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围绕东海和南海问题,日防长想拉柬埔寨牵制中国
据日本共同社21日报道,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当日在访问柬埔寨首都金边时与该国副首相兼国防大臣迪班会谈。岸信夫22日还将出席日本与东盟的防长会议。 报道称,岸信夫在会谈中就柬埔寨和日本都是联合国大会3月通过的谴责俄罗斯决议的共同提案国作出“高度评价”,同时表示,日方希望柬埔寨作为今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能够推动东盟国家对俄批评。岸信夫还称“欧洲与亚洲的安全保障不可分割”,认为在亚洲也有可能发生与乌克兰同样的事态。 报道称,考虑到“加强海洋活动”的中国,岸信夫表示“在任何地区都不允许凭借实力单方面改变现状”。围绕东海和南海问题,日本考虑与向中方倾斜的柬埔寨加强关系,以牵制中国。
又瞄准中国?北约开峰会还首次叫上了这几个亚太国家……
中新网6月29日电(甘甜)七国集团(G7)峰会刚闭幕,美国总统拜登等多国领导人随即赶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还首次叫上了日韩等亚太国家,试图在俄乌冲突、能源短缺等复杂背景下,呈现一场北约“团结秀”。 但现实有些“打脸”,不仅会场内盟友分歧重重,会场外民众更是抗议不断。这背后,是对北约固守冷战思维、持续扩张,甚至试图把触角伸向亚太的不满与不安。 实际上,北约早已背离其作为“防御性组织”的目标,成为世界的一大问题。而美国及北约威胁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种种行径,注定难得人心。 团结姿态下,欧美“离心” 与G7峰会一样,展现团结姿态对抗俄罗斯,是北约峰会企图释放的主要信号之一。 无论是审议芬兰和瑞典入约问题,还是增强在北约东翼的军事部署,乃至邀请乌总统泽连斯基发表视频演讲等,种种姿态背后,难掩其为扩张“探路布局”的图谋。 不过,法新社指出,反对北约接纳芬瑞两国的土耳其,很可能将破坏这场高调的“团结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表示,北约会加大游说力度,但面对土耳其的讨价还价,芬瑞两国的入约问题至少在此次峰会上难以达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刘卫东进一步指出,一些欧洲国家对俄罗斯依赖较多,他们实际上也处在与俄罗斯对抗的最前沿,从难民问题、能源问题到粮食问题,受到冲击最大,而美国远在大洋彼岸,所受冲击并不明显,这导致欧美在应对俄乌问题上,顾虑有所不同。 炒作中国议题,北约开始触及亚太? 远在西班牙办会的北约,这次还把手伸到亚太地区。“中国威胁”,毫不意外地被渲染成关键议题。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此前已多次炒作中国议题,为峰会“预热”。他特别提及,此次峰会将更新该组织的关键文件“战略概念”,并在其中首次阐明对华立场。 “战略概念”是概述北约未来10年优先事项的文件,2010年发布的版本中并未提及中国。对于此次版本,一名北约外交官向路透社透露,美国和英国正推动北约对中国采取更有力的措辞。 值得注意的是,北约还特地邀请了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韩国四个亚太地区的非北约国家领导人与会,这在北约峰会历史上尚属首次。中国“搬不走的邻居”——日本和韩国,还将与美国借机举行三边首脑会谈。 对此,刘卫东表示,北约把更多精力转向亚太,原因之一在于“美国的鼓动”。 北约由美国主导,而美国正在试图引导其他西方国家向中国施压,因为拜登政府跟特朗普政府相比,对华定位没有变化,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 刘卫东说,但考虑到地区局势和地理因素,尽管出现北约关注范围开始触及亚太的趋势,其核心关注还是会在欧洲。 “不要北约 ,让我们远离战争和武器” 金灿荣指出,北约是冷战产物,本该随冷战结束而消失。但近年来,这一跨大西洋联盟却不断东扩甚至全球化扩张,已经背离其作为“防御性组织”的目标,成为世界的一大问题。 连日来,从G7峰会到北约峰会,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频频上演“政治作秀”。其背后的冷战图谋昭然若揭,通过制造冲突对抗渲染安全威胁的霸权行径,更是难得人心。 近千名抗议者6月26日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小镇加米施-帕滕基兴G7峰会会场外举行示威活动,要求“不要搞小团体”。当天,西班牙马德里市中心也爆发了反对北约、呼吁和平的大游行。 一名抗议者表示,“我受够了这种武器和杀人的生意。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更多的武器和战争,我们总是为此买单。所以,不要北约,不要(军事)基地,让美国人走,让我们远离战争和武器。” 面对北约咄咄逼人的扩张姿态,中国当下又该如何应对?多位专家均认为,中国首先要“把自己的事做好”,保持自身定力和方向,夯实发展底气。 其次,尽可能打破封锁,与世界保持联系与合作。同时要分清“对手”和“朋友”,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
