约翰逊应该辞职,仅18%的人支持他留任。 约翰逊宣布辞职后,外交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说,这是“正确决定”。她同时呼吁“保持冷静和团结”。 多家媒体报道,接替约翰逊出任党首的热门人选包括特拉斯、前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国防大臣本·华莱士和6日辞去财政大臣职务的里希·苏纳克等。 不过,保守党内不少人呼吁约翰逊立即把权力移交给他的副手多米尼克·拉布,因为他在党内已经信任尽失。在野党工党领导人基尔·斯塔默也要求约翰逊立即下台。“如果他们(保守党)不把他弄下去,那么工党就会为了国家利益站出来,(在议会)发起不信任表决。”
一个月内五次!为什么中美高级官员近期频繁互动?
分析认为,中美高级别官员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频繁互动十分罕见。多名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显示出尽管中美矛盾非常尖锐,但不陷入战略对抗和动荡是双方的底线。而高频出现的“台湾”“乌克兰危机”等词汇正是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的最大难点与挑战。 公开报道显示,今年6月10日,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同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9届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举行会谈;3天后的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卢森堡举行会晤;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财政部长耶伦举行视频通话;紧接着,7月7日,中央军委委员、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应约与美军参联会主席米利进行视频通话。 《环球时报》记者阅读上述中美会谈或通话的中方通稿发现,四次互动中双方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到“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此外,在上述四篇通稿中,“台湾”出现过三次,美方承诺的“四不一无意”出现过两次,“乌克兰危机”出现过三次,其他表达“相互尊重”“保持沟通”等意思的词汇也经常出现。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刁大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最近一个月来,中美高层间的高频互动其实都围绕着同一个主线,即“落实两国元首在今年3月达成的共识”,更具体说就是,加强接触对话、减少误解误判、妥善管控分歧,“无论是台湾议题,还是美方承诺的‘四不一无意’,本质上都是上述中美关系定位的延伸。” 他表示,近期两国间的密集互动显示出,中美各层级间的沟通是顺畅且坦诚深入的,旨在减少误判,管控分歧。“尤其两次军方沟通格外值得关注,这对中美双方确定‘托底’机制,稳定双边关系有着积极意义。”刁大明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表示,除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外,促成中美高层在短期内频繁互动的另一个原因是,尽管中美矛盾非常尖锐、复杂、难解决,但双方有同一个底线,即避免陷入进一步动荡甚至战略对抗。“用美国人的话说,这叫作‘护栏’,用我们的话说,这叫作‘妥善管控分歧’”,他表示,这是双方的共同需求,并已就此展开实际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高层的密集互动正值俄乌冲突牵动全球关注之际,而美国经济自身在疫情之下也面临较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刁大明对记者表示,面对上述局面,华盛顿存在一定动力与动机加强同中国的沟通。 “不过,如果美方真正希望解决问题,就应当以建设性而非污蔑和施压的态度,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来和中国沟通。在经贸等领域也是一样,如果美方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就应调整加征关税等错误措施,而不是采取一边说要取消关税、一边又威胁出口管制等两面性的做法。” 而杨希雨则认为,“台湾”“乌克兰危机”等成为近期中美互动中高频出现的词汇,恰恰折射出当下中美关系的最大难点与风险点,“从中方的国家利益出发,中美间最大的风险在于台湾议题的日益升温;而对于美国来说,随着华盛顿加大对俄乌冲突的介入,但又迟迟无法达成效果,他们认为应当进一步向中方施压,尽管我们都知道他们的目标显然无法达成。” 这名国际问题专家表示,这正显示出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与棘手性,以及管控分歧在实践中的难度。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在9日将举行的中美外长会谈中,“落实元首会晤”“台湾”“乌克兰危机”等议题都会被再次提及。而对于此次会谈的成果,他们则普遍持谨慎态度。 “考虑到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一次会谈或几次会谈无法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们希望这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杨希雨说,中国一直欢迎同美国在各个层级展开交流以稳定双边关系,但重要的是,美国应采取具体行动,修正此前的错误政策,而不是仅仅重复口头言辞。
英议员借“人权”打压中企,海康威视发声明回应!
