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不靠谱的“美国报告”
近日,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发布一份报告,指责叙利亚政府曾在本国境内对反对势力使用化学武器,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报告激起叙利亚政府坚决反对,也引发国际社会广泛争论和质疑,认为这份报告受到美国的影响。其实,不论是围绕叙利亚的化学武器事件,还是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疑团,乃至历史上美国对中美洲许多小国的入侵,其依据的许多“可靠”报告和备忘录等,被历史证明并不可靠。 空袭叙利亚,美“关键证据”被打脸 自2017年开始,美军数次发起对叙利亚的空袭。美国称,打击叙利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化学武器的滥用。然而,美国据以发起攻击的多份事关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的报告,被一些美国科学家等专业人士质疑并不可靠。 2017年4月6日,位于地中海东部的美国军舰向叙利亚中部霍姆斯省的沙伊拉特军用机场发射巡航导弹,造成叙方多名军民死亡,这是美国第一次公开对叙利亚政府军部队采取军事行动。美国称,这次空袭是对叙利亚政府军在本国境内使用化学武器的反击。据报道, 2017年4月4日,叙利亚伊德利卜省南部的汉谢洪镇发生疑似化学武器攻击,造成80多名平民丧生。叙利亚反对派和西方国家均指责是叙利亚政府军发动的攻击,而攻击是从沙伊拉特军用机场发起的,美军空袭机场就是为打击叙利亚军方发动化学武器攻击的能力。 实际上,美军发动此次空袭依据的就是叙利亚反对派的控诉以及部分现场媒体报道,以及美国之前关于叙利亚拥有化学武器的相关报告。而应该对此负责的国际组织——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关于怀疑并指责叙利亚政府或应对汉谢洪镇化武袭击负责的调查报告,在两个多月以后的6月29日才出炉。也就是说,美国在4月发动空袭时,主要依据的仅仅是一贯的怀疑和主观判断,并无联合国机构的权威报告。 针对叙利亚政府在本国打击反对派时使用化学武器的报告和报道有很多,有的是来自叙反对派的指控,有的是来自两方媒体,甚至包括自媒体,而比较“权威”的报告,来自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以及美国政府。2013年8月30日,白宫新闻办公室发布一份报告,题目为《对叙利亚政府在2013年8月21日使用化学武器的评估》。报告从背景情况、准备工作和攻击过程进行分析和研判,指责叙利亚政府应对当日在大马士革郊区发动化学武器袭击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负责。但报告也提出,为保护消息来源安全,部分信息不予公开。禁止化学武器组织2017年6月29日发布报告,题目为《对2017年4月叙利亚汉谢洪镇事件的实况调查报告》。与美国及其西方盟友采信的其他类似报告相同,这两份报告均认为是叙利亚政府军发动了化学武器袭击。 但美国主导得出的这一结论,引发不少质疑,质疑者中就有来自美国的科学家。2019年和2020年,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及《国际法医学与医学杂志》分别刊登了一篇学术论文,文章的主要作者包括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和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等高校的多位教授。文章介绍,科学家们对美国以及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相关报告中的一些关键证据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中使用了3D图像分析、计算机建模等科学手段。最后,科学家的结论是,通过对2017年汉谢洪镇事件中被当作关键证据的一个弹坑的研究,发现现有证据不足以支撑美国政府及相关国际组织关于叙利亚政府发动了此次化学武器袭击的结论。更有甚者,研究表明,对叙利亚政府不利的个别证据有伪造的嫌疑。 消息一出,国际舆论哗然,但这篇文章及相关消息被西方主流媒体有意或无意忽视了。另一份隶属于普林斯顿大学的美国权威杂志《科学与全球安全》准备刊登这篇文章时,受到多方势力的阻挠,最终被迫放弃发表。 另据报道,美西方及部分国际组织的报告采信的一些关键证据,被指其背后有“白头盔”的影子。“白头盔”全名为叙利亚民防组织,是一家成立于2013年初的主要由志愿者组成的民间救援组织,主要活动在叙利亚反对派占领区。其成员在救援活动中常常戴着一顶白色头盔。近年关于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方面的一些证据来自该组织。