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门”丑闻曝光已十年 法国专家:美政府监听行动变本加厉
今年是美国“棱镜门”丑闻曝光十周年。2013年6月5日,英国《卫报》首次披露,美国正在开展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美国情报机构利用微软、谷歌、苹果、脸书、雅虎等9家互联网公司及一些大型通信服务商提供的数据,肆意追踪民众的私人关系与社会活动,对美国国内外进行大规模监听。这一消息引发美国国内国外的广泛抗议。 美情报机构通过“棱镜”计划监听全球 2013年6月,美国前中央情报局雇员斯诺登向英国《卫报》、美国《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揭露了“棱镜”计划的真相。“棱镜”计划的正式名称为“US-984XN”,是由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于2007年启动的秘密监听项目。美国情报机构通过接入网络公司的中心服务器,直接接触用户数据,实时跟踪用户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音频、文件、照片等上网信息,全面监控特定目标及其联系人的一举一动。“棱镜”计划的监听范围不仅覆盖美国国内,还包括多国政要和民众,德国、法国等美国盟友也不例外。 “棱镜”的监听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让人咋舌,遭到多方批评。对此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记者会上回应称,美国情报机构只是收集数据,并没有“听电话,看短信、查电子邮件内容”,并声称此举是为了美国反恐和国家安全的需要。曝光棱镜门的时任英国《卫报》记者对这一说法嗤之以鼻。 时任英国《卫报》记者 格伦·格林沃尔德:奥巴马说,美国国家安全局没有监听美国人的电话和查看他们的电子邮件,这一说法绝对是错误的。我们有文件证明,美国总统关于这方面的说法都是假的。这份文件揭露的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听系统并非针对非常坏的人或恐怖分子,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批量地针对美国公民和世界各地的其他公民。 “棱镜门”曝光后引发美国国内外广泛抗议 “棱镜门”丑闻令美国的欧洲盟友大为震惊。时任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要求美方就监听事件立即进行澄清。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要求美国立即停止监听行为。德国媒体披露,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当时已被美国情报机构监听长达十几年,引发德国强烈不满。 时任德国总理 默克尔:针对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行为,我一再向美国政府明确表示,监听盟友是不可接受的。 棱镜计划将美国民众的个人隐私毫无遮蔽地暴露在政府面前,这也引发了美国国内的大面积抗议,华盛顿、纽约、费城、波士顿、芝加哥及旧金山等城市都有民众举行示威,反对这种无差别监听行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民权组织——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正式起诉联邦政府,指控其“棱镜”计划侵犯言论自由和公民隐私权、违反宪法,并请求法院下令中止这一项目。 法国专家:美国大搞无差别监听暴露美式霸权 △法国通信技术专家勒费比尔接受总台记者采访 当地时间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采访到了法国通信技术专家勒费比尔。勒费比尔认为,“棱镜门”事件虽然已经过去十年,但是美国当局对其他国家的监听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只要是美方能够涉及的领域,无论合理与否,监听行动都一直在进行。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科尔图诺夫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出于所谓的“维护国家安全”目的,大搞国际非法监听活动,美式霸权祸害世界。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 科尔图诺夫:美国异常担心自己的内政被其他国家干涉,但与此同时,美国却不止一次利用监听手段对其他国家的内部政治进程施加影响。美国的监听行为会对国际合作造成损害,我还认为这有损于美国的长期经济和政治利益。 《卫报》:美国并没有触及问题核心的改变 最先披露“棱镜门”丑闻的英国《卫报》7日刊文称,10年后看来,“棱镜门”丑闻的曝光,虽然迫使美国政府解密了部分情报部门运作的细节,但是类似变化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 文章援引曝光“棱镜门”的前英国《卫报》记者格伦·格林沃尔德的话说,美国政府至今仍在继续其监听行径,其方式甚至比10年前所披露出来的更糟糕、更极端。针对美国在监听问题上的种种作为,格林沃尔德说,美国最擅长的事情之一,就是总要打造出一个新的敌人来令美国人民恐惧,总要编造出理由来让美国人民相信,美国政府有必要秘密运作、大搞间谍活动、同时拥有无限的权力。
英国要办AI峰会,英媒操心“请不请中国”
