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驳斥岸田文雄“改变现状”言论:日方沉迷于挑动制造阵营对抗
在1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5日接受采访时点名中国和俄罗斯,称不允许凭借实力单方面改变现状。七国集团(G7)广岛峰会将就此向国际社会发出强烈信号。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称,作为此次七国集团峰会的东道主,日方沉迷于挑动和制造阵营对抗,损害地区利益,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本作为今年G7轮值主席国,肯定要引领话题。岸田的表态把中俄相提并论,隐含着他要将乌克兰危机“东亚化”的险恶用心,并借此渲染“中国威胁论”。同时,岸田说“G7峰会将就此向国际社会发出强烈信号”,这是把中俄与整个国际社会对立起来,可谓“狼子野心”。说到底,日本是要制造事端,割裂国际社会,破坏世界和平稳定。 同日,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在北京与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首次使用中日防务部门海空联络机制直通电话进行通话,就两国和两国防务关系交换了意见。国防部网站称,直通电话的建成和启用,将有效充实两国防务部门沟通渠道,加强双方海空危机管控能力,有利于进一步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日本共同社称,该热线是旨在避免日本自卫队与中国军队在东海等地出现偶发性冲突等不测事态的相互通报机制“海空联络机制”的核心。 一位中国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期日方在台湾问题等敏感话题上大放厥词,接连炒作中国舰艇在日本周边的正常演训活动。中日两国防长利用刚开通的海空联络机制直通电话通话,释放了两国防务部门有意管控分歧、维护稳定、避免危机的信号。
伊朗舰队环球航行途径美国“后院” 伊海军司令:对美国的又一记耳光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5月14日,伊朗海军第86舰队抵达阿曼西南部的塞拉莱港,由此结束了为期8个月的环球航行。报道称,该舰队航行期间曾停靠美国“后院”,遭到美方密切监视。 伊朗海军第86舰队由伊朗自主制造的“达纳”号驱逐舰和“马克兰”号补给舰组成。该舰队自2022年9月以来一直在世界各地航行,现已行驶63000多公里,创下伊朗军舰航行里程的新纪录。 此前,美国曾对巴西和巴拿马施压,要求两国政府拒绝伊朗军舰的靠港访问请求,还威胁称,如果伊朗舰队驶过巴拿马运河,将对该国实施新一轮制裁。然而,巴西政府最终还是批准了这两艘军舰的靠港请求,巴拿马政府也于2月7日表示,只要伊朗海军舰艇遵守国际准则,就可获准通过巴拿马运河。 航行期间,该舰队遭到了美国军方的密切监视。美国国务院表示,对伊朗军舰靠泊里约热内卢一事“深感失望”,美国负责西半球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布莱恩·尼科尔斯称,伊朗的船只“在我们的半球没有立足之地”。报道对这一言论予以抨击,称整个西半球都是美国专属安全领域这一想法,是重蹈19世纪门罗主义的覆辙。 5月14日,伊朗海军司令沙赫拉姆·伊朗尼谈及第伊朗海军86舰队的环球之旅时称,美国的威胁只不过是空洞的“咆哮”。“他们甚至无法阻止我们的舰队驶入巴拿马运河……这是对美国的又一记耳光。”
美国“种族主义之癌”深入骨髓 白人至上主义势力日益膨胀
在有着蓄奴黑历史的美国,种族主义有深厚的生存土壤。从昔日罪恶的奴隶贸易、驱赶屠杀印第安人,到今天非洲裔等少数族裔的恶劣处境和悲惨遭遇,美国系统性、普遍性的种族主义痼疾难除。美国白人至上主义势力更是日益膨胀,并走向极端化和暴力化。 2022年12月,美国联邦调查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美报告7200多起仇恨犯罪案件,不过实际数字应该更高。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仇恨与极端主义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仇恨犯罪调查报告,涵盖了美国18个州和首都华盛顿共计1.96亿人口数据,显示2021年,仅这些地区的仇恨犯罪就有8896起,高于美国联邦调查局公布的同期全国数据。不仅是非洲裔美国人,拉美裔和亚裔也长期遭受种族歧视,生命安全不能得到保证。 分析人士指出,在布法罗市枪击事件一年后,自诩为“民主灯塔”的美国,在面对少数族裔遭遇的系统性和普遍性种族歧视时,仍然难言公平正义。对少数族裔的歧视、压榨、迫害等体现在医疗、教育、就业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种族主义之癌”已经深入骨髓,而美国政府却始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顽瘴痼疾。民主党只在选举时需要少数族裔的选票,其他时候并不正视和解决这一群体的诉求;共和党持续表现出的“白人至上”倾向,对歧视少数族裔群体的行为更是推波助澜。若美国政府和政客们依旧对此放任不管,甚至推波助澜,美国少数族裔恐将继续被根深蒂固的系统性种族主义压迫。
呵,美军高层太能扯:美债务违约危及美军工资,有利于中国
