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反槍枝遊行當天又爆槍擊! 肯塔基5人中彈1人命危
美國近期槍擊事件頻傳,本月11日該國各地才舉辦反槍枝遊行,沒想到同一天在肯塔基州就發生另一起槍擊案,有5名青少年中彈,其中一人重傷搶救中。 根據《CNN》 報導,美東時間11日晚間9點(台灣時間12日上午9點)左右,肯塔基州最大城路易維爾(Louisville)的警方接獲報案,當地一座名為「四巨頭橋」(Big Four Bridge)的橋梁附近發生槍擊,警方獲報後趕往現場發現3名中彈的青少年,其中一人情況危急,隨即將他們送醫。之後又有另外2名青少年帶著槍傷自行就醫。 這座「四巨頭橋」橫越當地的河濱公園,不少民眾都會在這散步、騎自行車。路易維爾警方表示,「我們知道事發當下公園內有不少人,我們要求目擊者或是有查覺到異狀的人給我們打電話提供線索。」
联合国人权专家敦促英国停止将寻求庇护者移送至卢旺达
当地时间17日,联合国人权专家敦促英国停止将寻求庇护者移送至卢旺达的计划,称这种做法“违反国际法,且对这批需要保护的人造成伤害无法弥补”,并对此表示严重关切。 联合国贩运人口、特别是妇女和儿童问题特别报告员西奥班·穆拉利表示:“英国将寻求庇护者强行转移到卢旺达的做法,可能会违反不驱回的国际法原则。”西奥班·穆拉利指出,寻求国际保护、逃离冲突和迫害的人有权寻求和享受庇护——这是国际人权和难民法的基本原则。将寻求庇护者转移到第三国无助于防止或打击人口贩运。事实上,这种做法可能会将绝望的人推向更危险的境地,还可能增加被剥削的风险。 穆拉利敦促各国在不受歧视的情况下扩大安全、有序和正常移民途径,以打击人口贩运。穆拉利表示,重新安置计划、家庭团聚措施和提供人道主义签证是防止贩运、逃离迫害更有效的方法。
拜登中东行想孤立中俄未被响应,美媒:他将中东局势带向更危险方向
美国总统拜登7月16日结束了他为期4天的“中东首秀”,他先后访问了以色列、巴勒斯坦和沙特阿拉伯,并在红海之滨的吉达主持了地区国家“安全与发展”峰会。但媒体对拜登中东之行的评价与预测一样糟糕。路透社称,除了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碰拳显示美沙关系的艰难修复之外,拜登几乎是“空手”离开中东。美国全国广播公司17日称,拜登没能从沙特获得增加石油产量的具体承诺以缓解通胀,也没有在缓解巴以冲突问题上取得一点进展,他返回华盛顿时“没有任何可以向国内民众展示的成果”。在吉达举行的峰会上,拜登热切地向中东各国领导人保证,美国不会“离开”该地区,“留下一个由中国、俄罗斯或伊朗填补的真空”。而在俄乌冲突扩大了美国与中东产油国间的裂痕之际,华盛顿在中东拉一个“新群”的企图遭到了这些国家的警惕和回避。《纽约客》杂志称,拜登的中东之行“划出了新的战线”,他将美国政策和中东局势带向了“更加危险的方向”。 拜登刚走,巴以又开打 “拜登中东之行草草收场,似乎是虎头蛇尾,取得的成果十分有限。”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6日这样评论。在访问巴勒斯坦时,拜登承诺美国为实现“两国方案”而努力,但没有给出具体细节。华盛顿中东研究所专家埃尔金迪评论说,拜登未能像奥巴马、布什和克林顿那样提及“结束占领”的必要性,“如果拜登连‘占领’这个词都说不出来,谁能想象本届政府可以达成两国解决方案?”美国“政治”网站称,拜登甚至都没能宣布重新开放在耶路撒冷的美驻巴勒斯坦领事馆(于 2019 年被特朗普关闭),“导致阿巴斯阵营的挫败感”。而在拜登结束对巴以地区的访问仅仅几小时后,以色列国防军就分享了多枚火箭弹从加沙发射到以色列的视频,16日晚些时候,以色列空军对加沙地带目标发动空袭报复。 以色列和沙特之间开通直航被认为是拜登此访屈指可数的成果之一。沙特民航局16日宣布,将向所有航空公司开放其领空,为更多往返以色列的飞越航班铺平道路。以色列看守总理拉皮德称此举是“与沙特阿拉伯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但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称:“在与巴勒斯坦达成两国解决方案之前,沙特不会与这个犹太国家关系正常化。”《以色列时报》称,这与拜登的说法相矛盾。沙特外交国务大臣朱拜尔还告诉记者,沙特开放天空并非出于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愿望,推动因素是该国成为全球创新和重大体育赛事中心的雄心。 沙特只答应“加100万桶”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拜登访问中东是为了寻求解决国内最高政治问题之一——高油价的办法,但这次访问并没有立即宣布增加石油产量。 “拜登的沙特之行没有促成沙特作出增产的承诺,但美国官员表示,他们相信沙特将领导欧佩克+联盟达成一项缓慢增产的协议”。