日本参议院选举修宪派得势,韩媒警惕日本“右倾化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8日遭枪击身亡两天后,日本参议院选举10日举行。安倍遇刺事件让这场原本相对平淡的选举受到震动,“给执政的自民党带来更多同情票”成为媒体的共识。截至10日深夜,日本官方的计票结果显示,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联盟获得远超预想的多数议席,积极推动修改日本和平宪法的“修宪势力”占据2/3以上席位。路透社称,这一次参议院选举让自民党权力更加巩固,使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获得稳定执政的“黄金三年”,并可能实现安倍未竟的目标:修宪。与此同时,安倍突遭枪杀引起的国际影响仍在持续。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就安倍逝世向岸田文雄致唁电。当地时间8日,美国总统拜登前往日本驻美国大使馆吊唁安倍,正在亚洲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紧急改变访问行程,将于11日访问日本吊唁。据韩联社10日报道,韩国总统尹锡悦近期将前往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吊唁,并决定派遣由国务总理、国会副议长等组成的使节团前往日本吊唁安倍。 日本10日举行参议院选举。当天晚上,在东京的自民党总部,日本首相兼自民党总裁岸田文雄 (左二)在胜选的自民党候选人名字旁边放一个红色的玫瑰纸花,以示胜利。 自民党赢得压倒性胜利 日本参议院现有248个议员席位。参议员任期6年,每3年改选半数,不得中途解散。共同社称,10日的选举围绕124个改选议席和1个补选议席展开争夺。一般认为,日本参议院的权力不如众议院,民众的投票热情也低于众议院选举。“安倍遇刺事件让原本平淡无奇的参议院选举受到震动”,美国《华尔街日报》10日称。目前,联合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在众议院和参议院均占据稳定多数席位。 此次投票于当地时间10日早上7时开始,晚8时结束,各投票点进入计票开票阶段。岸田曾称,自民党和公明党关于此次选举的目标是保住执政两党在参议院的过半数地位,即拿下55个议席。而10日晚富士新闻网的出口民调显示,受安倍遇刺事件等因素影响,自民党在当天的选举中可能单独斩获66个议席,比改选前多出11席,赢得压倒性胜利。至此,加上未改选的席位,执政两党在参议院的席位达到149席(选举前为139席),远超半数。再加上支持修宪的另两个小党——日本维新会和国民民主党,“修宪势力”在参议院的席位数达到178席,远超参议院总席位的2/3。官方的计票结果可能与此有小幅偏差。 几乎所有的分析都认为,安倍遭枪杀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自民党的胜利。路透社10日称,政治分析人士表示,在全国哀悼安倍死亡之际,自民党及其伙伴公明党可能会从潜在的同情投票浪潮中获益。美国一家咨询公司的分析师詹姆斯·布拉迪在一份报告中说:“执政的自民党—公明党联盟已经取得稳固胜利。现在一波同情票可以提高胜利的幅度。” “我们刚刚失去了安倍先生。我希望自民党赢得很多选票,以便他们能以稳定的方式管理这个国家。”路透社10日引述日本一名67岁选民的话说。另一名64岁的选民表示,安倍遭暗杀事件“会影响很多人”,可能会促使一些持观望态度的人投票给自民党。不过,一名投票给日本共产党的52 岁护士说:“我对安倍的死感到非常抱歉,但这次选举必须与此分开。”富士新闻网10日的报道称,其实地采访发现,因为安倍之死投票给自民党的选民不少。 “这本应是一场沉闷的选举,但自民党可能以压倒性优势获胜,”日本立命馆大学政治学教授上久保诚人10日对英国《金融时报》说,“日本人可能会变得情绪化,对前首相感到同情,无论其党派倾向如何。” 针对安倍遭枪杀事件,日本立宪民主党众议员小泽一郎8日在一场演讲中表示:“这场灾难,可能反而对自民党有利。”“日本国家的扭曲和权力的腐败导致了这种事件。安倍长期执政导致了对政治的不信任。”此番发言遭到日本舆论猛批。 10日晚,自民党高层聚集在党总部开票中心,为当选的获选人举行插花仪式。自民党干事长茂木敏充接受NHK采访表示,“将竭尽全力,争取尽早启动修宪国会动议”。岸田表示,将在国会进一步深化关于宪法的讨论,形成具体方案。 韩媒警惕日本“右倾化” “安倍晋三的意外离世让这场参议院选举成为一场‘吊唁之战’!”日本共同社客座评论员冈田充1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岸田政权的最优先课题在于赢得参议院选举,强化执政基盘,为长期执政铺路。目前来看自民党虽已取得压倒性胜利,但其真正挑战是党内最大派阀“安倍派”是否会走向分裂。 因为自民党和公明党已在2021年10月的众议院选举中赢得多数,路透社10日的报道称,参议院的选举胜利有助于岸田巩固统治,迎来没有国政选举的“黄金三年”,让他有机会实现其增加军费开支的目标。上述美国专家布雷迪说,安倍遭枪杀事件“破坏日本公众的普遍安全感和秩序感,可能为安倍的国防建设、修宪等关键事业增添更多动力”。《金融时报》表示,“修宪势力”已经在日本两院占据2/3多数席位。但除了这一门槛,修宪还需要在日本全国公投中获得多数公众的支持。 