英国一些政客欲追随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打压两家中国企业。据英国广播公司(BBC)4日报道,67名英国议员以所谓“人权问题”为由,呼吁政府禁用两家中国企业——海康威视和大华的设备。 报道引述一项数据称,英国许多公共机构都使用这两家公司制造的监控设备。上述议员呼吁禁止在英国销售和使用海康威视以及大华的设备,并“对它们参与在中国发生的以技术为基础的侵犯人权行为予以谴责”。 英国已非首次传出禁用中企设备的声音。上个月,英国就业与养老金部就称将禁用海康威视公司生产的监控摄像设备。2021 年 7 月英国外交事务特别委员会 曾发布报告提出,不应允许海康威视和大华等公司制造的设备在英国境内运营。 近年来,海康威视等中国企业成为一些西方国家持续打压、抹黑的对象。对于英议员的所谓“指控”,海康威视方面在发给BBC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公司在整个业务运营中都尊重人权。声明说,监控设备一直在英国打击犯罪和恐怖主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海康威视为我们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自豪。声明提到,“英国也有一些边缘团体,希望英国大规模减少监控设备,他们指责监控设备的存在,并且撒谎妖魔化海康威视”。该公司还强调,其设备“符合我们业务所在国家的适用规则和法规,并遵守严格的安全要求”。大华此前也曾表达过类似态度。
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美国补贴新能源暗藏“排挤中国”
美国总统拜登计划在当地时间16日签署《通胀削减法案》并发表讲话。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该法案生效后,将投入4300亿美元用于气候、清洁能源以及医疗保健领域,同时致力于在未来10年内创造约74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这项被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胆的气候计划”被民主党人视为在中期选举中提高胜率的一个“筹码”,与此同时,它也被外界解读为美国试图“限制中国”的又一个举措——有分析称,该法案提出的电动汽车补贴规定等意图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不过,美国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有韩媒援引业界人士的话称,中国半导体、电池材料等产品性价比高,而且在全球经济放缓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大背景下,改变贸易结构并不容易。1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认为,美国通过产业政策的形式对中国具体产业的打压未来可能会常态化,而此次《通胀削减法案》的通过并签署再次说明,虽然美国一直强调全球化、自由贸易,但是近年来它实际是在进行逆全球化。 美媒:民主党人希望告诉选民,他们正努力控制通胀 8月7日和12日,拖延已久的《通胀削减法案》分别在参议院和众议院按党派立场通过——民主党人支持、共和党人反对。据《华盛顿邮报》15日报道,拜登计划16日签署这一法案并发表讲话。CNN16日称,白宫在一份声明中说,在接下来几周时间里,拜登将到访全美各地宣讲这一法案将如何令美国人受益。他还将在9月6日举办一场庆祝《通胀削减法案》通过的活动。 “这一历史性法案将降低美国家庭的能源、处方药和其他医疗保健的开销,并对抗气候危机、减少财政赤字,以及让那些大型企业缴纳他们应该缴纳的税费。”白宫在15日发表的声明中这样说。 CNN称,《通胀削减法案》将投入约4300亿美元的财政支出,并创造近74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在支出方面,该法案将在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投资约3700亿美元,其目标是将美国2030年的碳排放减少40%(相较于2005年)。法新社说,另外,该法案将在医疗保健领域投入大约640亿美元,其目标是通过控制处方药的价格飞涨来缩小美国各地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差异。对于某些处方药,联邦医疗保险将首次获得议价权。 而在收入方面,《通胀削减法案》寻求向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型公司征收15%的最低税率。 “《通胀削减法案》的另一个名字叫‘气候法案’。”美国彭博社16日称,如果有人对为何这一即将出台的法案被称为美国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气候立法提出疑问,那么这是可以理解的,它的名称本可以更简单和直观,比如早年间通过的《清洁空气法》。“但今天的政治和舆论形势要求立法机构将公众辩论引导到提案发起者能够更好驾驭的方向。”彭博社称,由于通货膨胀是当下许多美国人特别担心的问题,因此《通胀削减法案》这个名称胜出并不奇怪。随着中期选举临近,民主党人希望告诉选民,他们正努力控制通货膨胀。 美议员:该法案“明确阻止了”支持中国的投资 《通胀削减法案》中有关清洁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引发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介绍,该法案的相关政策包括,向购买二手电动汽车的美国人提供4000美元的税收抵免,而购买新的电动汽车者则可以获得7500美元税收抵免,这两项规定面向的都是中低收入人群。 