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菲最大规模军演引发强烈质疑,外媒:拉拢地区国家遏中昭然若揭

  美菲联合军演发言人14日表示,4月美国和菲律宾将举行“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这将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美菲联演。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从此次演练课目的设置上就能看出,美军更注重自身在菲军事基地免遭对手攻击,而不是菲律宾的国家安全。美国在亚太地区增加军事存在的后果就是将该地区国家拉入动荡不安之中。     据菲律宾拉普勒新闻网站14日报道,2023年美菲“肩并肩”联合军演将于4月11日至28日举行,演习区域将在吕宋岛北部、巴拉望岛和安蒂克省举行。此次演习将有1.76万名军人参加,包括约1.2万名美国士兵、5000余名菲律宾士兵,以及来自澳大利亚的100余名士兵,今年参演兵力几乎是2022年8900人的两倍。此前规模最大的“肩并肩”演习是在2015年,当时两国有超过1.1万名士兵参加演习。菲律宾联合作战训练中心主任、美菲联合军演发言人洛基科上校表示,来自日本的一个小组今年将继续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演。   据洛基科介绍,与此前在陆地举行不同,今年的“肩并肩”联演还将在海上举行,美菲军队将首次在海上进行实弹射击演习。此外,今年演习课目还首次设置了网络防御演练。《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报道称,作为海岸防卫实弹演习的一部分,美国陆军将首次举行“爱国者”导弹防空演习。   对于美菲此次史无前例的军演,菲当地民众并不欢迎。有渔民组织15日对《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抱怨称,军演将迫使他们离开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求美国军队把他们好战的力量投射到其他地方”。法新社称,在此次军演宣布之前,马尼拉和华盛顿已同意恢复在南海的联合巡逻,并达成协议允许美军进入菲律宾的另外4个军事基地。英国广播公司称,美国重返菲律宾也遭到菲左翼团体的强烈反对。对于今年的“肩并肩”军演,路透社称这正值中国在南海采取“积极”行动之际。但洛基科声称,菲律宾及其合作伙伴之间即将举行的演习不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国家。不过,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称,此次美菲军演,美国针对中国的意图非常明显。报道称,美国有1万多名士兵参演,可见其积极性,制造矛盾、拉拢地区国家遏制中国的用意昭然若揭。   军事专家宋忠平1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无论怎样,美国都是在借助菲律宾的焦虑在南海周边举行演习,真实目的就是加强美军在南海的军事存在。“比如,此次演习中的多个‘首次’:网络防御演练和‘爱国者’导弹防空演习,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美军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免遭对手攻击,而与菲律宾自身国家安全没有丝毫关系。”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15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并不希望看到南海问题和平解决,一再试图破坏南海周边所有国家共建和平繁荣之海的努力,将南海地区拉入动荡不安中乃至地区冲突中。   今年以来,美国恢复了和亚太地区国家高密度的联合演习。除和菲律宾的军演,美国和泰国主办的2023年“金色眼镜蛇”多国联合演习从2月27日持续至3月10日,共有来自30个国家的7000多人参加,美国称“达到10年来最高水平”。此外,2月16日至3月12日,日美“铁拳”联合演习首次在日本国内举行。3月13日至23日,韩美举行“自由护盾”大规模联合演习,此次联演不仅被媒体称为韩美5年来最大规模联演。对此,李海东表示,美国希望通过高强度的演习制造区域紧张氛围乃至制造危机和冲突,来加快美国在该区域内联盟体系的强化和调整,谋求形成围堵中方的战略布局,“同时,这也表明美国在亚太地区针对中国展开的更激烈战略竞争中,希望能永久地将中国置于国际格局塑造中的边缘位置”。“相较之下,中国通过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斡旋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等活动,促使各国之间加强沟通,增进信任,构建和平。”   14日,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表示,美国繁荣与印太区域紧紧相连,没有其他区域比印太更能够影响美国人民的生活与生计。“在此背景下,美国有责任确保印太区域经济的健康与繁荣。”对此,李海东表示,美国所说繁荣的前提是中国在区域内不能发挥重要影响力,区域内国家普遍对中国加以抵制防范。这种繁荣带有很强的两面性和欺骗性,可以说是主要为美国狭隘地缘战略利益服务的繁荣,牺牲的是区域内众多国家的安全和福祉。因此,要提醒亚太国家对美国的这种破坏性观念和实践保持高度警惕。

3天内2家银行倒闭,拜登急了?

