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将开启欧洲之行,拜登:“不太可能”访问乌克兰
据报道,对于本周末即将开启的欧洲之行,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20日说,他“不太可能”访问乌克兰。 据报道,当被问及是否计划访问乌克兰时,拜登回答道,“那要视情况而定”。他称,自己不想“给乌克兰人造成更多困难”。 当再次被问及他在德国和西班牙分别参加七国集团(G7)和北约峰会时是否会访问乌克兰,拜登说,“在这次访问行程中,不太可能”。 CNN称,自今年2月下旬俄乌军事冲突爆发以来,拜登一直没有访问过乌克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国防部长奥斯汀和第一夫人吉尔·拜登曾到访乌克兰。
从国会斗到法院,从国内斗到国外!对华竞争法案沦为美内斗“人质”
旨在强化美国对华竞争的《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被参议院共和党人公开“挟持”,让原本已陷入僵局长达数月的法案继续难产。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6月30日向民主党人发出重大警告:如果民主党人继续试图在今夏推进一项经济议程,共和党人将不会同意该法案。事实上,从美国国会到最高法院难以调和的两党分歧不仅阻碍着拜登政府推进国内议程,也影响其外交威信。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6月30日报道,麦康奈尔当天在推特上写道:“让我非常明确地表示,只要民主党人还在寻求一项党派和解法案,就不会有两党合作的《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麦康奈尔所针对的是民主党参议员曼钦和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正在讨论推进的一揽子方案。曼钦去年12月在关键时刻“倒戈”,否决了拜登政府力推的、已在众议院通过的“重建更好未来”法案,但他后来对精简后的法案持开放态度。CNN称,当前的一揽子方案规模将比曼钦去年否决的法案范围更小,包括限制处方药的价格以及能源政策、对富人征税和气候条款。美国Axios网站称,媒体上已传出当前法案只需要民主党投票就可能获得通过的消息。与此同时,舒默也正在努力消除参众两院谈判代表在对华竞争法案上的分歧,希望在7月中旬前敲定协议。 《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包括向美国半导体行业提供约500亿美元资金,拜登政府宣称,美国可以借此增强对华竞争力,帮助缓解供应链问题。Axios分析称,麦康奈尔之所以把对华竞争法案当“人质”,是因为他知道该法案是拜登和舒默的优先事项。白宫当日发表声明,谴责麦康奈尔“挟持”美国人的工作岗位和对华竞争法案。声明称,“为了保护大型制药公司,参议院共和党人选择帮助中国在与美国的竞争中胜出。此举把对特殊利益集团的忠诚推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新高度。我们不会在这种残暴的威胁面前退缩。” 两党内斗对拜登推动国内外议程造成不少限制和阻碍,除上文提到的经济议程,日前拜登在推动气候变化、保护堕胎权等议题上也屡屡受挫。最近,由于美国最高法院对“罗诉韦德案”的裁决,民主党准备在国会提出一项保护堕胎权的法案。为防止共和党阻挠,拜登6月30日在北约峰会期间的记者会上呼吁参议院为保护堕胎权立法开辟例外,使其可以绕过“冗长辩论”阻挠议事的程序(即无需达到60票最低门槛),将堕胎权纳入联邦法律。对此,麦康奈尔抨击拜登称:“在世界舞台上攻击像最高法院这样的美国核心机构,有损总统尊严。” 同日,美国最高法院以6票赞成、3票反对的结果,裁定拜登政府的《清洁空气法案》未授予美国环境保护署(EPA)限制燃煤电厂排放温室气体的权力,让原本寄希望于借助EPA达成减排目标的拜登政府又遭受沉痛一击。舒默痛心评论道:“先是枪支安全、然后是堕胎、现在又到环境,这个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首字母)、倒退的、极端主义的最高法院让美国不倒退数百年也要倒退数十年。” 美国政治新闻网报道称,虽然拜登上台时想证明“美国回来了”,希望美国不仅能够在国内“重建美好未来”,也能在全球帮助其他国家做到这一点,但近来美国国内种种动向却令其全球声誉受损,也有损于拜登的外交议程。参与北约峰会的民主党议员康诺利称,“这损害了对于我们体制的信心,在美国应该帮助领导一个军事联盟对付俄罗斯人的时候,这变得非常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党派之争也在掣肘拜登的对外贸易谈判。据报道,拜登政府一直回避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寻求一种无需国会批准的、非传统的全球经济参与方式。美国此前推动的“印太经济框架”不包含市场准入或关税优惠条款,被认为是“只有大棒、没有胡萝卜”,缺乏吸引力,且在没有国会批准的情况下,极有可能被下一任总统废除。据政治新闻网此前报道,目前两党议员已在抱怨被白宫排除在贸易议程之外,如果今年秋天由共和党人控制国会,审查势必会加强。
美国的监听有多可怕?只要使用社交平台美国就在盯着你……
最新报道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曾在30天内远程窃取了970亿条全球互联网数据和1240亿条电话记录。 3月22日,360公司披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针对中国境内目标所使用的代表性网络武器——量子攻击平台的技术特点。美国利用这一技术对世界各国访问美国社交媒体的互联网用户发起网络攻击,中国社交软件也是其攻击目标。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称:“这意味着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你使用网络社交平台,背后就都可能有个‘老大’在盯着你。 ” "This means no matter who you are and where you are, Big Brother is probably watching you whenever you log on...
