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枪支泛滥祸乱周边国家

  枪支泛滥是美国国内严重的社会痼疾,同时,从美国非法流入周边国家的枪支也造成周边国家涉枪暴力案件激增。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报道说,每年有大量枪支从美国运往墨西哥等拉美国家,这些枪支大多落入极端暴力组织和贩毒集团之手,给当地民众生命安全与地区稳定带来巨大负面外溢性影响。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美国迈阿密负责国土安全调查的特工安东尼·索尔兹伯里不久前表示,近期,从美国走私到海地等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家的武器数量大幅上升,走私枪支的类型也显著增加。索尔兹伯里认为,长期以来,从美国走私到海地的武器一直以手枪为主,但现在已经转向大口径武器。   索尔兹伯里说,这些枪支主要被非法组织成员购买,然后通过海运秘密运往海地等国。“如果这些武器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很容易造成大规模伤亡。”他还表示,武器非法流入会扰乱输入国社会环境,进一步破坏该地区稳定,最终增加美国边境管理压力。“事实上,美国政治中的枪支、难民等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相互关联的。”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报道称。非营利组织“海地圆桌会议”创始人莱奥妮·玛丽·赫曼廷认为,枪支泛滥令地区安全形势雪上加霜,动乱迫使海地人踏上背井离乡的危险旅程,因为他们认为与国内的危险程度相比,海上的危险要“小得多”。   事实上,美国非法武器流入给有关地区国家带来了严重的枪支暴力问题。路透社报道称,巴哈马和牙买加等国与枪支有关的凶杀案发生率持续上升,这和美国非法流入的枪支数量激增有明显关联。《牙买加观察家报》不久前在一篇题为《我们必须施加更大压力让美国合作阻止枪支流入》的文章中说,长期以来,牙买加和整个加勒比、拉丁美洲地区国家都感到,尽管他们为协助美国打击毒品犯罪付出了很多,但美国在控制其国内枪支、子弹非法流入周边国家一事上却无所作为。   加拿大多家媒体报道,尽管加拿大控枪法律较为严格,但来自美国的非法枪支走私问题仍很严峻。多伦多警察局副局长迈伦·德姆基在2022年2月的枪支暴力听证会上表示:“多伦多的治安问题和来自美国的手枪流入息息相关。”他说,2021年多伦多“非法采购的犯罪手枪中有86%来自美国”。   墨西哥国家统计和地理研究所分析认为,由美国走私进入墨西哥的枪支是墨枪支谋杀率大幅上升的元凶。墨西哥政府估计,过去10年中,超过200万支枪通过墨美边界里奥格兰德河非法贩运至墨西哥。在此期间,墨西哥发生了超过25万起谋杀案,其中2/3以上涉及枪支。墨政府称,从犯罪现场追缴的枪支中有70%至90%是从美国走私到墨西哥的,其中大部分由史密斯—韦森、世纪国际武器、科尔特、斯特姆—鲁格等美国枪支制造商生产。   2021年8月,墨西哥政府起诉了包括史密斯—韦森在内的一批主要枪支制造商,指控他们“为墨西哥非法枪支贩运提供便利”,要求美国相关公司采取行动制止贩运活动,包括“监控和约束其分销系统”,并向墨西哥支付赔偿金,但始终未得到正面答复。   墨西哥外交部法律顾问亚历杭德罗·赛洛里奥表示,美国无节制地生产海量枪支,且枪支销售管控非常松懈,仅在墨美边境线就有近1万家枪支商店。墨西哥驻美国埃尔帕索总领事毛里西奥·伊巴拉·庞塞·德莱昂说,每年由美国流入墨西哥的武器都进入了犯罪组织,为不法分子犯下各种罪行提供了便利。“最终,这会影响到每个人。平民、警察、士兵……越来越多的人正不幸死去。”伊巴拉说。

