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炒“中国威胁”!美军最高将领宣称中国核武器能力令其“伤脑筋”
喜欢拿“中国威胁论”话题炒作的一些美国政客又老调重弹了。据美联社等媒体消息,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当地时间29日在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听证会上宣称,中国的核武器能力令其“伤脑筋”,华盛顿无法阻止中国的发展。对于此类言论,中方不止一次明确表示,奉劝美方有关机构和人员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停止基于虚假信息散布“中国威胁论”。 “他们(中国)今天拥有强大的核能力,而且他们有可以打到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米利声称,“我们可能无法采取任何行动来阻止、减缓、破坏、拦截或摧毁中国在未来10到20年规划的核发展计划。”他称,“他们将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 另据阿纳多卢通讯社补充,美情报机构在早些时候的评估报告中宣称中国洲际导弹的核弹头可能已多于美国,米利在29日的会上宣称,中国正走在一条“令人不安的”道路上,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在军力上“超越”美国,他还渲染说,“这真的令人感到不安。真的令人伤脑筋”。 对于美媒炒作“中国洲际导弹核弹头超美”内容,中国军事专家日前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美国媒体和专家对“中国威胁论”的渲染已经到了颠覆常识的地步。中方表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核武库,持续升级“三位一体”核力量,大力发展并谋求前沿部署战术核武器,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通过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进行核扩散,日益成为核冲突的源头。 近些年来,一些西方国家政客和媒体频繁散布“中国威胁”。3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中国威胁论”、中美关系的相关问题提问。毛宁表示,我们要求美方有关机构和人员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和冷战零和思维,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停止基于虚假信息散布“中国威胁论”,停止为谋取政治私利,绑架中美关系。毛宁说,关于中美关系,我想强调的是中方始终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三原则看待和发展中美关系,同时我们将坚定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日媒称日本外相将访华谈敏感问题,中方:如有消息会适时发布
多家日本媒体29日报道称,日本外相林芳正计划4月1日至2日访问中国,并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举行会谈。预计林芳正将与秦刚就乌克兰危机、朝鲜半岛、台海等问题展开沟通。如果最终能够成行,这将是日本外相自2019年12月以来首次访华。29日,在回答相关提问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日双方就林芳正外相访华保持着沟通。如有消息我们会适时发布。”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在会谈期间,预计林芳正将敦促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发挥负责任作用,两国外长还将就朝鲜的核武器与导弹研发等问题交换意见。共同社称,为避免中日双方在东海等区域的偶发性冲突,林芳正此访还有可能就开始启用直接连接双方防卫部门的热线同中方进行磋商。预计林芳正还将就中国在冲绳县、钓鱼岛和台湾周边的军事活动日益活跃等敏感问题表达“关切”。另据日本广播协会(NHK)网站报道,由于日中两国对地区和世界的繁荣负有重要责任,因此预计林芳正在与秦刚会谈期间,将会表达就构建具有建设性且稳定的日中关系继续展开对话的意愿。 此外,多家日媒都提到,日本安斯泰来制药公司中国分公司一名日籍男性高管日前在北京被捕,在日中外长会谈期间,估计林芳正将会谈及该问题。2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方有关部门本月依法对一名日本公民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进行审查。该日本公民涉嫌从事间谍活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对于此次林芳正有望访华一事,日本媒体予以高度关注。《朝日新闻》29日称,去年11月,日中领导人举行会谈期间,达成保持高层交往和对话沟通的共识。此次林芳正若能实现访华,那么将是继2019年12月时任外相茂木敏充访华以来,日本外相时隔3年3个月再次访问中国。共同社称,日中在时隔约4年后于今年2月举行了副部长级“外交当局定期磋商”,重启两国政府间对话。日方希望通过林芳正访华,进一步活跃部长级的“日中高层经济对话”等协商渠道。《日本经济新闻》认为,为了避免日中之间的偶发性冲突,领导人之间以及外长之间的不断对话显得尤为重要。 黑龙江省社科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东北亚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笪志刚29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观察今年以来岸田内阁的一系列外交动向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针对甚至是遏制、抹黑中国的动作。