卷土重来?美媒曝特朗普或最快本月宣布竞选2024年美总统
知情人士称,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可能将提前宣布参加2024年美国总统竞选,考虑最快在7月第一周宣布。 报道指出,特朗普此前原计划11月中期选举后再启动总统竞选,但近期国会骚乱调查公开听证会上的“破坏性”证词,以及拜登低迷的民调,让他改变想法。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共和党人被曝正为特朗普“不同寻常地提前宣布竞选总统”做准备。CBS则获悉,特朗普私下告诉盟友和助手,正“认真考虑”最早今夏宣布竞选。CNN援引共和党消息人士还称,特朗普考虑最快或在7月第一周宣布竞选。 但特朗普身边也有顾问警告说,宣布重大竞选声明的时机未到。还有部分特朗普盟友表示,一系列国会骚乱调查公开听证会对特朗普造成的损害比预期更大。特朗普的参选前景与2016年时的情况类似,当时的计划不断变化,没有人确切知道会发生什么。 近期,美国国会众议院特别委员会针对国会骚乱调查举行多场听证会。其中一名前白宫工作人员在听证会上称,特朗普在骚乱发生时表示要前往国会,并称“不在乎”抗议者是否携带武器。当时,随着特朗普支持者开始冲进国会,特朗普也打算前往,但遭到安保人员以安全为由阻止,在“某一时刻,特朗普甚至自己抢过方向盘”。 《纽约时报》称,几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特勤局官员对这名白宫工作人员的说法提出异议。 另一方面,特朗普计划“复出”竞选之时,正值拜登民调支持率低迷。美国《国会山》7月1日报道,哈佛大学美国政治研究中心和哈里斯民调机构联合开展的一项民调显示, 71%的美国人反对拜登连任美国总统,其中45%认为他是“糟糕的总统”。
美反槍枝遊行當天又爆槍擊! 肯塔基5人中彈1人命危
美國近期槍擊事件頻傳,本月11日該國各地才舉辦反槍枝遊行,沒想到同一天在肯塔基州就發生另一起槍擊案,有5名青少年中彈,其中一人重傷搶救中。 根據《CNN》 報導,美東時間11日晚間9點(台灣時間12日上午9點)左右,肯塔基州最大城路易維爾(Louisville)的警方接獲報案,當地一座名為「四巨頭橋」(Big Four Bridge)的橋梁附近發生槍擊,警方獲報後趕往現場發現3名中彈的青少年,其中一人情況危急,隨即將他們送醫。之後又有另外2名青少年帶著槍傷自行就醫。 這座「四巨頭橋」橫越當地的河濱公園,不少民眾都會在這散步、騎自行車。路易維爾警方表示,「我們知道事發當下公園內有不少人,我們要求目擊者或是有查覺到異狀的人給我們打電話提供線索。」
拜登中东行想孤立中俄未被响应,美媒:他将中东局势带向更危险方向
美国总统拜登7月16日结束了他为期4天的“中东首秀”,他先后访问了以色列、巴勒斯坦和沙特阿拉伯,并在红海之滨的吉达主持了地区国家“安全与发展”峰会。但媒体对拜登中东之行的评价与预测一样糟糕。路透社称,除了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碰拳显示美沙关系的艰难修复之外,拜登几乎是“空手”离开中东。美国全国广播公司17日称,拜登没能从沙特获得增加石油产量的具体承诺以缓解通胀,也没有在缓解巴以冲突问题上取得一点进展,他返回华盛顿时“没有任何可以向国内民众展示的成果”。在吉达举行的峰会上,拜登热切地向中东各国领导人保证,美国不会“离开”该地区,“留下一个由中国、俄罗斯或伊朗填补的真空”。