但许多机构认为,“白头盔”在许多救援活动中有摆拍的嫌疑,而且从其资金源头来看,美国、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是其主要金主。 “白头盔”提供的照片和视频,不时成为西方媒体报道叙利亚冲突的素材,也往往被美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的调查报告采信,然后就变成西方国家干预叙利亚事务的借口。美国方面又往往以保护信息来源为由拒绝公布“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的直接证据,也让国际舆论无法信服。 也有一些机构怀疑,美国及一些国际组织的调查报告,实际上是受到美国政府及其情报部门控制的。比如一家美国智库就曾发文指出叙利亚冲突的本质是美国及其盟友发动的代理人战争,真正的目的是寻求恢复他们在该地区的统治地位。该研究所还特别强调,在美国炮制出伊拉克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闹剧之后,人们不应该再相信西方的情报以及他们的调查报告中所谓的证据。 美国入侵巴拿马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网站也曾发布文章,介绍了《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乔比·沃里克写的关于叙利亚冲突的一本书。在书中,乔比·沃里克提到了一个细节。2013年,联合国曾经招募一位来自瑞典的退休教授带队进入叙利亚,进行有关化学武器方面的实地调查。但由于该团队审慎的态度以及“工作效率不高”,他们的存在一度成为美国对叙利亚“动手”的阻碍。为此,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甚至直接找到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试图推动联合国将这位教授和他的团队从叙利亚尽快撤出。有了这个细节的铺垫,人们再联想到后来叙利亚官员的指责——认为相关国际组织关于叙利亚化学武器的报告受到美国的影响——也就可以理解了。 操控拉美小国,美报告按“需”出台 多年来,美国为确保自身利益不受侵犯,一向视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为自家的后院,通过扶植傀儡政权实现对该地区诸多国家的控制。多年来,美国或直接派兵或派遣雇佣军,对巴拿马、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多米尼加等多国进行侵略,以清除异己,培养“合格”的代言人。为使这些侵略及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合法化”,美国针对这些国家的一些调查报告以及情报机关的备忘录有目的地进行取舍,相关报告的“真实”或“虚假”,完全基于美国的利益考量。 巴拿马前政府首脑、前国防军总司令诺列加的遭遇就是很好的例证。诺列加大学毕业后赴秘鲁攻读军事工程专业,被美国中央情报局发展为情报员。因表现出色,加入巴拿马军队的诺列加攀升到国民警卫队的领导职务。1983年在美国暗中支持下,诺列加发动军事政变,成为巴拿马实际领导人,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后就任总统。 上台后的诺列加一方面继续为中央情报局提供有价值的情报,另一方面对美国唯命是从。据报道,诺列加长期跟哥伦比亚贩毒集团勾结,将数量惊人的毒品伪装成货物从巴拿马过境,然后运往美国销售,获取巨额收益。根据美国的解密档案,诺列加的政敌曾经向美国递交过一份调查报告,详细揭发诺列加从事贩毒的勾当,并指控诺列加曾参与谋杀。然而,与美国在巴拿马、在中美洲的战略利益相比,诺列加的种种罪行都不是“主要矛盾”。更有甚者,美国政府还为诺列加的罪恶打掩护。1987年,美国司法部长埃德温·米斯还阻止了美国司法部对诺列加犯罪活动的调查。同年,美国参议院一项谴责诺列加的决议遭到国务院负责中美洲和巴拿马事务官员的反对…… 但是,当诺列加试图摆脱美国控制,反对美国继续控制巴拿马运河,触及美国“核心利益”的时候,风云突变。1988年,美国机构“美洲观察”发布人权报告,痛斥诺列加政府践踏民主,讲述巴拿马人民在诺列加统治下的悲惨生活。同年,美国司法部正式以“走私贩毒”的罪名起诉诺列加,要求政府派军队将其缉拿归案。1989年12月20日,美国以保护美国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由,发动名为“正义事业”的军事行动(如图),派出2.4万名美军对巴拿马发动突袭,仅用10多个小时便摧毁巴拿马国防军主力,并彻底控制该国。1990年1月3日,曾经风光一时的诺列加被押送美国受审,后被判入狱。 诺列加的经历表明,只要符合美国的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真实的报告可以被有意忽视,真实的犯罪可以被轻轻放过。只要“需要”,随时可以“出台”新的报告,作为干涉他国内政甚至出兵入侵的由头。 