  当地时间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关闭,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关闭的最大银行。12日,因“系统性风险”,美国签名银行也宣告关闭。13日,美国总统拜登发表讲话,试图消除人们对银行倒闭后果的担忧,表示将寻求对银行业更强有力的监管。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则将美国的经济问题归咎于现任美国政府,甚至还预测美国将出现“比1929年更大、更严重的大萧条”。      拜登:系统仍安全,监管将更严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拜登13日发表讲话强调,美国的银行体系仍然安全,并阐述了他的政府正在采取的行动。   拜登说,“你的存款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全国各地在这些银行开户的小企业都可以松一口气,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有能力支付员工的工资和账单。”   此前,美国银行监管机构已制定了一项计划,以向公众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并限制硅谷银行倒闭后的溢出效应。   美国联储会、财政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声明称:“从13日起,硅谷银行的所有的存款者都可以拿回他们全部的钱。与硅谷银行清算有关的损失将不会由纳税人承担。 ”财政部长耶伦、联储主席鲍威尔和FDIC主席格伦伯格表示,将“充分保护”所有储户。   拜登13日重申,“纳税人不会承担任何损失” ,并表示这笔钱将来自银行支付给存款保险基金的费用。他说:“每个美国人都应相信,只要他们需要,不管何时,他们的存款都会在那里。”   拜登还表示,相关银行的管理层将会被解雇 ,银行的投资者本就应该有承担风险的准备,因此不会得到保护。 他指出,必须“全面说明”目前的情况是如何发生的,并且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这种情况“不再发生”。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融保护和创新局10日宣布,已依法接管主要服务初创企业的区域性银行硅谷银行,并指派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为硅谷银行进行清算管理,原因是硅谷银行流动性和清偿能力不足。这是2008年9月以来美国最大的银行关闭事件。   特朗普:我们将经历另一场大萧条   随着银行倒闭事件持续发酵,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甚至还预测美国将出现新的大萧条。   据美国《商业内幕》13日报道,特朗普表示鉴于美国经济当前走势,以及有关美国史上最大增税的提议,不难发现拜登政府或将成为现代版的胡佛政府。“我们将经历一场比1929年更大、更严重的大萧条,作为证据,银行已经开始倒闭。”   特朗普的一位发言人还称,“民主党人和拜登政府继续可悲地试图将他们的失败归咎于特朗普”,比如硅谷银行倒闭、俄亥俄州列车脱轨事件等。   一些外媒认为,硅谷银行倒闭事件已引发连锁效应。英国广播公司(BBC)称,事件震荡全球金融市场,加拿大、英国等多个市场都受牵连。市场担忧硅谷银行倒闭犹如2008年的“雷曼事件”,恐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英国,近200家科技公司负责人周末致函财政大臣,请求政府出手干预。一家科技公司的消息人士透露,英国三四成初创企业、多达5万员工,可能受到事件影响。英国首相苏纳克、财政大臣、英国央行和监管机构紧急开会,强调英国金融体系稳健。   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13日则下令暂停该银行德国分行业务,但强调硅谷银行事件不会对德国金融稳定构成威胁。根据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说法,硅谷银行德国分行不向德国客户收取存款,因此业务暂停不会对德国的存款安全产生影响。   新闻多一点   硅谷银行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主要服务于初创企业,业务集中在科技、风险投资等领域,相对传统银行更少依赖个人储户存款。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商业银行存款流失过快、融资成本增加,加之近期技术产业大幅裁员、风险投资减少,初创企业纷纷提走存款,硅谷银行陷入困境。   本月8日,硅谷银行母公司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出售约210亿美元的证券组合资产,因此亏损约18亿美元。此后,这家银行尝试出售总额达22.5亿美元股票融资,导致其股价9日暴跌超过60%,10日被迫停止交易。