而在俄乌冲突扩大了美国与中东产油国间的裂痕之际,华盛顿在中东拉一个“新群”的企图遭到了这些国家的警惕和回避。《纽约客》杂志称,拜登的中东之行“划出了新的战线”,他将美国政策和中东局势带向了“更加危险的方向”。 拜登刚走,巴以又开打 “拜登中东之行草草收场,似乎是虎头蛇尾,取得的成果十分有限。”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6日这样评论。在访问巴勒斯坦时,拜登承诺美国为实现“两国方案”而努力,但没有给出具体细节。华盛顿中东研究所专家埃尔金迪评论说,拜登未能像奥巴马、布什和克林顿那样提及“结束占领”的必要性,“如果拜登连‘占领’这个词都说不出来,谁能想象本届政府可以达成两国解决方案?”美国“政治”网站称,拜登甚至都没能宣布重新开放在耶路撒冷的美驻巴勒斯坦领事馆(于 2019 年被特朗普关闭),“导致阿巴斯阵营的挫败感”。而在拜登结束对巴以地区的访问仅仅几小时后,以色列国防军就分享了多枚火箭弹从加沙发射到以色列的视频,16日晚些时候,以色列空军对加沙地带目标发动空袭报复。 以色列和沙特之间开通直航被认为是拜登此访屈指可数的成果之一。沙特民航局16日宣布,将向所有航空公司开放其领空,为更多往返以色列的飞越航班铺平道路。以色列看守总理拉皮德称此举是“与沙特阿拉伯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但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称:“在与巴勒斯坦达成两国解决方案之前,沙特不会与这个犹太国家关系正常化。”《以色列时报》称,这与拜登的说法相矛盾。沙特外交国务大臣朱拜尔还告诉记者,沙特开放天空并非出于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愿望,推动因素是该国成为全球创新和重大体育赛事中心的雄心。 沙特只答应“加100万桶”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拜登访问中东是为了寻求解决国内最高政治问题之一——高油价的办法,但这次访问并没有立即宣布增加石油产量。 “拜登的沙特之行没有促成沙特作出增产的承诺,但美国官员表示,他们相信沙特将领导欧佩克+联盟达成一项缓慢增产的协议”。《华尔街日报》16日报道称,拜登在访问期间表示,他在“竭尽所能”增加对美国的石油供应,“预计这将会发生”,沙特人“也有同样的紧迫感”,预计“将在未来几周”看到进一步的措施。而据德新社16日报道,沙特王储承诺将把原油日产量潜能从1200万桶提升到1300万桶。但王储同时指出,没有额外的能力将原油产量提高到更高水平。 路透社评论称,拜登空手离开该地区,只寄希望于欧佩克+在8月3日的会议上提高产量。彭博新闻社17日称,这意味着油价上涨要等到早秋才会调整,而美国汽油价格的任何下跌都将影响11月的中期选举。不过,目前尚不清楚海湾国家是否会提高产量。 “德国之声”17日称,拜登可能重新调整了与中东权力掮客的关系,但这对民主党在美国的中期选举前景没有什么帮助。对于正在因物价飞涨而苦苦挣扎的美国人来说,中东的政局“离家太远”。许多人认为,总统更应该关注汽油价格,而不是维持美国在全球权力游戏中的外交成本。 “与中美同时发展积极关系” 在此次中东之行中,拜登与沙特王储看似亲密的互动照片受到最多关注。CNN17日称,拜登因为在吉达与沙特王储的第一次面对面交流中碰拳而受到严厉批评,包括民主党人在内。美国《中西部论坛报》16日称,拜登曾经想把沙特变成“贱民”国家——那么为什么他现在要和沙特的“专制统治者”碰拳呢?