再添实锤!美国深度介入乌克兰危机

  由美国一手挑起的乌克兰危机眼看快打了整整一年了。   其间,美国一边拉着北约盟友源源不断地军事援助乌克兰,输送的军火从最初的单兵防御武器升格到了备受争议的先进主战坦克;一边却又反复澄清自己“不是交战方”,也不会教乌克兰人“怎么打”。   虽然这套谎话早就被事实无数次戳破,但美国媒体的最新爆料还是足以让人大吃一惊。   是不是“局外人”,看事实   近日,《华盛顿邮报》对乌克兰军队使用西方援乌武器的细节做了详细披露。   报道称,在过去几个月里,乌军使用美国及其盟国提供的“海马斯”等火箭炮系统打击了若干俄军“高价值目标”。而据乌方官员透露,如果没有美国从欧洲其他地方提供的具体坐标,乌军难以实施精准打击。   报道认为,这种此前从未公开的信息表明,五角大楼在乌克兰危机中实际上“扮演了更深层和更积极的角色”。   《华盛顿邮报》:五角大楼发言人帕特里克·赖德称,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承认与乌克兰共享情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优化了分享信息的方式”。他表示:“乌克兰人负责寻找目标,对它们进行优先排序,然后决定打击哪些目标。打击行动不是由美国批准,我们也不参与对打击目标的选择。”   在乌克兰危机中,华盛顿一直试图把自己塑造成“局外人”,而克里姆林宫多次指责美国及其主导的北约在借助乌克兰发动针对俄罗斯的“代理人战争”。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曾明确指出,北约实际上正在通过武装代理人的方式,与俄罗斯进行一场战争。   俄罗斯政治学家马尔科夫也指出,美国已经熟练掌握了一套流程,躲在别人的背后、利用别人的手发动“代理人战争”。   “美国掌控着乌克兰军队,但撒谎说乌克兰军队在自主战斗。美国为乌克兰提供大量重要的情报,实际上是参与了冲突。”   马尔科夫   白宫方面曾辩称,这只是俄乌之间的冲突,美国和北约并未牵涉其中,因为“我们没有在那里打仗”。   但对于白宫的说法,即使“自己人”也不买账。   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主持人查克·托德看来,美国不仅在利用乌克兰打“代理人战争”,还有“长期参战”的趋势。      持这种看法的,还包括北约盟国的领导人。   克罗地亚总统米拉诺维奇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直言,美国和北约正在借助乌克兰对俄罗斯发动“代理人战争”。      要把战火烧到俄罗斯?   乌克兰,只是美国利用的又一个“代理人”。   多年来,美国在世界各地进行形形色色的“代理人战争”,规模和数量超乎人们的想象。   有美媒此前披露,仅在2017年至2020年间,美国就通过一个名为“127e”的秘密项目,在全球开展了至少23次“代理人战争”,其中至少14次发生在中东和亚太地区。   这些行动无一例外地利用外国军队和非正规军,针对“美国的敌人”执行美国确定的任务,美方则在背后为其提供武器、训练和情报支持。...

美知名调查记者爆料“北溪”管道是美方秘密炸掉的,中方回应

  据报道,美国知名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发布文章爆料,通过大量细节描绘和情节经过得出结论,确定去年9月遭到人为破坏的、从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是美国情报部门和美军人员秘密炸掉的。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10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相关问询时表示,中方已注意到相关报道,“北溪”天然气管线是重大跨国基础设施,有关爆炸事件对全球能源市场和全球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如果赫什的调查报告属实,这是不可接受,并且必须受到追责的行为。美方应当向世界作出负责任的交代。”毛宁说。   在当天举行的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对于上述调查报告,美方一些一贯标榜自由专业公正的媒体鲜有提及,发言人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对此,毛宁表示,事实上,这种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只能证明有关媒体并不关心什么事实真相,他们对真正重要的真相装聋作哑,而高声渲染炒作的往往不是真相,而是虚假叙事。

20年前美国撒下弥天大谎,老底被“自己人”揭穿!