股票暴跌、急取存款,银行倒闭后,美国乱了……

  美国三天内两家银行接连宣告破产,创下美国银行业第二大、第三大规模的倒闭,引发了民众对更广泛金融危机的担忧。当地时间13日,20余家银行股票暴跌,民众争先恐后取款,各种规模的银行都在与市场动荡艰难斗争。   据报道,美总统拜登13日在美国股市开市前发表电视声明称,美国的银行系统是安全的,银行客户的存款也是安全的,“政府会做任何有必要做的事”。      但拜登给的“定心丸”似乎并未奏效,美国各类银行股票在当天收盘时都出现了明显下跌,KBW银行指数下跌近12%。   面对银行业危机,美国各地区各规模银行都试图平息客户的担忧,表示自己有能力应对当下情况。然而,忧心忡忡的投资者们却担心发生更多挤兑,对银行的保证似乎并不买账,纷纷抛售银行股票。   据悉,美国第14大银行“第一共和银行”12日表示,它可以从美联储和美国最大的资产银行摩根大通等来源获得700亿美元,但它的股价在13日仍暴跌60%,一度触及30美元——这是自2010年底以来从未触及的低点。   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西太平洋合众银行也试图消除客户对其稳定性的担忧,强调自己可以通过现金、证券、信贷等多种方式获得140亿美元的资金。但截至上周晚些时候,其客户已经提取了约7亿美元的存款,该银行股价猛跌60%,虽后有回升,但较10日收盘价依旧下跌了21%。   巴克莱银行分析师杰森·戈德堡称:“现在的情况不确定性很大,但银行股投资者不喜欢任何不确定性。”      他指出,投资者和储户常常将市场表现作为评估银行财务健康状况的指标,因此,一旦他们对市场丧失信心,就意味着会从银行大量提款,这将拖累银行业的发展。   据悉,较小的银行尤其容易受到金融恐慌的波及。一些地区性银行——甚至一些在全国开展业务的银行——可能知名度并不高,但它们却在支持各地区本地企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律所、房地产开发商、兽医办公室、零售店、餐馆等可能都会受到银行业危机的影响。

美英澳正式公布!多国反对!

  当地时间3月13日,   美国总统拜登   在加州圣迭戈美国海军基地   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英国首相苏纳克会面 ,   就所谓“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会谈,   并公布了为澳大利亚   配备核潜艇的计划。   美英澳宣布核潜艇合作计划   或耗资2450亿美元   根据美英澳三方公布的联合声明,美国将向澳大利亚出售3艘美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 ,交易大概在本世纪30年代初完成,后续可能再追加出售2艘 。三国还计划,以美国和英国的技术为基础,合作研制一种新型核潜艇 。澳大利亚军方官员称,整个计划预计将在2055年完成,耗资2450亿美元 。   据悉,“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致命性高,且难被发现。 据彭博社报道,一艘“弗吉尼亚”级潜艇的造价约为35亿美元,占澳大利亚每年300亿美元国防预算的10%以上。但澳大利亚可能至少要10年后才能获得第一艘核潜艇,这笔交易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   在该笔交易之前,澳大利亚政府“毁约”了与法国政府事先谈好的价值660亿美元的常规潜艇舰队建造合同,引发了西方内部的外交争端。法国外长曾公开表示,澳大利亚与美国的潜艇交易是“盟友和伙伴之间不可接受的行为”, 并补充说,像是被人“从背后捅刀子”。   国际社会表示担忧   专家称此举将开辟破坏性的先例   2021年9月15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宣布建立所谓“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英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将帮助澳海军建立核潜艇部队。   对于美英澳三国的核潜艇合作,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示强烈反对。...