批评人士认为,碰拳帮助恢复了36岁的穆罕默德王储在世界舞台上的声誉。拜登确实在会面时向沙特王储提出了被杀记者卡舒吉的问题,但遭到王储“呛声”,他向拜登提出美军在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的人权问题,以及不久前被以军打死的巴勒斯坦女记者问题。 “政治”网站16日称,拜登总统为期4天的中东之行清楚地表明,价值观的重要性在“冷酷追求国家利益”时被“牺牲”了。文章说,拜登访问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沙特阿拉伯,是为了参与一场“伟大的博弈”,即在俄中“强势介入”的中东地区寻求更大的立足点。访问期间,拜登至少两次公开宣称:“美国绝不允许俄罗斯和中国填补真空。”在海湾合作委员会6个成员国以及美国、埃及、约旦、伊拉克领导人参加的“安全与发展”峰会上,拜登强调称:“我此行是为美国在该地区的未来定位,我们不会在中东地区留下一个真空,让俄罗斯或中国来填补,而且我们正在取得成果。” 美国CNBC财经网站16日称,拜登此行的一个目标是说服海湾国家帮助孤立俄罗斯和中国。其中为拉拢沙特,拜登许下了诸多好处,如放松对沙特的人权“紧箍咒”,答应向沙特适当售武,还计划将埃及实际控制的红海上的两座小岛交给沙特等。 然而,沙特外交国务大臣朱拜尔在16日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沙特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并不相互排斥,沙特会继续同时保持与美国及中国的积极关系。他说:“中国是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及最大投资者,亦是巨大的能源市场和未来巨大的市场,而美国是沙特在安全、政治、投资和贸易方面的最大合作伙伴。”另据《日本时报》17日称,海湾国家在“安全与发展”峰会上拒绝在乌克兰问题上站在西方一边反对俄罗斯。 “划出了新的战线” 德黑兰17日指责拜登中东之行挑起了中东紧张局势。据法新社17日报道,在拜登结束了对伊朗的竞争对手沙特和“死敌”以色列的访问后,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说,华盛顿“再次诉诸失败的伊朗恐惧症政策,试图在该地区制造紧张和危机”。在此之前,拜登与以色列总理拉皮德签署联合声明,誓言将使用“所有力量”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伊朗外交部说,这项协议是美国“欺骗和虚伪的伟大标志”,因为“他们对犹太复国主义政权视而不见,后者是该地区核武库最大的拥有者”。 “拜登此行划出了新的战线”,《纽约客》杂志16日警告说,伊朗核协议现在正陷入僵局。上周五,德黑兰在波斯湾展示了武装无人机,并称这是“对拜登的欢迎”。而在美以联合声明发表后不久,前中央情报局工作人员里德尔对《纽约客》记者说:“我们在致力于与伊朗开战。”他说,拜登之行将美国政策和中东局势带向了“更加危险的方向”。 路透社17日称,美国希望与海湾国家的峰会能帮助建立一个包括以色列在内的地区安全联盟,以应对伊朗的威胁。但峰会的公报含糊其词,沙特外交大臣给美国泼了一盆冷水,他表示,不知道任何关于海湾—以色列防御联盟的讨论,沙特也没有参与这样的谈判。 在拜登结束中东行两天后,19日,俄总统普京将抵达德黑兰,与伊朗和土耳其领导人举行三边峰会。
难道美国政客心里,都装着个“小中情局”?