《华尔街日报》16日报道称,拜登在访问期间表示,他在“竭尽所能”增加对美国的石油供应,“预计这将会发生”,沙特人“也有同样的紧迫感”,预计“将在未来几周”看到进一步的措施。而据德新社16日报道,沙特王储承诺将把原油日产量潜能从1200万桶提升到1300万桶。但王储同时指出,没有额外的能力将原油产量提高到更高水平。 路透社评论称,拜登空手离开该地区,只寄希望于欧佩克+在8月3日的会议上提高产量。彭博新闻社17日称,这意味着油价上涨要等到早秋才会调整,而美国汽油价格的任何下跌都将影响11月的中期选举。不过,目前尚不清楚海湾国家是否会提高产量。 “德国之声”17日称,拜登可能重新调整了与中东权力掮客的关系,但这对民主党在美国的中期选举前景没有什么帮助。对于正在因物价飞涨而苦苦挣扎的美国人来说,中东的政局“离家太远”。许多人认为,总统更应该关注汽油价格,而不是维持美国在全球权力游戏中的外交成本。 “与中美同时发展积极关系” 在此次中东之行中,拜登与沙特王储看似亲密的互动照片受到最多关注。CNN17日称,拜登因为在吉达与沙特王储的第一次面对面交流中碰拳而受到严厉批评,包括民主党人在内。美国《中西部论坛报》16日称,拜登曾经想把沙特变成“贱民”国家——那么为什么他现在要和沙特的“专制统治者”碰拳呢?批评人士认为,碰拳帮助恢复了36岁的穆罕默德王储在世界舞台上的声誉。拜登确实在会面时向沙特王储提出了被杀记者卡舒吉的问题,但遭到王储“呛声”,他向拜登提出美军在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的人权问题,以及不久前被以军打死的巴勒斯坦女记者问题。 “政治”网站16日称,拜登总统为期4天的中东之行清楚地表明,价值观的重要性在“冷酷追求国家利益”时被“牺牲”了。文章说,拜登访问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沙特阿拉伯,是为了参与一场“伟大的博弈”,即在俄中“强势介入”的中东地区寻求更大的立足点。访问期间,拜登至少两次公开宣称:“美国绝不允许俄罗斯和中国填补真空。”在海湾合作委员会6个成员国以及美国、埃及、约旦、伊拉克领导人参加的“安全与发展”峰会上,拜登强调称:“我此行是为美国在该地区的未来定位,我们不会在中东地区留下一个真空,让俄罗斯或中国来填补,而且我们正在取得成果。” 美国CNBC财经网站16日称,拜登此行的一个目标是说服海湾国家帮助孤立俄罗斯和中国。其中为拉拢沙特,拜登许下了诸多好处,如放松对沙特的人权“紧箍咒”,答应向沙特适当售武,还计划将埃及实际控制的红海上的两座小岛交给沙特等。 然而,沙特外交国务大臣朱拜尔在16日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沙特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并不相互排斥,沙特会继续同时保持与美国及中国的积极关系。他说:“中国是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及最大投资者,亦是巨大的能源市场和未来巨大的市场,而美国是沙特在安全、政治、投资和贸易方面的最大合作伙伴。”另据《日本时报》17日称,海湾国家在“安全与发展”峰会上拒绝在乌克兰问题上站在西方一边反对俄罗斯。 “划出了新的战线” 德黑兰17日指责拜登中东之行挑起了中东紧张局势。据法新社17日报道,在拜登结束了对伊朗的竞争对手沙特和“死敌”以色列的访问后,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说,华盛顿“再次诉诸失败的伊朗恐惧症政策,试图在该地区制造紧张和危机”。在此之前,拜登与以色列总理拉皮德签署联合声明,誓言将使用“所有力量”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伊朗外交部说,这项协议是美国“欺骗和虚伪的伟大标志”,因为“他们对犹太复国主义政权视而不见,后者是该地区核武库最大的拥有者”。 “拜登此行划出了新的战线”,《纽约客》杂志16日警告说,伊朗核协议现在正陷入僵局。上周五,德黑兰在波斯湾展示了武装无人机,并称这是“对拜登的欢迎”。而在美以联合声明发表后不久,前中央情报局工作人员里德尔对《纽约客》记者说:“我们在致力于与伊朗开战。”他说,拜登之行将美国政策和中东局势带向了“更加危险的方向”。 路透社17日称,美国希望与海湾国家的峰会能帮助建立一个包括以色列在内的地区安全联盟,以应对伊朗的威胁。但峰会的公报含糊其词,沙特外交大臣给美国泼了一盆冷水,他表示,不知道任何关于海湾—以色列防御联盟的讨论,沙特也没有参与这样的谈判。 在拜登结束中东行两天后,19日,俄总统普京将抵达德黑兰,与伊朗和土耳其领导人举行三边峰会。
普京最新表态:俄不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但乌将沦为西方半殖民地