熟悉日本政党政治运作的分析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国会“修宪势力”议席超2/3已成定局的形势下,国会提出修宪动议的条件已经具备。修宪势力或将开始“暴走”,宪法修正案最快将于明年夏天结束的国会期间通过两院表决,并开始国民投票程序。鉴于日本国民情绪趋向保守,虽然之前的民调显示,支持修宪的日本民众未超过50%的红线,但未来不排除会继续增加。 韩国《亚细亚经济》10日称,此次日本参议院选举最大的意义就是“修宪势力”的得势。韩国《京乡新闻》10日的社论称,日本国内“修宪势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外界必须警惕日本的“右倾化”。自民党在竞选纲领中提出加强军事能力的诸多具体举措,如果得以实施,将损害韩日关系和中日关系。 “吊唁外交”引发关注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9日表示,正在泰国访问的国务卿布林肯将紧急改变计划访日吊唁安倍,与日本政府高官举行会谈。报道称,布林肯将是为吊唁安倍而访日的美国最高级别官员。 有意同日本改善关系的韩国政府将派出高规格吊唁团。据韩联社报道,总统办公室有关人士10日召开记者会表示,尹锡悦总统决定将向日本派遣由国务总理韩德洙等组成的使节团吊唁安倍。使节团将以总统特使身份访日出席安倍的追悼仪式。分析称,随着日本政府进入稳定运行期,岸田的施政余地扩大,尹锡悦将采取措施改善韩日关系。 10日,多位受访中日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自民党虽然赢得参议院选举,但其真正挑战来自党内最大派阀“安倍派”的未来走向。安倍离世不会对日本的外交政策、日美关系以及对华战略产生太大影响。对美国而言,安倍的离世让他们少了一个“朋友”——一个可以为美国“印太战略”、台湾问题摇旗呐喊的知名政客,美国操控日本政局少了一位“得力人选”。 黑龙江省社科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笪志刚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安倍卸任以来的两年里,经过菅义伟和岸田文雄两届内阁的不断推进,日本政策已经基本成型,包括修宪、强化安保机制等。安倍生前有能力平衡党内各种极端声音,现在少了这种平衡,今后日本社会的保守姿态可能会更加强硬。特别是在一些地区事务上,日本可能变得更具攻击性,引发周边国家担忧。
中国驻巴西使馆严正批驳美高官涉华谬论
7月26日,中国驻巴西使馆发表声明,对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于当日在巴西出席第十五届美洲防长会晤期间无端诬蔑中国予以严正批驳。声明全文如下: 7月26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第十五届美洲防长会晤期间公然攻击中国“威胁西半球稳定、开放和基于规则的秩序”。其谬论罔顾事实,充斥着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再次暴露了美国某些势力遏制中国发展、离间中拉关系、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的险恶用心。我们对此坚决反对。 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与各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和拉美同属发展中国家,中国一贯在平等尊重、互利共赢、开放透明的基础上发展对拉关系,中拉合作基于双方的自主和自愿选择,有效促进了各自发展,增进了双方人民福祉。中国在拉美从不干涉拉美国家内部事务,从来没有地缘政治考虑,不寻求所谓打造势力范围,不参与所谓战略博弈。相反,美方持“门罗主义”思维,将“美国私利”凌驾于拉美国家之上,肆意干涉地区对外合作,已引发地区国家普遍反对。我们奉劝美方停止维霸行径,切实给予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应有的尊重。 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主张国际关系民主,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决反对搞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美国政要鼓吹的所谓“基于规则的秩序”,推行的是集团对抗和地缘博弈,维护的是美国自身强权霸权,搞的是封闭排他的意识形态“小圈子”。这种话术不得人心,也不会得逞。我们敦促美方正视包括中国、拉美在内的国际民意,摒弃冷战零和思维,回到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正轨上来。 拉美充满生机和活力,与中国在追求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上义合利同,在塑造国际格局、应对全球挑战上同声相应。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巩固和发展中拉关系是中方坚定不移的外交方针。中方将继续同包括巴西在内的拉美朋友一道,增进互信,拓宽合作,推动中拉关系取得新发展,助力中拉合作迸发新活力。
美澳在南太展开“外交攻势”,专家:试图搞“小集团”,中国应警觉!