另外,该法案将投入300亿美元用于生产税收抵免,以促进美国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的生产以及关键矿物加工等;提供10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用于建设清洁技术制造设施,例如制造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的设施。 不少分析认为,这项法案有“针对中国”的意味。综合美国广播公司、《华盛顿邮报》报道,该法案为电动汽车的购买者提供新的补贴,但同时加入新的条件,比如汽车必须在北美制造,其电池中至少有40%的金属原料和矿物(例如锂和钴)要在美国或者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开采、提炼。“换句话说,不是在中国”,美国连线网站称。国会民主党籍众议员马克·莱文15日在《国会山报》撰文称,该法案“明确阻止了”支持中国的投资。韩国《亚洲日报》则说,相关政策为优先购买美国货制定了更加详细的框架,有分析称,这是美国继《芯片和科学法案》后在高科技及未来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上对中国进行的又一次围堵,它试图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并以美国为中心重组全球供应链。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1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锂电池制造等领域,中国占据着全球领先地位,因此《通胀削减法案》的潜在台词确实是“限制中国”。 海关统计数字显示,中国2021年锂电池出口额为 284.28 亿美元,其中美国以 49.75 亿美元成为中国锂电池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不过国联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考虑到车企的供应商体系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幅变动,预计美国这一法案在短期内不会对中国电池出口产生显著影响。林伯强认为,《通胀削减法案》可能带来的一个长期影响是,中国锂电池制造企业向外迁移的规模可能增加,而这会增加中企的成本。 美国这项法案中有关电动汽车的规定在其国内也引发了争议。据美国CNBC网站报道,支持者称,新规定将使汽车工业摆脱对外国、尤其是中国的依赖,并鼓励国内生产电动汽车及电池。但反对者认为,定价和采购规则、特别是有关汽车电池的关键原材料采购规则过于激进,这可能导致大多数电动汽车失去获得联邦政府激励的资格,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美国汽车创新联盟表示,一旦法案开始实施,目前在美国销售的70%的电动汽车将无法享受税收抵免。 《亚洲日报》称,《通胀削减法案》对电动汽车及电池供应链方面的限制也给韩国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一方面,部分在北美市场颇受欢迎的韩国品牌汽车均是在韩国生产后出口至美国,美国这一法案将削弱韩国电动汽车的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中韩两国在该领域合作密切,对中国电池零部件原材料依赖度很高的韩国厂商很难在短期内找到替代的供应链。 “全球清洁能源竞赛开始” 除了在电动车及电池方面“限制中国”,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韦福雷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这项法案的相关内容也有明显打压中国光伏产业的意图。不过他认为,美国打压的目的难以实现。中国光伏产业最早是原材料、技术、市场“三头在外”,但在欧美反倾销后,国内市场逐渐开放,中国的光伏产业已形成优势,占据全球领先地位的行业企业几乎都来自中国,加上国内有着巨大市场,中国光伏产业能得到足够的支撑。韦福雷还提到,光伏产业对于原材料、成本控制等要求比较高,而美国在成本上对于产业链并不是很有吸引力。 对于《通胀削减法案》将如何影响美中在能源领域的竞争,美国国内也有不同看法。《华尔街日报》日前刊文认为,通过投入3700亿美元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美国实际上是把能源主导权让给了中国,因为可再生能源需要大量的关键矿物,如钴、镍、锰、锂,而中国在提炼这些矿物等方面占据明显的优势。文章担心,北京将矿产资源作为政治武器。 “全球清洁能源竞赛开始。” 世界报业辛迪加15日刊文称,通过在前瞻性产业政策上加倍下注,美国突然间就做好了与欧洲、中国和其他国家竞争的准备。去年全球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投资超过7500亿美元,仅中国就投资了2660亿美元,而德国和美国分别为470亿美元和1140亿美元。文章认为,在这场能源转型的硬件制造竞赛中,中国遥遥领先。目前,中国生产了全球2/3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和锂离子电池,以及约一半的风力涡轮机。...