无独有偶,另一个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的遭遇也有类似之处。1944年,危地马拉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拉丁美洲传统意义上的封建买办军事独裁统治,建立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府。其后数年间,阿雷瓦洛总统及其后继者阿本斯总统对危地马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危地马拉逐渐走上了经济发展的道路。然而,这样的危地马拉,并不符合美国及其垄断资本的利益。1952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发布一份关于危地马拉情况的报告,该报告无视危地马拉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无视危地马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一味片面强调、夸大甚至捏造事实,宣扬共产党在当地的渗透已经严重威胁美国的利益。1954年,中央情报局策划了危地马拉政变,并扶持新的亲美政权上台。 对此,危地马拉《时代周报》记者胡里奥·戈多伊这样写道:只要美国人不改变他们对该地区的策略,这里就没有真相和希望存在的空间。
法国学者:“北溪”事件系美国所为
当地时间3月2日,法国智库学者、前欧洲议会议员帕特里夏·拉隆德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揭露美国策划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文章里有许多翔实可信的论据。 但奇怪的是,这一事件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却很少被媒体关注。她认为,正是因为这一事件是美国的犯罪行为,相关的调查才如此难以推进,媒体报道也会更为敏感。 帕特里夏·拉隆德表示,长久以来,美国对于俄罗斯向德国等欧洲国家输送天然气非常不满,一直致力于终止这一合作,而俄乌冲突恰恰给了美国这个机会。她认为美国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周密策划的。 法国智库学者 帕特里夏·拉隆德:美国的想法就是,切断俄罗斯与欧洲的联系。有一个欧洲国家,也就是德国,在经济上与美国存在竞争,而德国又在使用俄罗斯的天然气发展自身,那么(美国)就有必要消除这些威胁。 帕特里夏·拉隆德还认为,欧盟针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制裁并未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反而使得欧洲国家长期面临能源短缺、物价高涨的难题。 法国智库学者 帕特里夏·拉隆德:目前,欧盟对俄罗斯的这些制裁措施并没有起到什么好效果,我们可以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为俄罗斯将天然气卖到了其他地方,而我们又花高价买回来,这样的局势真的让人很无奈。
霸道惯了的美国终将害人害己
数十年来,美国将世界当成其肆无忌惮“秀霸权”的舞台,美式霸权为祸四方铁证如山。 政治霸权上,煽动国家对抗、拉帮结派、强推“印太战略”;军事霸权上,在海外开设约800个军事基地,以反恐之名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造成超过90万人死亡;经济霸权上,对近40个国家实施过经济制裁,全球近一半人口受影响;科技霸权上,将1000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各种制裁清单;文化霸权上,占据世界70%以上份额的美国电影强行植入美国价值观……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的霸权、霸道、霸凌行径深重危害了多国。 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演进、各国逐渐认清美国霸权的真面目,由美国制定的规则体系引发越来越多国家的反感。《纽约时报》曾在题为《美国不该继续追求全球霸权》的文章中指出,美国不仅决定要追求军事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且要在未来长期保持这种地位。这个决定当时就是可悲的,现在更不可行了。 当地时间2023年2月2日,菲律宾马尼拉,示威者高喊口号,抗议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的访问。 冷战思维、单边主义、阵营对抗、霸权主义与联合国宪章精神相违背,终将害人害己,应坚决受到抵制和反对。一个真正的大国,不会行不法之事,不会敛不义之财,不会做不肖之徒,更不会走不正之道!