当地时间7日晚,英国首相办公室发布公告称,英国将主办首届人工智能峰会,以应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然而,与峰会的具体内容相比,英媒似乎更关心“请不请中国”这个问题。 公告称,AI峰会将于今年秋天举办,将集中讨论人工智能的风险及如何通过国际协调行动来减轻这些风险。唐宁街称,人工智能的发展非常迅速,这种变化需要更加灵活的领导。此前,有专业人士警告称,人工智能有可能像流行病或者核武器一样威胁人类。 目前,英国首相苏纳克正在美国访问,强调志同道合的盟友和公司致力于制定国际框架以确保安全可靠地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此前, 苏纳克在七国集团(G7)峰会上也与与会领导人讨论了这一议题,据介绍,人工智能安全峰会的工作将建立在七国集团、经合组织和全球人工智能伙伴关系的框架之上。 今年7月,英国外交大臣还将召开联合国安理会首次关于人工智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带来的机遇和风险简报会。唐宁街称,英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仅次于美中。 首届AI峰会的消息一发出,就有英国媒体围绕是否邀请中国参会开始讨论。英国《每日邮报》援引不具名英国官员言论称,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庞大,应该被邀请参会。对此,唐宁街发言人表示,峰会主要为志同道合的国家准备,但也要确保正确地设置护栏。不排除在适当的时候向中国发出邀请。苏纳克表示,人工智能的潜力巨大,但需要以安全可靠的方式开发和使用它,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做到这一点。 但英国《金融时报》认为,由于唐宁街强调了志同道合的盟友,中国可能被“排除在外”。英国政坛一些反华政客还借题发挥,又搞“中国科技威胁”。被中方列入制裁名单的前保守党领袖邓肯-史密斯称邀请中国让他不安,因为中国“经常破坏规则”,还有人继续拿“摄像头间谍”做文章,宣称英国需要摆脱中国的高科技产品。 日前,英国政府频繁在所谓敏感领域大搞政治操弄,毫无证据炒作“摄像头间谍”等虚假信息诋毁中国,英国内阁办公室还要求拆除中国公司生产的监控摄像头。8日,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回应称,中国政府一贯鼓励中国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和国际规则、在遵守当地法律的基础上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我们敦促英方停止政治操弄,为中国企业在英正常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 考虑到英国政府此前在发布的一系列涉及国家安全的文件中将人工智能、量子力学、通信和生物安全等划定在敏感领域范围内,有分析认为,在此基础上讨论AI峰会请不请中国,似乎更像在展现姿态。
欧盟反胁迫法案针对中美?中方呼吁欧盟一起反对“美国经济胁迫”
欧盟6日就《反胁迫工具法案》达成最终政治协议,以保护欧盟成员国免受第三国经济胁迫。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7日在其个人网站上写道:这一新法案将使欧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捍卫自己及成员国的利益。 法新社报道称,根据该法案,欧盟委员会在接到成员国投诉后,将有4个月的时间作出裁决。如果确实存在经济胁迫,那么首先是调解,如果不起作用,欧盟可采取征收关税、限制服务贸易、限制获得外国投资或者限制参与公共采购等反制措施。根据欧盟委员会的定义,经济胁迫是指第三国试图采取或威胁采取对欧盟或成员国的贸易或投资造成影响的措施,迫使欧盟或成员国做出特定选择。报道称,相关新规预计将于今年秋季生效。 欧洲媒体在进行相关报道时,认为欧盟此举有针对中美的意思。瑞士《新苏黎世报》7日评论说,欧盟正在用又一项防御措施武装自己,以便能够抵御来自中国的经济胁迫。但这些措施对欧盟国家是有成本的,尤其对德国来说,毕竟与中国的贸易对任何欧盟国家都不如对德国重要。欧洲动态网引述朗格曾说过的话表示,如果美国因为欧盟引入针对美国大企业的数字税而进行报复,那么它也是这一法案的潜在目标。 在7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应相关提问时表示,中国和欧盟都是美国经济胁迫的受害者。美国公然胁迫欧盟等国家限制对华出口半导体生产设备,这种科技霸凌行径严重冲击半导体产业发展,不仅损害中国、欧盟利益,还破坏多边贸易规则,严重冲击世界经济秩序。中方希望欧盟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反对美国的经济胁迫。
迎合美国遏制中国 日本为虎作伥将自食其果
日本政府近日正式出台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措施,并将于7月23日起实施。若日本不能悬崖勒马,执意为虎作伥,恐将自食其果,而让美国坐收渔利。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日前在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交流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日方执意对中日半导体合作设限,失去的不仅是中国巨大的市场,更是日本自身的商业信誉和半导体产业的未来。美国的目的是重新确立其半导体霸权,如果按美国设计的套路走下去,结果只会有一个,那就是中日“双输”,而美国独赢。 纵观历史,美国上一次大张旗鼓地发动“半导体战争”恰恰是针对日本。上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称,以东芝集团为代表的日本半导体产业严重威胁美国的经济利益,日本的高端制造计划则挑战了美国的科技霸权。美国以此为由对日本高科技产业发动了“半导体战争”,最终迫使日本签订了《美日半导体协定》。此后,日本半导体产业元气大伤,美国则取而代之。 相较之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让日本受益良多。如今,在华日企数量多达3万多家,每年营收约2600亿美元。有鉴于此,多家日本商会和企业向日本政府表达了对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措施的担忧。 日本政府曾多次表示愿意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和东亚共同体建设,然而它却屡屡为了美国的利益而牺牲东亚的利益。如今看来,美国已经成为中日关系稳定发展的最大障碍。日本已然成为美国的提线木偶,甚至为了迎合美国睁眼说瞎话,将中国军事发展称为“有史以来最大的战略挑战”。 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措施更是表明,日本在配合美国遏制中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然而,日本应当明白,中日睦邻友好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与美国沆瀣一气无异于为虎作伥,终将自食其果。
美国倒打一耙诬指中国“咄咄逼人”,中方驳斥!
