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长“险胜”之后 美众议院仍面临艰难考验

2023年刚刚开局,美国国会就进入一阵混乱,为了选出议长,国会众议院在四天的时间里进行了15轮投票,共和党领袖凯文·麦卡锡才最终以微弱的优势涉险过关。这也成为了164年来美国最“难产”的一次议长选举,而对这位新议长的艰难考验才刚刚开始。 2023年1月9日,在停摆了近一周后,美国国会众议院终于恢复运转。新当选议长凯文·麦卡锡当天的首项任务,便是宣布了长达55页的众议院“一揽子规则”。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称,“新规”的出台给众议院未来两年设下游戏规则。而在CNN看来,麦卡锡虽然艰难赢下了议长木槌,但掌权的却是众议院内的极端势力。众议院的运行规则实际上成为了麦卡锡支付给党内极端分子的权力赎金。 据美国媒体AXIOS爆料,在长达4天15轮的投票拉锯战中,麦卡锡与共和党内的“极右翼自由党团”闭门达成了长达三页的“秘密协议”。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麦卡锡承诺极右翼党团将在众议院最为重要的规则委员会占得三个席位,这意味着极右翼党团有能力阻挠任何即将进入投票表决环节的议案;麦卡锡还同意将触发罢免议长的门槛降低至一名众议员。 民主党众议员 麦戈文: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条款,非常关键的职位。极右翼议员可以威胁罢免议长,仅需要一名议员提出动议就可以除去议长。如果他们不用这招,他们还可以从规则委员会下手,麦卡锡交出了所有权力。 2023年1月3日,本应是美国第118届国会的首个工作日,而来自加州的温和派共和党领袖凯文·麦卡锡却迟迟无法得到议长当选所需的过半数选票。议长的缺失意味着新当选议员无法宣誓就职,美国国会也就无法正常运转。而对麦卡锡本人而言,这更是奇耻大辱。 1月6日深夜,眼看第14场投票又要无果而终,麦卡锡跑到座席间与投出反对票的极右翼议员对峙,两派人甚至发生肢体冲突,急得众议院执事约翰逊猛敲锤。 当时,有70多名新当选的众议院议员等待宣誓,不少人为了迎接这个庄重时刻,还把家人带到了华盛顿,但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一个礼拜。很多议员不得不带着家人和孩子在国会大厦中熬夜等待就职的那一刻。 《好莱坞记者报》评论称:这场政治闹剧堪称2023年最火爆的美剧。 《国会山报》则讽刺地指出,这场国会闹剧的发生正值国会山骚乱两周年纪念日。两年前,特朗普支持者武力攻陷美国国会,拒不接受拜登当选的结果,创下了自1814年英军纵火以来,美国国会大厦遭破坏最严重的一次袭击;而两年后,国会众议院又遭到极右翼势力的“挟持”,使得议长选举成为1859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政治闹剧。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14轮投票、也就是倒数第二轮投票破产后,众议院内摄影师的镜头还捕捉到,几名共和党极右翼议员接到了特朗普(DT)的来电。随后,在接下来的第15轮投票中,麦卡锡以刚刚过半的票数险胜,获得了议长之位。 这些议员虽不肯透露通话的具体内容,但其中一位表示,特朗普的这通电话堪称完美。《纽约时报》评论称,在国会山骚乱两周年的纪念日,特朗普的电话似乎仍在给他的支持者们下达命令。 议长难产,原因何在?美国政客新闻网认为,主要在于共和党内建制派与极右翼“自由党团”的严重对立。 在新一届国会总共435名众议院议员中,共和党人占222席,民主党人占213席。共和党虽然拿下了众议院的多数席位,但优势并不明显,在日后的表决中,只要有4名共和党人倒戈,共和党的动议便会陷入僵局。而在投票中频频反对麦卡锡的极右翼“自由党团”人数已经达到20人,他们大多属于“特朗普党”。 理论上,美国众议院的议长可以是任何一名美国公民,但随着特朗普在中期选举后与共和党建制派的分道扬镳,其当选议长的可能性几近为零。 不过,在英国广播公司看来,这并不意味着特朗普所代表的极右翼势力在美国已失去号召力。 作为党内少数派的极右翼势力目的非常明确,那便是利用这场开年选举,为自己的党团“博眼球”,并实现“政治利益最大化”。 CNN指出,麦卡锡与极右翼“自由党团”做出的政治妥协有可能疏远共和党的主流选民,同时失去关键的中立派选民,进而影响到2024年大选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支持率和国会的选情。 不过,目睹议会乱象,比共和党建制派更闹心的,显然是民主党。 1月10日,共和党极右翼众议员尼尔斯在推特上确认,议长麦卡锡将兑现承诺,将三名民主党人分别从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和外交事务委员会除名。 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看来,麦卡锡罢免三人,正式开始了“复仇”行动。 2021年,拜登入主白宫后,一直得到特朗普支持的佐治亚州共和党众议员格林多次在媒体上散播极端言论,否认大选结果;另一名极右翼共和党众议员保罗·戈萨也在推特上发布争议性视频,描述对总统拜登和民主党议员科尔特斯的刺杀行动。 事件发生后,格林和戈萨先后被民主党人控制的众议院投票革职。但在共和党看来,民主党的做法非常“虚伪”和“双标”。...