台灣這兩件事超進步! 斯洛伐克帥哥議員驚嘆
斯洛伐克國會副議長勞倫契克(Milan Laurenčík)偕斯洛伐克國會友台小組主席歐舒斯基(Peter Osuský)等國會議員及官員共10人本月5至10日訪台,先後與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立法院長游錫堃等政要會晤。27歲的議員史丹奇克(Andrej Stančík)表示,一般普遍認為亞洲國家比較傳統,但台灣立法院女性委員比例近4成,甚至還通過了同婚,「國家也沒因此崩潰」。他認為,除了台灣出色的經濟表現與科技外,這些也應對斯洛伐克有所啟發。 史丹奇克說,此行訪團會晤總統蔡英文,也與幾位國會議員會面,他很高興以此深化彼此關係,台方的反應非常正面,會談也十分熱絡,他也關注到幾件事。 史丹奇克分享,一般認為亞洲國家是比較傳統的,但台灣是個有趣的例子。他說,台灣的總統蔡英文是位振奮人心的女性,其知識與智慧能激勵斯洛伐克的政界。蔡總統跟訪團分享,女性在台灣社會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在立法院女性委員占近4成。此外,史丹奇克驚奇地指出,台灣竟已經通過同婚!而且國家並沒有因此崩潰,相反地是大步向前。他認為,這些事應對斯洛伐克有所啟發。 史丹奇克強調,斯洛伐克不僅應被台灣的經濟表現以及科技水準給啟發,此行後他更認為,斯洛伐克更應被台灣的政治給啟發。而在這之中,擴大女性參政可能是個不錯的起手式。 斯洛伐克國會女性議員比例約2成出頭,而斯國雖已將針對性少數族群的仇恨犯罪納入刑法規範中,然而對於同性民事結合或婚姻保障闕如。史丹奇克上月17日的「國際不再恐同日」曾發表「偏見是我國社會潰瘍」一文,直指偏見是斯國仍需克服的課題。他說,偏見像是罩黑面紗,讓人先根據種族、宗教或性向對一個人做出預判,而非視其為獨立個體。 史丹奇克說,從斯國LGBTI社群的故事中得知,性少數族群在21世紀面臨的常是個人悲劇,或是家庭、熟人及機構的仇視經驗,一切都只因為他們喜歡的是同性。他呼籲對此絕不能視若無睹,因為一個真正自由和民主的社會,絕不會遺忘這些少數族群;唯有攜手同行,才能向前邁進。
法国专家:北约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 早该解散
6月29日至30日,北约峰会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日前,法国政治学家、法国情报研究中心主任埃里克·德纳塞对总台记者表示,北约是冷战时期的产物,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早就应该解散。 埃里克·德纳塞是法国专门研究情报和国际安全的智库——法国情报研究中心主任。在他看来,俄乌冲突本来是可以避免的,然而美国和北约不断拱火让冲突最终爆发。 法国政治学家 法国情报研究中心主任 埃里克·德纳塞:从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解散之后,对于我们(欧洲)来说,解散北约这个组织是正当的选择。但是北约是美国控制欧洲和世界的工具,如果北约解散了,那么北约不断东扩就不会发生,也就不会有这场冲突。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挑衅,和北约的不断扩张,让俄罗斯人不得不有所行动。 德纳塞认为,乌克兰问题、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的问题是此次北约峰会重点讨论的议题。在他看来,这是对俄罗斯的挑衅,不利于整个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局势。 法国政治学家 法国情报研究中心主任 埃里克·德纳塞:事实上,乌克兰现在已经相当于在北约里面了,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训练乌克兰的军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俄罗斯面对面的一种挑衅。如果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后,北约军队进入两国,或者是建立军事基地,这将威胁到莫斯科,这可能是俄罗斯不能接受的。 