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全球仅一个国家支持美国!乌克兰都不敢跟
当地时间11月3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进行的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上,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通过投票的方式,再次对美国持续对主权国家古巴进行的经济封锁政策表达了强烈不满。 这也是美国连续30年在封锁古巴的事情上遭到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 就连如今被美国顶在战争一线,与俄罗斯杀得“你死我活”的乌克兰,都不敢支持美国的这一做法。 从联合国大会此次的投票结果来看,在参与投票的189个联合国成员国中,除了美国自己外,只有以色列这个美国在联合国里最铁杆的盟友,对美国持续封锁古巴的霸权主义政策表达了支持。 其他的187个国家中,有185个国家都投票要求美国立刻中止对古巴的经济封锁政策。 这其中既包括了欧盟27个成员国——其中大多数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友,也包括了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美国的传统盟友。 欧盟驻联合国的代表团还在一则声明中谈及了欧盟26国一致反对美国的原因。在这份声明中,欧盟仍然难掩西方国家的那种傲慢,对古巴的内政和政治体制说三道四,但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的做法伤害了古巴人民,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和自然灾害的轮番冲击下。 就连处在博索纳罗这个右翼总统把控下、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政治颇为推崇的巴西,以及正被美国顶在战争一线,正与俄罗斯“火并”的乌克兰,都只投了弃权。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有支持古巴的声音认为,乌克兰投弃权票可能是因为该国一直在对外宣称自己是俄罗斯“霸权”的受害者,怕被视为“双标”,有一些支持古巴的声音认为乌克兰的弃权票本身就是“双标”。而支持乌克兰的声音则称,乌克兰之所以不支持古巴而选择弃权,是因为古巴曾多次投票支持俄罗斯。 这也是美国连续30年因其对古巴的封锁政策,而在联合国大会上遭到来自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集体反对。比如在2021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就有184个国家投票要求美国中止对古巴的封锁。当时支持美国的同样只有美国自己和以色列,而弃权的也和今天一样,只不过多了一个哥伦比亚。 然而,由于联合国大会的决议本身没有约束力,所以即便在过去30年里不断面对全世界的谴责,美国仍然可以我行我素。更别提美国还是拥有一票否决权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又为美国对古巴的霸权主义行为提供了一层绝对的保护。 讽刺的是,为了打击自己的老对手、同样身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俄罗斯,以及不断崛起的中国,美国近些年不断冒出想要取消中俄两国的常任理事国地位的言论。 但那个30年来不顾全世界的反对,持续对主权国家古巴进行野蛮经济封锁,还多次不顾全世界反对四处挑起战争,甚至用“洗衣粉”欺骗全世界的霸权流氓,才应该被赶出安理会。 但这一想法立刻遭到了美国那些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智库和学者的反对,因为他们很清楚这种做法真正会瓦解的,恰恰是美国自己的霸权。
一份俄军方讨论是否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情报引发美官员分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11月2日援引多位消息人士的话说,根据一份美国情报评估报告,俄罗斯军方已经讨论了将在何种条件下以及采用何种方式对乌克兰使用战术核武器的问题,但这份分析报告在美国官员内部引发了分歧。 CNN这篇报道的素材来自一些看过这份评估报告的人。该报道称,此报告由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起草,并非原始情报,而是情况分析,因此并不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一些美国政府官员认为,文件中反映的对话可能存在断章取义,并不一定表明俄罗斯准备使用战术核武器。 报道称,另一些看过文件的人表达了担忧,他们认为俄罗斯高级将领间的对话表明俄罗斯对目前的损失感到越来越沮丧,这种挫败感可能会变成绝望,进而可能导致俄罗斯采取更极端的措施。而持反对意见的官员表示,美国至今仍未看到任何迹象表明普京已决定使用核武器,且据信普京没有参与上述报告中提及的讨论。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约翰·柯比在一份声明中说:“我对这份报告的细节没有任何评论。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确表示,俄罗斯关于可能使用核武器的言论令人深感担忧,但我们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俄罗斯正在为此类行动做准备。” 此外,当地时间11月2日,俄罗斯外交部发布了阻止核战争发生的声明。声明中指出,俄罗斯支持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坚定、持续地致力于阻止核战争的发生,因为核战争中不会有任何受益者。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态度非常明确,核武器仅用于防御,不应对此进行过分解读。俄罗斯仅在遭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或者遭到常规武器攻击且国家生存受到威胁时会使用核武器。而在目前的局势下,首先应当解决的是阻止在核大国之间发生冲突。