美记者轮番抨击“文件门”不透明,有人质问“白宫试图隐瞒什么”

  据美国《纽约邮报》12日报道,白宫记者团成员当天轮番抨击总统拜登在被发现私存机密文件一事上不透明,福克斯新闻记者彼得?杜西甚至直截了当地问白宫新闻秘书让-皮埃尔:“白宫试图隐瞒什么?”   报道称,尽管“文件门”的一些重要细节最初被隐藏了起来,且其他细节仍然未知,但让-皮埃尔在12日的记者会上一再声称,拜登在处理机密文件方面是“透明的”。   当杜西质问“白宫试图隐瞒什么”时,让-皮埃尔回答称:“没什么。”这名福克斯新闻记者追问道:“有人在周二向总统提供了一份说辞,说好听点(这份说辞)是不完整的,说难听点就是具有误导性,是谁(给的)?” 让-皮埃尔停顿了一下回答称,自己此前一天已经读过拜登的声明和他的表态,他说自己非常认真地对待机密信息和文件。   福克斯记者彼得?杜西质问白宫新闻秘书让-皮埃尔:“白宫试图隐瞒什么?”   《纽约邮报》描述称,在时而出现的质问中,让-皮埃尔还为拜登处理“丑闻”的方式进行辩护,并拒绝回答记者关于白宫是否会重新考虑公布拜登家访客记录的提问。   据报道,白宫记者协会主席、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的记者塔玛拉?基思也就拜登和白宫此前发表的声明遗漏相关信息而向让-皮埃尔施压。   “你承认本周早些时候白宫分享的信息不完整吗?”基思说,鉴于白宫此前的说法,当司法部长加兰德称,被私存的文件是在去年12月20日发现的,这对于所有人而言都“相当惊讶”。让-皮埃尔则辩称,当时“搜索工作正在继续”。   美国Newsmax新闻网记者詹姆斯?罗森则冲其喊道,“当你把这些信息隐瞒了”这么久的时候,“你怎么能说这是透明的?”报道说,让-皮埃尔对此没有回答。   “当你谈到‘我们对此保持透明’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谁,透明的定义是什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埃德?奥基夫问道。“透明度没有限制。”让-皮埃尔在奥基夫继续追问时这样声称。她后来又补充说,由于司法部正展开调查,她“能说的话受到限制”。   “你是否承认,尽管你几个月前就知道这件事了,但白宫没有向公众透露这一事实,削弱了总统对美国人民透明的承诺?”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记者克里斯汀?威尔克问道。   “我站在你们面前回答这些问题,对吧?”让-皮埃尔对此回应称,拜登本周回答了两个问题,白宫法律顾问也就此事多次表态,“这是一个仍在进行的过程”,“我们已就发生了什么作出了非常清楚的说明”。   让-皮埃尔在白宫记者会上就拜登私存机密文件有关事件回答记者提问   美国总统拜登“文件门”持续发酵。美国《华尔街日报》12日报道称,一名知情人士11日表示,拜登的助手在另一个地点发现了更多政府机密文件。而此前没几天,白宫才刚刚承认拜登于去年11月被发现在私人办公室存有约10份机密文件。事件的进展令拜登尴尬,因为民主党人曾以私存机密文件的理由拼命攻击前总统特朗普,现在轮到共和党人要求调查拜登了。   私存机密文件本月9日首次被曝光时,拜登正在墨西哥出席北美领导人峰会,他10日对这一发现表示“惊讶”,称不知道这些文件里有什么。《华尔街日报》称,新一批文件的消息爆出前,白宫发言人卡琳?让-皮埃尔11日并未就相关问题作出回应——比如拜登何时首次就发现机密文件一事听取总统简报,为何没有更早告知公众,以及是否有其他机密文件被不当处理。在记者问及信息缺乏是否会削弱拜登对公众保持透明度的承诺时,让-皮埃尔表示:“司法部正在对此进行审查。我不会越过总统讨论相关事宜。当适合公开更多信息的时候,我们会公开的。”