中日互为搬不走的邻居,如果矛盾进一步累积,爆发地缘冲突,将对双方经济的推进乃至对亚洲地区的多边合作造成很大伤害。林芳正此访很有可能在释放日方外交声音的同时,也会为达到外交访问效果、维持中日灵活性互动,提出有利于今后两国搭建沟通机制的建议。 另据共同社28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日本、美国和菲律宾决定建立负责安保事务的高级官员磋商机制。此举旨在强化对在东海和南海军事活动日趋活跃的中国的遏制能力,并推进应对“台海有事”。共同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这一方案是由岸田政府提出的,考虑最快4月举行首次会议,出席者包括菲律宾国家安全顾问爱德华多·阿诺、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以及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局长秋叶刚男。 在今年2月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访日时,共同社曾发表评论认为,日本政府正以加强同菲律宾的安全合作为杠杆,探索建立日美菲三国的“志同道合国家联盟”。对日美两国来说,菲律宾紧邻台湾和海上通道,是战略要冲。菲律宾不仅是在南海等区域,也是在“台海有事”时对中国进行遏制的一环。日本庆应大学教授神保谦在去年11月也曾公开表示,菲律宾在日美两国推进“自由印太战略”构想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日媒报道的一方面林芳正计划访华,一方面日本在安全方面谋求创设日美菲安保磋商机制,笪志刚认为,这实际上体现了日本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和投机性,一边偶尔“示好”,一边通过另一种形式牵制中国。他说,中国不可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中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同时保有底线,避免风险失控或者外溢过大。此外,与国际社会上的其他国家共同构筑多边形外交,形成统一战线机制也十分必要。
国新办发表《2022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美人权状况标志性倒退的一年
3月2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22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揭露美国侵犯人权的真相。 “中国发布报告称去年是美国人权状况标志性倒退的一年”,新加坡《联合早报》28日以此为题报道称,《2022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分为序言、公民权利保护制度严重失能、美式选举民主日益空心化、种族歧视与不平等愈演愈烈、底层民众基本生存危机加重、妇女儿童权利历史性倒退、恣意侵犯他国人权践踏正义共七部分。报告称,自诩“人权卫士”的美国,金钱政治、种族歧视、枪支泛滥、警察暴力、贫富分化等痼疾难除,人权立法司法大开历史倒车,美国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被进一步架空。 “大陆发布《2022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批美国为全球人权发展搅局者”,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称,报告指出,美国是一个由极端暴力定义的国家,民众遭受暴力犯罪和暴力执法的双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监狱人满为患,成为现代奴役场所,强迫劳动和性剥削司空见惯。报告显示,美式民主失去民意基础。美国的选举费用一再飙升,“黑金”捐赠暗中操控选举走向,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导致民主共识难以达成,人们对美式民主普遍感到绝望。 报告还强调,美国种族主义愈演愈烈,少数族裔遭受广泛歧视;人均预期寿命大幅下降,药物滥用致死人数持续攀升;儿童生存环境令人担忧。美国在两极分化的经济分配格局、种族冲突的社会格局以及资本利益集团操控的政治格局相互作用下,近年来进一步陷入制度失灵、治理缺位、族群撕裂、社会动荡的泥潭。 报告原文列出了具体事例。报告写道:联邦最高法院2022年对“布鲁恩案”的裁决成为美国控枪领域的标志性倒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罗伊诉韦德案”的裁决终结了近50年来受宪法保护的堕胎权,是对妇女人权和性别平等的巨大打击。此外,报告还援引数据进行论证,突出美国社会仇恨犯罪、生存危机、药物滥用等问题。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吕祥28日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2022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里面谈到的若干案例都是生存权利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包括滥用药品、枪支等等,报告用非常具体的人权来回应美国抽象的、没有依据的人权,反映了美国民众的福祉不断被压缩的事实。 吕祥认为,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报告能够帮助他们认清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真面目,即美国政府说一套做一套,表面上天天说人权,而实际上在美国经济政治制度下,人权恰恰是不断被剥夺和被压制的。
“去美国化时代”,中东迎来“和解季”