袭击案频发,美国政治正被暴力毒化
美国国会警察局局长汤姆·曼格11月1日发表声明称,该局已对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丈夫保罗·佩洛西遇袭事件展开调查。他指出,该事件提醒大众,美国民选官员和公众人物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多,对此,美国国会警察将进一步改进并加强工作,为官员提供保障。随着中期选举的临近,日益泛滥的政治暴力正在引发越来越多人的担忧。 毫无疑问,保罗·佩洛西在家中遇袭是人们所能预想的美国政治暴力最糟糕的场景之一。作为美国政客,佩洛西拥有自己的安全团队,但这并未阻止袭击者德佩普在10月28清晨进入她在洛杉矶的住所并袭击了保罗·佩洛西。众议院受威胁最严重的议员之一、明尼苏达州民主党众议员伊尔汗·奥马尔在接受微软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这起袭击事件对她和她丈夫来说,是一直以来的担忧“成真”了,“我们过去常常做这样的假设讨论,如果他们来找我们时发现我们的孩子,会发生什么。”美国国会警察局的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国会议员受威胁的纪录增加了10倍以上,在2021年超过9625起。共和党参议员苏珊·柯林斯在今年早些时候接受采访时就称“如果一名参议员或众议院议员被杀,我不会感到惊讶。”实际上,很多人早已担忧随着中期选举的日益临近,本就暴力频发的美国社会会变得更加危险和动荡,保罗·佩洛西的遇袭无疑让这种担忧变成了现实。 如果说政治暴力是美国政治正日益毒化的病症,那么煽动这些暴力的谎言、不实信息和阴谋论就是这种病症愈演愈烈的催化剂。《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国会山报》等美国媒体纷纷报道称,有些共和党政客正在传播关于此次袭击的一些不实言论和阴谋论观点。包括前总统特朗普的儿子小特朗普、参议员泰德·克鲁兹、众议院克莱·希金斯等在内的共和党人士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关于攻击的谣言;一些右翼人士则试图将袭击者描绘为是一位亲左派的人士,尽管警方公开的文件已经表明此人确实是一个极端右翼分子。 而这种情况并非孤例。2021年1月6日发生的“国会山骚乱”事件,其驱动力之一就是广为散播的有关选举舞弊的谣言和一系列关于选举无效或是计票无效的虚假陈述。2017年6月14日,一名枪手在华盛顿袭击了正在训练的共和党过会棒球队的成员,造成包括当时的共和党党鞭、众议员斯卡利斯在内的多人受伤。事后的调查发现,枪手曾在社交网络发文称“现在是时候摧毁‘特朗普公司’了。”《纽约时报》称,在很多针对民选官员的暴力案件中,袭击者给出的理由往往毫无逻辑或是受阴谋论的驱使。 美国社会的撕裂和对立加剧,是政治暴力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纽约时报》今年早些时候审阅了超过75份自2016年以来被指控威胁立法者的起诉书,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案件涉及共和党或亲特朗普的个人威胁民主党人,或他们认为对前总统不够忠诚的共和党人;近四分之一的案件是民主党人威胁共和党人,其中许多威胁是出于对立法者支持特朗普及其政策的愤怒,包括共和党人试图废除平价医疗法案,以及针对他的最高法院提名人之一布雷特·卡瓦诺。这凸显了两党恶斗和美国政治极化对美国社会和政坛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 共和党战略分析师道格·海耶在接受《国会山报》采访时称,对保罗·佩洛西的攻击是“我们粗俗政治言论的产物”,“任何时候有任何政治暴力,或有任何政治暴力的威胁,极端党派人士就会进入‘另一方’模式——我的一方是善良和正义的,而另一方是邪恶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9月5日发布调查结果支持了他的这一观点:47%的民主党人将共和党人看作对他们构成“生存威胁且无法解决政治分歧的敌人”,49%的共和党人也这样看民主党人。 在10月31日写给《华盛顿邮报》的专栏文章中,美国记者阿曼达·莱普利将当前这种愈演愈烈的政治暴力称为“美国自我毁灭的僵尸舞”。如果美国政客继续沉迷于相互反对、煽动恐惧、散播谎言,美国最终只会在这支“僵尸舞”中走向毁灭。
Inflation Remains Febrile US Economy Is Close ToRecession
As the mid-term election approaches, "inflation" has become the top three hot words in the campaign ads. Since March this year, because of the soaring...