“五角大楼高层:美债务违约对军队不利,对中国有利”。美国债务违约问题迟迟没有解决方案,美国政治新闻网11日又以此为题炒作美军方表态,包括美防长奥斯汀在内的军方高层和文职官员警告那些正为解决美债务危机努力的国会议员,称“违约将是中国的胜利,还将会危及(美国)军队的工资。”美方转嫁危机的焦点并扯上中国的说法已不少见,而对于目前的危机,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讽刺称,美国面临债务违约风险已成美式仪式。 报道说,奥斯汀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当地时间11日在参议院有关国防拨款的听证会上表示,突破债务上限将严重损害美国的世界地位,并使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受到质疑。 “中国现在在公开表态中把我们描述为一个衰落的大国,”米利扯上中国说,“债务违约只会强化这种想法,使中国胆子更大,增加美国的风险。” 与此同时,奥斯汀也加大渲染,声称美债务违约将意味着“我们的声誉面临重大风险”,而中国可能会利用这一点。 奥斯汀声称,债务违约最重要的影响将是美军的工资问题,如果联邦政府违约,五角大楼将无法保证军事人员按时拿到薪水。“对我们来说,现实的意义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将无法以任何可预测性的方式给我们的军队人员发放薪水。而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非常重要。”奥斯汀说,“这会对我们的军队和平民的钱包产生真正的影响,“我们将无法支付员工应得的工资。”他为此宣称,“我认为这是中国和其他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的事情。” 报道声称,共和党人和拜登就提高美债务上限问题争论不休之际,美军方高层做出的上述表态是对债务危机将损害美国国家安全的最新警告,而目前距离美国政府无力支付所有账单仅有几周的时间了。美国总统拜登与国会两党党团领袖原定于当地时间12日就债务上限问题举行最新一轮谈判,但据《华盛顿邮报》当地时间11日报道,这次谈判将推迟至下周举行。 另据路透社9日报道,消息人士称,美财长耶伦正在与美国商界和金融界知名公司CEO接触,解释美国出现债务违约将对美国和全球经济造成的“灾难性”影响。耶伦此前警告称,如果不提高31.4万亿美元的联邦债务上限,美财政部可能最早在6月1日就无法支付政府的所有账单。 美债务危机正引发多方关注。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1日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称,美国此前不只一次面临债务违约风险,这已成为美国的一种仪式,并最终会以提高国债上限结束。扎哈罗娃表示,美国没有节制地发行美元的货币政策是“不负责任的”。这一货币政策已经刺激了美国和全球市场通胀,动摇了美国的金融银行系统,并增加了全球经济可持续性的风险。她还称,美国的行为正在削弱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可信度,“所有这些行为,再加上美国针对经济运营商、不受(美)欢迎的政府、国家等采取的非法单边措施,都削弱了人们对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信心。”
美国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包藏霸权之心
美国所谓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意志和标准强加于人,用自身在盟友小圈子里打造的“家法帮规”取代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国际法则,其实质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近来,美国一些人为了给即将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造势,升高了鼓吹所谓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调门。这套话术并不新鲜,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是美国在国际上强划阵营、向别国施压时越来越频繁使用的幌子。美国试图把自己的意志和标准强加于人,用自身在盟友小圈子里打造的“家法帮规”取代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国际法则,其实质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际社会对其危害性早有认识。 (一) 美国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三无产品”。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正义战胜了邪恶。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奠定了现代国际秩序基石,确立了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70多年来,国际社会公认,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美国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与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秩序没有丝毫关系。联合国宪章里没有这个说法,联大和安理会决议里也没有这个概念。“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至多只是在美国及其部分盟友组成的小圈子中流通。“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迄今也没有准确定义,关于谁制定规则、制定什么样的规则、如何遵守规则、维护什么样的秩序等关键问题,美国的回答充满了随意性和选择性。