据彭博社6日报道,美国白宫5日声称,中方舰艇及战机对美方军队的拦截行动表明,北京日益“咄咄逼人”,还称此举可能酿成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对此,中国外交部6日表示,美方的霸权行径才是造成海空安全风险的根源。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美方以“咄咄逼人”等不实之名指责中国,是为了给政治动员寻找“正当理由”。 近日,美国军方频繁派遣军机、军舰在台海、南海地区挑衅滋事,中方依法依规对其予以拦截。6月3日,美国“钟云”号驱逐舰、加拿大“蒙特利尔”号护卫舰过航台湾海峡,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全程跟监警戒。5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7舰编队位南海进行例行性训练期间,美军1架RC-135侦察机蓄意闯入我训练区域实施侦察干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空中兵力全程跟踪监视。 然而,美方却将中方合法、合理、符合专业规范的正常反应渲染为“危险行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5日宣称,这种不安全、不专业的拦截行动会导致误解和误判。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陈琪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方用“咄咄逼人”“不安全”“不专业”等一系列词汇来指责中国并持续炒作拦截事件,其根本目的就是为渲染“中国威胁论”,为动员盟友打压中国提供所谓“正当理由”。此外,自“气球事件”以来,中方一直冷处理对美关系,所以有些“急了”的美国频繁惹事,想把形势炒热,让中国接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柯比在相关问题上的表态时强调,是美国的军用舰机不远万里跑到中国的家门口挑衅,执意到中国领海领空附近搞什么抵近侦察、耀武扬威。这不是维护“航行自由”,而是在推行“航行霸权”,是赤裸裸的军事挑衅行为。这种霸权行径才是造成海空安全风险的根源。汪文斌称,中方一贯尊重各国依据国际法享有的航行和飞越权利,但坚决反对以航行和飞越自由为名危害中国主权和安全。中国军队依法依规开展海空现场应对,相关措施专业、合法、合理。 据彭博社报道,柯比还宣称,中方的行动是一种声明,代表着他们对美方涉足该区域的不满。他扬言,美国将继续在这片区域进行巡航和飞行。“绝大多数国际贸易都经由印太地区,我们在那里有真正的需求,我们将留在那里。”参加香格里拉对话会后,美国防长奥斯汀6月1日开启了其第七次印太访问之行,访问国包括日本、新加坡、印度和法国。在接受日媒采访时,奥斯汀表示要与盟友国展开合作以确保地区的和平稳定,同时还表示要共同应对中国。 美方一边无端指责、刻意抹黑中国,另一边又寻求与中国对话。6月5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美大司司长杨涛分别同来访的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莎拉·贝兰举行了会见、会谈。美国《国会山报》报道称,在中美军舰发生对峙之际,两名美国高级外交官在北京就美中关系进行面对面会谈“非常罕见”,美方称这次会谈的内容包含了台湾问题,是“坦诚和富有成效的讨论”。中方表示,就台湾等重大原则问题阐明严正立场。 柯比5日表示,美方希望中美之间的对话能有所改善。他称,美国在安排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和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一事上已经取得了进展。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务院首席副发言人韦丹特·帕特尔表示,拜登政府正在寻求与中国保持一种可预测的关系,“拜登总统已经明确表示,我们不会寻求任何形式的新冷战,我们的竞争不能演变成冲突。” 陈琪分析称,现阶段中美之间仍处于紧张互动的态势,由于双方在矛盾的成因、性质以及处理矛盾的方式上还没有达成共同认知,对话要出成效还比较困难。
“人道、经济和生态三重灾难”!联合国秘书长紧急呼吁
当地时间6月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位于赫尔松地区的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遭到破坏一事发表声明。古特雷斯称,这一事件是人道、经济和生态三重灾难。 古特雷斯说,联合国方面没有独立信源核实该水坝遭破坏的原因,但水坝遭到破坏导致了洪水和人道撤离、环境破坏和粮田被毁,特别是威胁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安全。联合国与乌克兰政府正在努力提供重要的人道主义援助。 他再次呼吁针对平民和平民设施的攻击必须停止,各方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和相关决议停止俄乌冲突。 新闻链接:赫尔松地区卡霍夫卡水电站遭袭 库区储水泄漏 当地时间6日,塔斯社援引赫尔松地区官员的话报道称,赫尔松地区的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遭到破坏,部分地区正在遭受水灾。俄乌双方均指责对方实施了破坏大坝的行为。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新卡霍夫卡市政当局确认,卡霍夫卡水电站的顶部结构因炮击受损。 新卡霍夫卡当局称,水电站库区的水正在以无法控制的方式向下游流去,但新卡霍夫卡居民暂时无需撤离。另据乌克兰媒体报道,赫尔松地方当局已决定撤离第聂伯河沿岸潜在洪水区的居民。 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丹尼洛夫随后宣布,由于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遭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讨论相关情况。 卡霍夫卡水电站位于赫尔松地区第聂伯河下游,建于20世纪50年代,为扎波罗热核电站及克里米亚半岛提供水源。目前由俄方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