美国是唯一未批准《儿童权利公约》的联合国成员
3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昨天,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联合报告指出,儿童贫困问题仍然突出,世界上有近18亿儿童生活在缺少社会保障的环境中,呼吁各国加强对儿童的保护。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表示,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份报告。儿童是世界的未来和希望,促进和保护儿童权利是国际人权事业的重要内容。 毛宁介绍,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儿童事业。31年前的今天,我们向联合国递交了《儿童权利公约》批准书。多年来,我们积极履行《公约》义务,坚持儿童最大利益原则,贯彻儿童优先发展战略,切实保障儿童的各项权利。中国的儿童健康状况不断提升,被世卫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在保障儿童受教育权方面,中国已经建成当代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民法典》《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的通过和修订、《反家庭暴力法》的亮相,进一步完善了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美国是唯一没有批准《儿童权利公约》的联合国成员,”毛宁指出,据《纽约时报》最近的报道,美国非法童工现象近年来呈爆炸式增长。从矿井到农场,从肉类加工厂到金属冲压工厂,数十万童工从事着繁重甚至危险的劳作。在美国边境的难民拘留中心,成千上万的儿童被迫承受着肆虐的疾病、不净的食物以及与父母的强制分离。美国儿童和青少年死于枪击的可能性比其他31个高收入国家的总和还要高15倍,仅去年就有6000多名儿童在美国因为枪击事件死亡或受伤。 毛宁强调,全面实现儿童权利保护任重道远。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儿童事业取得更大发展。我们也呼吁美国尽快批准《儿童权利公约》,以实际行动保护儿童的各项权利。
美议员听证会炒中美“生存斗争”,有人现场抗议:中国不是敌人!
当地时间2月28日,美国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举行该委员会成立后的首次听证会。在听证会上,美国议员大肆渲染“中国对美国的威胁”,该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甚至宣称美中之间是一场“关于21世纪生活将是什么样子的生存斗争”。这种极端声音引发抗议。在听证会举行过程中,有抗议者高举“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的标语(如图),还有人大喊,“这个委员会是在加剧紧张,而不是推动和平”。 据美联社报道,共和党众议员加拉格尔在听证会开场陈述中称:“我们或许会称这是‘战略竞争’,但这不是彬彬有礼的网球比赛,这是一场关于21世纪生活将是什么样子的生存斗争。”他鼓动称,“我们必须赶紧采取行动。” 这场听证会请来了几个长期对华持鹰派立场的人物作证,包括曾在特朗普政府任职的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与前副助理波廷杰。两人声称“美国正面临来自中国的威胁”。麦克马斯特还称,2024年将举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和美国总统选举,届时可能是台海局势升级的“危险期”。他吓唬与会者称,美国可能面临“困难境地”,因为美国长期以来“对军事现代化投资不足”,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在“研究”美军且发展出了“反制措施”。 在共和党获得多数席位后,美国新一届国会众议院于1月10日成立“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声称意在研究如何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战略影响力。加拉格尔日前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声称,委员会将着重研究美国大公司与中国之间“引人忧心的麻烦关系”,他将寻求说服美国企业与中国“选择性脱钩”。 不过尴尬的是,在听证会进行过程中,一名女示威者在现场打出了“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标语,另一人高举“停止仇恨亚裔”标语。两名抗议者来自一个名叫“粉红代码”的团体,该团体反对美国参与战争以及“试图促使(他国)政权更迭”。该团体当天发表声明称,美国在印太地区建了250多个基地对华实施围堵,这些基地破坏了岛屿自然环境,并导致当地居民成为“战争受害者”。声明称,“我们的共同敌人是气候危机,我们不要竞争,而要合作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美国人民需要合作,而不是与中国竞争。”