通胀仍处高位 美国民众对美经济形势感到悲观

  美国劳工部1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虽然环比下降0.1%,但与前年同期相比却增长6.5%。由于通胀水平仍处高位,美国民众对美国经济的预期继续持悲观态度。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2022年12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略有下降,但同比仍上涨明显,凸显生活成本不断攀升为美国家庭带来持续负担。同时,美国通胀率虽然近几个月呈现缓和迹象,但仍远高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设定的2%的长期目标,可能推动美联储继续加息。   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的一项跟踪数据,美国去年1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发布后,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1月底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飙升至93.2%。   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对民众如何看待美国未来经济形势进行了民意调研。结果显示,64%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经济“比较差”或“特别差”,65%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的总体经济形势很差”,49%的受访者表示对美国2023年的经济形势“感到担忧”。   美国费城联邦储备银行近日指出,美国未来12个月内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为该机构做相关预测55年来的“历史最高”。

美日宣称加强两国军事联系,美媒渲染:对中国发出“强烈信号”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2日报道,当地时间11日,美国和日本宣布加强两国军事联系,并升级美军在日本的军力态势。CNN渲染称,美日这一举动是对中国释放“强烈信号”,“试图威慑中国”。   当地时间1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国防部长奥斯汀在华盛顿与日本外交大臣林芳正、国防大臣浜田靖一举行会谈,并共同召开记者会。根据美国国防部发布的新闻稿,奥斯汀当天称,“拜登总统和岸田首相的愿景之间存在明显的战略一致性”“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具有韧性的伙伴关系……美日同盟是这些努力的核心”。     奥斯汀声称,两国的安全和防务部门负责人作出了一项“历史性”决定,即通过“在能力上更加全面、更具机动性、更具韧性的前沿部署”,优化美国在日本的军力情况。他宣称,“这些举动将增强区域威慑力,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保护日本及其人民”。   奥斯汀声称,鉴于印太地区日益复杂的安全环境,“我们已经决定,第12海军陆战团将留在日本,并在2025年之前重组为第12濒海作战团”。据他介绍,美方“将为这个新编队配备与当前和未来威胁环境相关的先进情报、监视、侦察以及反舰和运输能力”。   近来,美日两国频繁渲染所谓“中国威胁”,本月10日,日本《读卖新闻》声称,美国正计划在2026年前重组驻冲绳海军陆战队,为离岛防卫而创设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海军陆战队濒海作战团”(MLR)以提高对中国军队的威慑力和应对能力。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同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日美同盟开展双边军事合作,应确保不损害第三方利益,不损害地区和平稳定,希望相关国家尊重本地区国家的安全关切,多做增进地区国家间相互信任和地区和平稳定的事。

美民调:国会议员道德水准在全美18种职业中接近垫底

  据美国《国会山报》网站10日报道,根据一项最新的盖洛普民调,美国国会议员的道德水准在全美18种职业中接近垫底。   盖洛普的这项民调于2022年11月9日至12月2日进行,统计样本为1020名成年人,误差幅度为正负4个百分点。主办方调查了受访者对美国18种职业的看法,这些职业包括医护人员、高中教师、警察和记者等。   民调结果显示,62%的受访者表示美国国会议员的道德水准“非常低”或“低”,而只有9%的受访者表示国会议员的道德水准“非常高”或“高”。而电话推销员的道德评级在此次民调中垫底。   民意调查人员还发现,各党派对国会议员的看法近似一致。10%的民主党人或亲民主党的人士表示国会议员的道德水准“非常高”或“高”,而8%的共和党人或亲共和党的人士也秉持同样观点。