“美国或将在下周公布新太平洋岛国倡议”,据法新社等媒体17日报道,美国计划于下周提出一项旨在解决太平洋岛国问题的新倡议,以制衡中国在太平洋岛国日益上升的影响力。另据英国《卫报》报道,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17日访问所罗门群岛首都霍尼亚拉并同所总理会晤,此举同样被认为是澳大利亚担心中国而对所罗门群岛和太平洋地区采取的“外交攻势”。 据法新社报道,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16日在华盛顿一家智库的论坛上致辞时称,美国正在“全面加强”和太平洋岛国的接触,以回应它们对同美国的关系、非法捕鱼、气候变化、地区安全等方面的担忧。他还称,太平洋是一个具有巨大战略意义的地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到核时代,我们对这个地区一直负有历史和道德责任”。 “下周我们将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国家合作为太平洋岛国开展一系列开放、内容详尽的项目。”坎贝尔称,新倡议旨在“确保太平洋环境保持开放、健康、富有成效和不受胁迫”。他同时透露,太平洋岛国论坛的18个成员国、美国以及包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日本、新西兰在内的国家将参与这项新倡议。 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1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坎贝尔提及的倡议并非孤立事件,从布林肯今年年初访问太平洋岛国,到不久前美国派官员专程前往试图阻止中所安全协议的签署,再到拜登特使尹汝尚就《自由联合协定》与马绍尔群岛举行会谈,可以看出,美国正在投入比以往巨大得多的资源与精力动员太平洋地区的各种力量,以制约中国与地区国家的合作。 在坎贝尔发表上述言论的同时,上任不足一个月的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也开启了她就职后第三次出访太平洋国家的行程。17日,她到访所罗门群岛并同该国总理索加瓦雷会面,这也是自中国同所罗门群岛签署安全协议后,澳外长首次到访该国。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17日报道,黄英贤在霍尼亚拉的一场发布会上谈及中所安全协议时称,澳方观点是“太平洋大家庭”有责任、也有能力自己维护自身地区安全,她同时强调澳大利亚会继续和所罗门群岛站在同一阵线,包括支援对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据报道,在此次访问期间,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再次强调,并没有让中国在该国建立军事基地的计划。 “黄英贤口口声声说‘太平洋大家庭’,但澳大利亚实际在做的,就是扮演一个可以主宰别国事务的‘大家长’的角色,这是一种完全不尊重他国的做法。”陈弘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抬出“太平洋大家庭”的名义并不能合理化澳方对其他主权国家自主选择的横加干涉。陈弘分析认为,此次黄英贤访问所罗门群岛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即向外界传递出澳大利亚依然寻求深度介入所罗门群岛社会治理各个层面的信号,以彰显澳大利亚仍是地区内最有影响力的大国。此外,黄英贤访问所罗门群岛前还访问了新西兰,也是在试图把此前对华政策相对独立的新西兰拉入和中国对抗的“竞技场”。 “总的来看,美澳正试图在太平洋地区也拉起一个封闭的、以反华为主要目标的‘小集团’,用以服务美国的霸权利益,正如华盛顿此前通过构建美日印澳‘四边机制’、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所做的一样。”陈弘表示,对于华盛顿的这一战略和战术,中国应保持警觉。
匿名男子身份曝光!佩洛西窜台竟偷偷带着儿子,被质疑徇私捞钱!
因靠内幕消息大肆渔利,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被嘲为“国会山股神”。最新爆出的丑闻显示,她挑动两岸对立、激化中美冲突的“乱台之旅”不仅充满政治算计,还夹带着经济私利。有美国媒体发现,佩洛西的儿子小保罗·佩洛西既不是官员,也不是其顾问,却花着美国纳税人的钱,跟着她一起到亚洲转了一圈。在媒体的追问下,佩洛西10日承认确有此事,但否认小保罗这趟行程与商业往来有关。媒体披露的信息加上佩洛西家族政商勾结的劣迹,让她的辩解难被相信。当天,佩洛西带着和她一起窜台的国会议员开记者会,大谈美国对台政策,并对中方反应说三道四。在媒体的爆料下,佩洛西的这番表演尽显虚伪。 佩洛西承认了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最早揭露此事。报道称,上周,佩洛西偷偷把儿子小保罗带上飞往亚洲的专机。在佩洛西的官方访问团名单里,没有小保罗的名字,众议院议长官网上也找不到任何线索,因为他们不想让外界知道此事以及小保罗去做什么。但如果仔细看照片,你就会发现他。除了台湾地区,他还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日本被外国摄影师拍到。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杰西·沃特斯嘲讽说,小保罗不是民选官员,也不是佩洛西的顾问,他甚至都不住在华盛顿,但他受到台湾地区领导人对待王室成员般的欢迎。 台湾《联合报》11日报道称,台美对此事都很低调。台方对外公布的信息和照片确实从未提到小保罗,但他曾在合影中入镜。对于台是否协助隐瞒小保罗的身份,台外事部门称,佩洛西访问团的费用由美国政府支付,台方仅提供“行政”支持。 52岁的小保罗是佩洛西唯一的儿子。福克斯新闻网称,美国很多媒体报道了佩洛西在太平洋上的一举一动,却不知为何未注意到她的儿子小保罗也在其中。但这则爆料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大量关注。有推特网友愤怒质疑佩洛西自己鲁莽访台,还要让美国纳税人给她儿子的行程付钱。 为什么佩洛西让儿子混进她的亚洲之行?美国“El American”新闻网称,小保罗是圣乔治生态矿业公司子公司的经理和Altair国际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两家公司都在矿业领域大举投资,尤其是钴和锂的开采,这两种金属对制造半导体和电池至关重要。而台湾地区、日本和韩国都是半导体的重要产地。福克斯新闻网称,小保罗还大量投资于新加坡的能源行业,那里恰是佩洛西亚洲行的一站。 10日,佩洛西被记者追问此事。