美国军费预算破纪录 “霸权之路”终点何在

  美国总统日前公布的2024财年财政预算案,将国防支出提高到8420亿美元,规模再创纪录。   在这份预算案中,美国政府首次列入了援乌计划。据美国媒体报道,预算案中包括美国向乌克兰提供60多亿美元援助。      分析认为,此举清楚地表明美国作为乌克兰危机不断升级的幕后推手,持续给冲突拱火浇油。而这正是美国多年来在全球大搞霸权主义的一个缩影。   谁在鼓动战争?   对于预算案中涉及的援乌计划,美国代理副国务卿约翰?巴斯当地时间3月9日表示:“我们继续推进我们的关键工作,以确保俄罗斯的战略失败,同时继续支持乌克兰政府。”     对于美国大幅提升军费预算、首次把援乌计划纳入整体预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接受总台环球资讯广播专访时分析认为:   拜登之前在访问基辅时说,美国要对乌克兰提供长期的系统性支持。当然,美国在援助问题上会坚持“美国利益优先”的原则,要评估乌克兰危机最终会给美国带来更多利益还是会产生损失。   只要美国一天不放弃利用乌克兰危机达到自身战略目标的立场,美国的介入和所谓“支持”就会让乌克兰危机朝着持续冲突甚至冲突升级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借助向乌克兰输送武器,美国的军工复合体持续获得大额订单并赚取了高额利润。激增的军火订单背后,还有美国军工巨头们飙升的股价。   △“公平观察员”网站(fairobserver)报道:武器制造商是乌克兰战争的大赢家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由美国“五大”公司主导: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雷神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   与2022年全年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整体下跌了10%构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军工企业“领头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2022年的股价上涨了37%、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股价猛涨近40%、雷神公司的股价上涨了近17%。   曾在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工作26年的富兰克林·斯平尼曾发表文章指出,美国军工复合体借这次俄乌冲突渲染对俄罗斯的恐惧,旨在为新一轮军备支出创造契机,也会从此次冲突及其他地区冲突中长期牟利。   △富兰克林·斯平尼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也认为,美国从乌克兰危机中获得了非常清晰、现实的利益,但国际社会不会允许美国自私的如意算盘继续打下去。   美国利用乌克兰危机在全球推广“美式价值观”。   目前美国出口的液化天然气已牢牢占据了欧洲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而且已经超过了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   美国在对欧洲的安全、能源以及经济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控制权。   但最终美国的算盘能否实现,并不是美国单方面能决定的。现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不会对美国的单边霸权主义坐视不理。   “美国政府选择了相反的方向”   美国2024财年的国防预算中还包括向国防部的“太平洋威慑计划”提供资金支持,另有377亿美元将用于美国核武库的现代化,而造船和关键技术的投资金额尚不明确。增加的国防预算中有相当一部分将用于新武器研发、采购武器和弹药。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报道:美国的军费开支已经超过了排在其后的9个国家的总和。   媒体认为,高达8420亿美元的最新国防支出,是美国历史上和平年代中最大规模的年度国防预算之一。而在过去一年中,美国很多老百姓的日子却在通胀高企的环境下越过越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美国鸡蛋价格在过去一年中暴涨70%以上,面粉价格上涨20.4%,面包价格上涨14.9%,婴儿奶粉价格上涨约10%,小学和中学午餐价格更是出现了超过300%的暴涨。...