继3月10日沙特和伊朗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后,两国和解又传来好消息——据沙特国家通讯社3月27日报道,沙伊外长同意在斋月期间举行双边会议,以加快恢复两国外交工作进程。沙伊关系回暖只是中东“和解季”的一部分,近期该地区无论是阿拉伯国家之间,还是伊朗、土耳其与阿拉伯国家之间,高层访问进入频繁期,各国关系明显好转。一个多世纪以来,中东一直是世界上最动乱的地区之一,各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冲突不断。是什么给中东埋下动荡祸根?又是什么让长期冲突的各方现在向彼此伸出橄榄枝?这对世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破冰”“解冻”成关键词 “破冰”“解冻”成为近期中东国家外交活动的关键词。3月19日,也就是沙特和伊朗宣布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9天后,伊朗总统办公室表示,总统莱希收到并欣然接受沙特国王萨勒曼的访问邀请。伊朗和沙特关系的升温也带动德黑兰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关系的解冻。据法新社等媒体报道,3月16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在阿布扎比与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举行会谈。3月13日,伊朗表示希望与巴林恢复关系,以结束7年的关系破裂。德黑兰还希望“解冻潮”能扩展到埃及、约旦等国。美国Grid新闻网称,沙特和伊朗被认为是中东地区的一对宿敌,两国之间的宗教以及政治矛盾非常复杂。2016年,沙特处决一名什叶派神职人员,而在什叶派穆斯林占主导的伊朗首都德黑兰,抗议者袭击了沙特大使馆,之后两国断交。阿联酋、巴林和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随即也断绝或降级同伊朗的外交关系。 随着沙伊关系的破冰,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和解也在加速。同样在3月19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出访阿联酋,阿军方派战斗机为其护航,阿总统穆罕默德亲自到机场迎接巴沙尔,之后两人围绕阿叙“兄弟关系”“加强合作”等议题展开讨论。2011年叙内战爆发后,阿拉伯国家联盟暂停叙利亚的成员国资格,并公开支持叙反对派武装。对于巴沙尔此访,穆罕默德表示,叙利亚离开阿拉伯大家庭已经很久了,“现在是回家的时候了”。除阿联酋外,沙特也在和叙利亚进行会谈,探索恢复领事关系。路透社此前称,沙叙两国可能在4月下旬重开大使馆。约旦副首相兼外交与侨务大臣萨法迪和联合国秘书长叙利亚问题特使彼得森,还讨论了通过政府间直接对话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倡议。 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不断破冰。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阿曼今年2月废除了一项长达数十年的禁令,为以色列飞机飞越阿领空扫除了障碍。此举表明以色列与长期以来拒绝公开接受这个犹太国家的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解冻。此前,以色列已经与包括巴林、阿联酋、摩洛哥等多个阿拉伯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中东迎来和解季”,据阿联酋《海湾时报》报道,中东地区近期出现了很多令人欢欣鼓舞的和解气象,包括恰武什奥卢3月18日到访埃及,成为10年来首位访问埃及的土耳其外长。就连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也就至少在斋月期间遏制暴力进行谈判。双方最近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市举行会议,同意了一项停止暴力升级的计划。国家之间的和解氛围也对一些国家内部的冲突双方产生影响。经过在瑞士日内瓦为期10天的谈判,也门政府和胡塞武装最近达成换俘协议,同意释放887名在押人员。苏丹国内的冲突各方也意识到和解的价值,同意通过政治进程来推进和平。 其实,中东此轮“和解潮”最早可以追溯到2020年下半年。英国“中东眼”新闻网称,当时阿联酋与伊朗开始接触,沙特2021年年初与卡塔尔进行接触。随后,埃及与卡塔尔等阿拉伯国家之间,土耳其、以色列以及伊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展开密集外交接触,比如以色列总统2022年3月对土耳其进行访问,这是15年来以总统首次访问安卡拉。 西方国家分而治之是动荡之源 长期以来,中东一直是世界上最动荡的地区之一。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在过去半个世纪里,这一地区发生的战争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多。冷战结束后,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暴力冲突都有所平息,而中东却截然相反。进入21世纪以来,该地区的武装冲突占世界武装冲突总数的1/3。不过美国智库“中东论坛”此前曾发文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4个世纪里,中东地区相对稳定。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广大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历史上,阿拉伯人曾经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国家,他们之间的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却多有融合、往来密切。 那么,是什么让中东地区变得如此“易燃易爆”呢?王广大称,该地区长期动荡有内因也有外因,宗教问题政治化是其中之一。