欧盟委员会17日提议给予乌克兰欧盟“候选国地位”。据法新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17日在第25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对此表示,俄罗斯不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 俄罗斯总统普京17日在第25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 “我们对此并不反对,是否加入这一经济联盟是他们的主权决定……这是他们的事也是乌克兰人民的事”,普京表示,“就经济一体化而言,这是他们的选择”,“相比于北约,欧盟并不是军事联盟”。 但是,普京警告称,如果乌克兰执意要加入欧盟,它将“沦为西方国家的半殖民地”。“这就是我的看法”,普京说道。 此前,乌克兰曾多次表达加入欧盟的意愿。今年4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的一次会谈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就曾公开表示,乌克兰将“加入欧盟”视为优先目标。 6月16日,泽连斯基在乌克兰会见了到访的法国、德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领导人。法国总统马克龙会后表示,法国、德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四国已经达成一致,希望欧盟委员会立即给予乌克兰欧盟候选国地位。
中美外长巴厘岛会晤五小时,双方均认为此次交流坦诚高效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9日在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后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晤。新加坡《联合早报》10日称,这是两人去年10月在罗马会晤后,再度举行面对面会晤。《环球时报》记者从前方独家了解到,中美都对此次会晤高度重视,双方在会晤中的交流全面、深入、坦诚、高效,沟通非常充分。 中国外交部网站发布的消息显示,中美双方都认为,此次对话是实质性的,也具有建设性,有助于增进彼此相互了解,减少误解误判,并为两国未来高层交往积累了条件。 王毅在会晤中说,当前,中美关系仍未走出上届美政府制造的困境,甚至还在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中美关系的历史叙事被人为歪曲,现实状况被所谓“政治正确”所绑架,发展方向面临被进一步引向歧途的危险。根本原因是美方的对华认知出现了问题,由此制定的对华政策自然也偏离了正确轨道。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一些自相矛盾和言行不一,从深层次反映出美方的世界观、中国观以及中美历史观、利益观、竞争观都出现了严重偏差。许多人由此认为美国正患上越来越严重的“中国恐惧症”。如果任由这种“威胁膨胀”发展下去,美国对华政策将是一条走不出去的死胡同。 王毅表示,中美关系摆脱困局的根本遵循是认真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中方向美提出四份清单:要求美纠正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中方重点关切的涉华法案清单、中美8个领域合作清单,希望美方切实认真对待。 王毅就台湾问题全面阐述了严正立场,要求美方必须谨言慎行,务必不要向“台独”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同时,他还就涉疆、涉港、海上问题等据理批驳了美方的一些错误观点。 在会晤中,布林肯介绍了美方的对华政策,表示美方不寻求对华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挑战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不寻求围堵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寻求改变台海现状。美致力于管控双边关系中的风险因素,对同中方开展合作持开放态度。 分析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方在消息稿中把此次会晤描述为“实质性”和“建设性”,“实质性”说明双方谈得很务实,涉及全面的双边关系和双边关系中的具体问题。会晤的“建设性”体现在取得了一些共识,解决了一些具体和突出问题。此外,美方也有一些积极表态,但关键在于落到实处,中方始终将听其言、观其行。