  “我们向你们展示的一切,都是基于可靠信息的事实和结论,证实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03年2月5日的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一名美国高官神情严肃地举起一管粉末,向世界展示证据。   然而,数年后,这名高官被认为公然撒下弥天大谎。这个“世纪谎言”带来的高昂且不可挽回的代价,是20多万平民死亡、250万人沦为难民。   说谎的人,是2021年因新冠并发症去世的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      一场20年前的伪证   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刚过去不久,美国曾发生另一起引人关注的袭击。   当时,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达施勒、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莱希以及多家主流美媒,曾相继收到含有炭疽孢子的危险信件,17人相继感染,最终5人丧命。随着唯一的嫌疑人自杀,案件不了了之。   两年后,美国的“代言人”鲍威尔在安理会出示了一小管不明粉末,声称里面是经提纯干燥的炭疽杆菌粉末,不到一茶匙就足以“瘫痪”美国参议院,甚至能“杀死”会议现场的数百人。   他指出,这样的“病原”粉末,伊拉克“承认有8500升”,甚至可能“多达25000升”。美媒统计,在那场发言中,鲍威尔先后提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17次之多。   2003年2月5日,时任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举起试管,作为指控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   既然炭疽杆菌威力如此惊人,一连串疑问随之而来。   出席安理会会议这种高级别场合,鲍威尔先生是如何大摇大摆地将致命病原带入会场的?   试问美国,是否能保证试管绝对密封无破损,或不会出现突发情况导致病原泄露?为何鲍威尔徒手拿起试管,并无特别的防护措施?   面对鲍威尔所描述的危险情况,难道说,仗着自己是美国高官就可以不对现场人员预警? 这置与会人员的安全于何地?   显然,这些问题不在美国考虑范围内。   “美国甚至没道歉”   事实上,鲍威尔的“精彩表演”并未说服安理会。但一个多月后,美英联军仍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在未获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入侵了伊拉克,粗暴地改写了一个国家的历史。   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伊拉克满地狼烟、生灵涂炭。然而,美军把这个国家翻了个底朝天,至今仍未拿出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   鲍威尔的谎言,激怒了伊拉克人。   2008年12月,下令进攻伊拉克的美国时任总统小布什,在离任前到访伊拉克并与时任伊总理马利基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   在小布什宣称“伊拉克战争对于世界和平有必要”时,28岁的伊拉克记者蒙塔泽尔·扎伊迪,站起身来。      他脱下两只鞋向小布什奋力扔去,并高喊“这是伊拉克人的礼物,这是告别之吻”,“为了那些孤儿寡母和所有在伊拉克被杀害的人!”   对人扔鞋,是阿拉伯文化中最具侮辱性的行为之一。扎伊迪由此经受了一场牢狱之灾。但伊拉克人将他视为敢往美国总统头上扔鞋的“英雄”。...