从宗教层面来说,中东国家存在两对矛盾,首先是伊斯兰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这是中东国家的主要矛盾,自以色列建国后一直持续至今;其次是伊斯兰国家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沙特为代表的逊尼派国家和以伊朗为代表的什叶派阵营争夺伊斯兰世界领导权的斗争,这对矛盾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持续发酵,在21世纪不断激化。中东国家之间长期不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宗教问题被域外势力利用,成为西方挑拨中东国家关系的工具。 “1916年的《赛克斯-皮科协定》开启了一个世纪的中东历史”,据阿联酋《国家报》报道,传统观点认为,这一英法等国瓜分奥斯曼帝国亚洲部分的秘密协议是中东混乱局势的祸源。牛津大学教授罗根称,英法等西方国家强行在中东地区划定国家边界并以此对这些国家分而治之,给之后的冲突埋下隐患。如果说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所写的《贝尔福宣言》导致了阿以持续冲突,那么法国试图在黎巴嫩建立一个基督教民族国家,不仅导致了该国内部分裂,还导致黎巴嫩与叙利亚发生冲突。伊拉克与科威特边界冲突的根源也是领土争端。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后,美国取代英法成为中东的主要“玩家”,而华盛顿的中东政策也对该地区格局造成长期影响。王广大表示,中东是冷战的发源地之一,也是美苏争霸的地方,地区国家选边站队,加入不同阵营。冷战结束后,美国独霸中东,强行推进政权更迭和所谓“民主”输出,通过发动战争、策动“阿拉伯之春”等,让中东地区陷入常年战乱,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安全观改变,各国更加务实和开放 “(中东‘和解潮’)是由更广泛的国际形势变化决定的”,半岛电视台等媒体在分析中东国家加速和解时都提到美国。美国持续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逐渐改变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重点,放弃其对阿拉伯盟友的传统承诺。这导致美国的中东盟友逐渐认识到华盛顿不可信赖,于是开始努力使其安全和军事伙伴多元化,实施更多对冲战略。沙特和伊朗都希望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而伊朗已经是上合组织观察员国。美国卫斯理学院学者加彭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中东已经进入“去美国化时代”,该时代的特征是各国政府更加务实和开放,国家之间实现混合联盟,而它们这样做是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的回旋空间。 王广大称,热衷于搞阵营对抗的美国在中东逐步实施战略收缩,而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的中国与中东国家联系日益紧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也深受这些国家欢迎。在中东“和解潮”中,中国发挥了助推和斡旋的作用。 埃及外交委员会执行主任伊扎特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中东人民长期以来饱受战争之苦,对和平渴望已久。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各方的推动,中东国家开始意识到和平是最好的选择,这为和解提供了重要条件和动力。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的李雪妍表示,从地区内部来看,近年来,“谋和平、求发展”已成为中东各国的主流心声,也增强了各国化解矛盾的意愿。此外,地区国家也希望在中东新秩序的构建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需要靠软实力而非战争来塑造。尤其要指出的是,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多数国家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发展,改变依靠石油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它们的工作重心已不再是搞地缘政治博弈,而是要创造一个较好的周边环境,改善地区国家关系,为国内发展创造条件。 英国“中东眼”新闻网等媒体称,新冠疫情的暴发及其造成的损失,也使中东国家更加务实,开始优先考虑贸易等基于利益的议程,而不是意识形态议程。这在埃及与卡塔尔、阿联酋与土耳其等国的和解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俄乌冲突使得东地中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及其油气资源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从而为土耳其、以色列和埃及等国达成共识创造了积极氛围。此外,土耳其和叙利亚2月6日发生的地震为中东国家的“救灾外交”创造了空间。还有分析人士称,特朗普政府在推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和解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美西方不会轻易放手 中东国家此次的“和解潮”将对该地区以及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呢?首先,沙特和伊朗在塑造中东政治格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国关系改善可能进一步缓和其他中东国家内部的冲突。