6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将满180天并正式生效。按照该法案,原产于新疆的一切商品,包括棉花、羊肉、羊绒等等,除非能获得美国政府的特别认证,否则将一律被视为使用了“强迫劳动”而无法入境美国。 如果有美国商人想进口新疆商品,那他们就得准备好材料,证明这些商品在整个供应链上都不存在“强迫劳动”,否则美国海关就会没收货物,还要对进口商加以罚款。 都2022年了,白宫里的美国政客都换了一茬,对新疆的基本态度还是污蔑打压,还沉浸在自己造的谎言里无法自拔。 新疆“强迫劳动”的谎言是不难澄清的。疫情前的2018、2019年,新疆每月的海外游客接待量超过15万,每天有5000名外国人在这篇土地上吃烤包子啃羊腿,没有一个说自己见过“强迫劳动”,更没有一个人的相机记录过这类场景; 2020年,德国人郑国恩编造的新疆谎言在西方大行其道,其中也没有举出哪怕一个真实事例。郑国恩口中所谓的“强迫劳动营地”被证明不过是医院、政府大楼、职业学校,那些被造谣参加“强迫劳动”的人,也一个个现身说法辟谣。 针对无中生有的谣言,辟谣的能做得不过如此了吧?结果怎样呢?美国的这份《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从2020年进入美国立法程序,在参众两院畅通无阻,民主共和两党议员竟然纷纷同意,直到2021年12月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 就在前天,《环球时报》刚刚报道,一位国际知名运动品牌的供应商的爆料: “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经济政治部时任负责人、领事葛明希(Sheila Carey)与安德鲁·希拉(Andrew Chira)2021年在一场酒会上向来宾透露,美国政府希望美国商人能够‘理解’,利用新疆炒作强迫劳动、种族灭绝、攻击人权问题是一种‘角力’,也是一种‘有效手段’,最终目的是让中国政府‘彻底深陷泥潭’。” 这就更说明问题了。美国政客知道自己在撒谎,但他们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撒谎,目的就是拿谎言做武器来威胁中国。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在担任中情局局长时曾在演讲中说,“撒谎、欺骗、盗窃”是他们的必修课;难道美国政界都和他一样,受过特工训练,人人心里都装着一个小中情局? 美国政客如此一意孤行下去,又能得到什么呢? 《美国之音》在6月2日的一篇报道很能说明问题。这篇报道题目为“美国准备断绝从中国新疆的绝大部分进口”,其中采访到美国中美商会的副会长道格·巴里,后者表示,对于那些主要从新疆进口原材料的美国企业来讲,这将是场灾难: “(美国)企业坚持认为他们能够保证购买的商品不是强迫劳动得来,但如何证明这一点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所以美国企业很担心他们进口的新疆商品会被任意没收;而且这部法律实在太宽泛了,很多与新疆棉花类似的产品很容易被误伤。” 6月21日大限在即,美国多家企业即将面临无法再从中国新疆进口原材料的尴尬,背后又有多少产业受影响、减少多少就业岗位,都将是美国的大麻烦;这些麻烦又都会变成压力,层层传导给国会山的议员老爷们、以及白宫里那些胖子们。 看来我们还是高看某些美国政客了。他们不仅良心坏透了,而且脑子也不是很灵光的样子。
乌瓦尔德学校警察局长在大规模枪击事件后休假
乌瓦尔德学区的警察局长周三被放假,此前有人指控他对罗伯小学的大规模枪击事件做出错误的反应,导致 19 名学生和两名教师死亡。 乌瓦尔德综合独立学区负责人哈勒尔说,他让学校警察局长皮特·阿雷东多(Pete Arredondo)行政休假,因为所发生的事实仍不清楚。在一份声明中,哈雷尔没有谈到阿雷东多在袭击期间作为现场指挥官的行为,但表示他不知道联邦、州和地方对执法部门对杀戮事件的回应的调查细节何时会公布。 “从这起可怕的事件一开始,我就表示学区会等到调查完成后再做出人事决定,”哈雷尔说。“由于仍然缺乏明确性以及我何时收到调查结果的时间未知,我已决定让阿雷东多酋长行政休假,即日起生效。” 哈雷尔说,另一名军官将承担四面楚歌的酋长的职责。 德克萨斯州公共安全部主任史蒂文麦克劳上校周二在州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随着 5 月 24 日大屠杀的展开,阿雷东多做出了“可怕的决定”,警方的反应是“彻底失败”。 麦克劳作证说,在 18 岁的萨尔瓦多·拉莫斯进入学校三分钟后,现场有足够的武装执法人员阻止枪手。然而,当枪手实施屠杀时,手持步枪的警察在学校走廊等了一个多小时。麦克劳说,教室的门无法从里面锁上,但没有迹象表明警察在枪手在里面时试图打开门。 麦克劳说,家长们在校外请求警察搬进来,教室里的学生一再向 911 接线员请求帮助,而十几名警察在走廊里等着。其他机构的官员敦促阿雷东多让他们搬进来,因为孩子们处于危险之中。 麦克劳说:“唯一阻止敬业人员进入 111 和 112 房间的是现场指挥官,他决定将军官的生命置于儿童的生命之上。” 乌瓦尔德市市长唐·麦克劳克林驳斥了麦克劳将责任归咎于阿雷东多的证词,称公共安全部一再发布有关枪击事件的虚假信息,并掩盖其官员的角色。 麦克劳克林称周二的参议院听证会是一场“小丑秀”,并表示他没有从麦克劳那里听到任何关于州警参与的消息,尽管麦克劳克林说他们在屠杀期间在学校走廊的人数超过了任何其他执法机构。...