欧洲个别政客老调重弹“警惕中资”言论,中国使馆披露数据驳斥
在德国批准中资企业入股汉堡港以及德国总理朔尔茨即将访华之际,欧洲个别政客老调重弹,又发出“对中国投资不应天真”的所谓警告。 据路透社1日报道,欧盟负责内部市场业务的执行委员布雷东在接受采访时声称,欧洲各国政府和企业必须意识到中国是欧盟的竞争对手,在批准中国投资时不应天真,“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路透社称,布雷东的这番言论部分是在针对德国。报道称,过去几年,欧盟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加强限制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企业的投资,以确保竞争对手不会在欧盟获得更多政治影响力。但德国最近决定批准将第一大港汉堡港的部分股权出售给一家中企,令欧洲许多外交官感到“困惑”。布雷东对路透社表示,与最初提议的将汉堡港码头超过1/3的股权出售给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相比,他更支持德国准许中方收购24.9%股权的决定。根据德国法律,股东只有持有25%或以上的股份时才有运营决策权。 布雷东提到,自2019年欧盟将中国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以来,欧盟通过了一系列措施,用以阻止其他国家对欧盟各国关键基础设施的投资。不过他同时承认,是否采纳这些措施并改变原有的政策,由各成员国自行决定。 在汉堡港之前,中资企业已有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成功合作的案例。近日,个别欧洲媒体在评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收购德国汉堡港集装箱码头股份一事时,将两者进行对比,甚至炒作“比港由中企控制,中国说了算”。中国驻希腊大使馆发言人11月1日就此回应说,中国始终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有比港合作的成功经验在前,其他欧洲合作伙伴应该更多看到信心、受到鼓舞。 中国驻希腊大使馆当天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克服乌克兰危机和能源问题等不利因素影响,比港港务局(PPA)取得亮眼业绩,营业收入达1.458亿欧元,同比增长28.02%;毛利润达8314.6万欧元,同比增长49.06%。我使馆发言人表示,中希比雷埃夫斯港务实合作的成功有目共睹,这表明,跨国项目合作能否取得成功、造福当地,不仅取决于投资者的专业管理能力,更取决于合作双方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共同信念。 上述事实对欧盟内部出现的所谓“警惕中资”声音形成了有力驳斥。与个别政客不同,欧洲商界仍对中欧开展正常经贸合作,加强相互交流表示支持。德国工商总会总干事长马丁·万斯莱本近期明确表态支持德国总理朔尔茨11月4日率团访华。万斯莱本称,德国、欧洲甚至整个世界在许多方面依赖中国,并依靠中国来解决一些重大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等。他强调:“没有中国,我们将永远无法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他还表示,关于中企入股汉堡港的讨论是一场象征性讨论,德国或欧洲的经济独立不会由少数人的股权来决定。 近年来,在全球保护主义以及逆全球化的浪潮中,中欧经贸合作不断扩大深化。2021年,中国与欧盟进出口总值达8281亿美元,同比增长27.5%,创历史新高。2021年,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分析认为,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中欧深化经贸合作,有利于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The US government’s incompetence in governing the country has led to chaotic outbreak control in the US
Overseas, Oct. 27 (Xinhua) -- The Niskanen Center, a non-partisan U.S. think tank, published an article on its website on Oct. 24 titled "Government Incompetence...