她称:“他(小保罗)的角色是陪伴我。通常我们会邀请配偶,但不是所有人的配偶都能来。我为他(小保罗)在那里感到自豪。”佩洛西特意辩解,她儿子在旅行期间没有任何商业往来。但她等于已经承认,的确将儿子偷偷塞进了亚洲行中。 一家子都在捞钱 佩洛西所说的“不是所有人的配偶都能来”,被认为指的是她丈夫保罗·佩洛西当时正因酒驾丑闻需要出庭受审。“El American”新闻网称,保罗曾多次被指利用妻子作为众议院议长所获得的特权信息在股市中策划有利可图的交易。而小保罗似乎在追随他父亲的脚步。有美媒质疑,小保罗是否在亚洲之行中通过兜售影响力来为家族捞钱? 据《纽约邮报》报道,小保罗与至少五个因涉嫌欺诈而被调查的商业实体有关联,但他自己未被起诉。此前被问及有关利益冲突的问题时,佩洛西断然拒绝支持“禁止国会股票交易法案”。她以“我们是自由市场经济为由”,称“国会议员可以参与股票交易”。 美国知名新媒体“medium”10日称,这个国家最有权势的人之一用纳税人的钱去了一趟亚洲,还带着她的儿子一起,目的是让他所参与的企业获利,进而让他自己受益。推特上有一个专门追踪佩洛西股票交易的账号也就不足为奇。媒体人和政客们讨论为什么美国人对制度失去信任。我们都已经习惯了,不是吗?政客和他们的家人乐在其中,美国民众却继续因此受苦。 “偷鸡不成蚀把米” 当地时间10日,佩洛西带着与她一同窜台的国会议员召开记者会,为她的惹祸之行狡辩。佩洛西声称,她此行“没有偏离”美国的对台政策,还甩锅称“不记得”美国军方告诉过他们不要去台湾。她宣称美国不能允许中方在台岛周边的军事行为成为“新常态”。面对她执意窜台引发的令全世界都跟着担忧的局面,佩洛西9日却在接受CNBC采访时声称“值得”,扬言“不允许中国(大陆)孤立台湾”。 “美国既没有法律理由,也没有道德理由来决定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俄新社11日报道称,针对佩洛西的言论,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这样提醒她,并在社交媒体发文讽刺说,“显然,佩洛西前几天没有听到美国国务卿呼吁各国尊重所有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还是她认为这种逻辑不适用于美国?” 俄罗斯tsargrad电视台称,英国经济学家罗杰·布特尔在英媒撰文时提出一个观点:佩洛西比新冠病毒更可怕。他说,中美之间的冲突将成为全世界的“经济和军事噩梦”。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世界经济已经历困难,佩洛西窜台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比新冠病毒还要糟糕。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波11日在香港《南华早报》撰文说,历史并不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同样是失败者写的。佩洛西窜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者如何偷鸡不成蚀把米。此事给了北京一个展示军事能力的机会,同时为加强统一的努力提供动力。
面对国际冲突,中国愿做劝和促谈“助推器”
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中国的友好国家,俄乌至今仍未平息的战火令人忧心。“中方一向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一向站在和平、正义一边。”“一贯散布虚假信息和谎言的是美方,不是中方。中方始终从乌克兰问题的历史经纬和是非曲直出发,独立自主作出客观公正判断。”“中国最不愿看到冲突战争,同时也认为搞极限施压和制裁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火上浇油、激化矛盾。中方致力于劝和促谈。”乌克兰危机升级4个多月来,中方一再强调,愿做劝和促谈的“助推器”。而美英等少数西方国家却一再为俄乌冲突继续“拱火”,在世界上制造混乱的同时,也将经济衰落和社会分裂带到本国。认清这些问题的本质,可以帮助我们摆正心态,对中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有更深入的认知。 中方呼吁为当事方直接谈判创造有利氛围和条件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美西方等外部力量始终在经济、军事、外交等各领域增大冲突加剧的干预力度,逐渐将其演变为一场“代理人冲突”。6月中旬,美国又提出为乌克兰提供10亿美元的额外安全援助,特别是提供新的火炮、海防武器和先进的火箭系统,加大了国际社会参与政治化解这场冲突的难度。美联社等媒体统计说,加上俄乌冲突后美国这一单笔金额最大的军援,美已承诺向乌提供56亿美元的安全援助。 这样的“代理人冲突”存在着引发美俄或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直接军事冲突危机的现实可能性。考虑到多个北约国家与俄罗斯都拥有核武器这一现实,如果俄乌现有冲突无法缓解而且持续升温,欧洲范围内就不能完全排除更大灾难降临的可能性。当务之急是回归处理国际问题的理性和冷静,找出问题症结,劝和促谈,使欧洲区域出现的这场冲突能够及时控制住并有效化解掉。 欧洲国家结束冷战的最大成果,本应是创造一个真正能彻底埋葬欧洲分裂,实现欧洲最大范围统一的机会。然而,冷战后30余年,欧洲国际格局却是以将俄罗斯彻底隔绝于欧洲政治与安全进程而告终,由此导致了欧洲更加分裂的现状。欧洲主要国家构建“泛欧安全”的梦想,也因美国顽固推动北约扩大与转型而催生出的排他性、等级性安全架构而落空。俄罗斯作为欧洲大国的身份及其重大合理战略关切被彻底剥夺和蔑视,更是构成欧洲安全构建中时刻存在的“定时炸弹”。切实推动欧洲战略自主、理顺俄欧原本应有的关系,成为一劳永逸化解俄乌冲突和欧洲安全困局的根本出路。这也恰恰是中方所阐述的必须“彻底摒弃冷战思维”,重视和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通过谈判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立场的应有之义。同样,中方关于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基本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且这样的主张目前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更为迫切。 在美方的裹挟下,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失去构建战略自主的意愿,因北约“欲将俄罗斯驱离欧洲”而导致的欧洲大分裂悲剧目前看还会愈演愈烈。