美国知名记者爆“拜登下令秘密炸掉北溪管道”,白宫紧急回应

  近日,美国一名知名记者发布文章爆出大猛料,称去年9月遭到人为破坏的从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是美国总统拜登下令让美国情报部门和美军人员秘密炸掉的。   这名爆料的记者名叫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今年85岁。他曾因揭露美军在越战中屠杀大量平民的重大丑闻而获得过美国的普利策新闻奖,他还曾揭露过美军在伊拉克虐囚等丑闻。因此,这位记者如今对美国秘密炸掉“北溪” 管道的爆料,很快就引起了舆论的关注——而且他长达5000字的文章内容十分详实,包含了许多细节。   然而,美国白宫在针对此事的最新回应中却表示,赫什的指控纯属捏造。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艾德丽安·沃森(Adrienne Watson)在当地时间周三通过邮件对媒体表示,赫什揭露拜登和美方人员秘密炸毁“北溪”管道的文章“完全虚假和纯属捏造”。   不过,这名发言人并没有就赫什那篇长达5000字且包含了大量细节的博客文章中,究竟哪里“虚假”,又哪里是“捏造”,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随后,美国中情局和国务院的发言人也给出了类似的回应,称赫什的文章是“虚假”的,但他们同样没有明说赫什的说法到底哪里不属实。   被赫什揭露当时支持美方这一行动,并可能从中获利巨大的挪威方面,也用同样的表述否认了此事。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报道了白宫这一回应的路透社以及法新社等西方媒体,目前都没敢直接咬定赫什的文章是“虚假”的。   这两家媒体反而提醒说,去年9月在瑞典和丹麦的专属经济区的那些爆炸发生后,两国虽然通过调查认定了爆炸是人为的,但一直没说出到底谁才是幕后黑手。   法新社甚至还将赫什对此事的分析介绍了一番,称赫什认为美国政府之所以秘密炸掉“北溪”管道,是为了切断俄罗斯的经济来源,同时也是为了让需要天然气的西欧国家不去依赖俄罗斯。而且,拜登自己也曾在俄罗斯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前表示,如果俄罗斯动武,美国就不会允许“北溪”管道开张运营。   另外,法新社和路透社的报道还都介绍了一番赫什的履历,比如他当年揭露美军屠杀越南平民并因此获得普利策新闻奖。   目前,在美国的社交媒体“推特”上,不少网民认为赫什对美国政府炸掉“北溪”的爆料是可信的,因为他列举了大量的细节。但也有人对赫什的文章内容持怀疑态度,因为他的这些说法都来自匿名消息人士。   赫什的爆料还引发了美国的又一轮党争。亲共和党的右翼媒体和网络大V 就在利用赫什这篇文章抨击拜登“绕开国会”秘密炸毁“北溪”的做法不负责任、煽动战争和甩锅给俄罗斯。而为拜登辩解的人则指控赫什是被俄罗斯和共和党的“阴谋论者”给欺骗利用了。      最后,虽然“北溪”管道爆炸的事与咱们中国人看似没啥关系,但鉴于美国政府和媒体连日来不断将一个被不可抗拒的风力吹跑的中国气象气球,带节奏污蔑成是一个“触及全球的间谍项目”,以及“美国污蔑他人的事情,一定自己干过”这么一个定律,耿直哥觉得,美国政府就别“贼喊捉贼”了,还是让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赶紧去查查白宫下令秘密炸毁“北溪”的事情吧。