国际人士指出,美国政客口中“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既不能在二战后形成的国际法中找到身影,也没有任何具体内涵,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名词”。 美国包装出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目的是随意解释和适用国际法,垄断国际规则、国际秩序的定义权。“秩序”“规则”越不具体,美国的自由裁量权就越大。任何国家的任何行为只要触及了美国的霸权利益,都可以被贴上“违反规则”“破坏秩序”的标签。美国专栏作家彼得·贝纳特指出,正因为“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从未得到充分定义,“美国维护这一秩序的主张,也永远无法被证伪”。有英国学者形容,讨论这个美国政客从来没有明确定义过的词,就像“和迷雾搏斗”。 美国如果真心想维护国际秩序,完全不必费力鼓吹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只需把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落到实处。美国应尽快把拖欠联合国的会费以及维和摊款欠款缴清,尽快批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停止独家阻挡联合国《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核查议定书谈判,停止拒不执行国际法院的判决,停止一而再、再而三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美国长期以来唯我独尊,对国际规则合则用、不合则弃,对国际组织合则进入、不合则退出,打着维护国际秩序之名行破坏国际秩序之实,真实意图就是在现有公认的国际体系、国际秩序之外另搞一套美式“家法帮规”,服务自身霸权利益。 (二) 美国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植根于美式霸权,服务于美式霸权。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获得独霸全球的地位。为摆脱联合国体系和国际法的约束,美国炮制“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用于美化包装美式霸权。据美国芝加哥大学学者保罗·波斯特的研究,“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后越来越多地被美国政府使用。美国贩卖“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与冷战后美国霸权不断扩张同步。 美国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虽然顶着“规则”“秩序”之名,但常常有两副面孔、两套标准。同样是打击极端暴恐势力,在美国是反恐,在其他国家就成了人权问题;同样是维护国家安全,在美国是必要之举,在其他国家就成了“侵犯民主自由”;同样是支持国际交流,在美国天经地义,在其他国家就成了“搞宣传渗透”……这种双重标准正应了美国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麦科伊的话:“必须遵守国际法,除非你是美国。” 经过话术包装,美国对外采取的武力干涉、经济制裁、技术封锁等种种霸权霸道霸凌行径,披上了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虚伪外衣。从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发动战争,到在欧亚多国导演“颜色革命”,再到肆意对几十个国家实施非法单边制裁、“长臂管辖”,美国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行动,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和平稳定,而是动荡和灾难。 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还是美国拉拢盟友、制造阵营对立的工具。美国执迷于遏制打压其选定的“假想敌”,但凡被其定义为“竞争对手”的国家,无一例外都被贴上了所谓“规则破坏者”“秩序颠覆者”的标签。美国频繁以“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之名在世界上生乱,让国际社会看得越来越清楚:在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包装之下,藏着一颗美国利益至上的霸权之心;美国以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为幌子,拉帮结派搞集团政治,才是当前国际秩序稳定面临的主要威胁。 (三) 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全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亟须携手应对,共克时艰。在此形势下,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必要性、紧迫性正变得更加突出。 美国应尽早认清,世界不需要由一个国家发号施令,也不需要“价值观同盟”,需要的是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价值观、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互尊重,在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当前,国际社会要公道、不要霸道的呼声更加强烈。