相比之下,中方关于俄乌冲突及欧洲安全困局化解的主张没有任何私利,站位客观公正,劝言相关各方按问题的是非曲直,相向而行磋商谈判,建设性地解决彼此纷争。 当地时间2月28日,在联合国大会关于乌克兰问题的紧急特别会议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就表示,乌克兰局势发生急剧变化,“是中方不愿看到的,也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从俄乌冲突升级之始,中方就表明立场,欢迎俄乌直接对话谈判,“乌克兰应当成为东西方沟通的桥梁,而不应成为大国对抗的前沿”,并呼吁“为当事方直接谈判创造有利氛围和条件,因为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中国“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的主张,不论是道义上还是现实层面都表明,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是推动当前俄乌冲突缓和而非扩大化的可靠力量。 布热津斯基说,美方应寻求中方的帮助 除了俄乌冲突外,如何解决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也是对国际社会的极大考验。在这两个重大事件的应对上,中方的作为同样体现出主持公道、劝和促谈的建设性作用。 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朝鲜半岛核问题是困扰东北亚安全的重大议题。该问题的关键症结是朝美之间的深刻敌对与朝鲜缺乏足够安全保障,其突出表现是美韩在半岛区域频频军演以及朝方进行核武器试验和导弹发射,外交领域则是相互指责。鉴于朝美之间直接对话存在困难,为缓解紧张局势,中方协调各方推动形成六方(中国、朝鲜、美国、韩国、日本和俄罗斯)会谈机制,以达成朝美之间及半岛相关方以对话磋商方式化解敌意或不信任及确保区域整体安全利益不受损害的目标。从2003年8月开始,在5年时间里,朝韩中美俄日六方在中国先后举行了六轮会谈,就各方核心安全关切进行深入交流,该机制对增进各方相互了解彼此立场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展示出中方劝和促谈的良好意愿。中国的外交创新,也让“北京六方会谈”成为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政治词汇。 2004年2月举行第二轮六方会谈时,各方为磋商出共同文件没日没夜地谈,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定。时任中国外长李肇星在和美国国务卿鲍威尔通话时还讲了“一口吃不成个胖子”的道理。2005年7月,在北京钓鱼台举行的第四轮六方会谈正赶上连续高温天,为防止参加六方会谈的各国代表和记者上火,中方专门准备了北京老百姓爱喝的绿豆汤。按照东道主的说法:“可不要小看这一碗秘制的绿豆汤,它绝对可以起到防暑去火的作用。”这一花絮充满了隐喻——在中国的斡旋和努力下,六方会谈的召开缓和了紧张的局势,减少了朝美擦枪走火的可能性,而绿豆汤的“去火”功效也得到六方代表的认同——中国促成六方会谈这样的谈判形式,为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确定了框架。 不过,在过去10年中,美国总体亚太战略出现聚焦于大国竞争的重大调整,其通过强化美韩、美日联盟加剧半岛紧张局势,并将固化韩日对美战略依赖的设想步步推进。美国2017年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既损害了半岛自身的稳定,更是直接将朝鲜半岛当成其谋求与中国战略竞争中获取所谓“优势”的棋子。 六方会谈确立的各项目标及同步对等平衡解决各方关切的原则,至今仍有指导意义。面对朝鲜半岛危机持续的复杂局面,中方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克制,坚持对话协商的正确方向,避免采取可能加剧紧张局势和导致误判的行动。中方还呼吁半岛问题的直接当事方,也就是美国和朝鲜应当尽早重启直接对话进程。美朝两国领导人2018年起举行多次会晤,就改善两国关系和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达成重要共识。此后,朝鲜作出关于暂停核试验和洲际弹道导弹试射的承诺,向半岛无核化迈出重要一步。当2021年美朝对话持续陷入僵局后,无核化进程停滞不前,半岛局势变数再次增多。 中国还是谈判解决伊核危机的坚决主张者。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2007年12月曾在《休斯敦纪事报》撰文说,中国强烈主张在与伊朗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应保持战略上的耐心。他认为,从中国的立场看,美国应避免被拖入与伊朗针锋相对的对抗之中,应把焦点放在通过谈判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上。这位睿智的美国战略家还表示,通过谈判(六方会谈)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努力和经验,可以用到解决伊朗核问题上来,并建议美方应寻求中方的帮助。 与朝鲜半岛安全困境源于美对朝敌对政策相似,伊朗核问题出现的根源是美对伊朗极限施压政策。2015年7月14日,经过艰难谈判,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根据伊核全面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国际社会相应解除对伊制裁。中国、联合国、欧盟等国家或组织对该计划予以支持。然而,换届后的美国特朗普政府却在2018年单方面突然退出该协议,转而对伊朗实施单方面制裁。对如此严肃的协议,美国“说退就退”的任性作为,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面对伊核协议再陷困局,根据事件的是非曲直,中方坚持公正、公道负责任的立场,并明确指出,“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持续对伊极限施压,是当前伊核危机的始作俑者”。美方对伊朗施加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的错误做法,也为政治外交解决伊朗核问题制造了障碍。 美国穷兵黩武、对外扩张是死路一条 众所周知,美国已成为国际秩序构建中最大的破坏性力量。它没有充分利用冷战后头10年国际格局关键转型时期,去推动建立真正最具包容性的区域及全球安全架构,相反,却始终走在对外穷兵黩武的邪路上。 