美喜剧演员指责美国虚伪,“美国是世界最大恐怖组织”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恐怖组织。”这是美国喜剧演员兼政治评论员吉米·多尔对美国政府的评价。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1日报道,吉米·多尔当地时间8日在推特发表上述评论,指责美国虚伪,一边在俄乌冲突上谴责俄罗斯,一边又公然无视自己非法入侵叙利亚的事实。   当地时间8日,美国众议院否决了一项要求美国在6个月内从叙利亚撤军的决议。同日晚些时候,多尔转发了一条关于上述撤军决议被否决的推文,配文称:“当你们大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请记住美国非法入侵了叙利亚,并且目前占领了该国1/3的领土。(占领的)叙利亚哪一部分?有石油的那部分。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恐怖组织。”   当地时间2月24日,吉米·多尔(右)在推特转发自己连线福克斯主持人卡尔森的节目视频,视频中他谴责美国政府在俄乌冲突上的做法   该评论引发网友关注。有人持不同意见,“得了吧,吉米,别傻了。”“不是一回事。”↓   但也有网友力挺多尔,赞同他的言论,批评美国对叙利亚的占领:“美国是时候停止以石油的名义充当世界警察了。”“我们也占领了他们赖以生存的麦田。”↓   还有网友评论称,“当你环顾四周,没有看到恐怖分子,那是因为你就是恐怖分子。”↓   2011年3月,叙利亚危机爆发。2014年,美军在未经叙利亚政府允许的情况下,以“打击极端组织”为幌子介入叙利亚冲突,次年向叙东北部派遣地面部队。2019年,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曾宣称驻扎在叙利亚北部的美军全部撤离,但后来改口称,将在叙利亚北部保留部分军队以保护当地油田。但讽刺的是,美国在叙利亚非法驻军多次被曝偷盗叙利亚石油和小麦资源。今年3月8日,叙利亚外交部发表声明,称美国非法驻军及其支持的反对派武装仍在盗取叙利亚石油和粮食资源,给叙利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多尔第一次发声谴责美国政府。据媒体此前报道,吉米·多尔曾作类似提醒,“美国才是世界的恐怖分子,过去20年他们一直在中东放火,现在在乌克兰与俄罗斯打一场代理人战争……美国在全球有近800个军事基地,美国才是挑起战争的国家!”

美欧补贴纠纷背景下,冯德莱恩见拜登要谈中国“挑战”?

  奥地利ORF电视台9日报道称,美国和欧盟正处于一场补贴纠纷之中。在此背景下,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10日将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拜登进行会晤,就欧盟获得美国类似自由贸易协定的地位展开谈判。     从本周一开始,冯德莱恩开启了加拿大和美国的访问之行。德新社称,除了俄乌冲突外,冯德莱恩和拜登的会谈重点将讨论欧盟与美国在全球和地缘战略优先事项上的合作。双方还将讨论如何保持跨大西洋在清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确保欧盟与美国在创新和保障清洁技术供应链安全方面的合作。据白宫称,冯德莱恩和拜登还会谈到中国带来的“挑战”。   美国去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修改了美国对电动汽车的税收抵免——要求电动汽车电池主要含有来自美国或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的矿物。这激怒了包括欧盟在内的与美国没有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盟友。《华尔街日报》8日称,美国和欧盟正在推进一项以关键矿产为重点的贸易协定。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协议大有弥合美国和欧盟因《通胀削减法》产生的裂痕之意。   除了拉近与欧盟的关系,美国还意图降低中国在国际供应链上的影响。“美国担心中国在供应链中的强势地位”,奥地利ORF电视台9日称,根据美国公布的年度威胁评估报告,美国越来越担心中国可能利用其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强势地位,迫使外国公司和个别国家向中国转移技术和创新能力,在世界上获得更大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

西方媒体称亲乌组织炸毁“北溪”,梅德韦杰夫批美国搞“愚蠢宣传”