美国会众议院议长选举内幕交易将进一步撕裂美国

  经历了4天的乱局和15轮投票后尘埃落定,共和党人麦卡锡终于当上了美国国会众议院新任议长。从最初的几轮投票中一轮得票比一轮更少,到最后艰难胜出,美国媒体发现,这一张张的选票,其实是麦卡锡通过权力交换“买”来的。这样通过内幕交易、向党内强硬派妥协换来的职位,将会进一步撕裂美国国会及美国社会,让美国政治制度弊端暴露无遗。   当地时间9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20票对213票通过了一套指导未来两年运作的内部规则。这套内部规则,包括允许任何一名议员在任何时候提出罢免议长的动议、限制联邦开支预算等等。这些内容,正是麦卡锡之前为了当选议长而向反对他的党内极端保守派议员承诺的一部分内容。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 瑟法蒂:麦卡锡作出了许多重大的让步,有些是程序上的,但对于(具有极端保守倾向的)“自由连线”党团成员非常重要。这些让步迫使麦卡锡给了他们更多权力,他把门槛从五个人降低到一个人,只需要一名议员就可以提出罢免议长,他以前曾经说过他绝对不可能同意这一点。   除了上面提到的,麦卡锡还向极端保守派议员承诺,同意寻求大幅削减政府开支、从今年10月开始在10年内实现联邦预算平衡,以及不干预未来的共和党初选等。另外,麦卡锡还同意一些保守派议员进入众议院的关键委员会,并且承诺将他们的立法要务列入表决议程。   美国埃默里大学政治学教授 吉莱斯皮:如果没有“自由连线”党团成员大量进入关键委员会并担任领导职位,那才会让人惊讶呢,这些都是麦卡锡为了当选而承诺的。   权力换选票。只是,麦卡锡作为一名身居要职的政客,他交换出的利益无疑会切实地影响到美国民众。有美国媒体在一篇题为《众议院议长凯文·麦卡锡的让步会让美国付出怎样的代价》的文章中说,美国可能会为麦卡锡获得并保住他的议长职位付出高昂代价。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民主党人舒默警告说,这些利益交换未来将导致联邦政府停摆或债务违约,给美国带来破坏性后果。   《纽约时报》文章说,这场政治纷争表明,美国国会未来两年可能反复陷入混乱。   美国埃默里大学政治学教授 吉莱斯皮:我认为什么都不会改变,这反映了一个非常分裂的政治环境,一个非常分裂的社会。

日媒:日美欲在多领域加强安全合作,以加大对中国抗衡

  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美之前,日本媒体频频放出消息称,日美将加强经济、能源、网络等领域的安全合作,以加大对中国的抗衡。   据日本共同社7日报道,正在美国访问的日本经济产业相西村康稔6日先后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代表戴琪、国土安全部长马约卡斯举行了会谈,双方确认将在日本担任轮值主席国的七国集团首脑会议(G7峰会)以及美国主导的“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IPEF)内加强合作。      共同社称,在与戴琪的会谈中,日美双方就在G7框架下探讨如何遏制中国并对中国经济施压达成了一致。另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西村康稔6日在华盛顿与国土安全部长马约卡斯举行会谈,就加强网络安全签署并交换备忘录。根据该备忘录,为了降低对政府系统网络攻击的风险,日美两国将对政府采购的软件设定相同水平的安全标准。该措施被认为是基于日美两国修订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后的第一波具体措施。当前,美国正在推进要求供应商提供安全性相关信息的机制,日本未来也将据此设立相关制度。   此前,西村康稔还同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举行会谈,双方就扩大在经济安保领域的合作达成共识。共同社称,为抗衡中国和俄罗斯,双方将在芯片以及生物科技、人工智能(AI)、量子计算等重要新兴技术领域展开合作。会谈时,日本为力争实现下一代芯片国产化设立的新公司“Rapidus”和美国IBM两家公司的高管也在场。会谈提出为实现下一代半导体的日美两国国产化而加强合作。   9日,西村康稔还将与美国能源部长格兰霍姆会面,就能源安全问题加强合作进行磋商。   此外,《读卖新闻》等日媒8日援引多名政府消息人士的话称,日美两国政府计划在13日首脑会谈后,发表以安保领域为中心的联合声明。鉴于日本政府去年12月修改了《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3份安保政策文件,所以在联合声明中预计写入日美将进一步深化同盟关系和推进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构想等内容。另据共同社8日报道,日美两国政府11日将举行外交和防务阁僚参加的“安全保障磋商委员会”(2+2)会议,预计将以对朝鲜和中国军事动向的新联合遏制措施为主要议题。日本拥有反击能力(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后的发动方式有可能也是磋商事项。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安保”是今年日美一系列会谈的主要议题,从过去传统的强调军事安全等方面,又增加了现在所谓的经济安全保障问题,这意味着日美可能更多要在高科技、特定重要战略物资供应链等方面对中国采取一些所谓经济安全保障的相关措施。