这样的一个实力“超群”的国家在本世纪头20年深陷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泥潭,更让美国国内遭受近百年来罕见的多领域衰退、社会分裂,乃至在去年“国会山骚乱”后舆论担心“美国又再次濒于内战”。这表明,美国在国内外宣扬的软实力和硬实力都因其战略失当而遭受严重削弱。但美国却始终不吸取教训,反而在最近的G7峰会和北约峰会上反复宣扬“要击败俄罗斯”和“激烈挑战中国”的荒谬主张。 穷兵黩武、对外扩张是死路一条。一个懒于自我反省并执意在本国国内和其他区域制造动荡与分裂的美国,不可能不在未来招致溃败的宿命。我们认识或研判美国时,既要看清其实力仍处于一定优势,更要认识到其决策群体滥用自身实力,导致自我削弱并给很多国家和地区带来灾难与动荡的悲剧现实。任何脱离这些现实思考的“崇美”和“恐美”心态皆属病态。 当前值得关注的是,美方以俄乌冲突为由加快北约的亚太化转型进程。北约新版战略概念文件表明,该组织将在未来数年加大与亚太国家的合作力度。美国正试图以所谓“北约经验”完成对亚太区域安全架构的塑造过程。美方所有这些举动无一例外是在区域和全球层面加快针对中国的总体战略对抗布局。美方这种没有外部对手或敌人就不知道怎样规划对外战略的恶劣传统,导致其资源难以用于国内问题的化解,反而使其更难以劝说其他“盟友”为美国战略而牺牲自身的局面出现。一个在中东地区中小国家都接连遭受挫折溃败的美国,又如何能够在其挑起的与中方的竞争和对抗中获胜呢? 回到主题,在国际格局处于关键转变和国际性危机事件频现背景下,世界更需要和平与安宁,而非更激烈的纷争甚至战争。中国的外交理念与实践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希望,也给世界带来更多真正美好的期待。
佐科东亚之行首站到中国,印尼学者:中国是东盟搬不走的邻居
国家主席习近平26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同印尼总统佐科举行会谈。关注此次访问的外媒几乎都提到,佐科是北京冬奥会后中方接待的首位外国元首。在当天的会谈中,习近平也指出这一点,表示这“充分体现了双方对发展中印尼关系的高度重视”。两国元首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包括同意确立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大方向,打造发展中大国互利共赢的典范、共同发展的样板、南南合作的先锋等。面对疫情影响,中国和印尼双边贸易额逆势大幅增长,成为两国选对合作之路最直观的证明。然而,中国与另一地区发展中大国的战略性合作却让美国有些坐不住。14年都没去印尼的美军参联会主席在佐科启程访华前去了,说了些“应对中国挑战”的话,紧接着又跑到澳大利亚,声称该地区“绝大多数”国家都希望美军参与。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印尼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优素福·瓦南迪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们相信亚太的未来在于中国,而不是美国。” 发展中大国联合自强的典范 佐科此次访华是应习近平邀请。英国路透社称,佐科于25日深夜抵达北京,因为疫情原因,外国政要到访中国的情况比较罕见。26日,习近平与佐科在亲切友好气氛中举行会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佐科进行了会见。 虽然访问时间不长,但成果丰硕。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两国元首会晤联合新闻声明》,续签“一带一路”与“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合作谅解备忘录,并签署疫苗与基因联合研究、绿色发展、信息互换和执法、网络安全能力建设、海洋、印尼菠萝输华等领域合作文件。 “黄金机会”,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援引印尼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维加亚的话说,此次访问是印尼讨论各种经济议题的绝佳机会,尤其是涉及中国投资方面。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印尼项目主管大卫·恩格尔撰文称,在佐科的第五次访华之行中,两国领导人有值得强调的“精彩故事”——尽管存在一系列国际和国内复杂情况,但印尼和中国去年的双边贸易额突破1200亿美元,再次确认中国作为印尼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印尼从中国的进口额是美国对印尼出口总额的5倍。 习近平表示,双方战略互信日益巩固,政治、经济、人文、海上合作“四轮驱动”合作格局不断深化,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世界团结合作方面展现担当,积极有为,树立了发展中大国联合自强、互利共赢的典范。佐科说,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下,印尼和中国的良好合作体现了双方关系的战略性,对地区和世界都是正能量。印尼钦佩中国在扶贫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愿借鉴中方成功经验。 陪同佐科出访的印尼外长蕾特诺在行前说,两国元首的会谈将聚焦加强经济合作,特别是贸易和投资。习近平26日表示,中方愿积极参与建设印尼新首都和北加里曼丹工业园,扩大发展融资合作,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佐科则说,雅万高铁是印尼快速发展的象征,印尼愿同中方共同努力,确保雅万高铁按时竣工运行,使其成为两国友谊的又一丰碑。 中方支持印尼当好G20东道主 本次访华是佐科东亚三国之行的第一站,接下来他还将前往日本和韩国。不少媒体注意到,这次出访安排在11月的G20巴厘岛峰会之前。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内加拉对半岛电视台说,在面对疫情挑战的情况下,佐科将寻求G20国家领导人支持,出席这次峰会。 英国广播公司(BBC)称,印尼除了是今年G20轮值主席国,明年还将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负责在成员国之间协调地区和国际重大问题,其中包括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G20成员对这一战争的立场不同:美西方国家甚至不希望俄总统普京出席峰会,中国对此表示反对。