  “亲乌克兰组织破坏‘北溪’的说法是美国愚蠢的宣传。”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9日高分贝抨击美国。此前一天,《纽约时报》等多家西方媒体称亲乌克兰组织炸了“北溪”管道。消息传出之际,被多方怀疑为“嫌疑人”的美国压力山大。同在9日,克里姆林宫也表示,很难相信乌克兰参与破坏“北溪”的说法。俄外长拉夫罗夫9日表示,这一事件组织者不应逃避责任。   “就连欧洲普通民众也不相信”   俄塔社9日称,梅德韦杰夫当天在其Telegram社交网上写道:“有关亲乌组织破坏‘北溪’的说法是美国愚蠢的宣传。没有人相信。即使是深受其害的欧洲普通民众也不相信。这一说法的可信度很低,是编造的,是为了对欧洲人进行洗脑。”     除此之外,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9日也表示:“很难相信乌克兰参与破坏‘北溪’管道的说法。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只有训练有素的国家情报部门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能完成这一任务的国家并不多。”他还补充说,俄罗斯继续要求参与对这一恐怖袭击进行调查,以确保其迅速和透明。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9日报道称,就《纽约时报》有关亲乌组织涉嫌“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法尔汉·哈克8日表示“无法评论”。联合国这一表态引起俄罗斯不满。俄塔社9日称,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及其秘书处回避对“北溪”爆炸事件进行公正调查的必要性发表评论。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北溪”事件的调查,而不是排斥。   乌克兰国家通讯社9日报道称,乌克兰外长库列巴8日表示,基辅与“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没有任何关系。这些“谣言”没有任何证据。他本人正在等待官方调查的结果。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8日则表示,媒体的相关报道有点奇怪。这是对乌克兰情报部门的“恭维”,但他们与此事无关。   就连美国官员也不确定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沃森8日在推特上称,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无法证实《纽约时报》这篇报道。该报报道中匿名人士发表的言论并非基于美国官方发布的情报信息,而且里面的消息人士也未获授权代表美国政府发言。沃森说:“我们的几个欧洲伙伴已经开始调查所发生的事件,这些调查正在进行中。我们会让有关记者联系这些欧洲国家,请他们对自己的调查发表评论。”   美国《华尔街日报》8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和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早前曾不排除乌克兰对“北溪”管道实施恐袭的可能性。他们于去年10月,即在爆炸发生一个月后,曾考虑过基辅直接参与袭击的可能性。报道还称,美国中央情报局去年夏天就警告欧洲,乌克兰公民可能准备对“北溪”进行恐怖袭击。去年6月至7月期间,即“北溪”爆炸前几个月,美中情局向德国联邦情报局以及其他欧洲情报机构发出了关于该管道可能遇袭的警告。该警告包括有关3名乌克兰公民试图在包括瑞典在内的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租船的信息。   俄发射81枚导弹   就在多国就“北溪”事件调查问题相互角力之时,俄乌战场再次爆发激烈交锋。乌克兰国家通讯社称,乌克兰能源部长哈鲁申科9日说,乌克兰基辅州、哈尔科夫州等七个州遭到远程打击,能源基础设施遭破坏,许多地区停电,此次打击持续了六个小时。   乌克兰空军发言人伊格纳特9日称,乌克兰防空系统未能击落任何俄罗斯高超音速导弹。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9日说,俄军共发射了81枚导弹。乌空军发言人表示,这是自全面战争开始以来,俄军首次在一天内使用多达6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9日表示:“作为对3月2日基辅政权在俄布良斯克州组织恐怖行动的回应,俄军发起了密集报复打击,用空基、海基和陆基高精度远程武器,其中包括‘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系统打击了乌军事基础设施的关键部分、国防工业综合体企业等。打击目的已达到,所有指定设施均被击毁。”

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代表:中国为联合国推动性别平等提供重要基石

  3月8日,在全球化智库(CCG)与联合国妇女署联合举办的“DigitALL - 21世纪促进性别平等的技术和创新”研讨会上,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代表安思齐表示,科学技术给女性发展带来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最新数字显示,目前全球女性在科学、技术、数学、工程从业者中占比与男性仍有差距,在某些技术领域当中甚至只有1/5是女性。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表示,数字鸿沟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性别不平等标志。   与会人士认为,当前,尤其是在技术领域,需要让女性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而教育始终是推动性别平等的重要基础。   过去十年来,中国的女童、妇女受教育的水平持续提升,目前,高中阶段共有在校女生占比48%,普通本科在校生中,女生占比53%。女性研究生的人数占全部研究生的比重达到51%。女性科技人才队伍规模近年来也逐步扩大,中国科技工作者中,女性的占比约45%,女性科技人才在航空航天、计算机、医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创新成果,为载人航天、火星探测、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工程等重大科研工程顺利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会人士积极评价中国政府的一系列举措,并表示中国支持女性从事科学相关工作,增加女性科技人才参加技术教育和专业培训的机会,这为女性在科技资源获取、科技决策参与度、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平台,为女性科技人才职业发展畅通了道路。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代表安思齐表示,中国相关政策措施已成为联合国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参与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