屡提中国,大谈成绩,被骂骗子…拜登国情咨文很上头

  当地时间2月7日晚9点,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其任上第二次国情咨文。这也是拜登总统任期内第一次在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发表讲话。   在这场长达70多分钟的演讲中,拜登“喊话”中国,推销经济“成绩单”,为无法解决美国国内各类顽疾找足理由。在民主党人为其欢呼的同时,针锋相对的共和党人却多次发出嘘声,甚至有人对着拜登大喊“骗子”。   谈中国,强调“赢得竞争”   拜登首先对到场听他演讲的议员表示感谢,并转身与坐在他身后的新任共和党籍众议长麦卡锡握手致意。   在演讲中,拜登多次提及中国。他表示,自己已向中方明确表示美国“寻求竞争,而不是冲突”。   拜登说,“我们正在进行的投资使美国更强大,我不会为此道歉。(让我们)投资于美国的创新,投资于着眼未来的行业,投资于中国政府打算主导的行业。投资于我们的盟友,与之合作,保护我们的先进技术,不让它们被用来对付我们”。   “今天,我们处于几十年来与中国或世界其他国家竞争的最有利地位。我致力于与中国合作,促进美国利益”,他表示。   拜登进一步声言,如果美国的主权受到“威胁”,“我们将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国家。”他强调要“赢得与中国的竞争”,就要“让我们所有人团结起来”。   谈财政赤字,被骂“骗子”   在国情咨文中,拜登呼吁美国国会提高债务上限,并将庞大的预算赤字归咎于特朗普政府。“在上届政府的领导下,美国的赤字连续四年上升……仅靠一届政府就增加了耗时200多年积累的全部政府债务的近25%。”   “这就是事实,看看吧……”然而,拜登话音刚落,现场就响起了共和党人的嘘声。   当拜登接下来指责一些共和党人想要削减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时,现场的嘘声再次爆发。共和党众议员玛乔丽·泰勒·格林还站起来对拜登比出“喝倒彩”的手势并大喊道:“骗子”!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在社交媒体上火速回应称,虽然拜登试图在演讲时表现得和气一些,但他还是对着麦克风大喊大叫,“也许应该有人走上讲台,拍拍他的肩膀,说:‘冷静点!’”   《纽约时报》注意到,尽管麦卡锡承诺不会像其前任佩洛西一样,在总统发言时做出撕毁演讲稿的戏剧性举动,但拜登整场讲话期间,麦卡锡看起来“时而困倦,时而恼怒”。      谈经济,呼吁“买美国货”   拜登还不忘大力推销自己的经济“成绩单” 。他强调,本届美国政府上台以来,为美国人创造了1200万个新就业机会。   谈及困扰美国的高通胀、高物价,他表示,疫情搅乱供应链,通胀成为全球问题,而俄乌危机加剧能源和食物供应短缺。但他同时认为,如今美国的油价正在下降。   《纽约时报》注意到,当拜登列出所谓经济成就时,共和党人没有鼓掌。CNN则指出,拜登没有提到的是,美国现今的油价比他刚上任时高得多。   “买美国货”是拜登此次发出的另一呼吁 。美媒称,拜登政府正着手在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半导体制造领域投入巨额资金。拜登此次在讲话中强调,从木材、玻璃到光纤电缆,在他的任期内,“美国的道路、桥梁和高速公路都将用美国制造的产品。”   《纽约时报》对此评论称,欧盟和亚洲一些国家及地区对“买美国货”相关条款感到非常不满,因为这些条款让本国企业陷入亏损,而拜登此番讲话,显然将加剧这些企业的困境。   谈美国“顽疾”,或遭对手追责   在演讲中,拜登承认,美国正与枪支暴力、边境非法移民、堕胎等诸多问题作斗争。...

拜登演讲鼓吹《芯片和科学法案》,声称“正确保美供应链始于美国”

  美东时间2月7日21时许,美国总统拜登在美国会大厦发表就任总统以来的第二场国情咨文演讲,这也是美国共和党入主众议院后拜登首次发表国情咨文演讲。根据美国白宫网站发布的演讲稿,拜登在谈到美国国会去年通过的《芯片和科学法案》时声称,“我们正在确保美国的供应链始于美国”。      根据演讲稿内容,拜登表示,“美国曾经生产全球40%的芯片,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失去了优势,产量下降到只有10%。我们都见证了新冠疫情期间海外芯片工厂关闭期间发生的情况”。   拜登继续称,“如今,生产每辆汽车需要多达3000个芯片。美国的汽车生产商因为没有足够的芯片而无法生产足够的汽车。汽车价格上涨,从冰箱到手机的一切也都是如此”。   拜登接着说,“我们不能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两党一起通过了《芯片和科学法案》。我们正在确保美国的供应链始于美国”。   2022年7月27日,美国会参议院以64票赞成,33票反对的结果通过《芯片和科学法案》。同年8月9日,拜登将《芯片和科学法案》签署成法律,他当时在法案签署仪式上的讲话中多次明确提到中国。该法案向在美国的芯片制造企业提供巨额补贴的同时,要求这些企业必须同意“不在中国发展精密芯片的制造”。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当时回应称,美国这个法案宣称旨在提升美科技和芯片业竞争力,但却对美国本土芯片产业提供巨额补贴,推行差异化产业扶持政策,包含一些限制有关企业在华正常投资与经贸活动、中美正常科技合作的条款,将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造成扭曲,对国际贸易造成扰乱,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该法所谓“保护措施”,呈现出浓厚的地缘政治色彩,是美国大搞经济胁迫的又一例证。