美国政治的“后廉耻时代”
日前,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在一次播客报道中指出,美国政治已经摆脱了羞耻感的束缚,进入“后廉耻时代”(post-shame era)。一些政治人物不顾脸面随意撒谎肆意妄为,被揭穿后仍然可以保住“乌纱帽”。该报道感慨今时今日如果美国某政治人物根本不在乎口碑,那么除了铁窗就再没有什么能对其构成约束。 引发这一美国政治新标签的出现,是纽约州联邦众议员桑托斯捏造履历、蒙骗选民的案例。除了承认伪造教育和工作履历,桑托斯曾自称犹太人,被戳穿后改口说自己“像犹太人”;他声称母亲在“9·11”恐怖袭击中遇难,事实上其母2016年才过世。此外,新泽西州众议员戈特海默、得克萨斯州众议员麦考尔搞内幕交易,蒙大拿州州长詹福特候选期间殴打记者,都没有影响其仕途。难怪美国媒体说,本国政治人物一再证明只要不认什么政治规则,规则就不存在。 这是1月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国会大厦。 “后廉耻时代”这一对美国国内政治怪现状的描述让人联想到美国在国际社会的所作所为。长期以来,在一些政客操弄下,美国公然背弃国际规则体系,奉行“丛林法则”,同样不顾廉耻。美国一切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将霸权霸凌霸道做到了极致,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麻烦创造者、秩序破坏者与悲剧制造者。 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前,美国用一管白色粉末作为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要在叙利亚开展军事行动,美国指使其资助的非政府组织多次发布摆拍视频栽赃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为便于围堵打压中国,美国颠倒黑白、罔顾事实,给中国扣上一系列莫须有的帽子…… 美国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曾公然截留欧洲盟友抗疫物资;美国多次出动海军或指使第三国扣押处在国际贸易航线上的伊朗油轮,将伊朗石油转运回国内出售变现;美军大规模、成系统在叙利亚盗采石油,同时还霸占叙利亚主要产粮区,多次走私或烧毁叙利亚小麦,加重了叙利亚人道主义灾难;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利用“长臂管辖”肆意损害他国众多企业权益,除了华为,德国德意志银行、法国阿尔斯通等受害者的故事在全球广为流传。 2022年8月23日,在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省桑金地区,一名男孩站在废墟之中。桑金地区曾经最繁华的市场,如今遍布美军空袭留下的一个个巨大弹坑。 2001年以来,美国借反恐之名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90万人死亡,其中约有33.5万是平民。与此同时,美国在全球制造了3700万难民。近20年来,在美国空袭中丧生的平民可能多达4.8万人,收割中的农民、街头嬉戏的儿童、逃避交战的家庭等都会成为美军杀戮的目标。美军从阿富汗撤离时,一架C-17运输机不顾阿富汗民众生命安全强行起飞,有人被强行收起的起落架在轮舱内活活碾碎,有人从高空坠落身亡。就在仓皇撤离的最后时刻,美军发动的空袭还造成了严重的平民伤亡。 丧失了“廉耻感”的美国在全世界巧取豪夺,自以为赢者通吃,事实上一直在消耗自身“软实力”。越来越多国家看清了美国所作所为的实质,拒绝追随其脚步,俄乌冲突中大多数国家拒绝选边站队就是一个明证。正如美国政治学者拉拉·布朗在上述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播客节目中所说,放弃“廉耻感”会让一个人或国家逐步“腐坏”,受害的是整个美国的政治体系,是华盛顿的信用。
“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首秀就尴尬:现场有人打出“中国不是敌人”
据美国《国会山报》报道,美国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首次听证会于当地时间2月28日召开,但在听证会过程中,有抗议者举着“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的标语,还有人大喊,“这个委员会是关于加剧紧张的,而不是关于和平”。 2月28日听证会上,有抗议者打出“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标语。 报道称,这些抗议者来自一个名叫“粉红准则”(“CODEPINK”)的团体,该团体反对美国参与战争以及“试图促使(他国)政权更迭”。根据该团体发布的新闻稿,“粉红准则”的组织者奥利维亚·迪努奇在听证会上举着“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的标语,迪努奇在被带出听证会会场前传达了“美国人民需要合作,而不是与中国竞争”的信息。 《国会山报》称,在迪努奇被带出后,另一名“粉红准则”成员站起来,举着“停止对亚洲的仇恨”标语并大喊“这个委员会是关于加剧紧张的,而不是关于和平”。