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此次中美外长巴厘岛会晤持续5个多小时,对于“一对一”会晤来说,5个小时已是很长的时间,在近年部长级以上的会谈中十分罕见。此外,此次会晤全程采用同传,这意味着会晤期间双方可以就中美关系中的广泛议题进行非常充分的沟通,有利于清晰传达彼此的信息。 《环球时报》赴巴厘岛特约记者参加了此次会晤前的外长会见记者环节。此次会晤在布林肯下榻的丽思卡尔顿酒店进行,为保证会晤顺利进行 ,美方执行了比G20外长会还要严格的安保规则,并严令只允许中方和美方记者递交申请参加会晤前的采访环节。布林肯对在场记者表示,虽然双方领导层在疫情期间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保持沟通,但无论如何都无法取代面对面的交流,他十分珍惜这次会晤的机会,并希望能取得积极成果。 王毅与布林肯的会晤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彭博社称,美国国务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官员表示,双方的交流非常坦诚。路透社称,美国官员在会晤前表示,此次会晤旨在保持艰难的美中关系稳定,并防止在不经意间演变成冲突。《联合早报》10日引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关系学者李明江的话报道称:“以往都是美国对中国提出要求,中国这次提出四份清单,是在用类似的方式,把球抛到美国那边,显示中国正在塑造中美关系上争取主动权。”在他看来,虽然尚未看到双方在这次会晤中有任何立场松动或矛盾缓解,但整体氛围比较具有建设性。
新冠病毒溯源研究不应被谎言牵着鼻子走
世界卫生组织新型病原体起源国际科学咨询小组日前出台了关于新冠病毒溯源的初步报告。报告称,需要获取更多信息并开展更多研究以调查引发全球新冠疫情的病毒是否源自武汉实验室。 很明显,这份报告被反华势力炮制的“武汉实验室泄漏论”等谎言误导。对这一现象,人们应格外警惕,新冠病毒溯源研究不应被谎言牵着鼻子走。 在配合支持新冠病毒溯源研究方面,中国已经做出了榜样。到目前为止,中国是唯一多次邀请世卫组织国际专家组到本国开展新冠病毒溯源合作的国家,也是唯一多次组织本国专家同世卫组织咨询小组分享溯源进展的国家。在新冠病毒溯源问题上,中国分享的数据和研究成果最多。中国始终大大方方、坦坦荡荡,充分体现科学、透明、负责任的态度。2021年发布的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已得出了多国专家实地研究后的科学权威结论——“实验室泄漏论”极不可能。 科学结论已经如此清晰,谁要仍旧打着什么所谓“保持开放态度”的幌子,把新冠病毒溯源研究针对中国搞“有罪推定”,那只能照出其执意罔顾事实、肆意歪曲真相的丑陋面目,照出其大耍政治操弄、大搞政治溯源的险恶用心。 为人类健康事业着想,下一阶段的新冠病毒溯源研究,应该坚持科学原则,尽快排除谎言干扰,在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的科学结论基础上,聚焦疫情可能起源的其他国家进行多点溯源。特别是要对美国开展深入调查研究,以获得科学证据。 为什么这么说?第一,需要这么做。美国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因疫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也是向外扩散病毒最严重的国家。美国既是疫情最大“重灾区”,又是最大“扩散源”,深入推进新冠病毒溯源研究,需要把美国疫情暴发和传播情况调查清楚。 第二,值得这么做。美国疫情暴发和早期传播情况至今仍是一笔“糊涂账”,美国政府更是不择手段阻挠相关调查,重重疑云值得国际社会深入调查。去年,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美国疫情发生时间线频频前移。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早先确认的国内首例新冠死亡病例死于2020年2月29日,发生于华盛顿州。后来加利福尼亚州的卫生部门报告说,2020年2月6日该州就已发生新冠死亡病例。再后来,美国媒体报道说,2019年12月甚至11月疫情可能就已在美国多地出现。美国政府至今未就新冠疫情最早何时在美国暴发等重要问题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去年6月,美国《名利场》杂志披露,美国国务院内部有人警告不要对新冠病毒起源进行调查,否则可能打开“装满蛆虫的罐子”。另据媒体报道,美国政府还曾以“对美国国家安全不利”为由叫停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溯源项目,封存相关血液样本。 