国际热评:亚太不是地缘对抗的角斗场

  近期,美国和北约官员扎堆到访亚太地区,大谈“中国挑战”,频提“同盟”与“延伸威慑”。   当地时间2023年1月31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左)在东京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握手。   美国拉上北约欲搅乱亚太,暴露出四大意图:其一,为维护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地位,不断制造事端;其二,抛出“延伸威慑”诱饵,试图强化对地区军事控制,建立同盟;其三,执迷于大国战略竞争体系,打着加强合作的旗号搭建防线强化“第一岛链”,试图形成“围堵中国”战线;其四,试图加速推动北约转向“亚太化”、将“新冷战”思维引入亚太地区。   当地时间2023年2月2日,菲律宾马尼拉,示威者高喊口号,抗议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的访问。   美国和北约的做法不得人心,引起区域内各方反对:韩国和菲律宾民众集会,抗议美国的军事存在;韩媒更是直言北约带来的“核诱饵”是“毒药”般的存在。   亚太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离不开地区各国共同努力,构建和平合作、稳定繁荣的环境。亚太不是美西方制造对抗的“桥头堡”,对于美国和北约想搞乱亚太的不良居心,地区国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警惕!对付中国,麦卡锡有意“培养队伍和新人”

  编者的话:新一届美国国会已运转了一个多月。这期间,对华“秀强硬”成了部分众议员的“拿手好戏”。从成立“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到试图限制美国向中国出售战略石油储备,从为捞取好处频打“台湾牌”到炒作“2025年中美开战”,从胁迫拜登政府打压中国再到利用中国议题制衡拜登,在新当选众议长凯文·麦卡锡的带领下,这些美国政客在涉台、人权等问题上对华的调门越来越偏激,也越来越无政治底线。去年中期选举,共和党以微弱优势赢得众议院的控制权,这让美国众议院在对华强硬方面又多了一些“共和党烙印”。“共和党烙印”日益凸显,已引发美国各界的质疑和担忧。     对付中国,麦卡锡有意“培养队伍和新人”   麦卡锡在当选众议长的第一周时间内,不仅成立“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还禁止美国将战略石油储备出售给中国。当地时间1月10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65票对65票的压倒性表决结果批准成立“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12日,一项名为《保护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法》的法案又在众议院以331票支持、97票反对获得通过。据报道,该法案禁止把从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中释出的石油出售给任何受中国官方控制、所有或影响的实体,除非能确保这些石油不会出口到中国,而“所有的反对票都来自民主党”。   从2020年成立“中国工作小组”到现在的“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为对付中国,麦卡锡费了不少心思,也在有意“培养队伍和新人”。在众议院发表具有煽动性讲话时,麦卡锡表示“过去数十年来美国通过各项政策,让中国加入国际体系,但作为回报,中国输出了压迫、咄咄逼人的行为和反美主义”。在对中国进行毫无根据的污蔑时,他说:“今天,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不断增长,我们不能再彼此内斗……我听到两党同事都在讨论共产主义中国所构成的威胁非常严峻。我完全同意。这个议题超越了我们的政党,而成立特设委员会是应对这个问题的最好途径。”他还在推特上渲染说,该委员会将“曝光和打击中国对美国的网络、贸易和军事威胁”。   在美国空军四星上将迈克·米尼汉日前臆测所谓“2025年中美开战”后,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新任主席迈克尔·麦考尔就急着炒作这一话题。来自共和党的麦考尔近日表示,要进一步阻止美国与中国的科技产业往来。2020年5月,麦考尔被麦卡锡任命为“中国工作小组”主席后,就试图将新冠病毒的起源栽赃给中国。同一年,他呼吁对涉嫌在美国大学从事间谍活动和虚假信息活动的中国人士展开调查。麦考尔利用“中国工作小组”主席身份,还在涉疆、涉台等问题上攻击和抹黑中国。去年6月10日,麦考尔主持“中国工作小组”圆桌会议,讨论打压中国芯片进口的问题。此前一天,他还言辞激烈地施压拜登政府,让美国继续打压中国的太阳能产业。   