广大发展中国家战略自主意识不断提升,在维护国际秩序问题上更加积极主动发声,强调回归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主张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作为二战中伤亡最大的反法西斯盟国之一和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创始会员国,中国始终把捍卫联合国权威、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在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方面,保持着最好的记录。近年来,美国为了遏制打压中国,极力给中国贴上所谓“国际秩序挑战者”的标签。这种歪曲抹黑影响不了国际社会的客观判断。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主任马克·伦纳德认为:“美国押注于一个两极分化的世界,而中国正在全力推进一个更加多极化的世界。” 当前,国际力量对比深刻演变,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反对“强权即公理”的霸权行径,超越阵营对立的陈旧思维,共同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守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等国与国交往的黄金法则,这不仅是中国的主张,也是国际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共同诉求。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为维护国际秩序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美国拼凑的排他性小圈子,代表不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美国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代替不了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美国的“家法帮规”,代表不了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国际秩序将继续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不以个别国家的霸权意志为转移。
佩斯科夫谈为何不接受西方媒体采访:他们不愿意说实话
“克里姆林宫解释为什么不愿意再与西方媒体对话”,俄罗斯RT电视台11日以此为题报道说,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0日接受采访时给出了答案——与不愿意说实话的人交谈没有意义。 “他们有我的照片,一张就够了——为什么需要更多呢?”据RT报道,佩斯科夫10日在莫斯科接受波黑ATV电视台采访,被问及为什么美联社等主要西方媒体只有他的资料照片或视频时他这样说。佩斯科夫称,他切断了与西方媒体的接触,因为“他们不会说实话”。 报道称,佩斯科夫说,“我们接受了几次采访,但他们(西方媒体)扭曲了一切,改变事情的意思。也许有些记者想说出真相,但他们的编辑不会允许。” 因此,克里姆林宫认为,与西方媒体的进一步接触是毫无意义的。 “我做了一个决定,”佩斯科夫说,“除非我看到西方媒体至少对真相表现出一些兴趣,否则我们不会与他们沟通。” 佩斯科夫还谈到,西方对俄罗斯媒体机构,甚至俄罗斯记者个人进行审查,称这完全违背了西方媒体所谓的新闻自由原则。佩斯科夫对ATV说:“西方长期享有媒体垄断权”,从报纸、电视到新闻机构,英语媒体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最大的影响力。“要突然打破这种垄断是不可能的,”但当我们试图与他们竞争时,他们立即变得歇斯底里。他们马上撕下所有的面具,表明(西方)没有新闻自由。一旦任何媒体对他们来说变得‘不舒服’,一旦这些媒体开始提出与他们主流不同的观点,就会被禁止。” 据此前报道,3月1日,欧盟委员会委员布雷顿表示,欧盟建议成员国全面禁止俄罗斯“今日俄罗斯”频道(RT)和“卫星通讯社”(Sputnik)的节目和内容在各自国家播出。这项禁令将覆盖有线电视、卫星和互联网等所有传播渠道。欧盟媒体与这两家俄罗斯频道的所有特许或授权协议也将被废止。此前欧盟其他领导人也曾声称要禁止这两家俄罗斯媒体的播出,英法等国政府已表示要加强对这两家俄罗斯媒体的审查。
多国支持叙利亚重返阿盟 美国唱反调
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外长会7日通过决定,同意恢复叙利亚的阿盟成员国资格。时隔十二年,叙利亚重返阿盟,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以及世界多国都对这一进展表示欢迎和祝贺。长期干涉叙利亚危机及中东事务的美国却唱起了反调。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8日表示,希望叙利亚重返阿盟以及与地区国家的积极接触,将推动叙利亚危机的解决。 阿联酋总统外交顾问安瓦尔·加尔贾什7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这是“积极的一步”,“阿联酋认为有必要架起桥梁,最大限度地扩大伙伴关系,以确保地区繁荣与稳定”。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7日在一份声明中称,“俄罗斯对这一期待已久的举措表示欢迎,这是叙利亚积极回归‘阿拉伯大家庭’进程的合理结果。” 伊朗外交部8日也发表声明,对叙利亚重返阿盟表示欢迎。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卡纳尼向叙利亚及叙利亚人民表示祝贺。 然而,就在多国对叙利亚重返阿盟表达欢迎和祝贺时,美国却唱起了“反调”。 