在德纳塞看来,近几十年,美国主导的北约不断扩张,他们一方面要求全球遵守北约所谓的秩序和法律,但是自己却不断违反。这让北约在全球失去了信誉。 法国政治学家 法国情报研究中心主任 埃里克·德纳塞:我认为,在全球各地,我们作为西方已经不再有信誉了。因为很多国家对我说,你们要求大家遵守规则,但是自己为什么不遵守?20世纪90年代,在塞尔维亚,北约的轰炸是非常过分的,我们向一个我们还没有宣战的国家执行了军事行动,然后还操纵宣传。特别是2003年,美国完全无视联合国安理会的决定,完全非法地入侵了伊拉克,造成了超过5万人死亡,但是(西方)没人指责它。
现在美国的舆论场,绝了
自美国最高法院做出历史性裁决,推翻有关女性在怀孕的前24周内享有的宪法保护的堕胎权的裁决后,美国社会出现了剧烈的争议,堕胎权支持者和反对者在网上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在论战开始的第二天,堕胎权支持者的网民很快就掌握了一个“绝招”。 6月25日,美国著名演员约翰·福杰桑在个人社交媒体号上发布推文称:“只有在美国,才有人会支持死刑、战争、导弹、核武、AR-15步枪、酷刑……选出放任疫情扩散的总统的同时,还一边说自己‘尊重生命’”。 从“辩论”的角度来说,福杰桑这段话是非常犀利的。目前美国反对堕胎权的不少是保守派民众,尽管他们很多人是出于宗教或者保守观念的原因反对堕胎权,但他们对外一直打着“尊重生命”旗号。 不过,支持堕胎权的自由派民众却发现,在保守派支持的其他政策里,就有提倡保留死刑、主张对外发动战争、拥护持枪等内容,这都和“尊重生命”看着非常不搭调。更重要的是,在美国疫情暴发后,这些人还曾经用“保护经济”替美国疫情扩散、防控不力导致大量民众感染后死亡来“洗地”,这无疑是对“尊重生命”最直接的讽刺。 因此,当福杰桑这段话揪住保守派的“自相矛盾”后,许多自由派网民纷纷效仿,变着花样地笑话保守派“自己打脸”。 在拿疫情防控不力“打脸”保守派的人里,最有力的当数下面这位女网民。从描述看,她是在疫情中怀上了孩子,她批评道:“那些拿保护生命说事的共和党支持者们,当初我担心自己和未出生孩子感染新冠时,你们这些人都在哪里?为什么我在(采取防疫措施)保护孩子生命时,你们会指责我?” 另外两条类似的反驳则是从枪击案、疫情、种族歧视和福利四个方面展开:“这些说自己‘尊重生命’的人,会一边看着校园枪击案一边反对控枪,拒绝在疫情中戴好口罩,给屠杀手无寸铁的黑人找借口,而且还反对建立更广泛的福利体系,这些人明明每天都在用行动不尊重生命!” 类似这样的帖子,在美国舆论场可谓要多少有多少,好些也确实深刻地指出了美国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靠着让人拍案叫绝的创意赢得了大量的转发。 只不过,这些在争论中占了上风的美国自由派还是得正视这样几个问题:能在美国获得通过的法案,都是拥有广泛群众支持的,只不过许多反对堕胎权的保守派没有那么能言善辩,显得比较沉默而已。 其次,上面这些话的雄辩全靠预设了反对堕胎权群体的立场,可事实上,也有不少反对持枪、支持做好防疫的美国选民在反对堕胎权,对这种在“尊重生命”上逻辑自洽的人,上面那些笼统的批评不仅显得太傲慢、轻率,也会引起这批人的反感。 最重要的是,不管自由派是否乐意,他们讨厌的每一个保守派选民,都和他们一样拥有同样一张选票,这群数量庞大的人完全可以不搭理自由派的犀利言语,用行动促成自己想要的政策。 换句话说,网络辩论场上的胜利,根本不能解决美国社会陷入割裂的问题。
土耳其東部發生規模5.1地震 深度僅10公里
土耳其東部今晨發生芮氏規模5.1地震,深度僅10公里,目前尚未傳出有進一步災情。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指出,土耳其東部萬恩省(Van province)於當地時間12日晚間9點35分(台灣時間今晨2點35分)發生芮氏規模5.1地震,震央在萬恩省圖斯巴區(Tusba)附近,震源深度僅10公里。 據外媒報導,強震發生後許多當地民眾都衝出家門,所幸目前尚未傳出有進一步災情,目前緊急應變單位正在確認有無災損情況。 報導提到,2011年時萬恩省曾發生規模7.2強震,當時造成600多人死亡、數千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