据CNN等媒体分析,也门2014年爆发内战,而沙伊分别支持也门内战中的对立派系,两国的和解将促进也门冲突双方停火、进而组建一个包容性的全国政府。类似的情况也可能在黎巴嫩、叙利亚上演。分析人士说,沙伊实现和解也符合伊拉克的利益,因为自2003年萨达姆政权倒台以来,伊拉克已经成为德黑兰和利雅得对抗的竞技场。 王广大称,中东国家加速和解,将让它们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得到提升,它们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权重也会增加。如果中东国家把更多精力放到求改革、谋发展上来,中东人民将切实受益。中东国家如果打破隔阂、连成一片,将创建一个具有丰富资源和重要地缘战略价值的战略经济区,未来可能出现一体化的中东大市场。中东长期动荡曾严重影响世界和平发展。如果该地区稳定下来,对促进世界和平将是重要贡献。各国将从中东这个具有重要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意义地区的稳定中受益。 不过,《纽约时报》、英国“中东眼”新闻网等媒体认为,中东国家和解的可持续性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韧性仍有待观察。促成该地区国家加速和解的国际和地区局势容易发生变化,各国内部也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和解能走多远仍是未知数。王广大提醒说,中东国家形成共识和合力需要时间。对于中东这个具有特殊地缘战略价值的地区,美西方不但不会轻易放手,而且很可能会试图破坏地区和解进程。 就在中东各国进行穿梭外交的同时,美军称3月23日晚对叙利亚东部受伊朗支持的武装分子实施了空袭。当天下午,一架疑似由亲伊朗武装分子发射的无人机袭击了当地一处美军设施,造成美军承包商及士兵伤亡。德黑兰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贾利伦德表示,有的地区和国际势力并不希望中东享有安全与和平,它们正竭力在伊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制造问题,并阻碍叙利亚重返阿拉伯世界的怀抱。
与中国竞争?美五角大楼拉硅谷初创企业“参军”,想干啥?
美国《华尔街时报》26日报道称,五角大楼正寻求招募硅谷初创企业,以资助和开发新的武器技术以及培养、寻找灵活的军工技术供应商。不出意料,美媒又将“与中国竞争”作为五角大楼拉初创企业参与国防的借口。 成立“战略资本办公室”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拜登政府最近申请1.15亿美元资助五角大楼一个名为“战略资本办公室”的新部门,该部门旨在吸引更多投资,尤其是风险资本,投向聚焦被视为对美军方至关重要的技术和产品的公司。这是五角大楼支持的从传统国防部门以外的领域获取创意的最新举措。 美国军方一般主要依靠合同和拨款。《华尔街日报》此前的一篇报道称,美国国防部去年年底宣布成立“战略资本办公室”,该办公室将寻求使用贷款、担保以及美国军方通常不使用的其他金融工具。战略资本办公室的首任主任杰森·拉杰说,该办公室的使命是协调和扩大私人资本以支持国家安全利益。 据五角大楼官网介绍,战略资本办公室是由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设立,旨在帮助寻找资金,以确保那些正在开发有朝一日可能用于支持国防的技术的公司,促使这些技术成熟,然后投入全面生产。战略资本办公室感兴趣的技术类型,包括那些通常主要具有商业价值,而不是由国防部直接购买的技术,但这些技术将使未来的国防能力成为可能。 五角大楼新闻秘书赖德介绍称,“下一代生物技术和量子科学通常需要长期资金支持,以跨越实验室和全面生产之间所谓的‘死亡之谷’。这些技术公司还受到长期‘耐心资本’供应有限的影响,这导致它们无法将技术转化为军事能力,即使是在政府拨款或合同的帮助下开发的技术。” 想要孵化更多SpaceX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称,马斯克旗下的SpaceX公司在五角大楼和美国联邦政府的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美国军方是该公司首批也是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相关合同帮助SpaceX公司生产“龙”飞船和“猎鹰9号”运载火箭。因此,SpaceX在民营卫星发射市场上的崛起速度超过了大多数同行。在美军成立太空军的背景下,未来几年美方准备发射数百颗新卫星以识别和跟踪高超音速导弹等威胁,卫星图像对于情报收集以及战场机动将变得更加重要,将大量战场信息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的先进通信卫星,是五角大楼所谓“联合全面战争”计划的基石,从发射遥感卫星到打造导弹预警卫星星座,当然,还有通过“星链”进行卫星通信,SpaceX公司已成为美军方最重要的若干太空发力领域的关键参与者。 而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美军方是希望借助新成立的机构孵化出更多的SpaceX公司。 一位中国军事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战略资本办公室的职能来看,主要是负责捕捉和辨识潜在的商业技术,探索在军事领域应用的潜在价值;通过对商业领域投资资本的“桥接”,帮助具有潜力的小微企业获取“耐心资本”,并扶持其壮大。战略资本办公室的理想运行模式是:初创公司提出创新性想法,被战略资本办公室认可并注入少部分资金;战略资本办公室的认可促使初创公司加大投入,同样也吸引风险投资进入,同时战略资本办公室利用美国联邦信用保证制度帮助小微公司取得担保贷款、商业银行贷款与金融协助(融资担保)等;借助商业资本使新技术得到发展,为美国防部所用;初创公司拿到军方订单,做大做强。由此来看,战略资本办公室追求的并非直接采购已经成熟的“货架”商品,而是通过国防部担保的方式“撬动”美商业融资资本,帮助具有军事应用潜力的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美国国防部和防务公司近年来已在努力发掘和支持可应用于国防领域的商业创新公司。