倒戈支持彈劾川普 美共和黨議員萊斯初選拉警報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萊斯(Tom Rice)去年支持彈劾時任總統川普,14日萊斯將面臨期中選舉黨內初選,遭遇川普力挺的對手傅萊強勢挑戰,但萊斯並不後悔。 去年1月6日,川普(Donald Trump)支持者襲擊美國國會大廈,試圖打斷議員認證民主黨籍的拜登(Joe Biden)贏得2020年總統大選。同月聯邦眾議院通過對川普的彈劾案,包括萊斯在內的10名共和黨議員倒戈投下同意票。 個性溫和的萊斯原是會計師兼稅務律師,曾協助制訂2017年由川普簽署入法的稅務法令。雖然萊斯逾9成表決都支持川普的議程,他仍認為川普在國會大廈遇襲案期間的作為形同攻擊憲法。 最近萊斯接受「新聞週刊」(Newsweek)訪問時說:「任何如同1月6日那般撕毀我國憲法的人,我都會試圖要他們負責,我不在乎他們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人。」 他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訪問時則說,換做是明天表決,他也會支持彈劾川普,因為川普危及前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及其在國會大廈家人的安全,且未加快行動來阻止這場致命暴動。 萊斯回憶:「他看著國會大廈─人民的會堂被洗劫,看著國會警察被毆打,3、4個小時之間,他不吭一聲、不出手阻止,我那時相當生氣,到今天還是很憤怒。而且我曾宣誓捍衛憲法,我非常清楚這件事。」 川普在萊斯所屬的第7選區,比在南卡整體更受歡迎,上兩屆總統大選中,川普在南卡得票率約為55%,在第7選區則為58%左右。不過,萊斯2016年與2020年的得票率都超過6成。 川普已宣示要報復萊斯,為萊斯在初選中的6名對手之一傅萊(Russell Fry)背書,3月還在他的選區舉行集會。當時川普對著台下群眾說:「萊斯在第7選區這裡是場災難,沒人尊敬他,他在華府是個笑柄。」 萊斯則批評川普「是個自戀狂、求關注、被報復心驅使」,並提醒共和黨不要支持川普回鍋角逐總統。 究竟萊斯的決定會不會導致自己在初選敗北? 「華盛頓觀察家報」(The Washington Examiner)3日報導萊斯陣營內部民調顯示,萊斯(38%)領先傅萊(21%)兩位數百分點;然而「特拉法加集團」(Trafalgar Group)上月26日至29日所做的民調結果卻相反,萊斯(25%)落後傅萊(42%)兩位數百分點。 其他公開的民調結果多顯示傅萊聲勢領先,但兩人目前支持率都不超過5成,依南卡規定可能得進行決選。 除了萊斯,去年與川普唱反調也可能危及其他幾名共和黨眾議員的初選結果,甚至是人身安全。根據美國全國公共電台(NPR),這10名共和黨人所在選區最挺川普的為懷俄明州眾議員麗茲.錢尼(Liz Cheney)的選區。 負責調查去年國會大廈暴動案的眾議院特別委員會本週舉行公開聽證,特別委員會共有9名成員,包括2名共和黨人,擔任副主席的麗茲.錢尼是其中之一。 其他8位面臨挑戰的共和黨眾議員為華盛頓州的紐豪斯(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