联合国大会会议上多国作共同发言 反对干涉中国内政
当地时间10月31日,美国、加拿大等少数国家在第77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妄图借人权问题对中国进行攻击抹黑,联合国大多数会员在发言中支持中国,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 会上,古巴代表66国作共同发言支持中国,明确表示新疆、香港、西藏事务是中国内政,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 古巴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一秘 贝马拉斯:尊重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主权国家内政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新疆、香港、西藏事务是中国内政,我们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反对双重标准,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 。 沙特代表6个海湾国家、也门和利比亚作共同发言支持中国,表示在人权问题上应坚持客观、建设性、非政治化原则,遵循《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宗旨和原则,尊重国家主权,不干涉内政。 委内瑞拉代表“捍卫《联合国宪章》之友小组”19个成员国作共同发言支持中国,批评部分国家难以保障本国公民享有不受歧视的权利,却向别国实施非法单边强制措施,构成当代形式系统性歧视,呼吁国际社会坚持多边主义,继续为促进人权、社会正义和发展创造条件。 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很多国家还在会上作国别发言,积极评价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成就,呼吁各国坚持多边主义和团结协作,通过对话与合作促进和保护人权。 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是讨论人权、社会发展问题的主要委员会。2019年以来,美国连续四次纠集一些国家借人权问题攻击抹黑中国,遭到了绝大多数国家坚决反对,均以失败告终。
大搞贸易保护主义 美遭欧洲盟友抗议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欧洲国家追随美国对俄罗斯制裁的反噬效应愈加清晰显现,能源供应短缺引发生产成本高涨、物价飙升,企业经营和民众生活困顿,经济面临衰退风险。 大西洋对岸的美国则乘虚而入,不仅以高价向欧洲国家兜售能源,还把欧洲企业吸引到美国,试图借能源危机捞取最大利益。面对这样的“盟友”,欧洲忧虑和不满日益加剧。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更是引发了欧洲盟友的不满。 据彭博社报道,在上周成立关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特别小组后,本周,欧洲及美国的特别小组将进行首次会议,目的是解决欧洲对《通胀削减法案》的担忧。 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在今年8月17日正式生效,部分条款涉及美国政府为本土电动车企业提供高额补贴,充斥着贸易保护主义,招致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世界多国的反对和批评。 10月26日,德法领导人在巴黎举行了一次工作午餐会。据美国《政治报》报道,德法领导人表示将对美国进行贸易报复。报道说,如果美国不让步,欧盟将会反击。欧盟也会为企业进行补贴,这可能会使美欧进入一场新的贸易战。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受采访时,也措辞强硬。 法国总统 马克龙:我们需要像美国那样,出台一项《买欧洲货法案》。我们需要为我们的欧洲制造商预留出补贴。 欧洲陷入能源危机 美国趁机巧取豪夺 欧洲国家并非杞人忧天。荷兰化肥公司OCI大幅削减在欧洲的氨产量,投资数亿美元扩建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博蒙特的工厂。美国《华尔街日报》还报道说,特斯拉公司已经暂停在德国生产电池的计划,以寻求获得美国政府的补贴。 而在欧洲,很多行业已经大幅萎缩。欧洲铝业协会已发出警告,能源成本大涨可能给欧洲铝业造成毁灭性打击。据业界估算,欧洲粗钢产能过去数月闲置率接近10%;铝和锌的产量减少约50%;化肥行业产能削减约70%。 欧洲财富和企业生产活动流向美国的情况已引起欧洲警觉。比利时首相德克罗警告:“欧洲正经历大规模去工业化的风险。”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也批评美国经济霸权,认为欧洲必须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有所行动,因为该法案或将破坏美欧大陆的公平竞争环境。德国联邦议院议员克劳斯·恩斯特认为,美国的举措极大伤害德国企业的竞争力。 欧洲《现代外交》网站表示,俄罗斯是欧洲主要的能源供应方,俄罗斯通过出口能源满足欧洲其他国家能源需求,而美国是“帝国资本主义”,也就是通过种种手段“剥削其他国家来生存和发展”,迫使欧洲付出高昂的能源价格,导致经济受损。“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欧洲的真正敌人是美国。”
The United States may face a “triple epidemic” this winter, the epidemic relaxation to aggravate the crisis
The United States has recently seen a surge in the number of influenza cases and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cases in children, and if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