据美媒报道,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雷神公司等都有自己的风险投资部门,投资于纳米技术和量子计算等领域。 拉杰举例说,美国国防部已为碳纳米管的开发提供了资金,但并不直接采购。他还表示,从事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工作的公司可能是关注对象。 实际前景存疑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五角大楼推动利用私人资本的背景是,外界担心美国国防工业的整合导致依赖少数几家政府资助进行研究的大公司,阻碍创新。同时,五角大楼现任和前任官员表示,得益于多种资金,中国在一些关键技术(从小型无人机到高超音速导弹)方面取得领先。 斯坦福大学国家安全创新中心联合创始人史蒂夫·布兰克声称,北京向科技行业注入大量资金,“中国的组织结构像硅谷,五角大楼的组织结构更像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这不是一场公平的战斗”。 不过,也有美国专家对于这一机构的前景并不十分看好。斯坦福大学的布兰克表示,允许科技公司在更大范围内做出贡献,需要对五角大楼的采购体系进行彻底改革,结束目前由少数几家主要国防承包商主导的体系。他说:“如果你在未来三年内看不到10个新名字,我们就无法将商业技术真正整合到国防领域。这是终极考验。” 前述中国军事专家表示,美国防部成立战略资本办公室,根据美国自身特点、利用商业领域资本推进国防创新,是美国人自己的事。但美媒体非拿中国“说事”,无非是为了渲染“中国威胁论”,人为制造对抗感,提升美国防技术创新的“紧迫感”。从技术创新途径看,各国模式不同,找出适合自己的路子才应是关注重点,而不应把精力放在抹黑、污蔑他国上。
盼中国引领经济复苏!亚非欧政要带着期待密集访华
随着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和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于本月25日、28日在中国北京和海南博鳌相继召开,多个国家政要及主要国际经济组织代表接连宣布访华行程。27日中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抵达广州,正式开启为期6天的中国行。本周,中国还将迎来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科特迪瓦总理阿希等政府首脑。他们将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其中李显龙、安瓦尔、桑切斯还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此前已经到访中国的东盟秘书长高金洪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也将前往海南。2023年全国两会之后,中国迎来新一波来访热潮。同时,这也是中国成功促和沙特和伊朗之后迎来的新一波外交潮。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等欧洲国家领导人近期也在密集释放访华意愿。2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表示,全国两会之后,多国高层纷纷访华,释放与中国积极接触信号,这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国怀有非常强的信心,认为中国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能给世界不同国家带来更多机遇和发展空间。与中国保持持续稳定的关系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也顺应国际形势演变的整体趋势。 出席博鳌论坛,强化对华经贸关系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7日报道,李显龙当天中午抵达广州,对中国展开正式访问。这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李显龙首次访华。报道提到,他上一次访华是在2019年4月,当时应邀到北京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世界园艺博览会。 李显龙日前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毫无疑问,中国的发展给东南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对几乎每个东南亚国家来说,中国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新加坡也是如此,这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新加坡非常重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中国在发展,中国在走向繁荣,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紧随李显龙之后,安瓦尔计划于29日访华。据马来西亚本地媒体《东方日报》报道,安瓦尔此次访华行程为期4天,首站将前往海南博鳌,此后再到访北京。这是他去年11月上任以来首次访华,也是继李显龙后近期第二位来华访问的东盟国家领导人。 安瓦尔就任之初就明确表示,将会优先考虑对华加强双边关系,促进贸易、投资和文化交流。据《联合早报》报道,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透露,中马或将讨论合作发展新隆高铁项目的可能性。 在两人到访之前,东盟秘书长高金洪已于24日抵达中国。这是他今年1月上任以来首次出访中国。多名分析人士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东盟秘书长及东盟国家领导人访华,表明东盟对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持续看好。 