《环球时报》在美国去年中期选举前曾重点介绍过几位“80后”众议员,其中包括特朗普的“铁粉”爱丽丝·斯蒂芬尼克、嫌佩洛西“不够反华”的盖伊·瑞森绍尔、扬言对中国“欠债不还”的布莱恩·马斯特和痴迷于冷战狂想的迈克·加拉格尔等。中期选举后,这几人不仅获得连任,有的还占据一些重要位置,如斯蒂芬尼克继续担任国会众议院共和党党团主席,瑞森绍尔为军事心理健康工作组联合主席。这其中,最夺人眼球的还是出生于1984年的加拉格尔,可以说,他颇受1965年出生的麦卡锡“器重”。2020年5月,时任众议院共和党领袖的麦卡锡为应对“跨领域的新旧中国威胁”成立“中国工作小组”时,“逢华必反”的加拉格尔和“70后”安迪·巴尔就位列15名初始成员之中。中美两国的国际问题学者都认为,由他牵头新成立的“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将会推出更多反华法案。   安迪·巴尔也是“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的新成员,此外,他还担任过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金融机构和货币政策小组的负责人。律师出身的安迪·巴尔在投票支持成立特设委员会的演讲中大肆渲染,称“美国企业和投资者助长了中国的‘恶行’”。他2021年提出一项议案,鼓动美国专门调查所谓中国“在教育领域的间谍活动”。前不久,安迪·巴尔还别有用心地发表了一段拜年视频,他表示:“新年快乐!致美国华侨和华裔美国人。向我在中国出生的美国叔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成员达林·拉胡德出生于1968年7月5日,早年也担任过律师。2017年,拉胡德曾以众议院“美中工作小组”联合主席的身份访华。相关资料显示,成立于2005年的众议院“美中工作小组”是一个旨在促进美国国会议员对亚洲,特别是对华关系理解的跨党派非正式组织。疫情暴发前,“美中工作小组”代表团曾多次访华,与中国领导人、政府官员和经济界人士就美中两国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交换意见和看法,扮演着沟通中美关系的重要角色。按理说,达林·拉胡德本应对中国有更多亲身了解,为推动中美关系发挥一些积极作用,但他的对华言论却背道而驰。2022年中期选举前,在与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对话时,达林·拉胡德妄言:“尽管中国采取了强烈的反制措施,但我认为在(佩洛西窜台)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被中国欺负。”他还多次就所谓新疆人权问题和中美贸易问题说三道四。   他们打着“反华”旗号,背后是各有所图   在众议院各委员会主席名单中,还有多位对华强硬派人物。如担任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迈克·罗杰斯经常炒作“中国威胁论”;担任众议院监督和问责委员会主席的詹姆斯·科默疫情期间炒作“中国实验室泄漏病毒”;担任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的马克·格林曾提案,鼓动特定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到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并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充满敌意。此外,有分析认为,相较于民主党议员更关注的涉疆、涉港以及人权等问题,共和党议员更关注军事对抗等问题。   谈到美国众议院中的对华强硬派,特别是最近几位异常活跃的共和党议员,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副所长、研究员袁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美国一些人忌惮中国拥有改变国际秩序的想法与能力,因此受霸权主义思维主导的美国战略界、政界焦虑感上升,遏制中国成为主流共识。美国一直企图将其所奉行的“自由主义价值观”输出到全世界,但当下更多发展中国家欣赏中国的价值观体系与治理模式,而美国社会持续撕裂、政治极化现象凸显,这让美国在对外扩张时遭遇美式价值观崩塌的危机,因此美国政客感到了意识形态层面的压力。   袁征认为,西方媒体近年来恶意大肆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引导民众产生反华情绪和焦虑感。在此背景下,为赢得选票,一些美国政客以“反华”姿态来迎合选民感受。同时,许多共和党议员并不了解中国,而他们之所以针对中国,是出于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他们试图通过提出反华议案来对民主党以及拜登政府形成牵制。