第三,应该这么做。美国在生物军事活动问题上劣迹斑斑,为推进新冠病毒溯源研究和维护世界民众健康安全,国际社会应予以彻查。 资料显示,美军德特里克堡基地、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多个生物实验室长期从事冠状病毒研究和合成改造,德堡基地甚至曾因发生严重安全事故而一度关停,但美国从未向国际社会和本国民众作出严肃交待。美方自己公布的信息还显示,其在30个国家资助和管理300多个生物实验室,普遍存在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美军海外生物实验室所在地常常暴发罕见流行病,但美方始终回避国际调查,给全球民众健康安全带来严重隐患。美方不负责任的恶劣行径,早就引起多国民众抗议,深入调查正当其时。 人们希望,美方能像中方一样展现透明度和负责态度,及时回应国际社会对美国国内病毒源头的合理关切,以实际行动支持配合新冠病毒溯源研究。任何不负责任的政治操弄,只会暴露美方心虚。
與烏俄衝突不同 日本前防相談台海危機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訪問日本東京時,提到美國對於捍衛台灣抵擋中國侵略的承諾。針對詭譎難測的台海危機,日本前防衛大臣森本敏認為台灣與烏克蘭的情況完全不同,並強調台美日應該要為緊急情況共同做好準備。 根據《The Diplomat》報導,森本敏近日受訪時指出,中國共產黨欲統一台灣的意志從來不曾減滅,並將此視為它「歷史性的任務」,只是中國尚未決定時間以及方式,主要問題在於中共希望能盡量降低美國及其他國家對於此事的干預。針對拜登總統所做出的承諾,森本敏認為那只不過是總統的政治性諾言,對於美國是否會軍事干預台海危機,依舊沒有確切、實在的條款能夠保護台灣。 對於近期烏俄衝突經常被拿來與台海危機做比較,森本敏認為,烏克蘭與台灣之間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因為烏克蘭在戰爭中獲得了33個國家的軍事援助,但是台灣可能難以像烏克蘭以樣能得到這麼龐大的援助;如果說台海戰事持續不久的話,周邊國家對於中國的制裁就會變得相當有限。 對於日本在台海危機中所扮演的角色,森本敏認為美國雖然在日韓都有駐軍,但是軍力並不足以抵抗中國侵略,而日本自己的軍事力量恐怕也無法幫助台灣,以現況而言,日本對於中國可能的侵略完全沒準備好。而針對未來的建議,森本敏也強調美國跟日本對於台灣緊急狀況所做的模擬軍演或訓練,如果台灣沒辦法參加的話,基本上也是毫無意義的。
日媒:岸田向靖国神社供奉“玉串料”,中方曾多次敦促日方反省历史
2022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7周年,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消息人士透露,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不会在今年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不过,岸田当天委托他人以自民党总裁的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玉串料”(祭祀费)。 岸田文雄2021年10月就任日本首相,这是他就任后第一次迎来8·15日本二战战败投降日。 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精神工具和象征,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中国外交部曾表示,日本一些政要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所作所为,是对历史正义的亵渎,也是对包括中国在内亚洲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再次反映出日方对待自身侵略历史的错误态度。中方敦促日方切实信守正视反省侵略历史的表态和承诺,在靖国神社等历史问题上谨言慎行,彻底同军国主义切割,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美国防长宣布印太战略“新步骤”,我们该警惕什么