该团体还在新闻稿中表示,“除了推动对亚裔美国人的仇恨外,这个委员会的成立和这些听证会什么也没做”,“这种令人发指的战争贩子行为对亚太地区的人民和原始环境造成了破坏”。 2月28日听证会上,第二名抗议者被带离。 关于美国政客对这些抗议的反应,据《国会山报》报道,在抗议者被带出会场后,当时正在作证的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竟然宣称,这种抗议活动“显示了中国统战工作的效果”。 在共和党获得多数席位后,美国新一届国会众议院成立“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研究如何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战略影响力。 对该委员会的成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月11日表示,我们希望美方有关人士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从美国自身利益和中美共同利益出发,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动发展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 据媒体此前报道,当地时间2月16日,奥利维亚·迪努奇曾发起另一次抗议活动。美国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乔希·霍利当日在华盛顿一家智库活动上发表关于中国和乌克兰问题的演讲,期间被迪努奇打断。报道称,在被安保人员带离现场时,她喊道“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气候危机才是”,“我们的军费开支比100个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滥用童工再曝美国巨大“人权黑洞”
最近,美国又爆出一桩滥用童工丑闻。 美国劳工部日前称,作为美国最大食品安全卫生服务商之一的包装工卫生服务公司,非法雇用了至少102名年龄在13至17岁之间的未成年人,在位于8个州的肉类加工厂通宵工作,并使用腐蚀性化学品清洗锋利的高风险设备,其中至少3人曾受伤。 在自诩“人权灯塔”的美国,滥用童工问题早已成为“灯下黑”。近年来,类似事件层出不穷。2022年,美国南部亚拉巴马州两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曾被曝光雇佣童工,其中一家金属冲压工厂雇佣多达50名童工,年龄最小的只有12岁。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劳工部监察员在查处劳动违法案件中,发现了3876名被非法雇佣的童工,其中688名儿童被雇佣从事危险工作,比2021年增加26%。 把时间轴拉长,情况更糟糕。美国滥用童工问题由来已久。近两年,美国摄影师路易斯·海因于100多年前拍摄的美国童工照片再次引发国际社会关注。从危险的矿井到烟草农场,美国童工无不过着悲惨生活。 美国滥用童工问题严重且长期存在,凸显美国在儿童权益保护方面存在巨大的“人权黑洞”。美国非营利组织“农场工人就业项目联合会”数据显示,美国有50万至80万名未成年人在农场工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统计发现,美国童工大多为移民,来自印度、越南、非洲以及中南美洲国家。 滥用童工问题屡禁不止,根源在于美国法律体系存在明显漏洞。美国企业界人士曾指出,在美国现行体制下,企业因侵犯劳工权利而受到罚款的风险往往较小,因此一些企业会将这部分罚款视为经营的“合理代价”。以美国劳工部最近公布的包装工卫生服务公司非法雇佣童工为例,该公司最终仅被处以150万美元的罚款。如《纽约时报》引述研究人员所言,美国法律规定的民事罚款额度“严重不足”,既不足以保护工人,也不足以阻止美国企业违反劳动法。 美国劳工部的执法力度同样严重不够。面对基数庞大的童工群体,美国劳工部每年平均只报告34起违法使用童工案件,远低于实际数量。 更令人震惊的是,近期美国多州议员以缓解新冠疫情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及供应链中断为由,竟然妄图推动在州和联邦层面放松对未成年人工作范围和时间的限制。这种赤裸裸的“开倒车”行为,全然不顾儿童应有的权益保护,将美国制度的结构性缺陷和美国政客对人权的漠视暴露无遗。美国历史学家杰克·霍奇森在题为《童工在美国仍然是一个问题》的文章中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现代劳工体系的建立是各利益集团妥协的结果。即使到今天,“童工仍然是美国经济的固有问题”“儿童的血肉和骨头仍在被用于创造利润”。 让儿童接受教育、避免从事繁重劳动是国际社会的共识。然而,众所周知,美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拒绝批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国家,并多次因严重的滥用童工问题受到国际劳工组织点名批评。 2022年9月,“人权观察”组织根据《儿童权利公约》曾对美国各州的儿童权益打分,结果没有一个州获得A或B的评分,有20个州更是得到了F的评分。面对这样一份不及格的成绩单,美国的“人权卫士”们颜面何在!