因此,如何调解G20国家的不同立场,避免对立,如何协调东盟成员国保持团结、不选边站都将是印尼需要面对的棘手问题。 蕾特诺在行前表示:“在充满不健康竞争和多边主义价值不断被削弱的世界形势中,印尼将事实上更加积极地建立合作、团结与和平的精神。”印尼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部主任韦珍玉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面对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的糟糕影响以及俄乌冲突等议题,中国领导人出席对峰会的成功具有重大意义。 在26日的会谈中,习近平表示,当前世界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印尼要同舟共济,展现发展中大国责任担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为推进全球治理提供东方智慧,贡献亚洲力量。中国和印尼两国元首会晤联合新闻声明说,中方支持印尼当好G20东道主,佐科总统邀请习近平主席赴印尼出席G20巴厘岛峰会,习近平主席表示感谢并预祝峰会圆满成功。 美国坐不住了? 就在佐科启程访华的前一天,美军参联会主席米利正在印尼访问,这是自2008年迈克·马伦之后,美军参联会主席首次到访该国。英国《金融时报》称,米利的雅加达之行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让地区相信,美国打算在印太保持强大存在,以对抗中国。米利称,考虑到印尼的面积和地理位置,其对印太地区具有“战略重要性”。 有相关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表明美国对华表面竞争、实质对抗的态势会进一步强化,华盛顿迫切希望在中国周边塑造有利于美方的区域环境。东南亚国家一贯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然而美国现在已不愿看到一个既靠向美国、又靠向中国的东南亚。 《雅加达邮报》在报道佐科此访时写道:印尼和东南亚其他国家一样位于印太地区的中心,中国和美国一直在这里争夺影响力。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文化研究室主任许利平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把邀请佐科访华看作中美在东南亚的所谓“争夺”,格局有点小。中国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不是站在地缘政治角度,佐科访华也不是基于这一点,是由于双方内在发展的动力和需求,不针对第三方。 据《金融时报》报道,米利离开雅加达后又飞往悉尼,在那里和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诺一起参加地区军方领导人会议。谈到26日和27日的会议时,米利说,该地区“绝大多数”国家都希望美军参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大卫·恩格尔认为,中国和印尼之间的一个话题是美英澳三边安全联盟“奥库斯”(AUKUS)。他撰文称,雅加达对这一问题的担忧没有像北京那样用尖锐言辞强烈地表达出来。但中方将会知道,不论澳大利亚如何努力安抚,印尼对澳采购美英核潜艇的怀疑几乎肯定会持续下去。 优素福·瓦南迪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早年我同美国关系密切,每年都去美国交流访问,可以说是美国成就了我,但现在我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很失望。”韦珍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东盟国家和整个东南亚地区都不应让美国主导本国内政或地区政策。因为阿富汗和中东发生的事,对世界来说已是具体的教训。她说:“中国是东盟搬不走的邻居,幸运的是,这是一个很文明、令人尊敬的邻居。”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呼吁各国携手打击仇恨言论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20日在联大打击仇恨言论国际日非正式高级别会议上发言,呼吁各国坚持相互尊重,开展平等对话,携手打击仇恨言论。 张军说,中方支持联大举办高级别会议,纪念首个打击仇恨言论国际日。联大于2021年7月通过决议,将6月18日设立为打击仇恨言论国际日,中国是该决议共提国。 张军表示,应对和消除仇恨言论,各国要坚持相互尊重,开展平等对话。个别国家应汲取教训,认真反思,摒弃傲慢和偏见,切实尊重他国关切,不能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纵容仇恨言论,传播虚假信息。要秉持开放包容,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消除隔阂误解,破除仇恨言论滋生的土壤。各国要重视教育在消除仇恨言论方面发挥的基础性作用,培养青年一代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高民众的信息辨识和批判能力。政治领袖、新闻媒体更要承担起特殊责任,阻断仇恨言论的产生和传播,弘扬包容的和平文化。 张军说,仇恨言论侵蚀全人类共同价值,影响社会稳定,诱发暴力冲突,破坏和平与安全,阻碍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严重毒化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全球挑战的努力。对此,国际社会不能容忍。 在谈到污名化言论拖累抗疫进程时,张军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形形色色的污名化言论以及不实和虚假信息,引发新的“信息疫情”,严重干扰和破坏国际团结与抗疫合作。 张军指出,种族主义言论推高仇恨犯罪。当前,歧视非裔、仇恨亚裔等极端思潮泛滥不止,种族主义袭击事件频繁发生,令人痛心。另外,仇恨言论导致“伊斯兰恐惧症”愈演愈烈。为此,联大今年3月通过决议,将3月15日确定为打击“伊斯兰恐惧症”国际日。中方很荣幸成为决议共提国,与各方一道致力于消除仇恨言论,消除“伊斯兰恐惧症”。 张军说,面对全球性挑战,在联合国旗帜下加强团结、携手应对是根本出路。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努力,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