6月12日,为期3天的第19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结束。 6月11日,美国国防部部长奥斯汀在对话会上以“美国印太战略的下一步计划”为题发表讲话,核心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目标所在、正在行动和未来规划。 在发言中,奥斯汀指责中国在亚洲地区“越来越具侵略性”,并强调“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在欧洲和印太同样重要,美国将持续加强印太安全,寻求“没有侵略和霸凌”的印太地区。 6月12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在对话会上对奥斯汀的无端指责予以驳斥,表示美国所谓的“印太战略”,不过是打着自由开放的旗号,拉帮结伙搞“小圈子”,绑架裹挟地区国家、针对特定国家,渲染冲突对抗,打压、遏制、围堵别人。 有消息称,奥斯汀接下来将继续在亚洲访问。距离美国总统拜登5月下旬到访韩日兜售印太战略仅隔半个月,美国高官再次造访亚洲推进“新步骤”,其重视亚太地区、试图分裂亚洲之意,无疑也印证了魏凤和所说。 “美丽”言辞也难掩分裂意图 可以说,美国防长奥斯汀在此次对话会上的讲话主旨,是2月12日白宫公布的《印太战略文件》的延续,也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关于中国议题演讲的延续,其目标指向一如既往地明确。 在《印太战略文件》中,美国的“美丽”言辞是,“美国的目标不是改变中国,而是要塑造中国所处的战略环境,在全球建立对美国、美国盟友、伙伴,以及全球共同利益和价值观最为有利的影响力平衡”。 但是,这种言辞几乎就是一种话语分裂:如果“美国的目标不是改变中国”,为什么“要塑造中国所处的战略环境”? 而奥斯汀在此次演讲中,则明确“中国对其领土主张采取了更加强制性和侵略性的态度”,并罗列了所谓的事实,来证明其针对中国的系列行为以及印太战略的合法性。实际上,其中包藏的目的,则是挑动台海、南海等敏感问题,制造地区紧张局势。 奥斯汀需要明白的是,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事项上,中国是没有退路,也不会寻求退路的,美国不要忽视中国在这些议题上的战略决心,误判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强调军事存在大搞“美国威胁” 奥斯汀此次演讲回顾了美国正在做的,也表明了将要做的,涉及盟友、伙伴、军事、经济、科技等内容。整体而言,美国的“新步骤”是多元的,是系统性的,是一整套组合拳,我们对其要有高度警惕。 美国维持其全球霸权的重要支柱之一,就是双边和多边结盟体系,制造对假想敌的对抗。正如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张振中中将所说,“美方不但强化亚太军力部署、巩固双边军事同盟、拼凑三边安全关系、兜售‘四边机制’、加强‘五眼联盟’,此前还称‘要改变中国的战略环境’,这不是对抗是什么?” 美国通过一系列强化盟友机制的同时,也通过强化军事存在为盟友打气。奥斯汀说,“驻扎在这里的美国军队成员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都多:我们的男女军人超过30万”。 奥斯汀还说,“(拜登)总统的2023财政年度预算是历史上为保护该地区安全而进行的最大投资之一。这包括用于太平洋威慑倡议的61亿美元……与此同时,我们正在努力开发新的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可靠地阻止侵略,包括隐形飞机,无人平台和远程精确射击”。 其讲话内容无疑是赤裸裸的威胁,是针对中国的“美国威胁”。这倒是美国的一贯作风,冷战时期即是如此,而其冷战思维延续的结果,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手段是一致的,套路也没变过。 “新步骤”将令印太更多对抗 在讲话中,奥斯汀还表示,“我们不寻求对抗或冲突。我们不寻求一场新的冷战,一个亚洲版北约,或一个分裂成敌对集团的地区。我们寻求包容,而不是分裂。我们寻求合作,而不是冲突”。 事实上,美国在印太地区所做的一切,称得上是在分裂这个地区,甚至是在这个地区制造敌对。其目的,是让在全球和平、合作与繁荣背景下蛰伏的魑魅魍魉跃跃欲试走向前台,充当美国制衡中国的枪手、代理人和防火墙。 奥斯汀称,美国不寻求新冷战、亚洲版北约,但其所谓的“印太战略”与所有行动,都朝向了相反的方向。该“战略”本身就是冷战思维的结果:全力制造一个假想敌,然后是各种拉拢,以及各种军事合作,本身就是亚洲版北约的初级阶段。 美国这种进攻性行为,正在产生深远的地区和全球影响。尤其是在地区层面,美国的一系列行为就是在公开制造分裂。 尽管奥斯汀表示,没有人应该进行二元选择,印太国家应该有选择的自由,自由繁荣,自由规划自己的道路,但不少国家在美国力量的肌肉炫示中不得不考虑有所选择。而这种美国灰云笼罩下的选择,当然谈不上什么“自由”。 在这个意义上讲,美国所谓的印太战略“新步骤”,无疑将会深化本地区的分裂,并凭空生出更多的对抗,尤其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各方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