匈外长称“北溪”爆炸是恐袭,俄方:这才是欧洲领导人应有正常思维
“北溪管道爆炸是恐怖袭击”。据俄新社27日报道,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当天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事件应被视为恐怖袭击,匈牙利支持进行详细且全面的调查。 俄罗斯《消息报》27日称,对此,俄国家杜马能源委员会成员鲍里斯评论称:“这才是欧洲国家领导人应该有的正常思维。很显然,这次恐怖袭击得到了国家机构的支持。破坏俄罗斯和欧洲能源基础设施的行动只会有一个受益者——美国。” 这是一个“丑闻” 27日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西雅尔多说,“无论对‘北溪’天然气管道做了什么,都是可耻的,都是丑闻。因为,这是欧洲如此大型且关键的基础设施第一次遭到攻击。原则上,这样的攻击应该被视为恐怖袭击。我们支持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全面、深入、结构化和详细的调查。”他补充说,无论是谁发起调查,匈牙利都支持所有类型的诉讼程序,诉讼将为查明“是谁制造的袭击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带来希望。 西雅尔多还建议,联合国应该提供一种机制来调查“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的爆炸事件,该组织可以成为此类调查的平台。他说:“涉及复杂的安全环境时,联合国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因为联合国是最后的手段,每个国家都有代表,任何讨论都可以进行。在联合国的主持下,即使是敌人也可以而且应该相互交流。”在采访中,西雅尔多重申了匈牙利反对任何禁止与俄罗斯在核能领域合作的企图,并质疑欧盟将俄罗斯记者列入黑名单的理由。 美国政治杂志《反击》27日称,美国调查记者西摩·赫什近日曝光了美国政府是“北溪”管道爆炸的幕后黑手。这一惊人爆料对美国安全的威胁甚至比“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阿桑奇披露的美国秘密还要大。赫什的报道表明,美国对俄罗斯发动了无端的战争。 “绝对是美国干的” 当地时间26日,德国和法国爆发游行,抗议北约介入俄乌冲突,而“北溪”管道被炸也是游行者的愤怒点之一。据伊朗新闻电视台27日报道,在26日法国巴黎的集会上,组织者菲利波特抨击欧洲国家屈从于美国。他指责美国“炸毁了北溪”,并谴责德国和法国外交官对此“只字未提”。他说,“这是一种战争行为。这就是在宣战。美国破坏了欧洲的一项战略资产,一项影响我们国家和经济的能源资产,我们却什么都不说完全顺从。这是一种耻辱。” 在赫什爆料后,大部分欧洲媒体与美国主流媒体一样保持沉默,甚至有言论称赫什的调查属于“阴谋论”。德国左翼党政治家迪特尔·德姆26日晚表示,美国中情局已经对德国媒体进行了渗透,部分媒体故意对赫什的爆料视而不见。德国联邦议院一定要成立一个调查委员会来就赫什的指控进行调查,必须进行认真的调查。德国选择党联合领导人克鲁帕拉表示,必须就赫什的指控对美国展开调查。德国联邦议院议员达代伦表示,美国有充分的动机摧毁“北溪”管道。有分析认为,西方国家对“北溪”调查一直保持沉默,这就说明“绝对是美国干的”。 香港《巴士的报》27日称,西方媒体对美国阴谋破坏“北溪”管道十分冷漠。俄罗斯呼吁挪威等国公开在相关海域的调查结果,亦未获响应。如此严重的事件,涉及欧洲多国能源危机、通胀肆虐的事件,轻易放过幕后黑手,令人感到西方传媒的犬儒和虚伪。美国及西方媒体一向自诩占有的正义“道德高地”已经坍塌,与当权者蛇鼠一窝、狼狈为奸的真面目已表露无遗。 挪威:新的关键集结地?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27日称,由于美国长期以来一直试图阻止欧盟购买俄罗斯能源,美国因“北溪”管道被炸获益最大。自从布鲁塞尔宣布优先考虑与俄罗斯“能源脱钩”以来,美国天然气生产商已经在欧洲能源市场上占据了很大份额。 不过,美国并非唯一的受益者。世界社会主义网站27日称,挪威强大的能源部门与美国一起,成为对俄罗斯制裁和“北溪”管道被毁的主要受益者。挪威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在2022年增长了3.3%。赫什揭露挪威在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中所扮演的角色,凸显出挪威对美国军事和情报行动多么重要。挪威正成为美国对俄罗斯军事挑衅的关键集结地。 丹麦《哥本哈根邮报》27日称,根据丹麦、德国和波兰研究人员公布的一份最新报告,“北溪”管道爆炸对波罗的海一个特别脆弱的地区的海床造成难以估量的破坏,有毒沉积物被释放,可能会杀死多个海洋生物物种。欧洲将继续忍受能源危机之痛。雅虎新闻网27日称,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表示,“尽管欧洲有足够的液化天然气进口终端,但可能没有足够的天然气进口,因此2023年冬天对欧洲来说并不容易”。