美国国务院首席副发言人 韦丹特·帕特尔:叙利亚不值得被重新接纳进入阿盟,我们仍然认为,我们不会与叙利亚政府实现关系正常化,也不支持我们的盟友和伙伴这样做。 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后,美国粗暴进行军事干涉,并掠夺叙利亚的资源、实施单边制裁,给叙利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美国长期插手中东事务,给叙利亚和周边国家关系缓和带来了极大的阻力。不过,随着近年来叙国内和地区局势演变,叙政府同阿拉伯世界关系逐渐解冻,阿拉伯国家谋求与叙利亚关系正常化的呼声日渐高涨。 总台报道员 海达尔·加兹韦尼:叙利亚重返阿盟得到许多国家的欢迎和正面评价,这是因为阿拉伯国家更加团结,也更加灵活地应对危机,寻求发展。一些叙利亚专家认为,美国的态度是意料之中的,因为过去12年来美国一直对叙利亚采取敌对政策,而对于叙利亚政府来说,阿拉伯国家的团结是对美国咄咄逼人态度最好的回答。 美国记者法里德·扎卡里亚此前在《华盛顿邮报》发文称,美国的外交政策存在根深蒂固的缺陷,为了国内的选票巧言令色,却没有意识到世界的变化。当下中东国家关系回暖是在提醒美国:时代确实不同了。
美在中东搞铁路网“对冲中国影响力”,专家:计划未必能落实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7日与沙特阿拉伯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在沙特红海港口城市吉达会面,并与印度和阿联酋的国家安全顾问举行会谈。美国、印度等国的媒体在报道中均表示,沙利文此行是为了对冲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对此,8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表示,中国不必“随美国起舞”,中国的中东政策是出于中国和中东的双边利益,而不是为了反对美国,“我们要坚持自己的节奏”。 据沙特阿拉伯国家通讯社7日报道,当天,穆罕默德在吉达会见了沙利文,双方讨论了沙特与美国的各种战略关系,如何加强这些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议题。白宫在一份声明中写道,在与穆罕默德的会谈中,沙利文回顾了进一步巩固也门停火谈判的重大进展,并对联合国领导的结束这场战争的努力表示欢迎。此外,沙利文、穆罕默德还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以及阿联酋国家安全顾问塔农·阿勒纳哈扬举行了联合会谈。沙特阿拉伯国家通讯社称,会谈讨论了如何以促进该地区增长和稳定的方式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白宫在声明中称,会谈的目标是推进他们共同的愿景,即建设一个与印度和世界互相联系、更加安全繁荣的中东地区。 《以色列时报》7日称,沙利文是自去年夏天美国总统拜登访问沙特以来首位到访的美国高级官员。就在几周前,沙特刚刚在中国的斡旋下与伊朗握手言和。印度世界一体新闻台称,美国、阿联酋和印度的国家安全顾问在沙特与沙特王储的会晤意义重大,可能会塑造西亚的未来,并让中国“难受”。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方见面之前,美国媒体Axios率先披露,一项重大联合基础设施项目或将成为此次沙利文访问沙特讨论的众多议题之一。该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表示,这一铁路网络将连接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并通过该地区的港口连接印度。“尽管没有人大声说出来,但从第一天起,(这个设想)就是针对中国的。”一名直接参与该项目早期讨论的前以色列高级官员向Axios表示。Axios报道称,中东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部分,随着中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扩大,白宫希望在中东推动诸如联合基础设施项目等关键举措对冲中国的影响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牛新春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最近几年美国提出不少针对“一带一路”的计划,企图削减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但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什么大动静。这次美国想和印度、沙特等国在中东修铁路的计划也未必能落实下来,首先是因为在海湾地区修铁路很不容易,多年以来能修成的很少;其次,基础设施建设历来是投资大、利润低、见效时间长,能否坚持下去还要打上问号。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在沙利文和下月也将到访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之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4月已访问沙特。彭博社称,美国高级官员轮番访问沙特,凸显拜登政府决心改善美沙之间的紧张关系。牛新春分析称,美国高官密集访问中东的一系列动作表明美国正在调整对沙特的政策。过去两年拜登政府冷落、疏远沙特,导致美国在中东的一些计划并没有按照它预想的轨道进行。在石油等问题上,沙特过去半年也一直跟美国对着干。事实证明这不符合美国利益。牛新春强调,虽然现在美国重新在中东地区加强存在,希望遏制中国影响力,但中东国家不会盲目跟随美国的脚步,它们会有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