菲律宾专栏作家李天荣27日援引数据对记者分析说,今年1月至2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同比增长9.6%,超过9000亿元。“中国和东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强化能够带来更多在教育、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有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全球的经济增长。” 李显龙、安瓦尔及高金洪均将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本届年会主题为“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开幕式将于30日举行。年会组织者表示,今年的会议将是三年来的首次全线下会议,是中国经济从疫情中迅速复苏的又一生动证明。 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海上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葛红亮2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之前,越南、菲律宾和柬埔寨等东盟其他成员国的领导人在过去几个月里陆续访问中国,这直接反映出他们对与中国关系的重视。对东南亚国家来说,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和地区地缘政治的稳定是他们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和核心任务。 飞往北京,探讨地缘政治问题 在希望与中国进行更多务实合作的同时,一些国家领导人还期待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作用,其中以欧洲国家领导人最为突出。据西班牙《国家报》报道,该国首相桑切斯将于本月30日起访华。他将成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继德国总理朔尔茨后第二位访华的欧洲国家领导人。《西班牙人报》27日称,今年7月,西班牙将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除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外,桑切斯希望通过此访,与中国探讨协调俄乌停火相关问题,在和平进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展现西班牙政府积极有效的国际政治形象。 《国家报》称,西班牙政府一直强调中国在解决乌克兰问题上的关键作用,认为此行将有助于桑切斯了解中国和俄罗斯等各方立场,“为乌克兰和平创造条件”,并与中国共同为解决这场冲突提供方案。西班牙《世界报》引述西班牙首相府、议会关系与民主记忆大臣费利克斯·博拉尼奥斯的话称,“我们对访华行程非常重视。”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想通过访华传递欧洲声音。法国总统府日前发布公报称,马克龙将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道访华,这次访问目标集中在三个主要领域:战略问题和国际危机、面对重大全球挑战的合作以及经济关系。法媒称,法中协调共商俄乌危机出路是马克龙此访首要考量。法兰西24小时电视台称,马克龙将于4月初访问中国,他相信中国能够在俄乌两方间扮演“协调者”角色,并将寻求中方帮助。法国《快报》认为,马克龙访华将有助于缓和国际环境中存在的紧张局势以及弥合意识形态鸿沟。 据欧盟新闻网站Euractiv27日报道,多名欧洲领导人近来表达了访华意愿。除计划与马克龙一同前往中国的冯德莱恩外,据称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有访华想法。 多名国际分析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期欧洲领导人密集释放访华意愿,显示出欧洲期待看到乌克兰危机走向停战与促谈的急切心态,“在欧洲眼中,中国已成为在解决乌克兰问题上一个难以替代的、有分量、有话语权的国家”。 中国在国际格局中更具塑造力 对于各国领导人的中国行,不少国家媒体在报道中提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起到的作用愈发重要,访华对本国形象具有提升作用。西班牙《国家报》提到,中国邀请桑切斯访华,是西班牙和桑切斯本人国际影响力提升的证明。《联合早报》引述安瓦尔政治秘书曾敏凯的话称,“安瓦尔到中国访问,等于是以东南亚国家领导人的身份踏入了国际舞台。”他表示,对于安瓦尔访华,不应该只是着重于商业成果,而应该从国际关系与影响力的角度来看待。 “更有底气!更有担当!”在谈到2023年全国两会刚刚结束不久,中国就迎来新一波各国政要访华热潮时,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27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这波外交潮中,既有双边交往,也有多边互动;既有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直接接触,也有经贸等领域具体层面的磋商。在确定访华和释放访华意愿的国家中,既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有新兴经济体,这说明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在承担相关国际责任方面,被各国寄予更高期待。中方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宗旨的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接受。李海东表示:“有方案、有行动、有意志、有能力,这使得中国在当前国际格局中更具塑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