特别是美国国内矛盾与政坛乱象难以调和,所以美国政客通过在外部树敌来缓解国内压力,利用“中国问题”助推国内政治议程,渲染自身政绩。还有些议员认为“反华”成本低、政治风险小,投票支持反华议案是一种“政治正确”。   长期研究美国国会的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强舸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正是由于美国的内部混乱无计平息,新一届国会议员才更要用国外的问题来加大关注度。尤其是经验相对少的新晋议员,他们兑现向选民承诺的资源和能力还不足,对一些人来说,“骂中国”反而是一个容易做并能够博出位的“好选择”。他认为,年轻的共和党众议员人微言轻,很难酝酿出针对中国的大事件,他们只能在舆论上造势,并不会对中国产生多少实质影响。   “让反华政客付出更大代价”   一些美国舆论认为,国会共和党人对华采取更强硬立场,将进一步导致美中双边关系的不稳定。《华盛顿邮报》刊文称,“在中国问题上,美国国会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但华盛顿的政客对此不在乎。美国对华筑高墙,却让本国企业遭受数十亿美元的损失。”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近日在报道“进步派正在打造自己的政策议程”时分析说,民主党左翼将在国会拥有更大影响力,包括在外交政策方面。文章称,国会进步核心小组的阵容将扩大到上百人。针对华盛顿“鹰派”在涉台等问题上的对华政策,进步派也在酝酿新的反对意见。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研究主任迈克尔·奥汉隆等美国学者也认为,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在中国问题上的“政治优越感”会破坏美中关系。   在袁征看来,麦卡锡在对华认知上存在偏差,不能客观地看待中国的崛起,这将导致以他为首的一批极右翼反华议员采取偏激行动,可能会在涉台、涉疆、涉港、南海、人权等问题上的操弄更加极端、非理性,这反而会给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带来负面影响。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众议院对华强硬言行将激发中国百姓的爱国主义热情,让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美国霸权主义的丑恶嘴脸,增强中国内部的凝聚力。   “在对华问题上主张强硬的‘鹰派’议员未必都是顽固的反华分子。”袁征分析说,严格意义上讲,参议院的死硬反华分子不会超过20人,众议院的死硬反华分子不超过50人。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许多“鹰派”议员并未到访过中国,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多源自西方媒体戴着“有色眼镜”的报道,因此,中国首先可以多与他们进行对话和交流,甚至邀请他们来华参观,让他们多角度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内政外交和价值观念,不仅要纠偏他们“中国不堪”的假想,还要让他们认识到美国文明也只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不同文明和国家间要相互尊重。   袁征表示:“如果对话的方式不奏效,那么可以从议员的选区入手,让那些与中国有商业联系的企业和个人去和议员沟通,因为议员最在乎选民中最重要利益群体的想法。一些对华‘鹰派’议员并不会马上改变强硬态度,但会在一些涉华问题上缓和语气和立场。”他建议,对那些不讲道理的顽固反华分子,可以对他们进行“冷处理”、不予理睬,过度关注反而成为他们的政治资本。   对加拉格尔这样有些影响力的活跃反华派,袁征建议,可以在平时给他们“记一笔账”,并在关键时候予以痛击,如限制议员所有亲属与中国往来,制裁与他有关联的所有企业,这同时还能对其他议员起到威慑作用,让他们在采取极端反华态度时有所忌惮。   相关学者认为,随着中国不断强大,反华政客受到的惩罚会更沉重,代价会更大。一些跨国企业考虑到涉华业务,不再有意聘用那些被中方制裁的政客。中方还可以挖掘大数据,惩治与这些政客相关的公司、机构等。充分掌握他们之间的相关性后,能更加有效地打击这些政客,反制手段也能更有威慑力。   强舸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2024年将迎来大选,如果共和党政客将过多精力放在中国议题上,那么将会牵扯他们的大量资源和精力。他同时认为,本次共和党仅以微弱优势赢得众议院控制权,并且麦卡锡经过15轮表决才当选众议长,弱势议长身份以及两党相争,都可能会大大限制麦卡锡的“搞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