美国对华禁令扰乱市场!巨头“业绩休克”警告全球芯片业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芯片过剩危机会得到缓解吗?随着2023年的芯片行业数据陆续披露,业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难言乐观。有分析认为,这一供求矛盾或在年底才能看到转机。业内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去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的对华芯片出口禁令正在深刻改变全球供需,继续造成2023年芯片供应失衡。      三星LG“成绩单”震动韩国   根据韩联社6日的报道,韩国电子两巨头——三星电子和LG电子6日均交出惨淡成绩单。三星电子2022年第四季度利润同比大减69%,为4.3万亿韩元(约合232亿元人民币)。这是三星电子单季利润近8年来首次降至5万亿韩元以下。LG电子去年第四季度利润同比锐减91.2%,为655亿韩元,自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降到1000亿韩元以下。   《首尔经济》6日的报道认为,三星电子盈利出现“休克”最大的原因就是半导体业务不振,各行业对半导体的需求都在减少,外界估计三星半导体的出货量有可能继续下滑。大韩商工会议所4日公开了对128家半导体企业、84家电池企业、88家生物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2.7%的受访企业认为今年全球供应链与去年相比“类似”或“将更加恶化”。上述企业今年最担心的影响全球供应链的因素是俄乌冲突长期化,其次是中美竞争导致的本国优先主义抬头。62.3%的受访企业表示去年因为国际供应链危机而受到损害,有39.7%的受访企业表示为了消除不稳定因素正在考虑通过移动生产基地等扩大海外生产。   《韩民族新闻》6日发表题为“三星电子‘业绩休克’是对韩国经济发出的警报”称,现在已经有今年上半年三星半导体部门可能出现亏损的传闻。在“后疫情时代”,受全球供应链重组和美中摩擦的影响,韩国正呈现经济危机的征兆。   中美芯片摩擦影响全球供需   “半导体供过于求将长期存在。”《日本经济新闻》1月4日报道称,预计到2023年秋季以后才会实现半导体供需平衡。美国美光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桑乔伊·莫罗特亚在去年12月的财报发布会上表示,市场正在经历“过去13年里最为严重的半导体供需失衡”。台积电首席执行官魏哲家去年10月表示,客户的去库存或将持续至2023年上半年。   《日本经济新闻》称,用于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的半导体产品在2022年7-9月转为供过于求。尽管半导体供应量的抑制和库存消化逐渐取得进展,但用于智能手机的半导体恢复供需平衡预计要等到2023年10-12月,用于个人电脑的半导体恢复供需平衡要等2023年7-9月。《日本经济新闻》分析称,半导体的制造需要数个月时间,影响现在供应量的是2022年中期的产量。   日本半导体商社协会去年12月对会员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使用半导体生产终端产品的企业的库存水平偏高。   通信行业资深专家项立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对中国的芯片禁令已经影响了全世界芯片产业的格局,“2021年全世界面临芯片的短缺。这个短缺不是说大家真的缺少芯片,而是为了应对美国的禁令,全世界芯片企业都在囤货,最后导致2022年下半年以后逐渐出现了芯片过剩。”   项立刚分析称,芯片过剩很可能在2023年还会延续。中国为应对美国禁令带来的芯片制造问题,对这一领域进行大量投入,“中国几乎一年要新增100条芯片生产线,这样强大的生产能力在2023年会把产能释放出来,这会让全世界很多芯片企业面临着巨大的供需调整。”   同美国步调一致将伤害自己   尽管本国芯片产业面临供需压力,但日本仍希望在半导体政策上同美国保持步调一致,此举被认为将“反噬”本国芯片行业。据日本《产经新闻》6日报道,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当天在华盛顿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举行会谈,双方就日美两国携手开发下一代半导体达成共识。《产经新闻》分析称,日美之所以达成共识,从美国角度看,是为了迟滞中国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而从日本角度看,为了实现下一代半导体的生产,必须与美国进行技术合作。日本财务省发布的2021年度贸易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半导体设备和原料出口中,有约四成出口至中国,中国是最大的出口对象国。在光刻胶等领域,日本拥有全球领先地位。一位大型半导体企业负责人表示,如果日本强化同美国的政策绑定对中国实施半导体出口限制,对于产业界是严重的问题。   “对于全球半导体产业来说,最好的情况是大家互相支持形成分工。”项立刚表示,美国开始在打破这个状态,中国企业未来要逐渐建设起自己的生产能力,尽快把光刻机、光刻胶等设备和原材料短板补上去。如果中国企业能够满足自己一部分芯片的需求,对全世界其他芯片制造企业就是一个压制。毕竟这是一个价值2000亿美元的市场。

美国“2023年国防授权法案”给中美关系制造新风险

  在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精神的引领下,中美交往有所回暖。推动中美关系再出发,关键在于美方要言行一致。12月底,美方通过并签署“2023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其中包含大量涉华消极条款并极力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这一预算同比增长约10%、总额高达8580亿美元的法案,反映出美方挥之不去的冷战零和“迷思”和意识形态偏见,更为中美关系下一步发展蒙上阴影。   该法案是美国政府近年来全球战略“大国竞争转向”的折射,更与拜登政府上任以来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报告”等官方文件一脉相承。法案聚焦赢得所谓“大国战略竞争”这一美全球战略的首要焦点,花费大量篇幅描绘如何应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所谓“威胁”。据统计,法案全篇提及“中国”的次数超过260次,而2022财年的NDAA提到中国的次数为160余次,2017财年的NDAA提到中国的次数为30余次。从这一变化可窥豹一斑,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对华所谓“战略竞争”在范围和程度上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时至今日,美国已基本完成其全球战略的“中国转向”,“竞赢中国”不仅已成为其全球战略的优先目标,还成为其多项内外政策的“驱动力”。   该法案为美国政府进一步推动对华“竞而胜之”战略提供了多项政策工具。围绕所谓“塑造中国所处的环境”的目标,法案为进一步推动“印太战略”提供更多资源,以强化美国在地区的军事“威慑”和防御能力。法案中用于“太平洋威慑计划”的拨款高达115亿美元,显著高于 2022 财年的 70 亿美元。法案还要求美国政府成立跨部门工作组以应对所谓的“中国经济胁迫”。   尽管近期美国在对华经济“脱钩”上的调门有所缓和,然而,其聚焦高技术及关键产业供应链的对华“脱钩”将继续推进,NDAA中也包含禁止联邦政府采购和使用中企生产的半导体产品和零部件、提高稀土等关键矿物在美本土采购比例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美国国务院已正式启动“中国工作组”(China House),旨在强化对华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信息共享和部门协同。中期选举前后,共和党人已提出建立“中国特设委员会”以加强对华安全和经济“竞争”。可见,无论在府会之间还是行政部门内部,类似强化对华政策的跨部门协同以进一步凝聚对华“全政府”合力的做法将更为常态化。   该法案还将美方“以台制华”“挺台抗陆”和虚化、掏空、歪曲一个中国原则的图谋暴露得淋漓尽致。法案全篇涉台部分近50页,为历年篇幅最长。全文提及台湾超460次,远超2022财年的80余次和2017财年的不到10次。此前甚嚣尘上的“台湾政策法案”(TPA)中多项内容在改头换面后披上了“增强台湾韧性法案”的“马甲”,并跟随该法案最终获得通过。相比于TPA,NDAA中的多项涉台条款更具冒进性和危险性。   根据NDAA,美国政府将聚焦大幅提升台湾防务能力,未来5年对台所谓“军事援助”和“军事贷款”的总额扩大到100亿美元,远高于TPA版本的60亿美元。同时,该法案还围绕加速处理台军购请求、为台打造弹药和防卫武器“区域应急储备库”、升级对台官方交往层级、支持台参与国际组织、加强美台经济联系等内容大做文章,并提出所谓“美台举行联合军演”“邀请台参加2024年环太平洋军演”等挑衅性提议。法案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严重危害台海和平稳定。   拜登上任以来,美方多次作出无意与中国打“新冷战”、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对抗、不支持“台独”等表态,然而,在实际作为上,美又常常言行不一。美国历史上首部年度“国防授权法案”于1961年通过并颁布,本就是冷战背景和零和思维的产物。在美国对华战略大方向和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双重作用下,以消极立法方式将对华“战略竞争”固定化、框架化和制度化的做法将给中美关系带来更大风险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